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la將她的一生奉獻給了她的父母和四個兄弟。在史無前例的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下,這個家庭因債務而入不敷出,并隨著每個人希望的幻滅而四分五裂。為了幫助大家擺脫困境,Laila制定了一個計劃:收購一家商店以便與兄弟們一起創(chuàng)業(yè)。每個人都把所有的積蓄投入其中,但他們?nèi)狈ψ詈蟮慕?jīng)濟支持。與此同時,他們的父親Esmail居然出人意料地向社區(qū)許諾了一大筆錢,以便成為社區(qū)的新任教父,因為這是波斯傳統(tǒng)中的最高榮譽。每個成員的行為都漸漸將這個家庭推向了崩潰的邊緣,而父親的健康狀況卻逐漸惡化。
前一截杜琪峰說感覺現(xiàn)在全球的電影都在變差,他希望這是暫時現(xiàn)象。
我的感覺是現(xiàn)在大部分電影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我對這種狀況的改變不抱樂觀。
其實具體到我們本土的電影市場,現(xiàn)在反而是一個電影在變好的局面,這是對比前幾年的奄奄一息來說。
但這種好里是一副表演型人格,一種舞臺腔,一種做作的禮節(jié)和自我感動成分畸高的真誠。
《保你平安》真正應該說而沒說的在片尾主題曲,自保都難,“祝你平安”吧。
這個片子的前一百分鐘我非常喜歡。這世界就是個巨大的騙局,預售車騙局,隨禮騙局,甚至到后來的泡沫騙局。我們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巨大的騙局中,我們應該去享受這場騙局,而不是妄想著挑戰(zhàn)這場騙局。所以我特別喜歡那段在婚禮上大家一起跳舞撒錢的戲,那一刻所有的煩惱,所有的債都忘到腦后去,就快樂,就享受這一刻。
但我覺得天臺上那場戲多少有點大道理太多,不夠直白,也可能是翻譯的關系吧。但是我覺得這個電影的表達有種時候過于直給,比如他們看見漂亮姑娘時候的鏡頭,比如把窮人無法翻身這一宿命感的言論直接反復寫在臺詞里,這我覺得多少破壞電影的意境。
我們在騙局之中,我們是窮人我們就是無法更改,這都沒有問題。但當那一段美元匯率的時候,我真實地感覺到了被戲弄感,這可能是世界對窮人的戲弄,但從中我深深地感覺到導演是由上自下拍的這個片子。他可能是憐憫窮人的。但隨著他一番兩番三番地在劇情里戲弄他們,在匯率暴跌那一段的時候,我甚至感覺導演是在嘲諷窮人,是在嘲諷他們的愚蠢,嘲諷他們永不能翻身。
當然世界就是這樣,窮人就是一直在失敗,電影也可以拍一致失敗。但番數(shù)太多難免讓人覺得用力過猛,直接導致了我在看那段的時候感覺導演是以折磨窮人為樂,以嘲諷窮人為樂,當然我相信這絕不是導演的本意。
結(jié)尾很有意思,他硬氣起來了,可是呢,他連那三個月的工資都拿不到了。在這場騙局中,我們應該享受它,一直想著戳破它,終究會失敗。同時結(jié)尾的死亡鏡頭特別有意思,那么多女孩兒開心地玩耍,一方面可能導演在期盼一個女性能有更多話語權(quán)的伊朗,另一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在這場騙局中你的死亡可能也毫不重要。那個鏡頭飛揚的泡沫也是讓電影結(jié)束的鏡頭特別美。
我一直覺得爸爸這個角色設定的很好,固執(zhí)還帶點滑稽,這種滑稽能讓觀眾會心一笑,讓整個片子不至于過度沉重。同時他也是最享受這場騙局的,哪怕知道族長是騙局也依然熱愛。未來怎樣可能誰說了都不算,享受現(xiàn)在,享受這場騙局吧,哪怕知道這是騙局,也依然熱愛。
