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守望者》英雄人物賞析
羅夏——誓死捍衛(wèi)信條的無畏斗士
母親是妓女,使他從小就倍受歧視,然而心底的怒火最終化作“不妥協(xié),不放棄”的信條,以支撐他對人生的理解。他仿佛是一個堅定的一元論者,帶著絕對正義的理念和斗士的意志,誓死與邪惡較量到底。當他拿起刀剁碎綁架者的腦袋時,心中唯有“懲罰”二字。在他看來,有罪必有罰,為了正義,法律和菜刀并無二致。正如他那張變化無窮的面具所蘊含的意義——我怎么做并不重要,關(guān)鍵的是我要做什么。
最后面對真相,羅夏始終不妥協(xié),盡管奧茲曼迪斯的做法看上去是對的,但他依然要將之公諸于眾。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那些生命將白白逝去,意味著核戰(zhàn)爭將會爆發(fā)。面對丹尼爾的規(guī)勸,羅夏堅定地說:“你知道嗎?這就是我和你的區(qū)別?!笔堑?,他無法容忍一點有悖信條的行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瑕疵也不行。所以他會朝著曼哈頓博士大吼:“你還等什么?快動手啊。”此刻,羅夏認識到自己使命的終結(jié),既然整個世界將會和平,人們將會友愛,那我的存在和這些信條又有什么意義呢?
喜劇演員——復雜人格造就的宿命論者
他是個脾氣暴戾,性格多變,且為達目不擇手段之人。甚至有人說:眾所周知,他是一個納粹。的確,是他開槍殺了肯尼迪,是他殺了懷著自己孩子的越南姑娘,是他企圖強奸自己的同事。在大家看來,他就是一個十足的混蛋,一個披著英雄披風的惡棍。當然,他也會絕望,當他暴打示威人群時也在想:上帝,我的美國夢怎么了?如果不能戴面具,我的明天將會如何?
過起隱居的生活之后,喜劇演員孤獨地活著,他落寞但卻無可奈何,因為他連一個傾訴的對象都沒有。當他知曉了奧茲曼迪斯的計劃后,因為困惑而潸然淚下,他最后的懺悔就像是突然決堤的潰壩,一瀉千里,直到流干自己的靈魂乃至生命?!皨寢專徫?!”這便是他最后的遺言。為什么對不起自己的母親?究竟是對生的疑惑還是對死的認命?或許喜劇演員認為母親讓自己擁有這樣的天賦是一種恩賜,但他卻用來做了壞事。原來他始終相信因果,認為這一天遲早會來。他是罪有應得嗎?也許是,也許不是。喜劇演員縱然是眾矢之的,但他多少流露出了一點父愛和對絲綢鬼魂的愧疚。還記得絲綢鬼魂告訴自己的女兒羅莉:“你知道我為什么從來不生他的氣嗎?因為他讓我有了你。”
絲鬼二代——女承母業(yè)的感性巾幗
她從母親那里得到了所有該得到的東西,一樣出色的能力,美麗的容顏,甚至是右臉頰上的那顆美人痣。當她還是個青春可人兒的時候,就加入了英雄聯(lián)盟,認識了能力超然的曼哈頓博士,并成為了破壞一段婚姻的第三者。這對母女的人生軌跡,竟然就這樣部分重疊起來。雖然母親是個悲劇,但她不想讓女兒重蹈覆轍。
羅莉起初的愛,就仿佛是對“能者至上”的崇拜,這似乎與她從來未得到父親的愛撫脫不了關(guān)系。曼哈頓那接近神的能力,讓羅莉狂熱,讓她義無反顧。然而當羅莉感覺曼哈頓博士與自己的距離日漸拉大時,卻不得不重新看待自己——我是否也會像母親那樣永失我愛?當然,羅莉是幸運的,因為丹尼爾給了她超出友誼的感情,讓她重拾人生的希望。終于,她選擇跳出曼哈頓博士的天堂,來到了人間,得到了她母親從未企及的幸福。
丹尼爾——理想和困惑交織的“鳥人”
他有一個富爸爸,也有很高的學歷,甚至也不缺理想。當他成為一名“像鳥一樣俯瞰大地”的英雄后,和羅夏搭檔,伸張正義,除暴安良。而就是此時,他遇到了那個讓自己無比傾心卻名花有主的羅莉。丹尼爾雖然將心思埋藏至深,但卻無意間流露出萬千柔情。這一點羅莉知道,曼哈頓博士知道,所有人都知道。
當國會禁令頒布之后,英雄聯(lián)盟名存實亡。丹尼爾選擇了解甲歸田,從此過上隱居和不問世事的生活,而那段從來不曾眸見陽光的感情,也隨之塵封。有時,他會去拜訪老朋友,聊聊往事,回憶過去??伤穷w看來平靜的心,其實早已起了波瀾——我曾經(jīng)的信仰哪里去了?我要做什么?像現(xiàn)在這樣終了一生嗎?
這個困惑隨著羅夏的復出而改變,也隨著羅莉的到來而升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丹尼爾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他的行為雖然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但卻始終無法超脫現(xiàn)實。他會因為一個法令而對犯罪熟視無睹,甚至迫于曼哈頓“強大而完美”的現(xiàn)實,讓愛無從說出口??勺詈螅瑢а葸€了丹尼爾一個美國夢。因為他是最具美國特質(zhì)的象征——雖然我們也曾絕望過,也會選擇隱忍,但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創(chuàng)造幸福。可以說,丹尼爾就是羅夏的倒影,而他們結(jié)合在一起,或許就是完美。
曼哈頓博士——迷失自我的上帝左手
因為一次實驗事故,他的一生從此改變。他先是成為了虛無,而后又幻化成了一種超然的形態(tài),像神一樣活在人間。他具有的能力,足以讓上帝感到吃驚。所有的事物在他眼前都不再有固定的形態(tài),他可以讓它們隨意分離,隨意組合。甚至現(xiàn)有的物理定律也對他無效,因為他彈指一揮,就可在火星的水晶宮漫步,在太陽表面行走。他就像是上帝的左手,用無限強大的能力保護弱者。
很多人將曼哈頓博士稱作“神”,但他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并非如此,甚至對人性都有些疏離。他會因為年輕美貌的羅莉,而放棄人老珠黃的摯愛;他可以應政府之邀,投入越南戰(zhàn)場,讓敵人粉身碎骨;他面對喜劇演員的暴行而無動于衷,眼睜睜看著越南少女被槍殺;他面對即將爆發(fā)的核戰(zhàn)爭也陷入了矛盾——既然我已經(jīng)遠離了人性,那么人的死活與我何干?
