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粗劣加工,尊享服務
對于中國電影來說,這個春節(jié)檔值得銘記。不是因為票房總和創(chuàng)下新高,而是因為這種繁榮局面罕見地來自激烈的良性競爭。除《大鬧天宮》、《澳門風云》、《前任攻略》等不同類型的新片外,《爸爸去哪兒》開創(chuàng)出“真人秀電影節(jié)目”形式,將電視領域的滾滾熱血注入迅猛成長的電影市場中,不但沒有分食,反而錦上添花。
對于這部低成本粉絲電影,叫好的和唱衰的人一樣多,前者聲稱電影滿足合家歡需求,給春節(jié)帶來快樂;后者緊握電影拍攝僅耗時五天的把柄,誓要將其擠出電影定義之外。其實電影天然具備藝術與商品的雙重屬性,站在兩個維度上的爭論必然驢唇不對馬嘴。就我個人而言,我認同每一方的立場。
幾天就拍完的電影并不少,作為影視作品,《爸爸去哪兒》的最大問題是結構渙散,未能實現從電視到電影的節(jié)奏轉換。不可否認,延續(xù)電視對真實性的追求、展現孩童純真面貌是電影的成功之處,但從時間布局上來看,電影比電視多出的那部分無非是多幾個游戲環(huán)節(jié)而已,在電影院的密閉空間中集中精力觀看,難免令人感到冗長重復。盡管形式上為紀錄片,卻處處充滿人為設計痕跡(比如數句植入廣告臺詞),到了所謂高潮段落,更是動用上百人擺拍歡呼,主人公們對口型唱響主題曲。一部“紀錄商業(yè)片”完全可以有更打動人心的作結方式,如果沒有,那只能說明積累的素材量還不夠多,激發(fā)與提煉的功力還不夠強。
說到商業(yè),卻又不得不承認,《爸爸去哪兒》電影版是一部目標定位快準狠的優(yōu)等賣品。借助出品方天娛傳媒(湖南衛(wèi)視全資公司)的渠道優(yōu)勢,電影版的宣傳被最大程度地推向既有粉絲群體,電視是怎么獲得觀眾的,電影就能事半功倍地將其轉化。粉絲在對長期免費享用的電視品牌形成忠誠度以后,面對第一次可以花錢來“投票”的電影版,不但不會吝嗇,反而充滿熱情。通俗點說叫趁熱打鐵,往深點說叫利用消費心理學。
《爸爸去哪兒》屬于春節(jié)檔團圓親子特供,其商業(yè)成功在世界范圍內都可以算作綜藝節(jié)目電影化的里程碑。取材自真人秀節(jié)目的電影不是新生事物,《爸爸去哪兒》的首創(chuàng)意義在于,它真的就把電視形態(tài)搬上了大銀幕,而不是以電影手法去創(chuàng)作一部衍生品(只不過即便是電視形態(tài),在品質上也不算優(yōu)良)。在媒介趨于合一的時代,《爸爸去哪兒》的產業(yè)意義遠勝于其他。電影本來就是綜合性藝術,有包容萬物的能力和潛質,很多國家對電影形態(tài)的探索早已走在前面。而對于中國的文化現狀而言,電視是打開電影眼界的一道低門檻?!鞍职帜J健笨刹豢梢詮椭啤⑷绾螐椭?,怎樣在兩種形態(tài)的轉化中找到更好的節(jié)點,都是未來值得電影人、電視人繼續(xù)探索的問題。無疑的是,一個成熟的市場體系,一定是各取所需、開放包容的。能在電影院里熱賣的,是不是電影都無所謂,只要它是一個受歡迎的產品。
【南方都市報】
PS:一個是土豪,一個是暴發(fā)戶,《大鬧天宮》和《爸爸去哪兒》都在一周之內掘金萬兩,春節(jié)檔票房爭奪戰(zhàn)也暫時以平局告一段落。條條大路通羅馬,贏得高票房的途徑不止一個。狂蟒和巨象的共贏說明,在風云萬變的市場環(huán)境中,誰摸準了多數觀影人群的心脈,誰就能殺出重圍輕松上位。喜歡大片的觀眾肯定多,但追偶像的粉絲也不少。如果能在大家都放假的時候全家人一起來看,那票賣得就更容易了。沒有哪一部電影可以作為吸金模板,每一部電影都是營銷個案,片方所能做的,就是在紛繁復雜的市場流變中,尋找下一個有望被炮制成“現象級”的可能。
2 ) 鐵打的芒果臺,流水的熊孩子
【注:由于本人在海外所以電影沒有條件去看,當然即使有條件也不會吃飽了撐的砸錢看。所以,以下就是一些個人感想,無關電影,更不是影評】
本來到去年為止我還恨不得和芒果臺劃清界限活在異次元井水不犯河水,但自從有了《爸爸去哪兒》我也稍稍對此臺略有改觀,也曾天真的以為它要就此從良了。
所以即使綜藝辦的每況欲“水”,廣告變得越來越多,每當《爸爸去哪兒》的主題曲一想起我每每還是很不爭氣地哭成狗——尤其還是在這異國他鄉(xiāng)的潮濕地帶,彼時我還情不自禁仰天長嘯:原來勞資也有成為腦殘粉的一天?。?
