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神秘的大佛
1.據說是大陸第一部商業(yè)電影,票房大賣,可是導演受到批判,拍完另一部類型片武林志之后由于壓力太大就不拍了。
2.四川味濃郁,有樂山大佛,集市和拉纖號子。別的不說,現(xiàn)在不可能再爬上樂山大佛拍電影了。有些鏡頭優(yōu)美如畫,樂山大佛也因這部電影成為熱門景點,還有順帶峨眉山和報國寺
3.開頭盜匪從大佛上摔下去就有點嚇人,當年最怕的不是那段挖眼睛,而是那幾個怪面人,童年陰影,第二個怪面人變臉的時候完全嚇倒在地,連續(xù)幾天睡不著,閉上眼就是怪面人。這部電影最突出的就是氣氛營造的好。
4.中間一段琵琶彈唱好聽之極,古韻古味。
5.武打稀爛,可敬的是劉曉慶沒用替身,長鞭都是自己甩的,葛存壯也挨了不少苦。
6.男主角張順勝面色慘白,臉如刀削,演這種電影合適,這部電影之后就消失了。
2 ) 我是在露天看的電影
神秘的大佛,現(xiàn)在看似乎老掉牙了。當初我是在村里場院看的露天電影,我記不清先看的少林寺還是先看的這部片子。當時還小,不到10歲。看完后就不敢獨自睡覺了。
《神秘的大佛》是隨著80年代初期大陸流行的反特片、偵破片、“懸念片”(當時還沒這稱呼)風行而誕生的,現(xiàn)在來看,在同期影片中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影片以層層懸念為線索展開,畫面拍攝也很有氛圍,整體灰藍色調,較陰暗,時常有黑影出現(xiàn),為影片增加了神秘氣氛。難能可貴的是影片把驚險懸念與風光地理和愛國宣傳結合得很好,四川山城的風土人情、川劇、變臉、樂山大佛等等融入劇中。前幾年去四川出差,到奉節(jié)、巫山(當時三峽還沒合攏)縣城,仿佛真的找到了多年前在影片中看到的歷歷畫面。
3 ) 導演張華勛回憶1980年《神秘的大佛》輿論風波
由張華勛導演、北影廠1980年攝制的《神秘的大佛》所顯現(xiàn)的商業(yè)娛樂意識在當時絕對有“敢為天下先”的意思,從《神秘的大佛》到1983年的《武當》、《武林志》,盡管觀眾歡迎這種影片,但這種勢頭沒有受到應有的鼓勵,當時的理論界、評論界并未給予充分重視,中國電影在80年代初好不容易出現(xiàn)的一點商業(yè)意識在萌芽狀態(tài)中就被壓制了。本報記者采訪到《神秘的大佛》導演張華勛,正如他所言“在娛樂商業(yè)風潮如此猛烈的今天,應該是時候給《神秘的大佛》一個公正的評價了?!睂τ诮裉煸诋a業(yè)化道路上摸索和商業(yè)化道路上前進的中國電影來說,20多年前的一場風波或許仍有反思和自省的價值。
剛過“不惑之年”的導演張華勛(右)在給劉曉慶(左)說戲。
當年劉曉慶扮演的夢婕英姿颯爽。
參加演出的陳小藝(前左二)當時只有十一二歲,與同樣青春逼人的劉曉慶(右一)在一起。
動因是“保護古跡”
影片在還未公映時就有聲音批評這部影片是“藝術上的墮落”,甚至有點要“上綱上線”的意思,我當時感覺壓力簡直太大了,甚至覺得透不過氣來。影片創(chuàng)作的動因其實是很單純,并沒有想那么多,想表達的是“文革”中很多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和文物古跡都被看做是“封資修”而遭到銷毀和破壞,四川樂山大佛也險遭被炸的危險,面對這場劫難有良知的人都會痛心疾首的,“人民創(chuàng)造文化并保護文化古跡”這是最初的動因。
