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ront of the Class 勵志臺詞
Bradley Cohen:
1.I get that look a lot ,but I never let it get me.
2.......Some of them yelped and coughed . Is this what I look like to other people ?
3.No one was even trying to be accepted.The adults were out of work .The kids stayed at home .I knew one thing ...I didn't want to be like them .
4.I don't want to forget this,Mon .Those people let Tourette's win .I'm never gonna do that .
5.I don't like making nosie any more than you like hearing them .
6.I have no choice to prove that Tourette's would never get the best of me .If I quit ,I would be agreeing with everyone who had ever told me I was 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 .
7.You have a gift to teach ,and it's not in spite of your Tourette's ,it's because of it .
8.I need everything .I looked down at that roster like I was announcing the starting line-up for all star baseball game .
9.We've gotta be the only two people on earth that love Milli Vanilli .
10.I mean ,it just ,it scares me .Right ?I never thought about it before .I never dared think about it .
(Mom--You make her happy .You make her laugh .)
Well ,what if one day she stops laughing ?What if one day she gets fed up of living with someone who ......I just ,I don't want to hurt her ,Mom ...
(Mon --May be you don't want to get hurt .)
Both .
(The only thing that can hurt either of you is if you let Tourette's drive her away from you .You let it win .)
11.Gaylon--You learned to keep going .
Eli--You learned to net let it stop you .
Thomas-- You learned not to let win .
Bobo --Coping with my Tourette's has taught me the most valuable lesson that anyone could ever learn ,and that is to never let anything stop you from chasing you dream ,from working or playing or falling in love .
2 ) 帶著癥狀去夢想,帶著夢想去生活
妥瑞癥首先被法國醫(yī)生Gilles de la Tourette(妥瑞)發(fā)現并描述。這是一種神經性疾患,以動作抽搐和發(fā)音抽搐(vocal and motor tics)為主要癥狀。該病常發(fā)病于5、6歲(診斷標準是21歲以前)?;纪?0%的機會同時有注意力缺陷或過動的問題,另有50%的機會發(fā)展出強迫性癥狀。學習障礙也是妥瑞癥兒童常見的并發(fā)問題。與此同時,許多妥瑞氏患者難以處理挫折以及怒氣,因而會攻擊他人并撞擊,咬 ,踢或丟東西來發(fā)泄,有些甚至會傷害自己?;谕兹饍旱姆N種癥狀,為了不影響其他人,許多家長選擇將孩子留在家里長大,幾乎與社會隔離。
家里如果出現這樣一個妥瑞兒,無論對家長還是患兒本身,都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然而一位叫做布拉德·科恩 (Brad Cohen)的妥瑞人,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妥瑞癥并不是那么可怕。生性樂觀的他,在親人和師長的鼓勵下,最終戰(zhàn)勝了種種挫折和困難,如愿以償地成了一名小學老師——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喉嚨不斷發(fā)出各種怪聲音的人站在講臺上,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智慧!而他,不僅站上了講臺,而且獲得了1997年年度最佳教師獎、成立了妥瑞癥兒童營隊、應邀上過《奧普拉秀》(Oprah Show)。他的自傳體小說《站在學生前面:妥瑞癥教我成為我夢寐以求的好老師》(Front of the Class: How Tourette Syndrome Made Me the Teacher I Never Had) 贏得了2006年美國獨立出版家獎(Independent Publisher Book Awards)的最佳教育書類獎。電影《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就是根據這本書改編的。
Brad的故事,似乎再次證明了這樣一個主題:帶著癥狀去夢想,帶著夢想去生活。Brad甚至把妥瑞癥看做自己的同伴和老師。在最佳年度老師的頒獎臺上,他說:“我要感謝……但我也要感謝我這輩子最難對付、也是最執(zhí)著的老師、我多年的同伴——也就是妥瑞癥。因為我從殘疾中學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經驗,那就是千萬不要讓任何事去阻止你追逐夢想,阻止你工作、享受還有戀愛。”
我相信沒有哪個孩子會天生把疾病和殘疾當成一個好朋友、好老師。這應該是在不斷的挫折與失望中不斷學習和努力的結果。那么是什么因素,讓這個臉上不斷做出怪表情,喉嚨里不斷發(fā)出怪聲音,手腳不時抽搐的孩子,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的?
