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游園驚夢所體現(xiàn)的隱性男權
相比《末路狂花》俯瞰女性主義反抗男權崎嶇進程的激烈和明確,這部01年拍攝的《游園驚夢》更有種對女性主義隔靴搔癢掙扎不已的悲切。它以王祖賢扮演的榮蘭為主敘事視角,把一個封建禮教與新式思想激烈沖撞的特殊年代作為戲劇參照,借用昆曲,展現(xiàn)兩個女人之間的一段情誼。通常意義上,女同性戀都是作為男性霸權的正面抗議,但在電影中,卻總暴露著女性對男權體系的妥協(xié)和男性主義對女同性戀的“招安式”借用。
王祖賢從影片出場,以及在榮府所有的裝束都是男性裝扮,包括在戲曲部分,也是反串張生出場。這里就體現(xiàn)了兩種不自主的意識,即對異性戀和封建體制的妥協(xié)。在傳統(tǒng)觀念和異性戀主導愛情模式下,默認即使是同性戀也必有一方帶有男性特質(zhì),而王祖賢的形象安排明顯符合這一觀念的搭配模式。其次,王祖賢在榮府的地位明顯不同于其他女人。她不必身居閨閣,不用生孩子,反而西裝短發(fā),思想先進,甚至可以自由戀愛,獨立生存,與表哥等男性角色平起平坐??梢哉f,她一直是以男性的身份生活在榮府,不受約束女人的教條的約束。這種對性別的模糊和中立與當今同性戀理念所倡導的不受性別限制和超越性別差異在形式上看起來是相似的,但實質(zhì)卻大相徑庭。后者強調(diào)的是尊重自然,打破規(guī)范和禁忌。但前者則是通過異化女性身份,體現(xiàn)以男權為核心的隱性力量。所以異裝就成了女性在男性社會能夠自由生存的面具。這不能說是一種反抗,而是一種對現(xiàn)有體制的默認和遵循。
在影片中有多處以女性視角窺視男性角色這種極具象征意義的鏡頭。第一個出現(xiàn)在榮蘭的旁白聲里,鏡頭推入榮府,翠花張望窗外搬運東西的伙計。還有一處是醉酒后的翠花在窗外偷看二管家。這兩處用的都是翠花的主觀鏡頭,無比專注和細致,但是窗戶的遮擋又使其非常掩飾,象征女性自主意識的極端渴望和極端不自由。另外兩處是榮蘭與翠花觀賞小武生脫衣服,還有榮蘭無意間看見邢志剛洗澡。鏡頭的細致和緩慢都在無形中強調(diào)女性強烈的窺視心理和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看似私人的凝視卻都有外界聲音的打擾。與小武生玩牌,片中第一次出現(xiàn)西洋音樂,陳腐和刻板慢慢被改變和打破,也是翠花第一次行使自我意識的象征。榮蘭偷看邢志剛洗澡時,伴隨著的是不遠處學生讀書的聲音,體現(xiàn)了自我意識總時刻伴隨著封建禮教的嚴密監(jiān)控和道德觀念的提醒,體制和社會對個人情感的掌控始終有一種強大的閹割力。在這幾場戲中,看似都是對女性自主意識的強調(diào),但實際上,它恰恰通過這一系列被懸置了的欲望,把女性作為權利的主體來施展男性的意識形態(tài)。因為好萊塢電影早已形成了一套男人觀看,女人被看的欲望是男權體系,雖然在電影中,看與被看的主體是倒置的,但是女性角色是站在過去男人的角度上進行欲望的釋放。男人變成引誘者,女人作為主動者,這本身就是一種女性企圖享受男權的做法。這種事方式建立在壓迫的基礎上,對女性意識的擁抱也總是站在對男性社會規(guī)則的默認之上。
