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音樂很美
喜歡這部電影里的音樂,勝過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有很多個版本,30年代的,90年代的;香港的,大陸的。
類似的劇情,相似的名字,但是不同的是音樂。
哥哥的聲音還是那么淳厚,很感人。
2 ) 用靈魂演每部戲
很多身邊的人不理解我為什么唯獨(dú)癡迷于張國榮的電影。<夜半歌聲>固然不能作為他最精彩的一部,但卻是讓我能盡情掉淚。
他的每一個細(xì)小的表情輕微的音符,沒有刻畫還是那么真切??粗谖枧_上演出,戴著眼鏡研究樂譜,抱著吳倩蓮纏綿說情話,總會有錯覺。
這個讓我們著迷的男人,應(yīng)該是依舊在世上的某處好好地生活著。
在他去世之后,于仁泰談起<夜半歌聲>和他。
Leslie在里面要化妝成被毀容的樣子,Ronny問他介不介意扮相難看,他說,“沒關(guān)系啊,我還有半邊臉很帥?!?br> 當(dāng)時拍攝時間很緊,Ronny累得不行,Leslie對他說:“不如你進(jìn)去休息一下,我來幫你拍,最多拍完給你看?!?br> Ronny讓Leslie幫忙作主題曲,在拍攝的某天Leslie就沖進(jìn)房間說曲子有了,當(dāng)場哼給Ronny聽。
Ronny說,“在他離開那么久之后,我都還能經(jīng)常看到那個場景,Leslie在我耳邊輕輕哼著那個旋律?!?br>
他戴著帽子遮住半邊臉,在窗戶旁看著吳倩蓮笑著聽黃磊唱那首屬于他自己的情歌時,臉頰的淚痕在鏡頭中多么顯眼。
已然不只是為了電影。
其實每一個角色,都是傳奇,燦爛了整個時代。
3 ) 夜半歌聲
最早知道于仁泰的這部電影,是在幾年前看到的一張大幅海報上。當(dāng)時那種黑暗的色調(diào),一下子給我一種類似“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感覺,還以為是恐怖片呢。由于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看片原則對此類影片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所以總也不愿意去看;盡管海報上赫然寫著張國榮、吳倩蓮和黃磊們的這些我所鐘愛的名字。
認(rèn)識于仁泰,也是由于張國榮的緣故,當(dāng)然還有林青霞了。梁羽生的《白發(fā)魔女傳》應(yīng)該是我兒時的一段記憶,卻不料在于的影像面前成了這樣一番凄情與瑰麗,應(yīng)該說算是一次不錯的改編??上У氖?,后來的于仁泰也和很多跑去好萊塢發(fā)展的香港藝人一樣,在《XX大戰(zhàn)XX》這樣的片子里銷聲匿跡,泯然眾人矣。
后來終于明白,這根本不是什么恐怖片,是對1937年一部老片的重新詮釋;而在我看來,由于導(dǎo)演對劇情的特殊處理,成了一部完全意義上的浪漫愛情片,乃至音樂歌舞片。
于是才有了一個人在夜半時分聆聽當(dāng)年張國榮歌喉的經(jīng)歷。
最近看的一些電影總是讓我不知不覺想到《霸王別姬》里的畫面,無論是前幾天《游園驚夢》里的昆曲唱段,還是這兩天《夜半歌聲》里的舉手投足,張國榮幾近模糊的形象又在我的腦海里漸漸清晰起來,帶來一種莫名的傷感。
其實在張國榮走后,我是一般不給自己在深夜里看他電影的機(jī)會的,通常要溫習(xí)的話也會選擇在白天。今年4月1日夜里,我特意在家里重放了《春光乍瀉》,卻最終還是沒有心情把片子看完。而這一回,顯然又是一次挑戰(zhàn)。
張國榮的歌,我是聽得很少的,我對他的了解也基本上源自他所演繹的銀幕角色,所以我對他的喜愛,有80%是在他對電影的專注和對角色的投入上的。
《夜半歌聲》里,張國榮飾演一位30年代在當(dāng)時頗為理想甚至前衛(wèi)的戲子——我不知道應(yīng)該稱之為藝人還是歌手還是明星還是別的什么,說起來應(yīng)該算是歌劇小生,姑且按照那個年代別人的稱呼喚他作戲子吧——宋丹平。記得《霸王別姬》當(dāng)年的海報上有這樣一句話:婊子無情,戲子無義;然而本片中的這個宋丹平卻是真正的有情有義。