一、外在的因素
1、良好的客體關系
說到這一點,我不得不在一次提及母親的作用與重要性?!俺晒Φ哪腥说暮竺嫱局粋€好女人。”同理,一個樂觀堅強的孩子后面,常常站著一個慈愛的、堅強的、樂觀的好媽媽。而Brad的母親,就是這樣的好媽媽的代表。
雖然Brad的父母在Brad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不排除父親無法忍受Brad的怪聲音和怪舉止,并將之歸因為母親教養(yǎng)不當),但是Brad的母親一直很堅強與樂觀,自己獨立經營一家服裝店,養(yǎng)活自己和自己的兩個兒子,并為兩個孩子的成長盡心盡量。她從來沒有在兒子面前說過前夫的半句壞話,遇到與孩子教養(yǎng)的重大問題也與前夫積極溝通。當心理醫(yī)生將Brad的行為歸結于家庭關系、焦慮等心理因素,而且治療沒有實質性進展的時候,她獨自一個人帶著Brad到圖書館查閱相關醫(yī)學書籍,自己找出Brad“怪誕舉止”之后的根本原因是妥瑞癥,并主動和醫(yī)生溝通。當學校老師不理解Brad并苛求與亂批評孩子的時候,她毅然帶著Brad專校。她積極地尋找各種治療方法,帶著Brad去參加妥瑞癥患者自助團體,當發(fā)現這個團體不是在真正自助,而是在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時候,她又毅然帶著Brad離開,并告訴孩子“永遠也不要被妥瑞癥打敗”。當Brad大學畢業(yè),不斷面試又不斷被拒絕的時候,她又用激將法激勵Brad……這樣的媽媽,沒有把時間花在自怨自艾,坐以待斃之上,她一直在行動,并以自己的行動作為對孩子最好的愛。成年之后的Brad,一直表現得很樂觀、很積極,即使偶爾有灰心、喪氣和迷茫,但是臉上常常有著陽光般的笑容。這一點,和他早期與媽媽建立的良好客體關系是分不開的。
說完Brad的母親,我們再來看看他的父親。雖然在Brad的童年,父親因缺乏相關醫(yī)學知識而不能接受Brad的行為舉止,但是他仍不失為一個愛孩子的合格父親。首先,在他與前妻離婚,他驅車離開時,沒有爭吵、沒有憤怒,有的只是對孩子平靜的叮嚀。這一點,將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盡可能地降到了最低點。當他準備再婚時,也以比較妥善的方式征求孩子們的意見,充分體現了對孩子的關心與尊重。他再婚后,再婚妻子對Brad也關懷備至,在Brad求職屢屢失敗的時候,帶著自己做的甜甜圈來鼓勵Brad, 并努力做好父子之間的溝通工作。在Brad的漫漫求職路上,父親與繼母一直給與Brad物質(被個性獨立的Brad拒絕了)與精神上的幫助:父親帶Brad到建筑工地,鼓勵他從基層做起;當Brad考研究生考試,相關人員不愿意給與Brad他所需要的獨立房間時,父親及時趕到,并用法律捍衛(wèi)了兒子應有的權利;當Brad如愿以償做了小學教師后,父親抽空親手為小學做柜子……當Brad在教室里戴上父親工作時戴的那種建筑安全帽的時候,我想他的心中一定充滿了對父親的敬佩與感激。其實在Brad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父親的影子:倔強、獨立、堅強、注重細節(jié)、敬業(yè)……
看完影片,我不禁想到我看到的那些離婚的夫妻們。我對Brad的父母充滿了敬意,雖然他們彼此不再相愛,但是他們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會了Brad兄弟如何去愛,去接納、理解和支持。這種“不愛”之后的愛,或許更加寬廣與深厚,更具有人文精神。而愛,是最好的藥。
2、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也是我一再強調的、對個體身心影響很大的一個因素。在Brad的成長過程中,他獲得的各種社會支持,讓他在戰(zhàn)勝妥瑞癥的過程中獲得了信心與力量。
首先是社會制度對殘疾人的各種保障。在美國相對健全的社會制度下,Brad享受著和其他正常人一樣受教育的機會,這使得他能帶著妥瑞癥的癥狀去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樣進入小學學習,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大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是Brad去參加研究生考試,因為怕自己發(fā)出的怪聲影響其他人的正常考試而要求一間單獨的考試房間,被監(jiān)考人員拒絕了。絕望的Brad給父親打電話,父親趕到考場,問題很快得到解決。當Brad問父親他是怎樣搞定這件事情的,父親略帶得意地笑笑,“訴訟,殘疾人保障法”??梢?,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執(zhí)行力度,對保障個體的生存權利和生存質量是何等重要!
