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劇是一部喜劇,講述四十不惑的職業(yè)女性、高齡產婦等女性的生育以及產后調理院(月子中心)適應過程。
生孩子前,你還是一名值得被任何人所尊重的女性,在生孩子的過程中,你已經從人變成了一只動物,你不再擁有羞恥的權利和感知了。
當媽媽們被贊美和歌頌的時候,卻沒有人愿意將這一層外衣剝下,讓大家赤裸裸看到真實的生產過程。主治醫(yī)生帶著兩名男性實習醫(yī)生,在你痛得要死要活的時候,他們卻是在借著你的身體來完成自己實習課程,三厘米?四厘米?最后,還是老師親自上手,被子底下是敞開的產婦身體,原本只有丈夫才有權利碰觸的地方,卻可以輕易被外姓男子碰觸,哪怕對方是一名醫(yī)生。
我在想換作任何一名產婦,但凡有三分力氣話,真的會分分鐘爬起來將對方暴打一頓的。
什么玩意兒!
我在這里痛到死去活來,結果,身為主治醫(yī)生的人,卻把我當成給他的學生上課一件活體課本。
在生孩子前,你還是你自己,在生孩子的過程中,你已經是砧板上一塊肉。其實,做媽媽一點也不偉大,更不是什么超人,只是在無奈和辛苦中來承擔這個屬于自己的角色。
韓劇《產后調理院》以一種夸張,黑色幽默的方式,向大眾展現(xiàn)出女性在生孩子前,生孩子后,所發(fā)生的種種事情,即真實,又帶著一些戲劇色彩。
生孩子就像屙屎,只是一到了產床上,我卻不記得這種使勁的感覺。
胎兒一落地后,丈夫和公婆的注意力全繞在了新生兒身上,連產婦嘴唇干裂,口渴到想要喝水都沒有人問一句。我遭遇到了來自于家屬和他父母的冷漠和寡淡。婆婆甚至于覺得產婦順產,不過爾爾,只要一見到新生兒的臉,母親就會輕易將生產過程中的痛苦拋之腦后了。
只有自己的母親才愿意直接撕開這一層虛偽外衣,這世上哪有什么順產一說,我女兒可是九死一生,一面將紗布打濕,覆在了嘴唇干裂且神色憔悴的產婦唇上,原來真正在意和心疼自己的還是自己的母親,而不是婆婆。以前我同事在生孩子那天,想要剖腹,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一致反對,最后,她選擇了妥協(xié)。
原來,一個女人在生孩子的過程中,連決定自己想要是順產,還是剖腹,都不是你一個人能說了算的事?而是你嫁過去的那個家庭說了算。
有沒有覺得很耳熟的樣子?
2017.8.13日,榆林醫(yī)院產婦跳樓事件,在產婦跳下去之前,不論醫(yī)院或者她自己都曾經提出想要剖腹產,結果,遭到家屬拒絕,在痛不欲生的情況下,她選擇了這么一條路來結束痛苦。
如果,還有人覺得女性順產,是一件很偉大的事話?
那你根本就是在粉飾痛苦?
誰他媽的,會情愿去死,也不愿意讓自己順產,難道了斷生命比生下一個孩子來得更容易嗎?
在外人眼里女性只要生出孩子以后,她的人生就開始OK了,只有產婦自己知道,長征五萬里才剛剛起步,在生產前所經歷的宮縮,內檢,撕裂和惡露后,還要面對胎兒徹底與自己身體剝離后,不經意間的尿崩,哺乳,蓄奶,所有的飲食,都要以孩子為準則,你能吃的都是能夠下奶的食物,你不能吃的,都是對孩子不利的食物,誰說女人生完孩子后就徹底輕松了?
在母乳喂養(yǎng)和奶粉喂養(yǎng)中,又產生了一道分岐,愛孩子,就是給予他完整的母乳,而忽視了堵奶,RT皸裂,疼痛,乳腺炎等系列問題。誰沒有喂養(yǎng)過孩子,就你一個人特別矯情?