怎料“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這一盆冷水澆下來,我對湖南臺的感情又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從來——沒見過——這么——糟?!约旱墓?jié)目——以及孩子的!
簡直就是把靈魂出賣給了煤老板!
當然,要說這部所謂的“電影”會影響整個華語電影市場那就有點太夸張、太杞人憂天了,就算日后《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超級女聲》《我要上春晚》集體進軍影視圈,當市場趨于飽合再沒人肯買帳,這伙蝦兵蟹將自然也就散了,再鬧騰也鬧騰不了一年半。
但對于這檔節(jié)目本身的影響卻是毀滅性的,起碼足以動搖我這種殘的不是那么徹底的“腦殘粉”,問了問看過的朋友,大都反應現場很活躍,熊孩子熊家長樂作一團。可你再問他們這叫電影嗎,和你在電視上看的綜藝有什么不同——紛紛笑而不語——坦白說就是一部加長版綜藝SP省去了中間的插播廣告——因為廣告都改成了隱性植入,這貨從本質上來說和電視上播的毫無差別,你放電視上播說是為了回饋觀眾來個新年特輯肯定一片叫好,可你非把它剪成電影版的長度放到大熒幕上濫竽充數又讓觀眾花錢憑票觀看,這種行為也實在是太急攻近利、太令人作嘔了。
有一就有二,是不是每年逢年過節(jié)都會有一部《爸爸帶我去動物園》《爸爸帶我去水族館》《爸爸帶我去爬山》《爸爸帶我去迪斯尼》《爸爸帶我去海天盛宴》呢,然后每年趁著大好假期,我們的腦殘粉爸比媽比就帶著自己家的可愛小寶貝躲進電影院去欣賞“別人家的爸比”帶著“別人家的寶貝”一起玩泥巴,數星星…
不要以為這不現實,憑芒果臺的尿性這大有可能成真,因為被寵溺的總是有恃無恐,典型例子就是五月天的《科幻演唱會》系列,自從幾年前他們喪心病狂的把演唱會搬上了大熒幕,加一點特效就冒充電影,如今一年又一年演變成了保留劇目,這種不要臉的圈錢行為是連腦殘粉也忍受不了的,算一算自從有了這貨以來五月天掉了多少粉?無恥圈錢,遲早是要還的。
我真的受不了孩子們天真笑臉的背后站著的是為眼前利益而無所不為的大人,受不了連小寶貝們喝的牛奶,吃的粉干都別有深意暗流涌動(韓國綜藝節(jié)目會把商標都遮?。@部“電影”賺錢是肯定的,因為成本實在是太低廉了,一共拍攝五天,幾個攝影師,十幾個場記,最后再做做后期加點特效,甚至連個編劇都不需要就可以出片,真是怎么拍怎么賺翻天。
可是會掉粉幾乎也是版上釘丁的,原本討厭的會更加討厭而且也更有討厭的理由,而粉絲中也會有一大波像我一樣憤而倒戈的半吊子“腦殘粉”,剩下的估計就只有百分之百的、與世無爭的、24K純“殘”腦殘粉了。
所以制片方是準備用它來精簡腦殘粉隊伍,看看究竟誰殘的更徹底、更牢靠、更加忠心耿耿嗎?
我就不明白了你們有工夫沒完沒了的重播還珠格格一、二、三,新版還珠四、五、六,就沒工夫給這個特輯排一個檔?
你放到電視上我們皆大歡喜,來年好相見,放到電影院用來圈錢,拿天真的孩子來套現,不心虛、不臉紅嗎?你們就這么缺錢嗎?
更惡心的還有貴臺臺長的一番言論 :
“首日票房9200萬,好多人說是一匹馬年的黑馬駒兒…這符合我的預期。什么票房五要素,什么喜劇的AB線,電影,作為一種最早的長視頻,來到了重新定義的時刻。包括電視劇包括春晚包括選秀季播包括一切視頻,都是變化的終端惹的禍。這一切都只是開始。”@張華立
這就是典型的賺了點錢就不知東西南北中、妄圖改變世界的爆發(fā)戶心理,別人說你這不叫電影,你就說你要重新定義電影,明擺就是在耍流氓嘛,走路還不會就想著要參加世界田徑錦標賽,可笑
不過是利用投機倒把發(fā)了筆橫財,卻大言不慚地對電影市場指手劃腳,就跟煤老板賺了個百八十萬就計劃著要沖擊福布斯500強一樣,馬桶臺下一步是準備把大熒幕也當作自個家的后花園般玩耍嗎?