接著,我想重點提提那個睿智的小學校長。其實在這個校長之前,Brad遇到過不少老師,對他不理解,甚至妄加論斷與批評。當老師把Brad告到校長面前,Brad急于解釋自己的妥瑞癥癥狀。校長卻一再問他“請告訴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在下午的音樂會上,校長以自己的行動向Brad及全校的同學展示了教育是什么。美妙的旋律里,Brad頻頻發(fā)出的怪聲音顯得如此的不協調與刺耳,孩子們紛紛報之以側目禮,更有同學直接出面制止Brad.音樂會上,音樂結束后,校長走上臺,問大家:你們聽到什么別的聲音么?同學們都望向Brad,于是校長將他請上臺。 “你為什么要發(fā)出怪聲?”校長問。 “小布萊恩拿著麥克風,面對著全校同學,一邊發(fā)著怪聲,抽動著脖子,一邊說:”我和大家一樣不喜歡我發(fā)出的聲音??墒牵也荒芸刂?,我有妥瑞氏癥?!毙iL說:“那你準備怎么辦?” 小布萊恩說:“這種病……(具體解釋妥瑞癥的原因和癥狀),現在沒藥可治。我想和大家一樣。 ”校長說:“好吧,你和大家沒什么不一樣。”當Brad走下臺的時候,掌聲雷鳴般響起,Brad眼睛所到之處,看到的是老師同學們欣賞、接納和鼓勵的目光。在那一刻起,他變得自信與快樂。并在那一刻,播下了自己夢想的種子——長大以后,自己要做一個象校長那么棒的老師。所以說,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弟弟一如既往的支持、親戚們的親情、室友的友誼、同事們的關愛、女友的愛情……這些都構成了對Brad的社會支持。我想提提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最后錄取Brad的那個學校的校長。正副校長在仔細詢問了Brad的教育策略與計劃后,又用一種很建設性的態(tài)度詢問Brad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面對自己的妥瑞癥。Brad回答說,自己會用一種開放而坦誠的態(tài)度來面對孩子,哪怕孩子問的是很隱私的問題。校長詼諧地笑一笑,然后說,“我問你一個很隱私的問題,你睡覺的時候也發(fā)出這種聲音嗎?”Brad也報以幽默的一笑,“我不知道,因為我睡著了——實際上,我睡覺的時候很少抽搐”?!茱@然,校長是在模仿孩子們好奇的語氣,也是在調動Brad的幽默感。她沒有盯著Brad的妥瑞癥癥狀不放,而是講關注力放在Brad的整體素質、教育理念和他自身的資源上。與此類似的,是Brad女友對他的態(tài)度。Brad原來在酒吧里通過室友的關系結識過一個女孩,當談到Brad發(fā)出的怪聲的時候,這個女孩說,“比起其他男生高談闊論的聲音,你發(fā)出的這種聲音算好多了”。這個女孩對Brad的妥瑞癥癥狀雖然也是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但是這種接納是建立在“兩害取其輕”的基礎上。相比而言,Brad女友下面的話就顯得更智慧與溫情,“我喜歡你能逗我笑,讓我開心”。與那位面試和錄取Brad的校長相似的,是這位姑娘也在用一種整體的、資源取向的眼光在看待Brad,他們能自然而然地發(fā)現Brad在妥瑞癥癥狀以外的那些閃光點。這些種種支持,都在鼓勵Brad帶著癥狀去夢想,帶著夢想去生活。
二、內在的因素
1、內化的良好客體與良好的自我意象
無論是童年的還是青年時期的Brad,那臉上那種或純真或陽光的笑容都讓我感動。無疑地,Brad與母親(后來還有父親)良好的客體關系在他內心深處得到了良好的內化。從小,母親就告訴他,永遠永遠不要放棄。父親也遺傳給他那種對工作和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熱情。24次面試,24所學校,24次失敗。Brad也有過沮喪和彷徨,但是他沒有被這種沮喪與彷徨打敗,而是一次次地爬起來,一次次地進行著下一步的嘗試。面對面試官、同事、學生家長的置疑,他表現得坦然、開放與真誠。這種樂觀的態(tài)度,與他內心因良好客體建立起來的積極的自我意象是分不開的。
