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這株藤蔓植物,總是那么生機勃勃,一切欲蓋彌彰在這里都會變成養(yǎng)料,供其肆意瘋長。
歲月累積,如今那蓬勃的想念已經將這個男人密不透風地包裹了起來。他穿著那件從不離身的連體睡衣,不再和任何人交流,也不再張揚地將自己高超的烹飪技藝展示給任何人看。就這樣在樹林里孤獨地生活,和他的豬一起。 想念到極致,完全做不到擺滿相框日記等物品日夜憑吊。如潮的思念吞噬一切。那些記憶里的聲音,那些過往,那些美好與錯過,都成了不能觸碰的禁忌。一旦接觸,會痛徹心扉。于是乖乖認慫,日復一日,渾渾噩噩地度過。 當有朝一日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內心就會澄澈明了。時間飛逝,那些美好倏忽不見,對方已經解脫,卻留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塵世里蹉跎,日復一日,忍受想念的折磨。懺悔是每日功課,然而于事無補。今方信那人世間的美中不足,舉案齊眉如何?意難平又如何?時間滾滾而去,從不會等待任何人,憐憫任何人。 鏡頭里兩個男人是一樣的。失去曾經并不珍惜的,接受如今再也不會回來的。豐厚物質也無法帶來救贖。頓悟內心也無法帶來救贖。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運行法則。 這就是佛像總是眼神悲憫的原因吧。 你貪你嗔你癡, 你糾纏,你不甘,你瘋狂, 一切的一切,終究會過去, 而這幾千年來,又有哪些新事呢? 佛的眼睛看著你,看著所有人,看著往復輪回,看著紅塵滾滾,看著所有人奮不顧身,孤注一擲…… 一聲嘆息,閉上眼睛。
前段時日《Pig》的中文譯名《極速豬殺》(臨時的),被我的友鄰瘋狂轉載吐槽。看到這個名字不免讓人想到《極速追殺》系列的動作片。抱著獵奇與好奇心觀看了這部影片之后我驚喜的發(fā)現這竟然是一部的文藝片。
提示:本文含有輕微劇透,請酌情閱讀
作者:子彳陽
《豬》這部影片以羅柏(尼古拉斯·凱奇 飾演)的平靜以及安逸的生活開始。在這隱士般的生活中,唯一陪伴他的就是“幫助”他尋找黑松露的松露豬。自由的漫步于溪邊,享用著自己煮的美食,與自己心愛的豬尋找著黑松露,由此可見,羅柏正自由地生活于自我的世界之中。而他與外界唯一的聯系方式是,每當周四,食材供應商阿米爾會駕駛著自己心愛的跑車來到森林之中用日用品換購羅柏與豬尋找到的黑松露。
平靜且安逸的日子在某個夜晚被一群不速之客打破了。一群亡命之徒闖入了羅柏的木屋之中打傷了他并且劫走了他的松露豬。由此,羅柏的荒誕的尋豬之路就此開始。
隨著影片的一步步深入,羅柏的神秘面紗逐漸的被揭開了。久別世事的羅柏曾是當地著名的大廚。而搶豬的幕后黑手竟是阿米爾的父親——一位著名的當地食品供應商。然而,羅柏為阿米爾父親做的一頓晚餐成功喚醒了其對妻子的思念,并感動了他。最終,阿米爾的父親卻告訴羅柏由于手下的疏忽導致豬已經死去。知道了結果的羅柏希望破滅,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或許,僅僅從對影片劇情的基本介紹上來看,凱奇似乎又飾演了一部較為荒誕并且糟糕的影片??墒牵谌绱撕唵蔚那楣?jié)之上,《豬》這部影片無時無刻都未停止過向觀眾強調并且拋出一個問題:在這荒誕的生活之中,人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在被突然剝奪幻想和光明的世界中,人感到自己是局外人。這種放逐是無可挽回的,因為對失去的故土的懷念和對天國的期望被剝奪了。人與其生活的這種離異,演員與其背景的離異,正是荒誕感?!涌姡ㄎ魑鞲ド裨挘?/blockquote>因此,人與生活的離異就是荒誕感。而在這部影片中,荒誕感無處不在。隱世十五載回到城市的羅柏看到車水馬龍、高樓林立的城市,他第一時間感受到了荒誕感。當阿米爾發(fā)現自己熟悉的餐廳和廣場竟然隱藏著一個舊時代的地下拳場,他感受到的也是荒誕感。消失的柿子樹、反復出現的車載音樂都不經歷間流露出了荒誕感的存在。而這些荒誕感的每次出現,都意味著影片中的人物主動或者別動的打破了自我世界的藩籬之后的一次覺醒。
而這些覺醒,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是生活的第一步。在我們的生活中,覺醒的瞬間實則很多,可大部分的覺醒就如同流星般閃過,僅僅保留在了那一瞬間,轉瞬即逝。因此,保持清醒以及堅持去認知荒誕,并且尋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是更為重要的。
在影片中,僅有羅柏這樣堅持做到了。他正視并且反抗他所認知到的荒誕,于是他脫離了世事隱居到了林間。他拒絕所有人給他買一個新豬和金錢的誘惑,堅持著自我并且一直反抗著。他放棄了特定的期盼和目標,隱居的生活似乎讓他建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既沒有更加的貧瘠也沒有更無價值。