不給母乳,就是等于自私和心硬。
難道,每一個母親都是相同的體質,一旦在生產過后,身體里的母乳馬上像山泉一樣源源不斷朝往外涌出?仍然,存在一部分的母親在自責,為什么自己沒有多余的奶水可以供應孩子,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會咬住自己的RT。片子里女主因為疼痛,忍不住喊了一聲,被月嫂批評不止沒有將孩子喂飽,反而嚇到孩子了。因為沒有辦法順利哺乳,而不得不跑去討好自己討厭的一名寶媽,向她討要經驗。身為母親,沒人比她自己更想要充足的奶水來喂飽新生兒。
劇中另外一個朋克母親,不打算母乳,打破傳統(tǒng)的月子理念,光著腳穿拖鞋,往沒味道海帶湯里面放調味粉,甚至于月子期間喝酒。不論擱在國內或國外,她都會被定義為不稱責的母親,但是很颯??!難道做母親了,就一定要不斷自我犧牲和自我感動嗎?
做為母親后,我需要愛我的孩子,同樣我為什么不可以同時多愛我自己一點?
母親是付出太多,回報太少的一種社會角色,不要把自己家的小孩當成自己宇宙的中心,沒有必要。
親子關系,夫妻關系,都需要保持一段距離,而不是捆綁式。
奶粉或母乳,更多是要取決于母親當時的身體狀況和工作等因素。
當媽就像西天取經,可能你還沒有徒弟幫忙,老公有時候會父愛如山,直接霸著沙發(fā)不動,卻不會時刻注意到你的需要。只有真的勇士,才敢嘗試母親這個角色。
女主角老公34歲[星衛(wèi)娛樂臺]產后調理院 國語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歲[星衛(wèi)娛樂臺]產后調理院 國語版第11集04:37
女主角老公34歲[星衛(wèi)娛樂臺]產后調理院 國語版第11集04:37
時隔很久,我依舊在想一個問題。 似乎在養(yǎng)育孩子正常正常的同時。大家都會有是喂母乳還是奶粉的困惑。 選擇自己的健康or孩子的健康。 先撇開喝奶粉到底健不健康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本質好像是透過所有問題不斷的拷問一個母親,你愛你的孩子嗎,如果愛,你為什么不無私奉獻呢? 在這里我其實并不能理解這種感情,我知曉母愛是最偉大的感情,可以說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無法和她與之匹敵。但不管怎么說,哪怕我現(xiàn)在還是一個孩子,我愛我的母親,但我依舊覺得,這是一種清醒的并且不顧母親的索取。 自私是人類的天性,懶惰或是無休無止的欲望。這些東西似乎在母親面前難以看見?;蛟S我們看見的只有是母親忙碌的背影,精打細算的舉動和不斷的責罵。 先說回原先的問題,我覺得,愛孩子就得放棄自己這是一種道德綁架,用一種他人也許并沒有的母愛,牢牢的用枷鎖捆綁住一個母親。 延續(xù)幾千的歷史長河,有些刻在骨子里的東西難以消磨。哪怕現(xiàn)在的女性白領逐漸多了起來,也難逃在應聘時多達十多條關于感情家庭的詢問,那么這個時候,女性到底是選擇愛情還是工作呢? 這并不是說牛奶和面包,也不是月亮與六便士。所有人都在給女性拋出兩條路。是去工作創(chuàng)業(yè),還是去結婚生子? 這條道路,似乎不用他人。母親就已經開始著急了。 可是,明明母親也是從女孩變過來的。她應該能深刻的理解到,做女孩的不容易,從青春期開始,直到她生下了小孩,都從未停止。那又為何,希望自己的女兒也快速的走像那條路呢? 在這個時代,似乎女性的裝扮還在為了討好男性,就連身材都是畸形的男生審美。那么在女性生完孩子以后的胸下垂,漏尿等問題,又由誰來解決呢? 在年少時,簡單的痛經都不能理解的男性,又怎么能理解這些問題呢? 人老珠黃,可男人還可以再找下一個。