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汴梁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李少春 飾),陪娘子張氏(杜近芳 飾)去東岳廟燒香還愿,遇上奸臣高俅(蘇維明 飾)之子高衙內(孫盛武 飾),貪戀張氏美色,高衙內帶一幫潑皮無賴上前調戲,林沖怒火中燒,喝斥高衙內無德,高衙內懼林沖教頭威名,悻悻而去。此間碰上從五臺山發(fā)落回來的魯智深(袁世海 飾),魯聞林沖乃禁軍教頭,上前鏟棒交量數回合,英雄相惜,二人結拜為兄弟。回到太尉府的高衙內念念不忘張氏的美貌,央高俅幫他遂愿。林沖的朋友陸謙(駱洪年 飾)為博高俅父子歡心,獻計陷害林沖,誘林沖持刀誤入白虎節(jié)堂。高俅則以行刺之罪名拘押林沖,剌配滄州...... 本片根據《水滸傳》逼上梁山章節(jié)改編。
《野豬林》講的是北宋東京80萬禁軍教頭林沖,攜妻張氏至東岳廟逛會,遇落發(fā)為僧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結拜為異姓兄弟。并且著重刻畫了林沖、魯智深反對封建迫害的斗爭精神。片中對林沖的思想矛盾,決心投奔梁山以前所走的曲折道路和坎坷遭遇,有很動人的描寫。對魯智深的豪放不羈、肝膽相照、疾惡如仇也有生動的刻畫。 電影給予了每個角色有血有肉的詮釋,在舞臺程式展現的基礎之上注入了深刻的“靈魂”而使戲充滿活力。
劇情緊湊,人物形象鮮明。
東岳廟、長亭、山神廟有水墨畫風格。
野豬林霧氣藹藹,精美。
小時候看的不太懂,袁世海先生的大花臉印象特深刻。
最近翻出高清修復版看了好幾遍,幾乎每個畫面都是經典。林沖就應該是少春先生塑造的形象,白色和藍色武生花褶漂亮,帥呆了。東岳廟一場簡直就是神仙眷侶,白虎堂唱念做打王炸。長亭別妻李神仙和杜先生絕唱。
水滸第六回,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又過了兩三重門,到一個去處,一周遭都是綠欄桿。兩個又引林沖到堂前,說道:“教頭,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稟太尉?!绷譀_拿著刀,立在檐前,兩個人自入去了,一盞茶時,不見出來。林沖心疑,探頭入簾看時,只見檐前額上有四個青字,寫道:“白虎節(jié)堂”。林沖猛省道:“這節(jié)堂是商議軍機大事處,如何敢無故輒入?”急待回身,只聽的靴履響、腳步鳴,一個人從外面入來。林沖看時,不是別人,卻是本管高太尉。
所謂節(jié)堂,白虎是個修飾。不獨高俅府上有,蔡京府上亦有,作用相同:
太師隨即叫請童樞密、高、楊二太尉,都來相府,商議軍情重事。無片時,都請到太師府白虎堂內。眾官坐下,蔡太師教喚過張干辦、李虞候,備說梁山泊扯詔毀謗一事。
程穆衡《水滸傳注略》:
崔靈恩《三禮義宗》:節(jié)長尺二寸,秦漢以后,改為旌幢之形。唐《車服志》:大將出,賜旌以專賞,節(jié)以專殺。旌似絳帛五丈,粉畫虎,有銅龍一,首纏緋幡;節(jié)垂畫木盤三,相去數寸,隅垂尺麻,余與旌同。戴埴《鼠璞》:本朝節(jié)度使,有六纛旌節(jié)、門牙旗二,受賜藏之公宇私室,號節(jié)堂。朔望次日祭之,號衙日。此云白虎何也?按張衡《東京賦》:卒于金虎。五臣注:西方,金也;西方七宿俱白虎?!陡适墙洝罚宏模鞣桨谆⒅?,金虎相薄,主兵象?!锻趺鳌罚鹤郧暗钅舷陆烦?,西出白虎門。又漢有白虎殿,唐有白獸闥,皆在大內西。宋時太尉典兵,節(jié)堂在帥府之右,故以白虎名之。(觀傳文云誤入白虎堂,又云擅入節(jié)堂,則非截取虎節(jié)二字可知。)
