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先生》(YesMan):走出宅男門,擁抱陽光
(文:火神紀)
門外,有烈陽高照;門外,有夜色炫爛;門外,有晨曦微暖;門外——
還有那個從不畏懼的少女在孤獨地唱著另類的歌;坐在某個轉(zhuǎn)角里的酒吧深處
等著你,踏著輕脆的舞步前去邀約。
親愛的,推開門;去擁抱陽光吧。
別辜負了簾前艷麗的春光和陽光的殷殷召喚,也別荒廢了青春年華。
南國,晚來春暖;但,終究還是暖了。
——火神紀。題記。
1.Best Friend
在寫這部電影之前,也許有必要研究一下關(guān)于"Best Friend"在西方語境里的深刻含義;這個詞給我的第一個深刻記憶不是在英語課堂上,而是《老友記》(Friends)。那些狂熱于《老友記》的粉絲們也許都會有印象——看他們六個人似乎從來都不分彼此,但是多少還是有些區(qū)別的;這里沒辦法來探討他們中間誰是誰的"Best Friend",這也許并不僅僅只是一個探討的話題,而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所以我只用它來舉一個例子。
在第十季的第一集里,剛剛和Joey分手的Charlie喜歡的是Ross,本來在前一集里他們應(yīng)該在一起了,可是Ross想起了好朋友Joey可能會有的感受,于是他覺得必須先告訴Joey之后才能和Charlie在一起。而當Ross坐在飛回紐約的飛機上告訴Joey的時候,Joey雖說小有鬼胎,可是他的表現(xiàn)卻讓Ross有一種錯覺——Joey把自己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于是Ross告訴Joey說:你既忠誠,又無私,而且慷慨……然后Ross表示,他要考慮是否排除Chandler在外而讓Joey作為他的"Best Friend"。
如果對這部劇集稍有了解的人都應(yīng)該知道,Ross和Chandler的關(guān)系可非同一般,大學同學、寢室室友、一起搞過很不成功的樂隊、一起追女孩……甚至Chandler已經(jīng)娶了Ross的妹妹Monica,兩個人幾乎在這部劇集開始之前就已經(jīng)視對方為自己的"Best Friend"了。而讓Joey的地位超過Chandler,這讓Joey有了一種飄飄然的不知所措;甚至能讓他忘記了告訴Ross自己已經(jīng)和Rachel將要在一起的最好時機。
可想而知,這樣的一個稱喟對于Joey來說是如何的一種榮耀和滿足。當然,這部劇集里類似這樣對"Best Friend"描繪遠遠不止如此。有人說,這部劇集是了解美國社會人文的一本教科書,而如果說這本教科書教給我什么的話,里面就有關(guān)于"Best Friend"對于美國人的意義。
中國人的觀念是多以圓滑中庸為道,所以我們常常會有“相識滿天下,知己無半人”的感嘆,我們卻不會當面地告訴誰,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更不會告訴別的朋友,某某人是我最好的朋友;得罪朋友是有違圓滑原則得不償失的不理智行為。而在西方文化里,把一個人稱為是自己的"Best Friend"意味著給予他最大的信任,也有把握他會給予自己同樣的信任;相對中西這兩種文化的差異,可見這樣的一個稱喟在朋友關(guān)系之中是如何的不尋常。
Joey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大喜可望以及Ross的語重心長,并且鑒于此之前他們二人與Chandler的關(guān)系,"Best Friend"可不僅僅只是一句奉承的話語,也不僅僅只是一種無謂的虛榮。可以說,在西方世界里,把一個人稱為是自己的"Best Friend"也許是對一個朋友所能得到最高評價了。
2.老宅男的黯淡生活
宅男,是日本舶來的外來文化,但是又區(qū)別于日本原詞“御宅族”的本義,屬于嫁接產(chǎn)物。一廂情愿的文化同化,給了這個詞以全新的含義,并且完全能夠從字面上想像出來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中的意義。首先說明,在這篇文章里所用到的“宅男”一詞,完全引申自其中文含義,與“御宅族”的本義沒有任何關(guān)系。
