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無意中打開電視就看到了這部劇。當時我就覺得眼前一亮,被演員們自然、質樸的表演所吸引。我也不記得當時看的是第幾集了,但之后的每一集都沒有錯過。
這部電視劇橫跨兩個時代——20世紀60年代的文革時期和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時期。講述了在這兩個時期上海的一個小弄堂——梧桐里的變與不變。而故事的主角無疑是生活在其中的那群人,因為時代的變遷、環(huán)境的變化最終都要通過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體現(xiàn)出來。通過梧桐里幾家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向我呈現(xiàn)出了那段充滿激情同時也充滿誘惑的時代。
生活在梧桐里的杜家有4個孩子,大兒子心生、大女兒心芳、二女兒心美和小兒子心根。4個孩子有著不同的性格和追求——心生剛正、固執(zhí)、死板,追求安穩(wěn)的生活,有責任感,由于在家里排行老大和父親過早離世的原因,因此他要為母親和弟弟妹妹分擔更多的事情;心芳單純善良,追求浪漫美好的愛情(補充一下:由于沒有看到電視劇的開頭,以及當我開始看沒多久心芳就英年早逝了,所以對這個人物并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心美有堅定的理想——就是要完成自己和姐姐的心愿,做世界級的服裝設計師,敢愛敢恨,獨立堅強,樂觀開朗,重情重義,愿意為了朋友而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自己的幸福;心根敢闖敢拼,機靈活分,但又有點自以為是,投機取巧,不過跟他的姐姐一樣重情重義,為了朋友兩肋插刀。雖然杜家的4個孩子性格各異,人生追求不同,但他們骨子里都有著父母身上的善良、樂觀,他們都熱愛生活,珍惜彼此,樂觀向上,總能看見他們洋溢的笑容……
這部劇觸發(fā)了我對親情、愛情、友情的思考。雖然身處變幻萬千、物欲橫流的時代,但依然可以追求純潔的愛情,像苗招娣和郭阿昌那樣默默地守護著自己心愛的人可以為她(他)無怨無悔地付出一切;也可以追求我稱之為“羅曼莉式”的愛情——自私、享樂,為了金錢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青春年華,我認為這已經不能算作愛情。雖然這個時代充滿無限的誘惑,充滿無窮無盡的財富,但依然可以像心美和心根一樣追求真摯的友情,哪怕被朋友坑害,也無怨無悔……最后,我想說,無論風云變幻,時代變遷,家永遠都是最溫馨的港灣,它都不會改變當初的美好,而且它也是唯一的方向!它就像一根細細的長線,無論我這個風箏飛得再遠,都會牢牢地抓著我,不至于讓我迷失了方向!
前言:主旋律影視劇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而這種局限性大多是由過于恢弘的場面,過于宏觀的思想,過于固話的積極向上造成的。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可想而知,一大波歌頌改革開放的時代劇紛至沓來,這同時也是普通大眾和劇評人難以逾越的禁區(qū)。沒有經歷那個年代的苦痛,我們無法感同身受;沒有經歷過改革開放的巨變,我們無法熱血沸騰;沒有經歷成為了不敢評論的根本,當我們害怕自己的無知觸痛了上一代勞動人民的內心,我們也就和如今的主旋律電視劇拉開了距離?!洞蠼蠛印饭倘缓芎茫谋具^硬,時代背景真實,演員表演到位,可是仍然沒有跳出主旋律的舒適區(qū)。因為大格局不代表著普世,相反《外灘鐘聲》獨樹一幟的“弄堂”生活給出了主旋律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1.改革浪潮亦是家長里短
