1 ) 愛情仍然是主線
成全了一對戀人的愛情,但卻帶來了兩個國家的常年戰(zhàn)爭,在這部劇中,不想去過多的評論誰對誰錯,男女主角渴望愛情,渴望自由,但各自卻因為擁有不同的身份,他們的愛情也變的不同于普通人,他們要考慮很多,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他們渴望和平,充滿愛的世界,但社會去不允許....但最終,愛情不能拯救世界,男人的嫉妒,一個城市的毀滅,人民的災難.
雖然我很討厭戰(zhàn)爭,但人性的弱點,美女的誘惑,男人的嫉妒,金錢,欲望,等等,一切都是導致戰(zhàn)爭的原因!
2 ) 本末倒置之感
明顯強調(diào)帕里斯對和平的熱愛,對美的執(zhí)著,對愛的忠貞。他竟能打敗阿基琉斯,卻被海倫的丈夫那個愚笨的國王殺死。而特洛伊的第一勇士,帕里斯的哥哥卻死在阿基琉斯的矛下,與妻子的告別卻那么粗魯而無風范。帕里斯從一個花花公子一躍而成為深明大義,武功高強、責任感極強的人。真是讓人難以理解為什么他這么出色而不出戰(zhàn)呢?
海倫也是往往在關(guān)鍵時刻為了愛情犧牲了自己的快樂、放棄自己的選擇,如此的賢惠。二人之愛也是那么的深刻和忠貞?
總之這部片子突出了二人,而其他的人都相對的丑化和弱化。這我看過的皮特版的不同,和荷馬的史詩感覺也不一樣。
雖有對神意的暗示,但只是命運、雅典娜和愛神的爭奪,而缺少了原作中的那種深厚之感。
看了這個之后我知道為什么皮特版那么受歡迎了。當然這有電影容量的限制,但毫無疑問這部改編是不成功的,所有的都涉及了一點,但都是一帶而過,這或許就是電影的尷尬之處吧呵呵。
3 ) 呃,早期的OOC同人
OOC就是out of character, 花花公子Paris被塑造成了超完美男人,希臘精神的典范,Helen的扮演者也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和行動能力,估計歌德也沒意見(歌德筆下的穿越文也出現(xiàn)過Helen),而兩人的愛情冒險更是具備所有YY同人小說里常見的橋段,顯得非常扯。荷馬史詩的第一英雄阿喀琉斯則是徹底的野蠻人,甚至整個巴爾干半島都被塑造成了野蠻之邦。
整部影片風格很古典也很養(yǎng)眼,其實美國導演揚特洛伊、抑希臘也可以理解,因為特洛伊人其實是羅馬人的祖先,而美國自建國起就把自己視作是羅馬當仁不讓的接班人,怎么看怎么喜歡。偶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也直覺地更喜歡特洛伊,一來是喜歡失敗英雄,更重要的原因是覺得Hector的父子情、夫妻情都很感人,Paris和Helen的愛情更是好浪漫,相比之下希臘世界反而無情無義。后來才明白史詩作者是刻意要在異性戀和同性戀之間分出高下,一定要把主CP設置成同性愛侶,而且還要把第一英雄設置為被愛者(也就是小受)來體現(xiàn)作品的人文關(guān)懷?,F(xiàn)代的電影則必須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要突出異性戀的絕對主導地位,所以電影的一半時間都是帥哥美女之間的卿卿我我也就不足為奇了。
讓我感到奇特的是片中的攻城方式從來沒有在其他影視劇中見過,甚至專講對抗攻城術(shù)的墨家兵法里也找不到,讓人有些懷疑其可行性。而且居然在攻城成功之后又不得不原路撤退了回去,簡直是不靠譜。美國五十年代拍的希臘題材電影僅能勉強一看,雖然不涉及雅典,拍的都是斯巴達、克里特、底比斯和馬其頓,但過度浪漫化的OOC傾向?qū)嵲谔黠@了,正如現(xiàn)在的好萊塢希臘題材電影會過度波斯化甚至黑人化一樣。相比之下,反而圣經(jīng)題材電影確實是美國電影中的一大亮點,其中不乏精彩之作,原因也很簡單——這是樣板戲嘛,得有足夠的原教旨來保證原汁原味。
