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歐洲小城客棧
看第一部那次,自己心急。看后和朋友談論,此君一語中的,反問道:難道你沒看出來那是美國人對歐洲小國小鎮(zhèn)的恐懼的放大嗎?當時我覺得挺丟臉的。因為我被純粹的暴吝蒙住了眼睛。
第二部看的就比較仔細。也可能帶著這樣的領悟先入為主地去解讀,所以處處都可見證據。斯洛文尼亞,長長的名字,古老的歷史,原貌的小鎮(zhèn),怪吝的民俗,獸類圖騰,又窮又富。對美國人來說,是一點點異國情調,也是根深蒂固的不解的源頭。這種溝壑是很難解除的,因為東歐文明保存得如此完好,金錢卻又將世界穩(wěn)固地捆扎在一起。當女主角在夜晚的派對上盡興歡笑跳舞或稍有遲疑的時候,鏡頭里一直有涂著胭脂的鄉(xiāng)村女孩對著小舞臺上死神砍人的戲碼開懷大笑。
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好看,或者說,更通俗易懂。女學生還以為是浪漫的小國游,充滿艷遇,其實已成為國際暴力組織——抑或說“龐大的企業(yè)”更合適——明價標出的籠中獸。互聯(lián)網被糾纏到戲里,給了電影一個明白無誤的時代背景。我個人挺欣賞這情節(jié):簡明扼要,幾個鏡頭之間就跨越了年齡、國度、年代、手段,惟獨在性別方面偏向于男性(這點和結尾相比更顯得意味深長)。
暴力和金錢直接掛鉤。比起前一部來說似乎更粗俗更直接,也少了幾分可供解讀的空間,但作為電影續(xù)集來說,是挺不錯的推進。
第二部明顯增加了女性元素。這讓畫面更好看,懸疑更吊人胃口,也在所難免地讓男性成為弱勢群體。唯一的女逃生者不止是又強悍的求生欲,還有富可敵國的財力,這才允許她存活下來。其中的寓意實在是昭然若揭。
扮演暴虐主控角色的有兩者:一為本性,二為金錢。
有趣的是兩位美國男性購買者的扮演者都是絕望主婦中的衰男選手,此番更是衰到不得好死。典型的成功人士、中產階級,在這個電影里被按到令人羞恥乃至嗤笑的地步,其可憐的暴力奢望也那般弱不禁風,幾乎是笑話。有錢買罪,卻無力作惡,更連逃生的本事都沒有。不管別人如何,在我看來,這是對物質生活、中層社會本身的巨大諷刺。
然后就是,對女主角比較喜歡。
對結尾過于倉促覺得很費解。
2 ) 《人皮客棧2》:所有人承受能力的簡單測試
在觀看續(xù)集之前,筆者曾大概地查看了一下故事大綱,說實話,興趣并不是很大,故事與第一集幾乎相同,無非是男人變成了女人。但由于生命中最根本的那種色情與暴力欲還是將第二集完全看了下來,這才發(fā)現(xiàn),第二集的制作水平明顯地超過了第一集。
如果說色情與暴力在第一集中得到了毫無保留地彰顯,那么第二集中諸如此類的鏡頭則少了許多,而且?guī)缀跄軌蜻_到香艷與暴力的完美結合,這一點是第一集中所缺失的地方。當然,這與影片主人公性別換位有著一定的關系。
在上一集中,那個存活下來的帕里克斯終于沒有擺脫命運的安排而身首異處了,表現(xiàn)這個事實的鏡頭極具震撼力,無頭的死者端坐在餐桌前,一只小貓無聲地在死者脖腔處覓食,沒有大聲叫喊,沒有血漿的噴涌,剩下的只是一片寧靜,但在這種靜態(tài)的畫面中,詭異恐怖的氣氛完全被營造了出來??梢哉f,這個鏡頭將暴力更提升到了一個層次,即暴力的隱性,暴力的無聲以及暴力存在的任何可能。相對于西方電影來說,東方的靜態(tài)恐怖影像是十分明顯的,而這個鏡頭所體顯的基本屬于此類風格,溫順的小貓與殘忍殺屠后的現(xiàn)場形成鮮明對比。而小貓的象征意義是否預示著影片將女性暴力潛力的挖掘呢?這一點恐怕也多少有所暗示。帕里克斯之死已經注定了影片將減少血腥,而從心底對觀眾進行暴力血腥的殘酷刺激。
三個女孩幾乎是三個男孩的翻版,笨笨的洛娜想成為作家(為什么想成為作家的人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自信風騷的惠特尼還有影片的主角低調的貝絲。三個女孩在一名性感模特的引誘下前往那個死亡的客棧。由于性別的轉變,在開篇部分,劇情的鏡像也發(fā)生了重大轉變,首先是色情鏡頭的減退,男孩眼中的性追逐變成了女孩心中的性騷擾,在火車上有段重要的戲份,三個女孩受到了一群無賴的侮蔑與恐嚇,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影片對女性的著力點。