2、希望和夢想
希望和夢想,一直扮演著引領與激勵人生的作用。影片里有一句經典的臺詞, “希望是一種難以戒掉的習慣”。的確,在一個人一無所有或者困難重重的時候,他至少還有一種希望,就是報有希望與夢想。凡事期望,呵護夢想,這幾乎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擁有的優(yōu)良品質,也是所有勵志電影反復出現的主題。雖然是老生常談,但是生活本身卻一直以各種各樣的故事,向我們訴說這這個恒古的真理。
校長的表率作用讓“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成為Brad童年起就有的夢想。因為心中有希望,Brad沒有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于自己的妥瑞癥,而放在自身的其他資源上。當他參加小學老師的招聘面試時,面試官幾乎無一例外地關注到他的妥瑞癥癥狀或者直接當面挑戰(zhàn)他。開始Brad不會主動提及自己的癥狀或者只是解釋這些癥狀不會影響自己未來的教學活動。到后來,他干脆主動提及自己的癥狀,與面試官進行討論,把自己的癥狀當作教學中的一種資源,稱妥瑞癥是自己最好的老師。當同事們挑戰(zhàn)他,問他發(fā)出的怪聲音是不是會擾亂課堂秩序,他很沉著地回答,“我會坦誠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告訴他們柯恩先生也是個普通人,只是偶爾發(fā)出怪聲?!盉rad對自身的接納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生命都是獨特的,值得去珍惜與尊重的。在頒獎會上,當Brad談到自己從疾病中學到了什么的時候,他的學生們爭先回答,“學會了勇往直前”,“學會了永遠不要被疾病占上風”,“學會不被疾病所牽絆”……看來,Brad的疾病,不但成為他自己的老師,也成為了孩子們的老師。疾病,困難,挑戰(zhàn)……這些東西可以被我們視為洪水猛獸,也可以被我們視為無上的珍寶——關鍵在于,我們的內心,是否存在著希望,存在著夢想。
3、行動力
跟《風雨哈佛路》里的Liz一樣,Brad卓越的行動力也讓我印象深刻。童年的他,沒有被動地接受妥瑞癥給自己帶來的困難和麻煩,他一次次地向老師和同學解釋妥瑞癥的成因、癥狀和現在無藥可醫(yī)的事實;青年的他,沒有坐等上蒼的恩賜,一次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寫自己的命運。一次面試不成功,再來一遍,最終在第25次面試后開啟了幸運之門。研究生入學考試,因為癥狀而不能按時答完試卷的他,在經過準備后再次向碩士沖刺。接到工作錄取通知后,他沒有懈怠,而是自己親手布置教師,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苦下功夫。遇到大卡車路過學校影響到學生的上課聽講,他因勢利導帶領孩子走出教室去觀察大卡車,并鼓勵孩子們和大卡車司機交流……正是這種時時刻刻的行動,讓Brad每次一小步,每次一小步地接近自己的夢想。
在即將結束本文的時候,我想引用著名催眠師格桑澤仁教授的一句話,“人生的奧秘在于得失之間。坐在缺上看人生,人生就會很黑暗與艱難。坐在得上看人生,人生就充滿了希望與無限的可能性。”疾病、困難都并不可怕,關鍵我們如何去看待它。帶著癥狀與問題去夢想,帶著夢想去生活。用Brad的話說,就是“千萬不要讓任何事去阻止你追逐夢想,阻止你工作、享受還有戀愛?!?br>
3 ) 感人至深
音樂會上,小布萊恩頻頻發(fā)出的聲音引人側目。
音樂結束后,校長走上臺,問大家:你們聽到什么別的聲音么?
所有的孩子都望向小布萊恩。
校長請小布萊恩上臺。
你為什么要發(fā)出怪聲?校長問。
小布萊恩拿著麥克風,面對著全校同學,一邊發(fā)著怪聲,抽動著脖子,一邊說:我和大家一樣不喜歡我發(fā)出的聲音??墒?,我不能控制,我有妥瑞氏癥。
校長說:那你準備怎么辦?
