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之王》取材自真人真事,好萊塢全能巨星休·杰克曼在片中飾演“馬戲團鼻祖”、傳奇人物P.T.巴納姆。故事講述了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象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從經(jīng)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chuàng)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巴納姆的奇思妙想最開始并不被大眾所認可,幾乎沒人花錢欣賞,他的家人好友幫他度過一次次絕境。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挫折、與合作伙伴的分歧之后,秉持夢想的他終于成為全美甚至全世界最為知名的“造夢大師”。
《大娛樂家》(大陸譯名:馬戲之王)
這部電影有些特殊,我希望能更全面與客觀地表達我的想法,所以我選擇從故事線、原聲帶和整體三個角度來評分。首先,在這里【強烈推薦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你絕對不會后悔。
我期待了很久這部電影,因為當我看了預告后有屬于我自己才懂的共鳴,電影展現(xiàn)給我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這大概也是當我聽著里面的音樂時哭了的原因,但我不覺得羞愧。實際上,電影并沒有達到我的預期,但好在原聲帶拯救了這部電影糟糕的故事線,外加上演員的驚艷演出和精彩剪輯,這些幾乎可以讓你忘卻故事線,盡情享受在這場視聽盛宴中。
首先我們來談音樂。感覺用無數(shù)的贊美詞都不能簡單描述電影原聲帶的成功,每一首歌都是經(jīng)過精心制作,并由演員們傾情演繹的。正如前面所說,這是一場視聽盛宴,美奐絕倫,激情澎湃的鼓點會讓你想在影廳里跟著跳舞,娓娓道來而舒緩的旋律又能震撼心靈到讓人流淚,這大概是我繼《愛樂之城》原聲帶后另一個大愛的電影原聲帶。這些音樂賦予了電影新的生命,讓它更生動與感人。我現(xiàn)在想再去電影院看一遍電影,只為了音樂。
但為什么說電影故事線很糟糕?電影始終是圍繞著休叔飾演的主角,若是電影內容的表達將平衡的天平向那些被人們所唾棄譏諷厭惡的群體傾倒一些,故事倒不會這樣糟糕。我甚至可以用簡短的幾句話就能概括出電影的全部內容,以致于單調俗套的讓人想翻個白眼(不希望被劇透的人請略過接下來這一段):
男主承諾女主要給她最好的生活,然而卻只做著無聊的生活。不過一次發(fā)生在南中國海的事故讓他所在公司破產(chǎn),也就意味著他被辭退了。隨后他想到了好點子,要開一個怪奇博物館,并開始四處招攬演員辦秀場。在嘗試了成功之后,他被利益蒙蔽雙眼拋棄了幫助他成功的那群真正好的人,去追求虛無的名利。然而就在自己的劇院被火燒了和妻子發(fā)現(xiàn)真相后幡然醒悟,并唱起了燃到炸的歌,去追回了妻子并東山再起,成就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馬戲團形式,隨后選擇傳授衣缽回歸家庭。
電影講述的確實應該是這個人的事跡,可惜的是,讓電影更飽滿和豐富的理應是從他的視角去展現(xiàn)讓弱勢群體站上舞臺的人性光輝,去展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中需要受到認同和理解甚至贊賞的人,去展現(xiàn)那種對躲藏于平凡生活的反抗,勵志與溫情并不是只有幾筆的描寫就能表達的。到最后,在傳統(tǒng)美式家庭觀念下,電影進入了尾聲,也只有音樂最值得回味。說的難聽一點,這部電影是十幾個MV加上一點鏡頭拼湊起來的歌舞大雜燴。
但是,還是很推薦看這部電影,精彩與驚艷始終是蓋過糟糕的,這是這個圣誕節(jié)收到的第一份禮物,來自20世紀福克斯。
《馬戲之王》在去年圣誕節(jié)上映時,并不被影評人看好,Metascore只給出了48的分數(shù)。
