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演技,和配樂都五星。拍斑駁低矮居民樓間有高樓聳立,活雞雜魚的市場夾著擁擠人氣呼出的熱氣,迷宮般的筒子樓因為有突擊檢查而投下逃生陰影。有能認出來的吉隆坡街市地標,也能感受到鏡頭所記錄的濕熱空氣和灰塵。殺死活雞的那一幕煙火氣要從屏幕里掉出來。隨著鏡頭運動,跨國移民黑工社群的處境也漸推向兄弟兩人的日常生活。
劇本兩星。很可惜這種社會觸角沒伸展開,放映走到一半時劇情很快急轉(zhuǎn)直下向過失殺人,后半段以兩兄弟之間的抉擇為主,拍的的確動人揪心。以”沖突為軸心是使得不同觀眾都能在這種極端場景中共情淚下,但同時也減少了討論黑工本身的空間。工業(yè)巨型催淚彈可以讓每一人走出電影院都記得身邊有“更糟糕”的值得同情,卻不能將黑工心平氣和地放置在人們所生活的同一個世界和社會中。最后哥哥的自我剖白,如同其他淺嘗輒止的社會觀察小細節(jié),都像是生硬插入的細節(jié),成為完成俗套說教所不可或缺的點綴。只能說既要商業(yè)催淚又要社會關(guān)懷,很難兩全其美。
劇本想講的故事太多反而不美。女性和酷兒角色設(shè)計如同玩偶,以完成男主突變式地“成長”和自我救贖,其實不用硬卡上buff也能完成這個情節(jié)。還是打友情四星,就像馬來西亞朋友們說的,太希望這能是部好電影,因為這個故事太需要講述。
全片最出彩也是最令人動容的是「阿邦」這個角色。阿邦在與法師會面時的獨白直白、尖銳、真實地剝開了每一個對自己出身感到不甘的人的面具,「我為什麼要出生在這裡?我過得好辛苦,我每天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地看著周圍的人,我想要被愛。我想死?!惯@一段獨白串起了前面有關(guān)於阿邦的一切敘述,以絕對回憶力量讓觀眾在當時猛然發(fā)現(xiàn)了阿邦憂鬱眉目下在生活重壓下破碎的心靈。無法決定的出身與生活,無論怎麼掙扎怎麼尋求都像是在泥水裡撲騰的奄奄一息的魚,在阿邦順從天命順從離別的低眉下實際上是對無盡生活苦難的絕望,除了死沒有辦法解脫,永遠都是在茍延殘喘。
然而卻是好本子爛拍法,個人認為有一些混亂的插敘打斷節(jié)奏,讓主線不夠明確,同時阿迪這個人物的複雜性沒有凸顯出來,阿迪身上沒有確切的惡但也沒有確切的善,他的行為動機以及情緒爆發(fā)點沒有得到很好的鋪墊與敘述,因此對於他殺人的洗白顯得薄弱而無力,他殺人後輕描淡寫的慚愧一筆帶過,他哥入獄之後他在幡然醒悟去認真做工,那麼這意思是他之前不是真的在認真工作嗎?他前期惡得不明顯,後期善得不分明,但是導(dǎo)演要走雙線敘事,就顯得有些輕重不均。
金雞看的,可能是文化差異吧理解上和導(dǎo)演有些不同。整部電影下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疑似骨科。(導(dǎo)演自己嘴瓢都說愛情??)感覺殺人反轉(zhuǎn)那塊有些弱了,沒看出想表達什么。有人提問了導(dǎo)演為什么阿邦不告訴阿迪真相,我也認為這個是這部電影的矛盾點,也可以更好體現(xiàn)人物性格,卻被導(dǎo)演用新聞上說的蓋過去了有點可惜。