影片對兩人命運的改變和選擇方面,也能時刻看出男性角色對其的影響和斧鑿。翠花被買進榮府,被趕出榮府,都是由于代表封建舊制的老爺。榮蘭對翠花的疏離和回望,也都是緣于邢志剛。所以那種對正常情感的望而不得,轉而投向女性懷抱的做法,時常被同性戀影片所引用,比如《自梳》。但這并不是自主意識的先天決定,而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所以從另一方面來理解,如果把兩個女人之間的惺惺相惜看成是對男權的反抗的話,那先決原因依然是男權的烙印。這種建立在“悲情文學”模式上的情感,不是積極尋求認同的態(tài)度,而是悲悲切切的展現(xiàn)同性戀的可憐處境,以尋求理解。女性始終在被男性左右,這種強大的介入力也能體現(xiàn)在榮蘭遇到邢志剛后性格上的轉變,(且在他面前都以女裝示人)。
但是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種借女人的獨立實則投靠男性主義的電影不同,《游園驚夢》所展現(xiàn)的隱性男權也與男權有本質(zhì)區(qū)別。首先主體不同,其次影片對角色的選擇,對背景的設置和對昆曲的借用都十分巧妙,通過《牡丹亭》暗示女性的自由意識,通過唱戲規(guī)模的減小展現(xiàn)榮府的落敗,二管家當兵寓示院子之外社會的動蕩。就如同影片開場一樣,整部電影就如同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出戲,亦真亦幻,細節(jié)處理也極具張力。但遺憾的是導演選對了方向卻走錯了路,雖處處為女性的覺醒和獨立做伏筆,卻又時刻陷入男性思維。影片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女性對自我認知的先決意識和主動反省與抗爭的層面上。而不是用兩個女人唱一曲驚夢,展示一種形式力量和迫不得已的姿態(tài),然后對男權社會一邊討伐,一邊淚眼婆娑的妥協(xié)式投降。
2 ) 曖昧,多美好
這些天,福州淫雨不絕如絲,綿長若柳絮飛散,空氣柔軟,回夢處,倒更像是江南黃梅雨季,到處都是滴滴答答的脆聲,皮膚都是濕的。這樣的天氣總免不得要感冒,全身酸軟骨頭酥麻,躺在床上半瞇著眼,似睡非醒。此般時節(jié),看《游園驚夢》,再好不過。
我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你若問,江南的美到底美在何處?要我說,就兩個字:曖昧。這美,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稀里糊涂的讓你醉下去,就象是病了,懶得說話抬手指,一股子懨懨的氣息。江南的美好,極其適合女子,低眉、細腰、操著吳儂軟語,袖子里藏著蘇繡的手絹,怎么想怎么一個動人;但若要擱到男人身上,卻是要被人指責沒出息的。所以這故事,講的也自然是女人了,女人的故事,總是口齒不清的。
一般來說,像這種華麗麗嬌滴滴的唯美文藝片,很少取用女同性戀的題材,因為不好講,講不明白,電影嘛,故事情節(jié)還是很關鍵的。所以出來一部《游園驚夢》,眾人追捧。正好,這片講的就是曖昧,就是不清不楚,欲說還休乍暖還寒的,配合著蘇州獨有的模糊氣質(zhì),理所當然,讓人浮想聯(lián)翩。我本是不大相信女人之間的愛情的,女人相愛,注定要犧牲或者部分犧牲掉情欲的歡愉,在本能的面前,人類本已經(jīng)脆弱不堪,更何況愛更容易破碎、損傷、滅亡并讓人疼痛,真不知道挺不挺得住。但榮蘭和翠花卻又特別,她們像是透明的,卻又讓彼此摸不著頭腦,對她們而言,感情的表達變得極其困難,如鯁在喉,又欲罷不能。這種感情,談不上應該不應該,需要不需要,就象一團薄霧,你以為它片刻就會消散,它卻一直籠罩在你的心頭,一不留神也便是個天長地久了。
