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的新歡——天海祐希
男友,大概更確切說是前男友,總說我的審美偏于病態(tài)。
喜歡俊美的男生不算過分,喜歡陽剛或者中性的美女也無可厚非,要命的是我喜歡女星反串,而且哈的一塌糊涂。
當年林青霞扮演的英氣十足的東方不敗一直是我的最愛,還有王祖賢,梅艷芳,楊采妮,看過她們的男裝扮相后,總是固執(zhí)的認為英氣比嬌媚更動人。
前男友說,正常男人不會有這種想法,正常女人也不會有;正常的GAY不會有,正常的……所以我應該是正常的蕾絲。(題外話——事實是,我選擇的還是男朋友,不是女朋友,所以我的那啥取向還是傳統(tǒng)意義上正常和健康的)
跑題了,再回來。前陣子學校內(nèi)網(wǎng)有共享影片《千年之戀·源氏物語》,最初不知是女星反串源氏光,只是覺得男一號太養(yǎng)眼。不僅俊美有余,英氣也是十足。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真是應了原著的話——“光華公子”,是那個朝鮮相上意欲夸贊源氏公子的美貌而取的名字。而我也由此記住了天海祐希這個名字。
PS:
天海祐?!毡局膶氌F的首席演員。當年以面試成績第一名考入寶冢音樂學校,而她開創(chuàng)的寶冢史上奇跡記錄,更是至今無人打破:入團第1年就主演劇目成為寶冢史上最年青的新人主演;所謂10年男役,就是要當上首席男主角,至少要花10年時間的磨練,但她連跳3級,只用了6年4個月就當上首席男主角。有過多次成功反串。
當年讀《源氏物語》的原著時還小,臉皮還沒現(xiàn)在這么厚。周圍的同學朋友更都是些純情小女生,沒辦法,我也只好裝作很純情的一掠而過,沒敢光明正大的細讀。只是多少也知道小說的內(nèi)容,雖然特別好奇,但終究敵不過害羞,會臉紅嘛~~
現(xiàn)在看電影,當年的疑惑由于天海祐希的驚艷而被全然拋諸腦后。有網(wǎng)友說都是女的,看的時候會有看女同電影的感覺。我卻沒有。就像在欣賞純粹的美,絲毫不會有雜念,從這點看,應該說事實上我比當年純情多了~~呵呵,又是題外話。
2 ) 當女孩成長為女人
對于一部膾炙人口的名著進行改編,選角成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可惜,千年之戀在這一點上起碼不能讓我滿意.吉永小百合以五十歲的年齡飾演二十五歲的紫式部,實在是勉強了點.而常盤貴子演繹芳華絕代的紫姬,相貌上好像也差了點---我從來沒覺得她是美人,而且長得過于現(xiàn)代.至于最重要的光華公子,不知道NHK出于什么考慮,讓藤海內(nèi)希進行反串,美則美矣,但是線條過于柔和,容顏完美得反而失去了生氣,沒有源氏光芒四射的感覺.......我知道我太挑剔了。
最讓我驚艷的彰子的扮演者,這個少女純凈到連美貌都顯得多余(演彰子可惜了,至少演一下年幼的紫姬)。她蹙著眉頭對紫式部提出疑問的可愛樣子,實在是,讓人如何不憐卿。聯(lián)想到歷史上彰子入宮背后的宮廷斗爭,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宮定子郁郁而瘁,這樣美麗的少女卻要注定卷入種種齷齪,不由生出一絲惆悵。
光源氏女人眾多,千年之戀中當然主要演繹的他與紫姬的愛,其他只有給源氏帶來重要影響的女性,如葵姬,六條妃子,藤壺皇后,明石姬等才有機會露下臉,像未摘花,花散里就只能在他人的只言片語里出現(xiàn)。
常盤飾演蓓蕾初放的紫姬,輕輕咬著源氏的手,眼神有一種孩子般無邪的淫蕩,實在是電影里最好看的幾個畫面之一。而在影片的最后,源氏的一切已經(jīng)達到頂峰,他得到了想要的一切,因為母親出身卑微而被迫放棄的東西現(xiàn)在全都掌握在手里。但是在可以比擬仙境的庭院中,最愛的紫姬在與他爭論,這個藤壺皇后的替代品終于從女孩成長為了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女人。而對于源氏,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有了靈魂,而且是具有他所不了解思想的,會反抗的靈魂。源氏既驚且怒又困惑不已的看著紫姬轉身跑掉.接下來的鏡頭一轉,已經(jīng)是“忽爾歲華盡,我身亦將傾”,《源氏物語》的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影片的另外一條線,是紫式部的故事。書中的紫姬拒絕了源氏,而書外紫式部拒絕了藤原。藤原也只有既驚且怒又困惑的看著這個拒絕自己的女人,為什么啊,明明你是愛著我的,為什么要拒絕我呢?在紫式部拒絕藤原回到故鄉(xiāng)不久,藤原的繁華人生也走到了盡頭。