《富都青年》現(xiàn)場許多觀眾流淚不止。馬來語叫Abang Adik,前者指“哥哥”、后者指“弟弟”。這部以悲劇收場的電影折射出華人群體在世界流動過程中遭受的系統(tǒng)性歧視與身份認同混亂的現(xiàn)實。二等公民的不平等尚未被打破,華人選區(qū)的議員也對這種無奈的處境日漸麻木。吳慷仁的演技已經(jīng)被細細打磨到無可挑剔,他飾演的聾啞人從具備善良、希望和安分到最終無路可走、過失殺人被判處絞刑,這是大馬臭名昭著的種族政策的照妖鏡,也是一個期待幸福、擁抱善良的青年人理想寂滅的悲歌。最打動人心的鏡頭是阿邦和阿迪在舞會上一起跳探戈,從未被“兄弟”這種概念感染過的我生出奇怪的敬意。這種互相依賴的情愫濃烈熾熱,濃烈到哥哥可以犧牲自由去成全弟弟通往幸福的“可能性”。吳慷仁的性張力在一言不發(fā)的角色身上達到了極致,樸實、堅忍是他的美德,犧牲、救贖是他的生命力,直到最后一刻完成世俗的解脫。電影更像是一篇研究移民社會學(xué)的精彩的田野調(diào)查材料,牽扯到大馬戶籍政策、跨性別群體就業(yè)困境及NGO組織的邊緣化以及宗教泛政治化等命題。蔡政府過去八年主打的“新南向政策”已經(jīng)催生出一大批題材優(yōu)秀的臺灣文藝作品,有關(guān)注、有互動、有觀察,我覺得南方以南的精彩世界超級值得探索。免去大國傲慢和粗糙的視角,尊重每一個暴露問題的陽光社會,而不是在黑箱中自鳴得意是每一個大國公民都該有的起碼的警戒意識。
(HKAFF2023)電影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兩兄弟出于對家的盼望。主人公阿邦和阿迪兩兄弟雖不是親人,但勝似親人。哥哥從頭到尾庇佑著、保護著弟弟,選擇讓自己成為消失在泥沼中的人,用畢生的氣力把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弟弟托舉上去,努力改變著弟弟的人生。著實令人心疼、動容,就像一把刀、一根針深深地刺痛了觀者的心,小編看得眼淚嘩嘩直流,是一部足以打動人的好作品。 縱觀全篇,最令小編感動的是無愧于吳慷仁的精彩演繹,多次被他感動哭,哥哥阿邦對弟弟阿迪、對社工李佳恩、對喜歡的緬甸妹、對多次幫助他們,心地善良的Money姐,他總以一副好印象示人,為人忠厚老實、本本分分、勤勤懇懇、腳踏實地、不爭不搶,原本平靜的生活仿佛一息之間突然被打破,代替弟弟入獄后,他那份內(nèi)心獨白,那一句吶喊“我想死”,用一句話概括,可以稱得上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證明他多么想要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多么盼望有常伴左右的親人;多么殷切希望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把自己存下來的畢生積蓄存到銀行卡里,以及當獄警說他三天之后將處以絞刑,最想見的人是誰,是見弟弟最后一面,熟悉的場景再次出現(xiàn),就是與弟弟一起用腦袋互磕雞蛋,雖然畫面看起來盡管稀松平常,但是哥哥的人設(shè)給我的感覺是給立住了。 反觀弟弟阿迪,和哥哥阿邦,兩人卻是截然相反的角色,從熒幕亮相的第一眼,看到他總是惹是生非,如同小混混一般,總愛給身邊的人惹禍,開頭幫助偷偷移民來的孟加拉人找工作,卻被警察和黑道擺了一道;社工佳恩好心幫忙,他卻不領(lǐng)人情,將其摔倒在地,血流不止,但是哥哥在入獄后改變了弟弟的人生軌跡,從愛生事端的小混混,慢慢地轉(zhuǎn)變成腳踏實地的青年。其實兩者都在為這個家好好活著,給人的感覺,哥哥好言好語的用手語說,而弟弟脾氣沖、性格急躁,鏡頭下的呈現(xiàn)立馬間凸顯不同。 個人認為電影的不足有以下三點:一是Money姐的選角,特別是出場以及開生日晚會的時候令小編出戲,到后面,她卻一直幫助著阿邦和阿迪,在阿邦入獄后,幫阿邦念經(jīng),祈求平安,那一刻,猶如一把刀不停的割向觀眾那份柔軟的心,立住了人設(shè)。二是關(guān)于移民的問題,開頭一小時有介紹,但是越往后,反而是將其忽略掉了。