比較起來,三個女孩在對男性的觀念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洛娜羞澀卻渴望愛情,所以她當然是最容易受到誘惑或欺騙的人,惠特尼風騷放蕩,所以她的以一種女性特有的魅力希望能夠徹底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同,其實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xiàn)。但貝絲則不一樣,她更具有男性的特質,首先,她繼承財產而且供養(yǎng)著自己的父親,僅從這一點來說,她是一個強勢的女性,所以對男性有種天生的抵觸心理。所以,貝絲的愛情主動性絕不是那么強烈的,而面對惠特尼,貝絲有種天生的保護欲,實際上是有種同性的傾向在里面。而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是模特阿克塞爾。影片雖然沒有直接用鏡頭表現(xiàn),但通過幾名女孩的眼神我們不難猜出,這個模特其實是一個變性人。而對于這樣的一個人,貝絲卻表現(xiàn)出了信任與好感,無疑的,貝絲接受了模特的雙性身份,從而反證,貝絲的性意識其實也是雙性的,在心理上,她即是一種女性的欲望又兼具男性的征服欲。
與第一集比較起來,香艷已經失去了真正的力量,取而代之的是女性的心理,而這種心理是具有明顯的性意識的,于是,色情鏡頭被隱藏了起來,不再通過男性的視角去展現(xiàn),這一點是符合劇情的。
到達客棧以后,三個女孩立即被人開始競價,這時便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托德和斯圖亞特。這兩個人物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完全摒棄了第一集中的純正殺屠,相反引入一些形而上的思考。為什么要殺人?這個世界還有些地方是沒有法律的,是依靠金錢來主宰,人們可以為所欲為。托德與斯圖亞特一方面代表了掌握金錢的權力機構,另外一方面,他們的對話開始對殺人這種行為進行討論,正如膽怯的斯圖亞特所說,我們的行為是否是變態(tài),但托德解釋道,這是一種能夠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在沒有法律的地方,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就是強權,依靠金錢,殺人只不過是一個形式而已,或者說是一種儀式,是能夠令自己強大起來的儀式。
很有意思,對于兩個男人而言,他們的獵物卻是三名少女,于是金錢與強權還有性的強化幾乎完全體顯在這種獵殺與被獵殺的關系中了。
洛娜的死是影片將情色與暴力統(tǒng)一到極致的場面??蛻艟谷灰彩且幻?,她殺洛娜為的進行一場血浴。在世界所有的文本中,女人對女人的仇視遠比男人對女人的仇視更加可怕。當蠟燭被點燃的時候,當掙扎著的洛娜被一點點割去生命的時候,安逸的客戶卻在享受一場女體的盛宴,血液不但成為一種嗜好,更將女人之間的那種殘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女人為了自己的享受或高貴可以肆無忌憚地殘殺其它的女性,這一點是現(xiàn)實在影片中的暴力體顯。
洛娜由自己對愛情的極度可望而落入陷阱,惠特尼則由于極力彰顯自己的女性魅力而忘記了警惕。惠特尼的死亡更突出表現(xiàn)的是托德的變化,當信心滿滿的想成為一個超人的時候,他面對著生與死則表現(xiàn)出了怯弱,于是,他退縮了。這不僅僅是劇情上人物的豐滿所需,更重要的是,那種通過殺人獲得自信心獲得強大力量的想法在此倒掉了,導演通過托德的轉變將冷酷能夠讓人強大的這個理論否定掉了,這是導演意識的明顯帶出點。
