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看到預告和導演名字的時候就知道這部電影注定和《橘生淮南》小說關系不大,他拍的《何以笙簫默》還歷歷在目。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以后確實槽多無口,先拋開主角的演技不談,因為比起劇情根本不值得一提。首先是電影里的人設,連最基本的符合原著都沒有做到,更別說改編的出彩了。配角都很單薄且工具人,就別說主角了。洛母變成了眼里除了報仇和討要撫恤金以外毫無人情味的冷漠母親,葉展顏又一次被塑造成了偷走別人的愛情的惡毒女配。張明瑞變成了洛枳盛淮南愛情的助推器,鄭文瑞則變成了洛枳高中時期的摯友。原來根本不學語文不背古詩詞的盛淮南語文居然能考148分。他作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神,練習三根筷子吃飯方式居然是把一根一次性筷子掰斷,是不是有點過于降智了。其次,書里他面具下的一些陰暗面一點都沒拍出來,人設反而變得完美無暇。還有在他家發(fā)生變故后,盛淮南的妝造變成了失意流浪漢,未免人設塑造的過于淺顯了。洛枳的塑造也不盡人意。她暗戀時期那些小驕傲一點都沒有體現(xiàn),有時候小心翼翼地偷窺跟個小偷似的。在我的眼里,她在高中時期是驕傲隱忍的、孤獨倔強的,唯獨不像電影里那樣大膽熱烈被朋友圍繞的。她高中時期為數(shù)不多的勇敢就是在停水時期跑到盛淮南在的那層樓去上廁所和到服裝店試穿一條明黃色的連衣裙,最后還被她拿來挖苦自己。而且她的家境不好,明明已經(jīng)去打工了,就算是為了接近盛淮南也不會毫不猶豫的把雨傘丟進垃圾桶,編劇自己看不覺得十分矛盾嗎? 再說劇情,最好看的地方就是按著原著原封不動的拍出來的部分。而且整部片子可以說和暗戀并沒有什么關系,但是《橘生淮南》最引起我們共鳴的無非就是洛枳那段暗戀的酸澀。影片里把洛枳漫長而又孤獨的暗戀時光輕松的寥寥幾筆帶過,反而用不少篇幅描寫二人的相處相戀和無聊至極的電影社團團建內(nèi)容,落入了傳統(tǒng)青春愛情片的套路中。電影里選擇以《歲月的童話》作為二人愛情的串聯(lián),我覺得有些舍本逐末,不僅因為原著中盛淮南一開始并沒有看過歲月的童話,且對這個描寫并不多。還因為這樣一來不使她倆的感情戲變得單一流俗,還使其他重要的情節(jié)毫無體現(xiàn)。她倆在大學時初見時落下的柿子變成了從桶里掉出來的電影道具。還有她們小時候初見時的劇情,如果能把皇帝陛下與皇妃那段拍出來,還能更好的還原原著結(jié)尾她們的坦誠告白。而不是像電影里以干巴巴的問答式告白:“晴天陰天下雨天,你喜歡哪一天 ”“喜歡你”作為結(jié)尾。
暴雨天洛枳撒了謊說自己被困,盛淮南去接她那段重要劇情,原著中是盛淮南的故意試探,在電影中卻被改成了盛淮南心意的體現(xiàn)。
電影里盛淮南對洛枳的愛似乎也過于輕易了。只是因為他在高中畢業(yè)后得知了洛枳喜歡他,也知道了她是天臺上那個人,就決定去她的大學跟她在一起,強行的雙向奔赴也并沒有讓我感嘆愛情的美好,反而替洛枳覺得可惜,早知如此她還不如在那個雨天就勇敢得出去相認。而且不知道為什么幾乎每版《橘生淮南》都喜歡把葉展顏刻畫成偷走別人愛情的小偷。盛淮南當初喜歡上的確實是她的人,“就算沒有天臺這件事,我也打算和她表白”這是原著里盛淮南對洛枳說的話。電影里和網(wǎng)劇里都過分強調(diào)了他們的天臺緣分,但其實在我看來,洛枳和盛淮南的愛情是洛枳靠個人魅力和一些心機才得來的,并不是所謂的緣分天注定。這也正是《橘生淮南》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上帝已經(jīng)明目張膽地不公平,凡人就應該保留偏執(zhí)的權(quán)利”。 這部電影,如果你是書粉,真的不建議去電影院看,因為毫無誠意。不過電影中的兩首插曲值得一聽,是整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
