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womb一種多么沉重的悲傷與絕望,孤注一擲只要死了的愛人復生。Rebecca的童年在東京度過,與兒時玩伴Tomas一別十幾年,終于回歸故里,與兒時的愛在一起了,他又死了,實在被寫劇本的人氣哭。再克隆這個唯一的愛,用二十年等他長大。一生就這么過去了大半,等待二十年,守望撫養(yǎng)二十年。恨罵一句臟話:fucking shit?。?! 可是對于第二個Tomas來說呢?對不起,不管你用了多少愛多少時間來等待,母親怎么可以是上輩子的愛人,這太瘋狂太混亂,于是他離開了。 所有道德衛(wèi)士倫理學家都在批判克隆或者復制技術(shù)。可是用代孕媽媽情況就會不一樣嗎?少了尷尬與道德的糾紛,但是依舊未必找得回一模一樣的愛情,我們能復制所有的細胞,但是不能復制靈魂,不能復制記憶。 英劇《黑鏡》里有一集,也是丈夫死了,有種科技能用電腦精確模擬死人的思維習慣植入在一個模擬人,這個模擬人就會與死了的人長得一模一樣,說一摸一樣的話??墒莿≈械呐鹘亲罱K覺得這個假人怪怪的,把他束之高閣,即使他與丈夫的相似度近乎完美,他卻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子宮》里的Rebecca更讓人心疼,用盡一生等待一個人,竹籃打水一場空。上輩子的丈夫終于長大了卻讓新女友搬進了自己的家,真相大白后又只能眼睜睜看他離開。 他們的故鄉(xiāng)在一個寒冷的海濱小鎮(zhèn),鏡頭總是陰冷潮濕?;疑暮?,灰色的森林,灰色的心情,一生的期待與絕望。當Tomas把新恐龍玩具活生生埋進潮濕的沙灘時,已經(jīng)是在暗示不要復活什么滅絕的生物。我是敬佩她的勇氣的,導演忽略掉介紹她撫養(yǎng)孩子的經(jīng)濟來源,給我們看那日復一日的深情與絕望。 我自己無法想象等待二十幾年等一個沒有記憶的克隆人長大,等得槁木死灰般只養(yǎng)大一個沒有上輩子記憶的年輕人。10月的時候我曾經(jīng)希望用黑鏡的技術(shù)弄出一個一模一樣的木神,我不在乎他只是用曾經(jīng)的記憶的數(shù)據(jù)庫在假裝活著,可是他不會與我一起變老,我們不會有孩子,曾經(jīng)描繪過的未來依舊是不一樣的。 大概死者不可追,上帝把四只鳥分裂又拼起來的故事只是神話。那些被愛著卻提前離開的人太殘忍。每天大罵無數(shù)聲WTF,我恨未知領(lǐng)域,無解的憂愁。
-----
開了個微信公眾號——穆爾登格
第一段影評獻給這部冷調(diào)倫理片 “Womb”
這部電影確實命名考究.. 首先個人贊美一下全片清晰獨立的風格, “Black Mirror” 即視感;冷調(diào)的鏡頭還有獨特的局部特寫很有意思;Matt Smith的表演(包括小時候)很有表現(xiàn)力,讓這部言語匱乏的片子布魯斯但沒有全篇抑郁,在冷調(diào)里不乏活力生動,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部分。
不太欣賞的是部分冗長的鏡頭描寫,雖然本身電影并不是長篇,不過不可否認某些鏡頭有些對于感性過于偏執(zhí)。
內(nèi)容,Clone題材電影屢見不鮮,甚至”Black Mirror”里也有類似情節(jié)。這部片子獨特在它的“chronic framework”(自己命個名hh),如果僅僅是基因復制那么簡單,那么Rebecca對Thomas的感情可以被詮釋得更加單純 (you know, just simply copy it..) ,然而Rebecca花費半生孕育了一段無法預測愛情。Clone Thomas是一個新的生命,沒有故事,沒有記憶,沒有對Rebecca的愛情,他是新的生命即便擁有復刻的基因,對于他自己來說自從出生那一刻起便是一段從零開始的和渴望自由的人生;而對于Rebecca來說只是一種so called “existence”,一個圓滿愛情的復刻品,為了彌補失去的遺憾還有內(nèi)心深處愧疚感的略顯病態(tài)的“存在”。她帶他回到海邊,她挖出被他埋掉的玩具,她嫉妒他的女友,不顧一切去復刻記憶還有植入情緒。
Thomas的這種存在對于Rebecca來說是不允許被揮霍的,是一種超越了親情的占有,不情愿他走入本該自由發(fā)展的軌道。直到一切開始失去控制,Thomas拼命掙脫,Rebecca陷入絕望,最后她說的兩句話: “至少你在這里存在著”,“你還想奢求什么呢..”
She is still Rebecca, but Thomas is not that Thomas any more.