與影評人口味不同的是,IMDB上,有超過5萬人給出了8.0的高分。
如果評分還不夠讓人詫異的話,在首周票房只有880萬美元的情況下(對于這樣一部投資8000萬美元的全明星卡司來說,真的有點太低了),《馬戲之王》的票房在第二周實現(xiàn)了逆天走勢,增長了76%,之后一路高漲。
目前為止《馬戲之王》已經(jīng)有1.94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怪不得《大西洋周刊》以【《馬戲之王》讓人吃驚的票房成功】為題目撰文。
它的票房走勢與口碑爆棚都證明了,《馬戲之王》是獨一無二的。相比起國內譯為《馬戲之王》,我更喜歡臺灣地區(qū)簡單直接的翻譯《大娛樂家》,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詞比“娛樂”更適合描述這部電影。
現(xiàn)實中被巴納姆創(chuàng)造的馬戲團表演逗笑的觀眾,與今天坐在電影院里為他的歌舞音樂片而感動的人,本質上是一樣的,而當年的評論家評價巴納姆的秀為低俗,和今日給《馬戲之王》打低分的影評人,也是驚人的相似。
作為一部音樂歌舞片,《馬戲之王》的音樂毫無疑問是非常成功的,不僅得到了金球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的獎項,還剛剛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為去年大熱歌舞片《愛樂之城》的作曲的Benj Pasek & Justin Paul,他們極有可能憑借《馬戲之王》蟬聯(lián)奧斯卡。 Billboard上《馬戲之王》的原聲碟拿過多周第一名,《This is me》也成了被口口傳唱的hit金曲。
對于音樂歌舞片來說,最怕突然的尬唱尬跳,作為這部電影的核心與靈魂,《馬戲之王》的音樂捕捉了電影中情緒的高低起伏,做到了劇情與音樂的完美融合。我最喜歡的歌舞片段是菲利普(扎克·埃夫?。┡c黑人混血女孩安(贊達亞)的空中飛舞配合著歌曲《Rewrite the stars》,充分表現(xiàn)出了二人因為身份與階級的差異不敢相愛的難處,相信看過的觀眾應該和我一樣,希望他們能永遠跳下去吧。
除了好聽的音樂,電影在舞蹈上的編排也非常成功,尤其選對了演員。休·杰克曼強大的個人魅力讓P·T·巴姆納這樣一個難以被定義的傳奇人物充滿了生機。
《大西洋周刊》評價道:沒有人比休杰克曼更適合這個角色了,他有好萊塢黃金時期男明星的特質: 能唱能跳,需要時可以出演一個滿身肌肉的壯漢,還可以在嚴肅劇中展現(xiàn)細膩的情感。片中他自如地在多種身份中切換,既是丈夫又是父親,也是馬戲團的支撐,還是靠得住的合伙人,他不僅甩著大長腿又唱又跳,托舉起了妻子(米歇爾·威廉姆斯),也能唱著歌跳著舞與合伙人討價還價。
總而言之,好聽的歌曲,動人的舞蹈再加上專業(yè)的特效讓《馬戲之王》成為了近年來最激動人心的視聽盛宴,就如百年前巴納姆命名自己的秀為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馬戲之王》難道不是一場偉大的秀嗎?
提名了13項奧斯卡的《水形物語》被網(wǎng)友戲稱為基佬,啞女,黑人還有怪獸的聯(lián)合,那么《馬戲之王》比前者更要擁抱極端的邊緣怪人:他們是侏儒,連體嬰兒,巨人還有模糊性別的胡子女,以及在當時備受歧視的黑人。
盡管面臨著剝削奇人異士的指責,無法否認的是,巴納姆給了他們一個家。在勸說侏儒Charles Stratton(也就是日后的馬戲團明星拇指將軍Tom Thumb,曾為林肯總統(tǒng)還有維多利亞女王表演過)加入時,他說道,既然別人都嘲笑你了,為什么不拿這些來賺錢?刺耳卻也真實。沒有巴納姆的馬戲團,他們也許一輩子都要生活在底層。