當羅莉離他而去,他試圖找到心中的悲傷,在紅色的星球思考存在的意義。雖然最終他回到了地球,但奧茲曼迪斯的計劃浮出水面后,他卻選擇了妥協(xié)。他將犧牲自己以往的正面形象,成為人類公敵,以換取這個代價沉重且來之不易的和平。這有點悲壯的結(jié)局,讓人想起《蝙蝠俠之黑暗騎士》——我背負罵名,選擇離去,但我卻從來不曾放棄正義。
奧茲曼迪斯——才貌雙全的墮落天使
他擁有華麗的外表,足夠的智慧,以及“像子彈一樣快”的速度。他一手打造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表面上為了緩和核戰(zhàn)爭危機,致力于研究免費的能源。可他有一顆亞歷山大的心臟,無限的野心使得他的智慧跳出了約定俗成的框架,在遙遠的未來描繪理想的烏托邦。而建立這個烏托邦,勢必要一部分人付出代價。
犧牲在奧茲曼迪斯看來是必需的,他不會認為這背離了正義。他從設(shè)計陷害曼哈頓博士的那一刻起,似乎就已經(jīng)遠離了天堂。他為了一個在自己看來偉大的計劃,而放棄了所有該放棄的東西。就單從結(jié)果而論,奧茲曼迪斯是成功的。他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讓人類免受核戰(zhàn)之摧殘,而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幾座城市和幾個英雄。特別是讓曼哈頓成為公敵,更是神來之筆,因為他本身強大到無法戰(zhàn)勝,甚至不一定生活在地球,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庸人自擾呢?
或許你還不能釋懷,你要拿出人性的標尺與他理論,說他不配當英雄,應該下地獄。然而奧茲曼迪斯會告訴你:“我即便回不去天堂,也不會下地獄。因為我可以質(zhì)問上帝:為什么摩西可以犧牲埃及人的生命而走到耶路撒冷,而我卻不能用極小的代價換取全人類的幸福?”
附:《守望者》背景淺析
因為沒有看過《守望者》的原版漫畫,所以只有根據(jù)電影發(fā)表一點淺見。
首先,《守望者》的風格和基調(diào)與以往大多數(shù)英雄電影迥然不同?! 冻恕?、《蜘蛛俠》、《神奇四俠》等電影塑造的英雄形象,大都比較卡通,也就是游離于現(xiàn)實,講述一個正義戰(zhàn)勝邪惡,并伴有美麗愛情的爆米花故事。而《守望者》不僅將英雄的人格多元化,而且把故事背景和現(xiàn)實結(jié)合,撰寫了一個另類的美國現(xiàn)代史。
《守望者》里的英雄不只一個,他們是一群以除暴安良為己任的人,之所以還是“人”,是因為他們并沒有遁天入地的超能力,他們只是比一般人更強一些,擁有更大的力氣,更敏捷的動作,或者更為機敏的頭腦,僅此而已。他們和常人一樣會受傷,會老去,當然也會被死神眷顧。這些英雄組成了一個聯(lián)盟,在上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他們大多數(shù)人的身份都未公開,而且是媒體與大眾矚目的焦點。然而尼克松當政后,開始打壓英雄主義,議會甚至通過法令,禁止英雄佩戴面具,這就意味著英雄們的秘密身份將不再受到保護,從此英雄時代一去不返。英雄們有的墮落,有的精神失常,有的入獄,有的被仇家暗殺,剩下的都選擇了銷聲匿跡,等待著和常人一樣死去。
尼克松上臺后,大有窮兵黷武之勢,不僅發(fā)動了越戰(zhàn),而且進入美蘇爭霸時代,冷戰(zhàn)愈演愈烈,最后矛盾升級到有可能爆發(fā)核戰(zhàn)爭的境地。失去了英雄的美國,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社會動蕩不安,國際局勢緊張,大多數(shù)人的美國夢也開始搖搖欲墜。這個背景與現(xiàn)實驚人相似,在尼克松當政時期,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反戰(zhàn)呼聲甚高,特別是水門事件之后,尼克松這個從未因自己違反憲法而公開道歉的總統(tǒng),遭到了美國人民的鄙視。前不久的一部電影《對話尼克松》,更是將這種情緒加以放大。總之,時代變更造就的不安,是整部電影的基本格調(diào),而電影描寫的則是一個充滿了復雜情緒的后英雄時代。
或許美國人欣賞這部電影,更有切身感受。二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越戰(zhàn)、冷戰(zhàn)、刺殺肯尼迪、水門事件……他們看到的就像是昨天組合起來的一組組畫面。而在這個相對不平靜的年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回憶,將這些回憶中的共性抽離出來,就成了《守望者》里那些鮮活而生動的角色。
2 ) 道德主義者,無道德主義者;關(guān)于watchmen的漫談
1。
當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提出要核平幾百萬無辜的人來讓世界享有和平,上帝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從道德標準講,人,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的。不然,世界上任何一次戰(zhàn)爭都有了合理的借口。因為,任何戰(zhàn)爭都是和平的準備--區(qū)別只是在于誰坐在上面的和平。
當人自己做出這種判斷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扮演著上帝的角色。
道德主義者和無道德主義者是一對辯證的雙胞胎,在思索中不斷地變換著位置。只有上帝才沒有道德包袱。在電影里,上帝同意了。
2。
一部電影的成功首先來自劇本。Watchmen和300之間(同一導演)的深度區(qū)別來自watchmmen小說的故事深度。南京南京相比Watchmen對人性探討的膚淺也來自劇本的膚淺。
這是一部難懂的電影。這一部分歸功于導演的不足;一部分來自于watchmen漫畫小說的廣度和深度??梢哉f,幾乎沒有一個導演能夠拍好watchmen。就好像很少有導演能拍好經(jīng)典文學作品。Watchmen小說是一部很特別的superhero小說,但watchmen電影不是一部非常特別的superhero電影。
故事本身其實并不復雜。通過退休的superhero成員comedian被殺一案。往日watchmen成員重新聚首調(diào)查此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成員聰明人Ozymandias搞得鬼,因為他不愿意自己的用毀滅拯救人類的計劃被阻擾。他用毀滅性的打擊,再轉(zhuǎn)嫁D(zhuǎn)octor Manhattan,人們在共同的威脅下團結(jié)一致起來。最終,他的行為竟然得到了超人能力的Doctor Manhattan的支持,而腦子無法轉(zhuǎn)彎的Rorschach也被Doctor Manhattan去除。
3。
Doctor Manhattan其實就是上帝,他有超人的力量,能預見未來。他以一己的力量避免核戰(zhàn)的發(fā)生。
是不是,上帝讓你失望了?
