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瑪(麗絲?洛米 Lise Lomi 飾)是一個天真而又單純的16歲女孩,暑假就要來臨了,和暑假一起來臨的,還有奈瑪期盼已久的生日,過了這個生日,奈瑪將又向看似豐富多彩的成年人世界邁進了一步。在這個夏天,一直在巴黎生活的表姐索菲亞(札伊亞?蒂哈 Zahia Dehar 飾)回到了奈瑪?shù)纳磉?,索菲亞和奈瑪見過的所有女孩都不同,渾身上下都散發(fā)著神秘的魅力。
奈瑪很快就被索菲亞給深深的吸引了,索菲亞的存在讓奈瑪和好友度度(克洛蒂爾?蔻洛 Clotilde Courau 飾)漸行漸遠,甚至背叛了兩人之前的約定。在海邊,索菲亞邂逅了名為安德斯(伯努瓦?馬吉梅爾 Beno?t Magimel 飾)的男子,他散發(fā)出的藝術(shù)氣息令索菲亞深深著迷。
《水性楊花》。6分。
麗貝卡·茲羅托斯基編劇、導演,札伊亞·蒂哈、麗絲·洛米主演作品。
麗絲飾演的16歲的少女奈瑪,在她生日那天,迎來了久別的札伊亞飾演的表姐索菲亞,兩個爛漫的身材臉蛋都是一絕的少女出現(xiàn)在海邊,立刻吸引了眾多少男中年男的注意。
索菲亞作風大膽,在海邊立刻成為焦點,富商安德斯對著索菲亞口水直流,渣男本色一覽無余。索菲亞像情場老手一樣帶著奈瑪游走在安德斯身邊,不僅大秀愛情動作片段,也玩起了釣凱子的游戲。這令奈瑪不僅懊惱,也很沮喪,甚至艷羨但又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中年男人的本性閱后即焚,無情無恥,兩輪激情過后,安德斯竟然以失竊為由趕走了姐妹倆,這令奈瑪極其不滿,而索菲亞竟然無動于衷。
故事談不上經(jīng)典,但尺度十分大膽。水性楊花這個片名翻譯欠佳,畢竟水性楊花的并不是兩位少女。
但女主札伊亞·蒂哈可是個有故事的女主。
本片通過將索菲亞義無反顧的及時行樂,與蕾拉面對夢想和性開放的猶豫不決對比,展示了索菲亞表面的“自由”實際上是掩蓋空虛內(nèi)心的面具,而蕾拉在猶豫中聽懂了菲利普的點撥,也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影片主要矛盾點是索菲亞與蕾拉在個性上的矛盾,蕾拉與自己搖擺不定內(nèi)心的矛盾,其他情節(jié)服務于這兩個矛盾,最終也得到了各自的解決,各得所需,形成本片完整的邏輯鏈條和人物成長軌跡。
主要人物分析
母親的去世對索菲亞影響很大,也成了她為自己浪蕩找的最佳借口——如果不Carpe Diem,就會像巴黎飛往里約那個航班上的人一樣(沒明說,但估計母親就是其中一員),“他們的機會被剝奪了,無法思考無法害怕無法說再見無法原諒他人無法請求原諒”。索菲亞與母親的關(guān)系不得而知,至少她不想像母親一樣帶著遺憾突然死亡。這是她“水性楊花”的價值觀基礎(chǔ)。
因此,索菲亞很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錢和男人,最好是有錢的男人——帶給她的感官刺激。說錢,是因為①她跟安德烈睡一覺就去記人家的賬高消費,目的單純而明確;②在跟凱莉蘇聊天時說:“到了你這個年齡我也要有這一切”。如果沒錢,有男人也能湊合——第一次在海灘被兩個beach boy撩,索菲亞就擺出一副“放馬過來啊”的架勢,卻被還未開竅的蕾拉轟走了,如果得手了可能就沒后文了。
索菲亞急于證明自己,被戳穿后又掩蓋自己——在財貌雙全的凱莉蘇面前,想要爭風頭,主動談文學聊藝術(shù),卻顯示出腹中空空(推測她說的《痛苦》和《情人》是索菲亞瞎掰的兩個作品,安德烈和凱莉蘇看破不說破);索菲亞不接受對自己整容的批評,勉強接話把批判說成是贊美。而這些在幾個老江湖眼里都是小把戲,大家都當笑話看。索菲亞只能通過裸露自己傲人的身體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
