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人”“神”“魔”各種族混雜的神秘世界密斯塔爾希亞。
世界免于巴哈姆特復活引發(fā)的崩壞,在那之后過了10年——
新的“人”之王襲擊“神”之神殿,攻陷“魔”之國度。
從瀕臨毀滅的狀況得到復興以及更進一步的發(fā)展,王都為“人”帶來了財富。
作為王都復興的食糧而淪為奴隸的“魔”,以及隨著信仰心的消失而失去力量的“神”。
在逐漸失去均衡的世界中,“人”“神”“魔”各自的正義相互交錯……
Stage OfBravery—漫談《神擊的巴哈姆特-virgin soul-》 目錄 前言 一些前提——寫給想要欣賞這個故事的你(12.27更新) 前言 ——snbvs賊好看了!求求你們?nèi)タ窗? 抱歉,想了半天,我只憋出了這么一句捉雞的開場白。 《神擊的巴哈姆特(Shingeki no Bahamut)–Virgin Soul–》,以下簡稱snbvs吧——這部劇的觀感真的很奇妙,一語以蔽之呢,就是這篇文章的標題:SOB!!! 就像在這個串里你看到的一樣,這部劇的評價是兩極分化的,喜歡的人恨不得把它吹上天,不喜歡的人恨不得把編劇打一頓。 而我的立場呢,當然是:我 要 吹 爆 它! 這是我最近十年追得最認真的一部劇,我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往acg作品里帶入感情了,看番都是在一邊吐槽這展開賊弱智了,一邊吸精神鴉片,紙片人嘛本來就是消磨時間的玩物。追這部劇的時候,我抱的本來也是這種心態(tài)——“小姐姐多可愛啊!cy爸爸賊有錢了!好看好看!”然后追到了第十多集,我發(fā)現(xiàn)有點不對:“臥槽我好像有點帶入了?哇他們真好啊!臥槽ta在干嘛?這人好智障?噫那個誰怎么不去死一死!” 老實說,這部片子追得我胃疼。我也氣過,私下里也沒少罵,ep24開播時我的想法是“staff在干什么?那么多坑沒填,可惜了好展開好人設”當時的黑評真是鋪天蓋地。 我讀過不少黑評,讀到的滿屏幕都是憤怒和發(fā)泄,而不是分析。是的,這部劇真的沒法讓你爽。觀眾看完會想把作者打一頓,會有種情感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但是呢,等了幾個月,情緒沉淀下來。當我我回顧了自己到底看了個啥,到底是什么在影響我的情緒的時候, 我發(fā)現(xiàn),這部劇是合理且經(jīng)得起解構的,人物的行為跟和他的性格,經(jīng)歷并不矛盾,如果你是ta,你在那個環(huán)境下,就會那么做。觀眾會被帶動情緒,正是staff的良苦用心使然。snbvs有自己想表達的、想打破的東西,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bd附贈的訪談里,配樂的池賴也說,這部劇對動畫題材動做了全新的探索。staff在各方面都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沒有迎合宅,也沒有迎合任何人或者任何cp的粉,這是很難得的。這是一部經(jīng)得起結(jié)構的相對嚴肅的作品。 接下來呢,我會從個人的所知所想出發(fā),嘗試解構一下這部劇。老實說,我也搞不懂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所以一切都是個人觀點。我的出發(fā)點肯定是不理智的,理智的話也不會這么認真地花時間在網(wǎng)上寫東西,我第一次在知乎寫這么長的東西_(:3評價“好”“壞”這個事本來就是非理性的的,理性只是工具,語言也只是工具,從來不是目的本身。我的動機就是:我喜歡它,我要讓更多人知道它的好! 我也不想說服誰啦,肯定也說服不了誰的。不喜歡的人還是會不喜歡。就當一場漫長的嘮嗑嘛,我游戲文字,你要有興趣,就聽我叨叨唄_(:3 (~ps:我總是帶著一種批判的腔調(diào),不過本質(zhì)也就是嘮嗑,希望不要冒犯到誰啦XD ~psps:稍微涉及了一些戲劇理論和美學理論,我學的不是相關專業(yè),所有信息來源都是wiki和道聽途說,有錯歡迎指出。 ~pspsps:標題是個賊智障的文字游戲,希望能博君一笑;p了之前在推上刷到鬼佬討論劇情,一口一個snb的,我老是看成sob2333 ~pspspsps:長篇大論,廢話很多。祝閱讀愉快~) 一、一些前提——寫給想要欣賞這個故事的你 ——審美并沒有高下之分,但美絕對不是一元的,開放客觀的心態(tài)能讓你有更多美的體驗。 首先呢,我必須承認,這部劇對習慣了動畫作品的觀眾很不友好。因為它跳出了這些觀眾所習慣的套路。但它沒有亂搞,也沒有ooc,它有自己的邏輯,經(jīng)得起解構。我覺得吧,要欣賞這部作品,得接受以下幾個前提: 1.