拋開原著,真的挺好看。該影評涉及大量劇透,介意者慎點。我是看過朱顏曼滋版網(wǎng)劇的,再看電影我還是覺得不錯。
如果不去糾結(jié)原著的人設,原著的所有細節(jié),我認為電影化是成功的。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合理的改編。把它當作一個全新的故事看,面對陌生的觀眾群體,它是能夠邏輯自洽,有細節(jié)有巧思,足以調(diào)動觀影情緒的中上水平國產(chǎn)愛情電影。
并且它幾乎砍去了原著中所有支線的愛情戲份,把重點全部用在刻畫男女主感情上。這一點對于篇幅較長的原著改電影來說,我認為也是合理的。
兒時初見 —— 高中女主暗戀/男主錯戀 —— 大學重遇在一起 —— 盛家出事后分離 —— 找到日記后復合
這里改動最大的是時間節(jié)點——男主知道女主爸爸死因是自己父母。
與原著在盛家出事后才知道不同。電影里男主在高中快結(jié)束時,葉展顏送來女主筆記時就已經(jīng)知曉。這個改動,把原本女主的單向暗戀變成了之后的雙向暗戀雙向奔赴。我很喜歡這個改編。
于是乎,女主和男主雖然在一起了,但是都有了各自的秘密。
女主的秘密 是兩家的仇怨,它像一顆定時炸彈盤旋在兩人感情之中。
男主的秘密 是拿著洛枳的日記本知道洛枳的暗戀、兩家的仇怨,卻假裝不知道再次出現(xiàn)在她面前,并開始兩人的感情。
而正是這樣的秘密造成了炸彈爆發(fā)后兩人的分離。
1.1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大學之前的感情
女主:兒時的幫助留下對男主印象深刻。高中時重遇發(fā)現(xiàn)男主成績優(yōu)秀、會談鋼琴、待人善良(會撿紅繩還給朋友、會給要唱歌的自己伴奏),和自己想想中的他、兒時那個樣子很相近,這樣的男孩怎么會不讓人喜歡。更何況和自己有共同喜愛的《歲月的童話》,有共同的天臺對話。
于是乎,暗戀生根發(fā)了芽。但是這份暗戀確實讓人膽怯,甚至自卑,想靠近但不敢靠近。一方面是因為盛淮南是學校的風云人物,很多女生喜歡,而自己只是成績較好的普通人,顏值也比較普通。后期更是因為葉展顏的校花光環(huán),而覺得自己更加無望。另一方面是因為爸爸的意外,女主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靠近。
所以,女主會在暗處默默關注男主,學男主用一樣的字典、三根筷子吃飯,但是在偶然的眼神相遇中會首先躲閃,在知道男主和葉展顏在一起后發(fā)奮讀書妄圖排名榜上與男主更近。
心里彎彎繞繞太多,就形成了執(zhí)念,生成了一道傷疤,苦澀異常。
男主相對于女主的感情,就簡單明了很多。自始至終,他都在尋找天臺對話的女孩,喜歡她。
1.2 大學相互走進的時期:
男女主大學初遇 —— 食堂吃飯相互試探 —— 法律選修課的模擬辯護 —— 面店的主動走進 —— 解救江百麗 —— 下雨天送青蛙雨衣 —— 郊游大巴上女主回應 —— 正式在一起 —— 一起回高中
以及在這些時段拍完的校園科幻電影《末日之戀》(是叫這個吧,我記不清了)
注意,在大學之前,男主就知道了女主的暗戀,兩家的仇怨,但是他還是選擇主動接近(我超喜歡這個改編)。
所以,食堂吃飯他會主動說出自己和葉展顏已經(jīng)分手,讓假裝記不清他是誰的洛枳放下戒心,才有了洛枳三只筷子吃飯的暗示。
所以,在法律選修課上因知曉洛枳從小因何原因失去父親,才贊成她對于工傷的賠償處理辦法。
所以,他才會注意到自己和女主家世上的差距,理解女主后面陪她一起打工。
所以,他才會解救完江百麗后,點出天臺暗號“晴天、陰天、下雨天,你喜歡哪一天?”(歲月童話的臺詞)
所以,他才會在洛枳沒有回應后的某個下雨天,帶上小時候洛枳爸爸不曾送出的青蛙雨衣去接她。
所以,他在回校的郊游大巴上,女主提出天臺暗號“晴天、陰天、下雨天,你喜歡哪一天?”,終于回應女主“下雨天”。也宣告女主承認高中的暗戀,兩人正式在一起。
電影在這個階段,并沒有告訴觀眾男主已經(jīng)看過女主日記本,所以我再看第二遍回味的時候才覺察出它的力量,拍得真的很美!
