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傻瓜才悲傷
對于一部以孤兒尋親為題材的電影來說,這部電影太不傷情了,每一環(huán)都看得很開心,整部片子下來一點“不詳?shù)念A(yù)感”都沒有,除了因為主角機(jī)靈、勇敢、獨立之外,他總是在每一個地方都能遇見好人:孤兒院里體貼的“保姆”、良善突發(fā)的風(fēng)塵少女、火車上關(guān)系和諧的陌生的人們、帶他搭公車的紳士、第二個孤兒院剛直不阿的老先生- - - ,即便是孤兒院里的“黑老大”,收數(shù)后也會拿出一部分給其他人買鞋子,主角A錢以后也先是分享一個故事再抽人,這一幕看著覺得很溫馨,因為這是秩序,總要有人維持秩序的,院長和那個濃妝艷抹、滿臉堆笑的女人所維持的是臺面上的腐敗秩序,而老大的秩序就公平很多,每個人都有分工,每個人都可以貢獻(xiàn),一天結(jié)束,大家可以坐同一桌吃一樣的食物。比較詭異的是跟著老女人抓“小雞”的走狗,小雞害他奔波不說,還讓他給人揍一頓,完了小雞玩玩自殘人家就改邪歸正了,這太扯了。
簡而言之,這部電影里面的俄羅斯跟我意象中的俄羅斯差別好大,倒不是說俄國人不好,但是遍地都是好人就讓我沒能一下子接受,看的時候好幾次都覺得這太不俄羅斯了,不過想想,就假設(shè)這是真的吧。想想這孩子要是在我們這個和諧的新社會,就算有80個腎也給賣光了。而人家孤兒院里面孩子的生活竟然比我們有些農(nóng)村里有爹有娘的孩子混的好那么多,再保守估計,那生活水平也得領(lǐng)先18年吧。
可能是我比較麻木,基本上不會因為這樣的電影而流淚,只是一次次默念“你小鬼也太走運了!”
2 ) 尋找幸福的起點前——
對于一個孤兒,親人可能就是他幸福的起點,然而這位親人卻又曾經(jīng)拋棄了他;
那么,這個起點還真的幸福嗎?導(dǎo)演視乎婉轉(zhuǎn)而恰到好處地回避了,假如導(dǎo)演交待了這位單身母親出于有意或無意地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反而顯得如此虛偽……
也許正是凡亞一顆寬恕的心,給與他母親一個彌補錯誤的機(jī)會。
3 ) 無題
簡單說來
是一個孤兒尋找母親的故事
把母親叫做幸福的起點
很感動
無論是這個名字
還是整個電影
情感的爆發(fā)
在于臨近結(jié)尾的一個片段
6歲的孩子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
偏偏一直受委托捉他回去的男人與他正面相對
他先是跑
發(fā)現(xiàn)到了一個死角的時候
他拾起地上的一個空瓶子
將底部砸碎
露出鋒利的玻璃刃
他喊著
我不怕你,我已經(jīng)找到她了
我不怕你
說著
瘋狂的割破手臂
以此來威脅男人
而這個一直冷酷的男人
情感也在那一刻崩潰
他打掉孩子手上的手上的武器
用紗布給他鮮血淋淋的手臂包扎
然后哭著把他抱到懷里
所有人的情感都達(dá)到了感動的顛峰
男人最后讓孩子走了
去尋找他的母親
而顯然孩子也成功了
沒有一點矯情的煽情
所有積壓在心底的不滿、憤怒、委屈
都在這場男人與男孩的對峙中爆發(fā)出來
真是一個好片子
不像刺青一類的電影制造的刻意的感動
這個故事顯然已經(jīng)達(dá)到了一定的人性高度
也許能和伊朗的《小鞋子》相媲美的兒童片
就是這一部了
4 ) 幸福在哪里?