聽我一句勸,干完這一票,咱就收手吧!這種殺雞取卵的方式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別把大人的罪惡讓孩子來還債。
PS:
我衷心的希望下一季可以換人
第一,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樣可愛的,而且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大家也是時候走出來,去看一看別處的風景了。
第二,為了五只可愛的小寶貝,請讓他們回到“正常的”環(huán)境,“正常的”成長吧,他們要清楚地認識到雖然自己的老爸是明星,但自己不是,自己不過是在一檔親子綜藝節(jié)目中當了一把嘉賓。
那些口口聲聲“舍不得這五只”“只愛這五只”的大人們,你們還想把孩子圈養(yǎng)到幾時?
PS:
以前的公號因為不可抗力關了,我的人生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懷孕、生女,以及仍然是未婚,并且親手撕渣男。
兩年前處女膜都要長繭的我,一定想不到自己會經歷這么多潑天的狗血,于是乎,我又砍號重來了。
為了我那“睡遍人間花美男,操盡世上小狼狗”的偉大宏圖,我要做一枚富婆。
為了讓我女兒吃最貴的奶粉,上最壕的幼兒園,我要變成一個富媽媽。
新公號名字叫“老母親渡劫日記”,主要關于養(yǎng)娃,但也會有正經的劇評,和不正經的小黃文流出。
哭著喊著求大家關注了,二維碼在下方。
3 ) 請把這部影片留給市場評價
電影還未上映,整個豆瓣影評就陷入了一片烏煙瘴氣的罵聲中,我只想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觀眾為這部影片說幾句話:
1.這能算電影嗎?
《爸爸去哪兒》電影版是作為紀錄片在廣電總局備案的,紀錄片就意味著以“記錄”為主,而不是像普通的電影一樣按照原定劇本一個個鏡頭去拍。因此沒有普通電影的劇情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這部電影通過剪輯,也是有起承轉合,以任務推動發(fā)展的。
電影的類型多種多樣,紀錄片也是電影類型中的一種。電視版《爸爸去哪兒》是一檔親子真人秀節(jié)目,也就是說它的本質上就是一個紀錄片,只不過這個紀錄片的主角是明星,同時為了照顧觀眾的觀看體驗,在剪輯上講究節(jié)奏,講究“笑果”,同時在字幕上加上了一些符合現在觀眾體驗的內容,以讓短短九十分鐘的電視節(jié)目不像普通的紀錄片一樣嚴肅和沉重。這是紀錄片的一種娛樂化形式。
根據這檔節(jié)目的火熱反應,制作方看出了市場的需求,將這個想法投入電影市場,當然是符合市場規(guī)律的事情。實際上這不就是許多人口中日日追求的市場經濟嗎?市場經濟自然是哪里有商機,哪里就有商人,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因此,《海豚灣》作為一個嚴肅的紀錄片可以在電影院上映,《爸爸去哪兒》電影版當然能作為紀錄片的另一種類型在影院上映。
2.五天拍攝的電影,能看嗎?
作為一個紀錄片,只要完整記錄了一段時間的發(fā)生過程,對這一段時間做到真實的還原即可。
電視版是三天兩晚的記錄,這一次更是增加了兩天。這樣一部紀錄片怎么才能用幾個月來拍呢?你是讓這五對父子在動物園住上好幾個月嗎?還是說要先寫個劇本出來,然后讓五對父子一個個鏡頭來拍呢?如果真這么做,問題又出現了:第一,這也就不能算是紀錄片了,以這幾個小孩子的演技,諸位又要大罵這部電影制作粗糙,制作方圈錢了;第二,從市場的角度看,觀眾想要看到的是小孩子們的真實反映,而不是扭扭捏捏故作姿態(tài)的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在影片中出現,和綜藝節(jié)目的形象不符,同時也達不到優(yōu)秀電影的水準,商業(yè)上如何保證不虧本呢?