按照他的解釋,節(jié)堂是收藏旌節(jié)的地方。水滸流傳的年代,尚有“眼望旌節(jié)至,專等好消息”之語。而白虎是對應五行中的西方。戲曲為了形象,往往會在背景的幕布上畫一只老虎。小人書和影視作品沿用之。
白虎節(jié)堂這個情節(jié)問世后,在《寶劍記》《靈寶刀》等作品中多次出現,成為戲曲舞臺上的名場面。1950年,李少春、袁世海因嫌舊戲中的林沖過于窩囊,改編了《野豬林》,后又拍成電影,稱《林沖雪夜殲仇記》。林沖識破高俅、陸謙陰謀,在白虎堂縱聲大笑,視死如歸。聶紺弩有一首七律,即由此來:
家有姣妻匹夫死,世無好友百身戕。 男兒臉刻黃金印,一笑心輕白虎堂。 高太尉頭耿魂夢,酒葫蘆頸系花槍。 天寒歲暮歸何處,涌血成詩噴土墻。
巧的是,林沖落草后成為梁山五虎將,鎮(zhèn)守正西旱寨,從方位上說,又是一只白虎。曾經帶給他無限屈辱的地名,終于化作了他的標簽。平時作戰(zhàn),也經常按五行顏色,白袍白馬。這種穿著在千軍萬馬中極為醒目,非武藝絕倫者不敢為。水滸的魅力,正在于此。
2022年1月
光看這陣容就服了好嘛,崔巍+陳懷皚保證了戲曲電影化的成功,李少春先生扮相唱功皆是神品,文武戲俱佳。袁世海就不說了,聽過都知道。電影方面,場景多變,鏡頭運動也相當靈活,白虎堂的大景深,太尉府的竹簾前景,山神廟的燈光和分鏡,都是很好的設計。
早期京劇影片,名角薈萃。
李少春帥帥帥帥帥
事實證明,戲曲電影并不能形成嶄新的戲曲美學效果,鏡頭的脆弱性在此暴露無遺。
循跡(攝像)聶晶至此。劇情本身不需多說。攝像很好地隱藏了自身存在感,用簡單而恰到好處(節(jié)奏感極佳)的技法,襯托、呈現。若有志于電影拍攝,《野豬林》與聶晶是繞不過的一課。
懂電影的人里面沒人比崔嵬更懂戲,不懂傳統戲表演程式和舞臺/鏡頭觀演關系的人絕對無法把保留舞臺三面空間的電影拍得這么好看,加上政治把握到位,崔嵬絕對是北派戲曲片加主流故事片的至尊大帝。
比不上梁祝、紅樓夢,太長了
李少春若能活到八十年代。。。
改開后復映的17年作品。之前隨大人看的都是革命現代京劇,第一次見識了傳統劇目,服裝舞臺唱念做打,如此驚艷。,對年幼的我來說,更是一堂《水滸傳》的啟蒙課。(補記)
1. 陣容強大,李少春、袁世海大拿,杜近芳美中略妖,有爭議,電影中都表演略嫌誇張;2. 愛森斯坦式鏡頭美學,遠景→近景→特寫 3. 看慣戲曲電影化如我還好;一開始就是堂會或小劇場看起來的人恐怕不大適應這種方式。
李少春最后那個特寫表情,真是不得了
李少春、杜近芳
連龍?zhí)锥己馨舻慕浀渚﹦‰娪?/p>
8.5,調動各種電影化手段來進行舞臺化呈現,白虎堂和山神廟兩段戲確實是好,也算是中式蒙太奇學派美學的典范作品了
“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彤云低鎖山河黯,疏林冷落盡凋殘,往事縈懷難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煩!望家鄉(xiāng),去路遠,別妻千里音書斷,關山阻隔兩心懸,講什么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懷血刃未除奸,嘆英雄生死離別遭危難!”——京劇欣賞啟蒙-入門片,昨晚資料館重溫,感念不已!高清修復,惜無字幕。
B+. 與現代電影鏡頭技法的結合。
達達聽說這是弟妹,笑開了花。
1.北影廠1962年出品,崔嵬和凱歌他爸導演。那年景,百花齊放完了又反右,想來也就這些題材又安全又革命,娛樂性還強,群眾基礎也深厚,1958年上影廠還拍過同題材的故事片。2.戲曲電影不太懂,看個熱鬧,鏡頭運動蠻多,突出人物的推鏡頭雖然愣愣磕磕配上鼓點節(jié)奏倒也協調
袁世海的架子花臉真真好看,李少春武藝超群,灑脫干凈,也好看。(杜近芳臉最好看,哼哼)
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