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很好,改編成電影,很生活,也很無奈,很真實。但是,電影拍得不怎么好,只是平實的敘述了一個故事,也就是真實而已,沒有帶入感,沒有同理心,沒有更多的反思,沒有應(yīng)有的認同。
故事不錯,演員都表現(xiàn)得挺好,但是整個電影缺少魅力。畢竟是新導(dǎo)演,功力不夠,整個影片僅僅是敘事,沒有激起觀影者的共鳴。
有點可惜原著,電影完全可以更好。
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movie432,文末有二維碼噢~
當(dāng)我在黑暗中醒來,《一句頂一萬句》的主人公已經(jīng)在佛前苦苦求了幾千年。
此前看過劉雨霖的短片《門神》,里面那種陳腔濫調(diào)做抒情感動狀的表現(xiàn)手法,即便稱不上令人作嘔,也是讓人相當(dāng)排斥的。
這部電影也沒讓我失望,開頭沒多久,我就睡了過去。醒來發(fā)現(xiàn),有人已經(jīng)被戴了綠帽。
所以,即便劉震云老師把最好的一部作品留給了自己的女兒,我明顯不期待。
我讀書少,沒看過原著,但也絕對想象不到,我所看到的《一句頂一萬句》是一部以人生金句作為電影思想核心的苦逼家庭電視劇。
毛孩和李倩,范偉和劉蓓,偶遇的中學(xué)同學(xué),說起婚姻危機和人生失敗,全部歸結(jié)為兩個人沒話說。對,從頭到尾都是沒話說,跟修鞋打火燒什么的完全沒有關(guān)系。
這仿佛是在說,他們一定是因為沒有在朋友圈刷到美味雞湯和人生金句,耽誤了大好時機。只要聽到或讀到這樣的句子,他們的人生體驗,麻木現(xiàn)狀,一定可以洗心革面煥然一新。
更要命的大概是劉雨霖儼然革命老干部的抒情做派,跟《門神》別無兩樣還是陰魂不散的配樂,似乎有一種我想打動你——哪怕不知道為什么也還是想打動你試試的用意。
一個被戴了綠帽,隨時在冷暴力和恐怖分子之間搖擺的男子,我不知道面對這樣的酸澀場面,有什么好煽情的。一個太懂事的小姑娘,一個開口我就想笑的范偉老師,在我看來,其形象也不陌生。
從頭到尾,影片用同一調(diào)性的配樂去試圖影響或打動觀眾,但我真讀不出來必要性。
至于玩軌道和搖臂,《一句頂一萬句》跟拍電影不用錢似的,飄來蕩去,左邊來一次,右邊來一次,上面來一次……這導(dǎo)演從不去考慮,這個拍攝手法本身,到底是為了表現(xiàn)男主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還是表現(xiàn)寒風(fēng)蕭瑟刺骨冷霧霾害人不開心。
這部電影的絕望,我想了很久,大概是活在那個延津縣城,生活沒什么指望。因為鬧個出軌,很快搞得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所以出個軌,鬧個離婚,都是以喝農(nóng)藥的方式來表現(xiàn)態(tài)度決裂。這種過于夸張的生活觀察,導(dǎo)致電影好像停留在了一二十年前的社會新聞實錄,一哭二鬧三上吊,就像齊溪那個半精神病患者的角色。
《一句頂一萬句》的實際功能,大概還比不上三姑六婆寬慰你的人生道路還長,更何況,那些不明所以的感動和醒悟,簡直是一個人生早已如此的中老年朋友圈。
電影告訴我們,日子生活不在過去,而是在將來。
香港,歐洲被當(dāng)做了縣城老少小民在感知痛苦失落后的希望夢想。即便沒有香港,有大海的青島也是不錯的替代選擇。但我在鞋底的摩擦和火燒的相送中,看不到任何與將來未來有關(guān)的,哪怕新那么一點點的,屬于劉雨霖從海外留學(xué)回來的電影語言,或者是年輕世代,對中國式婚姻愛情有不那么一樣的看法。這些東西,甚至是劉震云或馮小剛等老炮想努力卸載的愚昧陳舊。
我不能說,電影表現(xiàn)的中國麻煩就不存在,恰相反我們已經(jīng)看過了太多。最后,在物質(zhì),精神和性的三大規(guī)律價值的探討面前,《一句頂一萬句》統(tǒng)統(tǒng)沒有。很遺憾。
尤其是八零后這代人處于離婚率高發(fā)的當(dāng)下時,真的。即便大家都是自食其力的好市民,但沒有人能和你感同身受,更無法單純地把現(xiàn)實誘惑理解為不堪的綠帽破鞋,更不會想靠一個短短的人生金句來頂一萬句。
截圖掃碼,關(guān)注:MOViE木衛(wèi)(movie432)