無論是被殖民時代還是革命年代亦或是和平年代,每個平凡人都要生活。油鹽醬醋茶,鄰里聊八卦,這就是中國每個地區(qū),每條小巷的人世百態(tài)?!锻鉃╃娐暋钒训攸c放在了上海的弄堂,將時間回溯至激情燃燒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看似矛盾的時間地點,卻碰撞出了不一樣的歲月火苗。
動亂十年并沒有被描寫的慘絕人寰,相反,嬉笑怒罵中多了一份積極的悲觀,以杜家兄弟姐妹為中心的梧桐里成為了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伊甸園”,它更像一個符號,一個永恒,變化的是情感,不變的也是情感。
杜心生因為父親的意外去世過早承擔起了這個家庭,他在時代的洪流下成為了最平凡的修鐘人,成為了時間的守護者。他見證了時代的快速變遷,城市的日新月異,而自己卻始終堅守著外灘的鐘聲。他并非時代的棄兒,反之,他在那個膨脹的時代堅持自我,堅守家庭,放手讓弟弟妹妹闖蕩,讓自己成為最堅實的后盾。你不能用今天的標準評價那個時代的平庸,杜心生代表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大多數(shù),他們的價值就在于默默連接著過于與未來,用不變的家長里短抓住時代的尾巴。
杜心美作為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代表,在弄堂這片小天地追尋自己的夢想,一反我們看慣了的女強人形象,心美敏感而柔弱,對于家人的牽掛與體貼總會讓人不自覺得有所觸動,那不是表演和臺詞的功勞,更多是源于生活的細節(jié)。而她波折的感情生活似乎更像是對時代的見證:從起先因為兩個家庭的恩怨,到世俗倫理的禁錮,再到追尋本心重獲摯愛,就是活生生一個中國男女情感的變遷史。相較于展現(xiàn)一個人的事業(yè)奮斗史,這段小格局的愛情歷程更能見微知著。
杜心根作為改革開放創(chuàng)業(yè)青年的典型,他的缺點顯而易見,卻又直擊人心,那個時代出現(xiàn)了太多的咸魚翻身,以至于讓我們忘記了更多的打道回府。杜心根在改革的浪潮下重獲新生,展示自我,迷失自我,找尋自我,這一系列過程其實更接近于現(xiàn)實的我們。那些奮斗過后的大獲成功往往有些斷章取義,人生更像一個“正態(tài)分布”,有高峰也有低谷,并且會經歷更長的低谷。
梧桐里的街坊鄰居幾十年如一日的八卦與和睦讓我們看到每個時代的圍城都大同小異,有些人想要沖到更大的包圍圈,而有些人希望守護自己的“梧桐里”。時代的變化正體現(xiàn)在鄰里之間的談論話題,思想的變化也沉浸于這茶余飯后的調侃人生。
2.改革時代包容一成不變
《外灘鐘聲》的可貴之處就是讓一座圍城中的小人物成為了時代的見證者!一個充滿變數(shù)與誘惑的時代是需要一小批”杜心根“去壯大,卻不能丟下一大批的”杜心生“而動蕩不堪。當21世紀的我們開始害怕平庸,卻忘記了自己應該感謝平庸帶給你的一絲溫暖。每個人都想做時代的領導者,每個人都開始痛恨一成不變,卻再也沒有人可以安心做好自己平庸的工作。
穩(wěn)定從來都不是彌天大錯,它應該是絕大多數(shù)的生活常態(tài),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沖動,卻很少有人隱藏自己尋求安靜的生活。杜心生做到了,在那個時代這只是這個群體最普通的做法,而今天,再也沒有這種”慢“,更多的是無奈,更多的是焦慮。我們總覺得這個嶄新的時代容不下平庸,容不下安靜??墒钦l又能否定這個社會依然是平庸的大多數(shù)組成。
《外灘鐘聲》用極為克制的方式,尋求大時代下的小波浪。也在側面告訴年輕的一代人,改革不代表著全民奔跑,更多的人應該學會和”平庸“獨處,放低姿態(tài),心平氣和的面對自己終將庸碌的人生。
3.總結
《外灘鐘聲》并不是一部新穎的電視劇,甚至劇情有些老套。然而,其生活化的呈現(xiàn)方式與其他主旋律格格不入,正是這種略顯隨意的風格,帶給我不同以往的時代質感,甚至讓我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金婚》。我總以為,講述大時代,必須要有小格局,必須要落到平凡群體心中的”梧桐里“!