宋丹平與富家女杜云嫣(吳倩蓮)相戀,卻遭到杜父與豪強(qiáng)趙家父子的百般阻撓。就在云嫣被乃父強(qiáng)行鎖在自家柴房逼婚的一個夜晚,宋丹平被趙家父子派來的人強(qiáng)行毀容;就連自己苦心設(shè)計、建造與經(jīng)營的大劇院,也在一場大火中煙消云散。
瘋了的云嫣,以后每到月圓之夜都會跑來劇院的廢墟之中,尋找丹平的歌聲;而劫后余生的丹平,既羞于面對云嫣,也不敢面對愛情,躲在歌劇院里不敢見人。兩人雖然渴望深情相擁,卻最終只能一個每每仰天長嘆,一個終日以淚洗面。正所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br> 韋青(黃磊)的出現(xiàn),給了二人重逢的機(jī)會。
丹平不忍云嫣的哀愁與痛苦,將自己的聲音附在韋青的身上,以韋青作為自己的化身,用歌聲撫慰自己的愛人。但藏在大幕背后的丹平終于也有了忍耐不住的一天,而且他也終于明白了其實云嫣根本不在乎他的那張臉已經(jīng)不再俊朗。
然而等到他決定以真正面目與云嫣相見的那天,卻被趙家少爺?shù)囊粯?,擊倒了云嫣風(fēng)雨中搖搖晃晃的身體,擊碎了兩人破鏡重圓的夢想,擊中了丹平那顆滄桑不堪的心,只留下傷感的歌聲在夜空里游蕩,飄揚(yáng)……
不難發(fā)現(xiàn),導(dǎo)演在整個布景上花了很大功夫,從香港浩浩蕩蕩殺到北京實景拍攝,以突出表現(xiàn)歌劇院恢弘的氣勢和舊中國特有的風(fēng)情。不過劇本的平凡掩蓋了影片的許多亮點(diǎn),細(xì)節(jié)上的把握不足,也限制了演員們的發(fā)揮,整體上有些各自為戰(zhàn),缺少交流和溝通。美則美矣,卻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就好像當(dāng)年朱自清的美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葉圣陶曾有“文勝于質(zhì)”的評論;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從整體上看也是擔(dān)的起葉老的這一批評的。
記得有人說過《夜半歌聲》里的張國榮,表演有些流于自戀,我卻不完全這么認(rèn)為。如果從對角色的理解和投入來看,張國榮的很多電影都是這樣的:人戲不分,難以自拔,尤以《霸王別姬》里的小豆子為甚。所以要說自戀,也應(yīng)該是張國榮拍片的一種風(fēng)格,或者說是他能夠成功的重要一點(diǎn)。張國榮曾經(jīng)承認(rèn)自己和宋丹平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也說過顧家明(《金枝玉葉》)就是自己的一個化身,更不用說小豆子了。所以,誰能分得清是導(dǎo)演理解他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還是他實在演得太過投入以致人戲不分?(我覺得還是后者成分多一點(diǎn))不過哥哥本人是很反感“量身定做”這個詞的,他認(rèn)為所有的電影角色都是演員演出來的,而是否具有這種能力才是判斷演員優(yōu)秀與否的標(biāo)準(zhǔn)。
倒是吳倩蓮,顯得很是一般,對于云嫣這一角色的捉摸,似乎少了一些什么;黃磊則更加青澀,不過他的表演天賦和詩人氣質(zhì),卻是比較符合韋青的身份的。
音樂是本片另一值得稱道的地方。為了讓這部電影更具真實感,也為了讓自己更加入戲,張國榮最終說服了于仁泰和黃百鳴進(jìn)行現(xiàn)場國語錄音。哥哥甚至親自上陣,把自己的心路歷程夾雜在影片的劇情之中,創(chuàng)作了后來成為經(jīng)典的三首國語歌。加上自己的深情演繹,才得以讓這樣感人、動聽的歌聲,久久回蕩在無邊的夜空之中:
只有在夜深 我和你才能
敞開靈魂 去釋放天真
把溫柔的吻 在夜半時分
化成歌聲 依偎你心門
我祈禱星辰 月兒來作證
用盡一生 也愿意去等
總會有一天 把心愿完成
帶著你飛奔找永恒
4 ) 風(fēng)月惹不起
夏伏以來,心情低落。
都是太陽惹的禍。
昨日和企鵝去朋友家玩,正是百無聊賴地?fù)Q臺,不期,看到Leslie的側(cè)臉,緩緩轉(zhuǎn)過來。很幽暗昏黃的光綫,輪廓好好。
驚艷!