孤兒院的孩子,雖然希望自己被認(rèn)領(lǐng),卻更渴望自己的父母來把自己接走。血緣之情,是任誰都無法割舍的。凡亞被意大利夫婦辦手續(xù)領(lǐng)養(yǎng),在所有孩子都羨慕他的時候,他看到另一個小伙伴的媽媽;他和她聊天,得知跳軌自殺。他開始擔(dān)心自己的媽媽找他的時候找不到自己。其實被丟到孤兒院的孩子,有誰會來找他呢?他認(rèn)真地學(xué)習(xí)識字,進(jìn)檔案室查看自己的個人資料,找到了他第一次呆的孤兒院。在一個孤兒院姐姐的幫助下,他逃出了現(xiàn)在的孤兒院,開始尋找自己的媽媽。過程很坎坷,結(jié)局他笑了。小孩子的表現(xiàn)太好了,簡直不像是在演電影,如真的故事一樣。佩服啊。
5 ) 愛的起點
——觀《尋找幸福的起點》有感
電影是從一場交易開始的。
灰蒙蒙的天,耳邊充斥著呼嘯而過的凜冽寒風(fēng),萬物蕭條,了無生機(jī),給人以悲愴蕭瑟的感覺。
毋庸置疑,凡亞是幸運的,他聰明伶俐的小模樣吸引了意大利的一對夫妻,他們將成為他未來的父母,一切都那么順其自然。在收容院的其他小伙伴們眼中,凡亞就要去過好日子了??墒?,故事戛然而止,朝著相反的軌跡發(fā)展下去。另一位已被收養(yǎng)的孤兒的親生母親在尋兒未果后選擇臥軌自殺。觸目的鮮血深深刺激到了只有六歲的小凡亞,盡管他對母親的音容相貌全然不知,盡管他的母親沒有盡到半分撫養(yǎng)的責(zé)任,但小凡亞仍然相信母親不是故意拋棄他,而是有自己的苦衷。于是他不顧困難,毅然踏上了尋找生母的漫漫旅途。
是什么力量支撐一個六歲的小孩兒不畏艱難,克服恐懼,穿越人海去尋找他的媽媽,大抵只有血濃于水的親情值得這樣了。在故事中,收容院的院長和中介胖女人也是不容小覷的人物。凡亞在尋找母親中走過的路,他們也一一經(jīng)歷。他們?yōu)檎业胶⒆硬幌轮刭p,僅僅是為了想讓孩子過上好日子么?恐怕不然,更多的是一種對權(quán)益的阿諛奉承,對金錢的擔(dān)驚受怕。他們是生活在俄羅斯底層的勞苦人民,對于意大利的貴族有種與生俱來的崇拜和尊敬,他們舍不得丟掉這次賺錢的大好機(jī)會,才用盡力氣尋找逃跑的凡亞。
尋母之路當(dāng)然不會是平坦的,凡亞經(jīng)歷了被打劫,被欺騙,被追趕,被咒罵的過程,與院長在一個小巷狹路相逢,但是,愛的力量終于打敗了貪婪之風(fēng),院長妥協(xié)了,一個大人向小孩妥協(xié),這并非是身體力量的獲勝,而是愛、親情,終于沖刷了被欲望和貪婪蒙蔽的雙眼,也洗凈了本該純粹的心靈。凡亞,還是最終找到了他的媽媽。
輕柔的音樂在凡亞敲開那扇門時悄然響起,千辛萬苦,百般阻攔,凡亞還是找到了他的媽媽,找到了愛的起點,凡亞用他的倔強和單純詮釋了愛的深刻內(nèi)涵,故事也是在這樣溫暖的結(jié)局中畫上了終止符。
是愛,賦予孩子真正的能量去尋找自己的母親。
是愛,擦凈貪婪的人的雙眼,開啟他們塵封的純粹,融化他們早已干涸的心靈。
是愛,成為幸福的起點,并且永恒下去。
唯有愛,永垂不朽……
6 ) 尋找幸福的起點
首先,影片的配樂減了電影的分。某些地方的配樂直接干擾到觀影細(xì)節(jié)感受。但兒童力克萬難千里尋親的故事一直都具有強大戲劇張力,從來就能輕易撥動人類的情感,更何況本片中還是一個6歲的男童獨自上路。小男孩的表演真實生動地?fù)纹鹆苏侩娪埃鳛閷?dǎo)演的處女長片,完成度很高。
這些孤兒院的孩子過早的就要承受成人世界的骯臟與污穢,6歲的小正太凡亞任憑艱難險阻也要找到媽媽,帶著這樣的執(zhí)著和向往讓他去尋找幸福的起點,縱使被生活磨練的世故圓滑也堅守著單純執(zhí)著的童心。我們在他這樣的年紀(jì)還在和父母撒嬌討要玩具和零食,這不愧是戰(zhàn)斗民族的孩子。
7 ) 一些小小的意見
