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弗蘭琪一家從各地相聚于葡萄牙小城辛特拉,準備度過一個愜意的家庭假期。弗蘭琪朋友伊蓮娜的偶然到來打亂了計劃,家庭成員們也都各懷心事。一家人三三兩兩地漫步在辛特拉,在清新的自然野趣和閑適的城市街景中嘗試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沒想到弗蘭琪隱藏了一個足以影響所有人的秘密。在一家人心情沉重之時,她自己卻在這場漫步的最后變得云淡風(fēng)輕了起來。以小清新著稱的導(dǎo)演艾拉·薩克斯集合群星,到葡萄牙旅游小城展開一趟叩問心靈的旅程。
我很喜歡《弗蘭琪》,特別是辛特拉這個小鎮(zhèn),它太真實也太美好了,地上的石頭,黃葉,雜草,墻壁的青苔,盤桓的街道,有軌電車,還有不間斷的蟬鳴,像極了夏天的森林,天氣多變,時而晴空,時而細雨,時而大霧,陽光照在弗蘭琪和伊琳的頭發(fā)上,有一種毛絨絨的質(zhì)感,溫柔迷人。
離開熟悉的地方,迷人的海濱小鎮(zhèn)讓一切變得云淡風(fēng)輕,伊莎貝爾飾演的著名女演員弗蘭琪癌癥復(fù)發(fā),醫(yī)生說她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弗蘭琪很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然后邀請全家來辛特拉度假,導(dǎo)演娓娓道來,截取不同的片段,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只過了一天。
即便在風(fēng)景如畫的旅游勝地,每個人的煩惱都不會減少,但它們會有那么幾個瞬間消失不見,弗蘭琪不年輕了,浸透了歲月的她依然十分迷人,說話的腔調(diào),沉穩(wěn)的氣質(zhì),誰能拒絕弗蘭琪呢。
還行整個過程還挺有意思,F(xiàn)rankie和她女兒一家、單身兒子,還有現(xiàn)男友前男友,還有朋友和朋友男朋友在葡萄牙辛特拉旅游的故事,看上去更像是感情片,想離婚的女兒,未找到對象的兒子,并不相愛的男友,單相思自己的前男友,不太明確接受求婚的朋友
辛特拉這地方還是非常美麗的,綠色樹林、漂亮的房子顏色、海灘
Frankie穿的衣服還是非常好看的,他們穿衣顏色上、還有花紋上比較鮮艷
房間里的白色很歐洲
沒想到葡萄牙公交車還挺簡陋,里面是木質(zhì)、座椅看上去比較硬,有那種三輪車
Frankie對兒媳的標準:“只要女婿是個男人、不是猶太人,她就心滿意足”,跟猶太人之間為什么這么大的仇恨?
英國離婚許可法律真的嚴格
美國英國來的講英語,葡萄牙本地人講葡萄牙語、英語
葡萄牙過生日是那個樣子
情侶之間不管多大年輕,經(jīng)常親吻
這部《弗蘭琪》比我才看過的法國電影《浪蕩假期》更接近候麥的風(fēng)格,故事情節(jié)更自然、更平衡,人生的啟迪更淡雅、更綿長。這是演員弗蘭琪約前夫、現(xiàn)夫以及一大家子,還約了朋友從世界各地相聚于葡萄牙小城度假的故事,大家各懷各的心事,這個說一不二的著名女演員也無法左右一切,如已之愿,但最后大家在自然清新的環(huán)境下各釋已負,都顯得非常輕松。