戲劇是自由的,作者不是上帝 現(xiàn)在的影視作品,多多少少有所提倡,夾帶著作者自己的價值觀,ta不會有意把符合他價值觀的人塑造得讓你討厭,正面人物就算有缺點,也一定是很美,很善的,不可以壞,不可以丑。而不符合他價值觀的人,腦門上也往往寫著一個死字。但這并不說明戲劇一定要有所提倡,戲劇本是自由的。 先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反面例子吧,自稱宅的朋友,應該不會沒看過《Fate/Zero》,其中推的人物:三王,槍哥,74,韋伯……他們從來不會干真正討人嫌的事,英雄受難都是給迫害的,反英雄切嗣一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殉道相,韋伯的懦弱也只是增加一點笑料,并沒有遭遇考驗人性的窘境而顯得卑鄙可憎。因為作者喜歡他們。而可憐的雁夜和葵,一出場臉上就寫著個慘字,看點只是作者接下來要怎么折騰他們。喪心病狂的魔術師組,你就看他們作死,出來混是一定會還的。沒啥特點的普通人,比如主任他太太,只是塑造槍哥的工具,用了就扔,我甚至都記不清她叫啥名字。在這種劇里,作者雖然打著群像的旗號,但是ta喜歡誰,同情誰,把誰當工具人,把誰當玩物,你會看不出來嘛。acg作品總是這樣,作者的用意太明顯了,誰美誰丑一目了然,ta恨不得拿擴音器把主題告訴你(作者按,其實這方面fz都算做得挺好的了啊_(;3至少人物都有血有肉,像saber也丟過大人,至少做到了不說教,不做道德評判。但這種惡意有點區(qū)別對待了,征服王和英雄王就沒有。更爛的例子我舉不出來,因為爛得我都記不住了) 而這部劇,講了一群普通人在大災大難面前的家長里短,觀念沖突。作者消極中立到近乎冷血,作為上帝,ta很克制。前十七話,ta塑造出了這群性格各異的角色,從第十八話開始,故事進入收尾,從此再沒有巧合,劇情的每一步都是由人的決定推動,每個人物都因為自己的性格做出決定,因為決定迎來了各自的結(jié)局,宿命感壓得人喘不過氣。每個角色都很慘,即使是主角,該壞就壞,該丟人就丟人,該丑陋就丑陋。 我們稍微做個對比,巴哈姆特之怒第一季,法瓦羅是出賣了阿米拉一次的,但是編劇出手了,讓馬來助攻,阿米拉沒有因此受難,法瓦羅的行為并沒有造成惡性結(jié)果,沒有丟他的人,也就沒有引起觀眾討厭。放在第二季,妮娜被失戀打懵,拖延了一點逃跑時間,結(jié)果被黑龍摁在地上揍。論行為怎么看都是法瓦羅更惡劣,但卻是妮娜受到了懲罰。snbvs的世界是很殘酷的,殘酷到招黑粉。沒有任何人是天選之子,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再做個對比,第一部貞德的墮落過程中,對她的描寫是很正面的,她仿佛是單純的受害者,是英雄受難,墮落只是吃錯藥失心瘋。而在第二部,雖然也有環(huán)境的因素,但她自己的問題也蠻多的,而且最后墮落也是她自己選的,是她的性格缺陷讓她自己選擇從受害者成了加害者。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解決巴哈姆特這個大boss的手段,第一部是命運(編劇上帝)送給了法瓦羅解決巴哈姆特的武器,人的命運是編劇決定的。在第二部,則是人族犧牲了工程師和黑兵,人皇墮落成所謂的暴君,還要氪命,才造出了綠炮,人的命運是他們自己決定的。 整個過程里,作者是很克制的,沒有當上帝,沒有用自己的道德判斷去擺弄人物的命運。 有人批這劇三觀不正,但是,你確定你正在批判的就是作者想表達的嗎?也許這也是作者想批判的。人族在前期被塑造得面目可憎,如果作者是想推崇極右的那一套,ta不會那么傻。凱撒的小團體看起來政治很正確,干的事簡直是一出鬧劇,這是作者推崇的嗎?恐怕也不像吧。 這種安排其實讓我想起了莎翁的后期喜劇,觀眾很難猜到作者究竟想表達什么。比如《終成眷屬》,朋友你如果有興趣,可以百度劇情梗概感受一下,你覺得莎翁是在提倡男主女主的做法嗎?在更加廣為人知的《威尼斯商人》中,莎翁為猶太商人夏洛克安排了很多自我辯白,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從夏洛克的角度解讀,觀眾一定笑不出來。 我想,也許作者只是想講個故事吧,不傳達什么,不夾帶什么,故事中人物也并不是作者的傳聲筒,而是被假設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在情理之中,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些事。人就是這樣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僅此而已。隨便你解讀去。 我是第一次見敢這么寫動畫劇本的。 (ps:為什么讓戲中人的決定自己的命運就叫“刻意”,不如編劇用上帝之手在戲里“替天行道”優(yōu)越嘛,我蠻搞不懂你們“宅圈”的。