三是哥哥一直對弟弟隱瞞著自己殺死佳恩的真相,難道是想讓弟弟抱憾終身嗎?小編認為這是改變弟弟人生的一大“轉(zhuǎn)折點”,從“壞”到“好”的,一次徹頭徹尾的轉(zhuǎn)變。 總的來說,個人認為寓意很棒的題材,監(jiān)制李心潔、導(dǎo)演王禮霖生動形象詮釋了馬來西亞這座小城富都的面貌,每分每秒在述說著小城所發(fā)生的一切,盡管如此,電影多多少少來說有些瑕疵,但是作為觀眾,被一部述說著兄弟情的故事,小編是真心被打動了,被導(dǎo)演的真誠打動了,被電影的主題:兩兄弟出于對家的盼望,那份真情實感打動了,如果滿分10分,我會給電影8.5分,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附:2023香港亞洲電影節(jié)《富都青年》影票及現(xiàn)場主創(chuàng)見面會照片,以此紀念!
仙品公號【暗的光】,歡迎大家。
2024年末廈門的雙棲藝術(shù)影展如約而至,算是給廈門的電影氛圍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以下是映后對談內(nèi)容:
張煒珍(制片人):就是說演員為什么會用的一個臺灣的演員,然后到馬來西亞去拍片?跟大家介紹一下,也跟老師報告一下。就是說我跟導(dǎo)演在過去合作的案子,其實我們就是因為馬來西亞的中文的電影的市場極小,那么所以一個比較好去跟另外一個市場做連接的方式,就是說我們擴大那個合作的契機跟緣分,所以我們那個時候最早我們開始做《分貝人生》的時候,我們就跟張艾嘉——張姐合作,請她去演一個馬來西亞的媽媽。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我們在很早之前就有做過這樣的一個嘗試。那當然,因為當那個時候張姐就是完全讓我們覺得說,哇專業(yè)的演員其實真的不分哪個地區(qū)都可以駕馭這個角色,那當然膽子就大了。然后又拍了一個馬來西亞的電影。那其實所以后來到《富都青年》的時候,應(yīng)該說我們不是第一次就是這樣。那為什么會是他呢?這個其實有一個小故事的,就是說我們最早也是帶這個案子去參加一個創(chuàng)投會,創(chuàng)投會就得做簡報,簡報就得放一個人物參考的形象,那個時候?qū)а莸牡谝粋€想法就是慷仁,他的形象樣子挺像這個故事里面的哥哥阿邦,那我們就在我們的簡報里面就放了一個形象參考。不曉得大家知道一部電影叫《狂徒》嗎?《狂徒》的監(jiān)制那個時候聽了我們的這個案子之后,竟然比我們還早就立馬打電話給慷仁,然后就說慷仁你知道嗎,我剛聽了一個案子,當時什么什么什么說完之后,所以其實蠻有趣的,其實我們好緊張,因為反而是說我們嚇到了,因為我們其實還沒ready,因為創(chuàng)投會有時候就是一個概念,然后還很前面,但是其實很早的時候慷仁就知道這個故事。反而是說他就想說有一天他突然間有空了,他就打電話聯(lián)系上導(dǎo)演,他說導(dǎo)演,我可以跟你約一下嗎?那個時候?qū)а莩o張的,就問我說我要去還是不要去?要不要去,就是也挺忐忑的。那當然還是去了,去了之后雙方就是雙向奔赴,就覺得就是他了,所以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緣分。