因為這個詞本身的誕生就屬于網(wǎng)絡(luò)次文化語言,并且是在2005年8月才開始在臺灣興起之后再傳進內(nèi)地,所以關(guān)于這個詞的詳解,隨便在哪個搜索引擎上一搜都會找到許多版本的說法,這里也就不贅述了。簡而言之——宅男從字面上解:“宅”就是“家宅”,既做名詞意義的“家”解,也做動詞意義的“呆著”,所以“宅”就是在家呆著;泛指指不善與他人相處,整天只待在家,生活圈極狹隘的一個群體。
作為一個宅人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呢。由己及人,我想應(yīng)該是這樣——慵懶、終日疲憊、自己一個人呆著卻常常無所事事、偶爾失眠、經(jīng)常做夢……最重要的一點是,極度地厭倦社交場合以及交際應(yīng)酬活動。大部分時間情愿自己一個人呆著,就算無所事事;看許多視覺系的商業(yè)電影,卻從不進電影院一步,只買DVD回家自己一個人看,因為人多的地方擁護的地方常常會使他感覺到極度的不適;而看視覺系的商業(yè)電影只是為了讓自己不必閑著想太多的事,讓自己感受著電影里熱鬧熙攘非凡,不至于太過困乏。
看起來多少有點輕度的自閉,兼帶有輕度的抑郁。是的,宅男大都是這樣練成的。隨著“宅”著的時間慢慢延續(xù),所有的癥狀會慢慢地加深,到我現(xiàn)在的這個階段,基本上連與他人勾通都有點厭倦和吃力。可是,我們這個群體似乎都是這樣活著的,尋找一個特有的方式與外界聯(lián)系,那樣會減緩所有癥狀最終暴發(fā)的力量,只是最終還將暴發(fā)出來。因為我還不曾經(jīng)歷,所以我也無從知曉到最后,我們都將如何死去。
前面說著關(guān)于"Best Friend"的一切,僅僅只是為了說明,金?凱瑞(Jim Carrey)在這部電影里的角色卡爾?艾倫(Carl Allen)作為一個宅男,“宅”到了一種什么樣的程度里去。我們一起來看看卡爾過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首先是在DVD店里排著長龍買《300死士》(300)、《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等商業(yè)視覺電影,然后是不接電話;而在后面我們才知道,打電話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Best Friend",由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飾演的皮特(Peter)。
我為何在前面花了那么長的一個篇幅來說明"Best Friend",為的只是給這里的背景做一個注腳。試想一下在美國的人文背景之下"Best Friend"的含金量,然后再對照著看——假如一個人,在那樣的人文背景之下,對于他的"Best Friend"所打來的電話都可以如此漠然,逃避至從來不接聽,為的是躲開他對自己的關(guān)心以及可能將要牽扯到的社交活動,那么,這個年介不域的老宅男之“宅”,可謂是“深院高宅”了。
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可想見的卡爾的老宅男生活,將會是怎樣的一種黯淡無光。連"Best Friend"所受的待遇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也許,也只有作為"Best Friend"的皮特才對卡爾如此不離不棄,換作他人早已經(jīng)離他而去了。當然,這在卡爾看來并不像是一個"Best Friend"所應(yīng)該作為的不離不棄,反而是他僅存的那個麻煩。因此他在盡可能地避開他,避無可避的時候,他會編織一些拙劣可笑的借口敷衍他。實在敷衍不過去,卡爾才會十分不情愿地同皮特會面。
情人棄他而去,工作平穩(wěn)卻看不到半點希望或者晉升的可能,生活圈在日益縮小……新電影一部一部地看,生命在這樣一天一天消磨殆盡。什么是明天,什么是將來;那些都顯得遙不可及,讓人連想都懶得去想;如何度過眼前這個漫漫長夜也許才是卡爾每天下班時所考慮的事。