不過他當上族長的那幾下臺階的鏡頭真實地讓我感覺他可能要摔跤,結(jié)果居然沒摔,可能也算是一種反套路吧。另外這個片子也告訴我們一個經(jīng)濟小帖士,就是對于我們散戶而言,切忌頻繁交易。
2023-6-9看
伊朗典型的一個家庭。貧困與生產(chǎn)。人為什么是人,而狗為什么是狗。萊拉一家就是富人把他們訓練成狗。宗教,儀式,知識,文化,道德,金融,還有權(quán)力。都是分辨人與狗的。在《贍養(yǎng)上帝》書里提到窮人理解不了富人,就如同狗理解不了人一樣。資本只是工具,但這個工具會吸血會成長會改變規(guī)則。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在于這個環(huán)境。
《金幣灰黃》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名《蕾拉的兄弟們》,這部伊朗電影展現(xiàn)出了伊朗傳統(tǒng)觀念與資本主義的環(huán)境下,一個典型傳統(tǒng)家庭如何一步步從人人平等,變成了社會底層的故事。 一句話梗概,蕾拉是一個擁有四個兄弟的伊朗女孩,擠在父母的房子中生活。經(jīng)濟不景氣導致四個兄弟都沒了工作,在商場上班的蕾拉知曉了商場改建廁所做商鋪的新計劃,希望讓四個兄弟盤下店鋪,找到生活出路。然而他們的爸爸卻要傾家蕩產(chǎn)捐個族長的虛名也不給親兒子盤店。。。 影片展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觀念對伊朗根深蒂固的影響,他們依然信奉家族、名譽、甚至相信詛咒的傷害,都是他們精神無法承受的。一輩子沒得到過親戚尊重的老父親,終于在族長死后覺得輪到了自己,臨死甚至都沒有看透,他所謂的榮譽已經(jīng)完全淪落為明碼標價的商品。他的愚蠢頑固,也令他的兒子們一次次錯過了追求幸福的機會。
圖2是第一個賦予意味的構(gòu)圖,哥哥和妹妹討論著家庭的未來,分別代表著守舊與變革,是兩條不同的路,但是在家庭這個主題上,在路口交匯了,這個場景就表達出了,本是兩條路上的人,即將合作的意味。類似鏡頭不多,但能看出導演具備意味性構(gòu)圖的能力。 有人說,蕾拉刪爸爸耳光的瞬間,這部電影就完整了。那確實是影片的高潮,當這個可憐的老頭折騰的家里雞飛狗跳,卻把所有錯誤推到女兒身上時,這個耳光來的恰到好處。這個耳光最有趣的并不是表面上,蕾拉情緒上的發(fā)泄,伊朗是世界上極度重男輕女的民族,只有男人打女人,沒有女人打男人的。另一層身份是,父女關系,在家族傳統(tǒng)中,凌辱長輩是罪無可恕的行為。蕾拉此時身上的反叛符號達到了影片中最飽滿的時刻,他父親的古板也是如此。這一巴掌是對那些愚蠢甚至惡毒的傳統(tǒng)觀念的徹底反擊。 圖5.6.7是另一個意味性構(gòu)圖,男主角企圖反抗代表著資本與傳統(tǒng)領袖的表兄,結(jié)果就是被擠壓在掃把間的角落,連直立都無法做到的角落中。同時表親的侵略性在圖6也通過位置關系表現(xiàn)了出來。 影片中對蕾拉的女性身份也有多少排擠,并不是創(chuàng)作者的主要內(nèi)容,發(fā)現(xiàn)也會是一些小驚喜。
趕著上影節(jié)的熱度去看了《金幣灰黃》。前半段的影片給我展示了一個貧窮迂腐,重男輕女的典型伊朗下層家庭。 萊拉在影片中哭了四次,三次是在說話或者沉默中眼淚不自主流下來,還有一次背過四個兄弟去廚房嚎啕大哭。 萊拉的哭沒有讓我非常震撼,但是萊拉打給父親的一巴掌,讓我目瞪口呆。我一時無法給出合適與否,正確與否的判斷。那一巴掌響起,全場響起掌聲。 萊拉就好像是柏拉圖洞穴中那個首先回頭的人,她正確判斷了讓兄弟們翻身的商機,她讓老頭蒙羞但也讓老頭清醒,她發(fā)現(xiàn)并且揭穿了老頭的謊言并且給了他一次教訓。 這一巴掌是對男尊女卑權(quán)威的挑戰(zhàn),是在喚醒更多女人,改變我們的集體無意識,是對長輩霸權(quán)晚輩的反抗。