愛,也就是個一不留神的結果。榮蘭和翠花,你能說他們彼此相愛的目標就是明確的嗎?如果明確,就不會半路殺出來個刑志剛,也不會在暗中潛伏著一個二管家。導演無疑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觀眾始終懷疑是會懷疑,懷疑女性之愛的堅固性,于是他干脆正大光明地把男人扯進來,明明白白地讓女人來選擇,兩個都要,誰也逃不過命運的岔路。當然對榮蘭來說,這種選擇無疑更為艱難,是要一份陽光燦爛的愛與性,還是要那個情深意切的充滿鴉片味道的女子?或者說,她要選擇哪種愛來滿足她內(nèi)心顛簸著的渴望?性別、感情、家庭、理想,情欲,放掉哪一樣都棄之可惜,都是一次破碎和訣別,這種無形之中的逼迫,潛伏著巨大的張力和破壞力,讓人痛不欲生。最后,還是命運幫她做了了斷,刑志剛到底是個過客,走了也就走了,她還是要回到翠花的身邊……我無法猜測榮蘭自己會怎么選,但我相信在那一刻,她是愛刑志剛的,我不相信有哪個女人會自覺自愿地放棄對健康的愛和情欲的追求,且是在她親身體驗過之后。但翠花就象綿綿的淫雨一樣在她身上揮之不去,那種從幽深陰森的榮府里帶出來的墮落頹靡的味道,像血腥味一樣吸引人。
事實上,同是天涯淪落,沒有誰比誰更不幸。如果說,榮蘭那偏于中性的外在特征,至少還能招來一場實實在在的“外遇”,讓她得以真真正正地貼近一個男人的話,那么翠花,毋寧是被放逐到了更浩渺虛無的時空,藉著鴉片的麻醉,用不斷地疏離、回避來追溯她的同樣浩渺虛空的愛情。她的整個人生,大部分時間耗在虛浮華麗的教坊和鬼氣陰森的大宅子里,這種無情又頹靡的地方,實在是給不了女人豐盛完滿的愛情的。片中對她與二管家的關系,描述地極為細膩婉麗。她喝醉了去找二管家,燈光下他伏案的身影落到窗戶上影影綽綽。他們,一個坐在書案上,一個靠在藤椅邊。她問:還在記賬?他答:不,在寫日記。她問:寫什么?他答:榮府的人和事。他握筆的手,這么自持,她就在他房里,他頭都不抬一下。他們的愛情,對他來說,就是一本日記的重量,委婉含蓄到這種地步,讓人心中大慟。
這本日記交到翠花手里的時候,二管家早就戰(zhàn)死了,戲劇性的高潮出現(xiàn)在這里。她出門遣散心情,卻遇到同刑志剛親密出游的榮蘭,那種原本泛濫成災的“捉奸在床”的劇情,在這里,卻演變?yōu)橐螂y言之隱而無法忽略的哀傷。多年后,翠花告訴榮蘭,那天她哭了,二管家死了,又遇到了親密的他們。榮蘭問,那到底是為了哪一樣哭呢?沒有回答,不會有回答的。這就是女人內(nèi)心的感情,曖昧,繁復,纏纏繞繞不知所云。感謝導演楊凡,這真正是場關于女人的電影,痛徹我心。
看完片子是個大晚上,我一直舍不得睡,想我的一個女朋友。多年前,就是她推薦我看這部電影,她說:你應該好好看看,你一定會喜歡的,她總說這樣的話。年少的時候,我們都一直認為自己是愛著對方的,至于是哪種愛,怎么去愛,卻懵懵懂懂地不愿去追求?,F(xiàn)在想來,我就是想去保護她,沒有別的任何想法,就是想好好保護著她。我給她很多的特權,只對她粗聲粗氣,大耍流氓,只把她帶來家里,讓父親做烤雞翅給我們吃,我們一人握著一個雞翅,喝著可樂,內(nèi)心喜悅得無以復加??傉f,如果能一直這樣就好了,即使到了如今,我們都各自戀愛了,也依然這么說著。
這也是愛嗎?好像不是,但也不僅僅是友情。我一直懷疑著友情和愛情的界限,就像我沒有異性朋友,因為對頻繁接觸的異性,都多多少少地存在著愛情,包括父親,但我也只有一個男友。友情,愛情,戀愛,婚姻……凡此種種,我漸漸覺得大可不必竭力區(qū)分,曖昧,并且一直曖昧下去,才是最美的境界。我到底是江南女子,就象榮蘭和翠花一樣,我們相愛,興許是無奈,是不甘,或是一切順其自然??傊?,愛著就好,管他那么多。
3 ) 她們惺惺相惜互相依靠的愛情
