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湮滅

劇情片美國2018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  詹妮弗·杰森·李  吉娜·羅德里格茲  泰莎·湯普森  奧斯卡·伊薩克  水野索諾婭  大衛(wèi)·吉亞西  圖娃·諾沃妮  本尼迪克特·王  約翰·施瓦布  薩米·海曼  克里斯汀·麥加里蒂  

導演:亞歷克斯·加蘭

 劇照

湮滅 劇照 NO.1湮滅 劇照 NO.2湮滅 劇照 NO.3湮滅 劇照 NO.4湮滅 劇照 NO.5湮滅 劇照 NO.6湮滅 劇照 NO.13湮滅 劇照 NO.14湮滅 劇照 NO.15湮滅 劇照 NO.16湮滅 劇照 NO.17湮滅 劇照 NO.18湮滅 劇照 NO.19湮滅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16:44

詳細劇情

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飾)是一名生物學家,一年前,她的丈夫凱恩(奧斯卡·伊薩克 Oscar Isaac 飾)在參加一項秘密任務后神秘失蹤,這一年間,莉娜一直生活在悲傷之中。某天,失憶的凱恩忽然出現(xiàn)在了莉娜的面前,之后暈倒被送入了醫(yī)院。在那里,莉娜遇見了文崔斯博士(詹妮弗·杰森·李 Jennifer Jason Leigh 飾)?! 〔┦扛嬖V莉娜,凱恩被派往了一塊被“閃光”籠罩的未知區(qū)域,三年間,無數(shù)的隊伍被派往區(qū)域內(nèi)進行勘探,只有凱恩一人活著回來了。不僅如此,“閃光”正在不斷的擴大。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莉娜自愿加入了下一批被派遣的隊伍之中,和她一同前往的,除了文崔斯博士外,還有安雅(吉娜·羅德里格茲 Gina Rodriguez 飾)和喬茜(泰莎·湯普森 Tessa Thompson 飾)。

 長篇影評

 1 ) 如何把沒有故事的原著第一部改編得煞有介事地自圓其說

觀影前一天連夜補看原著,看后情緒很復雜,既期待觀影,又發(fā)現(xiàn)這種期待大打折扣?!哆z落的南境》有三部,《湮滅》是第一部,第一部專注挖坑,挖了很多坑,都需要在第二第三部慢慢填上。換一種說法就是,《湮滅》在情節(jié)推進上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交代背景和營造“氛圍”。希區(qū)柯克說:最恐怖的不是炸彈爆炸那一刻,而是大家相視等待炸彈爆炸的氛圍。作為非科幻迷的普通讀者,我理解《遺》超越《三體》獲得星云獎可能就在于它對這種詭異、恐懼和玄幻氛圍的渲染,更準確地說《遺》是一部志怪小說。但小說歸小說,當把一個缺乏戲劇沖突的故事搬上熒幕,如何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吸引觀眾不走神還是有相當?shù)碾y度。當然,另一方面,我很期待看到X秘境、地下塔里流動的苔蘚文字、發(fā)光的娜塔莉波曼長啥樣。 電影最終還是對原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變(據(jù)說導演承認自己沒有讀完原著。。orz)。平心而論,我真是慶幸電影做出了這種改編,至少坑基本都被填上了,一部電影自己能自圓其說,不至于讓你在結尾開始拉字幕的時候一副what the f**的表情,覺得導演除了勾引你看續(xù)集沒干其他事。這么說吧,《湮滅》小說情節(jié)可以幾句話概括:生物學家為丈夫進入X秘境,在地下塔里發(fā)現(xiàn)流動的苔蘚生物(爬行者)在書寫雞湯文字,而且整個地下塔是一個活體。為了解密,生物學家又去了燈塔,發(fā)現(xiàn)燈塔里有以前燈塔管理員的照片和科考隊員的日記,哦還有心理學家領隊是個bitch,結束!可是留得坑太多了,地下塔是啥?爬行者是啥?雞湯文字什么含義?燈塔管理員有什么關聯(lián)?日記記錄了什么?回來的丈夫為啥失憶?心理學家領隊為啥如此陰險毒辣?基本一個坑都沒有填。如果電影忠實原著,把這些問題都留到續(xù)集,我覺得觀眾可以把電影院拆了。有興趣的看看小說第二三部,發(fā)現(xiàn)腦洞大到無法收住,相比之下第一部除了造勢放煙幕彈,啥都沒交代。 我覺得電影開始對X秘境作用機理的交代還是不錯的。DNA之間的reflection,隨著五名科考隊員的深入而得到揭示。X秘境里的生物之間會通過DNA的相互映射而產(chǎn)生稀奇古怪的雜交物種,比如長著鯊魚牙齒的鱷魚,頭上長梅花的梅花鹿,長成人形的植物,同株開出百合玫瑰的鮮花,咬死人繼而發(fā)出人類聲音的灰熊。。。所以當物理學家發(fā)現(xiàn)自己手臂開始長出藤蔓,精神開始崩潰。如果電影按照這個套路再深挖下去,可能故事邏輯更連續(xù)和一致。但是后來電影又被毫無鋪墊地帶回原著,原著第二三部交代X秘境最主要的作用機制是對生物體進行克隆復制。所以導演才設計了燈塔里Kane自焚后隨即又出現(xiàn)了一個Kane,Lena盯著白光看又復制了一個Lena兩人“共跳現(xiàn)代舞”的場景。導演對原著的致敬卻讓觀眾覺得非常突兀。另外DNA的reflection在片里真是深究不得,有機體之間reflection也就算了,為啥非生物體的冰凍海水也reflect了樹木的形狀DNA,長出沙灘冰雕的既視感呢? 電影把五個女性科考隊員的消失處理成《無人生還》的節(jié)奏也是對原著的有益改編。原著中隊員的沖突更多是人性使然,說得更確切一點,是心理學家的小陰暗。語言學家還沒進X秘境就慫了退了,人類學家是被心理學家當成對付地下塔怪物的擋箭牌犧牲了,勘探員被心理學家離間和Lena產(chǎn)生間隙,在Lena變異后有意射殺Lena結果被Lena一槍斃命。原著這么設計情節(jié)有其道理,因為后面交代心理學家領隊是X秘境里地外生物的帶路黨,她希望帶著源源不斷的科考隊員來獻祭。但電影說不了那么多所以然,于是把其他隊員的消失處理成秘境里其他生物的攻擊,一個在野外被變異灰熊咬走,另一個在破敗民宿精神崩潰被灰熊攻擊,接著一個發(fā)現(xiàn)自己被藤蔓附身,生無可戀,然后領隊直接在地下塔被白光湮滅,只剩下主角光環(huán)閃耀的Lena在燈塔孤軍奮戰(zhàn)。這么處理至少場景豐富了很多,給觀眾的感官帶來不同的刺激。否則按照原著就一個地下塔,僅有閃著綠光不停流動的苔蘚,難免枯燥。 平心而論,電影對X秘境風光的展現(xiàn)還是非常有藝術感的。琉璃幻彩的日光,蒼翠欲滴的樹蔭,人體做拉奧孔狀的地洞入口,以及LenaA與鏡面LenaB的那段雙人現(xiàn)代舞讓我有一種黑天鵝重現(xiàn)的錯覺。是部用了心改編的電影,彌補了小說情節(jié)不足的硬傷,至于觀眾的觀影感受就智者見智了。

 2 ) 《湮滅》中的科幻設定有哪些亮點?

可能是你最需要的影評

昨天才在匆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去電影院滿足了心愿,看完之后第一感覺就是我在豆瓣上看到的所有影評都沒有接近正確答案。作為一部科幻片,影片里很多線索極其隱晦,對理工科出身的人也需要思考其來龍去脈,而影片和其原著本身(雖然并沒有看過原著)也是難能可貴的有思想有價值有深度的科幻作品。

先自我介紹一下吧。本科力學,碩士博士化學,現(xiàn)在做的和生物相關,工作性質也和軍隊相關。算是和電影里需要的一些科幻設定點契合度很高了。再說一下電影里這些科幻設定,其實如果你是一個高中選修理科的學生,同時平時又對科幻感興趣,這些設定其實并沒有那么晦澀艱深。下面開始正文。

1. 這部影片和外星人沒有任何關系!

