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改編自凪良汐小說作品,廣瀨飾演9歲時遭到綁架的“被害人”家內更紗,橫濱流星飾演更紗的未婚夫。而松坂則將扮演當時的“加害者”大學生佐伯文。多部飾演接近佐伯文的護士谷步。帶著“被害人”和“加害者”標簽生活的兩人其實隱藏著當時事件的真實。
電影前半部分可以打五星,但后面就出現(xiàn)一些迷惑情節(jié)(比如擦番茄醬那里,還有最后脫衣服那里etc. )。本來前半部分已經讓我超感動了,但最后只想打三星??戳擞霸u里讀過原著的豆友寫的評論,果然,電影對原著的改編可以說是不成功的。但不得不說李相日畢竟是李相日,運鏡剪輯氛圍營造包括閃回的處理確實很厲害很有感染力。看到有人說原著小說里文和更紗并不是愛情,那這樣我就放心啦!就像我第一次看預告片的感覺一樣,就是孤獨的痛苦的兩人相遇的故事,和愛情無關。打算去讀一下原著了。再說一下的演員。松坂桃李好帥好適合這種略陰郁的懷抱秘密生活的角色!橫濱流星當初敢接亮這個變態(tài)dv男角色真是有勇氣啊,看完真的很想扇亮好多巴掌,怪不得他說演了這個角色Instagram掉粉三萬(>_<) 更紗的子役選的也太好了,跟廣瀨長得好像!演技也超棒!廣瀨演的也不錯,不過在我心里她還是《海街日記》里的那個小女孩??,嘛,大家都長大了啊
李相日導演的鏡頭隨著流淌的膠卷切換著,每個場景的色調,布景似乎讓銀幕里每一個人物的一顰一笑都在眼前浮動,不自覺地在心中留下了淡淡地感傷和無奈。
影片中更紗與文的關系恐怕用三言兩語是很難形容的。社會給他們貼上“加害者”與“被害者”這樣不相互憎惡,仇恨就不正常的標簽,甚至為文辯解的更紗會被認為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癥。而所謂的“加害者”的“被害者”反而是這個世界上最能理解對方的人。他們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走到了一起,不是因為親情或愛情,更不是為了金錢或肉欲,只是為了能有一個相互撫慰,能共同在月色下流浪的靈魂伴侶罷了。
“我是為你好?!蔽覀兯坪蹩偰苈牭竭@句話,或許我們自己也在不經意間說出過這句話。而這樣看似善意的話語,卻是在包裝和改造當事人的意圖。我們總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很難跳脫出自身,以及所謂社會常識的限制。正如更紗無論對任何人解釋她九歲時發(fā)生的事件,面對新聞報道上的“誘拐”一詞,便先入為主地表達出對更紗被“監(jiān)禁”,“性侵”的同情和關懷,甚至認為為“誘拐犯”辯解的更紗“有病”。很多人只相信冰山一角的“事實”而扭曲的“真實”,自以為是“同情”,“正義”,是善意的伸出援手,殊不知是在把對方推入更深的絕望之淵中。而那些總把“我是為你好”掛在嘴邊來表達自己所謂的善意的人,當他人陷入絕望孤立無援,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又為何不見你的身影?
遺棄,性侵,誘拐,戀童癖,DV,我好像看到了一條條駭人聽聞的新聞想我涌來。就像用放大鏡觀察著整個社會,陰暗面被放大,被集中到一起,社會的創(chuàng)口被不留情面地暴露出來。我想起來在2018年斬獲戛納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繁華無比的東京都,澀谷人潮涌動,銀座燈火絢爛,是枝導演偏偏把鏡頭架在了光未曾照到的陰溝前,日本社會最黑暗的一面膿水般地流出。又想起同是李相日導演的《怒》,絲絲在片中被強暴的那段,哭聲,嘶喊聲夾雜著爆發(fā)出來,而銀幕前的我們也無能為力。不盡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流浪的月》同樣帶給我這樣的感受:生活在這樣一個看似光鮮亮麗,實則暗潮涌動的世界中,難以定義每一個善與惡的我們,就同影片中的文與更紗一樣,持續(xù)地在逃走中前進,流浪于月光之下。
流浪的月繞著地球公轉,始終將一面對著地球,地球也只看見自己想看的一面,不論坑洞還是皎潔。而月球所謂的流浪,不過是原地打轉罷了。人亦是如此,無論是多么敏感失常,也沒有人是一座絕對的孤島,我們渴望觸碰他人,也渴望得到他人的接納。一如糖衣包裹的毒藥更加致命,用善意包裹的歧視也更傷人。愿我們能收獲真正的善意,能剝除他人黏在心底的尖刺和標簽,不用編制虛假的人際關系,不必受肉體金錢聯(lián)系的束縛,能和靈魂相契合的人流浪于月光之下,縱使是在原地打轉。再黑暗的社會,總會有星零希望。生活中來自陌生人的小善意,路人旁觀時未知全貌不予置評的安靜留白,涓滴微光,或許能讓月亮心想:即使我永運無法抵達,但眼前這顆有溫度的星球真的好漂亮
ps:絲絲的演技真的好棒!流星也有進步!
