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順治十八年,天花在皇宮蔓延,順治帝的董愛妃因此一命嗚呼,順治因痛不欲生而決意出家。此時,清帝國充滿了內(nèi)隱外憂。危急之際,孝莊太后(斯琴高娃 飾)當機立斷,將得了天花初愈的年僅八歲的皇子玄燁力推為皇室繼承人,康熙皇帝登基了。康熙(陳道明 飾)即位以后,手握兵權的鰲拜以權相逼,孝莊太后為了大局也只好暫時放權讓鰲拜親政。鰲拜的野心并不止親政,他最終目標是圖謀改朝換代,少年康熙機智過人,先以終日和一班少年嬉戲放松鰲拜警惕,隨后邀約鰲拜進宮而乘機將其軟禁,終于為大清除了一大隱患,保住了江山。隨后,康熙更是勵精圖治,向隱憂以久的三藩開刀,開始一段除亂安內(nèi)的康熙之治!
公元1644年,中國東北以滿族為主體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清朝的軍隊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nèi)、攻占京師(今中國北京),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經(jīng)過明末清初的戰(zhàn)火摧殘,華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寧。但就在順治十八年,惡疾天花襲擊皇宮,皇帝愛妃董鄂妃命喪黃泉,順治皇帝痛不欲生,決意遁入空門。危急之際,孝莊太后力挽狂瀾,下令改朱批,行藍批,同時立下詔書:清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皇帝龍御歸天。公元1661年,在孝莊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愈、年僅八歲的愛新覺羅·玄燁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龍座,稱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4] 康熙即位以后,鰲拜等權臣威迫有加,并殘酷迫害朝中異己,就連孝莊太后也迫于含辱。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大婚后,在大清三朝元老、太國丈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僅14歲的愛新覺羅·玄燁親政。親政后康熙改歸皇權,而以鰲拜為首的權臣竟圖謀廢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爭,最終智擒鰲拜,肅清政敵。 雖然清除了內(nèi)部的禍亂,但是斗爭卻遠沒有停止,吳三桂、尚可喜和耿忠明三藩擁兵自重,獨霸一方。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而吳三桂妄圖將云貴劃立為他的藩鎮(zhèn)王國以便世襲云南,一面暗地里大肆擴充軍備,與清朝政府為休養(yǎng)生息而裁撤兵員削減軍費開支的舉措相對抗;另一方面假惺惺上表請求撤藩??滴跬ㄟ^調(diào)查對吳三桂的作為早已是洞若觀火,但終究年輕氣盛,不聽孝莊太后的苦勸,一語定乾坤,斷然下旨撤藩。這一舉措粉碎了吳三桂幻想以進為退的圖謀,引發(fā)三藩之亂。由于清軍主力入關后連年征戰(zhàn),清朝政府給了為清朝打拼天下而勞苦功高的八旗軍不少特權以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卻不料養(yǎng)成了他們居功自傲貪婪奢侈的習慣,最終導致八旗軍戰(zhàn)斗力大幅度下降。而吳三桂所部均是百戰(zhàn)余生,多年來一直在云南邊關剿匪作戰(zhàn),官兵戰(zhàn)斗力強,加之吳三桂準備充分打了朝廷一個措手不及,清軍屢被吳三桂叛軍擊敗。明皇后裔朱三太子也乘機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滴鯊牟旃栒{(diào)兵救急,不料察哈爾王趁勢造反,率兵逼宮。宮內(nèi)太監(jiān)造反,宮廷大亂,康熙陷入絕境,五內(nèi)俱焚,意欲退位。在孝莊太后的怒斥與激勵下,康熙重振雄風,大膽起用以漢臣周培公為首的一批漢臣勇將授以重任。在周培公的指揮下,清朝軍隊用很短的時間就消滅了察哈爾的叛軍,解除了朝廷的危機。同時吳三桂犯了致命錯誤,陳兵長江南岸卻遲遲不敢渡過長江直逼京師,失去了戰(zhàn)略上最有利的時機,使康熙的反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滴跽{(diào)西北的勤王大軍趕到江漢組成牢固的防線,迫使吳三桂停止進軍。除周培公一路漢軍在破察哈爾后揮師西南直逼叛軍外,康熙又授安親王岳樂為安遠平寇大將軍,授康親王杰書為奉詔大將軍,授裕親王福全為輔國大將軍,率兵轉(zhuǎn)戰(zhàn)各地。