[金幣灰黃]所講述的故事,反映的幾乎是人類幾千年來的通病,發(fā)生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它所諷刺的現(xiàn)象,毫無疑問仍然根深蒂固地盤踞在許多人的思想中。貧窮家庭里的無能父親和五個一事無成的子女的矛盾,不只是折射了“窮”導致的生活崩塌,更是剖析了一個脆弱的家庭里,堅硬無比的性別不平等、父權(quán)神話的瓦解
伊朗、印度的電影往往給人一種錯覺,讓人以為它們所揭露或諷刺的社會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源自該國宗教、傳統(tǒng)中的陋習。但是,陋習很多時候只是問題發(fā)生的形式,造成它們出現(xiàn)的原因,實際上全球別無二致。
作為伊朗電影,[金幣灰黃 ]已經(jīng)將可能引起觀眾理解錯覺的因素降至最低:沒有強調(diào)宗教文化、沒有呈現(xiàn)政治沖突、沒有刻畫獨特傳統(tǒng)(除了家族族長制度)。它和[關于伊麗 ][一次別離 ][推銷員]等經(jīng)典伊朗電影一樣,講述的是人的困境,而不只是伊朗人的困境。
[金幣灰黃]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龐大家族里的貧窮家庭里。很多時候,觀眾可能會被影片的表象所迷惑,落入傳統(tǒng)的男性意識的窠臼:同情貪慕虛榮的父親和一事無成的四兄弟,把他們視為社會發(fā)展的棄兒、經(jīng)濟困難的受害者。
女兒萊拉和母親,形象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是角落里的可憐人,比不上男人們的豁達與團結(jié)。四兄弟與父親再怎么不和,他們都是利益和情感的共同體。他們最終背叛了萊拉,放棄創(chuàng)業(yè),以便守住他們僅剩的一點家業(yè)——父親的房子。這棟房子按照傳統(tǒng),萊拉不會有份繼承。
作為兒子,四兄弟得到過父親的愛,盡管這份愛不是那么無私:父親情愿把四十金幣送出去,以換取族長的榮譽,也不愿幫助陷入經(jīng)濟困難的子女。作為男人,四兄弟更理解父親的虛榮,始終沒有決心像萊拉那樣決絕地站到他的對立面。
四兄弟中,阿里爾扎最孝順、最老實,對父親百依百順,但因經(jīng)濟危機,他工作的工廠倒閉。當其他工人為索求賠償而站出來時,他選擇息事寧人,卷起衣物就坐上大巴,逃離是非中心。萊拉把他視為家中唯一有頭腦的人,懇求他一起幫助其他兄弟擺脫貧困,但他并沒有創(chuàng)業(yè)的雄心,也不想干預其他人的生活。
表面上,萊拉強勢得像個男人,近乎偏執(zhí)地用感情操控、逼迫四兄弟實現(xiàn)致富計劃。溫和的阿里爾扎更像女人,逆來順受,感情用事。但是,如果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固化的性別認知沒有任何意義。萊拉始終是處境尷尬的女人,活在男人的陰影里,而阿里爾扎(包括他的三個兄弟)則終究是我行我素的男人。
正如波伏娃所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我們很容易看到萊拉與四兄弟的不同處境,盡管他們身處同一個環(huán)境。當父親終于如愿以償當上族長,與四個兒子在眾人的簇擁下縱情舞蹈時,當四兄弟發(fā)現(xiàn)他們可能因為創(chuàng)業(yè)而失去父親的房子時,當他們?nèi)フ劦谝还P生意時;當他們談論對父親的愛時,萊拉都被排除在外,或是無法融入。