日復(fù)一日月復(fù)月,轉(zhuǎn)眼已是三年。皮特努力地想讓自己即將新婚的愛人接受他的這個連她的名字也沒能記住的"Best Friend",但卡爾最終還是搞砸了,他甚至連皮特的訂婚儀式也忘記參加。當Best Friend遇上Worst Friend的時候,我們還能期待皮特說什么呢。
皮特終于還是選擇了離開。告別這個無可救藥的所謂朋友,去尋找屬于他的精彩。這個事件成了卡爾宅男生活的一個分水領(lǐng),他也許是時候想想,該如何走出三年前失戀的陰影,如何繼續(xù)生活。
3.走出宅男門
說明了"Best Friend"和“宅男”之后,我們再來看電影開始的這一幕,我們也許可以更好地理解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給我們設(shè)置下的這些場景。
告別一種舊有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很艱難的,甚至是疼苦的。一次陰差陽錯的講座培訓給了卡爾一個全新的生活態(tài)度;而這個講座對他的要求只有一條,在任何時候,任何人對他提的任何要求,他只能有一個回答——Yse。這個半帶有自我強迫式的回答,給卡爾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卡爾曾經(jīng)拒絕了所有人對他的所有要求,從一個NoMan到一個YesMan的轉(zhuǎn)化,他不得不走出他的“宅男門”回歸到了社會。從他所回答的第一個Yes開始,他的臉上所綻放的,才是我們一向所熟悉的那個金?凱瑞標簽式的歡笑。
導(dǎo)演佩頓?里德(Peyton Reed)加上金?凱瑞,他們與陽光喜劇少女佐伊?丹斯切爾(Zooey Deschanel)的碰撞,會磨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如果我們還在念念不忘一種舊有的輕率喜劇,那么我們也許就難免失望了。這部電影,更像是佩頓在《分手男女》(The Break-Up)后對文藝喜劇的成功回歸。
什么樣的喜劇才算得上是經(jīng)典呢。在我看來,首先它必須是充滿快樂的;但它不能只讓我們一味地發(fā)一種膚淺的歡笑,歡笑之后它還必須帶給我們形而上的思考;我從來不反對惡搞式的無厘頭,但是無厘頭之后,我們還能略有所思若有所得,這才是喜劇的力量。
這部電影給卡爾的整個生活安排了許多精心設(shè)計的巧合,從他開始回答Yes的一瞬間開始,他的生活變得不再拘泥而顯得灑脫了許多。說真的,我倒不會相信生活中真的會有那么多的巧合在前方等著我們;但是,不相信和愿意相信完全是兩種概念。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所相信的是——信念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而生活態(tài)度最終決定了這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
電影花了絕大部分的篇幅來描繪卡爾的新生活,從他一開始半強迫式的Yes,到后來他幾乎無力擺脫Yes帶給他的困惑。我們是否愿意相信都好,觀影的過程始終是充滿著快樂與歡笑的,這部俯拾皆是笑點的電影無疑能夠帶給我們近兩個小時的歡樂。而歡樂之后我們所將進行的思考,這才是佩頓式文藝喜劇電影真正意義上的回歸。
走出了宅男門的卡爾也許并不知道自己所要面臨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然而正是因為前面那些讓我們感覺到惘然的無知,才帶給我們對未來生活的無盡向往。其實我們并不畏懼,因為我們知道,命運的手指總在不經(jīng)意的所在給我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告別舊有的生活模式需要太多的勇氣,而卡爾無疑是幸運的。他以一種最簡單的方式走出了只屬于他的陰霾,有時候我們總在為前面的藍圖規(guī)劃著太多的細節(jié)和分叉,可是真正起作用的并不是我們所規(guī)劃著的種種,而僅僅只是當我們處于一個十字路口時一個最簡單閃現(xiàn)的光亮,我們的一個選擇決定了我們前行的方向。走出宅門,前面有什么我們也許并不知道,可是我們必須先從宅門里走出來,不然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知道門外邊,是怎樣的一種五彩繽紛的絢麗,在那里靜靜地等著我們。
