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究竟誰是誰的人質(zhì)!以自由的名義去殺人,這群富二代是否值得同情
1983年的格魯吉亞還是蘇聯(lián)的一部分,奉行社會主義制度。
鐵幕之下,內(nèi)外隔絕。
囚禁了身體,卻控制不住思想。
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隨著披頭士唱片,美國駱駝牌香煙流入到了當時的格魯吉亞。
文字兇猛,意識吃人,一群格魯吉亞的年輕人為了出去看看世界,劫持了一家飛機,企圖讓客機迫降蘇聯(lián)控制外的土耳其,然后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看看那個他們腦中的“更好的世界”。
根據(jù)以上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人質(zhì)們》 (Hostages)
通過電影化的敘事再現(xiàn)了當時那場風(fēng)波,以人物切入社會,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場荒唐和悲劇。
《人質(zhì)們》還有一個譯名叫《飛向極樂園》,這些年輕人向往的世界真的就是極樂園嗎,
或者,只是在象征物攻勢下的一次精神投降呢。
影片的一開始就刻畫了一場頗為神奇的場景。
年輕人在海岸邊享受午后的夏日,他們再海中嬉鬧,自由又安逸。
很快幾位軍人前來阻止,因為海的對岸的“他國”,人們不允許在晚上依然待在海里。
這時,善于交際的年輕人拿出了香煙,軍人一看是美國駱駝牌走私煙來了興趣,一邊抽煙,一邊稍微延長年輕人們游玩的時間。
香煙還未燒盡,驅(qū)趕聲再次響起,年輕人看著海的對岸,相視而笑。
片中的兩位男女主角計劃在他們新婚后,伙同朋友劫持飛機,逃到向往的國外。
為了施展計劃,他們購買槍支,并且打通了機場乘務(wù)員,而且一一和家人告別,隱瞞了所有人。
結(jié)局以慘烈告終。
飛機上一場亂戰(zhàn),很多無辜的平民在對戰(zhàn)中喪生。
這群年輕人毫無計劃和章法,僅僅憑借熱血和沖動制造了一出慘劇。
從進入機場面對安檢時的慌亂就可以看出他們行事不密,
在槍戰(zhàn)發(fā)生后,肆意亂射,蠻干的做法更是如同暴徒。
自由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口號,一個幻想,甚至是一個殺害他人的借口。
片尾,除了沒有開過槍的女主角被判刑外,其余男性年輕人全部被處以極刑,而且拋尸荒野。
6年后,世界格局發(fā)生巨變,格魯吉亞人可以自由乘坐飛機去往任意國家,這場劫機事件變得模棱兩可,成為了特殊時期的一場荒誕笑話。
但親人的眼淚不會背叛內(nèi)心的苦痛,片尾,被判處死刑的年輕人們的家人來到荒郊野外找尋孩子們的尸體,
男主角母親不解的問女主角,為什么要外逃?