1.3 盛家出事后,兩人分離與復合也刻畫得有理有據(jù)、恰到好處
對于女主而言,他不知道男主已經(jīng)看了日記本早就知道兩家仇怨,還是選擇走向她。所以理所應當,認為男主對自己有怨恨、甚至懷疑和自己在一起的目的不純。在得知男主及其家庭遭遇的變故后更是對男主有很大的愧疚。在醫(yī)院誤會男主擇舊愛重新生活,故覺得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男主而言,他前期的不再聯(lián)系來源于家庭巨變,需要他找辦法找門路,再加上媽媽身心狀況都不太穩(wěn)定。再之后不敢聯(lián)系則是因為自卑,光環(huán)散盡,一無所有,深陷泥沼的自己無法與女主相配。
所以,當日記本從新落入女主手里的時候,相互的秘密被解開,心結(jié)已了,才能給兩人重新在一起的契機。女主終于得知在分離之后他是靠她的日記熬過痛苦歲月。知道男主依然默默關注她,卻不敢聯(lián)系的原因。知道男主對自己從來都只有喜歡,沒有怨恨。
其實,這是一個相互治愈的故事。
故事的前半段,盛淮南像一束光,治愈著有些許病態(tài)家庭出生、些許怯懦自卑的洛枳;
故事的后半段,洛枳為身在泥沼的盛淮南指引方向。
兩人都曾有過為愛自卑的時刻,但兩人最終因為相愛找到了重新在一起的勇氣。
而日記本也和許多暗戀題材電視劇、電影一樣,是暗戀的見證,愛情的見證。
終于有電影不再靠臺詞推動劇情,而是真真實實的演繹出了情節(jié)(我對國產(chǎn)愛情電影要求是有多低)。
所以,在我這里,這個電影是合格的國產(chǎn)愛情電影。
說說電影中我喜歡的部分:
1、影片開頭《歲月的童話》高畑勛的去世與女主無疾而終的感情對應
2、葉展顏主動給男主日記,降低女二(替身梗)壞的程度
3、法律選修課的模擬辯護(戲中戲)
4、面食打工店里男主主動走進,硬吃了五碗面,很可愛
5、男主送的小青蛙雨衣,與片頭女主爸爸未送出去的小青蛙雨衣呼應
6、盛淮南大學主動接近洛枳前就知道暗戀和兩家的仇怨
7、男主落魄后倉庫彈鋼琴。貨物與鋼琴,隱喻現(xiàn)實和夢境。
8、男主與女主的校園科幻電影,出現(xiàn)在男主決定離開的時間節(jié)點很對,科幻電影臺詞和現(xiàn)實遙像對應很對,電影的粗糙質(zhì)感也很對。
9、貫穿整個電影的雨戲,與男女主感情發(fā)展息息相關,也很扣《歲月的童話》經(jīng)典臺詞。
我大致捋一下出現(xiàn)下雨的場景(高中女主心動彈鋼琴的男主窗外下雨、擔心雨將留言抹去兩人淋雨跑去天臺、幫助江百里逃跑后男主念出臺詞暗號時下雨、送青蛙雨衣、郊游大巴上確定關系下著雨、男主落魄送貨時下著雨、兩人博物館重逢下雨)
10、辣目洋子戲份可可愛愛
11、(追加)天臺字跡被雨水擦去時,兩人都在樓頂,看前三遍沒注意,第四遍才發(fā)現(xiàn)女主的鞋破了,她本來可以走出來。
再說說不足的地方:
1、群戲比較青春片套路,有點假有點懸浮
2、盛家出事后 盛淮南際遇及心態(tài)的刻畫,打工創(chuàng)業(yè)的交代得不太清楚(看第四遍的時候,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業(yè)公司名字叫“淮南易購”,笑死我了,太直白了,還不如叫個“橘子易購”,表達一下對女主的思念)
3、最后重逢,導演鏡頭切得過于頻繁,導致感情有點不連續(xù)。
/演員
張雪迎演技可,臺詞可,有一些小細節(jié)用力可能過猛,但主要原因不在演員,可能是導演對度的把握差些火候。辛云來之前不認識,這部戲我第一遍看的時候,覺得演技沒張雪迎好。為了寫長評,第二次看,發(fā)現(xiàn)問題不是演技,演技還行,表情這些還是比較生動,不足的是臺詞,說一些語氣詞時有一些跳脫,長臺詞也需要練練。