但凡是美到極致的女人,都帶些英氣,就像但凡是驚動我心的男人,多少都帶點嫵媚。異性相吸是天性,不過,同性相憐似乎也是兩性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真實。
這個片子中,王祖賢某些地方的表演很生硬,算不上演技派。但是,放你看到他一身小生打扮英氣逼人的站在臺上為自己心愛的女人唱起“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時候,還是要被驚艷。這樣的女子,她們的美麗是帥氣,就像當年林青霞在《刀劍笑》中。
人和人的感情有的時候特沒邏輯,就像這個唯美電影中詮釋的一樣。你無法得出公論,這就是所謂的斷臂情,這就是她們所追逐的愛情。蘭和翠花的愛情,多少都有點無奈的因素在里面。
起初鏡頭將視角給了翠花,她看到了男人壯碩的肌肉并且在男色的美上流連忘返,喝醉酒無意識的走向對她略有好感的二管家,甚至與一個京劇小廝賭骨牌時貪戀的眼神,這都在潛意識里說明翠花不是天生愛女色的,只是,這個世間之大,男人之多,哪一個才肯被她愛哪一個肯真的關心她孤寂的心靈呢?
這個時候,一個女人用自己的敏感撫慰了她的心靈,而她也在其后不斷的追逐著她的身影,她自以為這就是愛了。
第二次表現(xiàn)男人身體之美是蘭偷看邢志剛洗澡。在此之前,蘭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個男人,或者說,她在大宅院中的耳濡目染讓她看不起那些病懨懨的臥在床榻的公子哥,而獨立的報國志愿讓她從精神到體魄都變得健康,這使得她以為男人就該如此,而這樣的自己,是能夠給別人保護是一個值得托付的“男人”。在于翠花的交往中,蘭的女性氣質(zhì)似乎已經(jīng)消失殆盡了。不過,她畢竟還是個女子,直到遇到邢志剛,她說“你是個壞人,你把女人的原始的天性都勾引出來了?!笔獠恢?,她本來就是一個刻意折服女人氣質(zhì)的女人。也許,在那個年代里,女人無助女人軟弱,蘭的可以逃避也說明了她作為女人的脆弱——她對翠花的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惺惺相惜。
她們都有各自愛著的男人有著各自的渴望,只是,這是環(huán)境和年代的悲劇,她們,注定才是相依相守的人,所以,這就造就了她們的愛情。
人和人的感情有時候真的很奇特,所以,我完全能夠理解同性戀。因為,你永遠看不清楚一份感情背后的背景和當事人掙扎的心理歷程。愛本來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真的愛情,并不能像電影中那樣給人以觀感的享受。
美的東西都是那樣的動人,這樣的女人和這樣的寂寞,就是這樣的動人。
4 ) 楊凡的另一部奇作
楊凡三部曲<美少年之戀><游園驚夢><妖街皇后>其中的一部
一直很奇怪,楊凡為什么能夠拍出如此風格迥異的影片,美少年之戀是如此的干凈清澈,宛如一眼能夠忘到池地的清泉,卻又有著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讓觀眾看完之后內(nèi)心深深的沉痛.而妖街皇后以及之后的桃色,又是如此的香艷.情迷幻色中仿佛讓人置身在另一個世界.而游園驚夢,我又該用何種方式去形容.蘇州四大林苑之一的環(huán)秀山莊,中國最古老神秘的戲種昆劇,這一切一切都預示著游園會有一種古樸的韻味,然而故事的背景卻是近代的江南,王祖賢扮演的也是一位要求進步的新女性,這又給觀眾一種時代的斷面,特別是當王祖賢穿著古裝唱著"則如花美眷"的時候,而宮澤卻一席現(xiàn)代的衣服的時候,似乎營造了一個屬于宮澤的驚夢.
