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在人設和作畫上給3星
高橋良輔在90末到2000後,三部有參與腳本原作並擔任導演的作品FLAG,幕末機關說,餓沙羅鬼,這部餓沙羅鬼的劇情我感覺最糟糕,根據(jù)日文WIKI的說法
ただし助監(jiān)督として參加していた谷口悟朗の後年のインタビューによれば、當時高橋は同時期に別の作品の仕事が入ったらしくこの作品の制作だけに専念することが出來ず、腳本の決定権を除き自分たちが中心になって映像を制作していたと発言している
簡單來說就是高橋當年因為還忙著參加另一作品的關係,導致不能專心參與本作,看來我的直覺還真有本啊!
本作在我看來又是個編劇無法駕馭作品野心的例子,WIKI寫道"本作由於劇情複雜,加上涉及太多日本文化和術語,以及對白甚多,觀眾必須具備相當高的預備知識(包括對日本文化的理解,資料整合能力和耐性)方可明白故事來龍去脈。由於對觀眾的質(zhì)素要求甚高,導致很多外國觀眾(特別是英語使用者)感到頭痛,本作在日本以外的知名度相當有限。"
但在我看來沒這複雜??!本作簡單來說就是,日本的邪惡大財閥企圖利用超自然神棍之力統(tǒng)治世界,但最後卻被主角們用愛啊家人的感情之類的力量啪啪啪打臉的故事,
故事主軸能看得懂,但過程講得好不好,才是觀眾對一部作品是否能有好感的重點??!本作有大量煞有其事的政治戲,但其演出過程實在是沉悶,充斥著大量空洞的臺詞,這種讓人感覺理解到了什麼,卻又好像沒理解到什麼的演出,著實讓人想翻桌??!章節(jié)節(jié)奏也很悶,多次讓人昏昏欲睡。
結(jié)論就是個人並不推薦這部作品,雖然高橋式的寫實機器人演出,但劇本的缺陷實在無法忽視。
2 ) 影的故事
EVA背影下被遺失的佳作,高橋良輔的幻夢。
影不是人,是鬼。影是日本歷史縮影與無奈,是天皇身后幕府(或神官),是戰(zhàn)后美日安保后日本。是優(yōu)四郎對哥哥們的意義,只不過實現(xiàn)權力與欲望的工具,8年前過世的弟弟的影子而已。是Symbol所謂影子集團對政經(jīng)統(tǒng)治,一切事物為他們所服務,即使USA總統(tǒng)不能例外。
厭惡扭曲人格,討厭人偶般設定,更不喜歡膚淺理解政經(jīng)關系與國際外交。不過為了高達而高達,最終實現(xiàn)文化傳統(tǒng)與科技典范融合,讓代表日本歷史的能劇與代表日本科技的機械形成統(tǒng)一,這點讓人佩服而欣賞。
只有鬼才能驅(qū)動鬼武士,只有鬼才能發(fā)揮高達性能,高達是機械,也是盔甲,是歷史中武士道精神縮影,這又是另一層影。如同在首相背后掌控特自隊與8兆美元經(jīng)元的影子首相西園望(暗示歷史名人西園寺公望的倔強政策?),通過金融制衡美帝,從而求得霓虹的真正獨立(理論上不可行),后斷然切腹自殺,承擔責任與結(jié)束紛爭。
鬼的儀式,一直從頭到尾的核心,鬼的舞蹈,真鬼的降臨,聯(lián)系到異空間與地外文明,如同當年大熱各種世界建筑奇思妙想一般,金字塔與納斯卡線條的作用一樣。四郎與美晴這對穿越千年愛人,陰陽調(diào)和下,武士對局中,自然召喚上古文明,野心家卻期望利用骨鬼震懾大眾與當權者,竊取天下。當然Symbol老板這千年老鬼,一直通過儀式重返母星。這點好像斯科特的異形,的確初期的真鬼有點像異形的胚胎??上澈罅鳒I的表妹,始終旁觀者與犧牲品。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鬼的儀式的目的一直不明確,可能高橋自己不清楚當初設定目標是什么?到底樣品對母本回應(人類對外星人回歸),還是追求權力與智慧的尼伯龍根指環(huán)映射,還是精神體整體回歸,如同EVA伊甸園設定?本以為邪神降臨,機器人大戰(zhàn)邪神的情節(jié),沒想到來天外傳輸,嘮嘮叨叨,神神秘秘的半天回歸正常。最喜歡還是四郎與美晴逃出各自組織,重走鬼之道這兩集,兩個人心心相惜,歷史與現(xiàn)代交融,安靜中波瀾,如同深淵下利維坦,耐人尋味。