女主角說,
“我們總聽說一些傳聞,說我們居住的國家是多么的可怕,說我們是多么的不快樂”。
為了一個想象的“極樂園”,他們最終走向了地獄。
《人質(zhì)們》的人物角色非常值得玩味,不同于被壓迫的流民或底層人士,這些崇尚自由的年輕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二代。
有才獲得角色的演員;
有知識分子家庭的不羈小生;
更有家境不錯的官二代,
這群由父母蔭蔽,來自精英家庭,過著衣食無憂生活的年輕人,最終卻選擇背叛國家,還在飛機上槍殺了他人,危害社會。
他們口中的自由,徹底淪為了暴徒的借口。
《人質(zhì)們》通過劇情的推進,建構(gòu)出了一個難以解答的人質(zhì)迷陣,
年輕人們認為自己是國家的人質(zhì),
國家綁架了他們,囚禁了他們,來保持鐵幕內(nèi)外的對抗勢力;
但片尾,在飛機上,他們卻劫持了整個飛機的平民,讓乘客變成了他們的人質(zhì),
最終,每一個人都成為了對方的人質(zhì),
他們相互劫持,相互埋怨,相互廝殺,
嘶吼出完全自我的自由宣言,企圖名正言順的殺害他人。
自由從來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可以在不想做什么的時候可以不做。
看看現(xiàn)在全世界范圍的那些恐怖組織,總是也自由和解放來施行暴力,為自己的暴行合法化,合理化,神權(quán)化。
也許在他們年輕時也曾經(jīng)單純的向往過那種自由的生活,可在獲取時卻走了樣,最終把侵占他人利益和生命當做了自由的代價。
所以,這群悲劇的年輕人,從英雄變成了罪犯,最后變得面目可憎,讓觀眾怎么也愛不起來。
影片之外,還有一個頗為令人感慨的現(xiàn)實,
因為劫機事件的發(fā)生,片中的男主得到的電影角色給了另外一個年輕男演員 Merab Ninidze。
Ninidze日后來成為了國際知名影星,出演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何處是我家》Nirgendwo in Afrika的男主。
多年之后,尼尼澤回到格魯吉亞,參與了《人質(zhì)們》的拍攝,在片中他飾演當年劫機事件男主角的父親,兩人有一場意味深長的對話。
而當年劫機事件后,他參演了一部電影,就是后來在國際上頗有名氣的蘇聯(lián)禁片《懺悔》。
該片講述一個關(guān)于罪惡與懲罰、懺悔與醒悟的故事,是蘇聯(lián)電影意識形態(tài)改革的“第一只春燕”。
兩個年輕人的未來如此不同,想必他們都渴望過自由,可最后他們一個劫持飛機,一個用電影道出心聲。
高下立判,令人感慨。
2 ) 為了“自由”
有的人為了“自由”,不息代價,付出別人生命;
有的人為了“自由”,也搭上了自己的生命;
以上是本片。
但是是否有不打引號的自由?我們要認同何種類型的自由?這些激進青年秉持的“自由”如果是打了引號的,那么在當今的“蘇聯(lián)”,那么多常年奮戰(zhàn)在維權(quán)第一線、家庭和自身受到牽連的記者、律師、斗士們,他們追求的自由在某些人看來不也是打了引號的”自由“嗎?
我們不知道自由如何去掉引號,我們也不知道為了達到自由能夠犧牲什么。
但是,
有的人為了自由,愿意付出犧牲別人的幸福;
有的人為了自由,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3 ) 在專制的鐵幕面前,他們像無力的螻蟻
在黑夜中,一個人看完了這部片子,心里一片壓抑和灰黯。