不過上帝本來就是注定讓你失望的。當初他在滅掉Sodom城只讓Lot一家逃走的時候,他能保證滿城沒有剩一個無辜的人么?就算那些人不道德,上帝需要讓他們接受毀滅性的懲罰才能讓人類新生得救么?
就像comedian越戰(zhàn)結(jié)束時開槍打死懷孕的女子而受到Doctor Manhattan質(zhì)問時的反詰:你明明具有改變物質(zhì),救她的能力,你為什么不救呢?
上帝擁有救世的能力,人類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減輕過。
當然,Doctor Manhattan也可以解釋為原子彈本身。世界末日得以避免就是因為人們意識到核戰(zhàn)爭的恐怖,而得以相互制衡。Doctor Manhattan本人就是因為核試驗的意外獲得的超人能力,他的名字和美國核計劃,曼哈頓計劃之間的相似應該也不僅是巧合。感謝日本做出的犧牲。如果沒有廣島的“小胖”,人類大概還不能對核戰(zhàn)爭的毀滅性有足夠感性認識,從而有平衡的和平。
4。
和一般超人電影不同,watchmen里除了Doctor Manhattan其他的superhero并沒有超人的能力。他們也許打架常勝,飛檐走壁,開著酷酷的飛行器,但都是普通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comedian和Rorschach這兩個人。
Comedian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他干的壞事大概和他干的好事一樣多。成為superhero的普通人,大多難以用簡單的價值判斷。好比說梁山好漢劫富濟貧,但本質(zhì)也是個黑社會。
superhero做出的危害幾乎和好事一樣多,那么我們是不是需要超級英雄?
Comedian認為人性,“Life is savage", 他也經(jīng)常代表無道德主義者發(fā)問。比如先前和Doctor Manhattan的對話。他對Doctor Manhattan的詰問也是對述而不作的道德主義的詰問。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他意識到他先前的英雄主義行為其實是個joke的時候,他也被殺害了。
Rorschach則是個嫉惡如仇,永不妥協(xié)到有些偏執(zhí)的人。這和他童年受欺負的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梢哉f,他在一種程度上代表了固執(zhí)的道德主義者。有意思的是,他并不受大眾甚至同伴的歡迎。超級英雄往往因為個人經(jīng)歷對社會的不滿走上超級英雄的路,而超出常人的固執(zhí)的道德主義標準往往并不被大眾所接受。連Manhattan最后也不同情Rorschach,為妥協(xié)掃清了障礙。
5。
女性角色往往為了感情而存在。女主角Silk Spectre是Comedian的rape child。但她母親卻并不恨comedian,因為意外給她帶來了女兒。道德的難判斷性通過女性轉(zhuǎn)向感情層面。
大城市被毀,無數(shù)人死亡,并沒有太具體的描寫,沒有具體的人,似乎只是遠景和數(shù)字。這樣的處理似乎和南京南京大背景式的處理方式有些相似之處。
回到1中提出的問題,要核平幾百萬無辜的人來讓世界享有和平,是同意還是不同意?顯然,面對faceless的數(shù)字時比面對有感情聯(lián)系的人時要容易回答很多。Doctor Manhattan(上帝)給出的是一個理性的回答,沒有感情色彩的回答。他對這個世界,除了Spectre已經(jīng)沒有任何感情。同樣問題,如果是針對你有感情的人,答案會完全不同。
南京南京的處理方式的讓人詬病,也恰恰在于有沒有感情色彩的區(qū)別。批評者無法接受一個中國導演缺乏感情色彩的處理方式。
這個問題也是日本經(jīng)常辯論的問題。中國觀眾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和有切身之痛的日本觀眾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不同。
道德脫離情感終究虛無。
6。
重新得到和平的人類有了主動接受被嫁禍的共同敵人,Doctor Manhattan。。。是上帝?還是核武器?
3 ) 關(guān)于電影的背景知識
被開頭的那一長長的歷史背景所吸引,歷史的洪流夾在這人物的命運中。來給補補課吧,要不然看著暈:
看Watchmen就得做些功課
否則大呼不好看,就是浪費錢,浪費時間。
一部電影的背景很重要,
就算在現(xiàn)實生活,人們也總是被大環(huán)境影響
電影也一樣,每個角色都會因為自己所在的處境而有不同的個性。
Watchmen ——“守望者”
提到阿蘭·摩爾,就會提到他的這部作品——“守望者”(Watchmen)。Watchmen本是DC公司的一支英雄團隊。故事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紐約,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英雄反被人們放逐。漫畫一開始便以日記的形式交代了1985年10月12日,身為“守望者”成員之一的Blake被人從樓上扔下摔死了,本已被迫隱退多年的幾名“守望者”再次聚到了一起,調(diào)查這起謀殺案。然而,調(diào)查顯示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在謀殺案的背后還隱藏著另一個陰謀……
“守望者”(Watchmen)其成員有:
1。Comedian (1924-1985)
真名叫Edward Morgan Blake。前“民兵” 成員,后加入“守望者”。因為企圖強暴同組的Sally Jupiter,于1940年被“民兵”開除。1941年,改變裝束后的他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成為作戰(zhàn)英雄。1966年,他又加入了Gardner的“ 暴力破壞者”,同時成為美國政府的特工,幾次前往越南工作。在“守望者”成立后,加入該組織。1985年,Blake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Veidt的秘密,于是被Veidt殺害。
2。Dr. Manhattan (1929- )
真名叫Jon Osterman?!笆赝摺?成員。哲學博士。 在一次核物理試驗中,Osterman 被代到了物質(zhì)領(lǐng)域之外的世界,回來后他獲得了超能力(“守望者”的成員多數(shù)都沒有超能力)。包括超級力量;心靈感應和心靈傳送;控制物質(zhì)的分子活動;透視眼等。之后,Osterman 為政府工作,幫助他們避免遭受核打擊(因為他可以憑借心靈感應來控制和摧毀來襲的導彈)。然而在1963年,他確沒能成功的阻止肯尼迪被暗殺,這使他一度變得很消沉。1966年,Osterman 加入了“ 暴力破壞者 ” ,直到該組織瓦解。后來,他又加入了 “守望者” 。1985年,人們開始認為 Dr. Manhattan 會導致更多人得癌癥,再加上那個時代英雄開始被人們放逐,于是 Osterman 被迫離開地球前往火星。在幾次返回地球后,Osterman 最終決定了永久的離開他的家園----地球。
3。Nite Owl II (?-?)