豆瓣里有基于原著的分析,看完之后覺得更加深邃和直指人心了,當然,影片受時長及導演主觀意圖的影響而存在弊病,這點不可否認,倘若能一分為二地辯證分析,仍有其美好的地方可以挖掘。而日式文藝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多元雜糅的,一個事件中可以有甜蜜愛情,也可以有深度哲學,可以有社會矛盾,也可以有不良風氣,簡單來說,就是創(chuàng)作上較為發(fā)散…… 佐伯文即便讀了那么多的書,還是爬不出精神的泥沼,他是在外界的偏見和母親的連根拔起下,主動選擇蘿莉控的虛假外衣,進而掩蓋自己性無能的事實。反觀更紗,為了獲得世俗認可和不被孤寂,甘愿向生活妥協(xié),隱藏真實的自己。他們都有細膩的情感,也都能看到治愈的風景,但就是活不好當下的人生…… 小說中的他們是超越了肉體欲望的精神伴侶,呈現(xiàn)上卻像極了愛情,順著這層演繹,實在心疼男主的狼狽,心疼那些冷眼旁觀的偏見時刻,也更期待女主的覺醒和救贖。畢竟,他被世人拋棄,唯獨依賴于你,而你,也被人性的弱點沖走了…… 剪不斷,理還亂: “可能小亮覺得,萬一發(fā)生什么事情的時候無處可去的人,能像媽媽一樣照顧他吧?!?“你只屬于自己一個人,沒有必要為了喜歡而讓人改變自己?!?“我本來想著,我們還是不要有牽扯比較好,但你卻這個樣子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一直想著,如果什么時候見到你,我一定不會逃避,如果你讓我讓去死,我就去死?!?“我沒有那種可以一個人生活下去的勇氣?!?“人們果然還是,只按照自己想看到的樣子去看待事物啊?!?“談戀愛是不可以放蕩散漫的對吧,但是我無論如何,也不喜歡這種被約束的感覺?!?“盡管我一直努力不被發(fā)現(xiàn),但不知不覺中,這種不喜歡就會流露出來。” “你真溫柔啊,即便是今天,你也不會拒絕這樣那樣的要求?!?“可能是因為一個人很可怕吧”。 “原諒我什么?我有什么一定要被你原諒的嗎?” “我不是什么可憐的人?!?“一直以來我都很感謝你,謝謝你喜歡我,所以我也覺得,也必須要喜歡上你?!?“走散了的人,每天早上我都會想,那個人現(xiàn)在在哪?正在做什么,過得還好嗎?睡前也會想。” “真想馬上變回那時候的自己,現(xiàn)在馬上,變成你想讓我成為的樣子,想要幫你實現(xiàn),所有你想做的事,你痛苦的時候,想陪你一起痛苦,因為你是唯一一個,能夠真正喜歡我的人,我只是,想幫你做點什么?!?“那這(蘿莉控)說的不是你啊,因為,你是喜歡更莎的啊?!?“我,一直靠著當時握著你的手的觸感,活到了現(xiàn)在?!?“無論何時,只有我不能成為真正的大人,更紗你已經長大了,而我卻是個例外。” “這樣好嗎,如果和我在一起,去哪里都可能歷史重演?!?“那就,再去另一個地方流浪好了?!?…… 安靜的阿文,只有在面對更紗,面對小孩時,才不會被取笑,才會被認同,繼而敞開心扉,因為他愛上的,是童真的美好啊…… 至于那個店長說出的話,典型的不明事理,好心幫倒忙,吐槽一百次都不為過…… 最后,用那首詩來結束吧: “從兒時起,我便與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我不似其他孩子那樣看待事物,內心噴涌而出的熱情,也與他們不同,就連悲傷,都無法與其他孩子在同一處清泉中汲取,喜歡的歌也和大家的曲調不同,當我愛上什么的時候,總是只有我一個人在愛著他,所以兒時的我,站在人生暴風雨來臨前的寂靜拂曉中的我,被善于惡間的鴻溝所蘊藏的那種神秘感所深深吸引,至今依舊?,F(xiàn)在,我被那奔流與泉水,被那山間的赤色崖壁,被將我包圍的金秋暖陽,被如疾風般掠過天空的閃電,被雷聲轟鳴的暴風雨,被云,那變成了擁有魔力的怪物的云,就是這些,我就是被這些有神秘感的東西,所深深吸引。” 祝大家都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由于沒有看過原著小說,僅就電影寫了觀后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關于【無性】的展現(xiàn),兩個邊緣人物在不被理解和接受的世界里努力找到對方,也找到了活下去的意義的故事。