瀏覽了一下優(yōu)酷首頁,看到了《外灘鐘聲》,繼《瑯琊榜》后,我便沒怎么看過國產劇,本打算路過卻又本著文好題一半的原則點了進去。陣容是導演管虎,主演俞灝明,故事是上海弄堂里的人情冷暖,平凡家庭的柴米油鹽,頓時便增了不少好感。于是便連刷了更新的兩集,目前四星觀望。第一集總結下來是一把大提琴引發(fā)的血案,劇情開頭是一群年輕氣盛的紅衛(wèi)兵氣勢洶洶百折不饒的一定要找到女學生隱藏的大提琴,所以追迫,毆打,辱罵女生,男主人公出現(xiàn)英雄救美幫忙隱匿大提琴,雙方在巷子兩次家里一次共三次交鋒未果后,便引發(fā)了紅衛(wèi)兵襲擊鐘樓,杜父慘遭誤殺的悲劇,第一集故事節(jié)奏有條不紊,把時間,背景,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講的很清楚,沒有多余浪費的鏡頭,從開頭展現(xiàn)的紅衛(wèi)兵的蠻橫、知識分子的批斗大會的一種嚴肅又不那么肅殺的環(huán)境里,從小弄堂的街坊鄰居的日常有煙火氣又有些世俗化的交談中,導演給我們展現(xiàn)了那個帶著沉重陰霾的黑暗歲月里也有微光和溫暖的社會視角,一家六口日常晚飯嬉鬧怒罵的溫馨幸福畫面和與當時壓抑的政治社會形成巨大反差,也為接下來的危機和轉折巨變埋下伏筆,所以第一集的戲劇沖突是十分強的,包括在第一集所簡單勾畫的各色人物形象,人物背景與時代背景交織,命運的齒輪向前,在第一集中必定有很多為下文埋下的點(突然想追下去了是什么鬼[皺眉])。第二集,在遭受巨大打擊后的家庭生活突然變成黑白色,本以為會在較后面揭露的真兇在第二集中段便“伏法”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真相大白的群戲中,每個人的表演都很好,在事實真相的打擊和自身下意識的反應下,郭母的傷心,害怕,慌張,護犢,直至最后的絕望,阿昌的悲憤,難受,正義和親情的拉鋸,郭的害怕,怯懦,杜的憤怒,杜母的傷心,哀慟,幾個人的感情表達的都很到位,是非常具有戲劇張力的表演,說到表演和演員,雖然不說是特別成熟老練自然,但是都是很用心了的,眼睛里有內容,和很多眼神空洞的腦殘國產劇比起來已經是很良心了的。另外實名diss里面的綠茶女生佩佩,我沒有說她是女主角,因為不知道后續(xù)會怎么樣,畢竟國產劇不像韓劇的初戀一定是心頭愛朱砂痣明月光那樣。不過如此綠茶,真的上位女主那就太跌三觀了[皺眉]。接下來是上山下鄉(xiāng),想必也會有很多故事,持續(xù)觀望吧,不過暫時不安利,說不定有玻璃渣,那不就毀了我逢安利必精品的招牌了嗎,其實細說那個年代的那些事會有很多可以講的,在歷史洪流的人們總會被刻上歷史的印記,個人的命運是和時代命運掛鉤的,尤其是在那個社會動蕩黑白混亂的時代,公社運動,大躍進,文革,上山下鄉(xiāng)到后來改革開放,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時代的烙印在慢慢消失,傷痛也慢慢撫平,可是那個時代的那些人不應被忘記,忘記是對自己最大的背叛。
堅持看完整部劇,感受如下:1.配樂太密,聲音太大,很多配樂不符合劇情,真的是讓人聽了頭大!2.幾個老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但是年輕演員就太不行了,做作,尤其是心美和白先國,簡直不要太尷尬??。3.劇情編劇也是神了,看完覺得杜家?guī)讉€子女真是一個比一個作啊!三觀呢!價值觀呢!簡直是了!而且?guī)滋幧驳膭∏檎孀屓擞X得三兄妹不要太窩囊!