4.擁抱陽光去
遇上一個陌生的人,因為卡爾Yes了他的所有要求,所以他遇上了佐伊飾演的角色——永遠充滿驚喜的哥特少女艾莉森(Allison);因為Yse了布告板上所有的招生簡章,所以他學會了開飛機,簡單的韓語對話,以及抱著一把吉它彈唱;因為Yse了所有客戶的貸款申請,所以他得到了總公司的贊賞而得到了提拔……而由此而延伸下去,幾乎每一個劇情都有一個后著在等著我們的主人公卡爾前往挖掘。
Yes。Yes。Yes。所有的這些回答——讓他和艾莉森相愛,讓他開著飛機飛上了天空,讓他用韓語解開了韓國少女的心結(jié),讓他用吉它彈唱救了一個想自殺的男人而成了英雄,讓他的客戶群支持了他為皮特舉辦的單身派對而重新獲得了皮特的友情,甚至是皮特未婚妻的友情……從一個Worst Friend回到到一個Best Friend,卡爾得到了比他自己所預(yù)想的要多得多;而他所能做的事,似乎也比他自己所預(yù)想的要瘋狂得多。
在酒吧里喝整夜的酒,帶著宿醉未醒的瘋狂去晨跑,一邊跑一邊給自己和周圍的所有一切照相;或者跟身材高大的悍漢打架,為的是給一個素未謀面的女子爭取些莫須有的尊嚴;或者和自己心愛的女子來一次即興的旅行,到機場買兩張最快起飛的機票然后去一個陌生未知的地方;又或者偷偷地翻過欄桿闖進國家大劇院,帶著那個美麗女子站在空無一人的舞臺中央,一起唱著那首溫情的歌……
卡爾的生命中充滿了一種未知即興的快樂,即使在突然降臨的滂沱大雨中,他也會脫下外套遮在艾莉森的頭上帶著她去一個陌生的農(nóng)場,深深地吻著對方告訴她——我愛你。沒有陰霾,即使烏云密布,即使大雨酣暢;所謂陽光,依舊躲在云角的暗處偷偷地歡笑。
從卡爾走出了他的宅男門開始,陽光其實就在門外,只是他以前從不知道那片溫暖而璀璨的光對他而言意味著什么。卡爾似乎已經(jīng)得到了他所想要的幸福和快樂,而這一切,源于他勇于走出那個舊有的自我;走進那片溫暖的光亮里去。
反觀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宅”者,這部電影多少具有了其勵志的社會意義。宅門,是不是僅僅只是一個門框加一個門頁呢;走出去其實很困難,困難的不是出門買一包煙買一盒方便面,而是走出那個困住自己的心靈的那個無形的門。這是一部輕快風格的勵志電影,在我們輕展笑顏的時候,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種良性的思考,對于生活著的現(xiàn)狀以及對未來可能有的期許,這部電影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隱約可見的美好意象。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想到了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給第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我在想,海子寫這首詩的時候也許是滿腹黯淡的悲涼和一種豁然開朗的頓悟;然而,這部風馬牛不相及的電影卻把這種豁然的開朗進行到了底。
如何走出自己所“宅”著的這扇門,也許,可以從海子所寫的這些事,身體力行著開始。
5.老宅男的精神救贖
卡爾以為,是一個"Yes"改變了這一切,其實我們作為旁觀者都知道,改變他的并不是Yes,Yes僅僅只是開啟了他人生里的另一種人生態(tài)度,真正改變他的是這種更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卡爾和特倫斯?斯坦普(Terence Stamp)飾演創(chuàng)建“Yes講座”的特倫斯(Terrence Bundley)重逢,證實了我們的猜想??査钚械氖且灰载炛尿\,甚至到了迷信;特倫斯給他設(shè)定的Yes開啟了他的人生里的另一個層面上的精神生活,可是他卻再也無力擺脫這種如同精神層面上的快樂。
