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和陌生人說話第一季①
今天看了三集和陌生人說話
從給自己肺寫信的女孩
到為死囚寫遺書的囚犯
以及“殺馬特教父”羅福興
看看紀錄片,看看別人的世界人生
無形中也會多點人生的感悟,多點活下去的勇氣
雙肺移植,排異反應,LAM(淋巴管平滑肌瘤?。@些陌生的詞是一個女孩突然面臨的噩耗,但是她在堅持并且努力地活下去,帶著放牛小哥哥捐贈的雙肺。
算我孤陋寡聞,我還是第一次認識到監(jiān)獄里有一種工作,是專門負責給死囚寫遺書的。聽死囚臨死前講的故事,書寫他/她們的遺言。這對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場身心的沖擊。前一晚聽完他/她們的遺言,第二天一早天光乍亮,就目送他/她們離開。
殺馬特是特別流行的一個時期,大家想到第一時間就是啊痞痞的、夸張的五顏六色發(fā)型、不學無術的搞怪。
只是沒有想到背后的故事會這么心酸,不希望被忽視,希望引起注意,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關系不好,從小輟學,年紀輕輕便出來尋生計。還有殺馬特原來諧音smart,這是聰明的意思。心酸中帶點搞笑。
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糟糕,大家還是在努力的生活啊
2 ) 被傾聽
《和陌生人說話》是女主持人陳曉楠以及她的團隊在騰訊視頻平臺上推出的訪談類節(jié)目,主打的是與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交流的主題,一經(jīng)上架就在各大評分網(wǎng)站上獲得了相當高的評價。在這個這個多數(shù)訪談節(jié)目都在用明星陣容,八卦作秀博眼球的時代,《和陌生人說話》可謂是一股清流,被采訪者多是來自社會的中低層的普通人,但是每一個人卻都帶來了并不普通的故事,每集時長雖然只有十五分鐘,但是從他們淳樸的話語之中,觀眾完全能夠抹去社會大環(huán)境給他們貼下的固有標簽。感受溫情、人性、寬容,整個節(jié)目由淺入深,加之主持人很好的把握交談的身份,將大部分時間交給受訪人,不但給受訪人一些變化,更是讓觀者在看后不斷的反思。
雖非英雄但卻無法被取代
在多數(shù)家庭里孩子經(jīng)常被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久而久之這樣的規(guī)則刻入我們的心中,對于陌生人的態(tài)度多是以提防為主更談不上什么信任可言了。久而久之在這個社會上難免會產(chǎn)生隔閡,不愿意與人交談,但是卻又感到讓人恐懼的孤單。陌生人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是匆匆而過的關系,剩下的只有冷漠,以及喪失聆聽能力的人們?!逗湍吧苏f話》這一節(jié)目可謂是正中時代的下懷,它反其道而行之,它將被遺忘在角落的一個個的生活展現(xiàn)給了大眾,但這恰恰是引起共鳴的地方。 因為這些故事展示的是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是一個人的全貌,是去掉固有標簽之后最真實的他們,他們的經(jīng)歷是無法被取代的。這個節(jié)目讓人看到不只是我們習慣了的英雄人物、商業(yè)精英、政治能人、學術大家才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分享自己的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權利,因為這個節(jié)目再一次讓人意識到,每一個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被欣賞的。
做一個聆聽者,把敘述交給受訪者