《一句頂一萬句》應(yīng)該是劉震云最牛的小說了,聽說馮小剛想拍這個,他沒給,給自己女兒了??上畠簺]有拍出書里要表達的感覺,沒有那種荒誕感,馬上變成了平庸之作。書里很多經(jīng)典句子我以前都做了摘抄的:
1、 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許多人。這條河叫"聰明"。
2、 有些人說得著,有些人說不得著;有些人現(xiàn)在說不得著,將來或許能說得著;有些人現(xiàn)在說得著,將來未必能說得著;有些人這一輩子也說不得著。找一個能說得著的人過一輩子是福分,不管是愛人、朋友還是親人。
3、 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華這兩個字,也不存在事業(yè)這兩個字,存在的是瑣碎。重復(fù)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專家。做重復(fù)的事情特別專注,你就是大家。就這么簡單。
4、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著的人千里難尋。
5、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dāng)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dāng)朋友。
6、 你的生活環(huán)境決定著你的話語權(quán),而這個生活環(huán)境且不是一成不變的。
7、 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別人;遇到大事,千萬不能把自個兒的命運,拴到別人身上。
8、 人要一賭上氣,就忘記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氣著別人,忘記也耽誤了自己。
9、 神父在黃河邊碰到一個中國的殺豬匠,勸殺豬匠說你要信主,殺豬匠說為什么要信主?你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誰,從哪來,到哪去?殺豬匠說不信我也知道,我是個殺豬匠,從張家莊來去李家莊殺豬。
10、 話,一旦成為了人與人唯一溝通的東西,尋找和孤獨便伴隨一生。
11、 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從前。
12、 痛苦不是生活的艱難,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單,人多的孤單。-
13、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14、 人分這么幾種:不認識,認識,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當(dāng)面表白,而是背后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dāng)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dāng)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biāo)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幾個。
15、 過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有些事你氣著氣著就成了另一件,
16、 "朋友"不在當(dāng)面表白,而是背后說起朋友的時候,是否提到過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別人當(dāng)成了朋友,別人并沒拿你當(dāng)朋友。另一個判斷朋友的標(biāo)準是,在你走投無路時,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有幾個。
1.
影片的開頭,是一對興高采烈的小夫妻在民政局領(lǐng)證。
另有一對來離婚的夫妻,中間打了個岔。
“你們?yōu)槭裁措x婚?”
“說不著?!?br>
“你們?yōu)槭裁唇Y(jié)婚?”
“我們說得著?!?br>“詳細點!”