真名叫Daniel Dreiberg?!笆赝摺?成員。在征得初代 “夜梟” Mason 的同意后,Dreiberg 得以繼續(xù)使用這個名字。Dreiberg 從小對鳥類,飛機以及神話著迷。長大后拿到了哈佛大學航空學和動物學的學位。1965年開始和 “羅夏” 搭檔對抗美國黑手黨。曾加入過 “ 暴力破壞者 ” 。1977年隱退,開始寫有關(guān)于鳥類學的著作。1985年Comedian被害后,“ 夜梟II ” 和其女友復出,他們從監(jiān)獄中救出 “羅夏” ,開始一同調(diào)查謀殺案背后的陰謀。
4。Ozymandias (1939-?)
真名叫Adrian Veidt?!笆赝摺?成員。少年時便顯現(xiàn)出天才的特征。他的足跡遍及全歐洲和亞洲。后來以“Ozymandias” 的身份開始同罪惡斗爭。1966年加入“暴力破壞者”,該組織解散后又加入了“守望者”。隱退后一手建力屬于自己的財團,發(fā)展超級強權(quán),視自己為世界的“ 救世主”。
5。Rorshach (1940-1985)
真名叫Walter Joseph Kovacs?!笆赝摺?成員。Kovacs 的母親是個妓女,這導致了他從小就沒有家庭的溫暖,經(jīng)常會受到別人的欺辱。長大后的他在服裝廠工作。1964年,當他從報紙上看到 Kitty Genovese ①之死以后,決心對抗罪惡。由于 Kovacs 吃飯時掉在餐紙上的醬汁形成了羅夏(墨跡)測試 ②的圖像,于是他便以此給自己取名為 “羅夏” ,開始調(diào)查那些有疑問的案件。1965年開始和 “夜梟II ” 共同對抗美國黑手黨。1985年Comedian被害后,“羅夏” 復出開始調(diào)查此案。
?、?Kitty Genovese 事件
紐約市歷史上最令人發(fā)指的案件之一。1964年,住在皇后區(qū)的珍諾維絲小姐(Kitty Genovese)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歹徒當街刺殺身亡。當時有三十八位鄰居從窗戶親眼看到她被歹徒追逐長達半個多小時的過程,但是沒有一位目擊者在珍諾維絲呼救后出來干預,也只是在歹徒離去后才有人報警。珍諾維絲身亡后,許多人才感到深切自責。
?、?羅夏(墨跡)測試
羅夏墨跡測驗是利用投射技術(shù)原理編制的投射測驗。投射技術(shù)的基本原理是個人面對不明刺激時,會將其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欲望、需求、動機沖突等反映到刺激上。因此分析個人對不明刺激的反映,就可以了解到個人的一些人格特點。羅夏墨跡由10張墨跡圖組成,包括黑白的和彩色的,通過被試對墨跡的自由聯(lián)想,判斷出被試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思維特點、內(nèi)外傾等。由于羅夏墨跡的測驗材料沒有明確意義,受測者可以有廣泛自由的反應方式,且不知道測驗的目的,所以與其他測驗相比,更能夠得到全面與真實的資料,但是這種測驗對主試的要求則非常高。
6。Silk Spectre II (1949-?)
真名叫Laurie Juspeczyk?!笆赝摺?成員。她是 “ Silk Spectre I ” 的女兒,父親則是Comedian。同時也是 “夜梟II ” 的女友。1966年加入“暴力破壞者”,后來加入“守望者” 。1977年隱退,后來同 “ 夜梟II ” 一同復出。
順便介紹一下“民兵”(Minutemen),“民兵”則是“守望者”的前身,其成員有:
1。Captain Metropolis (?-1974)
真名叫Nelson Gardner。前“民兵”成員。前海軍上尉,自由冒險家,“民兵”的組建者。在“民兵”解散后他曾組建“ 暴力破壞者”(Crimebusters),但沒有獲得很大成功。1974年死于車禍。
2。Comedian (1924-1985)
見上“守望者”
3。Dollar Bill (?-1946)
前“民兵”成員,真名并不知道,他自稱是一個來自堪薩斯州的運動員,實際上是一家銀行雇來扮演超級英雄的(這樣銀行可以向顧客吹噓存在該銀行的錢財會有一個超級英雄來保護,絕對安全)。1946年,Dollar Bill在試圖阻止一次銀行搶劫時,他的斗蓬卷進了銀行的旋轉(zhuǎn)門而無法脫身,結(jié)果被劫匪近距離開槍射殺。
4。Hooded Justice (?-?)
前“民兵”成員,真名并不知道。是個馬戲團演員。1939年加入“民兵”,一直到后來該組織解散。1950年后突然消失,據(jù)猜測是被Comedian 報復所殺。因為當年Hooded Justice 曾阻止過Blake強暴Jupiter。
5。Silk Spectre I (1921-?)
真名叫Sally Jupiter。前“民兵”成員。她于1947年隱退。
6。Nite Owl I (1916-1985)
真名叫Hollis Mason,前“民兵”成員。Mason之前是名警察,在報紙上看到 Hooded Justice 后于是效仿他,1939年開始化身為初代 Nite Owl(夜梟)并加入了“民兵”。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一度單獨行動。直到1962年隱退。后來和二代“夜梟”成為朋友。1985年被一幫罪犯謀殺。
7。Silhouette (?-1946)
真名叫Ursula Zandt,前“民兵”成員。1939年加入該組織。1946年她被發(fā)現(xiàn)是同性戀而被“民兵”開除。當年她和她的愛人被人報復殺死在家中。
8。Mothman (?-?)