我的主啊,她還是個孩童。
她在你的宮殿奔跑游戲,而且還想把你變成她的玩具。
當她的秀發(fā)披落下來,當她隨便穿上的衣服在地上搖曳,她都毫不在意。
當你對她說話,她便酣然入睡,不予回答——你早晨贈送的那朵鮮花,也從她手里滑落到地上。
當狂雨暴作,昏天黑地,她的睡意全然消失,玩偶丟到地上,驚恐地緊緊偎著你。
她生怕他不能服飾你。
可你卻含著微笑觀看她做著游戲。
你了解她。
坐在地上的孩童是你命中注定的新娘,她的游戲將會停息,并化作深沉的愛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女孩成長為女人,男人的樂園就開始了崩潰^_^
3 ) 劇情稍微浪費了選角
角色都選得非常好,天海佑希簡直是我心中源氏最好的人選,紫姬的柔婉倔強,藤壺的高貴自省,朧月夜的媚態(tài)橫生,好一副宮廷美人圖。
源氏物語被翻拍數(shù)次,可惜,在儀態(tài)容止上,沒有哪位男演員表現(xiàn)得比天海佑希更好。
這個源氏符合紫式部所說的,女性都愛慕的男子形象,既不軟弱造作,也不兇狠野性。
他一出現(xiàn),你就明了:啊,這就是一位在奢靡的平安京中培養(yǎng)出的翩翩貴公子。
美中不足的是,松田圣子被生硬地穿插進電影中,幾段詭異的mv破壞了美感與協(xié)調(diào)。
除此之外,我都很喜歡。
現(xiàn)實與故事交匯,彰子打敗了清少納言培養(yǎng)的定子皇后成為中宮,又產(chǎn)下得到外戚扶持、將被立為太子的皇子,道長得意地吟出“此世如我世”的詩句。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紫式部功成身退,卻重回故里。
4 ) 平安時代的華麗魅影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
或許過往真相已湮沒于歷史,傳聞佚錄卻仍在紅塵流轉。
古時的善惡美丑到如今有不過是一片黃土下的森森白骨,不滅的,是人們心中如平安時代的一盞明燈——源氏公子。
提到源氏,幾乎所有人都會聯(lián)想到一位風度翩翩,俊美優(yōu)雅的貴公子,同時也會有貴族之間的驕奢淫逸的通病。
源氏是令人嫉妒的,他雖由地位低下的更衣所生,卻備受桐壺帝寵愛,笑笑年紀就由風韻嫻雅,嫵媚含羞的姿態(tài),使得弘徽殿女御(桐壺更衣得宿敵)也對他喜愛不已。書中一段描寫源氏公子幼年時朝鮮道士對他的評價更使印證了他的一生:“照這位公子的相貌來看,應該當一國之王,登至尊之位。然而若如此,深恐國家發(fā)生變亂,已身遭逢憂患。若使當朝廷柱石,輔佐天下政治呢,則又與相貌不符?!?br>
這番話下來,桐壺帝徹底打消立源氏位太子的念頭,講其降為臣籍,賜姓源氏,這便使源氏的開端。
源氏一生與女人有這不解之緣。
十二歲成人禮時與葵姬成親,成為左大臣的女婿,從此變在仕途中斬露頭角,知至與隴月夜的事被弘徽殿太后揭發(fā)被發(fā)配到須磨,那時他人生中的唯一一次挫折。
書中評價:“其實源氏公子的本性,不喜歡世間常有的那種一時沖動的色情行為;不幸而有一種癖好,偶爾發(fā)作,便違背本性,不顧遺憾無窮,而做出不應該有的行為來?!痹谖倚哪恐?,源氏并非是上流社會中隨處可見的花花公子,在源氏心中有一位女神。她,桐壺帝摯愛的昭陽妃子,靜靜地坐在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端莊,美麗不足以形容她的美貌,一舉一動都透者優(yōu)雅與高貴。源氏與她,有太多道無法跨越的鴻溝,年齡與身份是一副沉重的枷鎖,禁錮者他的身,燒灼者他的心。
源氏對藤壺的愛戀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他的一生幾乎都在追尋她的影子。葵姬的端莊,空蟬的冷傲,夕顏的嬌媚,末摘花的柔情,紫姬的神韻及明石姬的淡雅,拼成一個完完整整的藤壺。只是源氏直至紫姬離開后才明白,紫姬對自己來說,已不是單純意義上一個藤壺的替代品了,從十歲開始她已陪伴自己左右,早已產(chǎn)生了不可分割的情感。原來,他愛她,只是這一切明白時源氏早已不惑之年,而紫姬也是帶著對源氏的恨情離開人世。
