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妮弗(勞拉·鄧恩 Laura Dern 飾)是一名紀錄片制作人,她正在制作一檔關于世界各地女性生活狀況的紀錄片。一天,詹妮弗意外的收到了母親奈特(艾倫·波斯蒂恩 Ellen Burstyn 飾)的來電。奈特告訴詹妮弗,自己發(fā)現(xiàn)了她在13歲的時候寫的日記,日記中記錄了當時的詹妮弗和騎馬教練G夫人(伊麗莎白·德比齊 Elizabeth Debicki 飾)以及跑步教練比爾(杰森·雷特 Jason Ritter 飾)在夏令營中一起度過的時光。
詹妮弗幼稚的記錄暴露了一些讓奈特感到非常不安的消息,在奈特,以及未婚夫馬?。坡?Common 飾)的鼓勵之下,詹妮弗決定找到G夫人和比爾,詢問當時到底發(fā)聲了什么事情。哪知道這個舉動打開了詹妮弗記憶力緊鎖的潘多拉魔盒。
導演的親身經(jīng)歷,關于記憶的欺騙與重組,少女被誘騙失貞,但卻以一個幸福的愛情故事來欺騙自己,成年后通過與小時候的自己對話,揭露傷口,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樣,殘酷中流露著心酸,導演在電影中設計48歲的女主角去勸阻13歲的自己,但可惜那時候渴望成長的她并沒有聽話,平靜而又克制,最后當女主質問完壞人后,癱坐在洗手間,小女主坐在她身旁,開始朗讀13歲的她寫的故事,也是一直圍繞全片的話:我想給你講一個故事,一段完美的愛情,我遇見了特別的兩個人,使我沉迷的兩個人,想象一個已婚女人,一個離異男人,重點在于,我是戀情的當事人之一,我很幸運和他們分享這一段感情。
林奕含:“所以為什么我要寫思琪的事,甚至細到有點惡心、情色變態(tài)。我要用非常細的工筆,去刻畫他們之間很惡心色情很不倫的。大家都看到統(tǒng)計數(shù)字,所以我不想談結構,大家都忘了,那是一個一個人。” 我也不想一次又一次提到房思琪的故事 可事實上房思琪的故事無處不在上演 文學真是種罪惡 它是懸在純潔的心靈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少不經(jīng)事的時候最該提防崇拜心理 你無法預測狡黠的人會怎么利用它 為什么發(fā)生這種事后多年都沒有人發(fā)現(xiàn)呢 因為家人在性教育這堂課上缺席卻自以為還沒有開學 因為恥感…… 我要愛他 相信他也愛我 才可以麻痹自己 “你愛的人對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道多么偉大的東西!”以至于只有把不理解的 不明白的痛苦都假裝成美好的回憶才能自救 有勇氣在過去35年后走進回憶 推翻回憶 直面被美好包裹的罪惡而站出來發(fā)聲的 恐怕只存在于電影里了
The Tale《信箋故事》
電影有幾處我消音后才能看下去,直視畫面那幾秒會引起強烈的心理不適。作為此類事件藝術化后的旁觀者,我們會覺得惡心,憤怒,不可理喻…而對于無數(shù)個真實存在的詹妮弗·福克斯,那些親歷者…
他們躲在心靈深處的黑屋里不斷被提示著傷害。
初長成階段多數(shù)人有過對年長異性的“錯愛”,或是被惡意的誘惑,而這種單純私密的心理一旦被別有用心的大人引導或是利用,結果不言而喻……我們小時候受過的真實傷害遠遠大于記憶中的不悅,而在成年后能被喚醒的痛點或是說敢于直面的又有幾個?甚至在更小的時候,我們無法思考,更沒有記錄分析的能力,不知道陌生叔叔伸進裙子里的手有多骯臟,不知道被糖果誘惑進小房間后的齷蹉…而對于再大一些的孩子,臟手會貼上“以愛為名”的標簽,用謊言麻痹叛逆期最為薄弱敏感的心智,暗處溫柔的強暴,實則將身心意志埋入煉獄的儀式。
The Tale的側重點并不是描述事件本身,而是聚焦于受害者自我和解的過程,平行時空的對話,采訪敘事,多重蒙太奇以及一些暗喻的引用,旨在喚醒觀眾的意識,從而給予更多可以觀察及討論的角度。
盛夏的清晨看完此片,還是出了一身冷汗。