在每一集采訪中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現(xiàn)象,那就是主持人陳曉楠本人擁有的鏡頭數(shù)量是非常有限的,多數(shù)的鏡頭都是定位在受訪者身上,基本上受訪者穿插旁白把大部分故事講完,主持人才會問上幾個相關的問題,在短短的十五分鐘內(nèi)把大量的時間留給敘述者本身,留給故事。這在談話綜藝節(jié)目中是很不常見的,從著名的電視談話節(jié)目《魯豫有約》給主持人留出大量的時間來陳述關于受訪者的信息,以及多數(shù)鏡頭更愿意把主持人和嘉賓放在同一畫面下;到同樣評分很高的《圓桌派》嘗試把話語權平分給主持人和嘉賓私人。大部分談話節(jié)目多傾向于采用對話的方式來采訪嘉賓,但是《和陌生人說話》卻把更多的話語權給了受訪者,主持人在整個節(jié)目里充當?shù)慕巧袷且粋€對于陌生人有著許多好奇的聆聽者。觀眾不但能看到更完整的故事,在講述自己的全過程中也隨著主持人充當了一位耐心的聆聽者。
采訪非單向,而是超越屏幕連著另一端(觀眾)
在這個以新媒體為主流的時代,網(wǎng)絡受眾群一般是制作方最關注的一個方面,抓住觀眾不但意味著抓住了流量,也意味著抓住了輿論的方向。以《圓桌派》為例,在其評論區(qū)中經(jīng)常就會產(chǎn)生下幾期將會談到的話題,觀眾不僅是簡簡單單的觀者,而更多的是一個參與者。《和陌生人說話》在片尾都會顯示這是節(jié)目采訪的第幾個人,一集基本上是以采訪十個人以上的水平在進行著,他們有著不同的身份地位、社會經(jīng)歷,這樣一些各形各色的人被湊到一起去討論一個問題。在被問到要說一個"一句話的遺書"的時候,有的人說自己從沒想過、有些人說還想繼續(xù)活、有人很務實的要告訴家人自己的存款在哪、有人甚至選擇什么都不說。當繼續(xù)被問起有沒有經(jīng)歷過生死的時候,每一位受訪者又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每一個答案對于觀眾又都那么似曾相識、感同身受。在《和陌生人說話》這個節(jié)目中,都有一個主題然而就像片頭所說的那樣,這些主題都與"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有關系,這十二個字表達出了人們最基本經(jīng)歷與感受。也正是因為這十二個字,這些最基本命題,把銀幕兩端的人連在了一起。受訪者被問及的問題,都是最樸素的問題,《和陌生人說話》并沒有選擇只是把故事純粹的給予觀眾,相反的它運用了一種交互的模式,讓觀眾對于講述者這個素不相識陌生人,有了超越身份、忘記職業(yè)的感同身受。
穿越不同的社會身份與年齡,卻有著同樣的情感身份
網(wǎng)絡媒體的受眾多是以青年為主的,而且有年齡不斷降低的趨勢?!逗湍吧苏f話》截止到2018年在騰訊平臺上有超過九百萬的播放量,在這個靠著年輕藝人、選秀節(jié)目、挑戰(zhàn)比賽、真人秀增加流量的時代,其主打的以與陌生人分享故事的主題取得這樣的播放量已經(jīng)是值得嘉獎的事情了。另外各大評分平臺對其打出將近滿分的分數(shù)也再一次證明了節(jié)目的價值。筆者在本文無意分析當今社會年輕人愛好的轉變,或年輕人與其父輩之間的興趣差異,更想要強調(diào)的是每一代人的共通之處。情感身份就是其中一個,不論觀眾還是受訪者都有著相同的情感身份,或作為兒女、亦或是有一雙兒女做著為人父母?!逗湍吧苏f話》的受眾正是所謂老少皆宜的,因為每一個人雖然都有著不一樣的職業(yè)地位,卻都在情感身份中分享著幾個有限的角色,由于有著相同的角色多數(shù)觀眾才會透過屏幕而被打動。觀眾也會更多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關注哪些從沒注意過的人,因為有可能那個建筑工人可能與自己一般,也是一位父親,或者是嘗試與和自己不同身份的人溝通。從某種程度上《和陌生人說話》完成了它的使命,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通訊工具,直接或間接的改變了大眾的溝通方式,雖然交流是更加頻密的,但是并沒有減少人們的孤單感。內(nèi)心與內(nèi)心的溝通,多數(shù)還是需要面對面的傾聽與被傾聽。