“話還沒說,都知道對方心里想著啥。”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一開始就點了題。
“說話”,或者說“交流”,是這個故事的主題。
能不能“說得著”,是判斷幸福的準則。
這是男主牛愛國和女主龐麗娜的婚姻標(biāo)準,也是姐姐牛愛香的相親標(biāo)準。
其實這個標(biāo)準我們也很熟悉了,一般我們叫“共同語言”。人生那么漫長,以后彼此作伴的日子,就得靠說話聊天撐過去。
“說得著”,“說不著”,在后面的劇情里一再重復(fù)。
2.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偏遠小城鎮(zhèn)的故事,延津縣,屬于河南新鄉(xiāng),也是原著+編劇劉震云的故鄉(xiāng)。
開頭出現(xiàn)的這對結(jié)婚的小夫妻,軍人牛愛國后來退伍做了鞋匠,老婆龐麗娜在紡織廠上班,養(yǎng)著一個小女兒,姐姐牛愛香是街頭賣火燒的。很普通的一個家庭,過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
唯一的不平凡,大概是姐姐牛愛香三十九歲還沒結(jié)婚,老婆龐麗娜的夢想是去歐洲旅游。
一件突發(fā)事情打破了這種平凡生活,龐麗娜好像和婚紗影樓的蔣九出軌了。
我對后面的劇情做過很多猜測,預(yù)告片里牛愛國拿著刀說“我要殺人”,這也許是一個老實甚至有點慫的男人如何殺妻殺情夫的故事;龐麗娜在姐姐面前堅決否認出軌,也許是一個從“說不著”的出軌誤會到解除誤會的故事。
但事實上,故事比我想象得平淡很多。
龐麗娜是真的跟蔣九好了,牛愛國在短暫的殺人念頭之后,選擇了“誅心”的方式,強迫龐麗娜逼迫蔣九離婚和不讓她見女兒,蔣九老婆的反抗是自己喝了一瓶農(nóng)藥,嚇得蔣九立馬回歸家庭。
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往前發(fā)展,沒有劇烈沖突,沒有痛快復(fù)仇。我猜測這是很多人給這部電影打分不高的緣故。
牛愛香最終屈服,嫁給一直喜歡他的鰥夫老宋,不開心,但這就是生活,老宋娶了牛愛香,發(fā)現(xiàn)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唯一情感寄托是牛愛香的外甥女兒,牛愛國受了老同學(xué)的勸解,決定放手,龐麗娜再次跟蔣九跑了,還懷了他的孩子。
微小的沖突,很快被淹沒在生活的波瀾里。
日子就這樣繼續(xù)往前轉(zhuǎn)動,誰也沒有下地獄,誰也沒有得到救贖。
像記重重的拳頭,打在軟綿綿的棉花上,是這部電影的基調(diào),也是生活本身的無力。
3.
傷筋動骨的是劉震云的臺詞。
傳說牛愛香年輕時候為男人喝過農(nóng)藥,這是鎮(zhèn)上的一個傳奇一個謎。
相親局,媒人說你們可以互相提問。老宋沒忍住,估計這事兒在他心里也盤旋了很久:“你真為一個男人喝過農(nóng)藥,死……多可怕啊!”
牛愛香連眼皮子都沒抬起:“可怕的是被救回來了,還活著?!?br>
出門尋找逃妻的牛愛國偶遇以前的女同學(xué),她說了很多話,說動了牛愛國的心,改變了這個故事命定而窩囊的結(jié)局。
但有一句,我牢牢記住了,“世界上的事情都經(jīng)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br>
乍一看很可笑的,趙欣婷吞農(nóng)藥,牛愛香上電視征婚,龐麗娜的歐洲夢,牛愛國為了借刀殺人對趙欣婷編造自己老婆和對方老公的床事,都經(jīng)不起推敲。
4.
牛愛香曾經(jīng)和被懷疑出軌的龐麗娜有過對談,說“看在我們說得著的份上,你給我一句實話,你是不是和蔣九好?”
這兩個女人有一種特別的映照關(guān)系,一個紡織廠女工,一個做火燒的。說得著,并不是因為她的弟弟她的丈夫。
她們有很多的共同點,無疑在這個小城市,她們是不一樣的,漂亮的,心高氣傲,一定程度上的有主意。
牛愛香一直在尋找的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說得著的人,而龐麗娜跟蔣九好,真的只是為了生態(tài)農(nóng)莊的松鼠鱖魚嗎?
很多人可能都沒太注意,影片最開頭的時候,“愛國,以后把麗娜帶去蘭州”,說這話的,是牛愛香。
對,大城市蘭州,也曾經(jīng)在龐麗娜和牛愛國爭吵中出現(xiàn),作為牛愛國并未踐諾的證據(jù)。
電影里還有個意象,是歐洲。
龐麗娜的夢想之地,后來在小女兒的夢想里,變成了香港和大輪船。
不知道為什么,我想起《孔雀》的張靜初。
“說得著”的含義,并不僅僅是聊天而已。劉雨霖導(dǎo)演摸到了輪廓,但沒有盡述。
我相信不少人,會為牛愛香在婚禮上強忍著眼淚擠出笑容而動容。
5.