腥風血雨的平安時代,雖沒有冷兵器的刀光劍影,但在政治與權利斗爭激化的時代,從天而降的光華公子是人們心中的救贖。風華絕代的貴公子駕著牛車緩慢地駛過每個平安京地角落,輕輕挑起簾帳,高高地烏紗帽下柔軟地發(fā)絲在風中追逐,額前的幾絲顯得他更加得儒雅。劍眉,如黑曜石般的眼睛交相呼應,唇邊那抹若有若無的淺笑襯得他風神俊朗,緩緩又優(yōu)雅地走下車,修長的身形襯得白色狩衣在風中作響。
源氏,一位翩翩絕代公子,如同遙遠東方得啟明星,照亮迷茫路途得未知,他的笑,如三月春風,似乎那么一笑而過,一切的鉤心斗角,爾虞我詐都成為過眼云煙。他,是人們心中的救贖。
源氏不是完美的,但似乎是與身俱來的氣質,盡管他依然帶有奢靡淫亂的貴族之風,卻總能把其化為優(yōu)雅的風流韻事。即使與自己的母后通奸,我們也會歸功于源氏對藤壺的熱戀;即使妻子與柏木私通生下自己名義上的繼承人熏君,我們也會歸功于三公主的不守婦道;即使弘徽殿太后揭發(fā)源氏與隴月夜之間的曖昧,我們也會歸功于源氏只不過是權力斗爭的棋子。
似乎所有違背倫理道德的荒誕故事發(fā)生在源氏身上,都是可以被理解,被接納的。
源氏,墮落并且重生著,猶如一只即將涅磐的美麗鳳凰,只是缺一把希望之火,在平安京的上空盤旋不定,迂回前進,給充滿混沌的平安時代添上一抹華麗的魅影!
資料:《源氏物語》通過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經(jīng)歷何愛情故事,描寫了當時貴族社會的腐敗政治何淫逸的生活,以典型的藝術形象,真實地反映了這個時代地畫面何特征。
作品中以弘徽殿女御(地位最高地妃子)及其父右大臣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的政治勢力,同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為掉膘的皇室一派之間的較量,正是這種斗爭和矛盾的反映,是主人公源氏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而且決定著他一生的命運。
源氏是桐壺天皇和更衣(地位低于女御的妃子)所生的小皇子,母子深得天皇寵愛,弘徽殿出于嫉妒,更怕天皇冊立源氏為皇太子,于是逼死更衣,打擊源氏一派,促使天皇將源氏降為臣籍。在天皇讓位給弘徽殿所生的朱雀天皇后,右大臣掌政,源氏便完全失勢;弘徽殿一派進而抓住源氏與右大臣之女隴月夜偷情的把柄,逼使源氏離開宮廷,把他流放到須磨,明石。
后來朝政日非,朱雀帝身罹重病,位收拾殘局不顧弘徽殿的堅決反對,召源氏回京,恢復他的官爵。冷泉天皇繼位以后,知道源氏是他的生父,就倍加禮遇,后源氏官至太政大臣,獨攬朝綱。但是,貴族同志階級內(nèi)部 的斗爭病沒有停息,源氏與左大臣之子圍繞為冷泉天皇立后一事又產(chǎn)生新的矛盾。
5 ) 千年之怨
當影片開頭那朵紅梅打碎琉璃般清澈的水面時,被悄悄地震撼了。
宮闈中的男女私情,隔著垂簾低訴的愛慕之心,層層疊疊地被包裹在華麗的十二單中。本只是小家碧玉似的戀情,一旦穿上了旎夢的外套,便成了月宮中的輝夜姬,高不可攀。
畫面是美的,人物是美的,對酬的和歌是美的,高麗紙上綁縛的帶露花枝也是美的。哀怨女子如同物語繪卷中所繪,秀發(fā)如云似瀑,肌膚光潔似雪,等待有情人若隱若現(xiàn)的燈光。
可總覺缺點什么。
雖然美麗到極致的景象令人心碎,但千年前寂寞女子的傳世之作依然孤獨,未有解語花。上下厚厚兩卷的文稿被生生擠壓成數(shù)小時,無奈無奈。
在源氏的故事線中,源氏是匆忙的,剛剛親吻上藤花,卻又轉而飛向木槿。藤壺,明石,空蟬,秋好,玉鬘......一個個本應有血有肉的人物匆匆來又匆匆去,猶如屏風上的仕女像一般薄而脆,經(jīng)不起揉捏。甚至連紫上也如細雪一樣看不真切。
紫氏部的故事講得要好得多。
有著如自己書中女子般引而不發(fā)的情感,謙卑卻又高傲,純真卻又滄桑的眼神,無法言說的暗戀,這大概是我最欣慕的部分了。
道長夜敲那場戲中,紫式部回絕時所用的和歌令人玩味。為何害怕黎明的到來?是后悔自己的放縱?抑或是害怕清晨與所戀之人的分離?恐怕她自己也不甚明了。壓抑的情感就像暗室中生長的毒草,會慢慢地將人勒斃,更何況自己明白飲下這份愛戀之心就如同飲下毒鴆。
聰明的女子更是悲哀。
“讓我走吧,我們會再次見面的......"