或許整部影片唯一使他動搖的就是那個對于找到豬的希望。于是他在影片的末尾說到:如果我沒有去找她,在我的腦海里,她就還活著。
值得注意的是,《豬》這部影片中,羅柏是唯一覺醒后堅持反抗的人。這與其他人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從而強調出了他人身上的荒誕。例如,阿米爾的母親在覺醒之后放棄了反抗選擇了自殺。他的父親放棄了自由而去追求事業(yè)上的成功而忽視了家人。芬尼主廚則更是放棄了自己曾經擁有酒吧的夢想而做出了一些虛無縹緲的菜式。阿米爾則更像是缺少了對生活的感知,僅僅將質量視為生活的所獲,因此他表現的十分在意自己的跑車和服飾。而正是在這強烈的對比之中,影片探討并且思考了每一個角色存在的意義。
在無意義中去尋找意義,這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生命。這也正是羅柏一直所做的,他就像推著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反抗并蔑視著諸神。
無論是在他隱居的生活中還是尋豬的旅程中,他看似做著荒誕并無法令人理解的事情,可他卻一直堅持并反抗著,在世界中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生命的意義。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他也充實了自己的內心。
或許大家現在還困惑與羅柏選擇這樣生活的原因。我認為或許可以在他與芬尼主廚對話之中找到線索:“那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芬尼的菜式),這些都不是實在的,評論不是實在的,食客也不是實在的。因為這一切就不是真實的。食客并不在乎你,因為他們甚至都不了解你,因為你并沒有讓他們看到。每天你醒來,屬于你的部分就會越來越少,你為他們而活,而他們甚至都看不到你,因為你沒有讓他們看到?!彪m然影片并沒有正面的透露過真正的原因,可我們卻想象當羅柏當初覺醒之時會發(fā)現自己竟是多么的荒誕吧!
《豬》這部影片,在展現了別樣的西西弗斯的同時也似乎在嘗試著使觀眾去意識到生活中的荒誕,去放下所謂的虛無縹緲而去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
食物關乎記憶,人們在味蕾的幫助下獲取和解與救贖。這是很容易被誤解為Jonh Wick with pig的電影《豬》真正所講述的故事。
固定機位與緩慢搖移著的廣角鏡頭對準原始叢林,越過密林的陽光投射在本作的主角,一位魯濱遜式的、遠離文明的松茸采集者Rob身上。影片的前五分鐘毫無疑問塑造出了這個角色的厭世孤僻與獨特。前五分鐘機位的視角近乎平均分配——跟隨著Rob的正常機位與以貼地的極低的角度跟隨豬的鏡頭幾乎各占一半的時間,就連主角的語言除去時而吐出的短句以外,更多時候是用著口哨聲與自己的伙伴、一頭被愛稱為“小女孩(girl)”的豬進行交流。
這五分鐘使得之后的故事完全可以被理解:在Rob心中他的豬有著無可比擬的地位,因此驅動著整部電影的激勵事件:被奪走的豬致使過著隱士生活的主角重回城市便順理成章。而至于什么樣的過往讓這樣一個男人選擇在深山中將自己的所有情感托付給一頭豬?這也是整部電影在回答的問題。
當理解食物在電影中的重要性后再回過頭來審視開篇Rob同他的豬分享食物的這一情節(jié)便顯得意味深長。分享食物這一行為帶有強烈的社會色彩,特別是Rob同豬分享的蘑菇餡餅更是自己親手所制作。除去前文所提到的親密關系外,觀眾很難不會聯想到制作食物時的熟稔細致與分享時的溫柔實際上是某種求而不得的情感在豬身上的投射。隨著故事的深入這一猜想得到印證,而觀眾更是后知后覺發(fā)現導演在這里已經對Rob的身份進行了第一次暗示。
回到故事主體本身,電影被小標題分為三個章節(jié),但實際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隱藏的三次分段:三次在Amir車上所聽到介紹古典樂的廣播,實則是電影所暗藏的三個段落分隔符。
焦急的Rob找來自己唯一保持聯系的人Amir協(xié)助自己尋豬,坐上Amir花哨的跑車是電影第一次響起廣播。前一段落非常好理解:因種種原因與世隔絕的隱士在特殊事件的激勵下決定重回現代社會。
搏擊之夜的第二天在Amir家醒來的二人共同就餐,電影第二次響起廣播,前一夜發(fā)生的事情讓一直以唯利是圖商人形象示人的Amir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這位“合作伙伴”,而Rob也因Amir袒露自己的心聲開始對他有不一樣的態(tài)度。
故事結尾,共進晚餐得知噩耗后的Rob最后一次坐上車,第三次廣播響起。二三次廣播之間的故事便是電影最為重要的部分:面臨著失去的人們如何與過去和解又如何使自己獲得救贖?