網(wǎng)上關(guān)于此次劫機事件的中文資料幾乎是零。我就加點八卦吧。男主(結(jié)婚的那位)是位出身那個年代社會精英家庭的年輕演員,劫機事件前他剛在一部即將開拍的電影里得到了一個角色,那部電影,就是后來在國際上頗有名氣的反斯大林主義的禁片《懺悔》(
//movie.douban.com/subject/1304576/)。因為劫機事件的發(fā)生,本片男主得到的角色給了另外一個年輕男演員 Merab Ninidze(尼尼澤),尼尼澤后來成為了國際知名影星,出演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Nowhere in Africa(2001)男主。多年之后,尼尼澤回到格魯吉亞,參與了本片的拍攝,在其中飾演當年劫機事件男主的父親,和兒子就出走進行了一場意味深長的對話?。?!《懺悔》中還有另一位演員也出演了本片。
1983年的劫機事件,1989年東歐就變天了,人們可以自由旅行了。讓人多少覺得這幾個年輕人死的有些不值,但站在歷史的那個節(jié)點上,又有誰能清楚看到6年后的事情。記得有比這更悲催的,柏林墻倒之前幾個月還有人因翻越被打死。
影片的前半部分以大量的細節(jié)對那個年代警察國家的社會生活進行了生動還原和揭露,為這幾個青年的劫機動機做了必要的鋪墊。只因為大海對岸是異國,人們就不能隨意下水,這是影片一開始就展現(xiàn)的故事情節(jié),不知道福建沿海以前會不會也是這個卵樣子。還有母親勸阻兒子上教堂(共產(chǎn)無神論國家),聽披頭士,無所不知的KGB....等等,自己發(fā)現(xiàn)和體會吧。
4 ) 「你怎么知道西方世界比我們好?」「我不知道,我都見不過,怎么會知道?」
「你怎么知道西方世界比我們好?」「我不知道,我都沒見過,怎么會知道?」
所以說,逗比就是這么好忽悠。為了一個都不知道什么回事的異國,只因為心靈雞湯、讀者、去過的人都說好,這么些似是而非的原因,逗比就要鬧,鬧完后弄亂了國家,逗比可不管,管鬧不管治,管殺不管埋,這就是逗比的邏輯。
這些逗比,都是當時的精英的子女,問題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們,不是繼承并繼續(xù)建設(shè)好祖輩鮮血換來的國家,只想著享樂,只想著西方的紙迷金醉,不想著好好工作做點兒有價值的事情,只想著聽披頭士放浪形骸,這種不負責(zé)任的年輕人讓他們那么容易的享受普通民眾享受不到的精英教育是否是一種浪費??電影中所有人都說這些孩子擁有一切。如果說他們還缺少什么的話,那就是缺少信仰,所以他們向往西方,因為消費主義的西方為精神空虛的人準備了娛樂業(yè)(包括他們熱衷的披頭士)還有歌星影星等麻醉心靈的精神鴉片,這些都很適合沒有信仰的空虛的年輕人,所以空虛的這些逗比喜歡這個,所以與其說他們向往西方自由,不如說向往西方的娛樂和精神鴉片。所以別說自己是自由皿煮逗士,這些人無非是空虛的小屁孩想要找精神鴉片而已。
所以,蘇聯(lián)不是社會主義出問題,而是階層缺乏流動,精英階層世代控制優(yōu)良資源,貴族子弟卻逐漸退化腦殘容易被敵人忽悠而自毀長城(和清朝八旗子弟很相似);而與此同時平民缺乏上升通道,所以蘇聯(lián)的解體雖然缺乏全民支持(全民公投的結(jié)果是選擇保留蘇聯(lián)),但是少數(shù)精英控制的權(quán)柄卻制造了蘇聯(lián)的解體(當然解體后葉利欽和謝瓦爾德納澤等人成為巨富)。