說說各種宅的幼稚與不合理,首先科學交流與信息發(fā)展,使得某種技術不可能隱藏暗處,不為他國知曉,日本絕不可能開發(fā)超越美帝的生化機器人,從而軍事上制衡。這無稽之談,可能是日本當年崛起后民族自信心劇烈膨脹的狂想。其次日式的淡漠親情,讓人乍舌,父母兄弟,各種利用關系,毫無正常人的感情交流,實驗動物,商業(yè)工具,欲望之家的設定,讓人無法認同,亞洲人言語中的確冷漠的,但內(nèi)心深處卻認同天倫之樂,骨肉親情的。即使隱忍的德川家并非如此作為。哥哥讓弟妹獻身的設定,讓人匪夷所思,這是贊美日式武士道精神?還是扭曲人性體現(xiàn)那,只能用變態(tài)兩個形容,而且不為過。其次因為全球谷物歉收導致饑荒可能性,而美帝停止對日出口糧食,造成日本國內(nèi)恐慌。同時日本通過拋售美元來進行貨幣戰(zhàn)期望美帝服軟,何時有這樣醉駕情節(jié)出現(xiàn)?寫腳本時真該找金融系學生好好參與一下。一個詞形容:扯淡。金融上么他國目前與美帝抗衡,不可能瞬時逆差導致美元崩盤。
總之,在一部動漫中卻裝下驚天的局里面,可謂當年甚至日漫歷史上少有的佳作,只是可惜,是狂言瘋語而已。好奇地想,當年這樣否定日美關系的態(tài)度,怎么通過審核播出的?
3 ) 沒EVA出名的原因是:
1、出得比EVA晚
2、惡心場面不足
3、真的很有深度而不想EVA那樣偽深沉
高橋良輔另一部動畫FLAG也很冷,好東西都很冷
4 ) 真實系機器人動畫之巔峰
故事發(fā)生在近未來的2014年,與日本自衛(wèi)隊合作的豪和家族正在試驗新型動力裝甲——17式TA(雷電),一切進展順利。但男主豪和憂四郎召喚骨嵬的儀式中,突然與遠在中亞某國的女主美晴發(fā)生意念共鳴,并導致該國發(fā)生大爆炸。以此為借口,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及日本都派出武裝部隊強行入境調(diào)查。男主所在的TA中隊第一次有了實戰(zhàn)經(jīng)驗,對象正是跨國集團Symbol的MF部隊。同時男主和女主的羈絆也就此開始。
本片其實有兩條主線,一條是政治主線。也就是以糧食危機為導火索,政治家西天啟領導的日本左翼影子政府想擺脫美國的統(tǒng)治,精心策劃的金融戰(zhàn)。主角所在的TA中隊正是為此提供武力保障的,也是軍武迷看得最過癮的部分。可惜到了動畫后期,機戰(zhàn)作畫銳減,變成文戲主導推進劇情發(fā)展。
另一條主線是“神棍”主線,也是本作有別于其他真實系機器人動畫之處。本片大量引入日本傳統(tǒng)文化元素,比如能劇、狂言、源賴光、渡邊綱等,讓本片和風濃厚。又虛構(gòu)了嵬、骨嵬這些神神叨叨的概念,讓本片充滿了神秘主義氣息。甚至當古代“機器人”朱天登場的時候,毫無懸念的搶了TA的風頭,果然超級系機器人才是男人的浪漫吧。
可惜本片結(jié)尾處雖然政治主線收線干脆利落,但神棍主線卻依然看得我一頭霧水。但瑕不掩瑜,以如今的眼光審視這部上世紀末的動畫作品,其設定之精巧,思想的高度仍然鶴立雞群。特別是政治主線,能自圓其說,很不容易。
八九十年代這類主打現(xiàn)實主義的真實系機器人動畫很多,除了婦孺皆知的《EVA》,高橋良輔的《太陽之牙》、《Votoms》也是聲名顯赫。
可惜的是,這部周六上午檔,制作委員會本以為是面向低齡向受眾的作品,卻拍出了深夜檔的題材風格,導致后人調(diào)侃其為“深夜34點動畫”。自然其模玩等周邊銷售令金主們大失所望,后續(xù)的劇場版制作計劃也被取消?,F(xiàn)如今,很難期待有制作人會制作同類型題材,且較有深度的作品了吧。
p.s. 本片ED《LOVE SONG》是絕對意義上的神曲,配合本片的意境,可謂相得益彰。
5 ) 尋求日本之美的反思
高橋涼介的這部作品不甚出名,從那寥寥無幾的豆瓣影評便可以看出來。我想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采用兩條主線并行的敘事方法,優(yōu)四郎和美晴的個人命運和日本的國家命運同時推進,同時導演也未能很好的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作品主題過于晦澀,究竟是表達對個人自由的追求還是表達對發(fā)展的反思,可能導演也沒有想清楚。從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上講,優(yōu)四郎和美晴甚至都不能算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那位希望找到日本出路的盲人武士西田先生。