美國紀錄片導演詹妮弗·??怂?,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導演童年時的親身經(jīng)歷,13歲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誘惑,性侵的塵封往事。電影的完成度非常高,非常出色的一部給8分。
年今五十的詹妮弗·??怂挂呀?jīng)是一名成功的紀錄片導演,在繁忙的拍攝工作中,她接到了數(shù)次母親打來的電話,語音留言中母親焦急的等待著她的回電。
回到美國之后,詹妮弗收到了母親寄來的郵件,里面是自己13歲時寫的一篇作文,作文里自己在一個暑假,陷入了一對已婚男女的不倫戀情之中。將近四十年后母親在整理舊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篇作文,迫切的希望得知作文的真實性。
作文將詹妮弗的思緒拉回了13歲的夏天,自己在馬術訓練時,結識了自己的馬術教練和田徑教練。
馬術教練成熟性感的酮體。
田徑教練強壯陽剛的體魄,對性意識剛剛萌動的詹妮弗充滿了誘惑。
深入的接觸后詹妮弗發(fā)覺了二人超出尋常的親密關系,而二人也表現(xiàn)出了對自己異常的好感。
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已經(jīng)沖淡了詹妮弗的記憶,她一直把這件事當做自己的秘密,模糊的記得,自己曾經(jīng)和田徑教練真心相愛過。
母親迫切的希望得到真相,而詹妮弗發(fā)覺很多往事都變得莫能兩可難以確定,于是她開始拜訪昔日的親歷者,隨著細節(jié)的漸漸顯現(xiàn),記憶和真相的距離越來越大,一個慘痛的事實在四十年后完整的呈現(xiàn)在詹妮弗的眼前。
導演詹妮弗雖然是一名成熟的紀錄片導演,但是紀錄片在本質上和劇情長片有著很大的區(qū)別。這部劇情長片處女作,顯示了導演強大的掌控能力。電影在敘事結構上,現(xiàn)實和回憶交織平行推進,而記憶和真相的偏差,又是一個不停修復的過程。這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又精彩的敘事結構,電影最終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完整呈現(xiàn)了四十年前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導演深厚的敘事功底可見一斑。
在紀錄片中導演往往喜歡大量使用長鏡頭,畢竟在電影的拍攝手法中長鏡頭是最能完整還原事件真相的一種拍攝手法。從二戰(zhàn)之后長鏡頭也大量在敘事電影中使用,現(xiàn)在高難度的長鏡頭也是藝術電影中常見的鏡頭語言。最近在戛納亮相,畢贛導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據(jù)說使用了一個一小時的長鏡頭,不能不佩服畢贛的鏡頭掌控能力。電影沒有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鏡頭語言,不能說長鏡頭先鋒,前衛(wèi)就是最好的拍攝手法,萬事都是有利必有弊,長鏡頭意味導演舍棄了電影語言中另一魅力巨大的技巧蒙太奇。
在這部當中,導演放棄了自己駕輕就熟的長鏡頭,而大量使用蒙太奇,技巧非常嫻熟。表現(xiàn)在迷失的記憶之中,朦朧的臆想,虛幻的碎片和殘酷的現(xiàn)實糾纏不清,彼此交織,沒有比蒙太奇更合適的表現(xiàn)手法了。電影超高的完成度,跟導演大量使用時空蒙太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看過電影之后心情有些壓抑,我們的記憶真的是真實的嗎?可能未必,現(xiàn)在我真的想不起來自己十三歲時究竟長什么樣,記憶可能只是一些模糊的碎片和自己臆想出來的片段。而在青春叛逆期,自己堅信和執(zhí)著的許多事,幾十年后仔細思量,原來都不過是年少輕狂的荒唐一夢罷了。
你會從何開始講述一個難以回首的故事?