對比朱顏曼滋版本,我覺得朱顏曼滋≥張雪迎(差不了多少),張雪迎我也喜歡。
辛云來還是比趙順然演得好。其實盛淮南選角都不太理想,差中選優(yōu),辛云來粉絲不要打我。
/導演
導演之前拍的劇我都沒看過,評分都比較低。但是這部,剪輯節(jié)奏比較自然、在我這里真的合格。那就算導演進步了吧。
/編劇
編劇其實我是最想表揚的,改編的不錯。情節(jié)雖然有很多改變和創(chuàng)新,但和原著想要表達的主旨還是很契合的,這應該得益于有原著作者加持吧。
特別表揚臺詞,幾乎沒有廢話。
總之,對于沒有看過原著的人來說,沒有先入為主,沒有固有印象的人,會更加能夠接受影版故事。他完整而動人,觀看過程中你會跟著電影情緒走,但后勁不算太大,我大概十分鐘左右。但是,為了寫長平,我看了第二遍,感覺比第一遍好看。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可能會看看高畑勛的《歲月的童話》。
寫到尾處,各位同學,還是鼓勵大家鼓足勇氣相愛。
男女主始于靈魂相惜,所以塵世的煩惱、家族的仇恨統(tǒng)統(tǒng)都能夠拋掉。
你們沒有這么困難的選擇,為什么不勇敢愛呢!
1、“晴天、陰天、下雨天,你喜歡哪一天?” “下雨天”
2、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3、所有人都在落井下石,而我投下的卻是最重那塊。
4、所謂浪漫,就是沒有后來。
5、兩個相愛的人中,只有一個知道,這并不是巧合。
6、“晴天、陰天、下雨天,你喜歡哪一天?” “我喜歡你”
這個電影我是因為張雪迎和原著去看的。
因為喜歡,我完完整整看了四遍,進了四次電影院,花了160個大洋(都快趕上小型話劇了)。
雖然有很多質(zhì)疑的聲音。但汝之砒霜,我之蜜糖。
雖然情節(jié)變很多,但是無論是電影還是書,最想要表達的都沒有變。
電影里有一句臺詞
江百麗:你一定不能讓你喜歡的人知道你有多喜歡他,否則他是不會珍惜的。(我記了個大概,懶得翻原著了)
可是洛枳賭對了,她喜歡的男孩在知道她有多喜歡自己時,給予了最大的回應。
江百麗的這句話在兩個真心相愛的人之間是不成立的,只在一方是舔狗的情況下才成立。
電影最后,男主說我什么都沒有了,女主說但是我喜歡的都還在。
(另外:看第三遍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女主還隱瞞了對男主暗戀的程度,重回學校擋住墻壁上的話,說明當時她只想男主知道天臺的默契,并不想讓男主知道她曠日持久的暗戀,男主也配合著演戲吶,這是聽了江百麗的勸告?哈哈)
以上是我看了四遍電影的感悟,有相同感受的伙伴可以交流,如果意見不同,再多的爭吵也是徒勞,最好還是相忘于江湖吧。
長久以來我一直對國產(chǎn)的院線青春電影抱有偏見的,但看完這個電影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偏見是有原因的。此部電影的爛是全方位,立體無死角的爛。無論是劇情的狗血,還有男女主的演技。都我覺得很離譜。我上過大學,我也上過高中,在我看來,此片呈現(xiàn)出的高中和大學的生活完全是脫離實際且一廂情愿的,我很好奇。所謂振華中學到底是地處哪里?以至于長久以來不下一次雨,兩個人可以在墻上互動。并且那個地方?jīng)]有別人去嗎?而且關于男女主身世的問題是十分狗血且沒必要的。