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片中插曲、馬戲團成員們共同演繹的《This is me》為何能夠拿下包括金球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等的一系列褒獎了,除去朗朗上口的激昂旋律,這首鼓勵“怪胎”們面對真我的勵志歌曲意韻同樣十分“當下”:人們說,快走開,沒人會喜歡你的樣子。但是我們不會讓他們擊敗我,我知道這世界總有我的容身之所。在電影里,這個容身之所正是巴納姆的馬戲團。
很多人說歌舞部分的出眾反襯了劇本的單薄,更有影評人批評電影對巴納姆洗白式的刻畫,我想送給他們外國觀眾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渴望在電影中看到有關巴納姆的真實事跡,還是花20分鐘看wiki頁面比較快。如《名利場》所說,《馬戲之王》是一部高度虛構化的歌舞傳記片。對于他這樣比電影更戲劇化的人物,我不信有編劇能編的比他的真實人生更精彩。
巴納姆的父親是一名裁縫,出身底層家庭,他很早就知道金錢的重要性,小時候巴納姆就開始打零工賺錢:放過豬,趕過羊,15歲時,在父親去世之后他就不再念書。在商業(yè)探索過程中,他經(jīng)營過報紙業(yè),買過博物館,40歲之前酗酒成性,在體會到酒精的危害之后轉而支持當時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
他被人詬病曾利用紐約州的法律漏洞,購買一個殘疾的黑人女奴,宣稱她是華盛頓總統(tǒng)161歲的女護士,并帶她四處展覽。我卻認為巴納姆代表了19世紀混沌時期下人性復雜卻又有無限可能的美國,我看到的是一個從身無分文的少年到改變世界娛樂業(yè)的美國夢的實現(xiàn),對于這樣一個人物,沒有辦法用絕對的黑白對錯來評判他。
電影中休叔飾演的巴納姆大約是40歲左右,實際上巴納姆在晚年大約60歲時意識到了美國民眾娛樂生活的匱乏以及對奇觀的好奇心理,才創(chuàng)造了以怪胎為主演的馬戲團。在馬戲團被兼并之后他投身于政治,又當了幾年市長。
休杰克曼在采訪說中說道,巴納姆創(chuàng)造了之前沒人想過的表演秀,他代表著你的人生只會被你的想象力限制,而不是你所處的社會地位。
電影中只是表現(xiàn)了他在面對批評與抗議時放任不管,實際上他可以算是那個時代的廣告與營銷大師,沒有人比他再了解博得群眾注意的重要性了,他口中說出了諸多類似【沒有營銷什么都不會發(fā)生】的金句。
電影中他花重金(1000美元一晚,他抵押了財產(chǎn)一次性預付了150晚)邀請來的女歌唱家瑞典夜鶯珍妮·林德,可以看做是他登上上層社會的臺階。在她坐船登陸美國之前,巴納姆做足了廣告,光是在港口就有千人迎接她,規(guī)模不亞于現(xiàn)在的粉絲接機。片中隱晦的描述了他與珍妮的曖昧險些威脅到他的婚姻,其實二人相互一直不太看的順眼,更不要說有什么浪漫愛情故事了。
有傳言他死前說的最后一句話是“今天麥迪遜廣場花園的生意怎么樣”,美國多家媒體連篇累牘報道他的逝世,然而更多的報道只是借此對他傳奇生平的又一次消費,他的死亡也在為那個時代提供娛樂,滿足人們對于一個傳奇人物的窺探欲。1891年《紐約時報》的訃告中卻證實,深陷婚昏迷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要喝水。
他生平事跡的真真假假沒有人愿意去考證,也并沒有隨著他的死去塵埃落定。關于他的傳聞有真有假,但是他創(chuàng)造的馬戲團帶給人的笑聲與歡樂絕不是假的。
所以《馬戲之王》并不應該被定義為人物傳記片,而應是一部有極強娛樂屬性的歌舞片,就如休叔在采訪中所說,《馬戲之王》找回了《綠野仙蹤》和《雨中曲》之后大銀幕丟失已久的【讓我們來娛樂一下】的精神。
面對著動物保護主義的反對與營業(yè)額下滑的現(xiàn)實,經(jīng)營了146年的Ringling Bros. Barnum & Bailey Circus(巴納姆馬戲團)在2017年5月徹底關門,這部電影似乎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記巴納姆帶給世人們的歡樂,如巴納姆最出名的一句話:
「The noblest art is that of making others happy」 “最高級的藝術是逗人開心?!?/span>
所以看完電影的你,開心嗎?