而貝絲與斯圖亞特的較量則是影片的重點。貝絲的被抓還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她相信了模特,所以,三個女孩被抓的方式雖然不同,但都是出于女性本身的一種認知上,只不過這種認知有些時候變得不那么溫馨。然后就是斯圖亞特的轉變,斯圖亞特并不是一個變態(tài)或強權主義者,于是,他試圖放掉貝絲,可貝絲無意中的一種話卻令他轉變了。受到妻子的壓迫,殺人成了一種發(fā)泄,而發(fā)泄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為了讓自己強大起來。雖然他強大的根源十分可笑,僅僅是在對妻子的勝利上,但毫無疑問,這種性別上的較量令斯圖亞特處于一種顛狂的狀態(tài)。對女性產生了一種仇視心理。但男人是否真正能離開女性呢?當貝絲花言巧語引誘斯圖亞特的時候,男人再一次失敗了,他終于被貝絲綁縛在了椅子之上。貝絲由于強大的財力而獲得了自由,更重要的一點,她剪去了斯圖亞特的生殖器,這種行為本身就是極具性象征意味的。斯圖亞特由于受到妻子壓迫而無處發(fā)泄,這種膽小怯弱的舉動更象是一個閹人,所以貝絲的行為只不過把斯圖惡特打回了原形,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貝絲也由此完成了自己女性身份的轉變,即從開始的性別模糊變?yōu)橐粋€純男性的身份,有錢并且會利用錢,這是一個社會人的代表特征,殺掉男性本身就是取而代之的意味,是超越男性的,尤其是最后殺死模特的舉動,從心理與生理上都徹底成為了一個強勢的權力者。
影片把當第一集中的色情完全轉化成女性意識的體顯無疑是成功的,但我們絕不能由此而判別此片帶有所謂的女權色彩,因為片中最大的贏家絕不是女性本身,而是金錢,一種權力,女性與男性的對峙以及暴力的實施在金錢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貝絲之所以能夠解救自己絕不是由于女性身份,而是金錢更多的原因。所以,回歸到托德所說的話中,在沒有法律的地方,是金錢讓人們?yōu)樗麨?,讓人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在的暴戾與罪惡。
無論是影片中的受獵者還是獵捕者,以及觀影的人都在承受著金錢的拷問,于是,色情與暴力在本集中顯然不再占據主導地位,僅僅成為金錢作俑下的某種產物而已,這是一個社會問題,被各種表現(xiàn)所掩蓋然后卻歸納出來的社會問題。影片中那群流浪兒拒決糖果而要錢的行為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最后說一句,影片打死孩子的情節(jié)雖然表現(xiàn)了幕后人的冷酷與殘忍,但似乎與主題是悖離的,而美國影片中這類鏡頭一般也不會用的,所以殺孩子鏡頭無疑是影片一大忌,不知道它是如何通過美國電審的。
韓兮
2007-6-21于通州
3 ) 莫名的興奮,期待第3作
第一集的內容依然有印象,可以說,第二集絕對不遜于前作。三個女性犧牲品的智商明顯在前作男性之上,但富人們的兇殘程度卻有所下降。那個女客戶,簡直就是在浪費錢。2個男客戶真是。。。太蠢了。本以為那個女孩怎么也無法逃脫了,沒想到居然使用了銀彈攻勢,漂亮?,F(xiàn)在更加期待第3集了。希望可以和《電鋸驚魂》一較高下。
4 ) 類型片:血腥+色情
合格的類型片:血腥暴力+色情裸體。喜歡此類型的朋友(絕大多數是男同胞們)肯定喜歡,不喜歡此類型的朋友(尤其是女同胞們)最好別看,以免看后罵娘。
人,尤其是男人,骨子里都有殘暴冷酷,喜歡虐殺的沖動,這是人性的弱點。只是在文明環(huán)境里被人類控制住了,萬一碰到合適的土壤,比如戰(zhàn)爭中,人類可能就會比野獸還可怕,就如同南京大屠殺中的日軍一樣。
5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三件事
沒看過一 所以前半部分沒有覺得難熬
結尾很精彩 本以為女主角會和殺她的人相助逃跑 我還在擔心重重難關 怎么能逃得了呢
結果人家沒逃 光明正大的走出去了
如果他們逃走了 這個片子就變成動作/劇情片了
還好還好導演堅守住了自己的陣地
覺得好笑的是當女主角惡狠狠地剪掉男人的小DD的時候
在場那些平時里殺人不眨眼的壯漢也有了恐怖的表情
想來是男人看到這種場面都要害怕吧 難免不會聯(lián)想到自己
這個結尾很解氣 我喜歡
我覺得這個片子可以給小孩子看 看了以后他們保準牢記以下三條:
1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2 不要隨便到陌生的地方去