為了增加困難而設置的。我覺得還是讓男主和葉展巖走吧。葉展巖是很好的人。最后劇情我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純純的低能。好像是說男主也有意,女主明顯愛心來重合,但是很牽強。和最后的團圓是大結(jié)局,我也理解不了??傊轿?。立體的爛,并且是很狗血,很狗血,很狗血的。主角我很懷疑。編劇到底上沒上過學的這樣的一部電影血虧,我票價惡心心沒想到更狗血的事情竟然還能發(fā)生在我的身上,并且與這部電影有關。到這兒了。
別去看別去看別去看!沒有看過原著和劇版,和朋友一起去看的。想著青春電影應該不會爛到哪里去,結(jié)果真的很爛很爛……盛淮南不是盛淮南,洛枳不是洛枳,單純是一個俗套的青春電影套了橘生淮南的殼。男女主演技真的太尷尬以及劇情太離譜,所以編劇安排的好幾個讓人淚目的點我根本哭不出來、難過不起來,只覺得好笑。女主哭都哭不出來,眼睛眨巴眨巴沒有眼淚滴下來真的很沒有說服力……還會把日常中的小習慣帶進電影,比如嘴巴微張,看了人真的很出戲。 再說說劇情,劇情也很尷尬,就因為一面墻都對話可以讓兩個人下大暴雨也跑上天臺。這里其實前面鋪墊好的話會非常水到渠成出現(xiàn)一個讓人難過傷感的點。但是劇情沒鋪墊好,電影里根本感覺不到兩個人的感情已經(jīng)那么深刻,突然出現(xiàn)這一幕就很奇怪,根本不理解為什么兩個人都要跑上天臺。再比如后面盛淮南爸爸進監(jiān)獄,媽媽進醫(yī)院搶救,編劇可能想突出男主的慘,非得讓他通過作弊去取得富二代的幫助導致自己被退學。中間還穿插著男主去求很多爸爸的朋友幫忙,但是人家壓根不理他,所以才有男主代考的情節(jié)。但是!家里出了事情,特別還是這種因為官司出的事情,第一反應難道不是上訴嗎?真的很離譜,但凡找個律師也不至于這樣……總而言之,男主變成了搬運工/快遞小哥,遭受了生活的苦和痛,最后因為那本日記本又和金牌律師女主再次遇見。整個電影的邏輯都和橘生淮南沒半毛錢關系,我真不信盛淮南和洛枳是這樣的,真的別惡心人。要講青春就好好講,為什么非得那么drama?編劇和導演是浮在空中,沒有經(jīng)歷過青春嗎?麻煩看看別人拍的青春電影和青春電視??!對比真的太拉胯了……整部電影刻板印象非常非常多,對金牌律師的刻板印象,對有錢人沒錢人的刻板印象,對大學生的刻板印象,對女生的刻板印象,對青春電影里男主及其家人的刻板印象,看了讓人太難受了。劇情的懸空還有兩個演員在電影里演自己這兩件事情都讓觀眾沒有辦法代入。沒看過原著及劇版的沒必要去看這種爛片,看過原著及劇版的看了這個更像吃了??一樣難受。綜上,別看別看別看!別花這冤枉錢!
改了挺多,但改得不好。蠻單一蠻平面蠻商業(yè)的。 有些話有些情節(jié)實在是尬呀,尬到我一個人坐在電影院刷著黨課看了都想立馬逃走的程度。 編劇導演不用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橘生淮南》真的不適合拍電影。它里面的心理活動、人物關系太多太復雜太微妙,電影這一載體的容量明顯不足,也難以深挖。 ~~~~~~~~~~~~~~~~ 就表演來說,張雪迎對洛枳氣質(zhì)的拿捏還算到位??措娪爸拔覔乃龝粫耜巳荒菢?,把洛枳演得太過明媚,但其實還好。(朱顏曼滋版的洛枳仍然是我心目中的top1就是了,99%還原洛枳,張雪迎和胡冰卿的演繹都略柔弱) 拉胯的劇本限縮了演員的表演空間。電影里設計了洛枳為朋友出頭而潑東西、覺得不公平爭領唱的情節(jié),儼然變成了一個仗義大姐大和權(quán)利斗士,洛枳的鋒芒不該是靠這樣來展現(xiàn)的。 