紀錄片導演珍妮芬·??怂?,選擇以一個電影工作者的身份,將自己13歲時被性侵的真實經(jīng)歷搬上屏幕。
我們常說,現(xiàn)實事件往往比電影故事更加令人震驚?!缎殴{故事》的創(chuàng)作者就是當事人自己,于是那種強烈的真實感從開頭的警告聲明開始,便以一種令人窒息的形勢壓倒過來。觀者一刻也無法放松神經(jīng),因為這部電影自還沒誕生時起,就已經(jīng)是沉甸甸的了。
與其他表現(xiàn)性侵題材的影片不同,《信箋故事》沒有平鋪直敘的還原事件,而是選擇用大量的蒙太奇將跨越30余年、相距遙遠的兩個時空并列連接在了一起;而是選擇以紀錄片導演的冷靜客觀、以一個上了年紀的成熟女性視角,去采訪與調查過去那段日子中的人和事。最終,完成對自己心理歷程的剖析。
在(還原故事)這件事情上,珍妮既是當事者本人,又是脫離開來的觀察者。
當還是一個熱愛創(chuàng)作的兒童時,珍妮愿意相信和記錄那些“看上去美好”的東西:美麗而優(yōu)雅的成年女人,身體健壯的異性,性,秘密和誓言。
新奇事物被急于長大的小女孩視如珍寶,麻木的順從則是為了“證明自己足夠成熟”。
13歲的年紀,自我意識剛剛覺醒,卻又不具備完全看清事物好壞的成人思維,在此之上,這種崇拜與效仿心理是再正常不過,也是十分普遍的。就像珍妮自己信中所寫,認為自己可以見證別人的愛情(哪怕這愛情是不道德的)是件獨特的幸運事;將任何形式的“重視”都當作天大的殊榮,輕易地被所謂忠誠與愛這些詞語誘惑,為參與進來成年人的世界而沾沾自喜。
她想寫故事,想要抒發(fā)情感,想表達,渴望傾聽。緊接著的,就是對父母的逆反,對同齡人的觀察與疑惑,對某些不良行為的困擾等青春期前的心緒鋪墊。這種感受十分私密,這種感受卻又無比尋常。甚至,就曾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可無論如何,13歲,年齡太小了,你甚至不能夠用“情竇初開”這四個字來形容她。這個年紀的孩子,即便擁有以上所列,心理上的細膩情感和生理上的微弱變化,也根本不足以懂得男女之間的情和愛。
換句話說,她或許開始盼望美好的愛情,但還沒有羽翼豐滿到能去體會愛情的美好。
恐怖的是,只是那樣在成熟邊緣的淺淺一望,珍妮就被以“愛情”包裝的骯臟謊言拽入深淵。
比恐怖還要恐怖的是,當時13歲與如今快要50歲了的珍妮,甚至不認為、也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受害者。
三十年過去了,她始終無法正視自己的感受,她始終在為自己所受的欺騙尋找托詞。而這一切,均來源于性侵者“孜孜不倦”的誘導——
“珍妮,你真的很獨特,你很成熟。”
“我認為你是完美無瑕的,你能讓我看看你嗎?”
“成長意味著改變,改變幾乎是痛苦的,因此,痛苦即是快樂?!?/p>
與之相對應的,面對著身體上承受的痛苦,13歲珍妮在一遍遍的告訴自己:“我愛他,他也愛我。”
48歲的珍妮對男友恍然喊著:“那不是性侵,是戀愛關系?!?/p>
記憶是能夠出現(xiàn)偏差的。隨著影片推進,不斷出現(xiàn)了珍妮嘔吐的畫面。自我強迫的愛與被他人強迫的性,即便在心理上模棱兩可,其生理上的反映也是客觀存在的。
冥冥之中,珍妮成為了紀錄片導演,她閱歷豐富,擁有解析他人的能力,也富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當過去三十多年的往事以一種回憶錄的素材形式漂流回自己身邊,她便開始了與過去自己的對話,以及和過去的自己進行心理上的對峙。
影片呈現(xiàn)這場對話的方式宛若重演一場夢境。這場夢交織著珍妮與當時身邊人的回憶與現(xiàn)狀,充斥著她年少時候的幻想與真實。而“信箋故事”中的實與記憶追溯里的虛,給在漫長時間跨度下進行回訪的成年珍妮造成巨大反差,使她在調查過程中幾度崩潰,甚至引申出她現(xiàn)在(情感)生活的問題。其中就包括母親提醒到的,珍妮不重視情感,與已婚人士發(fā)生關系等等。
這些問題當然是那時候遺留下來的。
三十多年過去了,兩個施害者都已經(jīng)艾發(fā)衰容,被害者也擁有了穩(wěn)定的正常生活。但是,陰影和傷害都不會因此而減少半分。
回過頭來,影片由母親發(fā)現(xiàn)信箋后的追問展開,這一點對于珍妮來說,本身就是有刺在心的。兒童看不清對錯,作為監(jiān)護者的成年人也不知嗎?