3.市場不會有同情心。
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票房的影片一定是迎合觀眾需求的影片。這是個殘酷的現實。
并不是拍攝時間越久,獲得的回報越大;不是影片越具有教育意義,內涵越深刻,觀眾越會掏腰包。從這幾年飛速發(fā)展的電影市場來看,獲得良好市場反響的,一定是可以迎合觀眾需求的。如類型片中的優(yōu)秀作品《泰囧》、如粉絲營銷的典范《小時代》、再如演員自身口碑繼承的作品《私人訂制》。他們或許在你眼中不算是優(yōu)秀的影片,但是確實市場經濟中的強者,他們滿足的現在觀眾的需求,自然能在市場中贏得勝利。
就像我們上學時,并不是花在學習上時間越長的人成績就越好??傆幸恍┤艘猿驳念^腦和巧妙的學習方法獲得班上的前幾名。
4.好影片不一定有好票房
如《1942》等主題深刻的影片,會在電影文化史上流傳下來,但是卻不一定可以在市場上獲得好的回饋。這是經濟與文化的相對獨立性而導致的。
為票房而生的電影作品或許根本就不是為了成為一部文化史上優(yōu)秀影片而生的?!缎r代》、《爸爸去哪兒》這類影片的目的是純粹商業(yè)化的,終極目的就是“賺錢”。他們本沒希望成為一個內涵深刻的電影,影評人們也不應抱著看《辛德勒的名單》的期望去看它。
5.自然法則: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
很多人擔心《爸爸去哪兒》的成功會導致市場上衍生出眾多“大電影”版綜藝節(jié)目,電影市場會陷入惡性發(fā)展,我想這過于杞人憂天了。還是那句話:“請讓市場來評價”。
觀眾不是傻子,他們會區(qū)分“好與壞”,為什么同期的《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票房慘淡?我想觀眾還是懂得該為什么東西掏錢的。《爸爸去哪兒》定檔在春節(jié),迎合了合家歡的需求,滿足了過年娛樂的需要,同時老少皆宜,又滿懷親情,自然會有好的反響。
試想去電影院觀看的一大家子心理會想:這是電影嗎?像綜藝節(jié)目的電影有看頭嗎?這會有利于電影市場良性發(fā)展嗎?
答案必然是不會的,九十分鐘內,有歡樂有感動,增加了家人之間的感情,增加了年味兒,我想,普通觀眾已經是滿意的不能再滿意了。
未來出現更多的綜藝節(jié)目的電影版,能否迎合市場需求?若不能,大批同類電影票房慘淡,這類電影自然慢慢消亡。若能,觀眾又是否會審美疲勞?若已經審美疲勞,那就像現在的歷史題材的大片一樣,以虧為終,那么市場又會催生著新的題材的電影誕生。
這不是影評人們控制市場良性發(fā)展的,這是市場的規(guī)律使然。
6.這部電影就是來圈錢的?在影院看和在家看根本沒區(qū)別?
什么電影是為了不賺錢拍的?電影是商品,商品就是為了賺錢。
只是誠意與否和賺錢方法是否高明的問題。 這一切會交給觀眾來買單和選擇。
在電影院看與在家看的區(qū)別:
1.電影版采用更豪華的專業(yè)電影攝影機拍攝,比電視版便攜攝影機效果更好。
2.動畫效果比電視更多,制作更精良,剪輯素材更多,笑點更密集。
3.可以比電視觀眾更早看到五對父子的收官作品。
4.影院觀看,氛圍的烘托下會有更好的“笑果”,在這個喜劇都讓人難以發(fā)笑的年代,什么能比開心的笑九十分鐘更寶貴的?這個“一笑而過”正是許多人掏腰包的原因所在。
所以,大過年的,心里陽光一點,做一個簡簡單單的人,快快樂樂的在九十分鐘里遺忘生活的壓力,大聲笑、大聲和小孩子們一起合唱,剩下的留給市場評判。少些戾氣,少些爭論。因為它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咱們操心太多了。
一個普通的觀眾
4 ) 登上大熒幕的綜藝節(jié)目
這部根本不能算電影,而是爸爸去哪兒的劇場版,是搬上大熒幕的綜藝節(jié)目。其實就相當于是一集爸爸去哪兒放到電影院里播出。
無可厚非,一部父子親情真人秀《爸爸去哪兒》,作為一個真人秀的綜藝節(jié)目,辦的非常成功,非常的火,在中國掀起收視狂潮和廣泛熱議。但對于這種火了就來隨便搬上大熒幕來圈錢的行為還是不能認同。但顯然電影院作為播放平臺是不是應該播非電影內容,這是個見仁見智的事情。影院是中介平臺,反正如果電影院都放綜藝節(jié)目和電視劇,我是不會去看的。
電影理論大師巴贊曾經說過:“電影是現實的漸近線!”《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顯然滿足這一要求,因為影片從頭到尾無非是在用攝像機記錄五個小萌娃在他們明星老爸的帶領下,一起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里進行各種古怪項目挑戰(zhàn)的實況。就這樣芒果臺將自己的熱門電視節(jié)目搬上了大銀幕,明星和星二代們玩到high,節(jié)目攝制組數錢數到手抽筋,三口之家們也在過年期間樂呵呵,如此三贏的局面,損害的卻是電影本身。如此投機的電影圈錢行為,對中國電影來說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5 ) 你們?yōu)樯冻霈F了中國電影會被《爸爸》毀掉的幻覺?。。?!
小四的小時代里面充斥著 美帝都覺得HOLD不住的價值觀
還加上不要臉的抄襲
當然要往死里黑!