特倫斯的現(xiàn)身說法才終究把卡爾的精神救贖進行到底——你應(yīng)該明白如何運用好Yes;開始的時候,你強迫自己對一切事物說Yes,這只是給你給了個頭,這是開啟你的自我封閉;之后你說Yes,并不是你必須說,而是你知道你心里想要說,真心地想說。
電影在這里顛覆了之前的一切,從學會說Yes到學會說No;只是電影已經(jīng)沒有太多的篇幅來闡釋這個論點了。于是它運用了它僅有的一個論據(jù),也是最有力的論據(jù)來說明——那就是愛情了。當年那個拋棄卡爾另投他人的愛人回來,請求他留在自己身邊;卡爾拒絕。艾莉森懷疑他是否因為不能拒絕別人的要求而不得不愛上自己;卡爾必須去重新追求。
在我看來——也許,這個結(jié)局僅僅只是一次畫蛇添足式的自作多情。這樣的一個結(jié)局僅僅只是為了討好觀眾而鋪設(shè)的,并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個惡俗的結(jié)局卻賦予了卡爾在另一個層次上更徹底的一次救贖——忠于自我的愿望,做自己想做的事,完成自己渴望完成的事業(yè),這要比僅僅只是一句Yes困難得多。從不得已而為之的出宅,到自己的真實意愿。說起來似乎挺簡單的一件事,可是真正完成這樣的蛻變,并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到的那么輕松。這意味著對以前那個舊的自我做一次全盤的否決,然后完成了本我的蛻升;這部電影所闡釋的,竟然成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對于本我、自我、超我定義的最終解讀。
電影給了卡爾一個最表象化的結(jié)局——他終于得到了他真正渴望的那種幸福。朋友;愛人;事業(yè)。在我看來,所有的這些具象化的種種,都不如他在精神世界里所獲得的抽象化的救贖;屬于他的自我救贖。
走出宅男門,擁抱陽光去;從本我的否定到自我的定義,最終到超我的徹底認同;從違背意愿的勉強為之,到真心實意地迷戀陽光下的溫暖??柾瓿闪怂诰裆系淖詈缶融H——當我們開始自動自覺自發(fā)地迷戀那個更絢爛的世界,我們已經(jīng)無法再停下腳步來,安安靜靜地坐著,獨自糜爛。
2009-04-11;己丑牛年戊辰三月丙戌十六;蒙恬誕;外婆生日。凌晨4:07。
--------------------------------------------------------------------------------
附注:電影資料擴展鏈接。
■片名:《Yes Man》
■譯名:《好好先生》
■導(dǎo)演:佩頓?里德(Peyton Reed)
■原著:丹尼?華萊士(Danny Wallace)
■編?。篈ndrew Mogel、Jarrad Paul、尼古拉斯?斯托勒(Nicholas Stoller)
■主演:金?凱瑞(Jim Carrey)、佐伊?丹斯切爾(Zooey Deschanel)
■類型:愛情、喜劇
■片長:104 min
■產(chǎn)地:美國、澳大利亞
■語言:英語、韓語、愛沙尼亞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杜比數(shù)碼環(huán)繞聲、數(shù)字化影院系統(tǒng)、SDDS
■攝影機: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D-Cinema、35 mm
■制作成本:$70,000,000
■制作公司:Heyday Films
■發(fā)行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首映日期:2008年12月9日(英國)
圖文版——
http://cyacz.blog.163.com/blog/static/9826992009384038521/先來秀一下自己做過的牛事:
在國外旅行時睡過大街;
掛過蟒蛇在脖子上;
泡過同性戀酒吧,還被摸了一把;
上臺公開演出過極其差勁的吉他;
開過雜志和報紙的專欄;
留過迪克牛仔式的長發(fā);
在公園門口賣過唱;
打過群架;
獻過5次血;
壓垮過兩匹馬;
兩次非法入境;
留過級;
5米近距離與犀牛接觸過;
會玩3球拋接雜耍;
……