是《夜半歌聲》啊。
關(guān)于Leslie,每每想及,都覺得風(fēng)情萬種,似乎有無數(shù)的話想説,臨了,卻是只會呆呆地看著,一言不發(fā)的。
他在每一部電影里都傾情扮演著自己——每一個不同的側(cè)面,然而即便把他的每一個側(cè)面都拾掇起來,卻還是得不到一個完整的Leslie。的灰寫過《與他共度六十一世》,私以爲(wèi)是至今有關(guān)Leslie的記念文章中寫的最好的一種。
而我,每每看到他卻總?cè)滩蛔∠肫鹕t慕蓉的詩《戲子》:
請不要相信我的美麗
也不要相信我的愛情
在塗滿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顆戲子的心
所以請千萬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當(dāng)真
也不要隨著我的表演心碎
親愛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個戲子
永遠(yuǎn)在別人的故事里
流著自己的淚
雖是如此說,想來,今生前世,人歌人哭,假戲真做,至情至性,實在也算不得悲涼的。
看Leslie,自然是要明白他會隨時隨地猝不及防毫不猶豫地轉(zhuǎn)身離去的,每一個是他又不是他的角色恰是由于了他的詮釋而變得具有不可複製性,就像程蝶衣之於《霸王別姬》、阿飛之於《阿飛正傳》、西毒之於《東邪西毒》、何寳榮之於《春光乍泄》、榮少之於《胭脂扣》……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Leslie,誰能代替你地位?
韓松落曾説過:“華語電影形象譜如果是一張合影,失去別的人,都有得替代,A角之外,尚有B角,甚至Z角,缺了誰,合影照常進(jìn)行。唯獨(dú)缺了他,合影里就挖掉了一塊,後面天大的一個黑洞。”這話對于大大小小拼搏、混跡、掙扎在華語電影形象譜的角兒們來說好是霸道,好是不近人情!然而確然如此!
Leslie後期的電影更是帶著他的意識,他的標(biāo)簽,濃濃鬱鬱,滿幅他的氣息。作爲(wèi)一個“自個兒成全自個兒”的人,舉手投足“there are so many love and hate in it”。
一切已然隨著他的乘風(fēng)而一切隨風(fēng)。
或許對其他演員很不公平。更何況,昨日觀影時,我每每見到吳倩蓮演的雲(yún)嫣,總?cè)滩蛔∠耄绻敲菲G芳就好了。吳倩蓮雖不算得美艷動人,卻也有她的味道,有點(diǎn)傲然,有點(diǎn)風(fēng)塵,而用情卻不至太深的。梅艷芳則不同,在俗世中身經(jīng)百戰(zhàn),輸贏參半,卻仍然説施比受更有福,有情有義,至情至性,戲外有戲,戲中有戲,對于愛恨總會用盡全身氣力也不後悔的。
更何況,他與她是如此惺惺相惜的。
花開有時,夢醒有時。關(guān)于一個時代的傳奇情感,不過似水流年。我們,亦不過在流金歲月中默默懷念,重溫,並低聲吟唱“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我多麼慶幸”——能知道有些人曾如此活過,也是好的。黃霑即一直稱道Leslie為“翩翩濁世佳公子”。
開放和傳統(tǒng)的結(jié)合雜糅,造就了他藝術(shù)上的放浪不羈與生活中含蓄內(nèi)斂的巨大落差,他的驕傲、倔強(qiáng)、執(zhí)著、堅韌和在服從內(nèi)心藝術(shù)訴求上不妥協(xié)的激烈,使得他在更大勢力的無聲戰(zhàn)役中,以個體尊嚴(yán)對抗群體意識的先驅(qū)形象凸顯——這段話,我並不僅僅是說Leslie這個人,也在是說這部電影。即便是愛情故事,也是有它的背景在的,更何況,這是一部根據(jù)1937年的老電影改編的新片。強(qiáng)化愛情浪漫的成分固然是一端,重重外部勢力的阻撓則是另一端。趙氏父子不過是這股強(qiáng)大外部勢力的象徵物而已。
只有在夜深 我和你才能
敞開靈魂 去釋放天真
把溫柔的吻 在夜半時分
化成歌聲 依偎你心門
我祈禱星辰 月兒來作證
用盡一生 也願意去等
總會有一天 把心願完成
帶著你飛奔找永恒
蔡康永説Leslie是那種會坐在陽臺上看星月的人,是。
只有在夜深,才能敞開靈魂,釋放天真。我無法猜度Leslie所要追尋,所等待著的永恒是什麼。而一貫的坦率真摯和忠于自我。當(dāng)真只是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可囊括的麼?
韋青指責(zé)宋丹平,你誰都不愛,你只愛你自己!