作者上帝不克制自己的劇本,像沙耶之歌,eva和小圓臉,主角一不高興,世界都要跟著毀滅,偶爾看看還好,看多了我真的想打人——你當你誰啊,你那點雞毛小憂傷,就要拉全人類陪葬,做你喵的春秋大夢去) 2.審美的同時,審丑 在這部劇里,其實包含了很多很丑的東西,它幾乎挖掘了每個人物的下限,這是很不討喜的。 你也許會說我知道啊人無完人,但你其實還是有很多接受不了的人,接受不了的行為?,F(xiàn)在多數(shù)動畫呢,為了吸粉,為了賣周邊,生產(chǎn)作品就是為了塑造人物,塑造人物就是為了討人喜歡,不討人喜歡就是塑造失敗,人物塑造失敗就是作品的失敗。像之前提到的fz;主要人物的缺點更像增添魅力的修飾,并不招人討厭(也不盡然嘛,老虛稍微欺負了一下saber,你看他都給王粉罵成啥了)。大部分觀眾,其實只能接受ta的愛豆有一些無關痛癢的小缺點當佐料,但是ta的愛豆是一定不可以丑的。 這部劇卻對美與丑等同視之。黑兵濫殺,很丑,血腥奴役,很丑,沒有自我的應聲蟲,也很丑。這是顯化的,小的丑。 但它真正的不俗還在于,它塑造了美的墮落,這是大的丑。如果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那它撕碎的可不止是可愛的艾爾,繁榮的王都這些看得見的東西,一些看不見的東西、美的東西,也變丑了,幻滅了——想當好人的貞德和亞歷山大,變壞了;妮娜和夏利歐斯純粹得一塌糊涂愛情,變成了拔刀相向;崇高的理想,在凱撒的行動下,變成了兒戲一樣的無用功——放在別的動畫里,被渲染得比生命還重要的的純粹事物,這里統(tǒng)統(tǒng)被拉下神壇,什么正義的理想、美好的愛情,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泥沙俱下,統(tǒng)統(tǒng)完蛋。即使代表著virgin soul的國王與龍的伴侶也別想免俗。不要考驗人性,人是很脆弱的。安排巧合讓人物保住這最后一塊遮羞布,這不是什么難事,這部劇前期也有很多巧合,也。但到了收官階段,作者卻不這樣,ta就要把這些個人的下限,這個人最丑的的樣子撕開,一個都不放過。 人真的是很丑的的,沒有什么比人更丑了。但請不要排斥丑,丑比美更能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不給你玩說教,也不刻意煽情,就把一切赤裸裸地拿給你看 ,簡直折磨得人心累——這種塑造,比輕飄飄的一句“戰(zhàn)爭是不好的,會死很多人”,我以為吧,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爛劇是空洞的美,所以無聊。而這里,我們看到的是血淋淋的丑,所以想打人。 我在文學作品里見過這么玩的,我也在電影里見過這么玩的,但我第一次見動畫這么玩。staff敢這么玩,明擺著就是不指望賣周邊了。能理解作者用心的人恐怕不多,我認識的一些人, 在劇中人行為超過他們的下限的時候,都轉(zhuǎn)黑了。 日本動畫為了賣錢啊,能用的套路,也真的蠻少的。能有敢跳出來的作品,多難得呀,謝謝土豪爸爸! 3.這是一部“問題劇” 現(xiàn)在的影視作品的主流是一個個解決矛盾,解決矛盾會讓你爽,這也是大部分人追劇的動力。但這并不是戲劇的唯一形式,有一類戲劇被稱為“問題劇”,它的目的就是提出問題,調(diào)動觀眾的情感,而不是解決問題。就像《玩偶之家》最后,娜拉出走了,但是她出走之后要怎么辦呢,她好像養(yǎng)不活自己啊?作者就不告訴你。再比如《雪山飛狐》,胡斐那一刀砍沒砍呢,鬼知道哦。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這部劇,它只是將一個又一個的矛盾挑出,讓你自己去琢磨。而這些矛盾,這部劇到最后也沒解決:比如三族關系,比如妮娜最后也沒有機會知道克里斯在想什么。所以看到最后,觀眾依然有一種矛盾重重的現(xiàn)實感,所謂的結(jié)局只是妮娜小妹妹敷衍了兩句,重要信息全部被避開了。有人稱這為爛尾。但是如果不這樣模糊處理,這些矛盾又該要怎么解決呢?我想不到。種族,左右,傲慢與偏見,集體的惡意……這些在現(xiàn)實中都沒能解決掉的矛盾,要是找個似是而非的理由輕易解決,會爽吧,但是真的蠻兒戲的。 你也許會說現(xiàn)在這個結(jié)局更兒戲,人皇為什么沒死。我覺得吧,同樣是兒戲,也別說誰比誰更了。是的,這個故事是悲劇式的展開,正常發(fā)展下去怎么看都是悲劇?,F(xiàn)在的結(jié)局模棱兩可,從樂觀的妮娜視角看,它是好的,而水面下的深層問題,是小妹妹看不到的,結(jié)局其實是開放的。妮娜和夏利歐斯這支舞啊,真的只是一個表面上的happy ending,結(jié)局就卡在這里最好了。夏利歐斯還能活多久,我想都不敢想。我反正是一種老太婆一樣的心態(tài):就像莎翁給了《冬天的故事》、《暴風雨》一個happy ending一樣,問題是解決不完的,這群人真的蠻不容易的,原諒他們一次吧。 