真名叫Byron Lewis,前“民兵”成員。1939年加入該組織。1949年“民兵”解散后,他酗酒成癮,導致身體健康程度嚴重下降,最后不得不住進緬因州療養(yǎng)院。
4 ) 當超級英雄直面現(xiàn)實主義
記得一次吃飯的時候與周舟學姐聊到超級英雄的話題,她當時指出的一個點對我來說很有啟發(fā)。她認為從《黑暗騎士》后,超級英雄所面對的困境就是越來越多的現(xiàn)實主義因素融入進超級英雄片的敘事語境中。
其實不僅僅是超級英雄片,所謂好萊塢類型電影發(fā)展到后期,導演們所進行的突破性嘗試就是在原本的類型化語境中融入越來越多的非類型元素。現(xiàn)實主義這個概念太危險而且太含糊,我不敢隨便使用,事實上有時候侵入類型片語境里的也未必就是現(xiàn)實主義,比如《誰陷害了兔子羅杰》和《鯊魚黑幫》里的異質(zhì)元素就是黑色電影和黑幫片的元素。
但直覺里我認為那些融入進類型片里的異質(zhì)元素最具破壞和顛覆性的,的確就是現(xiàn)實主義。當然這需要首先要說明現(xiàn)實主義這個概念到底應該怎么認定。帕特里克·富爾賴對這個概念的觀點是具有啟發(fā)性的,他認為現(xiàn)實主義與現(xiàn)實毫無關(guān)系,現(xiàn)實主義真正強調(diào)的是“現(xiàn)實感”或者說“真實效果”,現(xiàn)實主義不是對現(xiàn)實完全地照搬,而是讓接受者(讀者、觀眾)“認為這是真的”。
李一鳴老師對這個問題也有相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電影不是對現(xiàn)實的還原,而是對經(jīng)驗的還原。一部電影看完后我們覺得好,不是因為它完全模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段現(xiàn)實,而是印證了我們內(nèi)心情感中的一些經(jīng)驗。電影中的故事未必都是真的,但我們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事實就是如此。有趣的是,李一鳴老師把這稱之為“好萊塢的技術(shù)主義”,而富爾賴則直截了當?shù)胤Q之為“現(xiàn)實主義”。如果我們參考延安和上海左翼對現(xiàn)實主義的一些提法,相信會同意富爾賴的觀點。
我們以《守望者》這部電影為分析對象的話,就能清楚地看到現(xiàn)實主義這個概念在敘事電影中的用法,以及現(xiàn)實主義是如何顛覆類型化敘事的。
幾乎每個看完這部電影的人都會承認該片是一部反英雄主義的超級英雄片。我認為該片導演扎克·施奈德一定是看過諾蘭的《黑暗騎士》并且受到它啟示了的,因為影片最后與漫畫原著不相符的結(jié)局,幾乎就是黑暗騎士的翻版。但我認為導演走得比《黑暗騎士》還要遠,因為犯罪者事實上也是超級英雄。一個無辜的超級英雄最后替另一個犯罪的超級英雄頂罪,而為了實現(xiàn)瞞天過海的計劃,這個無辜的超級英雄最后也讓自己雙手沾滿了罪惡的鮮血,他殺害了一個不愿保守秘密的人。
因此在《守望者》中,超級英雄本質(zhì)上的瘋狂性被暴露無疑,而不需要像《黑暗騎士》那樣用小丑和雙面人這樣的符號來暗示(蝙蝠俠本質(zhì)上就是小丑,也是雙面人,他們?nèi)似鋵嵤侨灰惑w的)?!妒赝摺分杏幸粋€表面上與敘事無關(guān),其實是作為隱喻性文本而存在的動畫故事(這是電影中的一個小孩一直在翻看的一本漫畫書里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個船長在航?;丶业耐局斜灰凰液谪洿褮?,他所有船員全部遇難,只有他一個人幸存。這個船長知道那艘黑貨船的航行路線一定會經(jīng)過他居住的小鎮(zhèn),他擔心自己的小鎮(zhèn)也會遭到黑貨船的襲擊,于是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回到了自己的小鎮(zhèn)。在他神經(jīng)質(zhì)地凝視下,這個小鎮(zhèn)已經(jīng)被黑貨船的罪惡所侵占,于是他肆無忌憚地襲擊殺害那些他所臆想中的壞人,直到他發(fā)現(xiàn)他一直想回小鎮(zhèn)救出的妻子居然被他親手殺害。原來小鎮(zhèn)根本沒有遭到黑貨船的襲擊。
這個故事的核心隱喻是,英雄會臆想出一個語境(比如罪惡橫生的城市、腐敗的司法、被黑貨船侵占的小鎮(zhèn)),在這個語境下,他原本非法的私刑行為成為了合法的。
電影其實正是營造并支持這種臆想的最佳機制,只有在電影中,我們才可以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欣賞著屏幕上的主角如同砍瓜切菜般地殺死那些“壞人”,而無需負擔任何道德上的愧疚感。因為在電影刻意營造的類型化語境中,那些壞人成為了一個純粹的客體、一件造惡的工具,而他們的數(shù)量龐大和易于消滅更是讓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電子游戲中的小怪獸的感覺。消滅他們只是為了更好地推動向前發(fā)展的敘事?!队〉诎布{瓊斯》系列是這種類型化語境的典型代表。
如果更包裝一點,對于超級英雄的私刑行為的辯護則是他們不會殺人。無論是超人、蜘蛛俠還是蝙蝠俠,他們都恪守著這個底線,把壞人抓住后送交警察,從而保證自己行為的合法性。
《黑暗騎士》的高明之處是巧妙地用第一個語境逼瘋了第二個語境。小丑毫無疑問是一個純粹的惡的化身,他作惡毫無理由,僅僅就是要破壞秩序(這種秩序既是法律的也是道德的,以至于讓盜亦有道的黑幫分子都無法容忍他)。毫無疑問,小丑這個角色如果出現(xiàn)在《第一滴血》或者《印第安納瓊斯》之類的故事中,肯定是那種沒有內(nèi)涵、僅僅是瘋子的大反派,而主角們的解決辦法則是簡單地消滅掉他就夠了。但因為他身處的是《黑暗騎士》的故事、一個主角恪守著超級英雄不可殺人的底線的語境中,他的瘋狂所具備的顛覆類型片的內(nèi)涵則被凸顯了出來。小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超級英雄片里所堅定恪守的原則的質(zhì)疑,甚至會反過來讓我們懷疑,蝙蝠俠之所以一定要恪守這個原則,其實是因為他害怕暴露自己本質(zhì)上與小丑是同類的事實。蝙蝠俠所堅守的原則,如同他的制服和面具一樣,保護他仍能被社會秩序所認可,不被當成一個怪物。
