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rlene Faith 所著紀實文學《The Long Prison Journey of Leslie van Houten: Life Beyond The Cult》和Ed Sanders所著小說《The Family》,講述在震驚世界的曼森謀殺案發(fā)生后,三位曼森家族的成員Leslie Van Houten, Patricia Krenwinkel和Susan Atkins被判終身監(jiān)禁,研究生Faith被派去監(jiān)獄對她們進行教導,三人將重新審視噩夢般的罪行。
5星,這個片子讓我比較深刻的了解了“曼森家族”,作為一個傳記片,能達到讓觀眾深刻體會到曾經(jīng)的現(xiàn)實人物與事件,已經(jīng)是很優(yōu)秀了。 還有就是對政府的做法很滿意,沒有進行死刑宣判,而是對三個女罪犯進行重新改造,讓其意識到她們自己曾經(jīng)的低級愚蠢,變態(tài)瘋狂,滅絕人性后。跌入自責與生不如死的深淵。在失去自由中不斷的受到良心的拷問,虛度無質(zhì)量的人生,在監(jiān)獄里無盡的反省。 對于這個做法,讓人極其的舒適。比一槍崩了她們過癮多了,還可以警示后人。哈哈。
雖然這個周末還沒來得及看萬眾期待的《好萊塢往事》,但是盲打誤撞看了這部內(nèi)容有所交集的《查理說》,算得上對60年代美國嬉皮文化以及曼森家族有一種淺薄的了解。影片導演是來自加拿大的瑪麗·哈倫(Mary Harron),她之前拍過兩部蜚聲影壇的《我殺了安迪荷華》與《美國精神病人》,這也是我對她這部新片期待的原因。遺憾的是,這部新作幾乎喪失了她賴以成名的狠勁,以及對人物角色的透徹分析,只剩下一個極度血腥不適的謀殺場景與一種隔靴搔癢的女性主義腔調(diào)。 也許是改編文學作品的關(guān)系,影片的切入點有新穎之處,透過第三者的局外人身份引領觀眾去了解這三個曼森家族的女性,從天真無辜的少女淪為施暴者,最終轉(zhuǎn)變?yōu)檎嬲氖芎φ?。其實,監(jiān)獄里的段落有更值得發(fā)揮和挖掘之處,然而導演卻花掉一半篇幅閃回到三個女性誤入歧途,在曼森家族的可怕經(jīng)歷。這些情節(jié)對于三個女性的心理剖析并非全無意義,三個女性前后面貌的對比,女性受制于男性的社會地位等等,讓觀眾得以思考起背后的社會因素。但是好萊塢套路的展示有難以擺脫商業(yè)噱頭的嫌疑,特別是曼森家族的萎靡生活細節(jié),曼森與女性私底下的交往刻畫,都有脫離出影片重心的風險。于是,在兩個敘事時空交替切換之下,影片最終呈現(xiàn)出平庸無奇的觀感,既不深刻也不聳動,用一些網(wǎng)友的話來說,像看了一集加長版的美劇,也不是毫無道理的評語。
為邪惡開脫的人比邪惡更邪惡。哪有什么復雜的意義,只是邪惡罷了。人間從來不缺少邪惡,缺少的是以惡制惡!
反傳銷推薦電影。
惡人的目的還是達到了吧。不僅平安在監(jiān)獄度過余生 安享了晚年,而且時不時還會出部電影從題他的舊事。
能夠傳道的不止上帝還有魔鬼,長了翅膀的除了精靈還有死神。被愛人凌虐和交媾并沒有不同,在俗世里活著和死去也毫無分別。相信有慌慌張張的暴動,即將迎來浩劫般的末日,也相信靠忠誠能奪走別人生命,靠信仰能在山洞永生。唯獨不相信,放下掃帚騎上他的摩托,重拾自我不再聽查理說,或許會變得更快樂。
所有的邪教都是先進行智商篩選,選出沒受過教育沒有腦子沒人在乎沒人愛的人,再用一些漏洞百出的敷衍精神理論統(tǒng)治,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中央集權(quán)并且利用其他教眾的同化作用
電影呈現(xiàn)查理的洗腦水平真的不怎么樣,充斥爛俗的獵奇感和不真實感,也可能是同題材美劇太多太多了。
沒新意沒亮點沒思想
靠,Cassie脫了,長丑了。。。邪教。。。還像荷里活往事那個吧
我的觀察,不管說的天花亂墜,凡教主有性特權(quán)或教內(nèi)大大亂交的,都是邪教。
曼森家族洗腦過程 很多人說無聊 不過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結(jié)尾給了露露第二個選擇 但是現(xiàn)實里永遠沒有重新選擇的機會
5星,這個片子讓我比較深刻的了解了“曼森家族”,作為一個傳記片,能達到讓觀眾深刻體會到曾經(jīng)的現(xiàn)實人物與事件,已經(jīng)是很優(yōu)秀了。 還有就是對政府的做法很滿意,沒有進行死刑宣判,而是對三個女罪犯進行重新改造,讓其意識到她們自己曾經(jīng)的低級愚蠢,變態(tài)瘋狂,滅絕人性后。跌入自責與生不如死的深淵。在失去自由中不斷的受到良心的拷問。 對于這個做法,讓人極其的舒適。比一槍崩了她們過癮多了,還可以警示后人。哈哈。
邪教洗腦,快準狠!
邪教洗腦套路。有大事兒要發(fā)生,我們必須提前行動起來。針對年輕人青春期叛逆,割斷他們與家庭、朋友之間的聯(lián)絡,只能投身于邪教團體。內(nèi)部各種獎勵、懲罰、建立一套洗腦系統(tǒng),并對同外界的交流嚴格控制。
雖然沒有拍出查理曼森性感的人格魅力那一面,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五星吧!
曼森就是個廢柴,但是對控制人心卻很有一套。邊緣人群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重視,被曼森這樣的反社會人格的壞人利用的話,就會對社會有危害。
鵝跟這些chicks也沒什么區(qū)別
結(jié)尾那段還有點意思。另外,Charlie, your music sucks
其實最有趣的是監(jiān)獄里面的思想解放,做得好可以像《朗讀者》那樣,但是又花了太多廢戲在洗腦過程,不過看曼森怎么一步步控制這些女人還是能滿足一定的獵奇心,最后殺人戲很沒必要如此直接展現(xiàn)血腥暴力。威尼斯連這種美國獨立片都要選也是醉。
即使《好萊塢往事》已作為“重頭戲”來完成觀感上的狂歡,但卻依然另啟篇章試著探索暴行之后,更為深層的意識與之所以發(fā)生的原因;有很想重塑改寫的雄心,也有不向陳詞濫調(diào)妥協(xié)的決心。引入“Karlene”同樣用更矛盾的方式理解幾位主人公的動機和意識- -她們所選擇的“信仰”是場滔天的錯誤,她們沉迷于其中卻是一次保護。只是所有的這些前提與引起興趣的部分,在不同時間點之間無規(guī)律的跳躍以及冗長敘述中迅速敗下陣來- -可惜了Merritt Wever尚佳的演繹。
8.8.2019 YF在北京 我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