同本片主角一樣,我也是個宅男,也曾不接任何電話,避開所有社交活動。我也曾不喜歡和人相處,只把自己鎖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做自己的事,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本片的劇情簡介時. 個人覺得似乎在看自己的生活描述?,F(xiàn)在的我也和電影里的男主角一樣,有了質(zhì)的飛躍,我敢于去嘗試自己從未曾做過的事情,我也傾向于對大部分的事情先說“試試嘛!”雖然這樣的改變沒有電影里那么戲劇化,但它的確也發(fā)生了,這部片子讓我想到了具體改變的原因,雖然這原因并不像影片里講述的那樣。
有一種好萊塢喜歡的故事類型,叫:“If...then...”類型(自編的),本片也是其中之一。這類片的基本框架就是進行一項極端的假設(shè),然后在這樣的假設(shè)背景下主角的生活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斗世薪淌凇贰ⅰ队啦婚L大》和吉姆之前演的《大話王》都屬于這樣的類別,通常這種類型片都是輕松的喜劇片。本片的“If”是無保留地對所有事情和請求都說"YES!",正常人都知道這不是頭腦清醒的人應(yīng)該做的事情,但吉姆在片中這樣做了。片子的原因是因為他這樣做了感覺交上了好運,遇到了另類可愛的女孩,遭遇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而一旦說不,卻馬上倒霉。這里面其實充滿了吉姆自己的心理暗示。我也是從超內(nèi)向宅男到賤嘴外向男的過來人,我倒覺得吉姆這樣改變的原因不是因為交上了好運,而是他內(nèi)心深處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體驗著一種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全新的生活方式。這種體驗并不總是好運,實際上也有很多負面的體驗,但正和負不正是生活的全部嗎?吉姆的內(nèi)心應(yīng)該是明了了這一點,所以他才能如此放得開,如此地真正享受著生活的樂趣。當然劇本很難表達這種抽象的心理感受,所以設(shè)置了“SAY YES,交好運,SAY NO,交霉運”這樣的線索,無疑這是一條很吸引人的線索,特別是對所有內(nèi)向的宅人而言。
只要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地意識到生活的樂趣在于“體驗”,而不在于區(qū)分出“對錯”,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Yes Man。認識到這一點,我大概花了五年多的時間。其實生活本身是最淡定的,一切變化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很少會有片中這種突然的改變(我指的是像片中一個朋友用石頭砸玻璃的方式勸你去聽講座這種戲劇性極強的安排),但當你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改變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巨大的成長。
還是要提一下在西藏和尼泊爾旅行時碰到的那位老人。我和老婆去尼泊爾背包旅行時,遇到過一位老人。老人家六十多歲了,一個人扛輛折疊自行車,從中國的樟木口岸騎車騎到加德滿都(路上遇到中國人的車,搭了段車路),一句英語不懂,依然在尼泊爾玩得很瀟灑,而且還打算從尼泊爾再次前往印度。我和老婆也算一起背包去了一些地方,但在這位老人面前,我們除了敬佩,還是敬佩。要說“NO”的話,他有絕對多的理由:“太老”、“身體盯不住”、“語言不通”、“獨自一人不安全”、“邊疆很亂”……但他最終還是去了,而且擁有了能讓二十多歲的小輩們都羨慕不已的體驗,他也是個“YES MAN”。只要你能面對一件自己不熟悉的事或者要求的第一反應(yīng)不是“還是算了”,而是“聽起來挺有意思,要不試一下?”那么你也會是個YES MAN,而且相信我,你絕對不會后悔的。
意識到“體驗”的樂趣后,我還是做了很多覺得比較牛的事(開頭數(shù)了一些),大家有什么比較自豪的牛事,不妨也交流一下?
