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片以法國攝影師閻雷30多年拍攝中國社會變遷的親身經歷為線索,通過西方人獨特的鏡頭語言,真實再現(xiàn)一個外國人眼里中國的社會巨變、經濟騰飛、砥礪前行、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真實故事。帶領觀眾走進中國社會巨變的歷史洪流,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中國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故事。
這個男人顯然是沒有種族概念的,
他陷入了東方文化的迷夢,而時則打造了這個荒誕的夢。
他最后在紀錄片里評價尊龍的電影,說,電影里的宋要比現(xiàn)實中的時要進取一些。
翻譯的是進取,或許還有其他意思,但也足夠表達他心中的痛恨。
他之所以深信時是個女人因為初夜的血跡還有時和身邊人編制的一系列故事,甚至于孩子。都把他織進了一個深不見底的網(wǎng)中。
因為對愛情的付出,還有對親情的責任,背負了叛國的罪名。
最后,時因為兩國交涉,提前釋放,還得以留在巴黎,而他還是那個時代和民族的叛徒。
政治還是民族還是時代,懲罰的是受騙者不是說謊者,時和別人都是有難言之隱,被時代所迫,只有他是被懲罰者,這才是最荒誕的結局。
他的恨和難以釋懷也就能理解了。
兩位特殊身份的人,兩位特別的人,有道具,可用作此,也可用作彼。一位由于世俗眼光留在了法國,一位因怕不受歡迎而向往中國。覺得他們還是有感情,無論什么情況下,明知,時佩璞進入法國時是著男裝的,面相文雅、秀氣,眼光嫵媚,不承認此也罷,不承認彼也罷,青絲變白發(fā),一切隨風而去。有時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愛也罷,利用也罷,或兼有之??傊?,值得尊敬。
真諷刺
好奇《蝴蝶君》的原型就找來看了。大部分時間里這位受騙的外交官對著屏幕喃喃自語,故事比電影里更震撼、更荒誕。這樁故事遠跨重洋、綿延廿載、顛覆性別,連故事的主角也沒能分辨其中到底摻混了多少謊言。二十年里他不是沒有懷疑過時先生是男兒身,可是過了這么多年,驗明正身以后,稱呼仍舊是“她”、“我的妻子”。太唏噓太戲劇了。
感覺這個人也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很真誠善良,這樣的人往往容易相信別人也是一樣善良,因而容易被騙,唉,感覺兩個人還是互相愛著的吧?,F(xiàn)實果然是比電影更加離奇呢。
可能當時年輕又無知吧,沉迷于愛。
在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看的,很好奇這是怎么過審上的架。
現(xiàn)實更離奇復雜,但在有些方面也更合理,比如以男裝在當時的中國生活,再比如法國人疑似有過其他同性relationship。是真的一無所知,還是自欺欺人?(這竟然能在Tencent觀看,牛啊
I miss China,何止是China,是在China發(fā)生、承受、被欺騙、值貪戀的所有。
看過蝴蝶君之后,找到了這個紀錄片,看完后有一種無法言說的感覺,看到的未必是真相,事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
此時腦中反反復復是《錦瑟》
現(xiàn)實永遠比戲劇還戲劇,《蝴蝶君》的原型故事,但是BBC這次一如既往的有點胡編亂造
原本覺得尊龍的扮相怎么會騙過對方,看了紀錄片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更離譜。為啥他和檢察官都覺得時佩璞看上去完全是個女人?我看著他就像個普通男人啊??蓢@的是他對“她”的這份愛一直持續(xù)。
封面好詭異,干嘛要加個太極的圖像呢?想表達雌雄莫辨也別這么嚇人
人心難測。
紀錄片不是說主線之外就可以胡編亂造
不是說紀錄片有多好,而是這個故事的荒誕竟然是真實的故事。這個可憐的法國男人。
可憐 可悲
有些當時北京法使館人員留下來的資料,比如人民群眾示威反法帝的活動……
可憐的斯納德,采訪時眼含淚花的樣子讓人心疼。還有光看時佩璞的圖片,總覺得沒有一絲悔意和情意,我也連帶著有些恨意了。
總覺得是個很單純的人,而且單純的熱愛中國和中國文化,跟他在中國的經歷沒有關系,只是他在錯誤的時代來到了特殊時代的中國,但誰能說這一定都是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