厭倦在男人眼里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可生完孩子以后,女人的使命就結束了嗎?并沒有,回不去的工作 ,身體堅持不住的負荷,為孩子不斷才操勞和丈夫不理解的聲音。她的后半生牢牢的被自己的孩子所困,想要遠走高飛,也會思考是否該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 可是掩蓋在虛情假意里的家庭,就真正的完整嗎嗎? 以為一個鏡頭而看的這部韓劇,僅僅是以為一個女人給孩子喝奶粉,自己喝酒不做月子,灑脫且有自己的世界觀,可在最后,她似乎還是妥協(xié)了。 每一個人都是從孩童過來的,敢大聲的承認自己沒有犯錯不讓母親煩心嗎?沒有和母親大吵過淚流滿面嗎?沒有沒有以為自己無法克制的欲望想盡辦法的渴求著嗎? 對,我們不夠完美,但母親也是。 那么為什么總是在回憶里缺少了父親的身影呢? 父親就一定得是嚴肅的嗎,那么他只是提供錢財,和銀行又有什么區(qū)別,在這個家里又有什么意義呢? 母親在出嫁前也是獨自一人在外打拼,又為何不能帶著孩子離開呢。為什么還要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再照顧一個挑剔又難伺候的“巨嬰”呢? 女人,哪怕社會地位的提升,也依舊差了點什么,差了些把身材容貌放正常來的機會,差了點將經期和生理問題放在臺面上的反復強調,甚至說是,世界普及的機會。 老師曾經問過一個問題,為什么富人都很少生小孩。 那一刻我的腦子里劃過很多答案,但是浮現(xiàn)的卻是嚴肅的總裁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明明是生小孩這樣的命題,我卻被網(wǎng)絡和電視劇慢慢侵襲了思想。 那么母親何嘗不是呢,她是孩童時期就是這樣被要求做的,沒有人告訴她什么是對的,只會在做錯時告訴她做錯了。哪怕現(xiàn)在思想開放,很多女性年輕時懂的了很多,還是會在一些問題上感到羞恥。抵姨媽巾的遮遮掩掩,討論生理問題的小心翼翼。婦科炎癥像是當成疾病,不需要他人去說,自己也會害怕的不敢做出正確的 舉動。 我們的一舉一動,正在不斷的被不起眼的思想所侵襲。 我是一個自私的人。他們總所獅子座對自己所愛的人很大方,可我從來沒在自己身上看到過這一點。我很愛錢,甚至有點心理疾病,關于錢的方面,掩蓋在黑暗處的疾病就會噴涌而出,到他人不能理解的程度。 可只有錢能夠給我?guī)碜銐虻陌踩校軌蛸I一些自己很想要的裝飾品,能夠和朋友出去玩時吃自己想吃的東西,能夠在學習需要的時候自己付清那些額度,能在父母吵架時,不怕被趕出去也沒有地方住。 更能在母親無助時,帶她逃離這個地方。 我很自私,自私到和朋友點同樣的外賣我都想要比誰的多,想要擁有,哪怕我知道這樣是不正常的。 這樣自私的我,有一個無私的母親。這種無私,是愛,那他為什么要如此的無私呢,也許在遙遠的未來,她并不能獲得回報。 也許這就是母愛。 我想我并不太能擁有這樣的母愛。 如果一個男人無法給足我一輩子的安全感,我為什么要在鬼門關走過一招,盡心盡力的撫養(yǎng)連姓都和我無關的孩子長大呢? 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丁克或者拒絕結婚,這個社會又或是說這個世界都要承擔起最多的責任。因為一個女性不能一邊工作一邊一個人撫養(yǎng)孩子,她也不能成為一個家庭主婦全職法師陪伴孩子,如果這都不能讓她百分百的感到幸福,那這些都是錯的。 如果社會對女性的惡意沒有那么大,不會在工作時詢問她關于感情孩子的問題,不會在生孩子以后讓她當全職太太/辭去她的崗位。不會給女性加上相貌和身材焦慮,讓女性不在羞恥與自己身體上的事情,更不會出軌。 