小時候被欺負過的更紗,長大后依然在頻繁做著同樣的噩夢,不斷在哭泣中醒來。面對男朋友的親熱,她每次都特別反感,無法投入。為什么小時候她說不出口被欺負的事,好替佐伯文解釋?因為潛意識里,她知道這是羞恥的,是不正常的。長大后,她又為什么不拒絕男友?因為她覺得交往就必須要做“那種事”,她沒有權利說不,她也不期待對方會理解。
更紗被【性】傷害,困擾,勉強,無法得到解脫。使她無法融入正常社會的,還有伴隨她的傳聞和揣測。那些人不相信她小時候沒被佐伯文傷害過,卻不知道真正傷害她的是什么。
她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讓她做自己的世界,一個理解她,不會以世俗理念約束她、要求她的人。在這個故事里,那個人就是文。小時候,她逃向了他,長大后,她又一次逃向了他。
更紗對【性】,是后天的排斥,佐伯文則是天生的缺失。
因為身體的不健全,媽媽以異樣的眼光看他,那眼神給了他很深的傷害。文知道自己是不正常的,他很自卑,但又無法排解這種痛苦。于是他寧可被公開為ltp,背上世俗的憎惡,用全世界的唾棄來掩藏真正的秘密。
反正自己是不正常的,是無法正常的,是不是ltp都無所謂。反正自己也不會真的對小孩做什么,因為自己X無能,因為自己根本不算是個成年人。——這種自暴自棄的心理,也是一種自虐。
但同時,文又不肯放棄希望。他把更紗帶回家,讓她在自己身邊做一個快樂的女孩。他成年后隱瞞真相和女友交往,默默嘗試著和她親熱。求生的意志和消極的自嫌拉扯著,把他拉扯成木頭般的僵態(tài),如同痛苦到麻木的行尸走肉。
他需要的是一個理解自己的人,一個不介意自己的不正常,能夠包容和寬恕他的人。那個人就是更紗。小時候,他向她求救。長大后,他又一次向她求救。
看完影片后,我并不覺得兩人之間算是“愛情”。
在結尾并排躺下的鏡頭里,更紗也只是牽起他的手,傳遞一點溫度。兩個人沒有親吻,沒有親熱,甚至眼神里沒有動物般本能的渴望。他們“在一起”,是一種只有彼此才能成全的相依為命。
這個世界的種種準則在他們身上都不適用,而正如更紗說的,一個人活著又太難了。他們只有彼此,也只能在對方身邊才感受得到安定。
有兩段情節(jié)很有意思,而且是呼應的:更紗在陽臺上背對著文說,如果我能變回孩子就好了,如果我能讓你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還有最后文脫掉衣服后說,就連更紗都長大了,我唯獨不想讓你知道這件事。
在這兩段里,更紗以為文是個真正的ltp,而文以為更紗會嫌棄畸形的自己——這兩個人,都默認對方還是會產生“正常的”yu望,都很難過自己滿足不了對方的需求。
結果到頭來,他們并沒有讓對方失望。因為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完全拋開了性。沒有性,一切就變得簡單,變得純粹,變得可以維持他們繼續(xù)相伴流浪的生活。
也許這也是一種愛,但它并不是生理的,而是精神上。
可能是這樣的關系太獨特,而要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詮釋出來又太吃力,影片自知達不到小說的高度,所以在一些情節(jié)上刻意模糊了邊界感,以此來逃過變成純純替ltp背書的問題電影的劫難。
比如文給更紗擦番茄醬,這段戲被插在他向更紗坦白的后面。于是,原本“真相大白”的時刻,又因為擦番茄醬的情節(jié)被瞬間拉回了灰色地帶,讓觀眾在不適的同時發(fā)出疑問:他真的不算ltp嗎?是不是只有發(fā)生了關系才算you拐?