從頭至尾,影片發(fā)生的地點和影片里的內(nèi)容,都沒有出現(xiàn)外星空間和生物。唯一把人們思維往外星引的,是一顆墜落的隕石,但即使是這樣,影片仍然沒有顯現(xiàn)出任何外星生物可能出現(xiàn)的痕跡。在我看電影之前,曾經(jīng)看到一個影評說“這可能是異星生物侵略地球的新途徑,它只是對地球的生命進行復制,來達到侵略的目的”。影片里真正展示的是一種物理現(xiàn)象引發(fā)的災難,而不是外星生命帶有目的性的入侵,如果條件成熟,不需要這顆隕石也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

2. 關于閃爍(The Shimmer)的本質

影片中最核心的科幻設定就是這個Shimmer,叫閃爍也好,保鮮膜也好,或者是絕地求生里的毒圈也好,總之這個東西是導致災難的原因。

影片中的女物理學家在臨死前說,她關于Shimmer的推斷是正確的,Shimmer折射一切物體。這時我恍然大悟。還記得她們在X區(qū)域叢林里時的綺麗畫面嗎?

X區(qū)域叢林里天空射下的彩虹光

影片里彩虹出現(xiàn)了多次

彩虹是X區(qū)域的背景色,起初我以為這是電影的色彩手法,可以讓影片變得更加魔幻詭異,但后來直到戴眼鏡的女物理學家說到prism(棱鏡)一詞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個東西:

三棱鏡

牛頓用三棱鏡的色散原理揭示了彩虹的秘密,我們所看到的綺麗的彩虹其實是由于光線的折射引起的?,F(xiàn)在清楚了嗎?The Shimmer其實就是一個薄層的棱鏡,它將外界的太陽光折射,導致在X區(qū)域內(nèi)部彌漫著彩虹色;而Shimmer遠不止折射光線這么簡單,它折射所有物體。一個棱鏡怎么會折射所有物體呢?在這里又要引申出一個概念:波粒二象性。

可能有同行或者科幻愛好者都聽過公子哥德布羅意的故事,是的,德布羅意發(fā)現(xiàn)了物質波。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光是波,而物質是粒子構成的,但德布羅意告訴我們,波和粒子是相通的,一個物質既是波,也是粒子。這就是波粒二象性。那么光是波,棱鏡可以折射、反射光,我們身體(萬物)是由粒子構成的,粒子也是波,棱鏡能不能折射、反射粒子呢?

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核心科幻設定——通常情況下,我們平時見到的三棱鏡只能對可見光附近的波進行折射或者反射,由于衍射和阻擋,其他波長的波則不會發(fā)生類似光的折射和反射(具體知識可自行百度),但Shimmer是一種設定里“特殊”的物質,它對全頻譜的波都有作用!并且在X區(qū)域內(nèi)部的某些波(比如電影里說的無線電、GPS等等通訊手段),Shimmer可以全反射!

全反射(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全反射的意思就是波不會發(fā)生折射從Shimmer中射出去,而是會100%反射回原介質,這也就是為什么在X區(qū)域內(nèi)部無法與外部取得聯(lián)系。

好了,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Shimmer是一種特殊的介質,它具有內(nèi)外異性,對外部的光線進行折射,對內(nèi)部的一切波(粒子)進行100%反射。

3. 關于X區(qū)域的推測

一個隕石墜落在燈塔里,形成了X區(qū)域和Shimmer,之前看見一個學理論物理的兄弟發(fā)影評@LPP,其中提到了X區(qū)域引力異常導致區(qū)域內(nèi)時鐘變慢,在X區(qū)域內(nèi)經(jīng)過一周,在外界好像過去了4個月。在我看來這是有可能的,根據(jù)廣義相對論,強引力會導致時鐘效應,也會導致相應的磁場效應和湮滅,但是同時強引力也意味著對生物巨大的沖擊,如果真的是那么強大的引力,小草根本不可能生長上去,而是會直接伏在地面,人也不可能正常直立,會被壓成肉餅。

所以除了引力效應還有什么效應導致時鐘變慢呢?我認為是X區(qū)域內(nèi)部存在某種介質,改變了這個區(qū)域的性質,減緩了光速(注意,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要知道,在相對論效應中,減小光速也是可以引起時鐘變慢的。至于真相,emmm,那應該去問原著。我只是提供一個不太可能的可能。

4. X區(qū)域的生物

影片中反復強調,X區(qū)域內(nèi)的生物的DNA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植物出現(xiàn)突變,動物身上長出植物,士兵體內(nèi)出現(xiàn)爬行動物(這一段內(nèi)容由于過于血腥,在影院被和諧了)。通常情況下,生物體內(nèi)的DNA嚴格按照程序復制,當出現(xiàn)錯誤時,生物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會將錯誤的細胞除去,以保證系統(tǒng)正常運行。但是某些發(fā)生錯誤的細胞會繞過免疫系統(tǒng),并且無限制地復制自己,這就是癌癥。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進入X區(qū)域的人大多數(shù)都因為區(qū)域內(nèi)的強輻射而得了癌癥。這就不用多說了。

但是某些植物因為輻射+折射發(fā)生了串種現(xiàn)象,鱷魚甚至長了多排牙齒(我立刻想到了多倍體),吃掉Sheperd的熊會發(fā)出Sheperd一樣的聲音,人身上會長出植物,這就有點玄幻了,根據(jù)影片,應該是某些生物的DNA經(jīng)過Shimmer的反射,完全植入了另外一種生物DNA內(nèi),在另一種生物體內(nèi)得到了表達。想象一下如果我們這個世界是吃什么就長什么的話,是不是會有點像影片里這樣?這是題外話了。

X區(qū)域還有一種現(xiàn)象,那就是完美的復制體,影片中出現(xiàn)過三次,第一次是兩只梅花鹿,第二次是Kane,第三次是Lena。這個完美的復制體就更加玄幻了,在我的推測中,很有可能是接近燈塔的生物才會被完美復制。燈塔處于X區(qū)域的正中心,在這里不僅僅是DNA會被Shimmer反射,連同生物體內(nèi)的蛋白、無機鹽、水等等各種物質都會被反射,形成一個新的復制體。

左圖是在非中心點的反射示意圖,右圖是在中心點的反射示意圖

在非中心點,反射不會射到原生物身上,而在中心點,就像凹透鏡的聚焦一樣,所有反射都指向中心,導致了完美復制體的出現(xiàn)。這其中的道理,emmm,我也解釋不清楚了,算是電影科幻設定的一部分吧。

總結一下,一個隕石墜落在秘境的燈塔中,引起燈塔附近出現(xiàn)巨變,這變化中釋放出的介質在區(qū)域(X區(qū)域)中組成了棱鏡(Shimmer),棱鏡可以反射區(qū)域內(nèi)任何物質,導致了這個區(qū)域的生物出現(xiàn)異常。強調一下,這個影片真的和外星生物沒有一點關系[允悲]!

5. 電影的一些漏洞

其實即使是原著,也會存在很多可察覺的漏洞,而偏離了原著的電影則更不必說了。首先的漏洞就是,如果Shimmer內(nèi)部只發(fā)生全反射,沒有信號能傳出去的話,那么外界看X區(qū)域內(nèi)部將會是黑漆漆一片,因為光也是波,光也會發(fā)生全反射無法傳出Shimmer,但是電影為了視覺效果,還是讓外界能看見Shimmer內(nèi)部了。如果這樣,在Shimmer內(nèi)部可以通過光信號向外界傳輸信息 。

從Shimmer外部看內(nèi)部

第二個漏洞,如果Shimmer可以全反射任何東西,同時又可以將外部的光線折射進來,那么Shimmer內(nèi)部將會是一個只進不出的體系,幾年時間,其中的溫度可以燒穿地球!

第三個漏洞,如果Shimmer可以全反射任何東西,那么為什么只有DNA被植入其他生物體內(nèi),而不是蛋白或者其他東西呢?按理說,應該會出現(xiàn)類似海市蜃樓一樣的反射產(chǎn)物啊。

第四個漏洞,那個被用刀割開肚皮的人,最終尸體沒有腐爛,這是一點,另外一點,他身體里的爬行動物最終瘋狂生長,長滿了整個墻壁,在細胞生長的時候,需要營養(yǎng)物質存在,比如人活著需要食物,植物需要光線水和二氧化碳,那么瘋狂生長的動物,他是從哪里獲取的營養(yǎng)物質呢?

第五個漏洞,也是讓我比較無可奈何的漏洞,Lena從自己的身體里取了一滴血就放顯微鏡下觀察了,然后看到了細胞的有絲分裂。首先,這個細胞的紅色似乎暗示了紅細胞,但是其實紅細胞是沒有細胞核的!其次,人體的細胞是沒有鞭毛的啊喂!你這細胞周圍一圈毛是要搞毛啊!好吧,為了電影的表現(xiàn)力,這點漏洞也沒那么關鍵了。

帶有鞭毛的紅細胞?