13歲的珍妮之所以被利用了信任與好奇心,被那些“包裝華麗”的無稽之談洗腦,之所以愿意去相信一次次的欺騙——甚至不惜忍受身體上的不適與痛苦,她原生家庭的助推“功不可沒”。
影片幾次表現(xiàn)珍妮的母親發(fā)覺其與成年男子往來過多、接觸神秘,珍妮的外婆甚至親眼目睹了她的親密行為,卻都沒有深入問詢與關心。取而代之的,是不看情面的父母權威,是不留余地的特別家規(guī)。這些,無疑將滿懷心事無處訴說的珍妮越推越遠,直至深淵。
作為觀眾,我們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fā)生,我們知道這是真實的,我們知道那份真實遠比影像表現(xiàn)的可怕,我們可以痛斥施害者的骯臟與卑鄙,卻對那種無法挽回的、永久性質的傷害感到無能為力。
正如影片最后,珍妮鼓足勇氣去當面討伐施害者,當她找回了失落三十余年的憤怒之時,卻在一陣激動之后悵然癱倒。隨后,她身邊出現(xiàn)了13歲的,沉迷于講述那個“美好而又特別”愛情故事的自己。
遭遇性侵后的珍妮“健康”地生活到了現(xiàn)在,但她身體里的一部分,永遠停留在了三十年前的那個暑假。
本文首發(fā)于微信公號【MOVIE木衛(wèi)】,歡迎關注。
《信箋故事》 (The Tale)是美國紀錄片導演詹妮弗·??怂?,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她將自己童年時的親身經(jīng)歷,13歲未成年少女被成年人誘惑性侵的塵封往事搬上銀幕。48歲的詹妮弗·??怂故且粋€成功的紀錄片導演,同時也是大學教授,有一個訂婚3年的關系穩(wěn)定的男友,生活獨立、充實而豐富多彩,而這一切被她媽媽的一個電話打亂了。媽媽在家里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她初中時的一些日記以及信箋,越看越不對勁,不斷給她打電話詢問真相。那些日記和信箋撕開了詹妮弗塵封的記憶,那些可能是她處于自我保護的潛意識而有意在大腦中封存起來的記憶。整個電影像剝洋蔥一樣,隨著詹妮弗一步一步閱讀自己曾經(jīng)寫的那些文字,以及采訪當年的當事人和見證者,慢慢探索當年的真相。這個電影最可貴的一部分是,作為一個受害者,詹妮弗能夠真誠地面對自己,去認真思考,當年的自己為什么會一步一步地走進兩個成年人精心設計的圈套,當初的自己為什么會毫無反抗,為什么會自愿地脫下衣服,為什么會認為對方是真心愛自己的。而她的母親也在整個過程中才赫然發(fā)現(xiàn)自己當年的失職,并為此追悔莫及。
詹妮弗的父親是當?shù)赜忻拇箝_發(fā)商,家里共有5個孩子,母親忙于照顧比詹妮弗更小的弟弟妹妹,每天忙忙碌碌,經(jīng)常需要請求外祖母過來幫忙。家里是一個嘈雜混亂的環(huán)境,父親有時會對岳母的有些言行不滿而遷怒于母親,母親被繁重的家務以及各種抱怨弄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顧及詹妮弗。因此作為家里比較年長的 孩子,詹妮弗被忽略了。在她13歲那年的暑假里,她參加了一個馬術訓練營,認識了美女馬術教練Mrs.G 和田徑教練Bill,這兩個人成為了詹妮弗最好的朋友,他們通過跟她透露兩人其實是婚外戀的關系,獲取了詹妮弗的信任。假期結束后,詹妮弗一直和二人保持通信,通信內容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兩個人不斷地鼓勵詹妮弗自信自強。而在一次詹妮弗的母親粗暴地拒絕了她想要跟新認識的朋友Lucas一起去展會的時候,詹妮弗發(fā)現(xiàn)在這個家里,沒有人關心自己。從那以后,她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逃離這個家。后來每個周五放學后,Mrs.G 都會來接詹妮弗到自己的農(nóng)場過周末,詹妮弗在那里找到了家的感覺,她認為Mrs.G 和Bill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對他們完全信任,沒有任何戒備。而她的父母這個時候是完全失職的,一個13歲的女孩,每個周末都被一個非親非故的女人接走,作為父母對于其中的風險竟然毫無察覺。更甚的是,有一次Bill竟公然替Mrs.G到詹妮弗的家里來接她,還給詹妮弗的父母都送了小禮物。詹妮弗的母親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一個陌生的男人帶走了自己的女兒,她當時不是沒有懷疑,但是被詹妮弗父親認為疑神疑鬼。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個13歲女孩就這樣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落入了Bill編織的所謂愛的圈套,性侵就這樣發(fā)生了,而事后她一直堅定地相信這一切都源于愛情。