日本是個危機意識很重的國家,彈丸之地一般不會生出諸如天朝上國之類的可笑妄想。就像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所解釋的道理一樣,大、富、多往往不見得意味著好,應該懂得這道理的人往往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西田先生所懷有的是一顆尋求日本之美的心。尋求那些往昔被認為是日本人特徵的美德,現(xiàn)在已經(jīng)蕩然無存的美。但是 由于現(xiàn)在無法忍受那種醜惡歪曲了的日本人型態(tài),他割瞎了雙目,但是那顆心卻使得他比能夠視物時 更加強烈地感受到日本人的醜惡:的確日本是比以前富裕了很多,但是,生存的意義是不是只為得到物質(zhì)上的豐足?對荒棄了的故鄉(xiāng)眼尾也不看一下,只會投身於沒厭足的慾望中,被資本主義所翻弄。迎合和不負責任,把名節(jié)保身當成處世之道。
面對西田的痛苦,一清淡然的發(fā)問:這種美是真的存在過嗎?這一發(fā)問,正表明惶惶不可終日而不發(fā)覺自己的存在,毫無目的地慢慢腐壞而死已經(jīng)成為大部分日本人所認為的日本人的本來面目。
這一點和中國何其相似,甚至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似乎大部分中國人不喜歡中國人。一個國家的國民各有其特質(zhì),日本人的守禮,德國人的嚴謹,法國人的浪漫,中國人呢?過去有人說是勤勞,不過這一點擱到現(xiàn)在怕是不會為大家所承認,甚至羞于承認——因為在當前社會,勤勞和成功的關系日益淡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十分豐富,樂觀老實的勞作者,執(zhí)義而行的犧牲者,出賣靈魂的背叛者,凝聚了典型的中國國民形象。
6 ) 略談高橋良輔的群像敘述
略談高橋良輔的群像敘述
比較著看了遍《餓沙羅鬼》和《幕末機關說》,邊看邊作了些筆記,可憐中途筆記本掛機全部葬送,原本的計劃不得成行,所以只能以略談的形式記得多少說多少?;旧弦驗檫^度自我中心、我自己的友情提示其實是請繞道哈哈哈哈。
第一幕 起
1998年的《餓沙羅鬼》雖然在某些方面來說是Sunrise對Gainx《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的回應,或者其實干脆說是高橋本人對同時期經(jīng)典名作的回應,包括之前的《太陽之牙》&《裝甲騎兵》之于《機動戰(zhàn)士高達》,《機甲界》之于《圣戰(zhàn)士登拜因》,《蒼之流星》之于《銀河飄流華爾分》&《北斗神拳》(后半),以及之后的《幕末機關說》之于《混沌武士》(Samurai Champloo)、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但總得來說,除了部分人設和暴走之類橋段PLOT的NETA外(例如《餓沙羅鬼》的故事其實在24話就可以算是結(jié)束了、而一早設計好的最終話超展開與其說NETA《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不如說重申了高橋“超級異文明干預”將如何如何的論調(diào),另外這個超展開如果有后續(xù)的話,大概會讓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天元突破》吧),《餓沙羅鬼》的感覺跟《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相去甚遠。
高橋之后的《Flag》與《裝甲騎兵:佩爾森檔案》也是不可多得的現(xiàn)實系機器人動畫,但相對《Flag》的半架空與《佩爾森》的完全架空,《餓沙羅鬼》則可說是一段現(xiàn)實世界近未來的Alternative History演譯;從延續(xù)性上來說,算是對冷戰(zhàn)背景的《蒼之流星》的繼承,不過相比《蒼》的少漫風格自然是更顯而易見的寫實傾向。