很有趣的是,最后宮澤離開的榮府(其實起名為榮府本身就注釋著榮府的消亡,切影片中也曾提到過紅樓)于王祖賢組織了一個三口之家.確實是一個很理想化的家庭,可惜的是這樣的平衡之后就被吳彥祖的進入而打破,本身以為,內(nèi)心欲望被突破釋放的會是宮澤,沒想到卻是一身男服擁有進步思想的王祖賢,正如同影片中的臺詞,吳彥祖確實是一個壞男人,能挖出女人最封閉欲望的壞男人.
其實,同樣的畫面以及背景,游園可以同海上花,霸王別姬做同類的比較.海上花營造的是舊時的上海小姐們的生活,霸王則以戲子一生映射了整個中國近代史的變遷.而三部題材不同的影片卻同樣留給人們無窮的回味.
值得一提的是,楊凡作為一名攝影家,與同樣出生攝影的張藝謀相比,其拍攝的影片更能折射出楊凡對中國文化,以及影相藝術豐富的內(nèi)涵.
5 ) 《游園驚夢》:來自于時長形式的美感
一、延展的形式:
“一切都已成了過去?!边@是《游》開始的第一句話。這一切是如何成為過去的?當榮蘭年邁枯澀的聲線,開始游走在青瓦白墻的倒影時,一個傾頹的故事就已呼之欲出了——僅僅是欲出而已。在影片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真實的故事其實并未進入視野,敘事的謎底作為未知數(shù)遠遠懸掛在天邊,不斷的拖延,使得影片呈現(xiàn)出問題叢生而答案缺失的狀態(tài)。
盡管《皂羅袍》、《山桃紅》、《懶畫眉》、《步步嬌》一曲曲唱來,盡管二管家、年輕戲子、刑志剛一個個男人在她們的生活中進進出出,終究是回頭夢一場——謎底究竟如何,觀眾不得而知。終于,榮蘭拒絕了刑志剛的擁抱;終于,翠花燒掉二管家的日記。終于,曲終人散,二人慘淡相依——是否這就是敘事謎底?最后的《皂羅袍》響起,為她們的故事畫上并不休止的休止符。
在這樣的不斷推疊的過程中,觀眾體會到的是一種詩意的美感,一種奇異化陌生化的美感,一種與劇中人同喜同樂同哀同愁的美感;這種美感抽離了現(xiàn)實,它并不指涉任何現(xiàn)實的范疇。這種拖延其實只是一昧的延展,謎底揭曉的時刻,同樣意味著這是觀眾的審美體驗就此終止的時刻。由于《游》書寫回憶的特殊指向性,使得這種并不存在結果的結果給觀眾留下巨大的可回味空間,也使得審美體驗的時間超越了影片時間,有了巨大的時空跨度:也許觀眾會在自己的記憶中尋找到某塊記憶的碎片與之相契,也許觀眾在以后的某個時刻的某個遭遇會喚起對它的記憶,于是此次的審美體驗便在更廣遠的層次上迸發(fā)出。
二、概略的形式:
“一切都已成了過去?!边€是《游》開始的第一句話?!霸趬衾铩?,這是一個美好頹靡的夢境,于是夢的驚醒便成為了整部電影的敘事謎底所在?!队巍窋⑹碌恼嬲_始,是“從前”以后,故事在懷念的基調(diào)中發(fā)展起來。觀眾此時唯一能把握住的,便是對過去的追思和黯然神傷。
通過“一切都已成了過去”這樣一個表達,把故事凝煉在一種情緒之中傳達給觀眾,為整部影片的美感體驗鋪墊下某種美好的色彩,同時又起到凸顯主題的作用,能夠更快地使觀眾進入到敘事的情景之中去。而接下來,敘事者僅僅只想營造出一個美好的夢境,觀眾黯然神傷的感傷逐漸被眩目的往事圖景所取代,直接的表現(xiàn)是將昆曲直接搬演到生活中,從而形成半夢幻半現(xiàn)實的風景。這樣美麗不真實的夢,如此讓人沉醉,又怎么會醒來?謎底的缺失使得觀眾的審美期待逐漸積累。
另一方面,敘事中總會存在一些無需敘事者充分展開的情節(jié),敘事者用凝煉和粗線條的方式將其勾勒出來——被省略的細節(jié)要么可以由敘事本文的觀眾來自行補足,要么對于敘事來說是無足緊要的,僅僅作為簡單的背景信息出現(xiàn)就夠了。通過提供背景信息,將觀眾置于需自行補足意義的情境中,從而實現(xiàn)審美的個性化過程。