果真如此麼。宋丹平的愛與恨又豈是如《東邪西毒》中洪七一般的人物所能理解的——因爲(wèi)直接,所以快意恩仇,可是這個世界又豈會如此簡單,糾結(jié)於各種出于愛的傷害,出于妒的中傷,出于恨的陰招中,受傷的總是翩翩俗世中不願出拳、不懂出拳的癡公子。初初涉世,韋青的高音實在是很難唱上去的。
他是如此真摯敏感……在其生前,社會輿論的種種謾駡誤解使其備受傷害,時至今日,輿論似乎全然倒戈,Leslie成了聖人,神人,至人,實在好笑到讓人激昂憤懣。死亡讓人如此自由到恍如飛翔!只是Leslie不會知道,也無意知道了。
終于說道傷害。多年來,他之受到攻訐既非緣于他的音樂,也非他的電影,更非他對前衛(wèi)藝術(shù)的探討,而是他的性取嚮。關(guān)于一個人愛另一個人的事情,說得太多了,不贅言。所可一説的倒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對另一個人的道德指責(zé)。知識分子的獨(dú)立思考價值要大于他的道德楷模價值——有人如是說,而我想説的是,什麼是道德楷模,這些所謂的“一本正經(jīng)”果真是值得信守的麼?總覺得凡道貌岸然到不茍言笑的人,必有其隱藏著的大奸猾大邪惡在。而另有一些東西是超越這一切的,且不必然獨(dú)屬于知識分子。
勇敢而孤絕的追求。有誰共鳴。
他相信人們最終會接受他,不是因爲(wèi)他是Leslie,是因爲(wèi)他所做的“玩意兒”是真正的藝術(shù)。
然而今天,粵語歌時代已經(jīng)過去,在催生粵語歌的香港,這個寸土寸金“發(fā)展是硬道理”的彈汍之地,一切都來的太快,去得太快,懷舊是種寂寞的奢侈。
對他的電影,雖然總還會有人觀看,但已經(jīng)很不一樣——想想陳凱歌都?xì)埩耍澜缛绱肆嚷?。誠然是的,在這個人人自愛的時代,不到非如此不可的懸崖絕境,誰都不會第一步就走險招,不瘋魔不成活的。
Leslie亦然。
5 ) 從來起標(biāo)題苦手,幾句隨意評論而已
評分摻了私心。Leslie參演的電影我沒法給三星。雖然這部片子,確實不少缺憾。
開頭非常有味道。迷霧中的樹林,緩緩出現(xiàn)的馬車?;趾氲牡瞧茢〉膭≡海簝A頹著的柱子和座椅,飄蕩的殘破的布,滿布的層層疊疊的蛛網(wǎng)。
無聲。暗色。鋪敘出一個關(guān)于毀滅的故事的基調(diào)。
男主2小心驚疑的眼神,頻繁的面部特寫,營造出一種介于驚悚、恐怖與神秘之間的氣氛。
直到這里我以為這個故事有黑色的華麗感。它應(yīng)該有起伏跌宕的牢牢吸住你的情節(jié),但本身卻是一個嚴(yán)肅的充滿藝術(shù)氣質(zhì)的悲劇。
所謂歌聲。所謂夜半。
但是一開始與之相悖的端倪就出現(xiàn)了不少。
馬車?yán)飵讉€女演員的嬉笑。笑瞇瞇地執(zhí)著于花旗巧克力的守門人?;艔埖囟愕阶雷拥紫碌膭“嘁粏T(那人負(fù)責(zé)干嘛的不知道)。這些略顯造作的情景又硬是把我?guī)У揭粋€革命傳統(tǒng)十足(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反正我覺得在看類似于半喜劇的革命題材片子)的感覺中。隱隱約約就有些不協(xié)調(diào)的錯位感。
這種不協(xié)調(diào)感在整部片子里一直持續(xù)??傊莿”居矀?。先不說風(fēng)格頗流行的那種“歌劇”是否在二十年代的北京如此流行(其實這一點(diǎn)由于劇情需要是可以接受的),杜云嫣(我一直以為是云煙*u*)作為大家小姐隨意穿洋裝跑出去看戲大丈夫?杜家都沒有人伺候老爺太太大丈夫?請客居然用鋪桌布的大圓桌大丈夫?保守的幾個老頭子非要買票去劇院看羅密歐朱麗葉大丈夫?也許我太深究,不過我固執(zhí)地以為,這種悲劇題材,首要的就是要做到盡量貼近真實,做足代入感,不要讓觀眾因為細(xì)節(jié)槽點(diǎn)出戲。