很多影評里都說那胖婦人和院長是在販賣兒童,從表面上看是的確如此,院長甚至還想要定金,但從本質(zhì)上看,那種外國人通過辦理手續(xù)(比如準(zhǔn)備材料并審批并且等待)來領(lǐng)養(yǎng)兒童也是合法的,只不過會支付一定的費用罷了。這與“販賣”兒童還是有本質(zhì)差別的。從破敗的公路破敗的公交車和擺攤賣些吃食、衣服的普通人那里也可以看出俄羅斯大部分人生活還是很困窘的,財富都流向那些官僚或寡頭那去了。 胖女人的身份一直沒有明確交代,但可能是負(fù)責(zé)外國人收養(yǎng)本國兒童的政府官僚,在這場意大利人收養(yǎng)風(fēng)波中,她無非就是個“掮客”,拿了好處給人辦事罷了,至于她那么上心東奔西跑地找,無非就是拿到的好處大,涉及的人多,孩子跑了,她損失比較大而已,也沒像很多人說的那么歹毒。 至于那位院長,到那火車站之后壓根就沒再接著找,說明他本身就不是那么上心,大不了還可以試著換另一個去意大利,只能說明他本人對局面也沒有那么強的掌控力,這一點跟亂糟糟的孤兒院也能看出來——他本人也只是個管理無方,但又不乏良善的普通人而已。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來:1,他對孩子們的態(tài)度有時會呵斥,但并不是兇神惡煞似得野蠻。 2,“意大利人”的朋友的母親來院里找孩子,被他直接呵斥去了,有的人解讀為他想“要錢”,但仔細(xì)想想這里頭是不是有別的原因,比如對不負(fù)責(zé)任的母親的嚴(yán)厲的批評? 3,小男主角反悔后,院長也不是斥罵,也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如果是賣孩子的慣犯,哪還有那么多耐心。
我想說,除了那胖夫人之外,整個電影里的人物沒有什么絕對的壞蛋,都是各色的“不幸者”或者不乏良善的凡人。 比如那個孩子王、紅衣妓女、院長、夫人司機(jī)、“富政街”(?)那個老頭。
正是這種群像的塑造,影片才沒把一個相對簡單的故事過于聚焦,而顯得簡單單調(diào),而是給了觀眾更多的關(guān)于普通俄羅斯的信息:眾多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破敗凋敝的小城市 ,社會巨變后的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分化等等。但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是看到了普通人身上的良善的品質(zhì),比如那個夫人司機(jī)最后關(guān)頭還是放掉了小孩;陌生婦女的幫助和陌生男人幫助坐公車;紅衣少女的幫助等等。
社會一面是現(xiàn)實的、殘酷的,也有一面是接納的 、包容的。
8 ) 愛讓我們無所畏懼
記得小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在路上不知為什么就走丟了。
后來我大聲的喊,拼命的跑,尋找,我看到到處都是人,高高的,黑乎乎的衣服,陽光很晃眼,世界從沒有像那時那么恐怖。后來我嗓子啞了,眼淚不住的流,渾身無力,世界像晶瑩的碎片,什么都看不見了。
后來,有一雙大手把我抱起——是我的爸爸媽媽。世界,慢慢變得熟悉和親切。
《尋找幸福的起點》講的故事很簡單,一個6歲的小孩子,要的不是每天都能穿漂亮的衣服,不是吃好糖和巧克力,睡更舒服的床。
要的,只是自己親生的媽媽。
只要能找到親媽媽,一切都可以變得無所畏懼。
影片大致分兩部分,可以說,前半部分是靜止的,后半部分是運動的;前半部分是熟悉的,后半部分是陌生的;前半部分是壓抑的,后半部分是焦急的。
前半部分重點講了孤兒院的生活,導(dǎo)演用一個一個固定的畫面,訴說著寒冷的孤兒院:
夢想做飛行員的院長,和另一個女人靠販賣孩子賺錢。院長到了老年整日喝酒,爛醉,閑暇時會教孩子們做飛機(jī)。