第六個漏洞,女領隊在燈塔下方說出了Annihilation之后,就變成了一團光消失了,這里面有點意識流,但其實湮滅的過程并不是這樣子,如果一個女領隊那么重的人和她的反物質相遇然后湮滅,估計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存在。

第七個漏洞,也是無關科幻設定的漏洞,這個指揮小組也太蠢了吧!為什么不監(jiān)測輻射就派人進入X區(qū)域?為什么不給進入的隊員穿防輻射服(鉛衣)?為什么不直接派直升機(無人機)去燈塔?

瑕不掩瑜吧,我覺得電影還是值得好評的,有些地方為了電影的視覺效果也是無可厚非的,原著應該很棒,特別是如果你想明白了原著作者想表達什么的時候。以上一點拙見,希望豆友輕拍。

 3 ) 美帝這智商基本也就告別自行車了

憑良心講,本片不帶腦子看的話還是非常帶感的,精妙的設定、壓抑的氣氛、出色的音效……等等。 但是只要稍微動腦子想一想,立馬就會感受到智商被嚴重侮辱了…… 片中這個主事件,從外部觀測來看,顯然是一個具有毀滅世界前景的高度危機異常事件。按照常理,美國政府這種時候必然要拿出百分之兩百的力量來艸翻這個不管是什么玩意吧? 那么—— 一定得征用最好的黃金地段, 征召最頂尖的科學家, 建就得建最高規(guī)模的前進基地! 航母直接待命, 噸位最小也得十一萬噸, 什么提康德羅加級呀,朱姆沃爾特級呀,美國級呀能給他開過去的全給他開過去, 基地上空有F22阿帕奇遛彎,基地旁邊有三角洲海豹六蹲著, 基地主樓里站一個五星上將, 滿頭白發(fā),特大片兒的那種, 主角一進門,甭管有事沒事,都得跟人家說"I am your father."(劃掉)"I'll be back."(劃掉)"The world needs you!" 一口地道的德克薩斯腔,倍兒有面子! 基地里再建一個技術中心, 儀器用德國的, 一年光電費就得幾億美金, 再建一所臨時醫(yī)院, 二十四小時候診, 就是一個字兒作, 看感冒就得來個隔離! 周圍的同事不是好幾個博士學位就是智商兩百多, 你要是一個碩士呀, 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Are you ok?" 你說這樣的基地,國會能讓你完全建起來? 我覺得怎么著也只能給批個50%的資金吧! 50%?那是休閑娛樂支出, 300%起! 你別嫌牛逼,還不打折, 你得研究國會的批條心理, 愿意批50%搞party的議員, 根本不在乎總共批多少! 什么叫世界警察自由燈塔你知道嗎? 世界警察自由燈塔就是搞什么計劃, 都搞最牛逼的不搞最科學的! 所以,我們應對這次危機口號就是—— 不求科學,但求牛逼! …… 這才是美帝會干的事情嘛! 片中那個過家家一樣的破基地是個什么玩意? 幾個人的小隊,背著童子軍的垃圾裝備,跟葫蘆娃救爺爺一樣一批一批進去送人頭,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策略? 按美帝真正的風格嘛—— 什么?派進去的小隊失蹤了?別派了,直接把兩棲登陸艦給我開進去! 他奶奶的!當年就是諾曼底大爺們也說登就登了,還怕你個燈塔?! 對對對,就是這破玩意!哎呀好惡心,用凝固汽油彈給我燒了! THE END

 4 ) 如何解讀《湮滅》的開放式結局?——最后女主究竟是不是人類

我認為最后的女主依舊是人類,而不是逃離出來并說謊的外星人。

首先我們從一個電影片段開始入手分析,這個片段就是——燈塔里的“雙人舞”之后,女主把一顆磷彈拉開后奪門而出,里面燃燒的人摸了摸男主的臉,然后爬到洞穴內(nèi)部,最后整個燈塔燃燒... ...

這個電影片段的呈現(xiàn)緣由,我們可以有兩種假設:第一是坐在椅子上的這個“女主”向面前很多科研人員陳述的當時畫面,第二是導演自己向大家陳述的畫面。首先我們可以排除第一種,因為女主當時已經(jīng)逃離燈塔,不可能看到著火的人摸了男主的臉,并艱難的爬到洞穴內(nèi)部并掙扎,這個畫面是燈塔外的她看不到的,所以那一幕并不是坐在椅子上的這個“女主(無論是真是假)”向科研人員們陳述的。那么就可以斷定,那一幕是導演正常敘述故事時呈現(xiàn)的、當時真正發(fā)生的事情。

既然是導演正常敘述呈現(xiàn)的、當時真正發(fā)生的事情,那么就可以斷定:燃燒的是外星人,逃離出來的是人類。因為人類的肉體是不可能承受磷彈的燃燒的,更不可能還有理智和體力摸一摸男主的臉、走到洞穴里... ...所以那副身體肯定是外星人的,而不是人類。

而外星人為什么會做出一些奇怪的反應呢,比如手握磷彈而不逃、摸男主、走到洞穴內(nèi)引燃老巢... ...我認為是外星人已經(jīng)在燈塔內(nèi)和女主“雙人舞”期間,成功復制了女主的很多特性,如外形、動作、習慣甚至更深的人性... ...我們可以看到外星人的頭部變化成女主人臉的時候,表情是帶有一些難過情緒的,因為外星人已經(jīng)體驗到了女主內(nèi)心的那種痛苦:失去了愛人、背叛了愛人...面對手里的磷彈,外星人完全是可以跑開的,只是外星人已經(jīng)完全復制成了另一個女主,“她”是愿意犧牲自己的。所以“她”沒有跑開,而是面對這個結局。因為身體成分結構還不是完全的人類,所以可以承受磷彈的爆炸和燃燒,并深情的摸了男主的臉,然后走回洞穴老巢,從而毀掉整個“閃光”的威脅。

只是因為女主在“閃光”內(nèi)被輻射過,所以身體必然會有一些改變,如最后的眼睛變色等。但她肯定是貫穿電影始終的人類,而非有些人猜測的逃離出來并說謊的外星人。

 5 ) 細思極恐,關于《湮滅》的腦洞解析與猜測

寫在前面: 據(jù)導演本人說,他并沒有看完原著就拍攝了《湮滅》,如果再參照一下一些豆友列舉的與原著不同的地方,就可見其改編的力度有多大。
我想也沒有必要,拿著導演都沒有看完的原著對電影進行解析,還是要忠于這115分鐘中內(nèi)所發(fā)生的一切,來合理的分析和適當?shù)牟聹y(因為導演坑挖得實在是太多)從而盡量地解答出這部電影,揣摩到創(chuàng)作者的本意。

還記得一開始女主角莉娜講的課嗎?

40億年前,一個單細胞分裂,一生二,二生四,四生萬物,造就了現(xiàn)在的一切。

當然,分裂的同時也伴隨著“變異”,得以產(chǎn)生了形形色色的生物。

“閃光”燈塔在片中的定位就相當于40億年前的單細胞,如今地球的定位就相當于40億年前的地球。

“閃光”以燈塔為中心在不斷地擴散(單細胞分裂擴散),同時伴隨著折射(變異),例如莉娜的丈夫凱恩隊友體內(nèi)蠕動的變異腸子、鯊齒鱷魚、人形植物、口吐人言的頭骨熊等。

鯊齒鱷魚
人形植物

歷代的考察隊進入“閃光”,或被異變的生物殺死,或得到不好的變異而死去。

“爆體型變異”
這具尸體在這里要專門說下,根據(jù)視頻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場情況來看,士兵體內(nèi)的腸子產(chǎn)生了折射(變異),最后上下身分家爆體而亡。 如果仔細看視頻的話會發(fā)現(xiàn)士兵的左手臂有著一個“∞”紋身和女主角后來形成的一模一樣,莉娜有對尸體進行采集/接觸,而在此之前,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手臂上的擦痕,由此推測在采集/研究的途中,莉娜透過傷口被尸體折射,導致身上紋身的出現(xiàn)。
PS:有些細心的豆友發(fā)現(xiàn)莉娜的隊友安娜在出發(fā)前手臂上就有著“∞”紋身,這就產(chǎn)生了第二種可能,安娜在與莉娜的接觸過程中,通過“閃光”折射到了莉娜的身上。
那么這兩個在進入“閃光”前就有“∞”紋身的人之間,除了紋身之外還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嗎?沒有。片中只透露安娜是個醫(yī)護人員喜歡喝酒,而那個士兵我們則對他一無所知,所以對于這個紋身,我更偏向于是導演營造神秘氣氛的手筆。

莉娜的丈夫凱恩是其中首位到達燈塔的人,在那里他無限接近“閃光”,越靠近燈塔被復制、折射發(fā)生異變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同時也大大加快。在片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他的“復制體”。