另一方面,《餓沙羅鬼》的敘述與以往高橋的動畫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之處。以往高橋的動畫往往是一種描述個體的史詩感覺,而在此卻發(fā)展成了群像式敘述的特點。雖然也有著重的中心角色一兩個,但對劇中各個角色的劇情分配卻變得相當有意識,整體感印象在以往對故事全局結(jié)構(gòu)出色把握的情況下,敘事嚴然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由以上兩點來看,《餓沙羅鬼》給人的感覺,不管是從紀實性特點還是從文本結(jié)構(gòu)來看,都無疑給動畫這種表達藝術注入了全新Genre的質(zhì)感?;蛘?,大概恰好是兩種特征的混搭促成了這樣的結(jié)果。要說《裝甲騎兵》是真實系的巔峰的話,單從真實系本身來看,《餓沙羅鬼》無疑又在這個峰頭上蓋了座房子。
第二幕 承
2006年高橋良輔推出了兩部以總監(jiān)督身份的新作,并采取了網(wǎng)絡首播(ONA)的形式。這兩部動畫便是《Flag》與《幕末機關說》。這兩部風格迥異的動畫可說是8年前《餓沙羅鬼》的延續(xù)與發(fā)展,因為動畫本身艱于解讀的正劇形態(tài)而以ONA的實驗性配信方式推出;當然從某些“妨礙觀賞”的特征角度看,《餓沙羅鬼》自然是毫不遜色。
《FLAG》的中亞虛構(gòu)小國戰(zhàn)爭與真實系ROBO元素特征、以及取景器等的DV式多媒體紀實視角在《餓沙羅鬼》中均早有體現(xiàn)。自然,在《餓沙羅鬼》中,所涉及的其實是南亞巴基斯坦、但也曾出現(xiàn)了虛構(gòu)國;而其中的紀實性視角的表現(xiàn)手法,比《女巫布萊爾》(The Blair Witch Project)這種類型片都要早了一年。
而同年的另一部動畫《幕末機關說》則發(fā)展了《餓沙羅鬼》中的時代劇元素,且由日美角力發(fā)展到了日英暗戰(zhàn),以及,毫無疑問的,又一次的群像敘述的狂歡。
《餓沙羅鬼》15、16話中不僅換上了由丹野忍繪制的特異OP/ED,舞臺背景更是突然轉(zhuǎn)移至古代(平安編)。舞臺年代相比《幕末機關說》要早很多,不止于500年(劇中稱為距今千年),但倒是與《幕末》中死寫書的500年宿命的說法相映意趣。
以往,明顯的多幕舞臺設置一直是高橋敘事的一個重要特點,這是他增強世界觀層次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娥I沙羅鬼》中仍然存在著舞臺切換,但并非顯得多等重要,而取消傳統(tǒng)幕間中場動畫的做法,更是讓觀眾意識到,即便存在舞臺切換,相比“連續(xù)性”的特征,那已不是什么惹眼的做法了。換句話說,假使《餓沙羅鬼》翻拍成美劇,相對一般的單元劇類型,這也將是部一口氣到底的連續(xù)劇。
到《幕末機關說》時則更是進了一步。從橫浜到江戶(東京)到品川到仙臺到箱館等等直到最后的五陵郭,在重構(gòu)江戶無血開城、蝦夷共和國與一年的戊辰戰(zhàn)爭始末等歷史事件的動機的驅(qū)動下,除去開場長達八話奠定輪廓、基調(diào)的橫浜篇章,之后便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公路電影”模式。
“公路模式”雖可理解為回應《Samurai Champloo》,但更多的還是基于某種時間線上的“連續(xù)性”需要,也因此相比《餓沙羅鬼》的渾然天成,《幕末機關說》因其史實重構(gòu)的前提限制、會給人一種“填充歷史”的嫌疑。
《幕末機關說》因為著重于“霸者之首”引發(fā)的邏輯推演(其中隱藏的侵華的合理性肯定會讓不少衛(wèi)道士們大呼小叫),人物刻畫方面自然是遠遠不如《餓沙羅鬼》,但正是因為著重點不同,反而讓人覺得各自都已經(jīng)做到最好的程度了。就算不是最好,也足以恰到好處的成了某種敘述模板。
不過想去套用這樣的模板,大概也非一般人所能達成。就高橋本人來說,這種變化算是一種進化。一般情況下的多幕戲劇他已經(jīng)掌握到相當老練的程度了,現(xiàn)在他挑戰(zhàn)了一下不間斷地還原一個世界觀的可能性,然后他圓滿地完成了既定任務。這在沒有以往基礎的情況下大概是很難完成的。