洛枳的高中時代乃至大學,大部分都是一個人度過的,這樣才能孕育出她豐富而獨特的精神世界,而電影里幾乎沒有給她留下獨處的時間。不明白為什么電影要給她高中安排一個閨蜜,兩個人還一起聊喜歡盛淮南這件事,原著里她和鄭文瑞并沒有那么親密。 還有愛讀書、善思考、善洞察,自尊敏感又倔強,能言善辯但平時不喜說話,她這些吸引我的特質(zhì)好像也沒有被編劇和導演get到。電影里的洛枳輾轉(zhuǎn)于家庭和學校之間,仿佛整個青春只做了暗戀盛淮南這一件事。而原著里她有更廣闊的經(jīng)歷和更復雜的人際關系。
~~~~~~~~~~~~~~~~ 電影的盛淮南是所有影視作品中我最中意的一版(僅指長相)。但再合適的演員也拯救不了一個不用心的劇本。劇本對盛淮南的刻畫也單薄化以及美化了。給人感覺善良溫厚人畜無害極了,驕傲和“渣”幾乎沒有。 高中時期還比較符合,有那種天之驕子受人追捧的感覺,讓人遠遠觀望著不甚了解,總蒙著一層發(fā)著光的濾鏡。后來家里遭受變故,他替考最后被開除學籍而落魄的經(jīng)歷,這些挫折電影里也有一定的展現(xiàn)。 然而在感情方面,原著里的盛淮南并沒有那么純情、堅定和專一。電影里直接省去了他分手后與葉展顏的糾纏不清,以致于他大學和洛枳的戀情發(fā)展過于順利(與原著極其不符)。按照原著的描寫,他其實在洛、葉之間搖擺了一段時間,絕不會像電影里那樣決絕地拒絕葉展顏。最后他的那段自白,頗有點《初戀這件小事》的意思,搞得他很早就開始注意甚至喜歡洛枳似的,我認為不太恰當。 ~~~~~~~~~~~~~~~~ 電影著力描寫洛枳和盛淮南的感情線,把他們感情的阻力僅定位在在兩家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我讀原著時倒認為主要的阻力不在這(雖然放到現(xiàn)實中這可能會是最大的阻礙),從洛枳的視角來看,盛淮南對前任關系的迷惑處理、變故后消失的一年,才是最折磨人和消耗感情的地方。 除此之外,洛枳和盛淮南的感情中間其實還有一個人——張明瑞,他是盛淮南的兄弟,在盛淮南之前就喜歡洛枳。電影完全忽略了這一層關系,把他打造成一個什么電影社的社長,拍了一場奇奇怪怪的土味電影..... 洛枳去盛淮南姑姑家做家教的這一段,電影也全無提及。也許是考慮到電影的篇幅吧,但姑姑是個蠻有魅力的角色,有傳達一些人生智慧,刪去還是有點可惜。 原著作者八月長安借洛枳,表達了大量的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對人際關系的洞察,這些是使《橘生淮南》從同類的青春小說中脫穎而出的地方。而電影對此置之不理,把這個故事拍成了純愛中摻雜著家庭糾葛的俗套青春,缺乏深度和新意。不僅不能滿足挑剔的原著粉,想必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也不會買賬。 ~~~~~~~~~~~~~~~~ 我在讀原著時,對幾個情節(jié)印象很深:洛枳在樓梯間碰到盛淮南給葉展顏一遍遍講sin函數(shù);洛盛兩人去后海玩,坐在三輪車上和蹬車的大爺談天說地;兩人去k歌,洛枳覺得盛淮南音樂品味很不錯;兩人夜半翻進圓明園等日出,第一次親吻然后笑場。 私心期待電影對這些情節(jié)能有所呈現(xiàn),但事實證明編劇導演與我沒有默契。 原著中洛枳耳機里常放的《Free loop》《You’re beautiful》《愛爾蘭風笛》,后來也成為了我的循環(huán)曲目,而這些都在電影里不見蹤影。誠意還是不夠啊。