各路大軍相互配合多路攻擊,與吳三桂的叛軍展開了殊死拼殺??滴跏吣?、公元1678年,經(jīng)過五年的艱苦努力,清軍于湖南全殲吳三桂叛軍主力,吳三桂死于衡陽。清軍全線出擊,三年后,清軍攻入昆明,標志著康熙皇帝終于平定了三藩,取得了最后的勝利,也解除了朝廷的第二個心腹巨患[5]。 平定了三藩之后,臺灣島上,鄭經(jīng)割島自立,不肯歸降,并時時派兵襲擾大陸,搞得東南沿海一帶海警四起;北疆蒙古大草原上的噶爾丹也磨刀霍霍,立誓殺回北京??滴鯙楸苊庠趹?zhàn)略上陷入兩線作戰(zhàn)、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忍痛將愛女藍齊格格下嫁并安撫噶爾丹,暫緩西北局勢。臺灣海戰(zhàn),起用姚啟圣,又收降了臺灣水師名將施瑯。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瑯大將軍率領大清水師傾巢出動,于澎湖一役全殲臺灣水師主力,一舉收復了臺灣、澎湖諸島。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和收復臺灣時,蒙古準格爾汗噶爾丹也在日益擴張,先后降服蒙古諸王,并與西藏之達賴喇嘛結盟,又勾結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其最終目的是統(tǒng)一全蒙虎視中原,與大清王朝爭奪天下,嚴重威脅著大清皇權。沙俄襲擾東北并搶占東北雅克薩等地。康熙一面調(diào)施瑯率精兵強將增壓福建以平定臺灣;一面令將軍彭春率東北邊防軍積極應戰(zhàn)并取得了雅克薩大捷,中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訂定了中俄邊境。臺灣和東北的問題解決后,康熙揮師蒙古草原,率二十萬健兒御駕親征噶爾丹。康熙帝二次親征之后,噶爾丹逐漸走向窮途末路。一場宿命對決,康熙獲勝,噶爾丹斃命,蒙古草原回歸往日的和平。 凱旋班師回京的途中,孝莊太皇太后歸天,太子胤礽與權臣索額圖結黨,意欲篡政謀逆提前即位,勾結反清勢力夜襲皇駕,事敗。后康熙察覺并廢除太子胤礽,引發(fā)奪嫡之爭。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立囑未酬,猝死龍座,詔書隨風飄落玉階,無人知曉它的秘密??滴趸实墼嵊诰傲?,廟號圣祖,享年69歲。
《康熙王朝》與《雍正王朝》,陳道明的康熙,焦晃的康熙。
前者說功業(yè)名,后者說身后事。
因為說功業(yè)名,所以陳道明版康熙密集地描述他如何英銳偉斷。擒鰲拜平三藩定臺灣對付索明二相剿平葛爾丹。
《康熙王朝》一共46集,到43集康熙才干掉葛爾丹,以及“寶日龍梅是你強暴了朕!”
若按正史,那年康熙才36歲,執(zhí)政不到三十年。
而他執(zhí)政的后三十年,用三集就抹過去了。
我們只看見他神威天縱了,只看見他舉賢用人了,只看見他高瞻遠矚未卜先知了。
我們通常是因為一個角色的優(yōu)點而喜歡他,因為他的痛苦產(chǎn)生同理心,愛上他。可惜多數(shù)時候,陳道明版康熙凌駕于所有人之上。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陳版康熙在千叟宴那番慷慨陳詞?喜歡他廷叱群臣?因為那時他惱了,像個活人了,而非先前那樣,低眉垂眼靠在榻上,一副“盡在我掌握,只要我用對一個人就能扭轉(zhuǎn)乾坤嘻嘻嘻”的架勢。
焦晃老師演的康熙,有一點取巧處:他出場時已經(jīng)在巔峰了,不用再刻意描述他如何英明神武努,接下來,只需要刻畫一個頂峰權力者的滄桑。
帝王巔峰老來最寂寞,也最像個常人。這點在文學里也通用。南美兩位諾獎大師,馬爾克斯《迷宮中的將軍》,略薩《公羊的節(jié)日》,都是寫掌權者的晚年。
所以焦晃老師固然自己演得黃鐘大呂,卻也的確占了人設與劇本的便宜。大家對焦晃老師的愛,恰如杜拉斯《情人》里那段:
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xiàn)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xiàn)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人都是因為一個角色的優(yōu)點而喜歡他,把他當做神;因為他的痛苦產(chǎn)生同理心,愛上他,把他當做人。
為什么陳寶國的嘉靖公認演出比漢武帝好?
為什么鮑國安的曹操也有狼狽時刻,但公認為英雄氣十足?
為什么馬躍的李世民也是英銳十足,卻比唐國強的李世民要出色?
為什么唐國強演的偉人,并沒那么高大全,普遍評價卻不下古月老師們先前演的偉人?
就是這個道理。
還是跟劇本有關。
《康熙王朝》這部劇的劇本,充滿了一種……說好聽點叫傳奇色彩,說難聽點叫民間想象的氛圍:
爾等都是庸人,我一個英雄皇帝,用各種你們想不到的反常規(guī)操作,就能搞定了!你們都猜不透我!