補充:
尋找隊友時,莉娜在遠離燈塔的地方看到了一只鹿角明顯被折射過的鹿,見證了它被復制(從身體里分裂出來)的瞬間,由此可以推斷,即使不進入燈塔洞穴仍會發(fā)生復制。

復制體在電影中的設定是一種在物種基礎之上進化的更高等物種(能夠自動學習復制完善自身),“閃光”區(qū)域的擴散則使這種“進化”呈現(xiàn)出無法逆轉的趨勢。

在莉娜的視角中,我們從攝像機的視頻里看到了凱恩拉開磷彈自殺,然后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人出現(xiàn)在了鏡頭中。

根據(jù)莉娜的經(jīng)歷和視頻內(nèi)容來推測,凱恩很可能是先進入了塔底的洞穴,然后被滴血復制,在毫無經(jīng)驗的情況下,無意中完成了復制的過程。(回到家中的凱恩復制體近乎一模一樣,莉娜沒有看出破綻)

但這并不是所謂凱恩自殺的主要理由,在那種情況下我想無論是誰,在還未山窮水盡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有人復制了自己,然后一言不合就拉磷彈自殺了吧。

唯一一個合理的解釋就是,在當時凱恩就已經(jīng)受到了不好的變異,要忍受著從體內(nèi)傳來的劇痛,而完成復制的復制體又向他傳達了關于“復制”的事情。

參照之前隊友的“癥狀”,凱恩知道自己在走出去之前就會死掉,而且體內(nèi)還不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鬼東西,此時已經(jīng)生不如死的他就請求復制體代替他出去。

“如果走出這里,你去找莉娜?!?/span>凱恩在視頻中這樣說道,緊接著自殺做了個痛快的了結。

但當復制體離開“閃光”回到“家中”的時候,卻不適應外面的環(huán)境,吐血抽搐,器官衰竭,可能還帶點精神混亂。

莉娜受到“凱恩”瀕臨死亡的刺激,決定跟著小隊前往“閃光”的燈塔,這就有了本片的故事。

《湮滅》開放式的結局使很多人都在懷疑,莉娜出來之后已經(jīng)成為復制體,已經(jīng)變成外星人,這對外星“假夫妻”將對地球發(fā)起“攻擊”。

但其實不是

假如你是外星人的話,會將沒有必要毀掉的自家燈塔總部給燒掉嗎?

故事的真相是

莉娜展現(xiàn)的回憶是真實的,她真的燒了復制體燒了燈塔,但她在“閃光”區(qū)域里同時也發(fā)生了折射(變異)

莉娜靈魂出竅般地看著“星團”,金色的瞳孔很可能是在呼應片尾,暗示著即使她沒有被復制,仍然還是會被“閃光”所影響

莉娜之所以沒有事,是因為她到目前為止受到的折射都是無害的(長著多種鮮花的植物、被折射后的熊和鱷魚異常頑強的生命力,就是所謂的無害/好的折射),完成了“進化”,最后擁抱時瞳孔變幻的顏色也代表了這點。

“折射”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她的思想,促使她接受了這種變異。

所以在被羅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飾演,也就是那個穿著防護服問問題的胖子)審問的時候,懷著愛與愧疚,她沒有揭露丈夫凱恩已經(jīng)是復制體的事實。

因為這種復制、折射的變異是一種趨勢

外星人在電影中至始至終從未真正地出現(xiàn)過,這個推論只是羅馬克斯對于用莉娜血液中的DNA復制出來的復制體的看法。

所謂的“閃光”并不具有智慧,它只是一種與地球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外星物質,在機緣巧合之下墜落到地球,具有同化環(huán)境、變異復制使物種發(fā)生演變的能力

所以莉娜對羅馬克斯說:

“我覺得它什么也不想要,它沒有摧毀,它改變了一切,它制造了一些新的東西?!?/span>

就像是40億年前誕生生命一樣,這是另一場物種演變的革命。

直至最后,“閃光”所帶來的復制和折射的影響也未曾消失。(莉娜在“閃光”中明顯由折射形成的紋身還在、疑似變成樹人的隊友沒有回來、凱恩的復制體存活)

表面上中心燈塔被燒,“閃光”區(qū)域消散,被復制折射的動/植物們消失,一切都已經(jīng)恢復正常。

背后其實暗流涌動,大規(guī)模的衰敗是由于“閃光”區(qū)域“保護罩”的消失,區(qū)域內(nèi)變異程度深的東西(例如水晶樹)突然間面對地球相較為“惡劣”的環(huán)境時,水土不服通通消失。

“閃光”在被大火破壞的那一瞬間,就已經(jīng)開始大量地涌入其他地方,四溢其能量,擴散全球,潛移默化地改造著所有的動植物和環(huán)境。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凱恩的復制體在“閃光”區(qū)域消失后,反倒好了起來──他在不斷擴散的“閃光”中獲取完善了自身的系統(tǒng),適應了地球如今的環(huán)境。

“閃光”的能量開始進行擴散,復制體的身體也開始趨于穩(wěn)定,但由于擴散時間短能量稀薄,完全修復需耗費數(shù)個小時

“閃光”將會是一場大型的滅絕

一種無法避免的物種演變趨勢

所有的動植物將在“閃光”的包裹下,被折射、被復制,要么折射至死,要么因折射而成為多種生物的混合生命體,亦或者是成為替代自己的復制體,折射與復制不斷地重復,“身體和思想都將分解成最小塊的部分,直到一塊都不剩?!?/span>

因癌癥的侵襲,急于尋求外星技術,以某種方式“吞噬”/“結合”“閃光”的能量進行變異,進而感知到“它”的文崔斯博士就領悟到了這點。

南境的研究員們都誤以為莉娜已經(jīng)消滅了“閃光”,殊不知,在不久的將來,地球將成為新的“閃光”

被湮滅

 6 ) 湮滅中涉及的物理,數(shù)學,生物,哲學專業(yè)知識

1. 這部電影對于觀眾的專業(yè)背景要求非??量蹋m宜觀影人群主要為擁有生物、物理、數(shù)學、哲學以及其它理科相關專業(yè)背景的觀眾。否則這部電影會變的異常難懂以及不知所云,以至于大大降低觀影體驗。本文作者將站在一個理論物理專業(yè)理科生的角度,介紹我所能理解的專業(yè)背景知識。

2. 閃爍(The Shimmer)的本質:電影中的科學家們對閃爍的本質也有許多推測(比如高維空間。但其實,電影中導演已經(jīng)給了我們足夠的信息告訴我們它究竟是什么了。首先影片開始,調查員問Lena她是如何活下來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她所帶的食物只夠兩個星期但她卻在里面待了一個月。而電影之后,Lena從進入到出來的時間在她視角里也是差不多兩周(離開同伴的時候是第六天,加上兩天到海岸,然后到摧毀燈塔)無論怎么算都無法得出一個月的結論。所以這里隱含的信息是,閃爍里的時間流逝速度和外界是不一樣的。作為學理論物理的人,自然意識到: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唯一原因就是一個強引力場(廣義相對論中叫做“引力的時間延遲效應”又名皮夏羅效應)具體來說,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就是時空彎曲(很多教科書上說引力導致時空彎曲這句話其實是錯的,因為引力在廣義相對論中就是時空彎曲,時空彎曲也就是引力它們是全同的概念之間沒有因果關系),而時空彎曲導致強引力場附近的時間流逝不均勻,也就是時間變慢。根據(jù)廣義相對論,固有時比坐標時正比于根號下的引力場度規(guī),如果用史瓦西半徑來表示的話:

其中Rs是史瓦西半徑(即質量為M的物體形成黑洞的最小半徑)

如果影片中給的數(shù)據(jù)是精確的話,我們假定Lena來回一共花的十六天在外界看來是一個月(評論里有人說是四個月?可能記錯了?不過應該不會影響結果的數(shù)量級),我們可以估算出這種強度的引力場是由一個密度是地球的10^10倍左右的物質所產(chǎn)生,改密度已經(jīng)接近中子星密度的數(shù)量級。并且那個引力場是一個局域的以氣泡為邊界的強引力場(雖然現(xiàn)代物理還無法將引力場局域,但理論上借助統(tǒng)一場理論其實可以做到)。 因此許多閃爍內(nèi)的現(xiàn)象就得到了解釋,強引力場往往對應著強電磁場,使得指南針和其它通訊工具失效;另外強引力場引起的逆康普頓效應以及韌致輻射籠統(tǒng)來說都可以稱為“折射” ;最重要的是,強引力場附近往往伴隨著單光子和雙光子的產(chǎn)生和湮滅,而湮滅(Annihilation)就是這部電影的片名。