而《守望者》則與之相反,它不是通過強調(diào)類型化敘事的某個方面(比如反派的極惡)來質(zhì)疑另一個方面,而是對整個類型化敘事的語境進行了質(zhì)疑。這種質(zhì)疑是通過直接把歷史、現(xiàn)實與超級英雄片的故事進行奇妙地混合而產(chǎn)生的效果。
在《守望者》的片頭字幕部分,導演通過剪輯,把超級英雄們(也就是守望者聯(lián)盟)的歷史與美國的整個歷史結(jié)合了起來,而且超級英雄本身參與了歷史的構(gòu)建(守望者之一的笑匠刺殺了肯尼迪,笑匠和曼哈頓博士一起幫助美國贏得了越南戰(zhàn)爭)。但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超級英雄的存在才越發(fā)顯得滑稽。我們無法想象,脫離了好萊塢的類型化敘事,置身于現(xiàn)實和歷史語境下的超級英雄,是多么的尷尬和不合時宜。于是在故事開始,超級英雄的聯(lián)盟就已經(jīng)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尼克松的《基恩法案》,超級英雄要么必須臣服于政府(完全融入秩序),要么就必須解散,否則就是非法的。
故事中導演還借守望者之一的羅夏之口說出,為什么身心正常的超級英雄這么少?諷刺的是,說這話的羅夏本身就是最極端的反社會者和心理不正常。事實上,超級英雄的心理不正常恰恰是超級英雄在現(xiàn)實中得以存在的必要條件,就如同那個動畫故事里的船長一樣,正是因為他們把這個城市臆想為黑暗、腐敗、混亂和充滿末世危機,他們才可以為自己的私刑行為獲得合理性。
當然,也有人可以反駁說,這部電影中美蘇冷戰(zhàn)的背景為超級英雄的憤世嫉俗行為找到了合理性,甚至也為最后超級英雄之一的維特的瘋狂行為所辯護(維特恰恰是所有守望者里最聰明的一個)。但正如片頭所說,事實上美蘇矛盾的升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守望者之一的曼哈頓博士的存在而導致的。
于是在一個現(xiàn)實的、歷史的語境下,我們發(fā)現(xiàn)超級英雄一方面抱怨社會的墮落和自己不得不替天行道(代替法律)的無可奈何,但另一方面卻發(fā)現(xiàn)其實社會的問題要么是超級英雄的妄想癥,要么本身就是由超級英雄所引起的。他們就如同那個動畫片中的船長,他們才是破壞小鎮(zhèn)安寧的劊子手,而他們還以為自己是在把小鎮(zhèn)從黑貨船的魔掌中拯救出來呢。
故事最后,我們才能真正懂得那個看似最瘋狂的笑匠才是最明智的,他說過,守望者其實就是個笑話。然而笑話中的人看不穿這個笑話,他們依然嚴肅而艱辛地維護著自己所臆想的那個世界。
5 ) 悲催的《守望者》,難得善終的英雄
《守望者》這部奇葩超級英雄,我從讀大學到現(xiàn)在,看了不下10遍,可能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片沒有高潮,講述了新老兩代超級英雄的興衰。看著這些守望人類世界卻又得不到人類感情反饋的英雄們,我不禁唏噓不已。
我們就講三個人吧。
先講一講喜劇演員這個人,喜劇演員是一個亦正亦邪的英雄,好事經(jīng)常干,壞事也沒少干。我感覺這個就映射了美國政府,強大,強權(quán),強迫??偸菍⒆约旱膬r值觀和醒悟強加在弱小的人身上。讓他的死,帶動全篇的開始,我感覺導演還是有點惡趣味的。
接下來我們講講羅夏,這是全篇我最喜歡的一個人,有原則,有正義感,雖然是個偏執(zhí)狂。他干過什么事,發(fā)生過什么情況,大家自己去看電影吧,這里就不多說了。我就講講他為什么死吧,這也是我最喜歡他的地方。他是怎么死的?并不是藍屌博士殺了他,他死在了自己的道德潔癖上。這哥們兒接受不了這個世界的惡,認為善就是善,惡就是惡,沒有中間地帶,沒有灰色地帶。但他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并不是這樣的,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這樣一個世界與他心中的世界截然不同,他只能離開這個他原本守望的世界了。
最后我們再談談藍屌博士,我認為他是全片當中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英雄?;蛘呖梢赃@么說,這哥們兒已經(jīng)超出了所謂的超級英雄的概念,他就是這個世界的神。但是有些時候,神,是不會有人的感情的。所以嚴格來說,藍屌博士不是人類的守望者,他只是人類的觀察者,他只是觀察,并不做任何事。他真正體現(xiàn)出了超級英雄的那種落寞,孤獨,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雖然他也不在意人類是不是理解他。就像人不用在意螞蟻是不是理解他一樣,哪怕他之前也是一只螞蟻。
《守望者》中的英雄都沒有善終,真是為什么呢?原因就是人類的世界根本不需要超級英雄。超級英雄作為電影題材,可以激勵人類不停地攀登新的高峰,但是當超級英雄一旦出現(xiàn)在人類的真實世界當中,大家心中的恐慌遠遠高過對超級英雄的感謝。其實這一點不難理解,試想在一款游戲當中,我們都是戰(zhàn)斗力只有五的小渣滓,當這個游戲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神的玩家。他可以殺掉所有所有的怪物和大boss,可以帶你打通所有的副本,拿到所有的裝備,同時,他也可以隨便的虐殺這個游戲里的小號。那么作為戰(zhàn)五渣小號的你,愿意有一個這樣的人出現(xiàn)嗎?平心而論,我是不愿意的,我寧愿通過自己的努力,哪怕辛苦一點,費勁一點,而不是來自大神號的憐憫和施舍,因為這樣的憐憫和施舍,大神也可以隨時拿走,它沒有安全感。