每當出現(xiàn)兒童被性侵的案件,我們一般會反思性教育的缺失,但是這個影片非常真實地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父母沒有盡到監(jiān)護人的責任。詹妮弗的父母,在整個過程中所做的,不僅是對于孩子面臨的潛在風險毫無察覺,而且由于長期缺乏與對孩子情感的交流,讓家庭對孩子失去了吸引力。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沒有得到溫暖,那么她就會在家庭外面尋求溫暖,而家庭外面的風險是一個未成年人所無法預料的。詹妮弗的父母就這樣用冷漠把自己的女兒推了出去,給了罪犯可乘之機。
同樣的情況,在國產(chǎn)片《嘉年華》中也可以找到。小文的爸爸常年住在單位,而小文的媽媽對孩子毫不關心,用跳舞來打發(fā)時間,事發(fā)當晚她兩點才回家,進屋就睡了,竟然絲毫沒有覺察到女兒根本沒回家。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那個劉會長當然就很方便地為所欲為了。
而林奕含寫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里,房思琪的父母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對那個禽獸李老師非常信任,主動要求李老師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參觀美術館,那個李老師就這樣在房思琪的母親的眼皮子底下,名正言順把房思琪帶走了,目的地并不是美術館,而是小旅館。
預定十佳。豆瓣導演貼錯成同名制片人了,其實福克斯是另一位紀錄片導演。電影講述她13歲時被性侵的事。與其他同話題作品不同的是,此片由當事人自己編導,而且把13歲時自己的想法呈現(xiàn)得十分全面,并通過采訪/紀錄/演繹多種電影手法,把幸存者那像夢一般不準確的經(jīng)歷和體驗成功呈現(xiàn)出來。節(jié)奏非常好。
趕上現(xiàn)在性侵話題的風口浪尖,《信箋故事》比《嘉年華》更好。對于還處在成長的懵懂和塑造期的小孩,急需關注、呵護的心理無法得到父母關愛,則極易無法抵抗誘惑而受害于外人,一些傷害(尤其是性傷害)看起來隨著成長和歲月的流逝而消失,其實仍化為你人格的一部分伴你一生,和工作、生活混雜在一起,左右你的情緒、對人生和婚姻的態(tài)度,甚至直接決定你幸福與否。人生最可怕的在于,走過了40多個春秋,你還不知道一些謊言的真相以及對你的人生造成的影響造就了如今的你。全片最戳人心的就是詹妮的母親最后說的“我失敗了,我不希望那是真的,我告訴我自己那不是真的,我做錯了這件——作為母親最應該做好的事,保護好她的孩子,我對不起你”。PS:美國13歲的小孩日記的語句優(yōu)秀到讓人吃驚。
就像吃下了一口變質的食物,胃里一陣不適。利用兒童的想要長大自以為成熟的心理而一步一步的達到自己惡心的目的是多么的可怕。而受害人的自我封閉和70年代自我保護意識的淡薄,讓壞人更加逍遙法外得意忘形,毫無悔改之意。希望父母能給予孩子多點關心,讓壞人無可乘之機,及時得到應有的懲罰。
“想了這幾天,我想出唯一的解決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仿佛回到了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過程,溺水般的窒息感,不斷被淹沒。真相無法承受時,人只能躲進故事。告訴自己是幸存者,才能淡化幼年被侵犯的受害身份。看完最不愿面對的是開頭的那句,你即將看到的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A powerful story。到底是長大后的真相毀了童年,還是童年的她偽造了記憶。傷害,有時會遲到,但不會不到。
不是簡單地的說侵犯兒童的成年人多可惡,始終留有疑惑和余地,探尋那個13歲時自己的心理——而這種經(jīng)歷又是怎樣影響到她后來的人生。