這部電影有價值觀問題?
版權也是買韓國的,也沒不要臉的抄人家。
《好聲音》粗制濫造
當然要往死里黑!
這電影有粗制濫造?
(有人認為《爸爸》只拍了5天太沒誠意。。。電鋸驚魂1 也只拍了5天好吧)
XX電影虛假廣告,不恐怖,不好笑,不好看還非要騙人看,把觀眾搞的心情郁悶。
當然要往死里黑!
這電影有逼著你們看了?第一天排片都不多,根本沒搞壟斷那一套。
有虛假宣傳了?說是真人秀就是真人秀,絕不是精華只在預告片里面的那種LOW電影。
觀眾看完至少開心了吧,至少能帶著好心情過個好年了吧。。
這電影現在幾乎沒正常意義上的黑點了,所以你們只能黑它圈錢,黑它不是學術意義上的電影了?
誰規(guī)定不能在電影院里面放真人秀?電影院是一個很學術很高大上,容不得一點點新意的地方?
這不是裝X是什么?。?!
退一步來說,難道大過年的在電影院放國產垃圾“真·電影” 就算對的起廣大人民了?
換另外一堆國產垃圾片,你們不還是會去黑嘛!
國外粉絲向的電影也多了去了
為啥就不說人家是為了圈錢
一個銀魂劇場版 都打到9分以上了。。。
我也是銀魂的粉絲,但靜下來想想 銀魂劇場版值9分??
還有最近很火的李狗嗨SP等等
更不用說 什么國外歐美被廣大腐界活生生定義為GAY片演員的無辜中槍者,演的最多6分吧,一堆人都能捧成10分。
這個時候大家不都成了和小四粉,爸爸粉一樣的腦殘粉了嗎。
你們腦殘粉能打10分,別的腦殘粉就打不得了。。
很多電影院今天給《爸》排片都很少,說明大家之前都對《爸》沒什么信心。這片前期宣傳也不是鋪天蓋地惡心人。
但是早上的情況是場場爆滿的(有的地方都被擠破門了),電影院下午已經改變檔期開始瘋狂排片了。。
現在出現了一部單純靠觀眾自己用票房投票,純市場競爭脫穎而出的作品,一堆噴國內觀眾被院線綁架的的人,一堆覺得中國電影市場一點都沒有自由選擇權的,只好轉而噴《爸爸》不是電影了這點上。不要這么為黑而黑一副精神分裂早期的癥狀好嗎。
市場就是這么回事,觀眾就是好這口,在這種市場環(huán)境下出現《爸》這種電影,也是制作者的理性選擇,你叫他們拍個蕩氣回腸,又文藝,又商業(yè),又有內涵的電影。放在現在這情況,可能嗎。。國內就姜文敢這么搞吧。
國內電影圈終于有一部分人開竅了,知道搞劇場版了,本是個好事不是嗎。國外都沒想到的把綜藝節(jié)目搞上銀幕,這點子,國人首創(chuàng)了。(剛百度了一下,貌似日本也經常把娛樂節(jié)目放電影院搞直播。。突然想到 美國還有個就是幾個中二青年拍自己自虐的“電影”《蠢蛋搞怪秀》毫無劇情但是票房不錯 都出了4部 還出了3D 藍光版,惡搞的很爽,看的也很爽。 也沒見到美國電影市場被毀啊。)
一堆清高豆瓣黨一直抱怨國內娛樂業(yè)沒有創(chuàng)新嗎= =,這不很緊跟世界潮流嗎。(就先不討論國內是不是隨便一個電視節(jié)目上電影院就會人有看這個問題了,我都可以打包票,后面敢無腦跟風的,會死的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很多人又說怕以后看這些東西火了出新聞聯(lián)播劇場版,XX大本營劇場版,會毀了中國電影
我說你們操這份心又是干啥- -
世界上三觀最正的機構———廣電總局還沒出手,急啥。
而且你們什么時候竟然出現了 中國電影產業(yè)沒被毀掉的幻覺!