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更沒有大起大落的化險為夷,故事通過人物對話讓觀眾知道了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還有下一步的打算?;旧隙际浅赡耆耍磳⒊赡甑暮⒆右蚕喈?dāng)有主見。人主要還是要把握好自己,對于別人,建議到就行了,不要強求,強求也沒有效果。環(huán)境對人的思維和決策有相當(dāng)程度的影響。電影也說過,在紐約求婚和在葡萄牙小城求婚的結(jié)果就是不一樣。這種有著強大自然魅力的地方,會使人更理性,更堅強,看問題更透徹。在這種地方,會使你的視野更開闊,會讓你感到與工作、掙錢和發(fā)展相比,人的情感和歸宿更重要,你會更好地看清之前的是與非,知道自己到底應(yīng)該追求什么,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
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的沿海風(fēng)光,與意大利和西班牙相比,她的人文古跡沒有那么密集,但也不失溫情浪漫,更自然,更空曠,絕對是個讓人放得下身心的地方。即便是沒有看過的景點,也不趕著去看,而是輕松、淡定地與親人和朋友聯(lián)系情感,提升心智,這種旅游度假更令人心曠神怡。
每年戛納競賽單元都有一部評價墊底的作品,肖恩·潘的《最后的模樣》和法國導(dǎo)演伊娃·于頌的《太陽之女》都眾望所歸地獲得過這份“殊榮”,但沒想到的是去年的這個桂冠落在了伊莎貝爾·于佩爾主演的《弗蘭琪》上,當(dāng)時聽到這個消息有點吃驚,不過最近有幸觀賞過之后才發(fā)現(xiàn)影評人的挑剔眼光還是比較理性的。
這是一部形神俱散的家庭倫理題材,美國導(dǎo)演拍歐洲片實在太別扭,一眾演員像是在念出教科書般僵化的臺詞,每個人物的情節(jié)線各自為政,彼此沒碰出什么火花,也沒有深入角色內(nèi)心的描繪。盡管全片在葡萄牙拍攝,環(huán)境氛圍充滿歐洲味道,對話也似乎有意模仿新浪潮大師侯麥的風(fēng)格,但是角色一開口講話就立馬露餡,聽上去完全是美國思維的內(nèi)容,根本沒有法國的特色韻味。反而是葡萄牙的美景更吸睛,我猜測片中的演員也深有同感,他們的演繹都很閑散和隨意,仿佛是在度假似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導(dǎo)演紛紛向一級大腕明星或演技派拋去橄欖枝,力邀其參與影片,務(wù)求能憑明星獲得三大電影節(jié)的入場券,或者在奧斯卡頒獎季獲得提名青睞。這種現(xiàn)象無可厚非,畢竟有明星實力派的加盟,影片顯然可自帶吸引力的光環(huán)。在北美影圈,梅麗爾·斯特里普和湯姆·漢克斯就是搶手的香餑餑,而在歐洲這邊,伊莎貝爾·于佩爾儼然成為了一眾導(dǎo)演爭相搶奪的對象,有她參與的影片入選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的機會往往比較高。
但事實上,這種為演員量身定做的劇本制作未必能發(fā)揮出導(dǎo)演最真實的水平,畢竟不是每個導(dǎo)演都能達到邁克爾·哈內(nèi)克或者保羅·范霍文的非凡功力。這位美國獨立電影導(dǎo)演艾拉·薩克斯過往的作品我沒看過,不了解他的風(fēng)格,相信這個劇本應(yīng)該是出自對于佩爾的崇拜而改編成型。不過,影后在影片里卻令人失望地沒太多發(fā)揮的機會,這種身患絕癥而臨終前跟家人攤牌的角色有點浪費她的高超演技了,看著她裝瘋賣傻地周旋在兩任丈夫之間,又或者為兒子物色媳婦而擊退情敵的情節(jié)讓人貽笑大方。盡管在山頂最后一幕讓人回味她老辣的意味,但也難力挽狂瀾拯救這部力不從心的作品。