翠花和榮蘭因合唱昆曲《牡丹亭》初識后,兩人互生情愫,有一段繾綣纏綿的生活,對于兩人而言這是極其美好的回憶,但影片中并未有任何細節(jié)的描寫,僅用了一段蒙太奇便把它概括了過去。一方面,人的回憶總會記住最美好的片段,而并不會選擇整件事情來記憶,通過對這些片段的回溯,在意識中對整件事情進行再建構。這段蒙太奇正是有意無意的模仿了這個特點,使觀眾形成自然的觀感,又能在節(jié)約敘事時間的情況下,由觀眾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自行對二人的纏綿生活進行建構,形成了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四、場景的形式:
在《游》中典型的場景,莫過于數(shù)場昆曲的表演。最值得剖析的是影片開始“游園”直至演唱《皂羅袍》完畢這一段。
導演刻意使用了將昆曲與現(xiàn)實生活混合在一起的形式,半夢幻半現(xiàn)實的造夢手法,不斷在夢幻和現(xiàn)實之間穿梭。昆曲抽離出現(xiàn)實,營造出矯柔靡麗的空間,使觀眾與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了距離;但影片中不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聲音和人物,又使得這個夢境不那么可靠,讓人覺得有如空中樓閣般搖搖欲墜——這便是《游》想要講述的全部情愫了:戲外,她是翠花,她是榮蘭,情思依依,情意綿綿;戲裏,她是杜麗娘,她是柳夢梅,云雨燕好,春夢無痕;但現(xiàn)實不斷發(fā)聲,現(xiàn)實是剪不斷,理還亂;到頭來,曲終人散,空留下戲子兩三人,便驚碎了一地好夢。
這一個片段在整體的敘事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從審美上來看,奠定了全片的抒情氛圍和敘事基調(diào),在這一點上,又有統(tǒng)攝全片的地位。
6 ) 誰又妄想一曲一世,讓人忠心到底。
毫無疑問,王祖賢完美的詮釋了一個帥T被掰彎的過程。
這多少讓我覺得惋惜。
似乎古往今來,女人總是處在一個承受和背負的位置去替男人抗下重擔以及他們推卸掉的責任。
這是愛的代價嗎?
如果說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賣。
那么這樣的代價倒還真是昂貴又不堪。
足不出戶相夫教子,淪落到愛而不得得而不可愛。
最后的最后,女人們得到了什么?
男人可以撩起馬褂兒尋花問柳,胯下風流的同時面對詢問還理直氣壯。
那么女人呢?稍有造次就掛上了作風不檢點的破鞋爛招牌。
被疼愛是一種運氣,可這運氣并不等人。
好的運氣遇上對的人,那是天作之合。
這兩個條件,任何一項缺失或者程度不夠那么愛就稱不上兩情相悅。
李甲愛杜十娘,最后還不是被小翠試探的丟盔棄甲。
其實大道理誰都懂,沒有永遠的兩情相悅。
恰好途徑過自己身邊的那些人在時間的過濾下已經(jīng)悄悄退散。
或許是我走的遠了一些,看不清感情的實質(zhì)。
可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時段很瘋狂的愛過追隨過某個人。
人終究是靠臉面過活的,感情里沒有那么多不要臉的機會供你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堅持下來的,未必是勝者。
而放棄了的,也未必就可惜。
愛情不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么,兩個人在一起,開心就夠了。
別提起永遠這個禁忌的字眼。
沒有人愿意謊話連篇。
說出永遠怎樣的同時到底多么相信也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游園一時歡,驚夢了無痕。
短短數(shù)十年又哪來那么多一生一世。
賞昆劇,觀吳彥祖洗澡,看王祖賢與宮澤里惠搞同。太值了!