清高卓絕,一如她的才女之名。
故事最后,紫式部回到女兒身邊,在海邊凝望遠方的孤舟泛海之人。我們已無法知道那夕陽中寂寞的身影是誰,亡父宣孝?藤原道長?或根本就是紫式部腦海中的光源之君?電影在懸念中急急收尾,也只能如此結束。
以前常會奇怪,為何古代的一名女子會執(zhí)著于書寫一卷男子的尋香史,更奇怪于她的不急不躁和沉穩(wěn)氣魄。答案其實就在書中。不論是過一千年還是一百年,男人永遠不會了解女人的愛情,而女人永遠只能去隱忍,去接受那份碎裂。那也許就是那縷芳魂所要傾訴的哀情。
千年之戀,千年之怨。
6 ) 從思慕到失望
看這部電影,最好先看原著,否則頭緒繁多,必墮云里霧里。原著三卷,電影里基本是講的第一卷的事情。源氏鐘情的女子,不可能在一一盡述,主要寫了藤壺、紫姬、六條妃子、明石姬、朧月夜五人,對夕顏、末摘花、空蟬、花散里等則一筆帶過。
扮演光源氏的天海祐希風流瀟灑,光彩奪目。只是思嘆為何此類多情美男都是女子來扮演,難道世間完美的男子只應天上有嗎。演紫姬的是常盤貴子,與天海祐希一對壁人,完美無缺。除此,其它演員就都不怎的。沒有書中描寫的那樣美好和個性。對朱雀帝、六條妃子甚至多有丑化,對明石姬的刻劃也真怪異,竟然在水里生小孩。
但是還另有一條線齊頭并進,那就是紫式部與彰子,吉永小百合扮演的紫式部,竟然與藤原道長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感情。還與清少納言暗中較勁,這一切,弄得頭緒更為復雜。其中有定子朗讀那首著名的詩:春天是早晨...秋天是黃昏...真幼稚!
這還不是最難以接受的,最討厭的是每隔一段有一位類似鄧麗君風格的現(xiàn)代歌手演唱,還有空中飛來飛去等拙劣的特技效果。以及把六條妃子因愛而恨的施蠱行為加大化,還有作法、報應等迷信,一派妖氣令人聳然。
總覺得日本人拍的源氏物語,應該深得其古典文化的精髓,其實卻不然。書中未曾述及的源氏與藤壺的第一次,電影中卻詳細描繪,有點獵奇的味道。源氏一直深愛藤壺,決不會有電影中找朧月夜而棄藤壺的事。源氏是有始有終的,即博愛又專一,富于同情心。書中罩在源氏頭上的光輝至死不曾泯滅,電影中在結尾卻給我們一個蒼老丑陋的源氏,令人不忍,即是這樣唯美的電影,何必讓老年源氏轉過頭來呢。
除了不堪的特效,電影中的風景、服飾都還美倫美奐,借此可以了解日本古代服飾,以及愛情習俗。這部東映五十周年紀念之作,所費不菲。但整體差強人意,令人失望。
7 ) 不找男人演源氏光是正確的
也許不找男人演源氏光是正確的,因為還有誰有這樣的面孔,這樣的聲音,這樣的身段,會如此的夢幻.她讓我想起了林青霞演的賈寶玉,異曲同工之妙無以言表,喜愛之情無以言表.然而劇里的女性角色,除了小說的創(chuàng)作兼敘事者,幾乎沒有值得稱道的了,常盤貴子不適合演這樣優(yōu)雅脫俗的角色
看日本古裝片,這個首選
其實更喜歡天海SAMA的女裝,有點小可愛并且御姐十足的樣子。后來終于明白當年沒萌上蓮花爭霸里的塔琳托婭,正如我現(xiàn)在沒有萌上這部片里的天海佑希。。。
外包給寶萊塢拍了幾段么
12單華麗到讓我眩暈了平安文化的真實寫照 迷戀呀~~~