所以,需要優(yōu)勝劣汰的社會階層更新。這個原則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是如此,當美國特朗普是富三代,小布什是官三代的時候,也就難怪美國走向衰弱之路;當安倍是官N代的時候,也就難怪日本30年經(jīng)濟停滯了。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反黑了,反黑的背后就是打掉地方上的宗族勢力,打破地方上家族和關(guān)系網(wǎng)控制地方利益,打掉這些之后,普通人才能更有機會優(yōu)勝劣汰。
豆瓣有一點不好的是,逢外國必跪舔,中國必黑,無論中外電影都能引申成跪舔洋人貶低中國的結(jié)論,雖然這里面可能有臺灣和日本豢養(yǎng)的槍手帶節(jié)奏,但是更多的是如此片里蘇聯(lián)逗比那樣的愚蠢和容易忽悠的腦殘兒??茨敲炊嚯娪耙氖仟毩⑺伎迹皇峭顿Y電影的財團想要洗腦你帶節(jié)奏的結(jié)果。
PS:空姐真無辜,作為朋友,不是當天當班還來伺候這些皿煮逗士,結(jié)果好心卻幫助他們偷帶槍支上了飛機,最終肯定要因為違反航空安全規(guī)定而受法律懲處(不管鐵幕與否,哪怕在自由的西方,也有航空安全法規(guī),違法一樣要坐牢),而且這幫子以皿煮為借口的罪犯,一開始就大開殺戒,根本不管無辜的乘客死活,直接殺人,所以這個電影里同情這些罪犯的人,或許自己就是潛在的不管他人死活,只要自己囂張的貨色,所以中了皿煮神教的毒的都是只要自己的自由皿煮,而不管是否坑了別人的,所以這種皿煮的人還不如說是無賴。
PS:這幫子廢物,在蘇聯(lián)國內(nèi)如果不是父母蔭蔽,也不會有什么出息;去劫機也沒有什么計劃,諸如起飛后多久開始動手,動手后如何分組,如何分配控制區(qū)域,如何分配攻擊路線等都沒有任何計劃,安全靠鬧哄哄的亂來,碰巧那個年代蘇聯(lián)民航飛行員大都是退役軍人,而且這架飛機上的飛行員恰巧都配槍,火力不比劫機犯差,而戰(zhàn)斗素質(zhì)更比幾個吃父母的逗比好得多,于是這幫逗比一開始就注定了可悲下場。相比之下,中蘇有相似之處在于,皿煮逗比都一樣是這類無能又夢想皿煮神教可以讓他們榮華富貴囂張放浪的廢物,所以也就難怪中國皿煮逗士都是如此逗人。
PS:自由呀,民主啊,多少人以汝之名行殺人放火之無恥 。如此片中以追求自由之名暴力挾持人質(zhì)劫機;就如香港以自由為名義耍無賴逼迫整個城市癱瘓;就如臺灣皿煮政府以自由為名,損害臺灣人春節(jié)包機回家的自由——這就是皿煮逗-比們的價值觀,這就是皿煮逗士的真實嘴臉——我只要我的自由,付出他人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PS: 最后劫機女從犯刑滿釋放,男主犯母親問女子為什么,女子回答“我們總聽說一些傳聞,說我們居住的國家是多么的可怕,說我們是多么的不快樂”,然后就用殺人的方式用別人生命為代價去追求自己的快樂???真是不得不佩服美國,真是骨灰級的洗腦宗師,可以忽悠得別人花血本去購買他沒有成本的比特幣,也可以忽悠得對手國家的逗比們腦殘的拆掉自己國家,直到今天,格魯吉亞還是逗比泛濫,導(dǎo)致這個國家至今混亂不堪,甚至還向手邊國家輸出CIA培養(yǎng)的民主逗比,如薩卡申維利——當然中國今天也不少此類逗比,相信豆瓣中就不少,豆瓣中那些同情劫機犯的人們刻意的突出追求自由,卻故意混淆國內(nèi)的強奸犯也是追求自由(自由的上女人),國內(nèi)的搶劫殺人犯也是追求自由(自由的掠奪他人錢財和生命),他們同情這些劫機犯的同時也是同情人類最無恥最卑鄙的無恥放縱的欲望,或許他們也是此類貨色,正所謂物以類聚。
笨,沖動,殃及無辜的人,無謂的犧牲,我想不出贊美的詞,來贊美他們追求自由的方式。
再也不愿看這種折磨人的垃圾了!