很幸運,這部電影看的時候是一個屏幕很大,音效很好的影廳。
我本身對于聲效光影是極度熱愛的,因此當電影開場時那隆隆的震顫在影院響起時,休·杰克曼修長的身影隨即在熒幕上投射而出,我第一次像一個花癡一樣在影院里搖起我的同伴,眉飛色舞地表示出我對于休叔的愛。
是的,對于《馬戲之王》,我更多地是把它當作休·杰克曼的個人秀。
一場震撼人心,恢宏華麗的個人大秀。
在記憶之中,休·杰克曼大多以硬漢角色出場,尤其是對《X戰(zhàn)警》系列中金剛狼的完美詮釋,使得大家看到他就不自覺想到強壯魁梧、殺氣騰騰的超能勇士。
的確,對于休叔而言,188cm的身高,加上健碩的臂膀,誰能聯(lián)想到他是學喜劇出身(明明,早在1998年,他就因歌劇《日落大道》走紅,并得到很多獎,有“澳洲最佳歌劇演員”的頭銜。并在1999年因美國名歌劇《奧克拉荷馬》而走紅英國并入圍英國“奧利佛獎”年度最佳歌劇演員。)
(以下是被表演事業(yè)耽誤了的大吃貨——休·杰克曼)
“金剛狼”只是他32歲為了走入好萊塢的墊腳石,但是對于這樣一個載歌載舞,能演會唱的帥小伙兒而言,無論哪一個角色都值得用心演繹。
而2017年剛以金剛狼的身份跟大家告別的休·杰克曼仍然不得閑,緊接著就以馬戲之王P.T.Barnum的身份在大熒幕上與大家見面,而這樣的演繹更算是休·杰克曼作為一個歌舞劇演員的本色回歸。
故事講述了身處社會底層的巴納姆依靠自己無窮想象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從經(jīng)營博物館到一手開創(chuàng)世界上第一家馬戲團的故事。巴納姆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段勵志傳奇,片中他不顧世人眼光鼓勵“怪咖”們走上舞臺勇敢做自己,同時也在舞臺上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夢想。最終他從一個無名小卒,變成將歡樂與勇氣融入至表演中,將希望散播至全世界的玩夢大師。 (@百度百科)
不得不說,大家在觀影的時候,一定要明白整個電影想展示的是什么,在我看來作為原型的P.T. Barnum的人生經(jīng)歷只是編劇用來聯(lián)想的跳板,如果過于較真,說電影將丑惡的人性美化,粉飾太平的話,我只能說,人生本身夠艱難的了,何苦剝奪大家造夢,幻想的權利?
除了對小人物成名之路的演繹,電影的又加入了兩對情侶的愛情變遷以及異型人士追逐勇氣與夢想的橋段。
整體而言,劇本的節(jié)奏編排的很緊湊,情節(jié)沒有大的紕漏,作為歌舞電影,歌與舞的演繹級別水平都是近兩年的上乘之作,音樂大氣,舞蹈絢麗,除了簡單的情節(jié),這種迪士尼似的舞臺演出效果,絕對能讓影院里的觀眾大呼痛快淋漓。
看完電影之后,我去網(wǎng)上了解了P.T. Barnum以及玲玲馬戲團那個時代的真實,的確,在當年,這些畸形秀、恐怖秀的情節(jié)更貼近《美國恐怖故事·第四季·畸形秀》里的展現(xiàn)有點相似。
但是我覺得在年末這樣的時間,還是圣誕節(jié)上映,過度地展現(xiàn)所謂人性的真實跟丑惡,深入挖掘社會的黑暗與絕望真的不太適合過節(jié)的氛圍。
所以這樣一部熱鬧、華麗、有淚有笑,有愛有夢的年末大秀真的很奪人眼球,而且原聲音樂的制作也可謂錦上添花,甚至有點喧賓奪主,但是主演們的歌喉以及動作展現(xiàn)讓這部《馬戲之王》放在2018年全年也是一部耀眼的明珠。
觀影建議:盡量避光,音量開大,用電腦的話戴上入耳式耳機觀看,最好沖個會員,用杜比特的音效觀看。
各大音樂平臺都有原聲欣賞,大家可以收藏起來慢慢聽~
SOUNDSTRACK DISC
1、《The Greatest Show》
2、《A Million Dreams》
3、《A Million Dreams (Reprise)》
4、《Come Alive》
5、《The Other Side》
6、《Never Enough》
7、《This Is Me》
8、《Rewrite The Stars》
9、《Tightrope》
10、《Never Enough (Reprise)》
11、《From Now On》
不散作者 | 謝謝你們的魚
還記得去年的2月14日,《愛樂之城》在大陸掀起了歌舞片罕見的觀影熱潮,大街小巷的影迷們傳唱著City of stars,跳著Another day of sun,仿佛整個城市真的變成了大家的舞臺,這也就是極致的音樂和極致的電影藝術集合在一起迸發(fā)的巨大魔力。
讓我沒想到的是,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就再次體會到了歌舞電影帶給觀眾的魔力,而魔力的來源正是2月1日上映的這部《馬戲之王》。
其實在《馬戲之王》在北美上映之前,我基本上就沒有關注過這部電影,畢竟自己對于傳記片不是很感冒,而看到爛番茄54%不高不低的新鮮度之后更是不抱什么期待,但是我恰恰忽視了爛番茄90%的觀眾好評度,IMDB 8.0的評分以及CINEMASCORE A級的觀眾評價,而這部評論界冷眼的歌舞片也憑借著強大的觀眾口碑在北美不斷逆跌呈現(xiàn)了十足的票房黑馬之勢。
觀看完電影之后,我很理解影評人對于本片的批評是啥,但是誰管他呢,這就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爽的歌舞片!