在本片的所有人物里,索菲亞看似自由浪蕩,目的明確,實際上最空虛——只能通過裸露精心打造的身體來獲得被搭訕的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獲得了夢想中的錢和男人,卻在被拋棄后毫無還手之力,終究不知所往。索菲亞來戛納前,也是從另一個地方搬去的巴黎,離開戛納后,又去了倫敦,可見經(jīng)常搬家。她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往哪去,從未聊過夢想,自己追求的“感官刺激、冒險”就是誰來都行,倡導的“付諸行動”也不過就是露肉和主動勾搭。
無論是巴黎、戛納還是倫敦,可能都會找到看上她美麗身體的人,但也許沒有人會陪她走一生。也許這就是索菲亞追求的自由吧。
比起索菲亞,蕾拉是幸福的,擁有眾多好友和形影不離的男閨蜜嘟嘟,完整的家庭以及家里開的飯店作為托底的工作選擇,還有索菲亞帶她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蕾拉手握全部選項,卻像所有青春期孩子一樣,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所以什么都想試試:試鏡、紋身、高檔商品、甚至試探性地想要跟中年大叔親密接觸一下。幸運的是,帶她體驗這些的索菲亞未能獲得長久的依靠,自然蕾拉也不得不重新認清自己。
試想,如果索菲亞與安德烈持續(xù)糾纏,也許蕾拉還會迷失在這種虛幻的新鮮感中更久,甚至會成為索菲亞一樣的女孩——蕾拉已經(jīng)因為索菲亞的出現(xiàn)而放棄了最初的夢想:演員;繼續(xù)下去蕾拉很可能會失去更多東西,比如嘟嘟,比如家庭的支持。
在跟隨索菲亞混跡于中年大叔身邊時,可以看出蕾拉內(nèi)心是掙扎的——她作為乖乖女好學生從來沒有體驗過這些,很新奇很刺激,但她說服自己這些是“長大”的一個證明,因此她躍躍欲試想要獲得索菲亞的那種“自由”。比如,當被菲利普問及“你想當女演員?”,蕾拉一口否認說那是嘟嘟的夢想,但被點撥了一下后,卻馬上緊張問幾點了,不知是在掙扎著守護自己的夢想還是嘟嘟的夢想。為了獲得自我確證,尋找自由,蕾拉去做索菲亞一樣的紋身,獲得索菲亞的感謝;去撩菲利普,但被大叔一眼識破并及時制止。
索菲亞的離開和嘟嘟試鏡的成功,終于讓蕾拉平靜下來思考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嘟嘟說“你變了”,蕾拉反問“改變怎么了?我不能改變嗎?”——其實改變了什么她自己也說不清,也許只是漲了些見識,到成人的世界里走了一圈而已,但回來時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難回原來的純真。蕾拉主動吻嘟嘟,是想要嘗試確證自己的性魅力,是否能像索菲亞一樣吸引男性的注意,被嘟嘟贊美“你的奶子很美“,也就沒有再進一步。不經(jīng)意的玩笑,讓蕾拉明白了這些都還是自己這個“孩子”沒法享受的。
明白了這些,蕾拉哭著跑去與菲利普告別——她也不知道他們的關(guān)系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告別,被冤枉偷東西的事也不再讓她煩惱,只是她覺得不能再繼續(xù)上那條船了。告別時,菲利普說出了讓蕾拉醒悟的名言
“我知道你有原則,重要的不是原則,重要的是價值,你很有價值,你知道的,對吧?”
菲利普的意思是:客觀的對與錯沒什么意義,別人的對與錯也沒有什么意義,重要的是你選了什么,什么對你有用,蕾拉你要發(fā)掘自己的有用之處,不能圖簡單而膽小地坐在角落!