主角Rob的自我和解之路作為電影主線最為復雜與豐滿。以尋豬為動機、以食物為線索,觀影者得以觀察到這個冰山一般角色內心的一角。與Amir討論一切人為事務終將毀滅、在飯店勸說主廚Finway時對聲望的鄙視以及勸其回歸本心的說辭,無時無刻不在展露著Rob的虛無主義傾向。而影片開始時的一處小細節(jié):猶豫地放進錄音帶而后又取出暴露了Rob內心深處藏有某種柔軟角落的秘密。在自我放逐的過程中Rob選擇了用虛無的外殼包裹自己。
至于Rob想要隱藏與逃避的是什么、又是什么樣的經歷使其選擇了如今的生活狀態(tài),電影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借助尋豬路上的經歷我們大致可以拼湊出答案。因此為了獲得情報,在地下搏擊場的一場戲非常值得注意。當Rob找上自己舊相識Edgar尋求幫助時,Edgar直言“你現在毫無價值”。與之對應,來到搏擊場的Rob高調地在看板上寫下自己的全名作為對Edgar之前的回應。重新承認自己的主廚身份不僅出現了這一次,對于Rob這一角色而言,面對為逃避而刻意躲避自己主廚的身份是他走向救贖與和解的重要一步。
關于Rob妻子去世電影著墨不多,但電影一前一后兩次錄音帶的出場、舊友烘焙師的安慰足以讓我們窺見失去妻子對于Rob的打擊,這也正是他選擇逃避與自我放逐的直接原因。
是迫于尋豬的壓力,也得益于之前為了尋豬走出的每一步,Rob終于重新走向了廚房。當然《豬》的故事不僅僅關乎于Rob自己,Amir與父親、Darius與妻子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作為全劇高潮的這一場晚餐將所有人的故事在這里聚攏,無論是食物的制作者還是品嘗者,終于依托著食物走向與自己的和解。
當然,當Rob重新走向廚房的那一刻觀眾們就已經意識到:豬其實找不回來了,或者說能不能尋回并不那么重要。當Rob有勇氣重新聽完錄音帶那一刻,一只豬并不再是他的唯一慰藉。
如果用一句話介紹尼古拉斯·凱奇,那會是“昔日的好萊塢天王,如今的爛片王”。他曾經因小成本電影《離開拉斯維加斯》一舉成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知名度享譽全球。后來又拍攝了《離開拉斯維加斯》、《勇闖奪命島》、《極速60秒》等商業(yè)大片,因而有了票房靈藥的美
但他不僅是奧斯卡影帝,也是金酸梅獎“最青睞的”影帝。在《戰(zhàn)爭之王》(2005)之后,尼古拉斯·凱奇有了爛片之王的稱號,更是憑借部部爛片十一次提名金酸梅獎,將昔日榮光全部敗光。
如今,凱奇又雙叒叕出新作品了,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部新作《豬》爛番茄新鮮度直飆97%,作為影迷不禁高喊一聲:“我們熟悉的凱爺終于回來了”!