35年后,詹妮弗終于決定面對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她將自己13歲的時候被比爾性侵的經(jīng)歷公之于眾,并當眾和比爾對峙:你不是稱呼我是你的小女友嗎?毫不意外,比爾否定了。是啊,他剛剛才得了杰出公民獎,怎么可能當著所有人的面承認自己性侵幼童呢?如果比爾真的不是利用教練的身份性侵詹妮弗,如果他真的認為他是在和詹妮弗談戀愛,如果他真的愛詹妮弗,詹妮弗問他“你不是稱呼我是你的小女友嗎”的時候,他為什么不敢承認呢?因為他知道性侵幼童是不對的,他一直都知道。所以說啊,和兒童“談戀愛”都是扯淡,成人和兒童之間根本不存在“真愛”,無非是利用兒童的不懂事來滿足自己的私欲,然后再用“談戀愛”和“真愛”這樣的鬼話讓受害者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傷害,也就不會去報警。
你也許可以催眠自己不去想男人是如何戕害你,卻始終不明白為什么有女人也要為他們遞上鎖鏈,在你的記憶里吐出冷漠的煙霧,遮掩著自己同樣傷痕累累的身體。
「十三歲的模樣」和「他哭了」是兩處神來之筆, 建構了「愛」的柔軟與刺目。「女孩對女性的向往」映襯著「女性對女孩的捕獵的」,兩相對比更覺冷漠與傷感。故事結尾,小女孩嘔吐后回到床上,身穿小圓點圖案帶藍色蝴蝶結的睡衣,簡單的兒童樣式,但小主人已經(jīng)歷了世間最復雜難言的關系。
剛看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就看到這個,吐了。成年人誘奸未成年人,并令未成年人以為他們之間是正當愛情。等小孩們成年,意識到自己當年受到了怎樣的傷害,卻毫無證據(jù),犯罪者逍遙法外。教練、老師,這些本該是守護孩子的角色,卻成為了孩子童年的噩夢。
電影比現(xiàn)實藝術,現(xiàn)實比電影殘酷
圣丹斯首映。沒法評價。整個看電影的過程中第一次有作嘔反應,心跳極快、血液膨脹到無法呼吸。電影完成度極高,雙線剪輯的嚴絲合縫,兩位女主跨時空跨年齡的對話真的是猛敲人心。正是因為這是一部完成度極好的作品,但由于故事的社會價值深度、壓抑程度足以將每個有良知的人擊垮... 謹慎觀看。
記憶到底會怎樣欺騙我們,我們到底會怎樣欺騙記憶?
只有以自身經(jīng)歷為藍本,才能獲得如此立體的“受害者”形象:明明是刻骨銘心的傷害,卻需要對回憶反復確認,因為她逼自己忘卻了曾經(jīng)的痛苦,可痛苦是流動的,人生如此有跡可循,沒有一道傷口能被輕易掩藏。這些傷口推翻了她,亦造就了她。
去年《嘉年華》去威尼斯放映的時候,還看到有評論講如今被種族、難民、恐怖主義等問題籠罩下的西方幾乎沒有電影人再愿意關注這個“過時”話題,結果美國就又拍了部,而且更直接更勇敢。在如今電影形式、內容、技術都有來自各個國度的導演推陳出新的情況下,這類永不過時的社會學文本才更顯得彌足珍貴。
主角追問Mrs. G為何當時知情卻沒有舉報,G說因為她自己也被幼年性侵,而且是G幫Bill找獵物,這跟Bill的性侵同樣恐怖,一對美麗的變態(tài)啊。Wounded leading to wounded。Jason Ritter好帥。
任何人13歲的時候遇到這種又帥又會用各種“你是最獨特的”“你是最深刻的”“你是完美的”這樣的甜言蜜語轟炸的短跑教練,都會很容易墮入性侵陷阱吧。女主穿越時間與曾經(jīng)的自己、當事人對話,扣問出赤裸裸的真相。原來是曾經(jīng)為了忘記疼痛,用美好的謊言欺騙麻痹了自己
看完電影之后我第一時間去問了女朋友 “為什么你選擇了我 我有什么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吸引了你”,是不是人與人之間——特別是情侶 就有一種冥冥中注定的獨一無二相互吸引?就像電影里面Jenny想知道的 為什么Bill選擇的是自己,后來看到演技炸裂的那一段 小Jenny在走廊走著回答大Jenny的問題我才知道 Bill只是禽獸 沒什么狗屁唯美的浪漫主義觀 而我們普通人也一樣 哪有誰什么過人之處 大家都是容易受傷容易滿足的小馬駒 只不過比Jenny幸運一點點 找到的是不傷害自己的那一匹而已。
3.5;以靜止在某一刻的記憶抗爭跌入黑暗過往陷阱,以篡改記憶編造出的謊言迷宮,以重返現(xiàn)場的方式直面刻意的遺忘,從恐懼隱形到自揭傷疤,她的勇敢背后是令人窒息的創(chuàng)后陰影與失去愛的能力;真相在雙時空交流中慢慢顯形,郁悶憤懣如潮翻滾,宛如重溫一遍房思琪式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