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的歌舞片不是改編自歌劇就是改編自名著、童話,很少有傳記片采用歌舞電影的形式呈現(xiàn)。感覺上傳記片相對保守的類型風格和歌舞片的形式并不是特別搭得上,而《馬戲之王》就是這么一部挑戰(zhàn)不可能的電影,在個人看來,導演完成得相當出色!
眼花繚亂五彩繽紛的歌舞場面真讓人大開眼界,高空雜耍等高空場面也感染力十足,《愛樂之城》比起來只能說“小打小鬧”了。好萊塢要是辦春晚,《馬戲之王》肯定是壓軸節(jié)目。
讓人意外的是休·杰克曼、扎克·埃夫隆、米歇爾·威廉姆斯等豪華班底,而導演邁克爾·格雷西的竟然是第一次拍攝電影,他還將是2019年美版《火隱忍者》真人版的導演。
雖說本片講述的是馬戲團之父P.T.巴納姆的生平故事,但是整部電影的劇本可真是一點傳記片的樣子也沒有。本片的劇本其實也就是引發(fā)評論界非議的“罪魁禍首”。一般的傳記片一旦涉及到巨大的時間跨度幾乎都會事無巨細地展現(xiàn)角色的故事,就算是那些敘事上有所設計的電影也會盡量做到面面俱到,以至于大多數(shù)的傳記片的片長都是兩小時起的,上不封頂。
但是《馬戲之王》則完全不同,它105分鐘的片長簡直是輕盈的要命,而編劇僅僅就是找了七八個故事點出來串起了巴納姆從一無所有到成為馬戲大亨的過程,所有的人物奮斗,所有的戲劇沖突都被打碎融入在了貫穿始終的歌舞情節(jié)之中。
就比如影片開場沒多久的這一首A million dreams,短短4分半的這首歌直接講述完了男主角從兒童時期和女主角的青梅竹馬到成年之后結婚來到大都市生育兩個女兒接著失業(yè)的情節(jié)。
而這一首Come alive也用了極短的時間講述了男主角招募“奇人”到所有人第一次登臺震撼全場的過程。
也許,喜歡研究劇本的大神會說影片一言不合就尬歌舞的劇作過于偷懶,人物塑造太過想當然,整部電影就是一個巨大的MV。但是大家也可以想想,每一個情節(jié)點的情緒,每一個傳統(tǒng)傳記片的核心瞬間,影片真的一個也沒有拉下,而歌舞的形式不但強化的這些感覺,更讓整部電影的觀賞性大大強于傳統(tǒng)的傳記片。
《馬戲之王》用105分鐘的片長串起了大大小小的十場歌舞大秀,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演員們的載歌載舞,與其說劇本被音樂牽著走,不如說本片中唯一表達方式就是音樂,導演想讓所有觀眾注意的不是什么偉人的生平,不是什么時代的印記,而是音樂和影像中包含的創(chuàng)造力和詮釋的超越階級的包容與家庭之愛。
所以,用我的話來說,《馬戲之王》就是一部講述在一個特殊的時代,一群來自不同階級的人如何在一個冒險家的帶領下克服種種困難成為彼此的家人、收獲真愛并且最終把快樂傳遞給所有人的故事。
而我們作為觀眾在影片中感受到的也正是《馬戲之王》的核心——“將快樂注入別人的生命就是最高貴的藝術?!?/p>
觀看《馬戲之王》的過程是愉悅的、爽快的,拋棄傳統(tǒng)的敘事讓影片的節(jié)奏猶如行云流水,極富激情和生命力,而所有的歌舞表演,我都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
整部電影的觀影過程,我無數(shù)次跟著節(jié)奏不自覺地律動,而影片的幾段馬戲團大秀更是看得人一身雞皮疙瘩,尤其是首尾呼應的兩段,可謂是暢快淋漓。