說起古拉斯·凱奇的電影總離不開:激情、動作、特效。一如去年國外上映的《柔道煞星》、前年的《格蘭德島》。
但血脈僨張,激情過后,似乎又有少了點什么。因為,觀眾看的太多了,就像是一條被嚼過無數遍的口香糖,嚼到后來,自然越來越沒滋味。而電影《豬》就像是一道好菜,回味無窮。
電影開篇就是灰暗的色調和長鏡頭對準原始森林,透過穿越密林的陽光,照射在松露采集者羅伯(古拉斯·凱奇 飾)滄桑的臉上。即使沒有任何臺詞的贅述,一位魯濱遜式的、遠離文明的老人形象立起來了。
這位老男人話不多,更多的是用口哨聲與自己的豬交流,他們一起采集松露,一起分享美食,能夠感受到這只豬在羅伯心中有著不可比擬的地位。
羅伯無疑是厭世和孤僻的,他不與任何人接觸,唯有與每次來森林里收購松露的商人阿米爾做短暫交流。阿米爾曾一度詢問羅伯,是否需要露營沐浴器等基礎生活裝備,他甚至想要給羅伯配一部手機,擔心他哪一天死去了無人知曉,還搞得到處臟兮兮。
羅伯則默不作聲,選擇了關門謝客。影片前十分鐘會讓你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樣的過往,讓這樣一個男人選擇在深山中將自己的所有情感托付給一頭豬?為什么他會喪失和人建立聯系的熱情和斗志,獨自生活?
這“一人,一豬,一世界”的生活看起來毫無波瀾,卻又如此讓老人安心。當老人拿起磁帶放進錄音機后又迅速暫停了,想必他一定是有惦念已久的人吧,此時小豬湊了過來,好似在安慰老人。
而平靜卻就此打破,是在某一天的晚上,兩個陌生人闖入羅伯的家把豬搶走,一路阻攔的羅伯直接被打趴在地。 第二天羅伯從地上爬起,是無盡的悲涼。
當唯一的陪伴被搶走,老人決定離開森林走往城市,踏上尋豬之旅。一方面,這是只特別的松露豬,另一方面,這是妻子留給自己的唯一念想。在尋豬的道路上除了羅伯,還有利益相關者阿米爾,沒有了松露豬就意味著阿米爾沒有貨源,生意就黃了。
羅伯先是去找故人打聽消息,結果對方一口回絕,理由是老人已不復當年,沒有了價值。于是他來到了故人的賭場,想從這里獲取一些情報。但前提是,他要足夠抗揍。
當羅伯把自己的大名寫在墻上,周遭的人望而卻步,似乎對他充滿敬畏。當唯一一個挑戰(zhàn)者上臺后,老人面如湖水,有如一位忍者。故人看到臺上的老人,仿佛看到過去的他又回來了。于是他給了老人一家餐廳的名字作為線索,而在一旁圍觀的阿米爾感到震驚,開始思考起老人的身份。
事實上,羅伯當年是一名著名的廚師,這家餐廳的主廚還是他當年開除的員工。但即便如此這位主廚對羅伯依舊尊敬,他告訴羅伯抓走小豬的人其實是阿米爾的父親。
阿米爾的父親是一位頂級企業(yè)家,也是個精致的利己主義。他之所以抓走羅伯的豬,是因為阿米爾黑松露生意的逐漸擴張觸及到了父親的利益,而且黑松露商人這個職業(yè)在他父親眼里也著實不體面。隨著抽絲剝繭的劇情,羅伯的豬似乎有了眉目,但如何撬動阿米爾父親這座大山,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2
原以為在漫長的故事鋪墊后羅伯會手刃偷豬者,故事會朝著復仇動作片的方向發(fā)展。畢竟《豬》的又名《疾速豬殺》會引人無限的遐想。但沒想到羅伯兵不血刃,以一道好吃到哭的晚餐打動了執(zhí)拗、頑固的阿米爾父親,而這一反轉在影片中段早有鋪墊。
阿米爾曾與羅伯分享了一段自己父母的往事,他的父母從小關系就不和睦,但唯有他們共同吃了一頓美餐的那天兩人沒有爭吵,回家后還討論得不停。但這是僅有的一份溫存,沒多久阿米爾的母親就永遠離開了他。
阿米爾雖然帶著對父親的恨意,實際上他對父親是有愛的,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契機,也不知該如何去表達情感。羅伯教給阿米爾的方法是烹飪,去喚醒他父親那份塵封的記憶。
這種方法無疑是安靜又鋒利的,他洞悉了人與美食之間的情感聯結,羅伯用曾經給這對夫婦做過的菜,串起往事的粒粒珍珠。當阿米爾父親吃到美食的第一口就破防了,他抑制不住對妻子的愧疚與思念。而羅伯同樣是一個從妻子離世傷痛走不出的男人,從某種程度上說,兩個人同病相憐。