3. 分形(Fractals):影片當中Lena走進靠圍墻的地方墻上都會有很多植物,以及那個死亡的士兵體內(nèi)生長出細胞的形狀。我當時看到就覺得,這玩意怎么那么眼熟。后來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分形嗎!分形指的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圖形結構,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放大多少倍局部的形狀和整體的形狀都是一樣的。物理數(shù)學和生物專業(yè)的一定相當熟悉。數(shù)學上有威爾斯特拉斯曲線,物理學上有Bifurcation Diagrams分叉系統(tǒng) 和Boolean automata network(布爾自動機網(wǎng)絡,(我前幾天在系統(tǒng)復雜性這門課才剛學到),生物學上有珊瑚的形狀以及動物肺的結構。這些都是分形。而分形的本質就是非整數(shù)維度的圖形(比如在三維空間中的謝爾賓斯基海綿的維數(shù)是2.7268維。

威爾斯特拉斯曲線
Bifurcation Diagrams
Boolean automata network
Animal Lungs(是不是和影片中的植物長得一模一樣)

4. DNA折射:其實本質上就是基因工程,這是本片中最不科幻的部分了,因為事實上那些DNA的重組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現(xiàn)代生物學可以做到的事情,只是在影片中把它的過程簡化速度加快?,F(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最基礎結論之一就是“進化的本質就是種群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改變” 這也就是為什么影片中提到的“它不是在毀滅,而是在改變” 閃爍通過DNA的折射加速了所有物種進化。這里其實蘊含了對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隱喻: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基因層面的修飾篩選與改變已經(jīng)讓人類能左右生物進化了。原本生物的進化是上帝的工作,電影中DNA折射也是外星人擁有的接近“神的力量”所產(chǎn)生的超自然現(xiàn)象,但現(xiàn)實中,這卻是可達到的,而這正是用人之手,做神做的事情。片中的Replicants,看似讓人驚悚,但克隆羊其實已經(jīng)是人類幾十年前就已經(jīng)做到的事了,片中只是把那只克隆羊多莉換成了長著角的梅花鹿而已。

5. 特修斯之船與本體論同一性:作為哲學的經(jīng)典問題,特修斯之船所問的是一艘船在海上飄著,幾年間一直有零件壞掉和更換,很多年后當整艘船所有的零件都換過一遍之后,這艘船還是原來那艘船嗎?換句話說,決定這艘船和原來那艘船是不是一艘船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是零件,是設計圖?還是什么。這個問題在哲學上叫做同一性問題,對于人來說,確定我是我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界都始終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有人提出基因和表現(xiàn)型,但無法區(qū)分你和一個克隆的你誰是你;有人提出是連續(xù)性的記憶,但如果你失憶了就不是你了嗎?; 有人提出是大腦,但你如果和隔壁老王交換了一半的大腦那么誰是你誰是老王?;還有人提出是意識,但如果你變成植物人了你就不是你了嗎? 總之這一問題始終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影片中,那個復制出來的Kane告訴了我們他不是Kane,但那個摧毀了自己復制體的Lena卻沒有回答。正如那個著名的思想實驗,人能夠以光速運動的唯一途徑就是在T1時刻在a地摧毀一個人并發(fā)送他的全部信息到B地,然后在T2時刻在B地用分子原子從新造出這個人。不同的只是片中復制的Kane并沒有記憶罷了。

6. 生物進化的終極方向:影片中調查人員問道Lena關于外星人的話題時候的第一個問題是“他們是碳基生物嗎?” 這個問題其實揭露了,人類大腦的局域性和有限結構必然使人類的理解能力有限,而只能用人類已經(jīng)理解了的知識去揣測外星生命體的形式(比如碳基生物,或者硅基生物)。而事實上,外星生物可能既不是碳基生物也不是硅基,而是像影片中一樣,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形式,我們知道他存在卻不知道他是什么,他想要什么。而如果我們跳出以往對生物體結構的預測,尋找一種新的生命體結構,那么那種結構究竟是什么呢?導演已經(jīng)給了我們他的答案,而答案就在影片片名中【Annihilation】【湮滅】?!颁螠纭笔且粋€物理學概念,描述的是粒子與其反粒子發(fā)生碰撞,變成純能量(光子)的過程,霍金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初期10^(-16)秒中那個熱宇宙中包含了大量粒子的產(chǎn)生與湮滅過程,那個過程便是創(chuàng)世過程。 而導演想表達的正是人類進化的最終形態(tài)就是湮滅,湮滅讓我們擺脫物質實體的限制變?yōu)榧兡芰?,那時,人類遍不再被物質工具以及有限的大腦結構所限制,并且將真正有能力邁向宇宙的深處。我覺得這,是導演對于生物進化的終極方向的最終回答。細想其實也有道理,那樣的生命形態(tài)真正能使人擺脫生老病死以及任何物質的缺陷,人不僅能夠實現(xiàn)永生還滿足哲學上笛卡爾所說的Perfect Being(完美實體)。(倘若真正如此,那真是能有幸見證物理學,生物學,以及哲學在本質上的統(tǒng)一,作為一個理論物理的學生理解到這一層面后我無比興奮?。。。?/p>

“世界本身就是從純能量中來,最終也會在純能量中熱寂”

轉載不需注明出處,就說是你自己寫的

 7 ) 《湮滅》細思恐極的深層腦洞,你看懂了嗎?!

《湮滅》改編自《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滅》,作者杰夫.范德米爾憑借該小說,成功拿下2014年星云獎,打敗了同年入圍該獎項的《三體》。

很多人為《三體》打抱不平呀,大聰認為,入圍靠實力,拿獎看運氣。《湮滅》和《三體》都是很牛X的作品,只能說評委更喜歡古怪驚悚的《湮滅》

《湮滅》的小說屬于克蘇魯神話小說體系,一句話概括,就是這類型故事的角色,大都會通過探索或研究未知,從而進入死亡和瘋癲。

而且克蘇魯神話的風格,大部分是以懸疑,驚悚,恐怖的氛圍為主,吊足觀眾胃口,讓主角和觀眾同步解謎。

在電影中,有著克蘇魯神話風格的科幻片,比較出名的就有《索拉里斯》(2002),《月球》(2009),《普羅米修斯》(2012)等。

今天聊的《湮滅》,大聰幾年前看過原小說,認為電影版本改編得已經(jīng)是很好了。

電影剔除了小說中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和支線故事,結合后兩部《當權者》和《接納》,把小說《湮滅》沒交代的謎題,在電影中具象表達出來,再加上視覺藝術上的呈現(xiàn),可謂是美輪美奐,又不失文藝腔調。

明年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湮滅》提前占座了。

——深度劇透解析開始——

很多人說去年的《降臨》和《湮滅》很類似,嚴格來說應該是節(jié)奏和視效很類似,兩部電影都沒有巨大的打斗場面,影片節(jié)奏也是娓娓道來,一步步嵌入核心秘密。

但從故事隱喻和腦洞來說,《降臨》和《湮滅》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降臨》探討的是思維方式的多樣性。《湮滅》深入的是生命折射的多樣性。

《湮滅》故事的開始,講述一個未知物體墜向美國海岸的一座燈塔,造出了一個煥彩的泡泡世界,人類之前派出好幾波人馬,都有去無回,這個泡泡一天天變大,正在嚴重威脅著人類。

之后由五人娘子軍組成的探險隊,進入泡泡世界,去解密里面的謎團。

影片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有多激烈的打斗,而是在于觀眾和主角們一起探險的腦洞,以及核心謎團的揭曉。

接下來大聰給大家分析影片中一些細思恐極的情節(jié)。


關鍵詞:銜尾蛇紋身

細心的看官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女主生物學博士莉娜,在進入泡泡界之前,手臂是沒有紋身的,但是進入之后再出來,就有了紋身。

很多人以為這是判斷是否是莉娜本人的標志,但其實不是。

莉娜進入泡泡界之后,在劃船時,手臂已經(jīng)開始有淤青,說明紋身已經(jīng)在滋長。

此外,其實不光是莉娜有這個紋身,在泳池中變異死掉的士兵,手臂也有相同的紋身。

同隊伍中的安娜,在中途手臂也有了紋身。

那么問題來了,這個銜尾蛇紋身代表著什么?!