最后Thomas的離開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不得不說我也確實想象過最后母子倆幸福生活的美好結(jié)局..不過這樣簡單悲劇的結(jié)局似乎更符合常理,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成千上萬的羽毛一樣神奇,相似但不相同”,不會有人愿意生活在另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故事里做自己的陌生人。最好的結(jié)局是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軌道,過不受拘束的生活。
最后回到題目 “Womb”, 起點。
Womb, the origin, brings new and independent lives. Clone is a formatting, but not a restart or to be continued. You might clone a person, but not his course of life.
-TWJ
cassie還是那么燦爛
記doctor的一次regeneration。Matt Smith永遠給人other worldly的感覺,Eva Green也是如此,好吧Hannah Murray其實也這樣...倒并不是壞事
從吾棲之膚,到這部子宮,小清新果然都很愛重口味影片。女主角伊娃格林有點娜塔莉波曼的氣質(zhì);之前看過男主角馬特史密斯的一部同志片,覺得眼睛不好看;飾演男主角媽媽的萊絲利曼維爾去年看過她的又一年,年老卻很美;一下子好幾個熟臉。
為什么看完這部電影以后我想到了“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這句話...人們總渴望能夠挽留死去的愛人,或是重溫逝去的時光,焉知它若真的重來常常已非曾經(jīng)的美夢,只會成為現(xiàn)在的噩夢。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把老公當兒子養(yǎng),把兒子當老公用
1非常安靜的片子,對白很少,配樂也幾乎沒有。2畫面攝影還不錯,灰暗冰冷的色調(diào)。3這種倫理故事不是太喜歡,好在處理成文藝范沒有搞得太狗血。4主要來看Eva Green的,演技果然沒讓我失望,母性的氣質(zhì)壓倒一切。
攝影凄冷,伊娃格林表演內(nèi)斂沉穩(wěn)。就是男主角真的丑。
《兒子與情人》
每一個鏡頭都美的沒人性?。。?!Eva女王又再次流弊了,“Cassie”也美,雖然沒太多戲。
一男一女青梅竹馬相戀多年然滾床單未遂男方橫死,女方克隆男方且自孕自產(chǎn)自養(yǎng)二十年兢兢業(yè)業(yè)最后終于滾上了床單……
男主這個丑樣怎能配得上伊娃格林?。?!媽蛋
這影片真是好安靜的調(diào)調(diào)。挽留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在他離開以后,想盡辦法再制造出一個“他”。
影片的創(chuàng)作意識非常先鋒大膽,挑戰(zhàn)倫理,在倫理問題上最終也看似無解。這個故事太悲情了,甚至讓人也覺得那份執(zhí)著等同于病態(tài),讓人很難去評判影片的主題,它至少了給了觀眾一次審視生命的機會。影片氛圍陰冷,情緒壓抑,色調(diào)陰暗,到了最后的那場床戲,所有的道德倫理世界觀徹底崩潰了?!铩铩铩?/p>
雖然被車撞死很狗血,但我總是很吃冷色調(diào)且鴉雀無聲的文藝片基調(diào)這一套,安靜的面部特寫穿插著大量海邊的空鏡頭。最成功的點是選伊娃格林做女主,她寫滿神秘的臉太適合演這種壓抑的倫理片了,最失敗的點是男主的選角,長得丑還顯老、瘋狂出戲
最后終于亂倫成功了。。男主太難看了,臉有二尺長好嗎。文藝片的調(diào)調(diào),但沒什么內(nèi)容,浪費了Eva Green。
丈夫轉(zhuǎn)職為兒子,然后再轉(zhuǎn)職為丈夫
表演和鏡頭非常英倫的文藝片,也有著很好的科學內(nèi)涵,我們能夠克隆機體,卻無法克隆感情,因為情感是后天獲得和培養(yǎng)的,所以愛情無法復制。
倫理片中的文藝范,文藝片中的倫理狂。Eva Green的表現(xiàn)十分驚艷,除了化妝不夠力度之外,內(nèi)斂與爆發(fā)的度都拿捏得當。這愛真是驚世駭俗,近乎恐怖。攝影凄清絕美,充滿視覺暗示。3.5星。
根本就是《伊俄卡斯達》嘛。在德國北海邊拍的英音濃厚的東歐片,攝影極贊,極簡主義。音樂用得很節(jié)制,結(jié)尾段該煽情的時候卻不用音樂,而“只有風”(這個導演下一部片子就是這個片名……)??苹脙H是個設定,但兒子的年紀卻恰好透出了后冷戰(zhàn)時代的悼亡意味:東歐劇變恰好20多年。
非常純正、堪稱典范的鏡頭語言;表演低調(diào)、內(nèi)斂,氛圍冷冽、安靜;全片配樂近乎于無,只在最后半小時有兩處加了短暫的配樂,稍顯多余;克隆問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