很多本該有的東西的不在場,讓我懷疑電影制作者是否有細讀原著,是否對故事和人物足夠喜歡。 ~~~~~~~~~~~~~~~~ 原著小說《橘生淮南》是我很難得一口氣看完的作品。我在高二時讀到,邊讀邊為二熊的洞察力和筆力叫好。它一定程度上構(gòu)建了我對大學的想象(雖然現(xiàn)在破滅了)。我也在洛枳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很強的共鳴。所以即使看到朋友圈有人吐槽這次翻拍的電影,我也第一時間去到電影院,想看看視覺藝術(shù)會怎樣來演繹它。結(jié)果確實很爛,與我心目中的《橘生淮南》相去甚遠。感興趣的朋友還是看看原著吧~
假期的最后一天,“包場”看個電影《暗戀橘生淮南》,暗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
看完電影又想起了那段飛揚的青春歲月:
記得初次見他時笨拙的套著被子的模樣,也記得在一個夏日的下午,我趴在課桌的桌上,伴著蟬鳴,看著窗外剛好他在打籃球的模樣;記得那時候還是諾基亞Symbian系統(tǒng)稱霸的時期,我們還在用著網(wǎng)頁版的qq養(yǎng)著寵物,一只叫小龍,一只叫小錦;記得暑期他說一定要教會我打籃球,然后幾乎半個暑期住在我家,每天拉著我去學校籃球場帶著我打球,奈何我實在運動細胞太爛,高手帶著還是打的稀巴爛;記得一個課間在一個角落他因為家里的一些事跟我述說的時候第一次看他流淚;
我們就關系越來越好,對他而言我是像家人般可以信任、陪伴、依賴的朋友,但我對他的情感好像越界了。
漸漸的他隱約發(fā)覺我們之間的感覺有點異于最好的朋友,又因為一些誤會,彼此開始冷戰(zhàn),期間我們也面臨了分科的抉擇,他最終還是沒有按照約定一塊選理科,從此同班變成一文一理,樓上樓下最熟悉的陌生人關系。
由于分科的失約,我對他的冷戰(zhàn)加劇,期間他幾次留言跟我解釋也被我“刻意”忽視。期間我其實會經(jīng)常趁他在宿舍午休的時候,偷跑到他的座位翻看一下他的本子,從本子看到他寫的對我我兩關系的一段思考,他怕是因為他把我?guī)崃耍詾槭柽h就可以讓我慢慢變好。
再后來,誤會消除我們和好了。為了逃避我對他的情感,我“刻意”的接受了班上給我寫情書女生的表白,高調(diào)的有了“女朋友”,“刻意”的讓他知道我們兩個是沒有越界的問題。最后,終于他也真的談戀愛了,我開始以沖刺高考為由逐漸遠離逃避他。
后來,他和他女朋友在高考前夕分手了,他高考分數(shù)不理想,只能讀個三本,那時我甚至差點想為了他想跟他一塊報考個三本。
最后還是以在不同大學開啟了新的大學生活,他開始有新的女朋友后,我就開始又以大學學業(yè)、社團忙為由減少跟他在qq上的聯(lián)系。
暗戀的最后,是以我在大學畢業(yè)酒會上趁著酒醉,偷偷跑到天臺上給他打通了那段了結(jié)我們關系的坦白電話。
記得電話的最后,我說:打這個電話最后就是想告訴你,我對你不止是好哥們好兄弟的感情,我是喜歡你的。我也明白你只是把我當成一個可以依賴的好兄弟而已,不可能有別的感情,而且你跟女朋友現(xiàn)在感情也挺好的。
我沒有辦法以朋友的名義愛著你,這通電話后互相把聯(lián)系方式刪了吧。
最后他說:好,讓我少喝點!
那晚我強拉著幾個最好的朋友陪我在ktv唱通宵,后來他們都困的在ktv睡了。只有我點著曾經(jīng)跟他一塊分享過的音樂,唱了一個通宵,從蕭亞軒的《類似愛情》唱到莫文蔚的《愛情》。
對于他,對于過去,我早已經(jīng)放下了,現(xiàn)在懷念的也只是活在那段青春的小錦和小龍而已了。
會念過往,不畏將來!