銜尾蛇是古代希臘的一個符號,大致形象就是一條銜尾蛇在吞食自己的尾巴,代表著數(shù)學中“”,無窮大,循環(huán)的意思。

銜尾蛇是宗教和神話常見的符號,特別是在煉金術中出現(xiàn),所以和前面提到的克蘇魯神話很有聯(lián)系。

柏拉圖解釋過,銜尾蛇是一頭宇宙原始級別的生物,頭部吞食著自己的尾部,是擁有完美生物結構的不死之身。

在《湮滅》中出現(xiàn)銜尾蛇紋身,正是宇宙循環(huán)觀念的體現(xiàn),代表著另一種形態(tài)的“重生”,建構與破壞的往復,生命與死亡的輪回,同時也意味著一種永恒的循環(huán)。

影片借用銜尾蛇紋身,印證著一個物理學的概念。

是的,在物理學中銜尾蛇圖形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它反映著一種宇宙含義,象征了量子物理學(微觀)和宇宙(宏觀)之間的關系。

在量子物理學中,物質可以分解成為分子,原子,甚至量子,人類如今通過研究量子物理學,從而來知曉宇宙的奧秘。

在《湮滅》里,雖然對銜尾蛇紋身沒有過多解釋,但是物理學家喬希通過人形的植物,解釋了泡泡世界的物理原理。

那就是在泡泡世界里,所有的有機生物的DNA,都被薄薄的一層煥彩泡泡,折射出來從而造成了物種之間的克隆,變異,以及解構重生。

就像剛開始看到的五顏六色的花和植物,正是植物之間DNA折射錯亂導致。

襲擊她們的鱷魚,有著鯊魚的牙齒,也是DNA折射的結果。

河里面的雙胞胎魚,會說話的骷髏熊,還有雙胞胎白鹿,都是DNA折射導致。

所以被折射也包括了人類,每個人因為身體的差異,讓每個人在泡泡世界的變異都不一樣,像那位士兵最后變成了一幅美麗的壁畫,而物理學家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植物人。

這些物理現(xiàn)象,就很好的印證了手臂上銜尾蛇紋身的含義,所有有機生命體都在被破壞,但又都在重生。

在泡泡世界里,誰說人死了就是真的死了,死只是表象,說不定你的本源體,已經(jīng)和植物,動物,甚至時空,融在了一起。


關鍵詞:癌細胞

影片多次提到癌細胞的分裂法則,電影開始莉娜上課的時候,就描述了一個單一細胞的分裂,這個細胞嚴謹來說,是海拉細胞。

海拉細胞源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是從一位患有宮頸癌的叫海拉的婦女中提取出來的。

莉娜在影片里和丈夫在客廳,看的一本書,就是關于海拉細胞的,書名就叫《永生的海拉》

海拉細胞特點是不死,可以無限分裂下去,而且繁殖迅速,對現(xiàn)代醫(yī)學癌癥的研究很有幫助,具體的科學解釋,特別冗長,大聰就不展開了。

影片借用海拉細胞的分裂,側面詮釋了泡泡世界再生復制的原理。

如前面說到,有機生物體在泡泡界,可以無障礙雜交,不斷進行裂變,從而達到“外星人”自己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的生命演變。

換個角度去看《湮滅》的泡泡世界,其實就是微觀的細胞世界,曾經(jīng)的動植物,包括人類,屬于正常的細胞,但是某日突然來了一個入侵者,也就是海拉細胞,從而導致了整個細胞界(泡泡界)的變異。

外星生命體像海拉細胞一樣,擁有不死的生命,同時變異繁殖迅速,從而導致了很多奇怪的事情發(fā)生。

最終代表外星生命的“海拉細胞”,成功融合了最高端的細胞“人類”,達到完美復制變異,就像電影結束最后的兩夫妻,就是變異結果。

一場湮滅地球的轉變,隨即開始。


關鍵詞:折射隱喻

電影為了表達萬事萬物都雜交融合,其實做了很多隱喻的表達,最明顯的就是水杯的折射。

電影一開始莉娜丈夫悄無聲息回到家中,在廚房時杯子水的折射,就暗示此時的丈夫,已經(jīng)是被折射過的生命體,不是原本的丈夫。

在莉娜審問期間,旁邊也放了一杯水,從杯中水的折射,也暗示著莉娜已經(jīng)不是原本的莉娜。

此外,在泡泡世界里,其實也有一些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折射。

例如開頭外星人丈夫回到家中,在上樓時看了一眼墻上的照片。

這個相同的動作,發(fā)生在莉娜探險隊進入房子時,她在同一個角度也看了一眼墻上的照片。

莉娜為何要看一眼墻上的照片,因為照片非常眼熟,有可能正是家里照片的一個折射。

在她外星丈夫回到家的時候,外星丈夫其實一直處于學習的狀態(tài),還不是所謂的成熟體(這也解釋為什么他會吐血),對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所以在上樓時看了一眼墻上的照片。

外星丈夫看照片留下的印象,就折射到了泡泡世界里莉娜進入那個房子。

所以,莉娜他們住的那個房子,仔細看的話,室內(nèi)裝修和莉娜的房子很相似,其中就有莉娜家中一個柜子,就折射到了她們在泡泡世界折射出來的柜子。

柜子的把手,一個外翻,一個內(nèi)翻,他們不是一比一的克隆,而是像一面鏡子一樣折射扭曲。

她們房間內(nèi)的椅子,窗簾,都和莉娜的家很像。這也說明外星丈夫在進入現(xiàn)實世界的時候,通過學習,正在改變泡泡世界的樣子。

此外,導演小心機還不止這些,當莉娜他們在食堂的時候,食堂里面的布置,也有很多重復的元素,比如有一對相同的椅子擺在桌子上,兩面美國國旗放在一起。

你可以說這是折射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也可以說是導演加強折射線索故意擺設的。


關鍵詞:文崔斯博士

關于片尾的幾個腦洞推論,大聰不想套用小說進行推理,因為小說和電影之間的改動相當大,而且導演自己在采訪中也說,他并沒有看完小說(捂臉而笑.JPG)。

文崔斯博士是她們隊中第一個進入燈塔的人,而且當莉娜到達的時候,原本的文崔斯博士已經(jīng)死亡,因為影片給到一個鏡頭,是文崔斯博士坐在一個類似宗教神壇的座位,那時候她眼睛還沒進化出來。

所以說那時的文崔斯,已經(jīng)是被變異復制過的。

那么為什么她很快就湮滅變成煥彩粒子了呢?

這里有兩種解釋。

第一解釋是文崔斯博士本身有癌癥,所以是不完美的有機生命體。

外星生命體經(jīng)過檢驗后自動刪除了她,從而想吸收新到來的莉娜。

而且外星生命體遵循的規(guī)律是,只要有新生命體到來,就會讓前一個湮滅,重新吸收一個新的生命體。

另一個解釋和小說有所關聯(lián),那就是文崔斯是為泡泡世界服務的,為外星生命體帶來源源不斷的人類肉體,以便進化,在燈塔門口的一排骷髏頭,就說明這個解釋。

所以文崔斯回到老巢的時候,很快轉變成外星生命體本身,從而“吸食”莉娜。

很多人認為莉娜傷口那滴血,是不小心掉進那團外星云里的,但其實在小說里莉娜的血是從耳朵里出來。因此也能斷定,外星云是故意要吸取莉娜的血液DNA。


關鍵詞:片尾真假莉娜

片尾真假莉娜,有兩個推斷。

根據(jù)莉娜自己的描述,觀眾看到的是莉娜干掉外星人,然后把這個故事告訴了外面的科研人員。

不過莉娜肯定把丈夫燒死自己那一段,沒有告訴外人,不然科研人員怎么可能放過一個外星丈夫呢。

但是,莉娜有可能對觀眾也撒了謊。所以第一個推斷是走出來的莉娜在撒謊。

讓大聰這么推斷的主要原因就是那顆磷火炸彈,照理說外星人前面還在阻止莉娜逃出燈塔,但到了炸彈那一段,外星人瞬間懵圈,傻愣愣的站著,這很詭異,不符合邏輯。

另外外星生命體自身著火,也不應該傻到自己走回巢穴,燒掉自己的巢穴。

所以合理的解釋應該是:

莉娜和她的丈夫一樣,同樣選擇了用磷火自燃,影片中有一幕,是燃燒著的“莉娜”,用手去摸已經(jīng)燒成碳的丈夫,這個舉動明顯就是在表達愛意。

也就是說,燃燒中的外星人,其實才是真正的莉娜,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所以在最后和死去的丈夫做一次告別,然后走進外星巢穴,想和外星巢穴同歸于盡,解救人類。

所以最后外星莉娜和外星丈夫見面就說得通了,他們一對外星夫妻正式要“侵略”地球了。

按照這個推論理解,為什么外星丈夫會痊愈,其實不是因為外星巢穴被燒毀,而是莉娜復制體的完成。

換句話說,不管外星巢穴有沒有被燒毀,外星生命體都已經(jīng)完成了最終的成熟形態(tài),從而讓外星丈夫痊愈。

這個可以從宗教角度去解釋,因為外星生命體得到丈夫以后,只是有一個男性人類軀體,還有很多不完美,外星生命體需要找到一位和這個丈夫有著緊密相連的女性。

所以當外星生命體拿到莉娜的DNA以后,男女比例得到平衡,因為在現(xiàn)實中,莉娜和她丈夫,肯定曾經(jīng)做過愛做過的事.