阿米爾的父親也向羅伯道出了實情,松露豬因為自己手下的魯莽已經離世,意味著他與妻子唯一的牽絆就此斬斷,這無疑是殘酷的,羅伯崩潰大哭。這算是全片的最高潮,電影卻做了消音的處理,是一場無聲的心碎。
無論是影片開頭教科書般的蒙太奇,或是結尾的處理皆細膩而平淡。在導演流暢的波瀾不驚中,拍出了暗流涌動,經歷了失去至親的人們,該如何與自己和解?當他獨自一人回到森林的小屋后,洗掉了臉上的污垢,聽完了妻子的錄影帶,這意味著羅伯真正接受了人生本就孤獨,他與過去的自己和解了。
3
有多少人看羅伯做菜的幾段蒙太奇,就止不住口舌生津、喉頭顫動,羅伯烹飪菜肴時自信而篤定,他記得每一位為其做過菜的客人,明媚而溫暖。所以,與其說《豬》是一部驚悚劇情片,倒不如說是一部美食與家庭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里,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相似的情愫:老去的父親,依然執(zhí)拗不懂如何表達愛;曾經與家人一起享用的美食,成為珍貴的回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也找到了各自的心靈歸屬……當美食被端上餐桌,就意味著一切的仇恨都會被消解。這樣的文藝片固然無法像R級電影,讓人爽感滿滿,但這種絲毫不做作的,無添加狗血的,帶著不說破的溫存,讓我們更加理解“美食是連接家庭與愛情的紐帶”。
我們再回看整部影片,它被食材或菜肴的名字分為三小段,“田園蘑菇餡餅”、“媽媽的法式吐司和解構扇貝”,“一只燒鳥,一瓶酒”,每個命名都賦予了本片別樣的風味。用美食結構劇情,留下最簡單樸素的情感,讓觀眾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此外,阿米爾在車上聽到的介紹古典樂的廣播,是影片三個段落的分隔符。第一次廣播響起,是羅伯坐上阿米爾的跑車,決定重返現代社會;第二次廣播響起,是羅伯在阿米爾家里醒來,兩個人共同就餐,二人袒露心聲;第三次廣播響起,是故事結尾,羅伯得知噩耗最后一次坐上阿米爾的車。
有音樂和美食的陪襯,電影《豬》多了份生活感,也多了一份孤獨老人孤老終生的悲情和必須往前走的釋然。事實上,影片的重心不在于豬,更不在于復仇,而是在于打破人與人隔絕起來的心魘,電影中永恒不變的事物就是愛的連接與情感記憶。如果你還在耿耿于懷凱奇曾經出演過的爛片,那么看過這部文藝電影《豬》后你興許會改變想法,不能說這是凱奇的演技顛覆,但這的確是他多年來演得最不刻意的一次。
講述方式實在太厲害了,以至于回味無窮。你以為是講愛寵失蹤追尋的故事,其實講的是一個出色品質的男人和他已被冷凍鎖鮮的美好愛情故事。當男主說他愛那頭豬的時候,高潮來了。
當然是被電影海報和片名的動作寓意給騙來的。但實在沒想到,這片如此牛掰。是可以吹爆的類型。
好電影是需要極限壓榨創(chuàng)造力和全部身心才有可能產出優(yōu)秀作品的東西。毫無疑問,這部電影就是最好的范例。
《Pig》這部電影,也許會出乎很多人,甚至是所有人的預料,在循規(guī)蹈矩的,漫長的鋪墊后,也許大家都在期待著一個血淋淋的復仇故事。
然而這部電影并不是關于尋仇,尼古拉斯凱奇也絕不是另一個批量復制的john wick,這部尋豬記伴隨著美食,回憶,失去與愛等元素,讓這場從林到城市的找尋成為了一場凱奇對于自己內心的探索。
這部《Pig》并不是我們期待的《疾速豬殺》,但它足夠優(yōu)秀,我提前宣布它為本年度的最佳豬片。
劇透預警
Part.1“別動凱奇家的豬”
我一早就想好了怎樣去描述本片。之前說別殺john wick的狗,別動連姆尼森的女兒,別偷托尼賈的大象(冬蔭功),現在,大概輪到別抓尼古拉斯凱奇的豬豬了。
事實上,本片在前三分之一的部分,似乎確實在營造這樣一種“復仇”的氛圍,盡享人豬之樂的凱奇有一天突然被外人闖入,小豬被抓走,然后為了找回自己的豬,凱奇和收購松露的年輕人阿米爾,踏上了尋豬之旅。