2.5星,演員選的挺有意思,大美女碧姬.芭鐸扮演個侍女龍?zhí)?,斯坦?貝克扮演阿喀琉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他的外形氣質(zhì)都和人們心中的阿喀琉斯相去甚遠。類型片多面手懷斯涉獵過各種不同氣質(zhì)不同種類的影片,雖然這部片子只能算一般但是調(diào)度那么多不同國籍的演員把他們捏到一起已經(jīng)相當不容易了。
這個封面我有印象!我一定看過!碟子還有呢
居然能在數(shù)字點播臺看完 海倫美得端莊典雅 神圣不可侵
如果你喜歡海倫和帕里斯,那么這是以他們?yōu)橹鹘?,站在他們的立場,詮釋他們、美化他們的最好作品。除了最后帕里斯死了,海倫前腳深情死別后腳站起來跟著剛殺了帕里斯的丈夫坐船回家覺得太突兀,太反諷了,雖然影片還給了一個海倫坐在丈夫的船上懷念帕里斯的鏡頭
7/10。懷斯運用場景中的線條將視覺注意力放在大前景上,在后退式的構(gòu)圖中劃船的水手們組成線條延伸至帕里斯和埃涅埃斯,兩人斜靠在前景。遭遇海難的帕里斯獨自幸存,在海灘上邂逅了他誤認為是一個漂亮女奴的海倫,由此敘事被側(cè)重于愛情,把私奔情節(jié)鋪墊得順理成章,以海倫的感受為軸心強調(diào)她的愧疚和委屈,到特洛伊的海倫被冠以紅顏禍水的罪名,為避免戰(zhàn)火屠戮,欲返回阿伽門農(nóng)身邊,但希臘聯(lián)軍不滿足奪回海倫,貪圖更多的財富而背信棄義、繼續(xù)進攻,海倫被帕里斯騎馬奪回,特洛伊人也看清了希臘人的侵略企圖,尊敬、歡呼海倫成為特洛伊女王,突顯了英雄為情而死的悲壯結(jié)局。這樣的改編最大爭議是削弱了希臘民族誓死搏殺、流芳百世的榮譽情結(jié),阿基琉斯僅僅塑造成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一介莽夫,進城前就被帕里斯的復仇之箭射中腳踵身亡,毫無英雄氣概。
某天半夜起來在電影頻道看的,為了個女人引起兩個國家的戰(zhàn)爭,死傷多少無辜,戰(zhàn)爭畫面看起來很殘酷。。不過海倫是真美,不穿bra也很有曲線~噗- -*
本片是現(xiàn)今看過的最老版的特洛伊題材的電影,故事的主角明顯是突出了海倫和帕里斯兩個人,對于其他角色的刻畫都比較膚淺,即使是阿喀琉斯也只有一場單打獨斗的戲份,不過前半段那場攻城戲設計得還算用心,不再是千變一律的爬木梯,都懂得用箭樓直接登城了,沒有特效全部都是真人上陣也是難得的大場面了
除去OOC的故事情節(jié)的話,場景服裝演員五顆星...請賜我一部以阿喀琉斯和帕特洛克羅斯為主線的愛情戰(zhàn)爭大片吧......
小時候看的,基本上成為童話。好像課文上都有這故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當年明珠臺
僅就帕里斯和海倫的愛情線而言,推薦此版。可惜她不能永遠是那個牧羊姑娘。
這一版?zhèn)戎赜趯Π屠锼购秃悙矍榈拿枥L,且將二人的感情描繪得浪漫而合理,海倫在這里很溫柔很美,少了一些幼稚和沖動,是一位成熟而身不由己的女性形象,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版海倫。電影對阿基里斯的憤怒也有呈現(xiàn),不過這里像個工具人罷了。但這部片子的戰(zhàn)爭場面真的太絕了,宏大史詩不過如此,意大利是懂拍史詩片的!
比TROY好看得多
比新拍的更真實,很好地還原了一些東西
戰(zhàn)爭很殘酷?;ハ鄰P殺的場面讓我很震撼。不管是哪方。死的士兵都很無辜,這也意味著要成為寡婦的女子在增多。。最終還是愛情讓他改變了。。唔~~總之很好看。。
一地悲嘆
已經(jīng)失傳:優(yōu)酷中字[彩色]
羅伯特·懷斯是那種什么類型的影片都要碰一下的導演:黑色電影、歌舞片、科幻片、驚悚片、戰(zhàn)爭片...大部分類型片他都拍了不止一部,唯獨史詩片他只拍了一部,就是這部《木馬屠城記》。特洛伊木馬的故事算是比較熟的了,之前還看過彼德森版,不過56版的重點卻在帕里斯和海倫的愛情上。
五十年代的片子居然還能做到精致和流暢奈何神話的解讀從來都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