你說女主角悲觀吧,她卻縱情一躍向你展示暮年心境里的少女心;你說她積極向上無所顧忌吧,成人的世界又是如此無聊,令她透不過氣。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過程。女主角一路漫無目的地行走一路不期而遇地與人邂逅,最終悲欣交集之處只剩下她自己。明星的光環(huán)漸漸褪去,她坐在房間里彈起了哀樂——她成了那位失聲的歌劇演員,猶如駐足在《咖啡公社》里的伍迪艾倫,亦如紛紛站在夕陽下的每一個人。
演員弗蘭琪一家從各地相聚于葡萄牙小城辛特拉,準備度過一個愜意的家庭假期。弗蘭琪朋友伊蓮娜的偶然到來打亂了計劃,家庭成員們也都各懷心事。一家人三三兩兩地漫步在辛特拉,在清新的自然野趣和閑適的城市街景中嘗試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沒想到弗蘭琪隱藏了一個足以影響所有人的秘密。在一家人心情沉重之時,她自己卻在這場漫步的最后變得云淡風(fēng)輕了起來。以小清新著稱的導(dǎo)演艾拉·薩克斯集合群星,到葡萄牙旅游小城展開一趟叩問心靈的旅程。
Frankie永遠是一切沖突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圍繞著她建立,她的消失(脫離)也將意味著一種中心缺位的空間運轉(zhuǎn),她被捕獲,出現(xiàn)在望遠鏡之中,但在影片最終,當(dāng)她在仰角中出現(xiàn),視線伴隨她的觀看而順接時,即是一種由被觀看轉(zhuǎn)向觀看主體的儀式。我們可以對比開場的泳池,她是如何被觀看者“捕獲”的?;靵y,松散的戲劇沖突并非意味著《弗蘭琪》是人物導(dǎo)向,相反,支持著影片的是一種膚淺化的空間,淪為ins背景板的,無法加入互動的空間(即使是Frankie被邀請,參加當(dāng)?shù)厝说纳站蹠?,也在某個舊識的闖入后被打斷),葡萄牙不再是葡萄牙,而是一個開放版本的暴風(fēng)雪山莊,來自世界各地的,處于一定關(guān)系的人“偶遇”,處理過去某一時刻所遺留下來的沖突(在這里,由于過于笨重,過去甚至無法擔(dān)任“幽靈”這一角色)
前段故事結(jié)構(gòu)有些《愛在羅馬》的意思,但相比起來,歡樂處不夠歡樂,尷尬時卻要尷尬的多。實際上這是一部屬于中年人的電影——當(dāng)人生走過了一定年歲,擁有的只是激情的退卻和未來的迷茫。(即使色彩如此高飽和,也無法掩飾歲月帶來的灰暗。)當(dāng)所有人面向生活(生命)之海,有人前行,有人駐足,有人觀望,有人等待。余暉漸落,但到最后終將匯入一條溪流,通往終點(而非終結(jié)),即使這條路上水滴間從未有過交匯……結(jié)尾的處理十分動人。
再親密的他人或者關(guān)系最終在各自的人生拐點上都要孤獨前行,那些關(guān)于「愛恨離合」的痕跡最終都會消散。
色彩好,景色好,服裝、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服裝值得借鑒,別管你有多少道皺紋,多少斤脂肪,都可以借鑒。本片形散、神散。中、老年的情感,就像粘合不起來的沙子,碰到后,也不能怎樣。
故事不差,不過敘述略散了點。演員都是演技派,溫情十足。
A / 居然是一部堪稱詭譎的自然奇幻電影!從第一個鏡頭幽藍的泳池水色,到第三個鏡頭清晰可辨的漫舞塵埃,再到森林中霧氣和面容上精靈般的亮白舞臺光,直到最后一鏡驚人地將山坡抹平與海洋相接,并讓夕陽的波光和小徑超然地相連——但是仿佛找到宿命的Frankie拒絕了這個龐大迷宮的出口,她終將沉靜地回返到異國空間里混沌與畸變的情愫之中。
形式很洪尚秀,色彩很阿莫多瓦,故事很多蘭,能看到Ira Sachs對家庭情節(jié)劇的探索,但是缺少把所有人網(wǎng)在一起的黏力。本來今年就打算去葡萄牙,正好加上這個叫辛特拉的小城...