張煒珍(制片人):因為其實如果常常關(guān)注他演戲,他應(yīng)該就是常常會把自己逼的各種挑戰(zhàn)。他來演的時候其實有兩個很大的挑戰(zhàn)的。第一個我覺得是瘦,前面的瘦其實還好,但是那個監(jiān)獄里面的那個瘦,其實在故事里面那個監(jiān)獄,最后大家看的應(yīng)該是有時間差的,就是他原來就已經(jīng)干干黑黑瘦瘦,那最后到要判刑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我們總拍攝天數(shù)就二十幾天,我們最后只有三天的時間給他,他必須在三天里面瘦七公斤。我覺得這個是比較挑戰(zhàn)的,因為前面的時候其實有一些時間讓他開始準備,就是拍攝到一半,三天時間,然后他要進到最后被判刑的時候三天瘦 7 公斤,他是怎么做的?他其實在還沒進入那個狀況的時候,他已經(jīng)開始。就是他拍這檔戲,他幾乎不太吃東西的,他都不能吃,所以我們每次就是到了飯點的時間的時候,你就會看他就是走的遠遠的,然后我們都要很安靜的吃,總不能一直在他面前吃東西。到最后那三天的時候他是斷食,而且是咖啡斷食法。那當然,其實我不曉得現(xiàn)場有沒有朋友是有這種瘦身的經(jīng)驗的心情,所以他那個時候的最后那個狀態(tài),之前他就跟我們說了,希望最后那幾天他心情會很糟,他希望我們完全就是離開他,省得等一下,他給我們有一些不愉快,那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那當然那三天的時候,他還是進入一個很極致的時候。我某一天我也突然間說我也跟你拼了,那你能瘦我也能瘦,我就陪你,我就試著做這件事情。結(jié)果各位我一天我就投降了,我就胃痛了,所以我后來真的非常的佩服他,他真的在瘦的這個部分,他是黑咖啡斷食三天瘦 7 公斤。
張煒珍(制片人):我覺得其實他想做導(dǎo)演這個事情,我們是在參加了一個創(chuàng)投會之后的隔天的早上,然后我們就兩個坐著,他突然間問我一句話,他說我當導(dǎo)演好嗎?我是第一個知道他要當導(dǎo)演,因為我們合作很多年了,然后我想了一下,我就跟他說,好。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其實他當監(jiān)制的時候,每一個案子的原創(chuàng)原型,每個案子的概念都是他的。我們的案子其實不太是那個導(dǎo)演的,都是他腦袋里面蹦出一個想法,他說我想拍這個,以前就是這樣,然后我們就去找的最合適的一個編劇什么之類,所以我知道他其實一直處在一個他有故事,他有他的一個主題的東西在。我一直覺得他心里面要講的那個東西,你不讓他講,他一個創(chuàng)作者你不讓他表達那是很難的。所以我那天就說,好,那你就拍,你就當導(dǎo)演。所以我覺得我是最不意外他導(dǎo)演的這一件事情,因為我覺得每個導(dǎo)演就是內(nèi)心里面其實就有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命題,他強烈的想要表達。
張煒珍(制片人):關(guān)于這個場景,其實是這樣的,我們最早就已經(jīng)知道它是實景,真的有富都這個地方,它就在吉隆坡的一個市中心,就等于說可能在最重要的城市上?;蛘弑本├锩婢陀幸粋€地方住著很多社會低下層的人,所以其實這個地方很明確。那我們那個時候其實有兩個地方在選擇,一個就是富都,還有另外一個地方。但是后來我們覺得這個富都的那個反諷的那個諷刺的意味比較高。其實很多人一開始看片名的時候,“富都”,你就覺得它應(yīng)該是一個富有的都市、富裕的都市,應(yīng)該是一個很好的地方才對,但其實它這個地方的名字以前叫做半山巴,所以你就知道那個感覺了,半山巴就是蠻荒涼的,那后來不都是因為它這個地方的馬來名字就叫做budu,然后它就是音譯過來就是官方證明為富都。那富都這個地方在吉隆坡是這樣的,吉隆坡早期的時候應(yīng)該說我們?nèi)A人從中國這邊就是下南洋被帶到那邊去的時候,其實馬來西亞的歷史就是印度人割交。