這是一部很工整的電影,雖然技巧還比較稚嫩,但是從用鏡頭和小細節(jié)的設(shè)計,都可以看得出,這位新導(dǎo)演認真地在拍一部電影。
紡織廠女工龐麗娜頭發(fā)上的棉花。
牛愛國兩次坐在板凳上,和最后小女兒以同樣姿勢坐在同樣位置上的重復(fù)。
小女兒百慧把心心念念的小汽車丟進鍋里烹煮所流露出的恨意。
牛愛國追蹤龐麗娜和別人吃飯的窺視鏡頭,和面條廠,戰(zhàn)友看到愛國出現(xiàn)的鏡頭,都非常妙。
很多人覺著有股子陳舊味道,恰恰是她還原了過去的一個時代。
在小城鎮(zhèn)生活過的人,應(yīng)該很容易跟其中的場景產(chǎn)生共鳴,火車站的餛飩,紡織廠和面廠的忙碌,擦鞋攤和公園的游船。
但這樣一種題材,導(dǎo)演不動聲色的處理方式,和有點像電視電影的拍法,注定難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共鳴。
對于那些進影院的人來說,他們已經(jīng)很難去理解,這種小城鎮(zhèn)里,人被命運和人言可畏推著往前走的悲哀,特別是這種悲哀太平凡又藏得太深,故事又講得不夠跌宕起伏。
6.
看完電影回來,我翻了原著。
猜測更多原小說讀者的失意,可能在于精神內(nèi)核在電影改編過程中的遷移。
書商給這本書寫的slogan,是“中國人的千年孤獨”。
看過電影的人,一定很奇怪。
明明是家長里短的故事,怎么就變成“中國人的千年孤獨”了。
這部拿了茅盾文學(xué)獎、號稱是劉震云代表作的小說,實際故事更為龐大,人物眾多,分為上下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講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了唯一能說得上話的養(yǎng)女,為尋找,離開延津的流浪歷程;下部講七十年后,吳摩西養(yǎng)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找一個說得著的人,回到延津的故事。從日常生活中探索中國人的孤獨源頭。
劉雨霖導(dǎo)演,選擇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改編,以牛愛國和老婆的愛恨情仇為主線。
與原書不同,劉震云戲稱“一頂綠帽子的史詩”,宣傳上也將被出軌的“忍還是不忍”作為重點。
也就是說,從小說到電影,好像從中國人的千年孤獨探索變成了一出簡單粗暴的家庭倫理劇。
但事實上,我認為雖然劉導(dǎo)電影手法不夠老練,沒有原書探索之深,但在某種程度上,與原書的精神內(nèi)核確為一脈相承。
悲哀都藏在日常生活的褶皺里,這一點,劉雨霖的電影和劉震云的文本表達并無差異。
電影的墻內(nèi)墻外,與小說的一走一回,有異曲同工之意。看那海報,墻內(nèi)生活儼然,女人卻奔著墻外一樹紅杏去。
所有一切,俱是圍城。
7.
故事叫《一句頂一萬句》,這能頂一萬句的話究竟是什么?
劉震云是這么說的,“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如此便知,為何電影內(nèi)核是“孤獨”,而不是表象的“倫理”。
而回溯書所述之“千年孤獨”,因何而來,是電影外更大的命題,建議可以把書再翻出來讀一讀。
題記中已有暗示:“沒有神的世界里,人只能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一個人內(nèi)心的洪流,其實已經(jīng)足夠淹沒整個世界﹗”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篇章叫《出延津記》的緣故。
世人皆知,圣經(jīng)著名故事,《出埃及記》,那人,也叫摩西。
搞半天不扯物質(zhì),不扯精神,不扯性,就在那捯飭“沒話說”這破事,像極了死要面子的中國人毛病。鏡頭那個亂搖,配樂亂煽,完全不知道是要悲憫還是打動。更悲劇的是整部電影還停留在熟人社會的綠帽破鞋叫罵,路人一個眼神殺,隔壁老太太一句流言蜚語就能看出欲說當(dāng)年好困惑。太鬼扯了。
馬大帥外傳之范德彪他憋屈的小舅子
比想象得要好,劉震云女兒的處女作用父親的作品是個不錯的選擇,完成的不錯。故事平淡了點,俗套了點,不過把小人物底層生活展現(xiàn)了出來。
很遺憾,劉震云最大氣成熟的小說被拍成這個樣子,人物性格殘缺,主演演技殘缺,配樂殘缺,電影感殘缺,越發(fā)覺得電視劇感對一部電影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好的導(dǎo)演首先要是好的生活家,沒有足夠的閱歷,拍不出成熟宏大的作品。影片誠意十足,絕不是圈錢之作,但誠意能代表一部電影的好壞嗎?顯然不能。
50/100 前幾天剛送走一個在電影院演舞臺劇的,這又來一個在電影院演電視劇的。
好喜歡齊溪的生無可戀臉!