與索菲亞和菲利普的告別,也是蕾拉與青春迷失的告別,是真正自由的開始。
在撩與被撩這件事上,安德烈與索菲亞是同一路人:放得開,玩得起;不同的是,安德烈有錢,掌握著主動權(quán);而索菲亞是看人家臉色行事的工具人。
安德烈雖然浪,但不渣。他知道繼續(xù)玩下去對自己沒什么影響,但毀人家姑娘前程,就找了個偷東西的借口趕走了索菲亞,善良而殘酷,體面而有效。
安德烈雖然色,但不傻。從索菲亞毫不客氣地記賬消費就看得出來,這姑娘不是省油的燈;從與凱莉蘇的聊天看得出來,索菲亞也就是一花瓶,腹中空空。這樣的姑娘跟她除了那點事兒還是那點事兒,無趣且后患無窮,還不如各取所求后趕緊撤。
他們之間沒有愛,也談不上恨,雙方都很清楚。所以索菲亞被冤枉走時頭也不回,因為不需要解釋什么,都是成年人了,何必說破。
在工作中,安德烈是和藹的奴隸主,與菲利普平等相處,還調(diào)侃說自己反而是菲利普的奴隸;但他不是圣人,從沒試圖勸索菲亞從良。
菲利普與老板生活工作在船上,把身邊的人人事事拎得門兒清,同時讓老板賺得盆滿缽滿。與安德烈一樣,菲利普具有中年人應有的清醒和分寸——說自己的好朋友凱莉蘇很危險,交往止于金錢,見面也要出貨;看到蕾拉與索菲亞廝混為蕾拉惋惜,但對老板請的客人絕不多嘴;跟蕾拉聊起夢想,只說了一句“沉默躲在后面很容易,你要大膽一點”;一句“別這樣”打住蕾拉若隱若現(xiàn)的撩撥;分別賜金句,助蕾拉開啟新人生。
但他與安德烈最大的區(qū)別是:菲利普不玩弄感情,對美的東西保持敬畏,認為年輕女孩與藝術(shù)品類似,都是美的存在,“美與利益毫無關(guān)聯(lián)”“我們不能擁有美,只能欣賞”。
菲利普只為利益服務,甘愿作守規(guī)矩的錢奴。與安德烈半開玩笑,說自己是他的奴隸,實際上也是這么做的:小心翼翼在老板身邊工作,絕不越界,連享受游玩都很克制隱忍;同時,他也要求別人對金錢帶來的等級差異絕對服從,不能含糊,所以因為傭人對蕾拉語氣強硬,要求他認真道歉。
嘟嘟死忠于友情,不折不扣好閨蜜,但只能是閨蜜;外表娘娘腔,內(nèi)心鋼鐵直男。
直男體現(xiàn)在:說好的夢想,蕾拉你拿咱們說好去巴黎視鏡的錢紋身,我后悔沒讓你疼死;
試鏡你放我鴿子,好!我一個人扛,一個人演兩個人的戲,老子(誤:老娘)成功了,跟你一起高興!
人家蕾拉都親上嘴了,還問“你在跟我調(diào)情?”,還說“氣氛被你毀了”哈哈哈哈。
不饞身子饞口煙(看手法估計是大麻),吞云吐霧賽神仙!