第三幕 轉(zhuǎn)
從短短的兩話平安編我們可以看到高橋?qū)r代感有著相當出色的把握,而到了《幕末機關說》,則延續(xù)了對另一段不同時空的歷史質(zhì)感的把握。所謂“時代劇達人”之稱可見一斑。
不過與其說時代劇達人,倒不如說高橋這個人對世界觀的還原有著相當?shù)脑煸?,不管是現(xiàn)實的時空,過去、現(xiàn)在、近未來,還是完全架空的世界,他都能構(gòu)架的一般出彩。這倒不是說他這個人有野心,而是一種視野。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上帝視角。
這種全局感意識的視野,雖然我總是下意識地將之歸入某種無與倫比的文學氣質(zhì)(特別是同時聯(lián)想到舞臺設置時),但真要說起來的話,高橋良輔其實更像是個雕刻家。另一方面,我的意思當然是,一個好的作家就是一個雕刻家。
對于一個雕刻家來說首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自然是一個腦中幻影的印記,一個關于胚的幻想。而對于構(gòu)建一個具有相對質(zhì)感的世界觀,則可能需要更形象一些,首先是對于符合世界觀的器物設定這樣的最表象的考慮,像是機器人、人機界面、武器、服飾這樣零零碎碎的小處小節(jié),但小形總現(xiàn)大象。當然這也只是胚之物質(zhì)部分,因為胚不止于形狀。
然后考慮的是何種雕刻技法、以及不同工具的選擇。對于高橋,在《餓沙羅鬼》之前,文學質(zhì)感的劇情設置和結(jié)構(gòu)是其一、一貫而之的主題是其二——我們這里說的主題不是“機器人”或“時代劇”,對于高橋,“復仇”和“宿命”這兩大主題是劇情推動的原動力,而某幾何神秘物(類似Big Dumb Object)麥高芬(MacGuffin)、以及“超級異文明干預”的Deus ex machina則是劇情走向的方向盤或剎車。
對于“復仇”和“宿命”的主題,一個作家一生只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或為故事主題,高橋正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主題便是前敘的胚之精神部分。這兩個主題通常會同時出現(xiàn)在故事中,就像是基因的雙螺旋結(jié)構(gòu)。而產(chǎn)生世界觀特異感(Sense of Wonder)的PLOT DEVICE,不管是變形后的五陵郭(Big Dumb Object/MacGuffin)、還是起舞后通路盡頭的餓沙羅鬼(超級異文明干預/Deus ex machina),都不過是引導“復仇”和“宿命”的物件、或僅僅是由此產(chǎn)生的最終結(jié)果。這兩個東西既產(chǎn)生電流也是電流本身,所謂的故事壓。
世界觀的獨特性,想必是要有這樣引導以及導致結(jié)果的具體程序機制的設定才能令其顯得矚目,而引發(fā)涌現(xiàn)的基礎卻不必過分特別。
在雙螺旋結(jié)構(gòu)和碳水化合物一再利用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華麗轉(zhuǎn)化之后,經(jīng)歷了八十年代三部原創(chuàng)真實系ROBO動畫之后,到《餓沙羅鬼》的時候,首次明確嘗試的群像敘述,就像是一直生活在水里的魚突然爬到了陸地上,嘗試用腮呼吸的同時又進化出了肺成了兩棲類而且似乎還一下子變成了爬行類接著長出毛發(fā)或羽毛成了恒溫生物,在提升真實感、特異性等的同時,更是將以往所暗藏的史詩感呼之欲出,就像是冷血到恒溫的轉(zhuǎn)變。溫度的感覺不同了。而這無疑進一步加強了世界觀的質(zhì)感。
為了達到相對成功的群像敘述這樣的目的,為提升真實感層次而在臺詞設計上進行著不懈的嘗試、努力,以及言語分配到各個角色——不管主次之頻率、輕重,更不必說在場景設計(如人機界面)上的認真而為,在相對和諧合理的區(qū)間內(nèi)齊步時,最終所形成的共振效果,連同打碎的非連續(xù)上演舞臺,一并達成了某種奇妙、強烈的拼圖視感。