凱奇雖然已經十多年沒有返回城市,然而似乎他之前曾經聲名顯赫,只是時過境遷,他已經被時代遺忘。
我這個時候已經暗搓搓地開始興奮了,凱奇大叔一定要用他這些年標志性的“凱奇瘋狂”,來展現自己隱藏多年的實力。
是的,凱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做菜。
凱奇原來是當地的廚神,這里找關系才能進去吃的網紅餐廳大廚,都是當年凱奇看不上炒魷魚的學徒。
而他感化搶豬仇人的方法也簡單粗暴-我來做一頓晚飯,好吃到爆,好吃到讓你哭掉。
于是凱奇兵不血刃,就打動了那個執(zhí)拗,頑固的老家伙。
但是豬呢?豬已經回不來了。
Part.2“這其實是一部美食與家庭的電影”
電影有三個小段,每一小段都是一些食材或是菜肴的名字,這賦予了本片別樣的趣味?!疤飯@蘑菇餡餅”,“媽媽的法式吐司和解構扇貝”,“一只燒鳥,一瓶酒,一塊咸面包”其中“解構扇貝”可能不太好理解,片中那個被凱奇辭退的主廚解釋“deconstructed cuisine”為“對食物進行解構,把熟悉的食物做出陌生的味道”,這個解釋還是不夠清晰。
在谷歌找了一下“解構廚藝”的描述,大概就是:“把一道菜拆分成其不同的原料,以呈現出別樣的感受”(為了避免大家說廚師不干活,這種描述后面基本要加一句“不會以完全原本的食材呈現)效果嘛,大概是這樣(草莓蛋糕)
這樣(鬼知道是什么)
這樣的(鬼知道是什么2)
也難怪凱奇想讓這位廚師找回初心。
但是美食終究只是連接家庭與愛情的紐帶,本片中阿米爾一家和凱奇一家的故事才是“家庭”的核心。阿米爾的父母經常吵架,但唯有吃過凱奇當年做的燒鳥的那一天兩人并沒有爭執(zhí),倒不一定是那菜有多么好吃(雖然可能確實挺好吃),而是那段沒有吵架的回憶便與那道菜品相連,因而能喚起阿米爾父親的回憶,憶及當時的美好。
而對凱奇來說,那段錄音帶中妻子為了慶祝自己生日的準備讓他念念不忘,那天晚上他們去吃的菜肴對凱奇而言可能差得難以入口,但這份回憶,因為有家人的存在,便可以永久地被保留下來?!八陕妒俏艺业降?,不是豬找到的,我那么想要回豬,只是因為我愛著她?!?/p>
Part.3 “凱奇的慟哭,與臉上的血污”
片中最震撼的一刻,便是當凱奇和阿米爾做出了打動父親的菜肴,但是父親說,那只豬已經死掉的時候,凱奇無聲的慟哭。
這些年凱奇爛片無數,他也越發(fā)習慣自己的“失去理智暴怒性”演出,而很慶幸的是,本片中凱奇沒有神經質地發(fā)狂,沒有咧開嘴一副美國精神病人的模樣
他蓄滿了胡須,一副古井無波的神情,一直到片尾,他將這些日子的苦悶一并宣泄,坐在地上號啕大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凱奇的臉,在片尾之前從來沒有清洗過,于是被歹徒不講武德偷襲和被地下拳場的人不好自為之地毆打之后,凱奇全程都帶著這道血痕。
這讓我想到了《唐人街》中杰克尼克爾森被打爛的鼻頭,這個持久的傷痕成為了主角的一個標志,也成為了某種他們堅持中受到挫折與失敗的印證。
他越堅持,這道血痕便越發(fā)醒目,每個人都對他側目,問他是否需要醫(yī)療援助,凱奇甚至帶著這道血污完成了正餐大菜。而直到他最終釋然后,他才洗濯掉了那些血跡,豬已經死去了,人已經死去了,他們可能或可能沒有活在你的心中,但你知道,你還愛著他們。
Part.4 “凱奇的日落大道與好萊塢往事”
當凱奇被老友埃德加說“我記得之前你的名字還是有些份量,但是現在,一文不值”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好萊塢往事》中落魄的小李子讀的那本“英雄末路”的書,還有《日落大道》中拼命想要恢復往日榮光的默片演員諾瑪。
這部影片的某些部分,其實也就是凱奇的某種自嘲,他脫離主流電影圈實在已經太久了,凱奇的上一部非配音的大制作電影是什么,我翻了一下,大概是十年前的《靈魂戰(zhàn)車2》,而這些年,倒不是說凱奇沒有拍出過稍微好一點的電影,只是這些電影都距離主流觀眾太遠太遠了。
于是凱奇每次出新片,我們都要問一句“凱奇?zhèn)€完了嗎?可以翻身了嗎?”