產生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立場也回到了世俗的角度,對他們兩個人的關系本質感覺不安。而這種不安是正常的,因為我們自己的思維和環(huán)境都是正常的,遠遠沒有他們兩個那么極端。
換句話說,我覺得電影雖然展現(xiàn)了更紗和文的故事,但并沒有以特別積極的態(tài)度爭取觀眾的同情,反而是帶著一點“你自己判斷吧”的疏離。
就像松坂桃李的造型并不美形,廣瀨絲絲的表演也很克制,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受很深,但鮮有共鳴,可以理解,但并不百分百的明白。這種我和他們之間心理上的距離,讓他們兩個顯得更加的孤單,也更加的需要對方的存在。
其實我一度以為他們兩個最終會攜手跳湖,一起離開無法包容他們的世界,甚至我都做好了為BE流淚的準備。結果電影很溫柔地允許他們繼續(xù)流浪下去,這點出乎我的意料。
轉念一想,如果真的BE了,反倒落入殉情的俗套。正因為兩人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情,所以他們并沒有給彼此情感上帶來傷害,可以互相支持著走下去吧。
至于電影的拍攝,無論是基調還是風格,算是李相日的類型片,吃他這一套的(比如我)看多久都不嫌長,而且沒看過原著所以反而對故事的發(fā)展很期待,看的很沉浸。
演員方面,松坂桃李演得挺好,造型也丑得剛好。這個角色太帥了反而會讓人不舒服,減弱沉重感。廣瀨絲絲演得很認真,很用力,看得出來李相日是真的很喜歡她,給的鏡頭都又長又慢,但子役的表現(xiàn)實在太突出了,反而襯托得她有些悶。
另外,我一直看到亮頹廢的鏡頭才意識過來,這是橫濱流星……帥哥為了蹭大導的戲怎么如此豁得出去,聽說還掉粉了,帥哥,你對演戲是真的熱愛吧,我只能這么解釋了。哦對,還有打醬油的多部,這么小這么平的角色你也要演,你也是來蹭的吧!原來李相日這么搶手的嘛??
那就期待李相日下一部模式化影片吧。
這個故事?lián)碛刑噜孱^和標簽了,煉銅、蘿莉、網暴、斯德哥爾摩癥……勾起無數(shù)普通人的窺視欲,因而自帶強大流量和關注,不免讓人懷疑有取巧投機之嫌。
如果剝開層層外殼,撕掉種種標簽,一個性無能的男主和一個有性創(chuàng)傷恐懼的女主就像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一對“天造地設”螺絲和螺母,是“命中注定”般的相遇和相愛,演繹出沖破重重世俗阻礙走到一起的一段感人故事,設計可謂精巧。
小說難免虛構,無巧不能成書,想起余華的《活著》,種種苦難如影隨形著富貴,一個富貴濃縮了千百年來中國底層民眾的苦難史,荒誕中折射出現(xiàn)實的殘酷。
《流浪之月》粗看類似《活著》,講述著邊緣人物在強大的世俗眼光中所經歷的掙扎和彼此救贖。但在認真審視之后,這是一個沒有根的、浮于空中的故事,它首先滿足的是窺視欲,然后滿足的是對人物滿懷同情和理解的自我感動,最后以一個圓滿結局(相對來說)對觀者實現(xiàn)心靈慰藉。至于其中對倫理道德、世俗偏見的批判更像是裝飾品,用以凸顯主角的光彩。
感覺大概和下面這段話類似。一種城市中產階級特別喜好的口味,
極其中意這種調調的中產階級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又會產生這種感概“聽過許多大道理,依然不過好這一生”。這些所謂的”大道理“本質就是雞湯,什么是”雞湯“,”雞湯“是用來補充營養(yǎng)的,是”自適“的調味劑,是滿足個人私利的一個好聽的說法。
《流浪之月》不是一個深刻的悲劇,悲劇的本質是“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沖突”。小資產階級想到的解決之策只有“渴望被理解”和主動逃避兩條路,始終沒有掀翻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另造一個新世界的革命勇氣。
一句話總結,啥也不是。
最后,還是覺得廣瀨絲絲好聽!