4.我們是來看戲的 不難發(fā)現(xiàn),這部劇里的人物啊,設定都挺簡單的,能省筆墨就省筆墨。二十四集了,夏利歐斯除了庶出王子,經(jīng)歷還是一片空白。你說他單薄又套路,也是吧,莎士比亞也喜歡這么干,他筆下的主角設定也很簡單,十個字內(nèi)就能說完。但我還是想說,人的復雜性,并不體現(xiàn)在ta是誰,ta的設定有多復雜,而是體現(xiàn)在簡單的人在千奇百怪的境遇下,會做出的千差萬別的反應上,由此,會產(chǎn)生難以預測的命運,,會看見人性幽微隱秘之處,這是很有意思的。 戲為人服務,為了推虛擬偶像而存在的作品很多,小姐姐們的設定動輒幾大頁,設定本比劇情還厚,這種戲最好賣周邊了。戲為情感服務的作品也很多,劇情就是為了讓戲里人幫戲外人說ta想說的話,宣泄某種現(xiàn)實中宣泄不了的情緒(比如eva就很明顯有這種感覺)。還有戲里人完全為了讓戲外人帶入爽一把,享受一下日天日地的感覺的,就是各種蘇了。而守拙踏實地講故事,講人的命運的作品,反而越來越少。在這部劇里邊,我們的重點是戲,是行為,是事兒,人是為戲服務的。就像聊齋里的書生,也只需要書生這個標簽,最多托個籍貫,重點是他的艷遇。而世界觀設定啊,人物背景啊,能少交待就少交待,因為它們不是重點。 看戲的重點是情感共鳴。阿宅們總是優(yōu)越地說,不要帶入,在虛擬世界尋找真實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這其實應該是是玩笑話——看奶子大腿當然不需要感情,有下半身就夠了,但看戲,如果不寄托真實的感情,得多無聊啊。亞里士多德認為,悲劇能夠引發(fā)人壓抑的情緒,這種情緒如果得到合理的宣泄與疏通,則可以凈化靈魂。 有人嫌橋段狗血,狗血是因為老套,老套是因為經(jīng)典。但是老套就不好嗎?哪有那么多神展開啊,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人與人之間的事情也就是那些啊,既簡單,又復雜。一味追求神展開神轉(zhuǎn)折,這其實是一種娛樂至死的心態(tài)。 拋卻雜念,好好欣賞故事本身吧,我們是來看戲的。 5.不要物化人 現(xiàn)在很多劇啊,尤其是日本動畫,不論好人壞人,首先ta動機明確,一定要有邏輯。我有點審美疲勞。 真實的人動機單一明確的是很少的,不然也不需要研究心理學了。人不是概念也不是邏輯。日本動畫為了制造戲劇沖突,為了好看,卻在一元化、閹割、然后刻意強調(diào)這個東西。比如隔壁的搶圣杯。好看,當然是好看啦,但是看多了,累。偶爾也該換換口味。 我很喜歡古典戲劇,里邊的hero過得渾渾噩噩的,他們的命運因為各種各樣雞毛的事大起大落,也是很好看的。古典悲劇的開端往往簡單又隨便:一個夢、一場幻覺、一個表情、一次錯誤的信息傳遞,嫉妒、分配不公、膨脹、幾塊錢,就像投石入水,會在人物內(nèi)心產(chǎn)生一圈圈漣漪,然后促成行為。人是很荒謬的,經(jīng)常是找不到邏輯的,所以又顯得很復雜,搞不清ta在想啥。很多動畫里那些顯化的,哭天搶地的黑化、友情破顏拳式的“洗白”,這才是把人符號化了,看多了簡直又膩又無聊。 有人覺得這劇里人的動機怎么都那么智障啊,二五仔說黑就黑了,其實關于他的動機已經(jīng)鋪墊得夠多了啊——一次一次地喝花酒,感嘆前途堪憂,當誘惑擺在他面前的時候,善惡就在一念之間。才不是啥黑化,他就是他。人在一些情況下是很壞的,但是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恐怕還是愿意當好人的。這才是在用“人”來推動劇情,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而不是順著戲外人的愿望,想當然地操縱戲里人的命運。不要看不起人,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人是很有意思的。如果放一個哈姆雷特式優(yōu)柔寡斷的人在亞歷山大的位置,估計巴哈姆特都射完了,他還沒想清楚捅,還是不捅呢。 這部劇難得地跳出了動畫的濫觴,不堆砌設定,不給你造偶像,就好好講事:讓“暴君”談戀愛,讓“圣女”遭遇親子危機,用了大半集的寶貴篇幅展示“小人”的末路,既不貶損誰,也不給誰貼金,看起來很美的人,要拉下神壇,看起來很丑的人,身上也有很美的東西。不自以為是地解構人的邏輯,也不符號化人,它也尊重了每一個劇情中的“人”,甚至“小人”。 這就有點人文主義的感覺。人不是一句話能說清的,哈姆雷特不止是復仇的王子,夏利歐斯也不止是奴役魔族的暴君或者霸道總裁。他們的行為在不同環(huán)境下跟他們的目標往往是沒啥關系的,他們的性格也在隨著境遇改變,他們不是某個目標或者某個概念的奴隸。這才是人。 很可惜的是,很多觀眾看慣了套路和符號人,拿著“黑化”“洗白”“二五仔”“傻白甜”“霸道總裁”的標簽就往人身上貼。