我是四川人,對樂山大佛比較熟悉,當時我在上影廠完成電影劇本《這不是傳說》的修改(影片拍成后更名為《白蓮花》),我提出自己想拍片的設想得到朋友們的熱情支持,于是編劇組一行四人到樂山和峨眉山考察。聽到海通和尚為保護佛財自挖雙眼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移植到《神秘的大佛》中,而“雙目可挖,佛財難得”的誓語與“河山永存,民眾之功”的主題也在影片中被強調,以表達人們對保護大佛的意愿和決心。而“盜墓”和“護寶”也就構成了影片情節(jié)的主線,當然藝術的真實并非即是歷史上的真實。但說來也巧,影片完成之后,有兩位觀眾寫信給我,一位說影片里的“海能法師”很像他父親,另一位則說故事表現(xiàn)的內容很像他的大伯為保護古跡的悲慘生活遭遇。當時有人批評我們生編硬造,顯然是不理解我們創(chuàng)作的想法。
被批“瞎編硬湊”
《神秘的大佛》于1980年底拍竣,在內部觀摩該片后的一次《電影藝術》和《大眾電影》編輯部舉辦的電影創(chuàng)作、理論座談會上,對同時期的《神秘的大佛》、《幽靈》、《客從何來》等影片進行尖銳地批評。影片完成后北京市不少單位借去放映,我也帶著影片到四川成都、樂山答謝映出了二十多場,當時各界人士,包括文藝界的同志們對影片的反映卻是“內容是積極向上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在表現(xiàn)形式上做了新的探索,值得肯定”。我很清楚影片是有缺點的,但卻有人持續(xù)不斷地給“大佛”戴了不少帽子,聲稱影片“用瞎編硬湊的離奇情節(jié)瞞哄觀眾,用庸俗的形象和噱頭敗壞人們的胃口”等等,后來問題嚴重化了,在這些輿論面前,中影公司把正在印制的拷貝突然中斷,許多人認為這部影片不能上映了。
上座率空前
令我欣慰的是觀眾的態(tài)度,影片成本雖然只不過十幾萬元人民幣,受到種種責難和限制,仍然發(fā)行了近三百個拷貝,上座率之高是空前的。影片放映之后,我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觀眾的幾百封信件,有的信寫得十分感人,至今我仍然珍藏著這些來信。1985年我隨中國電影代表團訪問歐洲,不少城市也正在上映《神秘的大佛》,觀眾的反映同國內一樣強烈,而這部影片也把這尊千年樂山大佛推向了全國、全世界,也推動了樂山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劉曉慶挑戰(zhàn)不同角色
這部影片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應該算是“明星陣容”了,劉曉慶作為當時深受觀眾喜愛的青年演員,她扮演夢婕這個和以前完全不同的角色,除了在表演上精心琢磨外,還在武術打斗上刻苦磨煉。長鞭是夢婕的特用武器,為了掌握要領,劉曉慶自己做了一條鞭子,經常帶在身邊,一有工夫就抽出鞭子甩打幾下,她的吃苦精神得到攝制組集體稱贊,甚至眼睛被踢傷都不耽誤拍戲,也正是在拍攝《神秘的大佛》期間,她正式從四川調到北影。葛存壯飾演的大反派“沙舵爺”也很精彩,尤其是最后他罪有應得被飛刀扎死的鏡頭需要一個連續(xù)不間斷的鏡頭拍攝,這一點給化裝和道具出了難題,我們就用一個手控式埋在頭發(fā)里的“血包”造出被飛刀刺中頭部血順勢而下的不切換的鏡頭。我們還自創(chuàng)了很多打斗器械,并設置了兩個“怪面人”,靈感來自川劇中的“變臉”。