這種拼圖感,最顯而易見的表象便是,不管是《餓沙羅鬼》還是《幕末機關說》,想在最初幾集就找到“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是不可想象的,但這樣的煩惱會在一定階段后晃如冰釋,進而成了一種印象加強的反敘述手段。我暫稱之為史詩手段。
史詩應該從頭到尾完完全全地講一遍嗎?史詩是一個過程并在過程中結(jié)束。
史詩的訴求就要有史詩的長度、參與元素與結(jié)構(gòu)。參與元素的構(gòu)成,這一點即便舍去也不影響史詩的質(zhì)感,只是不鮮活罷了。每一個史詩無非就是通往毀滅或者烏托邦兩個終點站,史詩的世界可以是一群人的故事,或者講的只是一個人,這中間他們或他是跑還是爬,對結(jié)果都沒影響。
如果你的立意只是史詩的話,怎么樣都可以造出來。但反之,雖然并非立意講一個史詩,卻抓住了這樣的特點,讓參與者去爬,而且是成千上萬在地上爬,這個世界的觀感便會突然顯得壯闊起來了。
當然,這大概只是我對群像之于史詩這種東西的一種理解。而史詩那種浩大感其實不必由那樣的東西表達出來,像高橋良輔的動畫或者中島美雪的音樂,它們本身所包含的元素和讓那些元素騷動起來的規(guī)則已經(jīng)讓它們看起來像個活物了。
造物主照著自己的樣子捏了個人,就是這樣的感覺。
最終幕 合
對于首部原創(chuàng)作品與神田武幸共同監(jiān)督的高橋良輔來說,作為他的念想大概便是這樣的監(jiān)督合作制可以讓雙方都相互學習到很多東西,而他本人也相當熱衷于演出協(xié)力、作品協(xié)力這樣的友情客串。我覺得這一點上,他跟河森正治、富野由悠季這樣也習慣以總監(jiān)督自居的監(jiān)督有著相當?shù)牟煌c。在與高橋的合作中可能會學到更多關于監(jiān)督的東西,特別是對故事整體感的把握。高橋會是個好老師,當然,同時他又是個偉大的學生。
1985年20歲進入Sunrise的渡邊信一郎開始了第一次的動畫制作參與,擔任《蒼之流星》的制作進行,一同擔任制作進行的同伴中的南雅彥、小林真一郎之后都走上了制作人的角色,分別成了Bones和Manglobe創(chuàng)立者之一;事實上,這個歷史點對于之后《Cowboy Bebop》和《Samurai Champloo》的誕生不無意義。
不過說渡邊信一郎師出高橋算是有點勉強;神田武幸和高橋良輔相互間存在著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而事實上,渡邊信一郎真正的伯樂今西隆志勉強說的上是三角中的一員。更多時候高橋、今西大概只是師徒身份的存在關系,這樣渡邊可能就間接地成了高橋的徒孫吧。
相比,谷口悟朗與高橋更有聯(lián)系性、《餓沙羅鬼》的助監(jiān)督經(jīng)歷肯定讓谷口受益非淺。在同年監(jiān)督了海賊王首個OVA《ONE PIECE 倒せ!海賊ギャンザック》后、次年谷口獨立監(jiān)督了原創(chuàng)TVA首作《無限的未知》,并在過去十年中嚴然成了SF商業(yè)動畫的榜樣。
06年的兩部動畫,在高橋的總監(jiān)督一職之下也另設了協(xié)作監(jiān)督寺田和男和大橋譽志光,其中后者在《幕末機關說》中的職位是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Chief Director)。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這樣的職位設定現(xiàn)在已不流行,但在七八十年代時卻十分常見,像我們所熟悉的《聰明的一休》這樣的老動畫,相當于監(jiān)督的位置所設的都是“チーフディレクター”一職,實際上以劇集的標準,這個職稱就相當于TV Director,熟悉美劇的人應該都清楚美劇中一般都不會有總導演這樣的職位(決定性因素也不是分集導演倒是Producer、Creator這樣的人),當然意義也不盡相同,因為動畫這種藝術本身的性質(zhì)比真人影像更具多人藝術的特征,造成作品最后呈現(xiàn)的不確定因素就會更多。