那華人就去挖礦跟做生意,其實富都在早年的時候,應(yīng)該是我們的祖先都在那邊生活,然后它那個時候應(yīng)該說是一個最繁華的地方,但是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整個城市不斷的發(fā)展之后,那華人就已經(jīng)遷移離開這個地方了。所以它留下了很多華人的痕跡,不管是建筑、食物什么之類的,但是里面住著的已經(jīng)慢慢的就變成說是很多的憶移工,然后還有很多外地沒有身份證的人,那還有就是諸如此類很多很辛苦的人們,然后就開始住在一個地方。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它就像是一個一顆心臟,一顆很老的心臟,但是它就在這個很命脈的地方,在那個緩緩的跳動跟最后的那個殘存。我覺得富都給我的感受是這個樣子的。
張煒珍(制片人):我們(在馬來西亞)已經(jīng)上映了。應(yīng)該說超出我們想象的好,因為我們在不是那個農(nóng)歷過年的期間,我們已經(jīng)做出了就是賀歲檔的那個票房,應(yīng)該是這樣子說。那我們回答第一個問題,就是說當初我知道那個我們有一些政府的官員,馬來西亞當?shù)氐?,還有就是那些警察局長要去看片的時候,其實我那個時候我在國外,我知道他們開始有這些場次,我小緊張了一下。但是我沒想到他們都給予這部片大量的肯定。應(yīng)該說其實如果你細看的話,我們并沒有很強的想要批判或者控訴,我們沒有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只是說那個制度就長這個樣子,那我們就讓大家看到他們所面對的真實的他們的辛苦的地方,所以我覺得在馬來西亞我們也蠻訝異的,很多的不管是來自官方的,然后有關(guān)單位的政策法律的,還有就是警局的,他們來看片之后,他們都給予這部片高度的支持肯定,我們也得到了馬來西亞的影視局的主席(的肯定),他們就覺得說我們應(yīng)該繼續(xù)拍這樣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其實社會都是進步的。我覺得人的心其實都是暖的,只是說很多時候是不是有人出來開始說為他們來做一些發(fā)聲?我們都知道這樣的一個發(fā)聲它未必能夠立即的反映在這個制度上面,可以做怎樣的一個調(diào)整,但是至少他們知道我們都有看到了。這是回答第一道。
第二道,有非常多的真實人物在里面,它不是某一個人的故事,它是非常多人的真實的故事。我先說慷仁老師非常的認真,慷仁老師還有我們的監(jiān)制心潔他們對于這個人物的設(shè)立的那個過程是做的非常多,必須帶他們?nèi)グ菰L很多人,讓他們知道說這些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里面有一個三個小女孩就是差點要去跳樓的那件事情,是真人真事,真的有這樣的一個事情,然后我們把他們放到電影里去。
張煒珍(制片人):其實很好理解的。在馬來西亞來說,你只要不是合法的婚姻生出來的小孩,那孩子就沒有身份。我舉例,因為馬來西亞其實有非常多的那個移工來自很多的周邊的國家,那很多移工,也許他們跟當?shù)氐娜嗽诤戏ɑ橐鲆酝馍说男『?,那只要沒有去報戶口,他其實就沒有身份證了。那當然還有一些就是外勞跟外勞之間生下的小孩,其實也有可能沒有身份證?;蛘呤悄愕母改府敵踉诮Y(jié)婚的時候,只要沒有去報戶口的話,基本上就沒有這個身份,其實這個情況還蠻多的。