這些觀眾批人臉譜化,然而實際上,一切臉譜都是他們自己貼上去的,觀劇時他們看到的只是他們心中的刻板印象。是他們自己在物化人。限制了他們眼光的不是編劇,而是他們自己! 有人站在上帝視角,說,這完全是一群輪番作死的烏合之眾嘛。我不反對。追劇的時候,看著這群人前赴后繼地作死,我也很胃疼,很想打人啊,但過后稍微換位思考一下,結(jié)合人物的性格,經(jīng)歷,你會覺得,他們的行為都是解釋得通的,人就是這樣的。 All the world's a stage.對于戲里人來說,沉重到幾乎是全部生命的東西,戲外人看著,也只是荒唐的兒戲,還會罵他們智障。 人真的夠可憐的。 (ps:當然啦,工具人還是有的,比如那個賣面包的大叔,比如眼鏡小天使,但他們只是出來說兩句話,對劇情幾乎沒有影響。 另外,細心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ep2搶東西吃、ep17跟克里斯踢球,ep23被凱撒所救、又捅死亞歷山大的小惡魔是同一個,長得特別丑特別好識別233我覺得這個安排蠻有意思的) 5.表面的信息并不是全部 現(xiàn)在的動畫呢,喜歡讓人物把內(nèi)心的想法說出來,或者讓某個角色開了天眼一樣解說,把所有信息都浮到表面上,生怕觀眾看不懂,也因此他們臺詞一聽就是戲腔,不像是人在說話,如果要按藝術流派來分,這就有點表現(xiàn)主義——著重表現(xiàn),人物演得其實是不像,不合理的,但依舊好看。這樣做很討巧,因為說得多了,畫得就少了,省錢嘛。動畫總是這樣,觀眾也習慣了這種表現(xiàn)方式。 而這部動畫走了另外一個路子——體驗派,演誰像誰,戲中人演得越逼真越越好。那么,他們的臺詞就必須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所處環(huán)境,其中能透露的信息也受到了限制,正常人是不會有解說的習慣的,而心理描寫也幾乎沒有。所以,你看到的只是一個側(cè)影——整個世界的冰山一角,只有人物在特定場景下該說的寥寥幾句臺詞,和他們的眼神、表情、肢體動作。妮娜就像一臺攝像機,那個仿佛happy ending的結(jié)局,也只是樂觀的妮娜眼中的。結(jié)局其實是開放的,大多數(shù)信息被留白了,所以你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解讀,去議論,去描摹它的全貌。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這也是戲劇的魅力所在。 就像好的小說都懂得收斂詞藻一樣,好的劇本也應該懂得收斂。炫學容易,賣弄容易,鏗鏘有力的臺詞任何一個相關專業(yè)的畢業(yè)生都能寫,但要守拙,讓人說該說的話,控制好透露哪些信息,還要和滿足甲方的要求,配合好演出,這更需要功力。 4.這是一個悲劇 我提到過,這部劇從十八話開始,就不存在任何巧合,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人的選擇造成的。有人覺得這樣讓人來推進劇情是很刻意的,他要看無巧不成書。其實呢,由人物的選擇來推進劇情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這是古典悲劇的慣用做法,我們來看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吧(摘自wiki,我翻不好,還是直接貼原文了) the structure of the best tragedy should not be simple but complex and one that represents incidents arousing fear and pity—for that is peculiar to this form of art.This reversal of fortune must be caused by the tragic hero's hamartia, which is often translated as either a character flaw, or as a mistake.The misfortune is brought about not by [general] vice or depravity, but by some [particular] error or frailty."The reversal is the inevitable but unforeseen result of some action taken by the hero. 簡言之呢,亞里士多德認為,好的悲劇中,主人公的命運轉(zhuǎn)折,應該是他的性格缺陷帶來的行為造成的,他們的命運是注定的,又在意料之外的。 