由卡揚帶領(lǐng)的一幫大孩子,有的偷竊、有的做妓女,他們從沒享受過父母的愛,人生的態(tài)度變得冷酷而殘忍。
小孤兒們在孤兒院等著被新父母看重,領(lǐng)走。
偶爾會有“親媽媽”來孤兒院找孩子,但院長討厭這樣的女人,因為很多孩子已經(jīng)被院長賣了,而且,這些女人會斷了院長的“財路”。
后半部分,伊凡尋找自己的媽媽,融入了越來越多的運動鏡頭。跑動,主觀視角,節(jié)奏變得更快,把我們帶入到那個恐慌、焦急的小男孩心里。
伊凡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聰明而機(jī)智的應(yīng)對了各種困難,因為有愛的希望,就有力量。
最后,就連來抓他的“壞男人”都被他感化了:伊凡用打碎的玻璃瓶子劃自己的胳膊,以此顯示他不怕“壞男人”。天上下著大雨,一個6歲的小男孩,站在死胡同的角落,因為絕望,再無退路,用自殘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大聲的喊著“我已經(jīng)找到媽媽了,我不怕你!”
此刻,他不是一個人,他看到親媽媽還在,他相信有愛,愛,可以讓自己無所畏懼。
略嫌平淡 韻味不足 俄羅斯電影很多是過于內(nèi)省 在表達(dá)上經(jīng)常有所欠缺
好題目。
13MAR
沒想到還是挺好看的電影,簡單,純真,樸實,男主角小男孩真是可愛。
這些孤兒院的孩子過早的就要承受成人世界的骯臟與污穢,6歲的小正太凡亞任憑艱難險阻也要找到媽媽,帶著這樣的執(zhí)著和向往讓他去尋找幸福的起點,縱使被生活磨練的世故圓滑也堅守著單純執(zhí)著的童心。我們在他這樣的年紀(jì)還在和父母撒嬌討要玩具和零食,這不愧是戰(zhàn)斗民族的孩子。
面對生活的困難和他人的欺負(fù),不能束手無策甚至逆來順受,要勇敢、要用智慧去反抗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太老實就是懦弱
這就是個童話故事啊口胡,太溫情四射了
如果有一天,你終于想起來要尋找我,我卻已經(jīng)不在原來的地方……
找媽媽。
打嗝兒
那個男孩MS聰明的有點詭異啊
一個6歲的孤兒院孩子放棄所有同年孩子所羨慕的美好,懷揣著最初最幸福的向往去尋找他的生母。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料到,這個過程會如此艱辛如此曲折,但是他沒有退縮他不懼怕,他連哭泣都不要人幫忙。他是一個勇敢的孩子。你能看出他看到母親時,那微微上揚的嘴角和眼中撲閃著的幸福希望。
小蝌蚪找媽媽俄羅斯孤兒院篇
一個孩子,生活經(jīng)歷迫使他早熟,但他卻依然執(zhí)著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magnet:?xt=urn:btih:D3A64F9CC2E2C972787730FD4BF79E44A45B065F&dn=%D0%98%D1%82%D0%B0%D0%BB%D1%8C%D1%8F%D0%BD%D0%B5%D1%86-2005-%D0%9E-DVDRip-by-riperrr-avi
在家看的,感人,令國產(chǎn)電影汗顏,同樣小成本,為什么效果差這么多?
這世界是怎樣讓一個孩子承受殘酷的童年 這世界又是怎樣教會一個孩子如何去尋找幸福。
找尋幸福,一路艱難險阻。
沒想到俄羅斯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本片的中文譯名十分貼切,未看時一度引起我的好奇,看后才恍然大悟??梢哉f題材上與《Jestem》類似,不過一個喜一個悲。
2010.10.26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