但是如果沒有爆炸性的好片出現,凱奇大概還是只能像電影中那樣,在曇花一現后回到無人問津的小屋。
Part.5 “人生唯有芝士與培根不可辜負”
讓我們重新回到美食上吧。
雖然凱奇的廚藝在片中已被神化,但是相較于華而不實的菜品擺盤,凱奇開頭和結尾的兩道菜,倒是完美展現出了他的烹飪哲學。
開頭:面粉胡蘿卜蘑菇,大餡餅
結尾:燒鳥土豆配湯汁,大滿足。
是的,營造概念終究還是美食的細枝末節(jié),所謂工匠精神,手制,嚴選等詞條終究抵不過讓人大快朵頤的滋味與飽腹感。
我不知道凱奇的燒鳥味道如何,但我想到之前在廣州某個餐廳(不寫店名避免打廣告)吃的烤乳鴿,味道確實絕妙,一整個乳鴿,烤得又脆又焦,入口后肉中仿若帶著湯汁,滋味絕贊。
而松露我在法國的一家餐廳也嘗過,那家餐廳還是tripadvisor上非常推薦的一家,但是松露嘛,沒啥感覺,真不知道為何那么多人趨之若鶩。(我突然翻到當時吃的一道菜的照片,莫非這就是解構料理?)
我看電影的時候只是在想,有烤乳鴿這般可以隨意飼養(yǎng)的美味,辛辛苦苦捉豬挖松露又是何苦呢
直接吃豬肉不香嗎?
大晚上看人吃香的喝辣的,我肚子都餓了,不寫了,整點冰激凌吃去。(千萬不要買鐘薛高,貴得我心疼)
《Pig》我非常痛恨給它翻譯成《疾速豬殺》的人 我就是看了《疾速豬殺》這個譯名才來看 但那種感覺像什么呢……就像…… 就像你風雨無阻的在網上聊了個妹子終于線下見面了一見面看見對方黑色小短裙酥胸半露烈焰紅唇都很完美走最后流程的時候洗完澡才突然發(fā)現……她掏出來比!你!大! 對沒錯就是這種感覺! 前十分鐘緩慢美好的介紹了尼古拉斯佩琪和小豬的叢林生活 你就看凱奇這個造型 妥妥的基努里維斯 百分之一百二John Wick?。∵@還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然后他的豬被偷走了 戰(zhàn)歌起了 音樂整得我心潮澎湃的 然后……一直到結尾…… 都沒出現復仇大戲! 我tm期待著一部復仇動作片!你給我來了個愛情文藝片!媽個雞老子被氣得馬上就找了一部愛情動作片舒緩壓力 但有一說一這片還湊合 凱奇是鎮(zhèn)上傳說級的主廚 現在最火的餐廳的主廚是他當年開除的學徒 因為意面總是煮的有些老 而反派偷豬的原因也很奇葩 那是一頭會找松露的豬 凱奇和豬配合找松露 賣給反派的兒子 反派的兒子和反派成競爭關系 反派不想兒子來打攪自己的生意 于是從根上斷絕了這種可能 很好 講理 然后凱奇是怎么做的呢? 我尋思氣氛都烘托到這了 你這造型也到位了 卸他一條胳膊一條腿不過分吧? 結果你猜怎么著?嘿!他娘的!他做了頓飯!給反派吃哭了!然后反派就坦白了說那些人太魯莽了她已經死了回不來了! 凱奇就崩潰了!哭了! 我tm也崩潰了! 啥菜啊這么好吃!給我嘗嘗! (凱奇做的是多年前反派和老婆到餐廳時做的菜) 唉 總之 如果你抱著看復仇爽片的心情 就算了 因為這片 完全不是那個路線 所以說這個翻譯還是有點東西 尋豬之旅 這名還比較貼切 疾速豬殺 豬你妹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人其實就是不愿意看到現實。
雖然一早知道是部文藝片,但沒想到是一部情感細膩的美食片,美食可以勾起美好回憶,看似主角是在找回自己的豬,實際上他是幫遇見的這些人找回曾經的自己。不差,但也沒好到哪,沒有更貼近當下生活,而是選擇極小格局表現人物,內容輕了些。音樂和畫面做的還是不錯的
世界上最珍貴的兩個寵物,一個是基努里維斯的狗,一個是尼古拉斯凱奇的豬?;锞S斯會要你的命,尼古拉斯凱奇會給你做一頓讓你記憶一輩子的菜。
作為導演處女作還是穩(wěn)的,只是這種套A24黃金公式拍的片子也算看膩了。花一整場痛斥做deconstructed scallop的廚師不real,這種片子不就是電影界的deconstructed scallop么