悲劇的定義有很多種,不拘泥于古典悲劇的話,套用現(xiàn)下一個流行的說法就是——how to lose。也就是lose的姿態(tài),主人公在不可抗命運面前做出的選擇。 放在這部劇里,主要人物們的命運都是一溜斜坡朝下走的,他們失去了很多東西,然后面對這個現(xiàn)實,他們的選擇也各不相同。 沒有自我的亞歷山大面對著失去前途這個命運,經(jīng)受不起眼前的誘惑,墮落了,弒童,然后毀滅了。 沒有自我的貞德面對喪子的命運,也墮落了,驅(qū)使著她原本發(fā)誓要保護的人去送死,發(fā)泄怒氣。 理想化又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凱撒,面對著失去讓人類變好的希望,也就是失去夏利歐斯的命運的時候,飛蛾撲火地抗爭,毀滅了,但也保住了夏利歐斯。 不擇手段的夏利歐斯和他背后的支持者,面對巴哈姆特這個命運,選擇行動,他們造出了大炮,也招來了仇恨,差點毀滅了,雖然他被凱撒救下來,他的命也是要拿去實現(xiàn)他的目標的,注定還是要毀滅。 小妮娜面對失去喜歡的人的命運的時候,不要命(世界)了也要和他一起面對,最后付出了嗓音,換回男朋友一條殘命。 一報還一報,有果必有因。 在這個讓人胃痛的因果循環(huán)里,可能唯還一有點童話色彩的,就是妮娜這一環(huán)了。畢竟她付出的代價是最能接受的。能救回夏利歐斯簡直是奇跡中的奇跡,本來不論從哪方面看,這個人都是注定毀滅的。(ps:所以說夏利歐斯才是真·女主嘛,你要說這是個俗套的戀愛故事,我完全沒意見:p 謝謝編劇手下留情,謝謝啊) 總之啊,這群人也太慘了,簡直慘到不能呼吸。我都要壓抑死了,為什么他們都沒我聰明,還沒不會用上帝視角看問題嘛!所以呢,對于這個看似夢幻的結(jié)局,我是真覺得,冤冤相報何時了,就這么算了,饒了他們吧,報應已經(jīng)夠多了,再互相折磨,失去的東西也回不來了 。剩下的人你們就好好過吧。 最后,補充一張圖,是古典悲劇的通常套路。 ? 其實這也反映出這部劇的一個問題,在人物做出選擇,命運轉(zhuǎn)折,走向結(jié)局的過程里,它其實缺了一個解放和凈化情緒的過程。如果能煽煽情呀,搞點走馬燈呀,描寫一下人物心理活動呀,觀感應該會更好。其實就是節(jié)奏出問題了,這劇節(jié)奏真的有問題。也許是篇幅不夠了,又也許是staff就想要這個效果,誰知道呢。畢竟套路是前人的,他們都打破那么多了,也不差這一個。 在本節(jié)的最后,我再來小小地總結(jié)一下: 我想我應該已經(jīng)說明白了——沒錯,這個故事是讓人很胃痛,但請別急著罵編劇智障,ta內(nèi)中有它自己的邏輯。 它的套路,在戲劇理論中有章可循,不是亂搞。 它打破了常規(guī),在里邊加入很多丑的東西,丑是真的很丑,丑得讓人想罵娘, 你得接受這些丑,你才能欣賞其中的美。 (這一點編劇甚至借貞德這個兩度墮落的角色之口說出來了:“人往往是有很多張面孔的,接受了他的全部,才是真愛”) 作者很克制,ta沒有把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用自己的價值觀去隨意擺布人物的命運,所以,請不要隨意解讀然后批判它三觀不正,請把注意力拉回故事和人物本身。 不管這個故事有多胃疼,我還蠻喜歡的,大概是喜歡人物,又大概是喜歡那種揪心的感覺,大概是因為我看到了真實的丑而不是虛幻的美,誰知道呢,這就是抖m吧_(:3 TBC 統(tǒng)一回復: Q1:把人想得那么壞,這是你想的!你心理陰暗! A:把人往好處想也是有好處的,所有人都把道德底線提高的話,世界肯定會變好的,所以我們當然不能惡意揣測人性,應該選擇相信“人性是美好的”。 但是,這是我們主觀的選擇。 客觀事實是,真的有很多很壞的人和事。哪怕這部劇,比起魔幻的現(xiàn)實也溫柔多了。 當然,我希望你永遠不要去經(jīng)歷。這種考驗人性的事情永遠也不要發(fā)生。 Q2:我不管!政治家怎么可以這么智障?這不合理! A:emmmm刷別的番的評價的時候,我看到一條回答,我覺得放在這也合適↓ 【如何評價《革命機valvrave》這部動畫?】//www.zhihu.com/question/22381111/answer/32649350
越到后面劇情越是讓人喵喵喵。。寧愿國王是個純粹的壞,免得顯得他智商有問題。。想要殺死巴哈姆特,為啥不能和神魔兩族一起弄個對策?為啥非得和神族開戰(zhàn),非得奴役惡魔??明明巴哈姆特是三族的公敵不一致對它,非得先打壓其他兩族然后自個兒來拯救世界這特么是什么邏輯???不過整部動畫畫面還是非常棒棒的,看的人相當爽!最喜歡僵尸妹了~還有上一季的倆主角,可惜法瓦羅淪為了純粹打醬油的了。。
開罵:樂色編??!整季劇情跟就是裹著糖衣的狗血(shi劃掉)腦殘少女愛情番。