除了馬戲表演,導演出色的鏡頭調度和視覺想象力也貢獻了極其復雜的視聽設計與絕妙的轉場方式,讓影片中幾段人數(shù)不多的歌舞場面也精彩紛呈。
個人非常喜歡休·杰克曼與扎克·埃夫隆在酒吧的對唱情節(jié)和扎克·埃夫隆與贊達亞在馬戲團的雙人高空對唱,前者利用酒杯在吧臺上的傳遞設計出了趣味十足的舞蹈場面,而后者則用高空繩索對于兩個角色的纏繞激發(fā)出了角色心底的火熱的愛情,這兩段場面都值得一刷再刷。
休·杰克曼與扎克·埃夫隆作為好萊塢著名的唱跳演俱佳的演員,兩人扎實的舞技和演唱真是沒話講。
當然,當影片這首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提名的This is me響起的時候,力量感十足的集體舞蹈可謂是燃爆全場。
這樣帶感的歌舞感染下我旁邊的妹子一直抖腳我都忍了,沒跟著揮手算很有自制力了!幸好電影院里沒有攝影機,不然一定會拍到我全程《我是歌手》觀眾臉。
所以,
你準備好迎接這把來自冬日的烈火了嗎?
(春晚主持人臉)
· THE END· 這是“不散”的 第553期 文章。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 不散(busan-movie)原創(chuàng)首發(fā),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前二十分鐘就決定五星,這才是真歌舞片,這種東西就是要換專業(yè)的來!前面兩首歌就已經(jīng)開始想流淚了。我給基友說,這故事不太行,莫名其妙毫無邏輯,基友說歌舞片不要看故事,你不能用電影的邏輯去要求它,問問自己爽不爽看得開不開心想不想一起跳就行了。一語驚醒夢中人!希望主題曲今年能拿奧斯卡。
歌挺好聽,劇情就是《歡樂好聲音》的變體了。真人傳記電影居然也能拍得這么迪士尼動畫感,男主跟瑞典夜鶯眼神都快交配了你給我說男主完全沒有出軌心……
就是一個19世紀美國賈躍亭的故事:騙了所有人空手套白狼,號召每個人為他的馬戲團夢想窒息,舉債極速擴張,事業(yè)頂點拋下伙伴遠赴歐洲。高水平舞美背后,主角的道德水準很讓人質疑。全片塞滿了急著打榜的口水歌,九成畫面是CGI, 劇本也是MV水準。
音樂、美術、歌舞、調度、表演…都把愛樂之城秒成渣渣了。休叔是太美好的存在,全方位完美的絕世好男人;麗貝卡.弗格森,驚為天人,眉目氣質都有葛麗泰.嘉寶的神韻。一曲《Never Enough》聽得人眼含熱淚,心潮激蕩、澎湃不息。
不卑不亢,一場人性的狂歡。“最高尚的藝術是給他人帶來快樂?!?2018真人版《歡樂好聲音》。歌舞水平是高,但故事不行…
劇本太不走心了,但很適合在電影院看。跟一眼就能看出業(yè)余的"愛樂之城"不同,完全是頂級的歌舞表演秀,原創(chuàng)歌曲首首好聽。好萊塢辦跨年春晚估計也就這樣了吧23333~
LGBT不打五星對不起This is me
銀行不會抵押快樂,報紙從不書寫藝術。嘲笑需要付費,歡笑永遠價廉,馬戲不需屋頂,愛情可以升空。無論你是滿臉須發(fā)的靈魂歌者、手持盾矛的侏儒將軍、兩米高的愛爾蘭巨人、五百磅重的超重肥男,是連體嬰還是毛發(fā)人,當你挺直脊背唱起這就是我,那份驕傲就會從19世紀的帳篷里穿越,那歌聲便會改寫星河。
跟大多歌曲服務于故事的歌舞片不一樣,《大娛樂家》(馬戲之王)的故事幾乎成為接駁歌曲存在,身為傳記片卻丟掉了人物,像打開了一張精致的音樂賀卡,美麗卻不生動。音樂實在太好聽,麗貝卡弗格森驚為天人,暗戀蜘蛛俠那個又宅又酷的女孩贊達亞在這大放異彩,極有表現(xiàn)力,誰說她不好看我跟誰急 7.2