真·鋼鐵直男嘟嘟不解風情,注定只能作蕾拉的閨蜜。
是的,他也許不想改命,就一直是好朋友,到此為止就好。
沒有想象的那么膚淺 如果你是80后 如果你事女生 如果你年少輕狂過 如果你喜歡過老男人 那你一定能在電影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到最后感動哭了 曾經(jīng)我們也像她們那樣迷茫,大膽,無助,瘋狂 可是后來都發(fā)現(xiàn)眼前的一切都不真實,都是過眼云煙。就像宿醉第二天 身體的難受讓我們清醒,最后都要恢復到正常。
《水性楊花》、 《浪蕩假期》的名字很香艷,拍的也相當有尺度,但很快就讓人感到這是一部侯麥風格和精神的電影,侯麥的社會現(xiàn)實批判,侯麥的人生啟迪,是一部嚴肅的電影。故事發(fā)生在海邊戛納,在侯麥式自然輕松的節(jié)奏下,電影安排了幾個典型的人物。索菲亞是一個陪玩女,屬于寄生于富人,憑著青春和身體吃飯的那種。她一付整形網(wǎng)紅相兒,信仰活在當下那一套人生哲學,把握著與有錢男人交易的機會。電影也表現(xiàn)了周圍對她的冷漠和歧視,但除了男人最后怕麻煩找個借口把她甩了,令她感到不快甚至憤怒,但尊嚴不是問題,問題是要馬上找下一個可以寄生的有錢男人。這不是一個只需懷抱理想,可以不顧一切而一往無前的社會。電影也塑造了一個身在花花世界又潔身自好的菲力浦,他活絡又寬厚,善于應付又堅守原則和底線,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蕾瑪是故事的女主人公,電影也是站在這個尚未出道姑娘的視角上,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的。電影開場白用了那位名人的話,“人生最重要的事莫過于選擇你的專業(yè),機運是一把鑰匙”。對于這句話,不同的價值觀和思想方法,當然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選擇。金錢,尊嚴,自由,情感,在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到底要進行怎么的權(quán)衡和取舍,表姐索菲亞和人生過客菲力浦都是鮮活的例證,很好的教材。對于蕾瑪來說,因為年青,可以勇敢地接觸社會,即便走了彎路,也有的是時間用來糾偏,人生的機動很多;因為自由,可以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為有好感的菲力浦送行;因為現(xiàn)實,可以選擇適合的工作,腳踏實地地憧憬理想。不想像父母一樣庸庸碌碌地生活一輩子,又不知道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蕾瑪?shù)那啻好悦5⒉焕Щ?。假期里從身邊典型人物的思維和做派的碰撞里進行探索,蕾瑪?shù)那啻含F(xiàn)實又正面。從這個角度看,這部電影也很青春。
夏天終于和假期一起過去,女孩成長的片段,因為中間視角的轉(zhuǎn)移和旁觀者角色而略顯散漫,最終有些不知所述。色調(diào)很好看,配樂太棒了,有些過但完全挽救了乏味的故事線,要不是這個音樂我就要睡過去了。
一個女孩的成長片段。沒什么新意,也挺松散的
戛納夏日的蔚藍海岸,迷茫的未來,躁動的青春。最初給人的感覺是校園向教育片,旨在告誡年輕人人生道路選擇的重要性。故事的發(fā)展沒有太出乎意料,但人物都很飽滿,演繹也很成功。唯美的背景樂把碧藍夏日的每一幕喜怒哀樂,都渲染成記憶中油畫的樣子,看完竟讓人意猶未盡。尾聲部分濃墨點了職業(yè)選擇的主題,可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卻把故事生生割裂成兩部分,點題的代價有點高。
我就想問女主角一個問題:本澤馬和里貝里誰更厲害。當然我指的不是球技。
2.5 別人的假期都是在外面曬太陽談戀愛為所欲為,我們的假期在家各自隔離。