《幕末機關說》的大橋譽志光在此前已監(jiān)督過數(shù)作,不過《幕末》之后幾無動向,但本年度他將帶來Sunrise頗有點復古風向味道的新學院戰(zhàn)斗題材動畫《Sacred Seven》(セイクリッドセブン),經(jīng)過高橋式洗禮后,他將呈現(xiàn)何種蛻變呢,拭目以待。而《FLAG》的寺田和男雖然此前一直跟著高橋等人幕后打雜,未來這位年過六旬的老者會不會有老驥伏櫪的突然爆發(fā),同樣令人拭目以待。
所以,不管是渡邊信一郎、今西隆志,還是谷口悟朗、寺田和男或大橋譽志光,“高橋派系”無疑不容讓人忽視。
對于人與人之間的契機、聯(lián)系,以及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看起來就很像一個實實在在的群像特征。特別是在動畫業(yè)界這樣一個相對封閉式的系統(tǒng)之中,產(chǎn)生的各種影響自然盡收眼底。
由此不禁讓人琢磨,可以將《幕末機關說》的劇情線索甚至結(jié)局一開始便全部暗藏于OP動畫中的人,像高橋這樣擁有強烈全局意識的人,除了在故事里,多少也會時不時審視一下當下現(xiàn)實中的自己的吧。自己到達哪一步了,自己還可以走多遠,居安思危,以前還剛剛起步的小輩門生們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走到哪一步了,或者已經(jīng)走到這一步了啊等等諸如此類的思緒。
與己相關的整個人生的構(gòu)成就足可以當作是戲劇的模板了,自己大概也能從中吸取點什么做為創(chuàng)作所需。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不是這么說嗎?雖然是兩邊毫不相關的現(xiàn)實與虛幻,但基于現(xiàn)實設身處地的思考,有些基點或現(xiàn)象應該還是似曾相識的。
在之后同樣執(zhí)導過“裝甲騎兵”系列動畫的今西隆志的推薦下渡邊信一郎的演出處女作參與的是神田武幸的OVA《機甲獵兵》(1988)。這是高橋的“裝甲騎兵”系列的衍生作品。之后渡邊更是在今西隆志與加瀬充子共同執(zhí)導的OVA《機動戰(zhàn)士高達0083: 星塵回憶》中以分鏡和演出的身份大活躍。相信這兩次的大活躍,從某種程度上也促成渡邊信一郎以另一部ROBO屬性的OVA動畫《Macross Plus》作為監(jiān)督處女作出道的契機。
不過,這樣一個居然參與過三個ROBO大系的人居然最終以《Cowboy Bebop》這樣的另類太空歌劇背景的西部片吹響號角,不要說是渡邊的同事,就算渡邊本人應該都是相當驚訝。而就算不是去拍機器人動畫,照理說,說不定去拍寫實電影的可能性會更高一點。大概河森正治對他說過,拍動畫會比拍真人電影要好混,所以成了最終決定選擇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高橋派系動畫中的爵士情懷可能是更大的促進因素也說不定。
到了《幕末機關說》時對《Samurai Champloo》的回應、甚至末了終場蝴蝶之夢的設定還像極了Cowboy Bebop的劇場《天國之扉》,從某些角度來看,這其實是高橋一個前輩對后生的肯定,誰說不是呢;而到此時的高橋良輔,特別是乾裕樹過逝之后,配樂的選擇也更趨向多元化,雖然不像渡邊那樣以音樂品味為重要賣點之一——相對渡邊的靈性,高橋大概可以說是將旋律用到了實在——他們雖然是對聲音的不同反饋者,但都與各自的影像結(jié)合的出落,單單這一點,就會覺得他們的電波大概接收到了非常類似的東西。
在一群人中找到自己,或另一個自己。去影響那一個自己,或?qū)W習之——這可不是什么可恥或羞愧之事。這個群像的人生其實更復雜啊。而這段人生的賣點則是我們不知道最后自己終究成為什么。
king, thief or joker, watever.
劇情不錯,制作OK,配樂非常棒!10年以后我任然能哼的出主題曲
劇情很緊張,政治,機甲加上異界鬼的設定
兩條線:霓虹和爸爸國對A和復活餓沙羅鬼 確定一定以及肯定這點破事兒13話就能講完 古代編之前的部分能活活把人悶死 三癩子也想內(nèi)涵一次 看完的感覺好像讓人灌了一肚子白水
Dust to dust
很少看到這么悶的動畫..