說是牡丹亭,卻含紅樓夢。看似百合開,偶有鴛鴦逢。楊凡,一陰一陽,一古一今,陰陽互變,古今相連,把愛情講全了。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跳著看的,細節(jié)估計漏了不少,只記得畫面很美。有時候,我相信每個人都可能是雙性戀的,只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正如王祖賢說的,女人是自私的。女女之間的溫潤,不管怎樣,都不可能敵不過男女之間的致命誘惑。
雖然吳彥祖在這部電影里面很晚才出場,但是很好地詮釋了花瓶和禍水的角色,那段沐浴賣肉戲非常重要!
今年春色格外撩人,愛起來也格外吃力.陪著我們的,終究是些女人.
一部電影寫的全是寂寞,是早些年我喜歡的調(diào)調(diào)??墒沁@幾年。。。不知道是真的不感覺寂寞還是心境變化,看著看著始終平靜入水無論如何也不起漣漪。但是心疼還是會有的,大約還是因為是“她們”吧
攝影里有擺拍,這個就是電影里的“擺拍”吧,或者說是西方式的中國味道……當然很漂亮就是了,其余真沒法糾結——都看過吳彥祖洗澡了還要怎樣啊……
宮澤理惠太美太美?。?!旗袍太美,唱腔太美,一拿一捏都這么美。生日那一段真的看的如癡如醉,在我看來是標準的民國家族文藝片。她們之間的事又豈是三言兩語說得清道得明的呢。
氣氛拍得很好,最主要是王祖賢在里面非常非常亮眼,風采不改??!還是那個王祖賢那輩的美女真材實料啊,包括宮澤理惠也是很有神韻,但是秦淮女子的嬌柔似乎還欠缺了一點點什么。吳彥祖在里面就是一個男色花瓶,露肉用的……其中一個奇怪的細節(jié)就是相機的問題……總體就是凄凄切切癡癡纏纏……
愛男人和愛女人沒有什么不同。雖然都一樣寂寞。
一個能將直男掰彎,彎女拉直的人。吳彥祖的墓碑上寫著。
“我刻意做著別人眼中的好事,來掩蓋自己本性的頹廢?!?/p>
早就勸你別吸煙,可是煙霧中的你是那么的美,叫我怎么勸得下口。
美人,們,你們,能,不能,說話,快,一點。
記得明清有本小說,講的也是兩個女子相愛,只因一個俊俏男子的出現(xiàn),其中一女移情,后又說服另一女子隨愛,最終兩女共侍一夫,歡喜圓滿。我想那個女子,其實只是不舍原本的愛人,所以說服自己與其共做姊妹,每日在男人面前虛與委蛇,委曲求全的不過是與心愛的她朝夕相處。這樣分享的愛,我想翠花是學不來的,所以她在榮府不爭不搶,求的不過是與榮蘭獨占一隅,三口一家,淡泊過活。
“如果一定要在兩個人里選一個人,我還是會選她,因為她懂我,我也懂她,從心底上的?!边@大概就是王祖賢的想法吧。年代感很強,服裝、道具很用心,攝影很美,從頭到尾都流露著曖昧的氣息和淡淡的憂傷。
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
音樂太棒了,題材很好,畫面很美,但節(jié)奏太慢了,喜歡小翠,吳彥祖很帥,但內(nèi)心希望他還是不要出現(xiàn)的好。
跟吳彥祖干完后,王祖賢抽煙的手都是抖的:這大概就是我的心情寫照。良辰美景奈何天,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楊凡,最會用個人趣味來暴殄天物的華語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