現在中國電影早就被毀了千百遍了啊。一堆一堆爛片充斥的市場,還有臉說被毀。
醒醒啊,好嗎。
真到毀的不能在毀,觀眾被惡心的不想再進電影院的那一天才是中國電影從回歸正常的時候啊= =
那時候才會重新洗牌,觀眾在那個時候才會是有腦狀態(tài)。
指望在豆瓣打嘴炮就能拯救中國電影實在是不實際。
別搞的自己和廣電總局一個神思維好嗎
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讓別人看。
這片一沒抄襲,二價值觀很正,三還算有誠意。。
這不就得了。
借用《李狗嗨》的中心思想。
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你不看,大家就都不看了?能否拍好電影不是幾個憂心忡忡圣母心的觀眾能決定的,中國電影市場-= - 賺錢才是正義。拯救大陸電影也不是打打嘴炮就能解決的,做一個會打嘴炮的圣母,中國電影就會好轉了嗎。
話說,若是其他幾部同期上映的國產大片竟然被一個都稱不上電影的真人秀給搞趴下了。(最新消息:爸爸第一天上座率就80%以上,第一天就逼得影院改變排片。。。第一天就9000W票房= =真是前無古人的事情了。)
這不能說明《爸爸》是個電影,也不能說明《爸爸》是個好電影,這只能說明其他國產“真”電影 真的真的只是很爛很爛而已。。。。
-----------------------------------------------------------------------
6 ) 有些片還真不是因為自以為高貴冷艷深沉有格調才說它爛的
首先,我真的看了這部片了。
話說,從第一天來看,這片上座率真的很火爆,下午三點一刻去到影院,快四點了,才買到票。這個過程中,連接聽到影院廣播說“某檔某檔《爸爸去哪兒》已滿座”。有三個影廳同時在放,買到的已然是晚上八點的票了。
人總有這種蛋疼的心理,付出越多而得到的東西越值錢。在等候的過程中,總莫名的有種期待和憧憬的美妙感覺,這將是特么多么美好的一個大年初一?。?!
然后,這片真心有笑點,有感動點。90分鐘,不止一次的笑起來,抬眼看看左邊的老媽,她也在笑,挺樂呵的。片尾的時候,以姐的高齡,在一群小朋友中,左邊是老媽老爸,右邊是偶朋友的圍繞下,居然跟著影院的小朋友們哼起主題曲了。
的確,不要以為電影都是要發(fā)人深省的;不要以為電影都是要寄托人文情懷的;不要以為電影都是要喻人醒世的。大過年的,一大家子圖一團圓,圖一樂呵不是很好嗎?干嘛非要做出一副清醒透徹、高貴冷艷的樣子指責別人圈錢,毀市場,不尊重電影呢?電影說道底,特么的也就是一個文化消遣,或者——娛樂消遣。總之不論文化還是娛樂,特么對于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個消遣而已啊。
問題是。你妹的超市里賣幾塊的熟食,采購批發(fā)價買回去,然后原封不動的拆封,放到盤子里裝著,出現在五星級酒店里,告訴老娘這是升級版涼菜,還要收大幾十一個人;你妹的動物園批發(fā)價買回去的T恤,換個標放到商場里,告訴老娘這個版型不一樣,收好幾百一件;你妹的全篇的情節(jié)不過是電視版又換了個地方做任務,還有三分之一都是電視里出現過的鏡頭,最后來個KTV大合唱,你告訴老娘這是“大電影”。我全家人周五晚守著電視不花錢也給你貢獻了收視率,你現在收我全家人八十一個,外加停車、吃飯、爆米花、飲料等等好幾百看這個?我去年買了個表啊。
好吧,宣傳無罪,營銷無罪。宣傳多少都是有點夸張不是,營銷就是為了賺錢不是,不賺錢人家圖什么?再說人家早就告訴你了,這是一檔“真人秀”電影,誰逼你了?做人么,開心最重要了??!
可你特么有點節(jié)操好伐?中國人的錢就這么好騙?
這種東西要吐槽根本無從開吐,因為它特么就不是一個應該出現在影院的東西,特么《小時代》再爛也是個片,這個特么連劇都是不是,就這么登堂入室的出現在影院里?!?!我知道芒果有創(chuàng)新精神,我也知道芒果特么做事都很敬業(yè)(姐當年也在芒果工作過,那真是干活不要命)可是創(chuàng)新也不是這么個創(chuàng)新法啊,不過換了機器,調了調色,完全沒有改變的內容和模式,你就敢這么忽悠?
老媽都說,這種東西真不夠電影的檔次。連我媽這種連“饕餮”都不認識的人,都知道電影的檔次在哪里,你妹的芒果臺就這么刷新底線?
最后,五個寶貝都很萌,五個爸爸也都很帥,導演和制作團隊都很辛苦,過程也輕松有趣。但這個玩意就是一個不該出現在影院的東西,現在已經出現了,也不要再去看。有種付出了期待和熱情然后被人涮了還無從投訴的憋屈感。
我真的想給一星的,看在團隊里,有幾個人還是以前的舊同事,再加一星吧。你們還是很棒的,芒果臺的認真、敬業(yè)和執(zhí)行力還是全國最強的。
你們真心是全國最強的電視團隊,而不是電影。
老爸說,大年初一不要生氣,不要吐槽?,F在,忍到大年初二了,說完了。
7 ) 你說去哪了?