小布萊恩說:這種病現在沒藥可治。我想和大家一樣。
校長說:好吧,你和大家沒什么不一樣。
校長的做法,猶如一只大手撥開了烏云,使得小布萊恩后來的學生生涯,充滿了陽光。
4 ) 布萊德
布萊德,從小就患有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妥瑞氏癥。就因為這種疾病他從小就不能過上一個正常人的生活。無論到哪里他都會因為所發(fā)出的怪叫而“備受關注”。他習慣了別人口中“怪胎”的稱呼,他更習慣了父親因此而向他大聲怒吼的猙獰……一切的一切都讓他變得堅強而敏感。校長的一句話改變了他:“我希望你不是被這種疾病所埋沒,而是被它所激發(fā)”。后來他不再自卑,不再墮落。他學會了正視困難,他學會了堅強面對,他學會了追逐夢想。他懂的了堅持 ,自信執(zhí)著。沒有自信沒有執(zhí)著,再美的理想也猶如泡沫,轉瞬即逝。
5 ) 用絕對的陽光來驅散人生的陰霾
這是一部類似于阿甘正傳的片子,雖然沒有阿甘經典,但也還算不錯.
關于人生的真相,我的感悟是人生在某一個層面的本質就是不斷地挫折和磨難,動蕩不安,顛沛流離,而并非很多人所追求的安穩(wěn),安逸,富有,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追求負面的東西而摒棄正面的東西,而是說當我們認識到這種人生的本質后,應該用一種絕對陽光和全面接受的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的任何負面,而不拒絕,逃避和消極.
人很多時候有個習慣就是否定過程,肯定結果,當你打算去做件事,但是還沒成功時,周圍很多人都會告訴你這是不可能成功的,這其中有家人和朋友的溫情脈脈,有心胸狹隘者的不懷好意,有很多聲音在告訴你應該放棄,但是一旦你在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后做到了,周圍的人們又突然忘記了當時的態(tài)度和觀點,家人和朋友會為你感到驕傲,嫉妒你的人也會從內心佩服你,但是當你又開始追逐新的夢想時,這樣的情景又會重現,
于是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永遠不要問別人你做的對不對,你要完全自己思考和決定,即使你現在的決定所有人都反對,但是只要還有一個聲音在支持,你就要繼續(xù)往前走,這一個聲音就是你內心發(fā)出的最強大的足以抵抗一切的力量,其實世人都是短視的,都是現實的,他們只會看到你的現在,但是不會也懶得預測你的將來,所以問別人自己該怎么做,實在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因為你時刻都和自己在一起,我從來就不相信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人生真面目之類的話, 我們很多時候應該多和自己做溝通,多問問自己該怎么辦,多問問自己想要什么,多相信自己的判斷和直覺,而不是去問任何其它人,即使是最親近的父母和伴侶,因為他們完全無法為你做決定.
所以很多時候,我告訴自己,即使所有人都反對,不管是來自不懷好意者的嘲諷和落井下石,還是來自親人和朋友的溫情脈脈,我也要固執(zhí)己見,勇敢地往前走,因為我一定要證明我是對的,即使長路漫漫。
很多人可以很成功,是因為他們洞察到了這種人生的真相,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富足的財富,顯赫的地位,舒適的生活,奢侈的物質,于是世人又覺得自己應該追求物質的富足和生活的安逸,當然追求財富,地位,物質,安逸這些都是非常對的,人本來就傾向于正面的東西而拒絕負面,但是我更愿意相信,成功者他們生活的本質是不斷改變,不斷地準備接受各種挫折和磨難,不斷地為自己的生命找下個出口,要忍受各種壓力,流言,危機和動蕩不安,舒適的生活和奢侈的物質以及隨之而來的財富和地位只是他們成功的阻擊了人生的種種負面后上天賜給他們的獎品,我也更愿意相信很多成功者他們對于物質和安逸是種淡然的態(tài)度,因為他們知道那些絕不是人生的真相.
相信人生的真相是陰霾,所以更愿意激勵自己用絕對的陽光和積極去驅散它們,要努力從內心深處接受各種磨難和挫折,要完全面對一切的負面,要讓自己完全的陽光和透明,并且積極的改變命運和追求心里的那些遙遠的夢想. 證明我可以是人的基本能力.