張煒珍(制片人):我們其實在其他的地方上映之后,有蠻多人很憤怒,然后甚至我有一些朋友也會特別私信我說佳恩怎么可以死呢?其實我回答這一題的時候可能未必是你想聽的,但是我必須很真誠的跟你說我們真實在創(chuàng)作上面的想法。我想回問的是,好人就不會死嗎?我因為我們在拍這個電影的時候,它不是蓄意的,它是一場的意外,如果你細看的話,它本意不是真的要對她做出什么,他是希望她離開。因為他一直在跟她說“我找到你的爸爸了”那一段的,當然這個是暗藏那一個爸爸是他不想認的,所以其實前面有鋪了幾次,他挺抗拒用這個方式跟他爸爸相認去得到那個身份的。所以其實他是想要叫她離開,你要是再不離開的話,你要小心。所以后來的時候才會有這場意外。在真實的世界里面,好人會不會發(fā)生意外。有時候其實你的本意是好的,你反而遭到不測,這是很真實的一個情況,是絕對有可能發(fā)生的,所以當然我們在做這部片的時候,我們就讓這場意外發(fā)生。這個沒有誰真的很希望她這樣,但是現(xiàn)實的世界中它就有可能發(fā)生。所以這個是我的回答,我不曉得這樣有沒有回答到。很抱歉,但這個就是我們其實想傳達的某一個議題。那我再補充,你可以真的都不用原諒,就是這個弟弟,因為我相信他也不會原諒他自己,所以他最后的時候其實他做了很大的一個改變,他這一生可能都需要背負這個東西,然后帶著“哥哥希望他活下去”這樣去活著。但是他的活著其實應(yīng)該不會是很坦然的那種方式,你可以不要原諒他。
張煒珍(制片人):其實我們最大的挑戰(zhàn)好像不是發(fā)生在演員的這個部分,因為你里面看到的就是片里面有大量的很多的外籍的移工,他們真的是外勞,但是他們合法。我要說我沒有去找非法或者滯留的外勞。因為他們的真實面貌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找他們來拍這個片的時候,我們還要跟他們協(xié)調(diào)他們的工作,然后就看到他們真的挺累的,他們可能工廠剛下班,然后又得來配合我們拍攝。其實他們不用太大的調(diào)整,因為他們就是素人演員,他本來就是那個樣子,所以其實我覺得我們(在演員部分)沒有太大的難題。你看到前面賞巴掌的那個壞人的那個大哥,那個他是馬來西亞的馬來影帝,他就是一個專業(yè)的演員,然后那個煮咖喱的那一個有對白的,他也是一個演員。除了這幾個演員,其他都是素人,我們的難度應(yīng)該是要去協(xié)調(diào)他們的工作。但是他們真的非常的令我們敬佩,他們非常非常的專業(yè)。我這個案子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不是在這個部分,而是一開始我們打算拍這樣的一部電影的時候,在籌資的上面跟其實是很辛苦的,應(yīng)該是那個部分。
張煒珍(制片人):我先講他很怕的這一個點,他是真怕。因為我就像回到前面,他那個時候不是蓄意的,這是一場意外,他做錯的事情,但是他本意不是要真的要去傷害她,只是他非常的希望她離開那個地方。然后像弟弟這樣的一個孩子,我相信我們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他的這個成長,他所經(jīng)歷的事情導(dǎo)致他可能在當下的時候他是這個反應(yīng)的,所以那個時候他是真怕。后來的時候,當然其實到了律師所的時候他有去談,那就已經(jīng)有告訴他那個證據(jù),其實就知道哥哥真的就是有做那件事情。這個問題是這樣子的,因為他應(yīng)該前面有好幾個小事件,我們都看到他很抗拒,尤其是他聽到找到他的爸爸的時候,他很抗拒。他當然辦身份證這件事情只要他的爸爸出來,因為他爸爸如果是有馬來西亞的國籍,他是馬來西亞的公民,他出來說這個孩子是我的,那可能他就有機會拿到(身份證)了。但是因為他的背景是一個被棄養(yǎng)的小孩,當年的時候他的爸爸就沒有認他,所以他沒有原諒這件事情,所以當然以他的角度來說,他可能有他自己以為更好的方式可以取得身份證的,所以他會去做很多的壞事,他嘗試要找賺錢,他嘗試要去買假身份,他有這樣的一個企圖,所以應(yīng)該是說他覺得他有其他的方式的話,那他就不會想要見到當年棄養(yǎng)他的這個父親。