斷斷續(xù)續(xù)看完了36集,不長。部分橋段引人入勝,挺主旋律的一部片子。
快劇終的時候在想一個問題,劇中男,基本都是負心男。女都是負重女。
男主心生不用說了吧,對佩佩情意難斷,差點落得悲劇收場
四弟心根幾乎和大哥同出一轍,最后都沒有完全醒悟,總感覺是被動接受了9月
阿昌是那么的愛著心美,也一直是一個不問世俗眼光的勇士,但媽媽的過激舉動一下讓他陷入困惑,不想辦法做工作說服,怯懦沉淪足足拖了10集。
其弟阿盛不多說,改造了那么多年沒改過來的人渣
白先國,一個用10多集篇幅講述的視情若無物,來的快去得快不帶走一片云彩的過客老板
阿大,明知道馬上就要回上??蠢掀藕⒆樱钩咽裁茨?,是蠢死的
杜父也算上,年紀輕輕,扔下大家子人
女負重
杜母,作寡以后,一人支撐大家,勤勤懇懇守護。最終惡病纏身
心芳,全心全意地愛著,個人有能力有魄力。眼界比阿大高太多。如果不因過于想念阿大悲痛致死,美芳的品牌不用等白老板就有了,悲劇人物
心美,就像劇中說的,表面強硬內心柔弱的女子,因為太期待愛情,多次經受情感的碾壓,好在有個比較完美的結局
招娣,那種情況下還能咬定青山,忍辱負重十幾年,我敬你是一條漢子
佩佩,命中注定的悲劇人物,她的世界和人際關系注定如琴弦般冰冷,雖然她是渴望愛情的。子夜黃浦江邊的等候,讓她的人設有了一些溫度 曼麗,有人想當荷花就有人想當婊子,有什么錯,也沒影響別人。但在世俗的眼光里活的像個loser
說完了。再說說有1個不明和1個思考。
第一集,杜心生老態(tài)龍鐘似乎孑然一身,守候在大鐘旁,形態(tài)和神態(tài)似孤獨終老,劇情首尾不呼應?
老虎灶爺爺。年輕的時候有大把機會沒去。心甘情愿一輩子燒水,人生沒有了寬度便有了深度。我甚至在想,我們終其一生所追求的究竟是不是我們想要的,怎么樣的人生才會更幸福
劇情太狗血 穿幫太多 前幾集還有些意思 后面的處理非常不合理 比如苦命的阿大 孤獨的佩佩 當然還有孤苦的老虎灶爺爺 最后竟然多出來一個孫子兒子 那阿大是在梧桐里養(yǎng)著玩的?好像養(yǎng)個寵物一樣打發(fā)時間 老年癡呆的何教授在老虎灶爺爺送別餐上說的話好有哲理 還能敬酒 這是老年癡呆癥晚期么?導演以為是精神病 間歇性的? 還有惡棍阿盛兩條人命 還不犯法 還有王法么?那人品 賣保健品還有鄰居信? 另外 對婚姻價值現(xiàn)問題很大 那個年代也不全是對門嫁對門吧!仇人鄰居還能來往 阿昌還能娶心美 天下沒人了?這支線也太俗了 另外 高考前的心美竟然不顧考試去找人?這也太不合理了 經歷過的人都不敢茍同 杜家媽媽cancer晚期 還能干活 有點醫(yī)學常識么? 總之 編劇導演知識面似乎有限 作為觀眾有點失望 不深究 看熱鬧還行
看了六集,這是在美化文革嗎?沒有一點反思,反而營造一種美好,但現(xiàn)實不可能是這樣。剛看了《芙蓉鎮(zhèn)》,簡直沒法比。要拍愛情偶像劇也不要放在文革拍啊。管虎怎么了……
唉,這么喜歡古典音樂嗎…一會大無,一會糖果仙子舞曲…真是機智,省了一大筆編曲費呢。第6集準備棄了,這個flag是我見過最標準的flag,剛和我爸說這個男人怕是要死在山上,掠過幾個畫面就死了。(順手降1星)
吳謹言還沒出來呢,就來黑演技。也是很搞笑了。這個劇最大的優(yōu)點是良心地拍了紅衛(wèi)兵抄家,還有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細節(jié),很是到位了。恭喜吳謹言,原來在延禧之前就有一部代表作了。
討論區(qū)也太嚇人了吧?有些人可以尊重一下別人的勞動成果嗎?這片子我這幾天一直有在看,拍的還是不錯的,上海以前里弄鄰里和那個年代的生活反映的比較真實,老演員也好年輕演員也好演的都不錯,不過是不是因為劇長度的關系前幾集死了好幾個角色,有點可惜因為那幾個還挺討人喜歡的特別是阿大吧,好男人啊,慶幸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
電視劇都大結局了,豆瓣還沒給出評分?