很樸實的一部片子,大量的心理活動靠肢體和眼神來表達出來,比較考驗演技。故事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完整
片子有缺點,但是能沉下心來關(guān)注現(xiàn)實生活,值得鼓勵。我們經(jīng)常會面臨各種“失語”的境況:面對領(lǐng)導(dǎo),不敢說;牽扯利益,不能說;與己無關(guān),懶得說。。。漸漸地,變得就算是對另一半,也話不投機半句多了,到了這種程度,毅然離還是湊合過?這是個問題。
所有的情緒張力點到為止,情節(jié)進展像流水線,死氣沉沉,真是可惜了劉震云的好劇本,太電視劇水準了。講真這劇本還真不如拍成電視劇。也浪費了這些好演員。6.1
電影頻道電影
劉震云的東西拍的不輕佻就根本沒法帶出荒誕感,弄的這么壓抑跟八點檔婆媳劇似的,任人唯親必然一地雞毛;中國電影配樂師的平均水平比中國電影導(dǎo)演的平均水平還要更災(zāi)難
父女齊上陣,小人物底層生活拿捏的很到位,很質(zhì)樸的片子值得一看
劉震云的編劇水準遠遜于小說啊,家長里短配平庸視聽就像電視劇。如果所有婚姻的不幸都是“沒話說”,啞巴還要不要談愛了?反復(fù)點題倒不如探究沒話說的深層原因。男主幾度舉刀卻未見殺與不殺間心理過渡,女兒生病這個危機事件做得生硬和虛弱,反而顯得男主像被幾句雞湯點醒。寫實主義算股清流吧,鼓勵。
一個青年導(dǎo)演的處女作拍了一個中年故事。演技、拿捏、分寸都沒得挑,但這更多的來自于那些優(yōu)秀的演員,故事很棒,但這來自于劉震云。作為年輕導(dǎo)演來說,這種鏡頭的穩(wěn)定,氣息的舒緩,已經(jīng)很難得。但只是選擇這個故事作為自己導(dǎo)演生涯的開場略微有點突兀,這或許是知識分子的情結(jié),也或許摻雜了機巧。
有點對不起她爹這么出色的小說,唉,兩星半
“日子是過以后,不是過以前?!?劇情沒有把片名傳達到位,更像是一部俗套的搞破鞋電視劇,又名《夫妻沒話兒》。
已經(jīng)看不懂豆瓣評分了。這么好的電影卻在豆瓣惡評如潮。
劉震云老師21世紀以后應(yīng)該再沒見過苦日子了吧,寫九十年代有信服力,一寫到當(dāng)代,光成天出入并不便宜的飯店茶室且從未心疼過飯錢的賣燒餅的中年婦女,和給孩子買一件衣服就花了七百五十塊的紡織廠女工這兩樣,本小城市青年都是生平所未曾見的了
劉震云最牛逼的小說,這劇本改的就是阿貓阿狗的水準,他家閨女的導(dǎo)演三板斧就是鏡頭向左移,向右移,向上移,從頭到尾這么拍下來,都讓人擔(dān)心導(dǎo)演有沒有被自己悶哭,聽她采訪中那口氣,還以為她會是個流水線監(jiān)工呢,是我太高估了,你說這玩意兒像電視劇,那就是在侮辱電視劇。
老套的故事配極其平庸的視聽語言,上世紀縣城電視劇的風(fēng)格。比《百鳥朝鳳》的敘事方式還舊,問題是還不動人。婚姻的不幸明明有很多種,這里面所有人不幸的根源都歸結(jié)成“沒話說”,對婚姻最美好的想象也是能說很多話。反復(fù)點題太刻意??赐旮诖段也皇桥私鹕彙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