背景設(shè)定在細(xì)節(jié)上稍顯四不像,人物設(shè)定又太過喜劇化和荒誕(莫非是黃百鳴弄太多喜劇片?),和整個故事的悲劇性沖突,削弱了感染力。劇班子老板等幾個人太沒性格了,幾個壞老頭子也壞得過分徹底太沒道理,觀眾像是一群傀儡,趙家公子……槽點(diǎn)太多,一會是搞笑的二傻子,一會兒是壞透的反派boss,點(diǎn)嘛?!配角都非常平面、表面。幾個著墨較多的主角也因為細(xì)節(jié)和演員能力,呈現(xiàn)出完整度不一的性格特點(diǎn)。雖然我是Leslie的迷,但不偏心的說,宋丹平是最合理的人物。他的才華,因為自戀而產(chǎn)生的自負(fù)和自卑,他的得意和失落,都刻畫得很好。Leslie的表演稍微有些用力,不知是宋丹平作為一個表演者天生就是戲劇化的,還是說國語多少有些不自然(我還是中意他講白話)。吳倩蓮我說不清她好不好,不過給我感覺挺舒服。但是她角色設(shè)置漏洞頗多,家族設(shè)定有些不現(xiàn)實,而侍女一味付出她卻毫無感激和回應(yīng)也讓我不太喜歡。韋青……演得倒還行,但這究竟是怎樣的人?一會兒唯諾青澀,一會兒又強(qiáng)硬清醒??傆X得他尚未能克服設(shè)定上的不足來完善一個角色的整體感。也算是高下立判吧。
這本應(yīng)悲凄感人的故事因為略顯荒誕的設(shè)定和秀逗了的一些演員導(dǎo)致風(fēng)格不統(tǒng)一,減分不少。而敘事上的不足又降低了故事的吸引力。開頭的懸疑效果被守門人娓娓道來的太過完整的倒敘生生抹去。許多表現(xiàn)點(diǎn)也顯得太直接近于貼標(biāo)簽——旁白的解說搞得像中央10臺的紀(jì)錄片。
幸而場景和色彩的運(yùn)用在襯托氛圍上做出了不少貢獻(xiàn)。那個劇院還真是下血本啊。效果非常好是真的。
另外的加分項就是歌了。雖然這算不上音樂電影——歌只有三首,風(fēng)格也相近,基本是男主1、2唱的,而且大都是劇情需要(舞臺表演、向女方訴說衷情)。但是不論是宋丹平的演繹,還是韋青的演繹,都非常出色。印象特別深的是在韋青首次上臺表演,心內(nèi)為高音唱不上去不安,丹平及時地補(bǔ)上。那一幕黃磊聲音中的不成熟和惴惴不安拿捏很好,飄忽慌張的眼神和極力掩飾故作鎮(zhèn)定也表現(xiàn)出來。Leslie聲音一出,堅定自信,極富感情和穿透力,令人虎軀一震。隨后韋青驚喜了放心了,丹平倚在墻上半是笑半是痛,那滴淚可以落進(jìn)心底。
所以其實被這部電影感動的還不主要是愛情(順便一說吻戲太多了私以為有點(diǎn)多余),更多是歌聲,和Leslie唱得那么投入深情的樣子,雖然我知道這不是Leslie,這是宋丹平,但這歌聲不能不讓我把他們重合到一起。也許很多人喜歡Leslie電影多過歌,但于我,他的歌聲教人欲罷不能,比電影有過之無不及。
剛看到一篇影評里有寫Leslie覺得應(yīng)該多放一些重點(diǎn)在丹平的內(nèi)心掙扎和轉(zhuǎn)變上(大意),深以為然。也有人覺得悲劇效果不夠慘烈,我同意,但不是因為結(jié)局兩人在一起了,而是因為正反對比太過鮮明。反面人物都不講道理毫無人情地壞,思想傾向往主角身上一邊倒,這是喜劇手法而非悲劇。你是不是覺得云嫣選丹平太正常太自然了,因為趙公子對比太強(qiáng)烈,簡直刻意丑化,是你你會考慮么。你想象一下若趙家公子是個高富帥呢?若趙老頭子壞得智商更高一點(diǎn)呢?是不是一下子就更有張力了?