美不美法不法,想抓馬又縮回手,全方面傍阿姨。
3.5是隨意散亂了點,私心還是有喜歡之處。有侯麥的影調(diào),人物也有幾分像侯麥式的人物,但遠沒有其劇作的精巧和細膩的哲理,設(shè)置在sintra,但總覺得并未真正完全發(fā)揮此地的作用,直到最后一鏡。但弗蘭琪的告別仍然是動人的,將悲傷掩埋,她的觀望,她的音樂,她試圖架設(shè)在愛人之間的橋梁都將延續(xù)下去。從山頂?shù)幕厥资且粋€有魔力的瞬間,只是這個對于佩爾太簡單了,沒有多少演技的迸發(fā),是更坦然赤裸的現(xiàn)身,面對衰老也好,面對悲傷也好,這種放松仿佛有其療愈的作用。
在異國。
輕盈的幽默感堪比洪尚秀,尷尬的對話與笨拙的動作疊加,家庭成員間生疏而默契的關(guān)系,被剖開于葡萄牙小城各個未具名的角落,所有人如同所有人的分身,既聆聽真相,又表明心跡。寡淡不是問題,但結(jié)尾制造高雅氛圍的意圖太過明顯,倒不如松垮到底顯得坦蕩。
現(xiàn)實里的于佩爾高產(chǎn)、充滿活力,似乎可以看她永遠演下去。直到這里,也許Frankie確實被寫得很像她本人,或者就是她一如既往演得出神入化,總之你下意識把她和這個死期將至的角色混為一體,于是第一次想到,我們不能失去這樣的女演員啊。
這樣的故事真是舒服到極。Jérémie Renier 再次飾演阿姨的兒子,當(dāng)年的青澀蕩然無存,哪怕只是銀幕上的一小抹顏色,阿姨依然萬眾矚目。
對白電影,全片沒換幾次鏡頭吧?有些中景很美,有些沒有拍好。英語世界中產(chǎn)人空降到葡萄牙,生死之外都是些沒寫好的心理小九九??粗粗谷幌胍私饨Y(jié)尾了,竟然沒有很不喜歡,IY還是繼續(xù)演自己擅長的。總體還是有些一般。
三星半吧,私心加了半星因為是在去過兩次的辛特拉拍的。淡淡的故事配合并不洶涌澎湃的人生,每個人都在生活的拐點,映照出在夕陽下的群像,大西洋的壯闊背景前是人生的多變,多少繁復(fù)與傷懷皆在影像和時光里瓦解。人生,看似無常卻有常。
北影節(jié)云上觀影第三部。法國影星于佩爾主演,去年她曾到海南節(jié)做評委主席。故事是患絕癥的老女演員,召集一家人做最后告別的一次家庭旅游。發(fā)生在一地一天之內(nèi),敘述全靠對眾多人物關(guān)系、心理變化的準確、細致描述,劇作值得研究學(xué)習(xí)。最后海邊山頂日落時的大遠景人物調(diào)度運用,令人叫絕。
QY-314,一部預(yù)想中的那種溫情小品,對于看過艾拉·薩克斯之前幾部片子的影迷來說,可能會更容易接受這部電影的風(fēng)格,不管故事設(shè)定如何似曾相識,導(dǎo)演總是那么含蓄平淡溫情,可以處理的很輕盈,很暖心。這可能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吧,還是可以打動我這種喜歡他的人,拍出了中年人的人生狀態(tài),只是這次在故事的編排上,幾組人物之間的排列組合有點功能性,劇本并沒有渾然天成的感覺。
還是導(dǎo)演的溫情小品,結(jié)尾那個鏡頭還挺喜歡的。
攝影,于佩爾和托梅的表演。在沒有于佩爾鏡頭你仍能感受到這個角色對其他角色的影響和壓迫,可是鏡頭對準她時,卻是那種瀕臨決堤的脆弱感。第三個戛納影后要來了。
總是嘲笑Star Wars*這樣的電影,取著一流的景,講著超無聊的故事。沒想到這個值得期待的劇情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群人中隨機組合之間的碰撞對話刻意而乏味,況且即便拼湊出“女演員的一生”,也并沒有太多值得刻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