3 ) 和陌生人說話——對人性的寬容
無意中看到的一篇推送,讓我接觸了和陌生人說話這檔節(jié)目。第一期的“陌生人”就是“蠢賊”大力哥,我本來是抱有一種嬉笑的態(tài)度觀看的,但他出現(xiàn)在鏡頭前面時我看到的是一位普通的中年人,主持人陳曉楠是出了名的知性女性,妝容氣質(zhì)都十分符合節(jié)目氣質(zhì)。大力哥說:“人性啊,太虛偽也太真實”。我以前總是不太能理解旁人的想法,也總喜歡單獨行動,其實人類的通性思想無非對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找尋自己生命的意義。經(jīng)過那么多事情過后,大力哥現(xiàn)在在某直播平臺直播糊口,養(yǎng)育自己的女兒,你看他在延續(xù)生命,這就很好,他的眼里常含淚水,在此刻他不是”蠢賊”大力哥,而是幾經(jīng)波折后哺育女兒的普通中年人。
給我印象很深的還有中國沒有殺馬特那一期,以前我看他們真的就是不可理喻,并不能把他們當成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來看。
看了和陌生人說話我體會到了他們內(nèi)心對被社會認可,被接納,希望被關懷的冰冷的心。
當他說出出名和好感度還是有區(qū)別的那句話時,我真真感受到了他追求的本真:即不被消費的自我。即使淪為時代的棄兒,他也愿意按照自我的方式去生活。殺馬特的存在是必然的,它的消失也是必然的。作為時代的產(chǎn)物,再拿出來消費不過是無聊的炒作。
人對自我的追尋總是在不斷嘗試和失敗中前進的。
我現(xiàn)在也在和陌生人說話,你們好,陌生人。
4 ) 做個有腦的普通人
如果人們會盲目崇拜強者,并把成功歸結于天才,相對地,人們也一定會盲目謾罵鄙視罪犯和一切他們認為低人一等的人。在人們不愿意互相理解的環(huán)境下,大家只在乎你做了什么,沒人在乎你這么做背后的原因和想法。因此在看見有偉大成就的人時,就會安慰自己偉人都是天才,而不去想為什么自己不能成為偉人:在看見有人犯錯時,就會高高在上取笑犯錯者 而不是去想自己是否也會犯相同的錯。如此讓自己的大腦罷工下去,什么都改變不了,既不能讓世界更好,也不能讓自己更好,永遠只能當個一葉障目易于操控的愚民。看見成功者則應仔細分析可取之處再向其學習,看見失敗者則應仔細分析錯誤并反思自己避免落入相同的境遇。這樣才有助于了解真相,提高自己,防患于未然。在盲目推崇強者的主流下,《和陌生人說話》不帶偏頗地,緩緩道來地,甚至有點反主流地,讓我們接近這些普通的陌生人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放下狹隘和偏激,好好體會人應有的感覺,人應有的樣子。力薦這個節(jié)目,因為它讓觀眾做回一個有腦的普通人。
5 ) 所思所記
①ep3 給死囚寫遺書 于生命盡頭窺見人性與敬畏;
②ep4 中國沒有殺馬特 但永遠有人渴望被關注 最終懂得知名度≠名聲;
③ep9 黑幫惡徒到煮面天使 把你從迷途中拉回來的是家人 治愈他人所帶來的成就與滿足感是更長遠的;
④ep10 酒癮者 AA人群的相互救贖 切勿放縱 成癮難治;
⑤ep11堅持治療父親的趙先生 只要有最后一絲希望就不愿放棄 一邊是對“好起來”的希冀 一邊是對“他或許能感知到我過得并不好”的心痛;
⑥ep12 有警察夢的英雄扒手 愿正義能被善待;
⑦番外篇
毛不易和馬伯騫都是很有自己態(tài)度的人
毛不易很可愛 很真實“我不想說的你們也問不出來”
馬伯騫是幸運的小孩兒 能被父母理解 去做做愛之事 他在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 身上永遠有一股酷酷的韌性
郎平和她的女兒 “女兒是我最好的作品”
同性戀女兒和她的母親 “沒有什么是比一個真實的孩子更好的禮物”
6 ) 第五集