張煒珍(制片人):其實導(dǎo)演本身一直想拍的東西就是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情感,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有可能就是真的會為對方犧牲,或者跟對方的相依為命嗎?我覺得導(dǎo)演在很多場的時候,他一直在提的就是人最純粹的這種愛,尤其在疫情的這段時間,我們很多人都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那這個事情是什么支撐我們可以去面對人生很多的苦難,其實很多時候?qū)а輹M蠹倚睦锩嬗袀€愛,不管那個人是不是跟你有直接的關(guān)系這樣子,但這是一種扶持。那我回答第二題就是說他們之間有那種情愫嗎?我們在劇本出來的時候曾經(jīng)也跟導(dǎo)演討論過這題,包括我們的監(jiān)制問過導(dǎo)演,你有要跨過那條線嗎?那我可以跟大家透露,我們沒有要跨過那條線,導(dǎo)演的選擇是沒有的。但是當然我們也聽到有一些人跟我們說,真實男生兄弟怎么可能這樣?因為我們知道電影就是導(dǎo)演本身(透過)他的眼睛,他看的這個世界,他看的人。那我只能說這個是他覺得會有這樣的一個兄弟,這個是他的解讀,他覺得會有這么溫柔的兄弟,可能有時候我們就覺得,哇太溫柔了,我們受不了。但是這個就是導(dǎo)演的一個選擇,但是我們本質(zhì)上面我們并沒有要去做一些跨性別還是說有一些其他情愫的電影,我們沒有。
#HKAFF23 / 吳慷仁提供了可以寫進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因此也顯得其他環(huán)節(jié)的薄弱。劇本的打磨欠缺火候,想講的內(nèi)容太多,包括但不限於吾鄉(xiāng)竟是異鄉(xiāng)的身份游離,LGBTQ+線時而小心翼翼時而公開講明,還有生與死這類哲學(xué)性思考議題,但平衡點沒找好也顯得相當冗長。特寫鏡頭的使用很考驗演員的演技,幸好對準的是吳慷仁,一個從來不會讓你失望的好演員。
難怪是最佳演員不是最佳影片。吳慷仁加分太多!加一星給他。一流演員三流劇本,故事背景本來挺好的,劇本原可以做得更到位。還有佳恩也太慘了吧,我以為還會有點展開、也太工具人了。
比想象中更悲傷的故事。映后吳慷仁說他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哥哥弟弟與money姐三人吃飯的那場戲,那也是片中為數(shù)不多屬于找不到歸屬之地的失語的他們真正的溫情時刻。生活太難了,空氣稀薄,螻蟻溺斃。
開心!買到路演票!還收獲了和吳慷仁合影?? 但是電影我個人覺得最多3??吳慷仁和陳澤耀在表演上都很出色,但導(dǎo)演把控得不好,有種你知道他想要表達什么,但都在隔靴搔癢。前半段還是可以的,倆兄弟相依為命,因為沒有身份而無時無刻不在擔驚受怕,各路底層人士生活在富都這個貧民窟的地方,沒有希望沒有未來。但是到了弟弟突然發(fā)狂就很突兀,傷害的還是一個一直在幫他們的善良社工。這個無辜的女主就是個典型工具人,死了就沒她什么事了。全是倆兄弟怎么悲慘,社會如何不公平,最后結(jié)局挺諷刺的,就這么變成了一個積極向上努力生活的人了?坐我旁邊的女孩哭得稀里嘩啦的,我又有種自己很冷血的感覺。。。