小時候看覺得不明所以,畫風又詭異又美麗?,F(xiàn)在來看發(fā)現(xiàn)還是不明所以,很多情節(jié)沒頭沒尾還有一個會唱歌的女鬼?如果不是天海佑希只能得2.5分吧。但是為了女王爆燈。有了她,光源氏才從一個又亂倫又偷情又對小朋友下手的變態(tài)猥瑣男變成了干凈清爽光華耀眼的風流男子。女王的男音嗓真好聽。
啊,光源君,你這個金瓶梅里的賈寶小公子,紅樓夢中的西門大官人。俊美高帥富,潘驢鄧小閑。專干白富美,羨煞矮窮挫。
讓我很頭疼的一部電影,或許也是因為一開始的期待太高了。本身故事的剪接不夠清晰,并且我看的那個版本的翻譯很不好,這多多少少也有影響,但最要命的是里面三段那個女人唱歌的片段,作為插曲這種形式實在太突兀了??!畫面很唯美,天海佑希飾演的源氏光也非常英氣但是里面的特技做得并不是太令人滿意,非常欣賞吉永小百合的演出!?。?!
只有天海女王的光源式,美得像是直接從書里走出來的,令所有女人著魔的源氏
天海佑希果真有種翩翩美少年的氣質,相比之下這部戲里的男人多少有些地氣,渾濁不堪,令人嫌惡。第一次看,許多人物都沒分清楚,好幾個女人分不清。另外,如果說吉永小百合是日本國寶級演員的話,還真沒多么令人印象深刻。音樂不錯,就是中間幾段松田圣子很出戲。
我要把5星全給你,女王大人。
天海佑希扮相太帥 常盤貴子長著一張怨婦臉
那個時不時出來唱歌的流行歌手簡直太多余了
天海佑希演源氏公子,和當年葉童演許仙一樣讓我費解,太別扭了。
毫無細節(jié)可言,幾乎就是幾個臉譜化的表演撐完了全場。
日本非常熱衷“反串”,比如讓時年五十六歲的吉永小百合扮二十多歲的紫式部,比如讓從寶冢退下來的首席男役天海女王飾演英俊瀟灑的光源氏。可是,老扮嫩、女扮男,總歸還是太奇怪了。
把紫式部的故事和光源氏的故事并列是很不明智的做法。而且紫式部自己稱呼自己“紫式部”等和中間的電子舞曲插曲,甚至有了科幻鏡頭簡直是搞笑。
天海佑希真是風華絕代,有林青霞的味道。全日本的男同胞都應該感謝她不是T。布景,攝影,服裝都非常美。原來畫皮二里面的美術是借鑒這個。
就為了天海這張臉就值四星了吧。
其實可以借助古希臘米利都學派阿那克西美尼所講萬物之本乃氣的思想,時代自身會生成某種獨有的氣息并被其包圍,而這樣的氣韻和精神會優(yōu)先注入建筑中被傳承。唐代建筑的風韻在之前國內(nèi)的影視作品中都沒有能抓到,即使在被影迷吹捧的《刺客聶隱娘》中也沒有見到,因為他們都是著眼于唐建筑的氣勢恢宏并力圖還原細節(jié)以求精準復制,來從視覺上說服觀眾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并激發(fā)情感上的無限向往,然而共情從未發(fā)生過。但是《千》卻精準地把握了其精髓和氣息,舒服的機位、完美的構圖/色調(diào)以及氤氳水汽構成的氣態(tài)影像緩緩地彌漫開來并似滲出銀幕將觀眾包裹起來,這就是一直在找尋的感覺。影片的置景、道具和服裝也極其考究,和環(huán)境完美契合,雖然故事有些過于松散,斷裂感明顯,然而蜻蜓點水式的敘事恰好反向服務于風格形式而凸顯了時代的氣韻。
我這張是早年入手香港三區(qū)版DVD,電影里兩條線交叉并行,開始覺得效果不會好略顯零亂,但不太影響理解,慢慢覺得還能接受,但時不時插個MV視角就太混亂了.不過無論從服裝道具場景等等都充分表現(xiàn)了平安朝的奢華,同時也展示了電影的夢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