如同在電影院看了一場歌舞劇,連表演方式上都延續(xù)舞臺劇的夸張,情節(jié)非常普通,但是歌舞場面非常非常燃。
商業(yè)片拍成這樣,幾近完美了。反正我個人超愛這部電影。那感覺就像迷途了,幾近崩潰了,看了本片之后,似乎得到了所謂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的指引??赐曛笥幸环N通體舒暢的感覺。我甚至打算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就重看一遍這部電影。對于我個人來說也許能起到提醒我防抑郁防狹隘防封閉防崩潰的作用。
去年看《愛樂之城》,今年是《馬戲之王》?;蛟S真實故事里P.T.Barnum的創(chuàng)業(yè)史更加辛酸,之后的軼事/婚姻/政治更加有料--但紐約的寒冬有了大象,高矮胖瘦/種族膚色從馬戲團最早開始得到尊重。很喜歡Paul Sparks先生演的那角色,“劇評人無法在劇院感到歡樂,誰才是騙子”--這句話同樣送給影評人們。
多打一星 因為共鳴 當中聽完歌劇被拒之門外然后走出來 this is me不禁淚奔 作為LGBTQ的empathy 音樂歌舞贊爆 每一段都超贊 角色眾多 在時代廣場AMC看到 同場有里面演出的一位小配角和他的朋友們 不斷掌聲 很熱鬧 看的很開心很感動 休叔唱歌跳舞都棒棒噠
歌舞部分相當突出,有幾場挺燃的。狼叔魅力無限大,麗貝卡弗格森超美的
應該是拿得音樂劇劇本吧 幾戶拋棄電影敘事的節(jié)奏 歌舞也完全沒有起到劇情推進的作用 Benj Pasek&Justin Paul的音樂真的很棒 但放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分出戲 除去幾個主要角色外 馬戲團其他人物完全臉譜化 甚至有些都交代不清 不過幾位女演員們都表現(xiàn)出彩 Rebecca Ferguson真正做到了驚艷 多一星給她
簡單粗暴,眼花繚亂,平平庸庸。主要是劇情太差了,能想到的內容都來了,轉折之神奇基本都靠唱。唱著唱著就活明白了,好希望有這份無憂無慮。hugh和zac是唯二適合演歌舞片的演員了,只是老的老僵的僵。
另一部《紅磨坊》般燃的歌舞片!多種音樂風格混搭,狼叔表演依舊高水準,驚喜的是沒有短板的配角們,尤其是三位女配角,其中麗貝卡部分,直接戳到了淚點,了解到不是原聲,但拍攝時面對整個劇院的群眾演員是真唱的,能夠感受演員的情感。這是歌舞秀,而不是傳記片,請盡情欣賞表演,不要太認真摳劇情。
再次見識到zac的歌唱實力 加入雜戲元素 心臟跳好快 開頭結尾棒 中間劇情…emmm…電影院看歌劇類電影還是很值票價
兩星半。不可否認,它的歌舞部分非常的出色,華麗又燃情,當然,幾個演員唱跳俱佳的表演為電影增色不少。但這個故事實在是屎一樣,主線劇情俗套單調,還拍得特別急促,很多東西都沒站牢靠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有時候很隨性的想講到哪講到哪,歌舞片那種斷層感,它毫無保留的暴露了出來,特別不自然。
“遇見你以后,我的生活只剩下了友情、愛和我喜歡的工作“看到這里會心一笑,還有什么比這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