首先不得不說,全員演技在線,特別是橫濱流星驚艷到我了,跟広瀬すず的對手戲,床戲也好,暴力戲也好,都很到位,看的過程中,相較于すず和松坂桃李的戲份,我更期待這倆人在一起相愛相殺。
再來,作為2020年本屋大獎獲獎小說,《流浪の月》并不是簡簡單單一段少女成年后再次遇到曾“綁架”過她的大學生,并展開一段“禁忌之戀”的故事。這部作品涉及到了諸多例如未成年性侵、戀童、家暴、棄養(yǎng),等日本社會問題,或者可以更具體說是日本女性社會地位的問題。
就拿十分震撼的那場家暴戲來看,女主居然忍氣吞聲,只是搬出去住了而已,而不是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幼時受到鄰居男孩性侵時也是)。這個片段要是出現(xiàn)在其他國家的影片中,很可能會引起不小的社會輿論,女權主義者們會借此大書特書,但在日本卻沒有,為什么?
直到2020年,在一項社會調查中,日本女性的社會地址在153個國家中僅排121名,依然處于相當?shù)偷奈恢茫徽f平民老百姓一般結了婚,女性很多都會改隨夫姓并辭職在家干家務帶孩子(橫濱流星所扮演的大男子主義男性并不少見,明明男女雙方都在工作,他回來后看到更紗沒有做飯便會不高興,想要時上來就是親嘴解衣服抹口水,完全不問女方是不是想要),就連皇室公主也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脫離皇室嫁人成為平民,要么保持皇族身份卻只能一輩子單身。
紫色底色的是未婚的皇室女性。前一任天皇的侄女們(還不是直系)為了留在皇室系統(tǒng)中,至今未婚。
之前和平民結婚的真子公主已經不再是皇室成員,從真子さま(公主陛下)變成了真子さん(真子桑)。
日本女性沒有皇位繼承權,現(xiàn)皇帝獨女愛子公主也排除在外,第一順位是現(xiàn)天皇的弟弟秋筱宮,第二順位是秋筱宮的兒子,第三順位是現(xiàn)天皇的叔叔常陸宮。
還有更紗的同事單身媽媽安西,釣到有錢男朋友后就不管女兒的事情,在日本也經??吹筋愃频膱蟮?。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也有類似的情節(jié)。這不是說明日本的母親們有多么冷血,而是說明日本女性在社會上很多情況下沒有自主選擇權,只能依靠男人,他們也是迫不得已。最近日本還打算通過什么法律,女性墮胎必須取得孩子父親的同意。
就連這十年來,一直支撐著更紗的,也是作為男性的文在被抓前緊緊握住她手時的力量。
另外稍微說一下時長,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節(jié)奏稍微慢了點,但這部電影的分寸又很難把控,慢節(jié)奏跟人物內心揮之不去的夢魘是吻合的。但要刪一些鏡頭似乎又難以下手,例如咖啡店樓下的器皿店老頭子的戲,只出現(xiàn)過一次,看似多余,但卻借一只酒杯,隱喻男女主之間的重逢都是命中注定好的。只是這個道具我覺得沒用好,之后也沒發(fā)揮什么作用,有點可惜。更紗被家暴后,文拿它再和她一起吃一次冰淇淋都是好的。