前一段時間,某臺有個節(jié)目特別火,叫《爸爸去哪兒》,我周圍的女性朋友們和一些不懷好意的男性朋友們幾乎集集不落,形成了一種今天這個直播你不看并且你不在社交圈上刷幾條與之相關的狀態(tài)你就不配做我一輩子的好朋友這一種風氣。我這個人比較愛說實話,所以當女性朋友問我:“你看《爸爸去哪兒》了嗎?”我都說:“我不知道去哪了?!?開個玩笑,我都說:“沒看過。”女性朋友隨之投來鄙視的眼光,就像看鄉(xiāng)巴佬一樣看著我,我感覺我好無辜??! 因為我實在覺得這種節(jié)目對我來說沒什么看點,看點在哪? 孩子?老男人?強行賣笑點?強行賣親情? 我承認,芒果臺除了《天天向上》讓我樂過,其他我還真不感冒。
這部電影的口碑嚴重兩級分化,支持者的觀點是:1.看的人多就是好電影 2.過年全家人在影院都看樂呵了,這還要噴? 反對者的觀點:1.綜藝節(jié)目為什么能成為電影? 2.質疑電影的制作水平
如果大家贊同我說的,不難發(fā)現其實支持者和反對者并不是站在對立面,支持的人是因為看高興了,而反對的人并不是因為這部電影不好笑或者看著讓人不舒服,發(fā)對的人往往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他們發(fā)對的是 這個綜藝節(jié)目為什么能成為一部電影? 所以大家在網上吵個半天始終沒有下文。而我,說實在的,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我也不打算看,將來也不會去看,但您千萬不要覺得我沒有寫這篇影評的資格,我不會去寫電影的內容,我只會對這部電影所產生的影響做評論,如果我說的不對,請和我討論,不要盲目噴我,謝謝。
雖然我不看《爸爸去哪兒》 但是我很能理解我周圍的女性朋友看這部電影,小孩萌翻天,爸爸們不是有成熟男人的魅力就是帥翻天,我佩服芒果臺,更佩服這些個星爸爸們就這樣把自己的寶貝兒女們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我映像中的星二代,大多數都是在快畢業(yè)或者快成人的時候才進入大家的視線的,不論成功或是失敗,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媒體和大眾的神經和星爸爸們的面子,以至于他們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你想想,你的同班同學如果是張默,李天一,你不得低頭哈腰地叫聲老大讓根煙?你能像對正常朋友一樣去對待他們?多少都會有影響,再看看這幾個,都還沒怎么上學啊,哥哥們,這么小就讓上千萬的社會人員對他們評頭論足,你確定小孩受得了? 他們還是天真的孩子啊。這幾個孩子以后上學也好,不上學也好,出門我看也得戴個墨鏡(我這么說是夸張了,反正多少會有影響),提升父子感情的方法千千萬,沒必要拿小孩的未來做賭注來博大家一笑。
這個電影的票房很高,讓幕后工作者們笑著睡覺應該沒問題。為什么會這么高?我覺得有兩點:1.過年能干嗎?看電影啊。2 電視版《爸爸去哪兒》超高收視率所爭取來的一大批觀眾。(請不要拿《中國好聲音》來反駁我說這點無效,好聲音是因為一個唱歌的選秀節(jié)目硬是要改成一個難看至極的電影,而《爸爸去哪兒》基本上原汁原味,就是電視版的加強版)。這幾天有幸路過高端霸氣上檔次的電影院,剛準備進門觀望一眼就被擠了出來,這票房不好都難。
接下來就是爭議最大的制作問題,我13年11月的時候看消息說《爸爸去哪兒》準備開拍電影,14年1月底上映。我當時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定神又看了一遍,發(fā)現我還是5.1的視力沒錯,“哎,我去你媽?!碑敃r就是一聲吼“你以為是我們電影社拍電影???一個月一部?”沒想到比我們厲害多了,拍攝只有不到5天,我在網上看過一個制作人員給這部電影寫的影評,說劇組有多么多么大,攝像機有多么多么多,這就是你成為一部電影的原因了? 真正的電影是什么,是根據視覺暫留原理所形成的藝術品,而不是綜藝節(jié)目,你要是覺得看的人多,能讓人樂呵就是好電影,那東京 熱豈不是年年能拿奧斯卡?有些A片都能來出個劇本,你一個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都拿不出來,你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電影?所以說,這真的不是電影,只是一個綜藝節(jié)目的加強版。至于他為什么能上映,哪的問廣電的一幫紅色老頭,問問他們收了多少錢,能這么果斷的就把一個2個月制作完成的綜藝節(jié)目排到賀歲檔,而把《雪國列車》《霍比特人》一拖再拖。我也很納悶豆瓣現在怎么了,一個一星的短評硬是要以商業(yè)理由給我刪了,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豆瓣嗎?之前我看到《大鬧天宮》的時候,覺得不太好,因為西游記題材真的被拍爛了,但是現在看來,真是良心之作,光是特效就坐了三年,《大鬧天宮》的官博說了幾句《爸爸去哪兒》,我很理解他們的心情,你想想,人家辛辛苦苦拍了4年的作品,就要收票子了突然被一個拍了5天,制作不到兩個月的綜藝節(jié)目搶了一半票房,你感受一下,你受不受得了。說到這我腦海里浮現出一幅畫面,孩子在觀眾面前快笑不動了,眼淚也要流干了,后面有個戴墨鏡的老大叔,手里攥著鈔票不亦樂乎。也有人說《爸爸去哪兒》的高票房值得中國電影人反思,我覺得是值得反思,不要留在中國了,有能力的去好萊塢發(fā)展吧,中國沒有希望了(哈哈,玩笑話)。我覺得有什么好反思的?向《爸爸去哪兒》學習? 最應該反思的就是廣電,你讓一個這種制作水平的綜藝節(jié)目收這么多票房,你讓其他導演們和電影公司活不活了?你這是在給中國電影指路嗎?以后就拍這樣的電影?之前管制這個管制那個,又來個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的一點競爭力都沒有,拍個電影就可以得到票房,這還怎么進步?現在可好,直接綜藝節(jié)目上了。紅色老頭們你們知道現在主席提倡科學發(fā)展觀嗎?