嘗試我們自己的武術打斗其實我們嘗試的武術打斗不同于香港電影中的武打功夫,與現(xiàn)在的《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這些影片也不同,那些武術打斗是包含在民間傳奇色彩和驚險懸疑的氣氛當中的,是一種實戰(zhàn)性的斗爭而非展示。就因為拍完《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后受到不同方面的壓力,以至后來不敢再接觸這類題材,后來金庸先生曾三次打電話希望我參與《書劍恩仇錄》的拍攝,我拒絕了。記得那時有一位觀眾對我說“如果《神秘的大佛》遭禁演,我們會像‘海能法師’保衛(wèi)大佛一樣保衛(wèi)這部影片”。25年了,在娛樂商業(yè)風潮如此猛烈的今天應該是時候給《神秘的大佛》一個公正的評價了。口述:張華勛(《神秘的大佛》、《武林志》導演)
采寫:本報記者張悅 (感謝張華勛導演提供圖片及文字資料)
4 ) 神秘大佛
在看恐怖片的時候忽然之間就想起了我看的第一部讓我感覺緊張害怕的片子就是神秘的大佛。
特別是晚上那音樂聲音猛的一想起來,真的很滲人??赐昴遣侩娪半娪昂螅揖鸵恢毕肴飞娇纯?。
里面的都是老藝術家,演技派的,而且老片子給人的感覺很真實,沒有過多的特效。這部片子在當時可是火遍大江南北。我本人也很喜歡劉曉慶老師。
那個年代保護國寶的愛國精神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5 ) 神秘大佛
這部片子留給我很深的印象,記得在放露天電影的時候看的。那時候片子很少,看這部片子的時候背景音樂把我嚇個半死。是當時我看到的最恐怖的影片,記憶深處留下陰影的片子,看完后回家還做了幾天噩夢。
后來去四川看了樂山大佛,又重溫了一遍,一點都不覺得恐怖了,當時怎么就那么害怕呢。還是被大佛的宏偉外觀和建造過程給驚呆了。我們的祖輩真的是了不起
6 ) 滄海桑田
小時候看此片是當成恐怖片看的,變臉出現(xiàn)前大人就提醒:小孩子不要看,要嚇壞了.所以一直就沒看這變臉部分.后來劉德華學變臉成為新聞,這才想起,這川劇變臉,家鄉(xiāng)婺劇"火燒子都"不是也有嗎.
2020在cctv 6再看,總體感覺當然是粗制濫造,唯一的亮點就是劉曉慶的天生麗質.所有的演員好像就沒有高大漂亮的,現(xiàn)在的北京街頭,或樂山街頭,應該都能找出不少秒殺當年演員的帥哥靚妹了.
骨子里是楚原式的懸疑和身份反轉,放在民國時代,到樂山大佛實景拍攝。武打動作看著有些簡陋,不像香港武指那樣的套招表演,不過用快速剪輯也差不多能體現(xiàn)出力量感,而且本來在楚原風格電影中打戲只是點綴,故事氛圍和反轉更重要。
電影三星,沖劉曉慶加一星!我媽是你的粉兒。
以前以為在電視上看過,但2009/2/10夜在CCTV-6完整看過,發(fā)現(xiàn)以前可能只是看過片段,雖然現(xiàn)在看來該片很稚嫩,但因為是大陸早期功夫片,故改3星為4星。
太前衛(wèi)了,這竟然是近四十年前的作品,集動作、驚悚于一體,商業(yè)大片范兒十足,弘揚民族文化,關鍵還能帶動文旅產業(yè),太超前了。此外宗教、戲曲、民俗、變臉,影片細節(jié)中無一不透露著那一代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和還沒有完全被斷代的傳承感,那時候坐小船喝水都是用蓋碗哦,就像我們現(xiàn)在隨手用玻璃杯、去星巴克漫咖啡談3個億的項目一樣的自然,看來這四十年來我們不僅經濟飛速發(fā)展,類型也越拍越窄,片子也越拍越爛,底氣也越來越無呢。