我發(fā)現(xiàn)豆瓣上很多Leslie的電影影評,都變成了對人物的懷念和抒情。當(dāng)然這是喜聞樂見的我也喜歡看,但感覺電影本身的好和不好被忽略了。也許在一部并不十分杰出的電影里,有他就不必再說其他。但是還是想看到別人怎么看他的電影,不光是他演得多么多么好,還有更多的關(guān)于電影整體的看法。
總之又是一部。
喜歡他太可怕。電影看一部少一部,因為你知不會再有新作,數(shù)量自此只會減不會增。有時候你又心癢癢地想要看,又不忍,怕沒有可看的那一天太快來、終會來。
然而又太慶幸。二十六年里他留下太多寶藏。因為是寶,所以值得一遍又一遍地欣賞。
-后-
今天金雞百花老電影放映。到場比較早,又坐靠前,電影放映便一直看,未能注意到場人數(shù)。不過不斷有人來找座,估計不少的吧。
上次錯過縱橫四海,深感可惜。挺喜歡那部電影,Leslie幾帥氣,紅姑幾靚麗,發(fā)哥一如既往魅力十足。
今天又是一樣的,演員名出現(xiàn)鼓掌,結(jié)束后黑幕下響著《一輩子失去了你》的歌聲,全體鼓掌,直到音樂停止才起座離開。
因為Leslie,快要變成金雞百花的每月一次???。出了學(xué)校的電影院我還一次都沒去過吶。
謝謝你這樣的表演。即使我不是非常看好這部電影,但是你未失水準(zhǔn),依然吸引。八月是不能了,也許期望九月繼續(xù)。
6 ) 夜半歌聲 (歌劇魅影)
1、如果沒有張國榮版的《夜半歌聲》,也許,我們永遠(yuǎn)無法體會得到《歌劇魅影》被中國化后的銀屏魅力。魅影成了歌劇院里閣樓上陰暗角落里飄蕩著的幽靈般的宋丹平。然而,哥哥演繹的宋丹平,給人感覺到的并非鬼魅,卻更多的是他的深情。哥哥飄逸,俊美,羅密歐般的形象,讓人感覺到他是那么高貴,完美,深情。若干年后再看,仍是那種心動的感覺,雖然,哥哥已然是天堂里的角色。天使畢竟來過,留下的影像如此經(jīng)典,華美,讓人禁不住唏噓。
2、劇情其實大同小異。昔日輝煌如今衰敗的大劇院,隨著一個以青年人為主的劇團(tuán)的來到,才有了絲絲生氣。半夜里隱約傳來的歌聲,為劇院染上了詭異的色彩,在韋青的追問下,時光在看門人老馬的講述中開始倒流,歌劇院中一幕幕唯美的畫面,上演著曾經(jīng)的柔情故事。其中,張國榮與生俱來的哀怨氣質(zhì),比羅密歐更顯華美,高貴。就像莎翁筆下的王子,從遠(yuǎn)古的作品中走來,帶著他的深情他的細(xì)膩,讓人再也無法區(qū)分誰是張國榮誰是宋丹平。《再次深情相擁》,《一輩子失去了你》,《夜半歌聲》等等,也許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像《夜半歌聲》這樣,留下這么多首扣人心弦的曲目。當(dāng)然,這一切,皆因有了張國榮。吳倩蓮飾演的云嫣是那樣的凄美,除此之外,還帶有某些山口百惠的氣質(zhì),難怪她是張國榮最想合作的女演員。用她來演繹舊時代土財主的女兒云嫣,再適合不過了,單眼皮代表著中國式的傳統(tǒng),然而,單眼皮的內(nèi)心亦會渴望著熾烈的朱麗葉式的愛情。愛情被遏制時,她想到了私奔,私奔的馬車都備好了,卻仍然逃不過命運(yùn)早早下好的圈套。宋丹平的劇院卻被一場大火燒得面目全非,云嫣最終被嫌她不貞的夫家拋棄后瘋掉流落街頭。在那場大火中,所有的人都以為宋丹平被大火燒死了。所有的人都以為那夜班的歌聲是鬼魂在哭泣。只有云嫣是不怕的,她不管是鬼還是人,她都想和他在一起,在一起。
3、無論從外貌還是氣質(zhì)上,都與張國榮有幾分神似的黃磊扮演的韋青,有一天,在劇院,突然被房頂上的人從破舊的幕布后遞給他一本劇本,正是當(dāng)年宋丹平出演過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原來,宋丹平并沒有死,他只是被毀容了,毀容后的他活在陰暗的閣樓里,如同劇院里飄蕩著的幽靈,而那半夜里的歌聲,也正是他所為。韋青在宋丹平的幫助下,演出獲得巨大成功,一如當(dāng)時在電影學(xué)院當(dāng)老師默默無聞了多年的黃磊,演完《夜半歌聲》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韋青的出現(xiàn),令云嫣恍惚中以為宋丹平再現(xiàn)。而云嫣的出現(xiàn)又令得幽靈般活著的宋丹平明白,愛情從來就在,從來就未曾離他而去。只是他自卑的心令他無法再面對愛人,直到經(jīng)歷過種種艱難險阻,直到云嫣為他不顧一切,為他刺瞎雙眼,他才得以勇敢地走向她。這樣的結(jié)局似乎比《歌劇魅影》要好,有情人終是成了眷屬。靈與肉終是合二為一。中國式的愛情故事,大抵如此。