在看似合理的日常生活中,萊拉自然而然地被孤立:父親不愛她,母親把兒子們的不幸歸咎于她,四兄弟坐享父母的優(yōu)待,從未考慮過她的感受。這種孤立常常以隱秘的方式存在,躲在傳統(tǒng)觀念的遮羞布下,當事人甚至都不會察覺,更不會有愧疚之心。父母兄弟都認為女兒/女人就該如何生活,并以此教育、對待她,忽略她作為人的需求和權(quán)利。女性的種種規(guī)范不是讓她們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成為男性社會更好的從屬者。
貧窮或許會被用來解釋萊拉一家雞飛狗跳般生活的根源,但萊拉的處境并不是貧窮導致的,而是因為她是女人。她有工作,能獨立養(yǎng)活自己,還為失業(yè)的大哥謀得一份差事,可她卻是家中唯一迫切想要擺脫貧困的人。因為在這個家里,她才真正一無所有:沒有房、沒有車、沒有自己的家庭、沒有愛她的父母。不僅如此,她還被要求善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受到家庭的拖累最深。
同為女性,萊拉的母親總是處在失語的角落,迎合丈夫、關心兒子、咒罵女兒。她從骨子里接受了“傳統(tǒng)女性”的命運,將男性意識內(nèi)化為自我意識,因此對試圖走出這種命運的女兒恨之入骨。在母親眼里,女兒就不應該出生,正是她的存在和打破傳統(tǒng)的行為,破壞了家庭的和諧。丈夫和社會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傳到做了妻子和母親的女人腦中,滋生出對女性的恨。
順著萊拉的視角,我們漸漸發(fā)現(xiàn)她的焦慮、執(zhí)著、絕情,正是被父母兄弟逼出來的。她在家中遭遇的生活,從她的父親對待孫子、孫女的天壤之別,便一目了然。她的大嫂在生了幾個女兒后,終于生了一個兒子。孫女們興奮地圍在爺爺?shù)闹車?,但他們的爺爺只想趕緊看看自己的孫子。這種偏愛一直以來都被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作為家中唯一的女兒,萊拉深刻體會到了被區(qū)別對待的痛苦。她永遠是父母眼里比不上兒子/男人的存在,得到的愛最少,付出的卻最多。
[金幣灰黃]真正要說的不是一個女人帶領她的四個兄弟致富的“戰(zhàn)爭”,而是她和父權(quán)社會的“戰(zhàn)爭”。她所處的被男性包圍的家庭,正是由男性控制的社會的縮影。對女性有意的排擠已經(jīng)內(nèi)化成無意識的行為和機制。因此,四兄弟可以輕易與愛虛榮勝過愛他們的父親結(jié)成同盟,卻始終不能理解萊拉的痛苦,或者說從沒有想過要去理解她,盡管她一直在為他們的人生付出行動。
窮,當然是這個底層家庭最顯而易見的沖突的根源。但對以萊拉為代表的女性來說,她們面臨的最嚴重的傷痛是從來不被公平對待,是或隱秘或公開的性別歧視。窮,只是讓她們的處境更糟糕,并不是問題的源頭。所以,作為觀眾,我覺得萊拉的“成功”不是幫助四個兄弟自力更生、走出貧困,而是狠狠地扇了父親一巴掌,痛罵父母兄弟。
萊拉幫助兄弟改善生活的行動失敗了——這本不是她的義務。但一直以來,她都活在兄弟的陰影里,只有他們的生活變好了,自己才有權(quán)利追求更好的人生。就像她討厭的母親始終默默附屬在父親的身旁,她也被教育成了父權(quán)社會的附屬品,即便她有意反抗這種命運。因此,當她直接對著父母謾罵,咬牙切齒的傾吐恨意時,她才真正向禁錮她的人生的權(quán)力系統(tǒng)發(fā)起挑戰(zhàn)。之前的行為,不過是一種修補。那一刻,她成了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女人”。
一開始工廠關掉大氣象,然后就感覺被騙了,誰想看一家子算賬。伊朗啊spare me some terribly written 電視劇行嗎