他們之間的DNA和感情,有著生理和精神上的聯(lián)結,外星生命體吸收了莉娜以后,自然而然也完善了外星丈夫。

此外,還有一種推論,就是莉娜說的一切都是真的,她確實干掉了外星生命體,自己逃了出來。

但是因為她在泡泡世界太久,她自己的DNA也已經(jīng)遭到了折射,因此在影片最后她的眼睛也有著煥彩的顏色。

此時的莉娜已經(jīng)不是之前的莉娜,而是經(jīng)過外星生命體洗禮的莉娜。

就像她手臂上有紋身一樣,她成為外星生命的攜帶者。

這個推論和上一個推論一樣,外星巢穴不管有沒有被燒毀,它們都拿到了莉娜和她丈夫的DNA,所以已經(jīng)變異成熟,從而開始用其他形式“入侵”地球。


關鍵詞:人性的湮滅

大聰一直吐槽國內(nèi)有些國外電影片名取得不好,但這一次取名《湮滅》就特別文藝,很符合電影表達的影像風格。

《湮滅》電影表層事件是外星物種的攻擊,導致整個地球變異,解構,重生。

從物理角度看,外星入侵對物種是湮滅性的。

而從人性深層次看,同樣也是湮滅性的,電影中的五位女性角色,如果我們回溯她們的背景,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道理。

女主莉娜,表面婚姻穩(wěn)定,但其實莉娜和另一名教授偷情,而且丈夫其實早已知曉。表面上他們婚姻平靜,但其實內(nèi)部已經(jīng)湮滅。

領隊的文崔斯博士,沒有朋友沒有家庭,自己還得了癌癥,所以她的一生,也是湮滅性的。

物理學家喬希,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手臂有很多刮痕,說明她有自虐傾向,她的內(nèi)心深處,也是很受傷的。

醫(yī)務人員安娜,曾經(jīng)是個癮君子,她的人生也是帶有破損性的。

地貌學家卡斯,女兒的離去,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湮滅。

所以這五位女性,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湮滅性和破損性,這正好側面表述了人生的不完整性,而外星人的入侵,諷刺性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影片最后莉娜和丈夫的擁抱,就像是一對重生的戀人,雙環(huán)結構緊緊鎖住。

另外影片選擇把外星生命體墜落在燈塔,也是別有用心,很多文學作品,都用燈塔來比喻人生方向,比喻精神方向,比喻革命方向等等。

影片中外星生命體墜落在燈塔,說明了人類進化的燈塔方向,從此改變。

關注《大聰看電影》公眾號,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時空門:《復仇者聯(lián)盟3》深度謎團盤點解析

 8 ) 湮滅原著電影全劇情對比

“...午夜陽光下的黑水中果實將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實將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軟...”
——索爾

2014年,“遺落的南境”第一部《湮滅》出版,并獲得星云獎,成為新怪譚的代表作;
2018年,據(jù)此改編的電影上映。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是耀眼的流星尾跡劃過,擊中燈塔。從這一刻起,整個故事的真相被揭穿,也標志著電影和小說的敘事節(jié)奏產(chǎn)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原著小說中,神秘碎片擊中的并非燈塔,而是陰差陽錯之間被鑄造進燈塔的透鏡玻璃中。而這一關鍵信息,直到第三部,才抽絲剝繭,向讀者隱晦道出。
接下來電影引入了女主角Lena,一個細胞生物學家。當看到Trailer的時候,我便一直在想,娜塔莉·波特曼是個多么適合飾演幽靈鳥的選擇——原著中生物學家被稱為幽靈鳥,她的研究領域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她如此的關注于此,以至于對家庭和外界一切冷漠以對。也就是說Lena同丈夫Kane的關系,非但不親密,反而非常疏遠,“我愛他,但不需要他,我覺得很正常”。幽靈鳥的內(nèi)心,就如同南境的X區(qū)域一樣,封閉而無法觸摸。而改變這一切的,恰恰是Kane作為第十一期勘探隊成員返回的死,徹底打開了她內(nèi)心的邊界。
電影由此引出Kane的失蹤。這個時候,Kane邁著怪異而僵硬的步伐,走上樓梯,正如原著所說,“像一具空殼”。兩個人擁抱,接吻,全程Kane都帶著無動于衷的被動。他們坐在客廳,桌子上裝著威士忌的酒杯成為了放大鏡,清楚的表現(xiàn)著Lena的手指撫摸著Kane僵直的手指——由此貢獻了全片我最喜歡的鏡頭之一。當Lane抽離手指的一瞬間,她已經(jīng)明白了丈夫不再是他自己了。
血跡緩緩的氤氳開來,旋即Kane在急救車上被南境局截下。在原著中,Kane所患的是無法手術的全身性癌變,并死于六個月后,幽靈鳥進入X區(qū)域之前。影片所沒有表現(xiàn)的是,不僅僅是Kane,其余的勘探隊成員也都返回了家中,并且也都死于癌變。至于癌變的真相,則直到第二部才揭曉。
于是Lena也被羈押于南境局中,這是故事的二號女主角心理學家Dr.Ventress登場。電影自始至終,沒有提及的是,心理學家既不是一個普通的勘探成員,也不是第一次進入X區(qū)域。心理學家的另一重身份,是南境局的現(xiàn)任局長;而早在第十一期勘探隊出發(fā)之前,她就和另一名南境局科學家暗中潛入了一次X區(qū)域。她之所以對X區(qū)域如此感興趣,是因為她就是X區(qū)域的原住民。當X區(qū)域爆發(fā)時,她還是一個小女孩,而她的好友,燈塔管理員索爾,最終成為了引發(fā)X區(qū)域的引子。在這之后,她始終心心念念兩人告別時,索爾的那一句“不要忘記我!好好照顧自己!”。
故事接下來的發(fā)展順理成章,生物學家得知了第十二期勘探的機會,于是要求前往。第十二期勘探隊員全部為女性,而第十一期勘探隊員則全部為男性。這是南境局有意進行的“控制變量法”,以期找到X區(qū)域反應的模式。
電影大幅省略了勘探隊進入X區(qū)域的過程,五個人似乎是閑庭漫步之前,就從南境局走入了X區(qū)域。在原著中,勘探隊都從南境局,進入軍方控制的戒嚴區(qū),再通過一個特殊的開口,方才能進入X區(qū)域。也就是說電影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X區(qū)域絕對不是可以隨意進出,如同巨型肥皂泡一樣的存在。“邊界往內(nèi)陸擴展至距離燈塔約七十英里處,沿著海岸東西兩側各有約四十英里寬,空中直達平流層的下方,地底則到軟流圈上方”而唯一的“入口十二英尺寬,十二英尺高。”而在邊界被出現(xiàn)的瞬間,所有接近或觸線的東西都神秘消失了。而邊界本身是無法跨越的存在。
當勘探隊跨國邊界,Lena發(fā)現(xiàn)自己失憶了——原著中格外強調了X區(qū)域時間流速的不定和對人心理的巨大影響??碧疥犠罱K采用的催眠來幫助隊員適應X區(qū)域。
隨著勘探隊展開勘測,電影的敘事幾乎進入了完全的原創(chuàng),除了隊員逐一死去。他們在體育場看到了第十二期隊員死前的掙扎和死后的慘狀——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懷疑導演深受The Last of US的影響,喜歡大家都變成蘑菇。而原著則沉默和深邃得多,除了大段大段環(huán)境描寫,幾乎找不到第十二期隊員的蹤跡。他們就是沒了,消失在了X區(qū)域中,伴隨著越來越深重的疑問,隱沒在黑暗中。
電影這里的處理,一如傳統(tǒng)的B級片,隊員被猛獸拖走,咬死;化為人形植物;噴射出孢子,化為光暈,直到剩下惶然無措的女主Lena。不多的亮點,是隊員發(fā)現(xiàn)女主隱瞞她和Kane夫妻關系的氣憤;是猛獸竟能發(fā)出受害者最后慘叫的詭異;是枝葉漸漸長出的無可奈何。小說則在沉默中,將勘探隊帶到了“地下塔”中,并驟然加快了節(jié)奏。
地下塔的缺失,在我看來是電影劇情改編的巨大敗筆。原著中的地下塔,是燈塔的一體兩面。由燈塔管理員索爾化成的怪物,正是在地下塔的螺旋階梯中,日夜不休的反復抄寫著圣經(jīng),“...午夜陽光下的黑水中果實將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實將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軟...”;而地面上的燈塔,則是整個故事的開端,神秘碎片的藏身之處,索爾生前的工作地點,也是小說第一部結尾,幽靈鳥發(fā)現(xiàn)部分真相的地方。兩座塔,成為三部曲不可撼動的意象。正如“水井”之于《星之彩》,“高山”之于《瘋狂山脈》,克蘇魯神話的代表手法之一,就是反復強化一個意象,直至其扭曲并具有強烈的恐怖含義。
原著中,幽靈鳥收到地下塔中神秘孢子的感染,逐漸被X區(qū)域所同化,感到體內(nèi)越來越強的光亮感。這種光亮感,正是電影中多次出現(xiàn)光暈特寫鏡頭的原因——不論是片頭的流星還是心理學家化成的光團,光亮感反復出現(xiàn),成為X區(qū)域的又一個符號。而在幽靈鳥被感染之后,整個勘探隊同樣分崩離析,大家彼此殺戮。
電影推進至此,終于圖窮匕首見——真正的Kane早已拉環(huán)自焚,而他所托的正是自己的復制人。而小說所由此推導出的情節(jié),則更為駭人:所以進入X區(qū)域的人,都不可能返回。心理學家,或者說局長,第一次進入X區(qū)域時,身患癌癥——X區(qū)域無法辨識這一新特征,盲目復制的結果就是第十一期勘探隊成員的復制人全部患有癌癥;前任南境局局長洛瑞,第一期勘探隊的唯一幸存者,也是復制人,并且他之所以能返回的原因就在于他實際是X區(qū)域派出的間諜;心理學家,也正是和洛瑞彼此利用,推動著一次又一次的勘探。
在鋪墊了整整一百分鐘后,全片最精彩的部分終于呈現(xiàn)。這里的配樂不得不提,如同沉重家具拖動的弦樂,完美烘托出詭異莫測的氣氛。Lena也終于明白,那個青銅色的古怪人形,不是別的,正是自己的復制人。隨著第二枚燃燒彈的拉環(huán)脫出,整個燈塔和片頭遙相呼應,再次發(fā)出燦然的白光。
鏡頭一轉,南境局的詢問人員脫口而出,“外星人的目的是什么?”——這是電影劇情改編的第二大敗筆。前文說到,原著中神秘碎片藏于透鏡之中,又在隨后感染了索爾,索爾發(fā)生變異,異化引發(fā)了X區(qū)域;而上述謎底直到小說第三部方才揭曉。而小說第一部中,模模糊糊的猜測,南境局對于真相的掩蓋,地下塔中索爾大段大段書寫的經(jīng)文,反而讓小說更像是一部克蘇魯奇幻小說。換言之,正如小說中釋放神秘碎片的幕后組織“科學降神會”的名字一樣,小說是科幻奇幻糅合的風格,既有科學也有降神。電影反而自毀樓閣,把故事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科幻故事,甚至是庸俗的外星人侵略故事。
最后電影進入尾聲,兩人擁抱,四目交錯,雙瞳閃爍的微光暗示兩人都是復制人。原著的結尾則更讓人回味,依我之見,湮滅更是一部愛情小說——幽靈鳥,最終打開了內(nèi)心世界,她無比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對丈夫的愛,即便是在丈夫失蹤之后;又或者說,正是這份失去后才懂得的情感,讓小說更加的感人。