很多時候都感覺,現實社會在剝奪女性奮斗的權利, 幾千年來,社會一直在不斷的鼓動男性要奮斗拼搏,為了讓女性更好的為男性的奮斗服務,女性被教育要成為他背后的那道風景,尤其當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競爭激烈的社會里,女人更愿意選擇躲在某個成功的男人背后,也許這個男人是自己的老公,或者別人的老公,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教育女人是水做的,很柔弱,所以要被保護被呵護,要尋找安逸的生活和舒適的工作,即使奮斗也要呈現一種優(yōu)雅的姿態(tài), 一定要成為office lady,做金融,做商務,但是如果一個女人不幸進入了一個純粹的男性行業(yè),整天接觸的就是冰冷的機器和臟兮兮臭哄哄的工人時,如果她想要繼續(xù)在這個行業(yè)打拼,周圍出現的全是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但是當我們對這種觀念進行一個更深入的反思,卻覺得一切都很可笑,女人為什么就是弱者,我們相信自己弱是因為我們一直被這樣教育,當男人關注強大陽剛的文化時,比如政治經濟軍事這些現實的東西,我們關注的是時尚美容文學藝術小資烹飪生活小常識,一個人接觸陽剛的思想,就會趨于陽剛,接觸陰柔,就會趨于陰柔。
還在一百年前,這片土地上的男人都是可以三妻四妾的,那時的女人更加沒有地位和尊嚴,社會發(fā)展到現在,女性的地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其實女人還是沒有在社會中正確定位,當然社會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本來就是問題此起彼伏的,但是作為女人,我們一定要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不要被現實所誤導,不要被教育所誤導,要追求真正的平等而不是躲在別人背后,接受被保護呵護的假象,多少女人要面對男人在外面花天酒地而自己在家獨自落淚和守候孤獨,其實從某種角度說這就是你寧愿被保護而不選擇面對社會的一種懲罰。我覺得一個更加完美的社會是鼓勵和肯定女人的奮斗,不管你在哪個行業(yè)和崗位,只要是奮斗都應該被肯定和鼓勵,并且女人其實是不需要被保護的,保護本身就是種歧視,我們要選擇像男人那樣自我保護。
告訴自己,挫折是人生的常態(tài),積極應對和勇于改變是我們應該保有的狀態(tài).
6 ) 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心碎的夢想
這是一個普通的夢想——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然而對于這個先天患有妥瑞癥的男孩,這可以說是mission impossible。
妥瑞癥是種罕見并且至今無任何醫(yī)治手段的精神控制失調疾病。
片中的主角就是妥瑞癥里的聲音痙攣患者,從6歲開始,無法抑制地反復發(fā)出巨大的“Bi Bo”響聲,從此被周圍的人群另眼相待。在餐廳里,課堂里,在音樂會上,在不得不安靜的任何場所,他都被厭惡和不解的眼神包圍著。
他同周圍的人們一樣厭惡著自己和自己的疾病。不愿出現在任何需要安靜的場所。直到有一天,他小學的校長,請他出席學校音樂會,并在被他無奈地破壞整場音樂會的氣氛后,將他請上臺,讓他擁有了一次向所有人解釋自己身體狀況的機會。他膽戰(zhàn)心驚地說到“如果你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地看待我,我的癥狀反而會緩和一些?!庇谑峭瑢W們掌聲四起,理解萬歲,男孩充滿幸福地走下臺。我想,正是這次掌聲給了他一生追求教師夢的勇氣。
從此勵志成為一名教師。充滿了熱忱與關愛。
每次看見單純如他,習慣了取笑與辱罵,并總是包容地一笑而過。心中就隱隱作痛。甚至和弟弟去打高爾夫球,卻被工作人員趕出,都只是理解地笑笑作罷,還阻止要為他打抱不平的弟弟。又有誰能明白,布萊恩是以什么心態(tài)包容著現實的種種不公。
一次又一次地去各大小學面試,一次又一次地期待這回音,終于又落空。他的教師夢總是在世俗的既定概念里被冷酷地駁回。只能去從來都不看好他的父親那里在工地當臨時工討活。
父親,母親,這兩個人同是在愛著布萊恩,卻用著截然不同的方式。父親只是現實地勸他放棄做老師,不想看到他受傷害。而母親卻說,我相信你可以,你不能輸給它。
對于質疑自己夢想的父親,溫和的布萊恩顯得那么暴躁易怒,是的,那個夢想,讓所有人看著都心疼的夢想,是他不容置疑的信仰。
終于,在一次機智幽默的面談后,布萊恩獲得了一個小學的任教機會。那份激動!讓熒幕前的我都一起歡呼雀躍著!
開班之前,把教室布置得像個小花園,從門到窗臺,每個角落,每個細節(jié),面面俱到。用心做了每個孩子的名字卡片,并放著孩子們的照片,一張一張整齊排好。把自己的寵物,兔子“姜餅”也一起帶去教室。多可愛的班主任??!