哎,說了這么多,自己越來越激動,大過年的不應該,總之,你看樂呵就好,也給我言論自由的權利,小的也只是杞人憂天,只能動動嘴皮。
我是腦殘粉 掏點錢從頭笑到尾總比看笑不出來的電影強吧
忘評論了!真的笑點很足?。?!我鎖的美貌值在大熒幕上又up了!天兒永遠那么美不說了!恬鎖大血紅!!
沖著觀眾的感情看的吧,真人秀和電影結合不是一般人能弄好的吧
很久沒在電影院里看全場觀眾一起笑作一團的片了??丛陔娪鞍娴姆错懙姆輧荷系诙揪驮嗳笋R吧,找得著比Kimi還萌的嗎,找得著比天天還暖心的嗎,找得著比Cindy還可愛的嗎,找得著比石頭還懂事的嗎,找得著比angela還甜的嗎?就算找得著,不是他們幾個我也不看╭(╯^╰)╮
作為綜藝節(jié)目五星妥妥的 但是電影 呵呵 一星都嫌多 好意思這么圈錢么
看完點映還有大長腿本尊可以擼誠意十足??!從頭笑到尾整個影院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的逗逼氣氛!心情好你們還可以在最后來一次全影院卡拉OK!為他們13億票房的目標出一份力吧!
“玩不重要,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影廳里好久沒這么歡樂了,就像去年的《泰囧》《西游》一樣,從頭笑到尾…Kimi萌點、石頭笑點,森碟酷點,天天嗨點,Angela治愈點,真實的生活與情感交織,既搞笑又溫暖,結尾觀眾竟跟著合唱起主題曲…這雖不是一部嚴格電影,卻是一頓適合老百姓的美餐。
應該能大賣,雖然這不是一部電影。
想著“能從一大堆素材中剪輯出有開端沖突結局的電影來應該還是挺膩害的吧”所以去看了,看完才知道人家根本就沒把它當做電影來做!完全是綜藝節(jié)目的大屏幕版而已啊!
救救孩子?!斞?/p>
我已經分不清自己的智商 是不是適合在這個時代生存了!
電影廣告捆綁十幾條,票價和3d電影一個價,綜藝節(jié)目剪輯版就成電影了?這部電影和私人訂制一樣沒上映光廣告費就翻利了,靠人氣圈錢之作,孩子成了圈錢的工具,呵呵。中國已經忘卻了電影的含義,簡直是侮辱電影,估計這電影票房不會低,總是有不差錢的人,拿著3d的票價在電影院看著腦殘綜藝節(jié)目。
我為什么要花錢去電影院看你們逛動物園?
大銀幕看“爸爸”的心情是:片頭剛出來的那一刻,就像第一聲音樂響起時的偶像演唱會現場,心跳加速。片子太短沒看夠,也許是腦殘粉兒的心理作用。
我想為之前罵過小時代像MV或者貼吧動態(tài)簽名說句對不起
年初一影院人山人海,一大家子湊數看了場免費;因一萬年不看電視,萌點笑點掐不到,只能昏昏然;如果所有綜藝節(jié)目都能拍成“電影”,那中國無疑是第一電影大國了!負分滾粗!
為了錢,下限永遠能比你的想象力再低一點
粉絲向的產物,人家圈錢觀眾買單買的high,影院里歡聲笑語都挺開心的就夠了,用影評人的深度來評論大眾趣味就不太講究了。天天給張亮洗腳真的看淚目了,我淚點果然奇低。
不知道在影院看的話,會不會有種在看1000吋大電視的感覺?
完全符合對這個節(jié)目的所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