最后吐槽一下下,看之前聽傳言說可以看到松坂桃李的小??。終于等到他突然站起來脫光光,又站在藍色微光下慢悠悠地轉過來,感覺全電影院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都在瞇起眼睛,屏住呼吸等待福利,結果,就這?好吧,你贏了。
3.5叭。我竟然還是心疼松坂桃李。。(不是。一直盯著那里的我真的很震驚。。我已經開始覺得「松坂桃李?陰暗片=我會看到他的屁股」是一個公式了。廣瀨絲絲在這里面挺出彩的,被家暴后逃出來坐在地上淋雨抬頭看著男主問她要不要進來的時候,男主坦白后靠在沙發(fā)上看著他的嘴回想小時候片段的時候,真的好美哦。床戲和家暴戲份也挺強的。。我真的很希望這兩個人在一起,就覺得不要再虐了讓他們在一起吧。。既然真的沒有害人就放過他們吧。。即便如此回憶男主對小時候的女主產生愛意摸嘴的那段也讓我坐立難安。不知道這片子會不會需要對特定人群進行預警??鄯猪椩谟趯а葸@個裝逼犯好多慢的長的重復的鏡頭讓我覺得沒有什么意義,為了質感可以有,但是有些過了。
為松坂桃李惋惜。為這部電影極限減重,可是面癱角色并不能展現(xiàn)演技。他近幾年拼命突破戲路,惡人、打戲、脫戲都演過,每一個角色都在突破常規(guī),非常努力甚至有點過于用力,可是自身形象似乎還是更靠近這部電影里的陰郁面癱角色。廣瀨絲絲演技進步了,橫濱流星也擺脫了漫畫男主,演起了油膩男。幾位主角顏值都很高,看著賞心悅目,但電影稍長,邊緣人物的情愫普通觀眾不是很能共情
得到救贖的時刻總會看到月光 無論是從水里仰望抑或雨天的密云縫隙 總能透出亮光指引著前方。曾以為縮在公園長椅上冒雨看書被傘溫柔帶走 是對更紗一次饋贈 卻在看到他的傷痛殘疾后幡然了解 在尋死的一刻長椅上看到了你 才是他的重生。想起那天他牽著她的手不舍得分開 真好 因為他最后 把她還給了她自己——他說 “更紗只屬于更紗一個人?!睆拇?無論到哪里都可以浪漫流浪 只要是相愛。
150分鐘熬干了后悔觀看的眼淚?? 對比起來 突顯原作的可讀性 (莫名其妙的重點放在橫濱流星轉型 任何場戲不為影片服務的話又有什么意義呢 那唯一呢 就是松坂桃李似乎一直在選挑戰(zhàn)性質的角色 這勇氣點個贊吧
攝像挺好,很多空鏡非常美麗。霓虹人看電影也太能憋尿了,整體過于拖拉,矯情破天際,女主逼逼叨叨著喜歡男主,卻死活不肯幫他洗清怨罪。在廣瀨鈴的襯托下,松坂桃李的演技都明顯變好了起來,流星倒是比想象中更好些。
一口氣看了小說跟電影,很喜歡小說的細膩文筆但電影實在比不上...鏡頭挺美但過於尖銳,凪良老師筆下的痛是一點點地揉進內心。導演呈現(xiàn)的卻是一個接一個冷不防砸在觀眾上的沈重,重點還又悶又長。感覺我跟導演對這故事的側重完全不同,原著一再強調世俗中名為善意的枷鎖之主題,電影描述太少,變成像單純地講一個不被理解的慘痛感情。還有更紗童年經歷鋪墊太少,原著給亮埋下的dv伏筆也拍得不夠細膩。我也很喜歡原著更紗心理上對於亮的拉扯,竟然沒拍...連問冰淇淋當晚餐那裡都沒拍。最後結局衝擊性桃李脫光......我唯有敬導演一杯沈默好吧。不過選角好絕,演員的氛圍很還原角色,還有演技都進步好多ps.未來再看到村長裸體不會再有內心波動了(白鳥玉季真的很靈,之前沒覺得她像絲絲,一演童年發(fā)現(xiàn)好像!