看到了吧,同志們,《守望者》這是一部反超級英雄電影,我也被他的價值觀深深打動,我們大家都自己變強吧,我們不需要神一樣的超級英雄,我們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6 ) 沒看過原作的人永遠不會懂
早就知道這片子國內(nèi)絕不可能引進,所以專程去香港看了《保衛(wèi)奇?zhèn)b》。(這個譯名很好,比什么守望者更能表達出Who watches the watchmen的寓意)
影片很黃很暴力——比原作還要暴力。分級是三級片(美國也是R級)。這當然限制了它的觀眾群體。但是非常精彩,原作中的經(jīng)典場面都出現(xiàn)了,而且非???。一定要看IMAX無刪減版。
影片是極度忠實漫畫原作的——除了結(jié)尾之外,這個后面會談到。這里說的忠實,不僅是指它繼承了《斯巴達三百勇士》那樣的逐鏡照搬,而是連同80年代的氣氛和冷戰(zhàn)思維也全然無二。
我要在此提醒各位:沒有看過漫畫原作的,不要去看。這里包括喜歡X戰(zhàn)警、蝙蝠俠等漫畫大片的人。如果你自認喜歡漫畫英雄片,但沒看過《Watchmen》的原作,也不要去看。
否則你看了也不明白。
我不算是原作黨,變形金剛那樣的改編我都能認同,但這部電影不一樣,不看原作真沒法理解。
從未開場的LOGO開始,影片已經(jīng)做足心思,和原封面一樣的黃黑配色和字體,緊緊抓住宅男粉絲心理。
開場是笑匠布萊克的死。這一幕的打斗比書中要精彩得多,也可以看出布萊克確實寶刀未老,而且暴力程度尤甚——先別急,這才只是熱身,和后面更暴力的地方比只是小兒科。
其實電影對背景的交代比漫畫還算略多,至少中國人民熟悉的基辛格出了場,但是如果對原作不了解,是不會明白尼克松為啥能夠連任四屆的——事實上這在漫畫里也屬于篇外的原因,阿蘭摩爾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里根當政,他不希望有里根粉絲覺得作品丑化了偶像,從而不掏錢買書,于是就把尼克松抬出來——被彈劾掉的尼克松想來不會有多少粉絲。但是尼克松是70年代的,這時間對不上阿,所以就讓他連任四屆——順便還能強調(diào)丫是個大獨裁者,一舉兩得。
以上這些東西,你讓電影怎么有工夫交代?
電影想到了一個交代背景的方法,就是在片頭曲的時候把故事中40年代到80年代的主要背景拉一遍。必須說這個片頭曲做得非常之好!伴著鮑勃迪倫的名曲《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講述了當年的“民兵”戰(zhàn)隊從人人敬仰的英雄,到被謀殺、被關(guān)進精神病院、人們排斥蒙面英雄、政府下達禁令……這些背景事件同歷史事件混合在一起,甚至和歌詞也配合的恰到好處!
(有一件很巧合的事,在看電影之前我一直在哼這首歌,盡管我之前并不知道它會出現(xiàn)在影片中——可以想象當時我多么驚訝?。?br>
然而,事先沒做過功課的同學們,也很容易錯過這一系列背景的意義。
回到影片——從這時才開始一鏡不改的照搬原作。
隨后羅夏登場調(diào)查,實際上也比原作酷,尤其是羅夏的墨跡面具變成了動態(tài)的,很GEEK——但是盡管是動態(tài)的,也很難判斷不同的墨跡是否代表不同的表情。
維特給人的感覺娘了些,不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天下智計第一人,只像個任性的別扭受。直接影響后面情節(jié)對他的感覺。
曼哈頓非常標準——沒錯我用的詞是“標準”。這個角色是著墨最多的人物,但也是最難表現(xiàn)的,因為他沒有凡人的喜怒哀樂,而必須演出他對于人類世界的疏離感。由于沒有表情也沒有語調(diào)變化,他需要完全用身體語言演出——實際上這一點做得相當好,如果不考慮片中80%的時間他都露著他那藍色的陽具到處走來走去之外。
(曼哈頓在越南的場面很酷,但不了解原作的人一定會覺得這TM是什么玩意的。)
夜梟是最人性化也是最討喜的,而且他的戰(zhàn)斗服比原作好看,看起來沒那么胖——事實上除了羅夏的墨跡面具以外,夜梟的制服是唯一電影比原作好看的,維特和絲靈的制服都很糟糕。當然絲靈差的不止在制服,電影版的絲靈一點不可愛,不過能打了許多——暗巷中那場打斗好X血腥!
而且暗巷這場有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夜梟和絲靈不像原作中那樣不殺人,而是不主動殺人——他們也不是完全的道德潔癖,這樣,他們最終同意接受現(xiàn)實、掩蓋真相才有說服力。
飛船里H的那場戲說實在的有點太長了,雖然我不介意。不過可以看出導演是想“反正是R級,不如好好利用”了。
羅夏在監(jiān)獄的一段戲極棒!完全的badass!
(以下重大劇透?。?br>*
*
*
*
*
影片較之原作最大的改變在結(jié)尾部分。原作中,維特是制造了一個怪物,讓它殺死紐約的一半人,然后假稱是外星怪物入侵,從而促使美蘇停戰(zhàn)、聯(lián)手對外;影片將之改成維特在世界多個城市(包括紐約、莫斯科、北京、香港等)引發(fā)核爆,然后推到曼哈頓博士頭上,說曼哈頓已經(jīng)決定與人類為敵(之前人們曾質(zhì)疑曼哈頓,算是鋪墊),讓美蘇兩國罷戰(zhàn),共同對付曼哈頓。
因此,原作的忠實粉絲,也對結(jié)尾的改變有不同的看法。我比較喜歡影片的處理方法。畢竟,外星怪物?這種鬼話誰會相信?給他們一個看得見的、實實在在的威脅比較可信,反正曼哈頓也愿意配合。
還有一點區(qū)別就是原作中除了羅夏,其他人都一致同意為維特保密。影片里夜梟和絲靈則顯得有所保留,這實際上是為維特的計劃留下了隱患;當然維特相信他們不會說出來也未可知,但最后他倆甚至不像漫畫那樣改名易容,難道也是算準維特被曼哈頓打擊得夠嗆,不理會他倆了么?