3.7分。可能同樣都是亞洲人,這種親情帶來的創(chuàng)傷太有共鳴了,雖然不少故事設計有點匠氣,但好在感情充沛,最后結(jié)局同樣意味深長。
喜出望外,第一次看宏大場面如此之多的伊朗電影,編、導、演甚至剪輯都令人驚嘆,開始先用一連串大場面震住你,然后回歸到微小的家庭之中將故事娓娓道來,象征著時代潮流下個體命運的就此展開,事實上片中每一個起承轉(zhuǎn)合也真是基于此。萊拉驚天的一巴掌,打醒了父權(quán)世界的所有虛偽,她把父親看成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而兄弟們卻視父親為一切的根基,但諷刺的是最后的結(jié)局卻殊途同歸。特別喜歡這個結(jié)尾,他死了,而他們終于可以開心地跳舞了。(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我甚至害怕好事發(fā)生,每當好事發(fā)生時我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然后等待著壞事的降臨。)
長,但文戲出眾。人物除了萊拉以外皆懸在空中,老爹在意的是畢生受盡奚落之后族長的榮光,老媽在意的是虛假的和平,三個兒子里胖老大是沒有主意的接男寶機器,還有莽撞沒頭腦的出租司機,專注招搖撞騙簽下數(shù)十億債務的無業(yè)游民,和一個在血汗工廠里打工八年要不回工資卻要在家里做reasonable kid的懦夫,總而言之,就是一窩子的窩囊廢。婚禮把老爹推下他本不配當?shù)淖彘L之位本應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然而在老爹騙孩子們把她們變賣全部家當買下的小店取消之后,事情就一爛再爛,從此變?yōu)榧彝タ植榔?,每一分鐘都只有更深的潰爛和絕望。貧窮不是一種可恥的東西,但是貧窮并以愚昧為榮、詛咒一切試圖翻越陰溝的努力,才是可恥的??吹剿膫€窩囊廢兒子在街邊幻想香車美女真的想把他們一頭悶死,不過還好編劇讓他們得到了他們該有的悔恨和屈辱。
160分版本。與我們的生活沒有什么不同。一樣的境遇。
伊朗經(jīng)濟危機,川普推特治國,工人下崗,物價飛漲……一系列的社會現(xiàn)實給影片兜了底。但過于冗長手法陳舊觀感像一口氣看了五集國產(chǎn)電視倫理劇……
看完想為生活的沉重和荒謬好好哭一場。
金雞 3.5 悲的極致力
按下快門卻給父親拍下遺照,甩了耳光卻被父親設下咒縛。富人都相互認識,窮人甚至害怕好事的發(fā)生。踩著兒女的肩膀走向通往族長的臺階,放棄人生的機會換回沾染詛咒的金幣。推特可以是炸彈,茅坑或許是神燈,看到有錢女人時錯愕,看到金融泡沫時嘔吐,看到尊嚴被辱時呆滯,這沙發(fā)是焚爐,你我便是柴薪。
#金雞國際影展(北京)春季展映# 2022戛納主競賽費比西獎。片子里金句很多,“貧窮一旦上身就難以擺脫,越掙扎越貧窮”“富人們因為人數(shù)少都相互認識,窮人們雖然不認識但可以彼此認出”之類,但最狠的莫過于“我害怕幸?!保接懙氖恰叭狈h見”的“窮人思維”如何被國際形勢(川皇的推特之類)碾壓。充面子的族長-禮金制度宛如賣車的龐氏騙局,只看幾時暴雷。這些寫得還是蠻生動的,不過就是變成了一個大女主爽文,諷刺男性和父權(quán)力道十足,但萊拉為何如此先驗,如何能超越窮人思維?這是片子沒說清楚的(或許也不想說清楚的)問題。