寫于2022.06.05
——藍
作為一個法律人實在無法容忍女主作為律師拿著非法證據(jù)在客戶面前胡說八道、作為法學生在法學院課堂上胡說八道
三版對比,電影版最差。我的天,不敢想象編劇是八月長安啊,這是拋棄原著重新寫了一版嗎?暗戀的那種美好全無蹤影,只剩下明戀了,我相信如果讓網(wǎng)友投票,沒有一個人會投給這兩位演員來演盛淮南和洛枳,辛云來演啥都是辛云來,這可能是張雪迎最后一次大女主的電影了。
它明明是個視頻,但我看完總有種看了個PPT的感覺
呃。。。看過原著和沒看過原著的都無語了。
史詩級爛片。
演員cp感是有的,但辛云來太鈍太沉重完全不像一個會被張雪迎暗戀的校草,這個女暗戀男的故事從選角上就完全塌掉了…而且編劇有點子大病,考七百多的學霸校草不知道“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下一句是什么,這給辛子哥本不富裕的校草氣質(zhì)雪上加霜…最好笑的是導演好像了解辛子的顏值短板,兩人天臺重頭戲都拍雪迎的大特寫,辛哥全程虛化…配角非常臉譜,情節(jié)更是魔改成“青年版《相逢時節(jié)》”or“振華版羅密歐與朱麗葉”——廠長的兒子與因工傷去世的工人的女兒的狗血愛情故事……最后二人重逢,輕松得像家族恩怨完全不存在了一樣…啊這…除非是二位的令堂都去世了否則……小青蛙雨衣非??蓯郏拧?/p>
紀念封控一個多月后電影院開門看的第一部片子,嗚嗚嗚。電影跟原著小說不太一樣,作者八月長安新寫了很多情節(jié),所以就當成一部獨立電影看吧,片中還出現(xiàn)了“耿耿于懷”CP彩蛋,挺逗。我高中時也暗戀一個“盛淮南”,人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遠走高飛成硅谷高華了,青春真是酸澀又讓人懷念。HE結(jié)尾對小情侶比較友好,我覺得那個戲中戲的cult科幻短片不錯,建議片方送去電影節(jié)參賽。→_→
它可以是任何一部國產(chǎn)青春片,卻唯獨不是橘生淮南。
劇情后半很奇怪,男生的行為不太能理解,辛云來就是個木頭,但張雪迎很美演技很靈,別一直在這種青春片里耽誤了。
從個人視角出發(fā),每一個暗戀都是一部電影。最后大屏上出現(xiàn)的“表白吧 就現(xiàn)在” 讓我唯一顫動了一下 片尾曲除了我周圍的女孩們都哭得稀里嘩啦 可惜我現(xiàn)在二十歲 已經(jīng)沒有可以告白的人了
建議《歲月的童話》制作方向本片提出索賠,怎么還從頭到尾逮著一只羊薅呢……男主角兩段戀愛談的就跟接頭一樣,敢情誰能對上那句晴天陰天下雨天的暗號就能當他女朋友是吧???辛云來委實也沒有什么好學生的氣質(zhì),所以下一次能不演校園男神了么……
為什么豆瓣沒有零星??
像我初中會看的電影 (很大的影廳只有我和兩個初中女生)可是我已經(jīng)大學了 電影里那些現(xiàn)實里不太可能實現(xiàn)的事我已經(jīng)不相信了 而且電影前半部分敘事也太潦草了 很多地方都一筆帶過了 完全體會不出什么精髓和內(nèi)涵 不過張雪迎演技還是很自然的 男主我覺得算不上什么演技派
辛云來是怎么做到又丑又像許光漢的
盛淮南語文148你殺了我吧/tmd盛淮南還會彈鋼琴你殺了我吧/買得起Sony耳機的洛枳也不是很窮啊,文科狀元還能把喜字寫錯你殺了我吧/這拍攝雨季拍的吧沒完沒了的/“追隨一個人的路上,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很重要”/張雪迎真的百看不厭,但是!我服了,為了一個男人把一把雨傘塞垃圾桶值得嗎,這么卑微殺了我吧,給自己留點退路好嗎!/青春愛情電影不是只有哭戲!40塊錢我是為了坐電影院的按摩椅舒舒服服地吹著冷氣玩手機的嗎???盛淮南變成臺版美作玲真他媽毀了我心目中的橘生淮南,感覺素材攢了很多但是剪輯虎頭蛇尾拋棄原著!一部電影裝不下這個盛大的故事,又怕分成兩部沒有觀眾為下部買單,承認吧,這樣的電影能排擋簡直是中國電影之恥!他媽的,這次電影票錢就當我為我的青春買單
青春片的雨水是真充足呀
廣電..要不把青春片也禁了吧,做絕點
一個男高中生,長成辛云來這樣,很難不被暗戀。
除卻是一部格外正常的青春愛情片,還有極強的帶貨屬性,成功地向我安利了高畑勛的電影,小青蛙的雨衣和東山島的海景,另外這部號稱改寫中國科幻史的電影在哪能看到全片。
和抖音短劇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