終于,興奮地等到了開學的那天,站在教室門口看著孩子們蹦蹦跳跳進來,門口貼著他親手繪制的標語“歡迎來到布萊恩老師的班”。這是他夢想的起點。
上課了,他讓孩子們提問,關于新老師的“怪異特點”,孩子們充滿了好奇,但布萊恩有問必答,即使孩子們會取笑,甚至被罵了“怪胎”。他只是幽默的回答,微笑,并且悉心地指引,對或是錯讓孩子們從內心體驗。而并不是強迫他們接受任何既定概念。并允許他們保有自己的特點,鼓勵,并且開導。
對于這樣一個用心在教導,用心在關愛著自己的老師,無邪的孩子們很快就喜歡上了他。布萊恩說,因為孩子們的眼光不一樣,他們不會覺得你不能做什么,他們會想看,你要做些什么。
他的用心是肥沃的土壤,他的耐心是溫暖的陽光,而他的啟發(fā)是灌溉的雨水。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不管是怎樣的小苗苗,都能以最快速最茁壯的方式成長。
所以,正式任職的這一年,他就獲得了年度最佳新進老師獎。然而,上臺領獎時,卻由于情緒激動,又開始無法克制不斷地發(fā)出怪聲。臺下的母親開始擔心,此刻,從不看好兒子教師夢的父親,握住了母親的手,眼神堅定并微笑著說:“他可以的?!?br> 沒錯,他是可以,不僅是他的父親,馬上也讓眾人領悟到了他的受之無愧。當被問及自己如何面對妥瑞癥的人生時,竟然是孩子們搶著為他回答了一切。二年級的小學生們有禮貌地競相舉手發(fā)言,句句在理,語出驚人。那全是因為他們有一位這樣執(zhí)著于教好他們的妥瑞癥老師。
電影最后,布萊恩在領獎臺上說,不管發(fā)生什么,都不要放棄追尋自己的夢想。
真人真事改編的勵志電影。我健全,我慚愧。
每個成功美國勵志青年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媽。
笑中帶淚的活課本,他不是不自卑,只是他用自己的樂觀把這種悲憫心理轉化為力量和鼓勵,克制自己的憤怒和自我否定,逼自己奮進,最終他成功了
這部電影讓我感動不是主角雖然身殘依然志堅,是一個社會對殘障的尊重和寬容,沒有他小學的校長也不會有以后追逐夢想的科恩。有學校愿意請他做老師,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到他班里,孩子們尊重他,這些默默的人的寬容,讓我感動至極。
希望,是個難以破滅的習慣。
太意外了......這個伴隨我多年的病叫妥瑞氏綜合癥?太扎心了……哭得一塌糊涂,我太他嗎懂了??。
喜歡美國這種勵志片,在歡笑中被感動流淚,沒有中國式的沉重。男主角笑起來眼睛彎彎的樣子很可愛。
這個電影給我這個妥瑞氏癥十余年的患者極大的信心
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
男主的微笑很迷人
文不對題的中文名是誰翻譯的?美國人以各種罕見病患者為原型的電影可以拉出一個單子了,而在中國這樣的病人都是隱形的。
自強不息者,最終贏得世界
該片根據布拉德?科恩的真實故事改編
大一思修老師放給我們看的,真的看得很感動,男主的積極,男主母親的不放棄,看得幾度落淚,所幸男主最終還是被這個社會所接納了,這是社會的寬容,更是男主的幸運和能力
如果我放棄,就是向那些錯看我的人屈服。
男主的人生老師其實是他媽
男主笑的時候臉就會微微發(fā)紅,可愛到爆哎。劇情其實有點太順風順水,沒有陰影的陽光還是不妥。另外片名很low,一股油腔滑調的港式風味,顯然沒有《講臺前的我》好。
小學有個同學也是輕度的妥瑞氏癥,所以能明白主角的困擾。其實,主要還是同理心吧。如果大家都有同理心,就好了。
因為這部電影,了解了吐雷氏癥(tourettes syndrome)患者這一邊緣人群。風格和結構與美式主旋律勵志片別無二致,配樂和表演很出色,催淚和激勵效果不錯。真人原型也客串出鏡。男主能成功,首先歸功于那位知曉教育真義的校長,其次是有個好媽媽,以及自身性格—“希望是很難戒掉的習慣”。(8.0/10)
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位好的母親,這和《阿甘正傳》如出一轍
男主的微笑太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