大段枯燥無味,就是一群腦殘學(xué)生,聽人忽悠西方國家多么美好,拿著手雷手槍,就要劫機去,毫無計劃,跟過家家似的,被機師幾槍搞定,搞笑的是還有同伴看戲,湊熱鬧啊,機場守衛(wèi)對著飛機不分敵我狂掃槍,存活的孩子被判死刑,就一個女的活下來了,夠諷刺。感觸深的是7年后,父母們?nèi)フ液⒆邮牵也坏?/p>
#Berlinale 對格魯吉亞開始好奇 small nation一樣可以出產(chǎn)優(yōu)秀的片子 只不過人物刻畫不夠鮮明 尤其是上機后的緊張 年輕人們大同小異 有些小細節(jié)蠻套路的 淚點是男主臨走前超級興奮地和家人道別 還有父母們?nèi)フ液⒆拥脑嵘碇?“他們什么都有了 還要什么” 自由
被體制綁架的人質(zhì)們?!皼]有任何程度的自由比他人的生命更重要。”“道歉是對受害者的侮辱。”
人家大逃港是為了生計,脫北是為了自由,跑到西德也算為了自由,你這幫身在福中的格魯吉亞高干子弟純粹閑得蛋疼!連個周密計劃都沒有,還持槍害死了其他無辜乘客。一幫腦子進了屎的。
「你怎么知道西方世界比我們好?」「我不知道,我都見不過,怎么會知道?」。感覺不知道什么時候中國才能夠拍一拍大逃港?比這個事件能說的內(nèi)容深太多了。(香港有過涉及此題材的影視但是缺乏從內(nèi)地視角,甚至是整個華人視角出發(fā)的作品)
這片子挺奇怪的,看了半小時整個人都是迷蒙不解的狀態(tài),不過后半段事件發(fā)展開來就明朗了,飛機事件過程節(jié)奏不錯。借青春年少向往自由的沖動舉措來鞭打這一切荒謬的制度禁錮。PS.1.青年演員們很養(yǎng)眼。2.飾演尼卡父親的格魯吉亞籍演員Merab Ninidze(《電子云層下》《我的快樂家庭》《木星之衛(wèi)》)語言天賦也是很厲害啊,匈牙利語、俄語也會。
[4.0/5.0] 聽披頭四都要被審查,令人想起之前有旺中媒體說同性戀學(xué)生殺人,是因為聽齊柏林飛船,其中 Jimmy Page 身為撒但信徒。「《為神著魔的男孩》攝影師,以一貫的驚人長鏡頭,為本片提供充滿壓迫感的幽閉影像。」
影像還原非常真實,80年代的風(fēng)格與質(zhì)感,簡潔客觀的紀實手法。故事開始有些瑣碎,但整體非常完整,講述得冷靜干凈利落,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片名也非常具有寓意,乍看說的是飛機中被挾持的人質(zhì),實際上指的是這些幻想外逃的青年。
我應(yīng)該是第一次看格魯吉亞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題材本身棒,完成得也不錯,終歸還是一個關(guān)于年輕人的故事。女主太好看了,散場后偷瞄很久,想要她戲里的同款藍毛衣。
鐵幕下的無力。戰(zhàn)斗民族真不是蓋的,免談直接對有無辜旅客包括機組掃射。ps:女主角是真的漂亮。
保持了克制和冷靜,讓觀眾自己看到了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某國是如何對待青年的,有的人飛不掉但至少嘗試過,比起那些在地上嘲笑他們的狗強多了
沒想到這么硬核,嚇了一跳
處理得太寡淡了
恐怖襲擊此起彼伏的當下,劫機題材不可能受青睞。鏡頭非??酥疲l能想到戰(zhàn)斗民族連民航都佩戴槍支,誰能想到這群年輕人用生命都無法換取的自由,幾年后就悄然降臨?
活動策略成這樣,牽涉了太多人,而且完全沒有任何應(yīng)變預(yù)案,只是特別向往自由的愿望在支撐把。軍方的營救也滑稽,直接打死機組成員和人質(zhì),所有人的命都不值錢。唯一偉大的角色是那個母親,勇敢,執(zhí)著。
Sid and NancyMr. and Mrs. SmithJames and AlyssaBonnie and ClydeYou know what I want
細節(jié)不錯,整體一般,意識形態(tài)流。
給我科普到了一段往事 到劫機都非常棒 展現(xiàn)了那個年代暗流涌動的青年生活 下了飛機有些拖拽 也沒把情緒調(diào)動起來 如果收尾能干凈點再加長劫機戲份會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