兩星半,悶。跟很多人看完的感受都一樣,一是不希望男主今后再演這種類似的角色,PS該角色的發(fā)型和衣裝造型,越看越像星爺,好出戲。二是從這部起終于發(fā)現(xiàn)女主長得真的非常像她姐姐,以前覺得她倆不像。PS她的美麗可愛毋庸置疑,可是她的演技到底在哪里,起碼這部沒找到。橫濱流星前面很花癡他了,不過之后的劇情他的角色又變成家暴男和受刺激的頹廢男,總之全片很煎熬。
真的只有預告能看……要對村長pg產生心理陰影了…………
餓看完我怎么就同情不起來呢,不知道是不是電影拍攝的問題,這倆人第二次相遇明明可以避免事態(tài)發(fā)展成這樣,但是豆任由事態(tài)往最壞的方向發(fā)展發(fā)展,特別是女主,對廣瀨絲絲無感,她的演技總給我一種靈魂出竅置身事外的感覺,子役演的就自然多了
沒看過原著,在不知因果的情況下,本應該抽絲剝繭呈現(xiàn)的秘密感動,變成了明知你痛我痛他痛但卻無法為他們的脆弱流淚。主演三位真的演得好一般,絲絲的情緒流動和起伏總覺得不對,桃李這是發(fā)現(xiàn)奪獎路線的人設密碼了?但最后摸嘴角番茄醬那里,對于只看電影的我來說,真的感到了不適。
22_086。其實我真的不喜歡李相日,無論是《惡人》還是《怒》,電影都拍得太長但同時他又將一些書里本來重要的情節(jié)刪掉。沒看過小說,單就電影來講,可能很久沒看日本電影,覺得廣瀨鈴的演技進步了,演她童年的女孩也很不錯,看好她。松坂真的還可以吧。橫濱流星是真的不行啊我都看笑了。音樂不錯,有些畫面也不錯,但兩個半小時真的太長了,可以刪掉半小時吧
一切遠不是“未成年”那么簡單看影評熬夜第一刷
電影真的太太太太長了 整部電影節(jié)奏很慢 留白太多 佐伯文真的太太太太短了 松坂桃李要怎么解釋真的不是自己的 橫濱流星的演技飛升 這變態(tài)演的很到位
今年目前為止看過最好的日影。兩個半小時絲毫不覺漫長,李相日的鏡頭語言有緩慢的傾訴感,清澈又幽暗,畫面構圖細節(jié)滿滿。樹的隱喻很棒——在東亞語境下只需要維護群體性的枝葉繁茂即可,少數(shù)病弱或者畸形的幼苗是可以被拔除和放棄的。那些因為不一樣而被群體所忌憚排斥的人,要么繼續(xù)偽裝要么只能流浪。
長了點
看快一半時,李又犯怒的老毛病了,看到快結束,啊廣瀨鈴真好看
(150分鐘正片+38分鐘未公開cut@絲絲字幕組)“你能體諒,我有雨天,偶爾膽怯,你都了解。誰能體諒,我的雨天,所以情愿,回你身邊?!薄帮L停了又吹,我忽然想起誰。天亮了又黑,我過了好幾歲。心暖了又灰,世界有時候孤單得很需要另一個同類?!惫陋毷且驗椤爱惓!倍鵁o法性的文、也是害怕“受傷”而拒絕性的更紗。孤獨是被母親拋棄的亮、也是始終走不進文心里的谷。孤獨是雨天在眼前撐起的傘、也是黎明時分獨自遠眺的深藍天空,孤獨是嘴角被抹去的番茄醬、也是緊握后松開的手。孤獨是一首詩的名字。孤獨是白日的月和流浪的喜歡(siki)。孤獨是絕望無助的時候想起的那個人。孤獨的消解不需要性,在彼此陪伴的時光里,比孤獨和性更強大的東西,“愛”誕生了,她成為所有問題唯一的答案。PS.喜歡每個人身上的破碎感。白鳥妹妹能量驚人。
李相日是個無聊的導演。
11/9/2022 @ 電影中心。李相日今次個劇本出出地事,明明係一個互相救贖既故事,但唔知點解2個半鐘頭就一直搵唔到重點不停係度原地轉圈….當你以為去到高潮戲既位置,點知一望表原來仲有成個半鐘就知道節(jié)奏控制上都幾大問題下…睇得出幾位演員們都好盡力去做,但做得最好果個係做小朋友女主角既白鳥玉季
#2022 Marché du Film Online# 這狗血灑的……日劇感有點強(再剪半小時也妥妥的拍這么長干啥)。故事有點意思,從“無論如何也說不明白”到“原來是真的”,既有戀童癖又有(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式的)家暴、還有網暴媒體暴力,而且戀童癖的底太精彩了,打死也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