劇本很扎實的伊朗電影,戲劇沖突設計的很好,群戲里很多角色不停地爭吵,這種戲非常難拍,但導演把人物之間的關系和立場處理的不錯,表演的狀態(tài)也調(diào)的很生活很統(tǒng)一。片子探討窮人思維,窮人為什么會越來越窮,越折騰越窮,同時也展示了伊朗家庭的方方面面,最后還挖到了貧窮的根源。要說這個劇本的不足,可能就是大女主的人設,身邊的男人都是廢物,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符合這個時代的女性主義潮流,另一邊它很像頭頂主角光環(huán)的大女主爽文。
# 75 Cannes 主競賽# 當蕾拉打向父親耳光的那一刻,這部片子就成功了,深深揭示出伊朗社會男尊女卑下的反抗,希望能給獎
我們和伊朗的距離是南極到北極的距離,看似從火地島到阿拉斯加,其實從什葉到儒家,從小腳到頭紗
奪命金。
有種法哈蒂mix一點是枝裕和再mix一點科波拉的詭異感,只可惜合成出了電視劇…電影看來洋洋灑灑,但不加節(jié)制。片名,一個偏正結(jié)構(gòu)表領屬的定中短語,已經(jīng)注定“萊拉”不會是電影的中心語,反而是中心語的限制。她被塑造為家族的黏合劑,在有拉扯和拆裂是才能看出她存在的痕跡。魯斯塔伊似乎一直在做“側(cè)面描寫”,卻無比恰當?shù)姆凑樟艘晾实纳鐣F(xiàn)實。
前半段有點拖沓,好在后半段開始提氣,總體來看是一個很精彩的家庭倫理劇。但劇本上確實有相當多想當然的部分,能干有主見卻沒有話語權(quán)的萊拉,懦弱而忠誠的一哥,以及極其傳統(tǒng)好面子的爸爸,都是靠著一眾演員擲地有聲的表演才立體起來。(另外三個哥哥的塑造其實有點偷懶,爸爸值得在標題中擁有姓名)
又名“阿里爸爸與四十金幣”,“推特治國之金幣灰飛煙滅”,“當一個伊朗導演熟讀厭女”,“永恒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但廢柴男人不行”。由一場家庭鬧劇折射時代悲劇和國家困境,老父親最終死在了一個孫女出生、闔家團圓的日子,女孩們無憂無慮地起舞,萊拉沒有哭,可銀幕上仿佛掛滿了她的眼淚。老一代終將逝去,中年人逐漸接受一個個未能實現(xiàn)的愿望,年輕人不再困于宗族觀念和榮譽思想,只是依然逃不開美帝的掃射……雖然類型化明顯,節(jié)奏略有拖沓,但能拍成這樣作品的伊朗電影人可真厲害啊??
所以一開始應該去炒幣?(不是)“女性的苦往往來源于她是女性這個事實本身,而男性的苦往往來源于我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所以說男性群體中上演著一場比誰更陽剛的競爭游戲,只要跳出這個游戲,就不用受那些苦了,所以男性的苦是男性作繭自縛的結(jié)果?!?/p>
C+. 開頭的陣仗以為是一部深沉大氣的家族史詩,結(jié)果中段卻油然而生一種不知是刻意還是無意的荒謬喜感,好在結(jié)尾收得干脆,讓落點回到生活不得不苦中作樂的無奈本色。即便片名已經(jīng)亮明立場,但還是對每個角色都給予了或多或少的共情,這也讓他們得以以不同的“灰度”,真實地存在于伊朗社會的肌理中。最大的問題在于臺詞的冗余,本該推進節(jié)奏的爭吵戲,最終都變成一人一句同義反復的說教。每場戲都不必要的長且陳舊,反倒畫蛇添足。2022.5.25 Bazin
四星半,由唯一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父權(quán)制大家族的桎梏,和這種社會根源帶來的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劇作以人物為導向,由于環(huán)境條件使然,每個家庭成員都想要進一階,而不得不隱藏自己的秘密或踩在別人肩上,欺騙和腐敗成為家常便飯。家族長的繼位方面,竟然寫出了《教父》般劍拔弩張的意味,舊式生存斗爭的性質(zhì)改變了,人的本性也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