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納粹吞并奧地利后大力迫害猶太人。1939年2月,與奧地利毗鄰的瑞士封鎖了猶太人賴以逃生的邊界,但數(shù)百無簽證的難民仍偷渡入境,瑞士移民局對此選派年輕有為、信仰篤定的警局巡官羅伯特·弗雷(Robert Frei)前往圣加侖州(the canton of St. Gallen)展開調(diào)查。調(diào)查者發(fā)現(xiàn)移民局公務(wù)人員保羅·格呂寧根(Paul Grüningers)濫用職權(quán)讓大量無簽證和偽造證件者越境,甚至親自接難民非法入境。格呂寧根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純粹的人性 。格呂寧根異乎尋常的舉動和難民亟待拯救的期許讓弗雷對調(diào)查的正確性產(chǎn)生了懷疑,他陷入兩難的境地:是應(yīng)該向上級如實報告還是為格呂寧根瞞天過海?
果然都是從海航看的..
Meh... 似乎是想要表示什么然而整體主旨不清晰電影略混亂Frei的變化也比較牽強虎頭蛇尾
【絕好地用于觀照今天難民危機的電影】Grüninger利用職權(quán)偷偷接納了3600名猶太難民來到圣加侖,他自己卻身敗名裂。作為高度“理性化”的國家,瑞士截至二戰(zhàn)結(jié)束強制遣返了約3萬猶太逃難者——作為觀眾只想感慨,同樣叫“難民”,猶太人可謂素質(zhì)極高,尚且如此下場;德國人真心歡迎今天異教難民了嗎?
《格呂寧根的秋天》
與其想到《辛德勒的名單》,更多的是《屍速列車》。要冷眼旁觀助紂為虐升官發(fā)財,抑或是順著良心流離失所。二分法世界難以迴避。/調(diào)色美。德語系國家拍此主題似乎免不了過度矯正。
類似的片子看過不少,這一部感覺人物塑造的不夠深刻。3
CCTV6上這部電影名為《格呂寧根的秋天》
故事有些過于簡單了,同類的故事很多,但是在人物的描寫上這部并沒有什么突出之處,剛開始還以為檢察官是主角,因為只有他有想法的巨大改變。真實故事的主人公,值得欽佩,令人深思的是,納粹的暴行,除了第三帝國的暴虐,德國民眾的狂熱外,也是很多國家冷眼旁觀,選擇性無視的結(jié)果。
平庸之惡殺死了猶太人,也殺死了整個現(xiàn)代歐洲——不假思索的生命是不值得過的,哪怕是現(xiàn)代官僚體制下,每一顆“螺絲釘”要有自己的人生思考——這句話在現(xiàn)在同樣適用。
事跡感人,但電影拍的太一般了。另外,全世界一年能有幾十部電影在為猶太人回憶哀悼那段歷史吧?這是想要把猶太人的苦難寫進電影史?適得其反
飛機上看的二戰(zhàn)電影
瑞士版的辛德勒名單,只是從電影的角度二者完全無法相提并論。人物刻畫太過生硬,敘述手法太過跳躍,故事性不強,很難投入。萬湖會議之前,猶太人在集中營的遭遇那時的確難以預(yù)料,瑞士單方面遣返也沒什么問題,只是不知道當(dāng)事的這些瑞士官員在戰(zhàn)后如何自處。
雖然劇情不怎么豐富,但是對人物的刻畫還是比較打動我的。調(diào)查員起初是不加思考地聽從移民局的政策,并不把難民當(dāng)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看,但是很感恩的是,他的良知并沒有完全沉睡,而是被一點點喚醒。
看的國語版叫格呂寧根的秋天。挺喜歡這個譯名的,格呂寧根,瑞士的辛德勒。雖然結(jié)局如片名秋天一樣的預(yù)料不會是樂觀的,格呂寧根幫助的那些難民后來因為當(dāng)局立場大部分被遣返,但他依然救到一些人,影響了一些人,如影片另一主角調(diào)查官員弗萊茲。影片的敘事方式在情節(jié)截進上缺了些火候,但感覺演員都演得不錯,只言片語也把人物性格都刻畫到位了,無論主角配角。另外電影色調(diào)和配樂,理性克制,也很符合這部影片的氛圍。
格呂寧根的秋天
鐵蹄下的英雄 The Grüningers File (2014)
喂不飽
好像只有海航機上娛樂系統(tǒng)可以看到雙語字幕的這個片子,飛了兩段才看完,還是喜歡海航翻譯的《自由之光》這個名字。在類似題材的片子中,本片不管人物刻畫還是情節(jié)鋪墊都差了些火候。不過我是實在喜歡這個色彩以及敘事風(fēng)格,不知哪里可以找到資源再重溫一下了
無疾而終的故事
補標(biāo),2015暑假??赐旰笙胪扑]給心地善良的國家主義的本科黨委書記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