3 有錢能使鬼推磨
再也不用家長操心 肯定乖乖不亂跑 而且還會好好學習為將來能掙到大錢而努力
6 ) 人皮客棧2------被忽視的細節(jié)點評
相信我,這絕不是一部簡單的嗜血片,即使去除血腥鏡頭,也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的明線是講述幾個性格各異的女孩一步步落入陷阱的過程,很有戲劇性。另外它還有一根暗線,就是用各種暗示和細節(jié),刻畫片中各人物的性心理:
女1號是雙性傾向,從小繼承大筆財產,養(yǎng)著他爸爸使得她擁有強勢的一面,但卻唯獨對阿克賽爾有好感,因為阿克賽爾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變性人。最終她憑借她的男性的一面:性格強勢+金錢 生存了下來。
女2,女3號是典型的女性性格的兩個不同面,一個單純傻氣愛幻想,一個風騷又自信。共同點是都渴望得到男性的愛慕。所以她們結局都很慘。
阿克賽爾是變性人,同時又是影片男2號的妻子。由于她本質是男性且擁有金錢,使得男2號的男性意識嚴重被壓抑。
男2參加這次活動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的性意識受到壓抑,相當于心理上已經被閹割。所以當女1號說他不是這樣的人時,他內心的男性意識完全覺醒。但是最終,在男性氣質更強大(更多金錢,更狠的手段)的女1面前,他從生理到心理徹底被閹割。
男1我覺得是本片能通過審核的原因之一,男1的轉變是本片最光明的內容。揭示了權力,金錢,殺戮,主宰,支配并不能使人真正強大。
下面是一些小細節(jié),可能你注意到了,可能沒有,僅供參考:
1:阿克賽爾脫下衣服瞬間,學生們露出了驚詫的表情,暗示阿克賽爾是個變性人。
2:阿克賽爾向女1號要畫時,女2號下意識走開了幾步露出厭惡的表情,也證實了這點。從旅館前臺的對話也可看出,她只對男性敢興趣。
3:阿克賽爾在火車里的把戲是典型的騙子手法。
4:女3號在車上向往的天然溫泉浴,用的正是她自己的鮮血。
5:旅店進門,電視里放的依然是 低俗小說
6:女孩進旅館們時,沙發(fā)上兩個女孩迅速回頭看了一眼,隨后又轉過身去。這里暗示,此旅店依然沒變,如果來的客人是男的,那么她們就要開始重復第一集的故事了。
7:女1號被“救”到阿克賽爾的別墅后,看到的照片中。有阿克賽爾和火車上怪異老頭的合影。還能看到第一集里3個“拉客”女孩的照片。
8:男2號的家人吃完早餐后離去后,有男2收拾餐盤的鏡頭,預示此人無家庭地位并暗示其男性氣質的缺乏。
7 ) 嗜血的人
追求什么快感
貪圖什么享樂
曾經的傷痛不算什么
這次的經歷才真的苦澀
穿的有多漂亮
笑的有多燦爛
只要手腳都被捆綁
誰的喊叫聽起來都一樣
選擇哪樣工具
放在哪個部位
能得到多少快樂
在下一秒仍不褪色
看到最后一滴血依舊是紅色
才開始后悔最初的選擇
那些生命中平凡的時刻
卻再也回不去了
我說,又是丑的女主角
哈哈哈第一部說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狠,第二部說資產階級對資產階級更狠。
很爽的電影
2012/4/1.2016/3/18.
可能是第一部的片源不太好并且前戲拖得時間太長的緣故,續(xù)集竟然看得比第一部起勁。
比第一步更變態(tài)。女人太生猛了。還拍嗎?
三星半,好于第一部。原來碰白開水杯是這么的倒霉啊。。。
沒一好看
18禁?。?!
喜歡beth那狠狠的一下子!
雖然不咋樣,但比第一部到底好些。
。。。我不想一個人去斯洛伐克。。。
牛逼和第一部旗鼓相當
沒想到這么歡樂~
哪里不如第一部了?氣氛 效果 細節(jié)都是不錯的嘛。。。
就喜歡各種壞壞的美女
第二部偏廢,變成剝削片,血漿女權片了,神秘氛圍,冷靜鏡語都沒了
看過很多遍劇情忘得差不多,切雞兒和人頭皮球仍是記憶猶新。人皮系列中有個很好的關于轉變的點。1里本以為文質彬彬的作家是主角,卻是看起來痞點的炮男逃出生天。2里外表狂躁的暴力男傷害人之后的崩潰,和好好先生的突然黑化。這兩個點的轉變使整個套路性的故事又有些新的立意
很低級的恐怖橋段。
Vera Jordanova夠養(yǎng)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