評分:7.5/10
劇情:6/10
音樂:9/10
畫面:8/10

娜塔莉·波特曼很美

 短評

前大半槽點太多扣一星:美帝軍人/科學家就是死光了也不會派這么垃圾的隊伍執(zhí)行關乎人類存亡的任務。狗一樣的心理學家就是蓋茨/總統(tǒng)女兒也當不上項目/隊伍領導。0生/物/化/核防護裝備逗我【不懂怎么評價這個設定和世界觀,并不硬核…洞里那段鳥肌…最后結束得太御都合。政府還有智商就該立馬搞死男女主

4分鐘前
  • 惑星統(tǒng)合機関
  • 還行

片尾像屏保,正片啥也沒記住。

7分鐘前
  • 黑狗成
  • 還行

相當于看了個當代藝術展吧…

8分鐘前
  • vic
  • 還行

生者在求死,假人在求真。南境里一切仿佛被污染,邊界波光籠罩,同蔓開出異卵之花,猛禽犬牙交錯,植物長成人形。南境外的人世又何嘗干凈,為了謀取肉體歡愉的背叛,為了好奇之心的抵達,為了感受生命的一次次自戕。閃光的出現(xiàn),是天降惡兆,還是苦果自食?每個人心里都有座燈塔,住著和你一樣的人形。

11分鐘前
  • 西樓塵
  • 還行

所以三年內(nèi)全軍覆沒之后的決定就是派五個毫無防備的女科學家進去考察?你檢疫站談話都要隔離,然后派人進去就直接裸?全片就是個故弄玄虛外殼下的低成本b級片。充斥著exposition的談話,談話,然后談話?全員智商掉線,表演生硬,攝影特效眩光亮瞎狗眼,最后隨便丟一個高概念的結尾糊弄觀眾。。

12分鐘前
  • LIMBO
  • 較差

今年最佳(軟硬兼?zhèn)洌┛苹闷崆版i定。劇情一首中國經(jīng)典神曲可以概括:你是誰 我是誰 今夜誰是誰,你愿意 我愿意 愿意就可以,歌照唱 舞照跳 世界太美好,星期六 星期天 不用起太早。咚吧啦呀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

15分鐘前
  • 弗朗索瓦張。
  • 力薦

看完湮滅出來 漫天飛雪 市中心燈光如晝 高樓上的液晶屏在播放芭蕾表演 車站里幾個女生簇擁說笑著 突然覺得能平凡活著真好

19分鐘前
  • 前景Prospects
  • 力薦

為什么沒有人敢承認這個電影真的一般,夸夸其談,故弄玄虛!

22分鐘前
  • 透明
  • 還行

所以如果你男朋友最近有點不對勁,先別著急懷疑他出軌,他有可能是碰到外星人了。

26分鐘前
  • 大島
  • 推薦

臥槽啊這他媽的恐怕是我看過的最creepy的東西了!

29分鐘前
  • 文卓
  • 力薦

概念可以,但拍的太虛了,矯揉造作,形式大于內(nèi)容。畫面很美,節(jié)奏配樂很文藝,但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內(nèi)核不硬但又假裝勃起的片子。

34分鐘前
  • 女神的秋褲
  • 還行

從機械姬中的未來極簡主義 到這部的末世/廢土美學 都可見導演高超的個人品味 劇情掌控極佳 敘事緩慢到來 視聽效果上乘 音響馬力十足轟炸全場 五位女主演都貢獻精彩的演出 小說自身承載厚重 改編則簡化劇情線索 但開放討論與結局 不同觀眾可以得到不同答案

37分鐘前
  • MR.Charles
  • 推薦

屬于“工作日寶貴的晚上看這個可能會比較懊悔”一類

42分鐘前
  • .
  • 還行

看完前10分鐘,捫心自問一次;看完30分鐘后,再捫心自問一次;看到結尾,還想捫心自問,發(fā)現(xiàn)胸口都扣爛了……一開始,我覺得這片子就是拍砸了……后來,我看了大銀幕,覺得都TMD怪資本家……

43分鐘前
  • 張小北
  • 還行

科幻片拍成這樣,可以說是相當高級了!驚心動魄又滲透著冷峻的美感,神秘莫測還搭配著復雜的內(nèi)核,真的很久沒有看一部怪奇題材的科幻電影能讓人如此屏氣凝神了。

48分鐘前
  • 飲歌
  • 推薦

1.又名《膨脹的保鮮膜》,講一群人進入保鮮膜探險的故事。2.故事告訴我們:女生為了調查丈夫去哪兒了,什么事都干得出來。3.如果丈夫一年才回一次家,那他可能不是你丈夫。4.娜塔莉一次得到兩個奧斯卡(·伊薩克)。5.泰莎湯普森演的是三毛轉世,因為三毛說來生要做一顆樹。6.雷神不去救女友和女武神嗎

53分鐘前
  • 朝暮雪
  • 推薦

So? 丨Alex Garland已列入黑名單,有氣無力當深沉,故弄玄虛當神秘。

56分鐘前
  • 山上風下
  • 很差

我已經(jīng)不是看電影前的我了

57分鐘前
  • FAKEWORM
  • 力薦

其實我只是因為曾經(jīng)追原著又喜歡導演和卡司打了4星

60分鐘前
  • InfernO
  • 推薦

文科生看不懂《降臨》,理科生看不懂《湮滅》。

1小時前
  • Fleurs.哼哼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