總之,影片不錯,修改的地方也能理解。畢竟面向21世紀的觀眾,拍攝一部嚴格遵循80年代觀點的影片,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正如片頭曲所唱的:世界已經(jīng)變了。
世界變了,你要改變嗎?
對這部片子的反應非常兩極化,喜歡的說非常好,其他人則說一無是處。美國票房也從第一周之后就驟跌七成。
這種反應是非常合理的。原作的粉絲都在第一時間沖去看了,不會拖到第二周;而非粉絲們以為會看到一部英雄戰(zhàn)勝敵人的漫畫電影,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之后,自然會大罵之。
這反映出了本片存在的問題:盡管非常好,但太小眾化,對觀眾的友好度甚至不如《斯巴達三百勇士》。這部片子不像蜘蛛俠、鋼鐵俠,它們不是選擇某一部漫畫改編,而是選擇某個人物講述他們的故事(只是忠實漫畫設(shè)定),所以即使沒看過漫畫的人也能看得很HIGH;而《Watchmen》不同,這部影片是對原書的忠實照搬,而原作本身就是一部非看上好幾遍不能理解的作品。
但是,電影你總不能要求沒看明白的觀眾全都再去看一遍啊。
所以看過原作的人能體會每一處細節(jié)的趣味,而對沒看過的人來說,這些不過是無意義的堆砌。粉絲們理解這部影片,因為需要交代的背景早就為他們熟知,他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為何要如此行動;但非粉絲則沒有辦法進行腦內(nèi)補完。
現(xiàn)在,人們才會明白原作者阿蘭摩爾是多么正確:這部作品是無法改編成電影的。
即使那是很棒的改編,也一樣。
幾乎是我看過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說實在的比《復仇者聯(lián)盟》牛太多了。前半部分太棒,所以無論結(jié)局如何大概都不會很滿意?!贿^還是想吐槽女主角何德何能……
超級英雄拍成這樣已經(jīng)極致了。。。
這是一部經(jīng)典的神作,必須反復看,好好學習,世界觀、鏡頭、色彩、配樂,真棒??!這才叫漫畫的魅力啊。
一部滿是英雄的反英雄主義電影,刷新了我對漫畫改編電影的印象。過去的此類電影只管敘事和特效,而“守望者”成功塑造了人物。這是個驚喜。
半小時內(nèi)有效催眠
我的視線一直無法從遛鳥博士的鳥上移開……
唯一獲國際科幻大獎“雨果獎”的漫畫,反映時代危機和反英雄的深刻內(nèi)涵?!八鼪]有了英雄主義,取而代之的是虛無、焦慮與失落,它不再是正邪分明的善惡大戰(zhàn),而是處在邊緣,勉強稱得上好人的人與更糟糕的人的斗爭?!?/p>
似是而非的無聊大道理。難道我看一部超級英雄片就是為了看這些嗎墳蛋!??!
背景情節(jié)設(shè)置和OST給我很多驚喜!
一部把施耐德的優(yōu)缺點都充分放大的電影:在阿蘭·摩爾雄厚的文本基礎(chǔ)上,其對于原作主線精準的刪改和補充使得整個故事更具影像化質(zhì)感,片頭更是可以競逐史上最佳的候選;但敘事的拿捏實在是太差了,各種扎式升格、亮相造型和繁復細節(jié)無益于對密集信息的優(yōu)化。
原來漫畫可以承載宏大敘事和政治哲學,v太明顯了還沒意識到,這片兒漫長而嚴肅的啟發(fā)了一些事情。能縮短些更好,不影響味道的話
讓人類團結(jié)起來的方法,就是制造一個威脅全球的神... 人果然有夠賤!個人最共鳴的守望者應該是羅夏,他是愛憎分明的人,但以暴制暴的方式總會導致更多的惡性循環(huán),所以亦一直讓人躊躇不斷,加之我也無法認同法老王和曼哈頓博士的犧牲少數(shù)論,到最后很可能只能像夜梟和絲靈那樣,一聲悲嘆罷了。
Brilliant adaptation!
第一次有3個小時的電影沒讓我快進的!屌爆!屌爆!除了屌爆我貧瘠的語言庫沒辦法拍出別的馬屁了
懷舊主義者的政治理論。為什么我覺得這個也很適合讓日本人拍成特攝片。聽到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又High了。
黑暗騎士后,漫畫電影又一巔峰。
終極哲學終極剪輯終極震撼終極扎導,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
超級英雄團隊一定不能有一個人太強,否則很容易拍爛?!八敲磸姡€要其它人干嘛?”然而扎克·施奈德圓滿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守望者》非但不爛,反而還是超英天花板。曼哈頓博士的存在并不會顯得其它成員多余,恰恰相反,他并不是無敵的,他也有弱點。世界上最智慧的人對他構(gòu)成的威脅,不會比最智慧的白蟻對他的威脅大。但偏偏就是他眼中的白蟻,對他造成了毀滅的打擊。曼哈頓博士和法老王的對戰(zhàn)頗有一番超人大戰(zhàn)蝙蝠俠的意味,一個凡人憑借智慧和謀略戰(zhàn)勝了神。法老王不僅戰(zhàn)勝了對方,還讓他成為了濫殺無辜的罪魁禍首;而法老王自己,卻成了將兩個超級大國從冷戰(zhàn)中撤離出來、給世界帶來和平的英雄。曼哈頓博士還不敢揭發(fā)他,因為揭發(fā)他就會葬送無數(shù)人的死所帶來的和平。“建立在謊言基礎(chǔ)上的和平,也是和平”,又是一部《黑暗騎士》。
貓膩再多,也只是半個好電影
4.5;終剪版,可能是最好看的超英電影;窮途末路的英雄們,在生命意義的邊緣徘徊,即使能拯救人類的生命,也無法拯救人類的心靈,陰郁的色調(diào)滿是反英雄的黑暗戾氣;洞穿未來的半神行走在茫茫宇宙,厭倦與虛空決定了永遠不會有光明的結(jié)尾;插入動畫好評,濃稠暗黑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