更多精彩在這兒:
http://bearbig.me略顯嘈雜的搖滾樂手機鈴聲,就像煩人的東西,不斷攪擾主人公卡爾的生活,每當聽到這煩人的聲音,卡爾當然是選擇拒接了。
人到中年,離異,工作上也是一直沒法升職加薪,真是一個最平凡不過的中年廢柴的糟糕生活了。吃個飯能碰上前妻和現(xiàn)男友,這怕是最尷尬不過的事情了吧,而當一個人尷尬的時候總能引發(fā)別的更尷尬的事情發(fā)生,像極了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的窘境,心里有千萬匹馬踏過更與何人說呢。在單位門口休息喝個咖啡,都老是有人問長問短升職了沒,只能略帶自嘲的找個理由給自己臺階下。生活好像就是這樣,糟糕是常態(tài),當條咸魚至少能少很多的煩惱,如果說《楚門的世界》講的是走出舒適圈的故事,那么《好好先生》更像是舒適圈之后每個人都要邁入糟糕生活的必經(jīng)之路。所以怎么辦呢?
自己對生活新事物的抗拒,朋友的費盡心思,說心里沒有改變的掙扎也是假的,只不過是少了點改變的勇氣罷了。有時生活還真的是會有一些驚喜和契機的,在一個朋友的建議下,卡爾來到一家名為“好好先生”的機構(gòu)作咨詢,在導(dǎo)師的指引下,他決定對生活中每一個問題都say yes,而他的生活也由此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剛開始的時候,卡爾也是抗拒的,因為答應(yīng)了送流浪漢一程,手機也被他打到?jīng)]電了,車子在偏遠地區(qū)卻沒油了,讓主人公為這個新的嘗試追悔莫及。然而當經(jīng)受了最糟之事后,幸運女神也接踵而至了,就是這么巧的邂逅了女主角,至此say yes終于為卡爾的生活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say yes讓卡爾的生活開始變得更好,意外的升職,意外的交了新女友,而每次如果沒有say yes,不好的事情也總是禍不單行,這不禁讓卡爾覺得自己中了必須say yes的魔咒,以至于不管是什么事卡爾不得不say yes。不過當他面對好朋友未婚妻勾引之時,還是守住了底線,即便冒著不say yes就會發(fā)生壞事的風險,也選擇了馬上去逃離。
意外的出了車禍之后,卡爾總算被點醒了,原來詛咒是假,心里沒有確定的答案是真。Say yes只是讓生活擁有更多的可能,但真正say yes的權(quán)利始終在于自己而非取決于周遭的一切,當心中有了答案,去做便是了!