國王最后還要洗白?!姆伽洛白死。你要復活十年前費盡人神魔三界人多少精力封印的巴哈,然后單單為了自己跟一部分人的一廂情愿搶奪神族封印有可能直接殺死巴哈的力量,去開一炮看看能不能殺了巴哈。腦子有屎的人做領導真害國殃民,你以為自己很偉大?最后還要用爆炸頭的口來洗白?沒十年腦梗的編劇都寫不出這么狗血劇情。大敵當前,這十年里不是聯(lián)合人神魔商討有效的計策,而是殺神屠魔大量消耗自身戰(zhàn)力去開發(fā)根本都不知道能不能殺死巴哈的手段,這本身的立意就惡心,居然還要綁上個戀愛腦的女主來標榜國王的大局觀。在巴哈面前這個過家家游戲有什么值得用一季度去展開去豐滿去做轉(zhuǎn)折?活生生的表現(xiàn)出的只有人類的自大狂妄,你說神不給你使用遠古封印的科技,你要搶,OK,那大量勞役惡魔的本意是什么?為了增加最后幾集對立情緒的高漲?還是為了強行讓國王說出所謂的核心想法洗白?姆伽洛白死。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不應該在第六集的時候奶“劇情和節(jié)奏都很棒”的……然后節(jié)奏一路崩塌直到看完第23集宛如被喂屎。
此片又名“二五仔作死引發(fā)的戰(zhàn)爭”。 講故事最怕不不徹底,上一季有缺點但好歹貫徹了“男人的浪漫”,這一季拿硬漢殼套少女心真的很別扭,兩部分分開來看都很好,但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呢?靈魂呢?邏輯呢?都見鬼去啦
二五仔真是這季的最佳代言人,想被承認又能力不足,不甘心又沒有勇氣,想兩邊討好最后誰也不認可。
畫面表現(xiàn)力和配樂一如既往的強,但是國王突然表示自己的目的是干翻巴哈姆特的時候太突兀了。要是能有一些解釋三族無法合作的鋪墊,我感覺邏輯不至于這么崩。比如路西法只想摸魚、貫徹看戲之道;大天使自我感覺良好,不想搭理人類。于是迫不得已,國王帶著漆黑兵毆打他們,奪走他們的黑科技以實現(xiàn)人類solo巴哈姆特的宏愿。感覺這些也就幾分鐘就可以解釋清楚了……直接跳步到跟神魔大戰(zhàn)、拿自己和手下的生命做籌碼也不愿意三族多商量幾句就顯得國王很愣頭青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為什么要補巴哈姆特之怒第二季?21集往后劇情崩得跟拉稀一樣,我覺得皇帝不用洗啊,站在人皇的立場上,他奴役魔族反抗神族,下令殺紅龍殺神之子,用他想解放人族就能解釋,然而像是帶巴哈姆特出場一樣,給他安了個討伐巴哈姆特的名頭??吹竭@里我已經(jīng)不想腦補這跟他之前所做的事有什么關系了。
本來當戀愛故事看,前面都覺得這就是超高配置的戀愛番,妮娜和國王的感情線很完整,就像童話故事一樣,本來是非常滿意的,然而就是我這樣的觀眾最后都不得不去想女主角妮娜到底是來干嘛的?最后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上紅龍沒做到什么,感情上也沒有改變國王的決定,最后以自己的聲音作為代價。什么的代價?真是不懂。
凱撒是我比較欣賞的人物,他非要在阿薩謝爾和國王中間仲裁,企圖說服雙方和平相處,雖然天真的可笑但我很佩服他能始終貫徹自己的正義——但最后看到他為了阻止貞德和阿薩謝爾直接替國王擋刀害死了自己的時候,失望得甚至有些可笑。而后貞德和阿薩謝爾站著一動不動,我在想我在看什么,為什么我一點都不難過。
最無法接受的就是姆迦羅居然死在了一個二五仔手上,不多說了,最后他也沒能復活。很想念他不能說話的那段時間里淡淡的微笑,他到底在笑什么呢?獲得力量之后他就沒有再笑過了,多么想再看一次,然而就這么死了。
最后失去了聲音的妮娜和失去了視力的國王又跳起舞來,我已經(jīng)沒有辦法為他們心動了。明明有更好的結(jié)局,劇情卻一瀉千里,非常無奈。其實我很喜歡妮娜的設定。一開始她不懂愛情,為自己輕易為男子動心而變龍的體質(zhì)煩惱,然而她也沒有預料到和國王的相遇會給自己帶來這么大的影響。自從對國王動心后,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其他男子面紅心跳了。后來經(jīng)歷了失戀又心意相通,她終于克服了自己的體質(zhì)自由地變成龍。特別喜歡第二個ed最后的畫面,國王穿著禮服和紅龍形態(tài)的妮娜依偎在一起,但是對比起真正的結(jié)局,真的太遺憾了。妮娜是個那么活潑的人,她最喜歡的就是聊八卦,但是再也無法發(fā)聲了,難過。
2期,挺浪漫主義的。
換了編劇后整個劇完全沒法看了 節(jié)奏拖沓 內(nèi)容全程秀花癡 第一季好不容易塑造的人物直接全變成白癡 邏輯漏洞一大堆 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 毀了
女主很可愛,戲點都在她身上。不過對著番不看好。如果光比制作就能是好片的話,美國就不用舉辦奧斯卡了,每年的爆米花大片直接數(shù)票房就好了。不過這片子單就制作是值得肯定的!