4、如果沒有張國榮,沒有他的歌聲,他的音樂,《夜半歌聲》,或許不過是場泛泛的老套愛情電影。在哥哥告別歌壇多年后,忽然看到一部由他出演的柔情主義電影,聽見他富有磁性完全不同于《灰色》及《側(cè)面》的歌聲,對于當(dāng)時的我來說,無疑是享受到一頓豐盛的屬于張國榮的音樂大餐。宋丹平的歌聲種融入的是張國榮的靈魂,在那一刻,我們誰又能分得清,到底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若干年后,哥哥化作了那紅蝴蝶去到天堂尋找他所想尋求的境界。而我亦因為一篇稿約,在香港循著哥哥的足跡再一次去感受著他的生平,稿子發(fā)出后,反響很不錯,雜志社從此以人文地理為主要賣點(diǎn),這或許又是哥哥的魅力所在吧,他總是能夠成就無與倫比。宋丹平的故事似乎多少有些張國榮的影子,他是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對電影,對音樂。于是,在完美的作品之后,我們發(fā)覺,真正的哥哥已經(jīng)很難找到了,他活就活在他的創(chuàng)作之中。他究竟是誰呢?是《夜半歌聲》里的宋丹平?《霸王別姬》里的蝶衣?《紅色戀人》中的靳?《倩女幽魂》中的寧采臣?還是《阿飛正傳》中的旭仔?真的難以想象,如果沒有張國榮,電影對于香港對于中國來說,將會少掉多少值得回味值得懷念的東西。
5、哥哥--它不是你最好的片子,可我愿意看著你扮成光鮮的羅密歐,站在大戲臺上綿綿地唱歌,如同任何一個甜美的夢境。--然后你手里托著一個小小的八音盒,對著站在橋上的吳倩蓮笑,就是你的那種笑容~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7 ) 所有的艱難的理由不過是懦弱逃避的借口
哥哥張國榮扮演的宋丹平是個優(yōu)秀的青年演員,是萬千少女迷戀的對象。面對那么多人的愛慕,他卻獨(dú)愛吳倩蓮飾演的千金小姐杜云嫣。然而因為他的戲子身份,兩人戀情曝光后遭到杜云嫣父親的強(qiáng)行阻止,杜云嫣被禁閉在家,許配給某豪門顯貴。在杜云嫣和宋丹平的戀情被豪門知道以后,豪門妒火中燒,派人毒打過宋丹平后放火焚燒了劇院。杜云嫣至此瘋瘋癲癲。
其實,宋丹平是懦弱的,杜云嫣可以為了愛不顧世俗的眼光,而宋丹平卻龜縮起來,不敢復(fù)仇只敢用所謂鬼魅嚇人,到最后真正打開心結(jié)再次和杜云嫣相擁,卻已經(jīng)快到了人生盡頭,終究錯過了太多。
十年生死兩茫茫??嗨剂?,最難忘。千里相逢,今昔會云娘。
哥哥的歌就值加一星,平庸老舊的對白被哥哥演得那么好,有時會想,如果哥哥還在是否會參加國內(nèi)哪個綜藝(別說毫無可能雖然是可能性小哥哥那么忙),如果參加他也會那么認(rèn)真開心地玩。一輩子。20181125@廣州天環(huán)百麗宮LUEX廳。
催淚不已!《劇院魅影》的陰森可怖,詭譎華麗,嵌套上《羅密歐與朱麗葉》般陰差陽錯,身不由己的男女悲歌,融和成這部中國版凄美、夢幻、哀傷、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本應(yīng)有著美好自由愛情的宋丹平和杜云嫣,猶如在封建社會糟粕和官僚主義雙重扼殺下千千萬萬苦命鴛鴦及犧牲品的縮影,此情此景直叫人深惡痛絕,咬牙切齒!幸好結(jié)局還是光明的。依舊喜歡當(dāng)年仍是帥氣青蔥少年模樣的黃磊。我的哥哥啊,芳華絕代的張國榮,真是有史以來香港演技最精湛,氣質(zhì)才華和美貌最無與倫比的藝人!QAQ 原來你才是最英俊的羅密歐!在影院里看完之后大家都泣不成聲,全場鼓掌,集體看完片尾后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電影資料館 若我心愛的歌,明天都不再播。