關于追問“何謂日本人”的兩種角逐而引發(fā)的戰(zhàn)爭,一方面是透過重重的媒介,新聞節(jié)目在劇中反復被強調(diào)其作用,而在空間上的時間縱軸又以輪回的東方經(jīng)典命題竄起古今——即使是古代,也是透過著媒介(主角的意識、作為容器的嵬)窺探的;一方面是復魅,也是《日本沉沒》中所強調(diào)的“日本人同富士山、日本阿爾卑斯、利根川、足摺岬是同一物?!边@與其說是回應《EVA》,更像是《機動警察2》的視野,但又比起押井守隱晦地通過玻璃窗、鏡子等、在畫幅中創(chuàng)造矩形形成嵌套,高橋良輔是透過作品世界里實際的媒介,將SF的想象與當時現(xiàn)實所發(fā)生著的事件無差別地疊合,也將我們看動畫這個行為本身殘酷地聯(lián)系到了外界切實發(fā)生、近在眼前的關于戰(zhàn)爭的成像。
OP,ED神曲啊,淚流滿臉
世界觀和政治斗爭實在小兒科:美國谷物歉收會引起全球糧食儲備危機?日本對美國股市攻擊可造成其經(jīng)濟崩潰?PS當時美國崩盤那全世界會陷入經(jīng)濟危機。中國更不可能援助日本。使日本全國貧窮三年國民素質(zhì)就會提升?配樂不錯,可是故事節(jié)奏冗長,很多不必要的閃回分鏡和重復臺詞,主角人物塑造太纖細柔弱
明明嗅到了愛情的味道!
推薦b站up主amuro1985的一小時解析視頻。這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作品。后泡沫時代,對日美關系、對現(xiàn)代文明的反思、日本哲學的探討……
7.5 世界觀設定不錯 科幻與傳統(tǒng)元素的融合增添看點 但感覺越往后監(jiān)督越難駕馭整個故事發(fā)展 最后一集做作與說教 一口氣吐出所有的立意讓劇情顯得混亂 關于美日的暗中較勁 日本的軍武政治情結(jié)這些支線看得中途半端 與ガサラキ主線聯(lián)系不明 不過這種風格的作品即使在當下看來是一種異類 但放在90年代卻也能感到制作者所經(jīng)歷過的一些東西;0p Ed皆神曲
神棍片,信息量很大
空曠悠遠,千年的風吹不散命運的悲哀,悲劇類似地發(fā)生。面對自己,依然困惑于人類永恒的主題:“我是誰?從何而來?要往哪里去?”本片同時反映了軍國主義傾向和反戰(zhàn)思想,日本不甘心軍事上被壓制,經(jīng)濟上被打壓,有野心的社會人士、商人和軍人勾結(jié)在一起,要挾政府首腦,打算給美國一個伏擊戰(zhàn),來一個兩敗俱傷,全球俱損。消滅戰(zhàn)爭的手段往往是戰(zhàn)爭,更加說明了和平來之不易。
鈴蘭芬芳著的是遠去的夢想,破碎的記憶,歪曲的現(xiàn)實,一次一次的睜開眼看到的世界已然沒有輪回的終結(jié)
這老片子就這樣被上世紀末的好片潮淹沒了。。。真可惜 放現(xiàn)在怎么也強過某些賣萌麥麩劇。。唉
又是槽點無限但不知從何說起么?關于當下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描寫絲絲入扣,結(jié)尾請忽略吧,我更相信25話才是句讀。另外請繼續(xù)無視憂四郎幻變的臉。
村瀨修功人設、高橋良輔監(jiān)督的現(xiàn)實系幻想大作。不同與高橋以往個人史詩感的敘述,此處選擇了更需組織能力的群像敘述。故事其實在24話就結(jié)束了,而一早設計好的最終話超展開與其說NETA《EVA》,不如說重申了高橋“異文明干預”將如何如何的論題。本作作為助監(jiān)督的谷口悟朗估計受益非淺。
糅合的各種元素互相不兼容
怎么說來著?日升也想做EVA卻被高橋灌了一嘴屎
我擦 時隔十二年才看到。。。。。激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