不小心誤入某公司,當兵時還是標兵,結果復員后,被無意中拉入一場謀殺,人很多時候都是一念之間,不斷懺悔,不斷回憶那個細節(jié),我突然想到今天同事說的,要注意安全,我一直都很心大,從來沒想過生活中其實充滿了意外,誠然現(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安全的,但是這個意識不能少,還是要謹慎。犯罪嫌疑人,還有一個仍在逃。
第六集,把人體放在-196℃,細胞還在存活。人體低溫保存手術,保證大腦的活性。中國第一例。。。愛一個人,就是都能接受,,,把她看做小孩,生活中她是家里的頂梁柱。中國人的觀念不太能接受,這和我剛開始看的時候想法一樣,這人有毛病吧,都這樣了,做人體低溫意義在哪,而且感覺有點可怕,是不是單純因為控制欲,但是聽著他再說,我卻突然想起,未來的技術不可預知,那是不是也許會有一些奇跡出現(xiàn)呢!這個人想的真開
原來殺馬特教父羅福興是這樣的,只要來看看這個世界就滿足了。這是個多么美麗又遺憾的世界。
3.5 聚焦邊緣化的社會熱點人物那些背后的故事,殺馬特和殺人犯兩集很棒
直視每一個平凡的靈魂
對于我們看到的各種新聞對于這個時代我們太喜歡用上帝視角看待了,這個節(jié)目讓我看到的是完完全全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印象最深的就是洗剪吹教主那期最后的幾句話打臉多少所謂的“藝術家”。
五星。很喜歡,各種各樣的人??吹耐踔Z諾那一期,結果被吳曉辰圈粉,她價值觀真好。節(jié)目形式很好。
偶然看到一期,就是殺馬特那期,看哭了
生而為人,常懷敬畏。
追看了四期了,越來越好看。每一期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感動。就像那些娓娓道來的好電影,沒有大明星,沒有大動作,但看完后好幾天總有一條細細的線纏繞在你心里,讓你不?;叵肽硞€片刻。
殺馬特教主,把妻子送進零下200度的男人。
看的丁克和生孩子的女性對話這一期,很喜歡42歲的姐姐對她自己人生觀的解讀。有點共鳴的感覺哈哈哈。我也是丁克堅定主義者
我不太喜歡她找的對話對象,都是壞事做盡的人,不太真誠的
補標。僅僅是陌生人之間的交談,鏡頭前有克制,卻仍可以揭開那層隔閡。我們現(xiàn)在缺少這種對話與交流。
今天我的肺還努力工作著,今天還可以吃到酸菜魚,這些習以為常忘記感恩的事情都被那個陌生人以生命為戒尺衡量過。
都浸泡在生活的苦累里太久了,吸收了那么多雨水,輕輕一碰就碰出淚。
特別好,特別棒。
這樣一個時代,以這樣一種平等而不是審視的角度去交流,去溝通,實在難得。這才是一檔節(jié)目的意義所在吧。
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特別,整個下來給我的最大感受是:你不是他人,所以不要隨便評價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另外:主持人陳曉楠,是我目前看過的談話類、對話類節(jié)目中,最容易讓人共情,也最讓人賞心悅目的主持人。沒有壓迫感。
挑了感興趣的看,特好,而且豎屏放映,很妙
豎屏畫幅把受訪人聚焦于鏡頭之中,一點微小的表情和動作都能清楚發(fā)現(xiàn),陳曉楠不帶情緒的平等式交談,內(nèi)容又恰到好處的結束,給“陌生人”保留必要隱私和空間,也讓觀眾在這有限的時間里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和感悟。
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每一個生命都難能可貴。冰凍妻子的他說,愛情里沒有犧牲她的陪伴就是最完美的回報最怕的不是她忘了他而是忘了自己;殺人犯的他說,付出了代價并不能被原諒背負一生的悔恨也換不回他的重生;給死囚寫遺書的他說,因此對規(guī)則對生死有了敬畏他們在最后一道晨光亮起時也是想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