配角非常出彩,小市民演的太好了。故事簡單但感受到煙火氣,特別是景真的很80年代的魔都。第三集開始海關大鐘呢?這劇主線有問題,東一點西一點
剛看完兩集,第一次看年代劇感覺節(jié)奏還挺快的,比預期的好看很多啊,劇情也還不錯,劇里很多演員都是老戲骨年輕演員們也挺好的,不過評論里怎么這么多人黑吳謹言?她這兩集還沒出來吧?看預告吳謹言演的不錯啊還挺自然可愛的啊,期待后續(xù)
喜歡男主。劇一般。代入感不強。不是喜歡的類型劇
三星官網,看了兩集,劇情不錯,希望后期不要注水。喜歡俞灝明和陳瑾老師。
看了第二集直播,老上海的弄堂里家長里短還不錯,可以追下。
和大江大河比起來格局有點小,框架還是男女愛情,沒有更好的表達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變化,男女感情可以是條主線,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主線就顯的太枯燥了。
偏偶像風格的年代劇。男主演技真是逆天了,明明是80后,卻眼神清澈,少年感十足,相比之下,其他青年演員的演技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男主是這部戲最大的亮點。預告里的鏡頭抓拍很唯美,生活氣息較為真實細致,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飯,然而劇情沖突卻橋段老套,創(chuàng)新性不足。
我國急需編劇啊
很有年代感,感覺應該在上海臺播呀
噴吳謹言的我也是醉,她就是心直口快的本色出演,比魏瓔珞做妖的勁收斂多了!代旭和警察叫板反而很出彩,BTW真的接受不了俞灝明的燒傷臉和手,即使很同情他的遭遇,演戲也算中規(guī)中矩
拍得挺好的。被俞灝明感動到了。演得挺好的。挺適合在家里當背景音,背景劇。忙的時候,就聽聽聲音。閑了坐下來看,也能隨時進入劇情。
死魚眼的吳謹言,要不是俞灝明,懶得看你
看了三集,不知編劇在那個年代的上海弄堂里生活過沒有?這些臺詞不是上海人的語言。比如上海人不會說地瓜,而是說山芋。不太說故意,而是說存心。把上海人寫得太好,太善良了。
非常有時代感的一部電視劇,還有家庭溫情,老上海的調調。劇情緊湊有沖突,老戲骨也多,管虎導演出手必有佳品。評論里有些黑子不要太窮追不舍,這才播出2集,吳謹言都還沒出場就迫不及待的過來評論吳演技差、打著不看吳謹言的旗號有意思嗎?這是一部值得用心觀看的良心劇,尬黑的沒必要。其次,不管是延禧粉還是如懿粉,都不要再在外灘鐘聲這部劇底下吵了,這部劇不應該卷入這些是是非非,理性一點。
看了前兩集又讓人看下去的欲望,也很有年代感,俞灝明的演技不錯,先五星觀望。收回前面的話,從25集開始越來越水,生氣,還想給我爹媽安利一下,我爹看完第25集直接說了句這演的是什么啊……非常沒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