HKAFF-03-金馬最佳男主提名影片。前面是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后面是魚龍混雜的貧民窟,沒有身份的兄弟靠著彼此的愛找到歸屬,死不了也活不成。影片前半程看故事,后半程看表演,吳慷仁好拼,金馬影帝很穩(wěn)~
唉,底層人民的生活談何容易??電影三星水準,為了吳慷仁的演技加一星。劇本不算好,想說的東西不明確,有些我覺得需要交代的人物背景都一筆帶過,而且有點老套,大概能猜到劇情走向,劇情的衝突點於我而言並不算是很好的轉(zhuǎn)折點。剪輯很青澀,覺得完全可以剪得再緊湊點。不過演員們的表演太好昇華了這個劇本。這次吳慷仁的表演真的很動人,以往他經(jīng)常因為太用力被詬病,但聾啞人士的特殊性讓他必須使用大量的肢體動作與較大的表情去表達,掩飾了他的缺點,而眼神戲又是他的強項,不能說話只能靠眼神這點讓他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金馬剪出來的那場監(jiān)獄戲全片最高光,非常非常有感染力,光看這段就會覺得這個影帝值得
【FEFF25】如果吳慷仁金馬60沒有提名我真的會把評審捉去餵豬
慷仁哥的表演賽,阿迪的演技也可以,空鏡也很喜歡。硬傷在於導(dǎo)演把太多東西放進去了,好好說清楚兄弟間的故事就好了,一部電影里,有移工,跨性別人士,ngo,難民,導(dǎo)演還想塞lgbtq元素,一眼可見春光乍洩的燈跟斷背山的情節(jié),一下子吃這麼多真的會很撐,導(dǎo)致了很多時候情緒到了卻洩掉了的無奈。
攝影很好,主演群演技大爆炸,但就是劇本相比起這幾年同是mm2出品的幾部稍微還是有點薄,可能不是馬來西亞人所以不了解戶籍制度,總感覺社會性微妙地不夠。不過好是好在足夠真誠地去描摹底層眾生相,感覺是較為理想的底層青年故事了。3.5歸4。
金馬影帝,他拿到了!
完全靠吳慷仁神一般的表演撐住了這個有些孱弱的劇本,這類偷渡客難民電影近些年拍得太多了,本片并不出色,對于底層人群的關(guān)照浮于表面,勝在視聽一流,如此制做放在FIRST簡直吊打其余所有劇情片,可惜前段凌亂后段煽情過度導(dǎo)致敘事拖沓,但是,吳慷仁的表演值得一座影帝獎杯!
好人會死,會身陷囹圄,世界是可以不被原諒的。
殺死他們的不是一次意外事故,而是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哥哥選擇讓自己成為永遠消失在泥沼中的人,用最后的力氣把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弟弟托舉上去。不太了解大馬的戶籍制度和底層生活,因此對劇本不過多評價,但現(xiàn)實主義質(zhì)感的攝影、美術(shù)等都很不錯。吳慷仁果真好棒,應(yīng)該就是姚晨所說的令她“目瞪口呆,眼淚滾滾而下,興奮而慚愧”的表演吧,在獄中用啞語和僧侶對話的那個長鏡頭表演在FIRST足以封神,希望也能在金馬有所斬獲。
五星全給吳慷仁!影帝給我拿?。?!
吳慷仁炸裂的演技,這tm才叫電影??!一定要去電影院看
春光乍泄的走馬燈和骨科更配哦
拖沓,生硬,觀念先置。但非常工整,完成度很高。
吳慷仁你到底還有多少存貨系列~
片子不太行,卻更加突顯出吳慷仁在閃閃發(fā)光,他和僧侶的那場戲,就是傳說中的那種演技之神降臨的時刻,足以讓他拿到今年的金馬獎吧。除了演技的爆發(fā)力之外,暴瘦之后的黑皮吳慷仁側(cè)臉美得像一件藝術(shù)品!
雖然導(dǎo)演想表達的是兄弟的愛,但飛來橫禍喪命的社工做錯了什么…演技還是挺好的,但這個中心思想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