對馬徐維邦的《夜半歌聲》的翻拍,可以說是做了顛覆性的改編。過去的1926被講述得繽紛多彩,當(dāng)下的1936卻如塵土般蒙上了一層老舊的面紗。這不只是情感外化的表現(xiàn),更像是在說明悲劇輪回的浩劫。封建禮教扼殺了自由戀愛的青年,等待他人的拯救行不通,唯有面對當(dāng)下的自己,盡管丑陋至極,但真情無價。紅歌沒人聽,《羅密歐與朱麗葉》卻賺得盆滿缽滿,兩相對比就能見到全片的價值導(dǎo)向。屬于馬徐維邦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個人情感才是真正值得歌頌的對象。當(dāng)差的進(jìn)劇場要來捉韋青,宋丹平發(fā)表完一通演講之后,最先起哄的,也是個歐美人。
可怕的舊社會,親情竟也如此涼?。?/p>
哥哥還是讓人懷念啊
「我祈禱星辰月兒來作證,用盡一生也願意去等?!剐r候爸爸媽媽經(jīng)常晚歸 把我一個人反鎖在家。我一個人在家只能看電視頻道的午夜電影 像鬼水兇靈啦山村老尸啦office有鬼啦怪物啦都是那時候看的 這部電影也是在那時候看的?,F(xiàn)在回想起來 我的整個童年好像都是在鬼怪和驚嚇中度過的。小時候看電影很容易認(rèn)眞。我喜歡這個結(jié)局。
十年后,某個小劇團(tuán)暫住進(jìn)被傳有鬼的劇院,青年演員韋青(黃磊)遇到如幽靈的宋丹平,愛情悲歌隨即再次上演
哥哥和黃磊都給影片增色不少
這片兒簡直是對馬徐維邦1937年版本和觀眾智商的侮辱……用了張國榮和黃磊這么好的演員,尼瑪認(rèn)真點(diǎn)講究點(diǎn)拍會死么!
能在大光明看這部真的太妙了,比起現(xiàn)代電影院,這里其實更像是電影中被一把火燒掉的劇院。
里面三首歌真的好聽,穿戲服的哥哥真的好倜儻。悲劇動人之處在于,美到頂點(diǎn),然后再破碎。帶帽衫的哥哥像極了在愛情里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鬼”……偏愛這種一生只愛一個人的愛情故事,跟隨它快樂過,悲哀過,仿佛也在某個時空活過、愛過、完滿過……
黃磊演得很好。
于仁泰那么喜歡傾斜構(gòu)圖和俯拍啊,傾斜個毛啊俯個毛啊,玩兒什么風(fēng)格啊。劇情一驚一乍缺深度,愛情表達(dá)淺薄,情節(jié)平淡干癟。至于黃磊,哎,就是個演電視劇的命。片子一星,半星服裝半星音樂。
小時候也沒看懂,夜半自顧在電視前哽咽了很久。 2013.04.18 衡山重看后降一星(片子本身其實就三星)。鮑比達(dá)配樂厲害,張國榮三支作曲亮點(diǎn)。表演還是沒有完全走出上一年《霸王別姬》的媚態(tài),略嫌陰柔,硝酸妝亦華麗得仿佛章魚燒囧。總體大毛病是后半細(xì)節(jié)沒展開,略跳。恐怖亦可服務(wù)浪漫,笑點(diǎn)不必要。
第一次看是小學(xué),剛好就是這部片子剛出來的時候。小學(xué)生的我居然很迷這片子,也自此知道了黃磊——后來還迷過他一陣,初一那會兒有他《我想我是海》那盤帶,那時候他長的多清純啊。反正劇情很合我意,愛情、穿越時空、阻礙、重逢什么的。一直以來在我心中都是部完美的片子,直到重看,發(fā)現(xiàn)不過如此。
穿羅密歐戲服時的哥哥,真像一個王子(一樣自戀)
既有莎翁悲劇的味道,也有中國傳統(tǒng)話本小說里含冤的精髓。懷念張國榮的日子,翻出了他的電影。很神奇,張國榮一個嶺南人,在演《霸王別姬》的時候,把北方男人的堅忍和頹廢氣息都帶出來了。到了《夜半歌聲》,他又渾身是江南世家子弟的潛幽,和第一代留學(xué)生的熱烈。其他的電影更不待說,每一刻都在重生。在華語電影王國里,他孤獨(dú)坐在殿堂最高處。
經(jīng)典舞臺劇翻拍的電影。雖然已知劇情,卻還是被影片深深吸引。演員們的表演都很到位。初識黃磊,一頭長發(fā),青春撲面,氣質(zhì)上真有點(diǎn)哥哥的感覺。
“ 關(guān)于Leslie,每每想及,都覺得風(fēng)情萬種,似乎有無數(shù)的話想説,臨了,卻是只會呆呆地看著,一言不發(fā)的?!?有了這,電影本身多狗血都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