露天電影院的記憶
小時候被怪面人嚇哭
與同年的廬山戀采用了相似的創(chuàng)作思路:海外游子歸國返鄉(xiāng)在名山古跡處巧遇故人后代……不過這次包裝在命案追兇護寶復仇的類型套路之中,使得旅游宣傳片的意味不像廬山那么嚴重。葛優(yōu)他爹的沙陀爺,冷血狠辣煞是搶鏡,風頭壓倒了劉曉慶??蓮墓Ψ蚱木S度上說,實在差強人意,倒也可以理解,畢竟除了司徒俊以外都是演員科班,你讓他們突然拳來腿往有模有樣?太過勉為其難。
烏尤寺峨眉山什么的都好親切啊,沙舵爺家門外就是我上過的白塔街幼兒園的門口嘛,哈哈~ 80年拍的,那時我還沒出生,陳小藝嫩得咧~
那個年代的表演..還有童年的陳小藝
大佛的寶藏引出的尋寶、認親、緝匪和復仇故事。人物關系豐富,多線敘述的故事足夠懸疑,還是有很多大場面沒有拍出來,比如盜墓、藏寶等獵奇的畫面,如果現(xiàn)在重新翻拍也是有很多元素的值得一看的。
當年看的時候還小,就記得有個佛很大個腳,劉姥姥沒事的就飛上來飛下去,完全當成恐怖片看了= =
八九十年代的電影可能因為行業(yè)競爭還不是很激烈,所以質地普遍比較懟實,沒有現(xiàn)在的急赤白臉感?,F(xiàn)在無論商業(yè)電影還是藝術電影,很多給我的感覺是,這可是我老人家從歐美學來的高新技術,你看,這運鏡,這剪輯,這特效,這敘事,什么你看不出來?鄉(xiāng)巴佬,唉,中國人民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站起來??
新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導演張華勛是第六代導演張楊的父親。十歲出頭的陳小藝扮演童年夢婕
對我家旁邊的樂山大佛有了新認識
為了總結看過的電影,怎么樣也得加上。因為確實是看過。
反派人物的鋪設和劇情的展開之間,有很多是沒有下落的,比如小和尚到底是被陷害還是沙老爺的走狗呢。人物的欲言而止的行為和保護的目的并不匹配,邏輯是有些問題的。
背景說是解放前,但是完全是八十年代啊,有一位奉公職守的好警察,還有一位給觀眾解說的老和尚,為了佛財(一尊金佛),還是當時大家的物質生活太差,這點小財也是興師動眾。武打形式完全舞臺化,倒是給樂山和峨眉山做了一回廣告,風光片,驚險懸疑太差了,有幾處攝影構圖尚有懸疑意識。
當年的票房冠軍片,氣氛營造的算是很不錯了(何況是在1980年)。作曲和動作設計乃至劇作都有著明顯的戲曲底子,很有特色?;救蝿账闶莻€風光旅游片,取景攝影都到位。懸疑做的不好,基本套路是故意混淆加強行反轉。劉曉慶的戲真不錯??梢赃M一步去討論其中的現(xiàn)代性話語。
我媽的童年陰影哈哈哈哈加一星!這部電影不愧是經典,劇本現(xiàn)在看依然新鮮有趣。兇手和人物之間的隱藏關系不是那么好猜,“寧愿被戳瞎雙眼也不會告訴你的!bulabula”這段臺詞太有那個味道了~ 關鍵還真捅( i _ i )可憐的老和尚….順便那個年代好愛這口噢,《天龍八部》也有這種倫理關系,還有用金錢試探主角是否真的不受欲望蠱惑,值得托付。并且以前的老演員真真兒是精氣神十足,眉宇之間既有英氣又有某種篤定的正氣,服飾也好漂亮。大晚上跟俺媽抱著毯子,邊吃面包邊喝咖啡,看著家中的小貓咪在大佛像籠罩的陰森氣息下竄來竄去,觀影感受實在是太快樂了!
那時候的電影,真是無限江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