在番劇開始的時候先給了五星為敬,女主和國王真的太有cp感了,作畫屌炸天原聲也超棒,有錢就是好??!但是后面幾集劇情走向太迷了,邏輯不要面子的嗎?
存在著人神魔的世界,圍繞黑銀之翼邪龍巴哈姆特即將復活的事端展開的故事,制作精良,人設很具個性(比如印象深刻的爆炸頭),音樂磅礴大氣,畫面恢弘,超強的大作既視感,第一季很好看,畫面感十足與中肯的劇情,但第二季的劇情從中間開始崩了,不過超高的制作水準將劇情差的缺點模糊掉了,整體還是非常不錯的。
后面節(jié)奏已經(jīng)完全崩壞 ,然后這公司是有多喜歡挖坑?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精彩的動畫了,本格王道魔幻戀愛戰(zhàn)斗賽高!~cy以一己之力振興業(yè)界!向cy dalao低頭╰(:з╰∠)_
妮娜妮娜太可愛了??!
一個不能說一個不能看也好過s1的陰陽兩隔么,結(jié)尾2人星空下共舞有種說不出的怪誕,太不真實了,像在夢里。
突然意識到竟然是女性向作品
前后水平差太多啊,后面崩了
第一部太棒所以來看第二部。國王強行洗白有點反胃。無比喜愛麗塔和法瓦羅,希望他們各自都能幸?!?/p>
(8/10)天使:吃飯,睡覺,捅夏皇?!耗В撼燥?,睡覺,捅夏皇。 貞德:吃飯,睡覺,捅夏皇。 老神仙和鴨子:吃飯,睡覺,捅夏皇?!←湲攧冢撼燥垼X,捅夏皇?!P撒:吃飯,睡覺,捅夏皇?!±咸}莉:吃飯,睡覺,捅夏皇?!“凸诽兀何彝毕幕剩餐蹦銈?nèi)吭∧菽龋何覑巯幕剩。?/p>
Cygames&Mappa,請先容在下跪拜,有錢就是好??!這制作真是沒得挑剔。開場切換立場,人類統(tǒng)治了惡魔,阿薩謝爾成了反抗 領袖,而天真浪漫的龍族少女則成為這季主角。隨著劇情展開,貞德與天神的糾葛也有了脈絡。可以說劇情上也不輸畫面,是春季番的驚喜。
上季是有錢任性秀作畫 這季劇本素質(zhì)也跟上了 甚至有點史詩范兒 結(jié)局非常感動 沒有純粹的好人壞人 每個角色都按自己的立場行動 就像巴哈的破壞欲一般任性 阿醬成純粹的搞笑役了能玩脫則必玩脫 妮娜繼承師娘傳統(tǒng)貢獻了大量高幀數(shù)舞蹈場面 但這次搞死的人也太多了吧 爆炸頭終究與阿米拉天人永隔
巴哈姆特:你們這群渣渣,頂著我的名號,燒著資金,在這給我卿卿我我恩恩愛愛的,最后兩集才把我請出來,我能不怒嗎?!
換了主角真好看,不喜歡第一季的黑人香腸嘴。每集都像劇場版一樣的高制作,開篇就沒有一點水分的濫竽充數(shù),狂拽酷炫的動作戲目不暇接,女主角很萌。
大場面啊 不愧是做游戲的 雖然換主角 但是不諳世事的天然花癡龍妹什么的 還是挺有好感的 /摸下巴 這季度目標是女性觀眾?
這季主打“戀愛與破壞”的少女冒險,和第一季不同的視角讓觀感很新鮮(這類題材用女主的似乎很少,是意外的驚喜;吹巴哈一般都吹經(jīng)費和作畫,其實巴哈的分鏡和演出也極突出,個人話說就是“充滿細節(jié)與敘事感”;雖然知道國王是男主但我還是更看好阿醬這個連續(xù)兩季背負了制作組沉重的愛的角色?。ww
看到一小半的時候覺得更復雜的劇情展開和更豐滿的人物群像讓本季質(zhì)量超越第一季;女主花癡設定沒有搞砸,很難得。事實證明我想多了。后期劇情發(fā)展都建立在男主矛盾人格的失敗塑造上,強行黑白兩面最后毫無邏輯地洗白。真相的那一刻我只想問你們之前在打毛?犧牲一群配角最后還是主角真愛戰(zhàn)勝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