人類永遠無法戰(zhàn)勝失去重要事物的創(chuàng)傷和空洞,即使使出渾身解數抗爭,命運始終會摧毀一切寄托,而我們,只能繼續(xù)活著,帶著這些記憶和痛苦,就這么活著,這不是一部多么多么出色的電影,但它對孤獨的表達和解讀是銳利的,PIG,這個世界,人們,輝煌的過去,我,只有我,在這。
強烈建議改成『尋豬』會不會更好?現在這個名字很大程度上會改變人對這部電影的想象,但確實有種沖突感,喜歡快節(jié)奏電影的人群,發(fā)現看了一部需要你放慢節(jié)奏,理清思緒的電影。舊世界和新世界的交替,有些愛會永遠被記住,有些時間只會讓人麻木?!叭绻覜]找她,是不是會覺得她還活著……”
就如同片尾曲,略顯粗俗的歌詞搭上悠揚的曲子,本該粗獷的電影卻講著小清新的故事,全片都是靠故事推進回憶過去,沒有任何直面顯示,簡單卻完整的故事表達,沒有任何劇烈沖突,情愫卻十分強烈,有感覺的低成本文藝片。他這種對”豬”不舍晝夜的追尋,是對過往深深的執(zhí)念,更是對曾經美好的不舍。磁帶不忍再聽,小豬也已經不在,一切都釋懷了,又播放起舊音,小屋外星空璀璨、鳥語蟲鳴,好像又聽到了哼唧的聲音。
豆瓣終于把《疾速豬殺》的名字給改了??措娪扒埃€以為這會是凱奇效仿john wick的一部動作復仇作品,自然也少不了凱奇癲狂式的演出。沒想到這竟然是關于美食,回憶,失去與愛的一場旅行,凱奇全程壓抑著自己,也讓最后的那個慟哭更為悲傷。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為這破抖機靈的翻譯《疾速豬殺》,對這片有了那方面的期待,然后期待破滅了,就給了低分。在我們這,凱奇出演的這部小制作卻沉甸甸的作品,看來是要徹底栽在這破翻譯上了。好在爛番茄新鮮度97%,MTC均分96,媒體無差評,希望凱奇能因此接些好片。//當然,沒有這破翻譯,也不會很多人樂意靜下心來,去看一部沒什么高潮的,關于一個人的靈魂的解救的電影。//我不會加入嘲笑凱奇的隊伍,且不說他拿過小金人,他曾經演過那么多經典角色——經典好片,我有什么資格嘲笑他,就算他曾經沒那么牛逼過,我又有什么資格嘲笑一個趴在泥土里還在往前爬的人。
尼古拉斯佩奇
無論是誰將這部電影同John Wick聯系起來都應當被拉出來興師問罪,宣發(fā)上錯誤的引導觀眾期待一部R級動作片,實際上卻是一部探討如何對待生命的逝去,愛與痛苦的佳作,而無論是海報,預告片或是宣傳物料上卻都在營造著復仇動作片的氛圍,這樣的作法對這部電影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這是一部文藝片,文藝片,文藝片?。?!
劇情過于迷惑以至于懷疑影片有某些極其深刻的隱喻而我沒有看懂。不過就這個呈現而言我也沒興趣搞懂。海報、預告、評級都有欺騙觀眾的嫌疑,這片子到底有什么R級內容?引用imdb用戶的話說“Rated R for Ridiculous." 兩星都給女豬角——可愛的新西蘭kunekune,表演很自然,和凱奇對戲不怯場,來年頒獎季最佳女配可以期待一下。
如果你花92分鐘看了這部電影,那么你就會花92分鐘看了這部電影。
自作主張亂起譯名的行為真是誤導人吶。有多少人因為《疾速豬殺》而誤以為本片是類似《疾速追殺》的R級動作片?結果…… —— -你在想什么?-我在想,如果我不出來找她,她至少還會活在我的腦海里。-但她不會。-No, 她不會的。
優(yōu)雅靜謐的鏡頭和配樂讓影片顯得高深,但餐廳里的一段說教暴露了影片干癟單薄的內核。凱奇的演技毋庸置疑,但算不上翻身,他只是一直在打滾。
其實是個文藝片,一個喪偶男人的孤獨尋豬之旅。基本不打,只有凱奇被打。
劇組是不是請不起燈光師?
有點孤獨悲傷的故事 跟小動物在一起比和人打交道美麗多了 傷害它們的人都該去死一死【慶賀改名】
喂豬也可以很講究 這是一名普通長者對陪伴的渴望 本片不適合抖機靈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