映后談。這位easy girl 小姐穿著和片中同樣easy的衣服來到現(xiàn)場。提問環(huán)節(jié)有觀眾就選題角度問到,這類題材電影其實已經(jīng)被拍過很多遍了,從三幾年開始到2019年,這八十年的每一個時間點都有這種題材電影,為什么還要再拍呢?主演說,其實社會發(fā)展這么多,科技改變了生活,但是人其實并沒有怎么變,錢依舊是人最根本的需求與最關(guān)心的話題。全場掌聲雷動,這場映后談是整晚最不easy的時刻。
小女孩無疑是幸運的,見過了世面又全身而退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咸濕”
姐妹之間的對比,男人之間的對比,朋友之間的對比,以及中心論點貧富間的對比,視角有趣,人物關(guān)系設置地也十分巧妙,幾段臺詞非常有看點。然而評分也太低了,我不服氣
過于老套的青春成長故事,雛雞門女主角札伊亞·蒂哈本色出演可是最大噱頭,伯努瓦·馬吉梅爾又當綠葉。
片中最振奮還是幾場情愛戲,主題仍為游艇美女陽光沙灘對性的象征,物欲同屬人性中的軟弱,與性的聯(lián)系也算真實世界的模樣;我曾翻過導演前作大電站(Grand Central, 2013) ,如今見到本人也算是有緣啦…
看睡著了。這個女編導跟岡扎樂茲、Bruno Forzani/Hélène Cattet的組合一樣,屬于一種新視覺主義的表達(她還讓角色在電影里看了《殉難者》),風格就是配色濃、光彩炫、機位有偷偷摸摸的觀察角度和舔皮膚的近距特寫,營造出一般出現(xiàn)在驚悚片里的、有殘忍感覺的畫面張力,但以上幾個導演里面觀察,這片子的女編導在能力上是最差的。主線劇情就是倆姐妹在暑假里的小插曲,她們上了艘游艇,男主人貪色而堅決,男手下憂郁又溫柔,風騷姐姐形跡可疑難以捉摸,女主角獲得了某種對物質(zhì)主義的啟示。臺詞寫的算是亂七八糟了,冗長而沒有重點,電影風格也經(jīng)常在(我命名的)新視覺主義和憂傷的慢調(diào)小清新之間來回切換,看得人腦仁疼,而倆女主也糟糕,本來是一掐就出水的小姑娘,但粗壯黝黑的這倆人看上去只會一掐一手油,肥膩不堪,這長相和電影風格完全不兼容
水性楊花這個片名翻譯得真爛,而少女也未必真的水性楊花。
簡介里所書的“承襲侯麥導演《收藏男人的女人》的精神”與隨手看到的最新短評中一位寫道的“和前兩天看的婁燁導演的《xxx》一樣” 這兩句話比電影本身還讓我迷惑 一切還是要以實物為準的好伐//大概講了個女性成長且意識覺醒的故事
我是沖著脫衣女主去的 原來是講的一個暑假成長故事 carpe diem被用爛了 ugc les halles 31/09/2019
1.踏入工作前的一個假期,在堂姐的帶領(lǐng)下,領(lǐng)略超出自己階層的人事物。從未經(jīng)歷的、光怪陸離的景象令主人公慌張、迷亂、向往;2.富人階層的人看著路人、看著另一個階層的主人公,那眼神就像是在欣賞動物園的動物表演;3.作為跟女主角所處一樣階層的觀眾,跟著導演的鏡頭,體驗著富人生活的點滴,也感受著富人那不自覺流露的[帶著觀賞意味]的目光;4.無法消弭的階級鴻溝,難以想象的[另一種]生活,這就是現(xiàn)實,這就是人生的真相。
#72nd Cannes# #6262. 導演雙周SACD獎。一部“成長教育”電影,老實說,這種“我有一個(令我羨慕的)朋友(表姐)”的故事實在也不新鮮,(看看《燃燒》做得多好……)。影片寫得還算細膩,有一種微妙的嘲諷語調(diào),對高富帥的浮華空虛生活有著不錯的描繪;對女主角娜依瑪?shù)男睦韺懙靡脖容^準確。不過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大概是在戛納取景吧……至少觀眾們看到十字大道和戛納港口時候笑得都很開心。
是一個成長故事,核心是蕾瑪?shù)某砷L,而索薇婭帶來的是虛榮和性的思考。在經(jīng)歷這一系列,蕾瑪是成長的,她明白自己的生活該是如何的。劇情的設置有點侯麥戲劇的意味,包括最后東西的丟失很像《春天的故事》。小品體量的青春片,比較簡單和明確的情感故事線。
用色彩和一些討好青年觀眾且「政治正確」的「成長立場」來敘事,本質(zhì)上也是臆想的「烏托邦」而太多個人情感糾結(jié)與無意義的直接「性表達」也讓觀眾不厭其煩。
法國小城風光居然是整部電影最好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