當所有的機會擺在面前的時候,都盲目say yes而不拒絕,看似一切都沒放棄,但是這樣真的就不會失去機會么?有時得到也意味著失去,失去也意味著得到,此中意味只能靠每個人自己理解和細品了。 主人公還是很幸運啊,當他無法走出生活的落魄狀態(tài)之時,好朋友永遠相伴左右且給予不斷的鼓勵,讓他參與自己的人生以重新找到生活的動力;當他遇上困難之時,第一時間不遺余力的去幫助。好朋友真的就是這樣,為你的喜悅而開心,為你的幸福而欣慰,為你的難過而共情,為了讓你變得更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生活中碰到糟糕的事和人是常態(tài),但好的事情也總是會降臨,好的朋友總會相伴左右,只要擁有這些,生活中不美好的東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整部影片的基調(diào)輕松休閑,無較大的情節(jié)波動,涉及的主題也貼近生活,品鑒電影更像是品鑒茶余飯后的甜點的過程。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頹廢的男子一開始拒絕接受所有的新鮮事物,把自己封閉在自己陳舊的小世界里,拒絕與任何人交流,接著隨著他加入了一個“要對任何事情說YES”的項目后,他的人生也隨之改變,變得明朗萬分。 影片主要傳遞的即為一個極其簡單的思想--學會對生活說yes,學會擁抱生活。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也會給生活帶來不同的轉(zhuǎn)變。若非Carl選擇幫助流浪漢,他也即不會有機會遇見他生命中的女神。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會讓我們的人生軌跡也積極明朗。積極永遠是疲憊生活的最佳良藥。
試想一下,如果你現(xiàn)在的生活很糟糕,你拒絕了生活中的每一個機遇和改變,那么你的人生將保持糟糕。但是如果你嘗試對他們說“YES”,意味著你可能有一半的機會改變現(xiàn)在的狀態(tài),為生活加入新鮮的變數(shù),又或許迎來美好的事物。
所以,每每有機遇出現(xiàn),我希望你的答案都是YES。 此電影帶給我的另一個人生感悟即為,人生可以是極其有趣的,多姿多彩的,若是活成了一塵不變的冗長無味,那么一定是人生活法的“下下策”。如女主一樣,搖滾樂隊,攝影街跑,以及改變后的Carl,學習飛行,學習韓語,參加變裝舞會,我們很難說清這一件件事情在短期內(nèi)給Carl帶來了什么正面影響或者是“正效應(yīng)”,但是他們正長期潛移默化的改變Carl的觀念,讓Carl的人生變得富有價值,值得紀念。不知道下一個挑戰(zhàn)是什么,不知道自己又下一秒自己又會在哪里,學習一項新的技能,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種不定式的人生模式,我想才是我真正羨慕又為之憧憬的吧。
完全是為了Zooey Deschanel看的啦!啊啊啊!
『你不能旁聽你的生命?!坏萌∩帷?/p>
看的好開心~~非常惹人喜歡的喜劇~~
相比金凱瑞其他的奇異怪誕,這次定調(diào)在了積極樂觀上。用一個死宅荒誕的yes契約引出了最后的思考:即yes or no都不是正解,有時候maybe is fine。你只有yes的話,意味著你失去了no的同時也失去了自我。要對別人say yes不是因為你必須這樣,而是因為你心里明白你想要這樣。但這種上世紀風格的喜劇劇情展開還是稍顯單薄和脫離現(xiàn)實了些
Magic Zooey!!!
Just do it
題材不錯 看的不舒服
告別那個消極總是找借口的自己,多鼓起勇氣做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積極的對待這個世界總會有所不同的。[The world is a playground. Say YES and live your life, you won't regret it.]
yes
好像算不上勵志 不過是講生活的 劇情不知道是誰編的 太有意思了 JIMCARREY的戲劇天賦給電影加分
美麗的zooney 搞笑的jim 呵呵
這應(yīng)該是金叔最正經(jīng)的片了吧(習慣了拒絕,我覺得我也應(yīng)該學著說yes)
生活如此美好,別找借口了,say yes!7.3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歌好聽
老太太給金·凱瑞 口那段,明明很反感,卻不能拒絕,只能說yes這段設(shè)定,真是沒節(jié)操極了! 3星半
立意很棒的電影,人是應(yīng)該克服懶惰和恐懼心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的。男主演技也很自然。
Jim Carrey老了,笑點很低級,不過好在故事很勵志很應(yīng)景,鼓勵當下的宅男宅女們走出“家門”。女主角(She & Him女主唱Zooey Deschanel)很漂亮,事實證明性格女至上啊
真是戲劇化人生,這個片好好笑的,開頭對口型,還有紅牛那段。?。?我看見金凱瑞的屁股團了!
劇情簡單道理也樸素,但看得令人很舒服,金凱瑞好適合演這種失意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