小康熙得病要死了,吃了神奇的藥草就活了。
靠個朱國治,就能忽悠住吳三桂。
朱三太子鬧事了,康熙很慌,斯琴高娃老師扮的“我孝莊”大吼一陣,局面就穩(wěn)定了。
吳三桂打過來了,康熙只要草莽間拔擢周培公就無敵了。還幾句話就能把個西北軍閥給說降。
鄭經(jīng)在臺灣自取滅亡??滴踔灰菝чg拔擢姚啟圣就無敵了,還能幾句話就撫定施瑯呢。
祭拜朱元璋時順便拿了臺灣,康熙回頭對朱元璋陵墓嘻嘻一笑。
索額圖和明珠都是壞人。康熙只要安排李光地打小報告就搞定了。
李光地還必須跟藍齊兒有點小感情。出使和親,必須搞得父女很難過。
葛爾丹當然是要拿下的。寶日龍梅當然是要愛上朕的,但也要守護故土,空留下寶日龍梅你強暴朕。
明珠和索額圖都罪惡滔天,那么就讓他們彼此揭發(fā)嘻嘻搞定了。
廷臣昏庸,康熙在朝堂怒吼,指著老歪脖樹讓他們反省,他們就反省了。
總之,《康熙王朝》的邏輯是:
舉世都庸碌,廷臣都無腦;只會面面相覷。
世上的大多數(shù)問題,只要我自己英明神武,我不拘一格用人才,全盤委托,再割舍點兒女情長,就都能搞定了。
天下只有幾個厲害人物;只有我慧眼識英雄,找到他們,任用他們,就能解決。
只有我康熙發(fā)現(xiàn)得了周培公姚啟圣李光地的才華。我康熙就是能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就像在《新三國》里,陳建斌版曹操忽然就地撒尿:那都是不拘小節(jié),其他人都太迂腐,沒我霸氣!
這就是編劇朱蘇進老師的邏輯。
我個人猜測:朱蘇進老師自己是軍旅作家出身,所以他總覺得:只要不拘小節(jié)、破格任用、必要時不擇手段鐵腕號令,加上意志堅定,就能解決大多數(shù)問題。
所以看著好爽??!——但是真這樣么?
而《雍正王朝》則是劉和平老師一貫的風格,與《大明王朝1566》互相輝映。
我已經(jīng)不想再重復劇情了——太復雜,也太精致了。
劉和平老師的特色,是通過一條線,帶出一連串人物,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乍看黑白分明,細看牽一發(fā)動全身,而且每個人自有其動機。
比起朱蘇進老師哪里不會點哪里、哪里有問題砍哪里的潑辣作風,劉和平老師筆下,無論是康熙、雍正還是嘉靖,都充滿了無奈:解決了一撥,又是一撥。從來沒有一勞永逸。問題總是循環(huán)往復的來。
當然,劉和平老師寫的也未必是完全真實的歷史,也有戲劇性的一面,但至少比朱蘇進老師的康熙“我用個周培公/姚啟圣/李光地就萬事大吉”,要來得靠譜。
這么說吧:少年人大概會喜歡《康熙王朝》:看著順,看著爽,覺得世上一切問題,只要哪里不會點哪里,快刀斬亂麻,自然利落。
到年紀略長,就能咂摸出《雍正王朝》的味道來,發(fā)現(xiàn)抽刀斷水水更流,世上越大的事,越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周而復始。
前者是英雄童話,后者是殘酷真實。
更確切說,前者無限夸大個人,而后者則滿懷著無奈的歷史進程。
那么個人奮斗……但是……歷史進程……
我們都懂的。
覺得康熙老牛了,24個兒子,20個女兒,平三番,滅葛爾丹,收臺灣,江山美人,山河統(tǒng)一,這樣的人確實應該再活個500年
喜歡索額圖的聲音 喜歡李楠的表演 特別喜歡那句話:馬桶比天下干凈
極其搞笑的一點就是,里面的孝莊皇后經(jīng)常說“我孝莊……”。她死前就知道她的死后的封號?
不喜歡清朝的電視劇,把人歷史觀改變了;沒有清朝,中國人進步的比現(xiàn)在快,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很好看的歷史片
討厭辮子戲
和現(xiàn)在那些亂七八糟的片子比,這部戲嚴謹?shù)淖黠L實在難得。
大清的心頭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咱們這爛一點,大清國就爛一片。你們要是全爛了,大清國各地就會揭竿而起,讓咱們死無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禎皇帝朱由儉,吊死在煤山上才幾年呢,忘啦?!那棵老歪脖子樹還站在皇宮后邊,天天地盯著你們吶!正大光明這四個字,說說容易,身體力行又何其難吶!
就是錯誤百出……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獜埻⒂?/p>
斯琴高娃和陳道明絕對可以用戲骨來形容
精彩的宮廷戲,但50集冗長的劇情難免讓情節(jié)稍顯松散,陳道明和斯琴高娃的演技讓人拍案叫絕。推薦。
很奇怪這部片子居然評價比雍正王朝還高。
從此愛上陳道明。
向天再借五百年,霸氣又好聽,陳道明跟斯琴高娃絕對是戲骨,最后容妃的死,讓我對康熙真的又愛又恨。
最近重溫,發(fā)現(xiàn)一些穿幫23333,但是不影響我對這部劇的喜愛,陳道明老師真的演出了帝王之氣。
比起近年來的電視劇真的是良心,陳道明把康熙演活了,為了宏偉大業(yè)犧牲了一切的一切。少年時期的康熙也是演得很好,溫潤又不失威嚴。
有比“寶日龍梅,你強暴了朕?。 备1频呐_詞么?
和爸爸一起每天坐等這個劇,很幸福
陳道明的表演非常精彩。電視劇讓我不得不想到余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皆讓人感慨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