那么我想說,上述講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一縷煙。 但這種事情,又要變動個幾百年的,上千年才會實現(xiàn)呢? 總說女孩要有一個家,家一定過得有男性和小孩嗎。若是女孩 幸福了,又何必在意家里有幾個人,又是誰呢? 我不斷的為自己是個女孩所焦慮,又以為自己是個女孩所自豪。我愛我自己,我才能對他人抱有愛意。但要是我不夠幸??鞓?,我那少的可憐的愛又將怎么樣分享給他人呢? 人走向死亡是不可抗力的,但死亡并不是說代表 了結束,那么衰老也是。 他不過是見證了時間的變遷和青春的流逝,他并不是一無所獲,還有那些回憶,哪怕時光消磨 了記憶的邊框 ,哪怕回憶起是只剩下了一片空白,回憶時,還是會有幸福的感情涌上心頭。 只有女性不害怕衰老,不在以男性的評價而活,這才是對的。 喂不喂母乳并不重要。而是母親愛不愛自己,她的意愿抵過了任何東西。
簡單的討論,并沒有指責誰的意思,畢竟像女主老公那樣的男人我是沒見到,有也不過是少數(shù),先解決農村占大體數(shù)量的家庭才能講小部分。
把這部劇定為了我產后在月子中心調養(yǎng)期間的下飯劇,一多半是因為被打亂的作息時間幾乎不允許你看完任何可能需要思考的劇集,于是攢了好久的洛城側寫《Bosch Legacy》和亮眼新片《子彈列車》暫時被束之高閣,來體驗一下東方平行社會新晉事業(yè)型媽媽的相似或不同的悲喜。
作為一部非常成功的類型化劇,據(jù)說《產后調理院》網(wǎng)評中出現(xiàn)的最多的一個詞是“真實”。從生產陣痛到產后抑郁,這部劇所截取的很多生活片段的確是不少新手媽媽在經歷或者經歷過的。以我個人來說,雖然是高齡初產,總體上孕期和生產過程都非常順利,經濟壓力不大身邊又有家人支持,在達到以上幾個條件之后應該已經算是人群中幸運的百分之若干,但劇中幾位女性人物所經歷的艱辛、偶發(fā)事件或者小反抗我也并不陌生,如女主一樣臨產簽下大客戶,我也在臨產幾小時還在電話會議準備合作方案,和露多一樣產后拒絕穿襪子,我也嘗試過偶發(fā)低燒之后被月子會所當作重點保護對象監(jiān)督,和壯壯媽一樣曾經求助于輔助生殖,只不過幸運的是躺平之后反而迅速收獲健康的寶貝,如此云云,如果要用一個小本子記錄估計每個新晉媽媽的類似故事都有一籮筐,因此《產后調養(yǎng)院》的每個媽媽身上都有我們自己的影子。
對于《產后調理院》所引發(fā)的一些爭議,特別是其所表現(xiàn)出的一系列關于人生選擇或者上升到女權范疇內的問題,我倒覺得此劇似乎沒有那么大的野心。此劇的可貴之處在于其在本質上體現(xiàn)了人生選擇的一種多樣化,雖然東亞社會普遍同質化程度較高,但本劇在這個問題上的視角是包容的,因此可以包容小愛媽媽的小小婚姻插曲(雖然其實什么也沒發(fā)生),教授媽媽的小小心機(在搶名字這個問題上),和女主的某些人生自我設限都呈獻出了一種一種善意和包容的視角。所以當我看到片尾女主一聽到自己費盡心力拿到的項目有可能被轉交給公司內的競爭者之后猶豫都沒猶豫就直接略過自己曾經想提交的一年育兒假申請,我也長舒一口氣,這才是我們認識的女主,以及無數(shù)像女主一樣的事業(yè)型媽媽的選擇。我們在職業(yè)上的野心并不會因為成為媽媽而改變,愿意犧牲職業(yè)生涯陪伴在子女身邊成長的媽媽當然值得尊敬,然而愿意在職業(yè)追求上成為子女楷模(或者僅僅是多賺一份薪水補貼家用)的媽媽給孩子的愛一點都不少。
多少人引經據(jù)典波伏娃在《第二性》里理解父權社會對女性壓抑的名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成為母親在年復一年中曾經成為無數(shù)女性的枷鎖,是因為在母職中越陷越深。而擺脫這種枷鎖,必須認識到母親只是人生的一種角色。而這點,既沒有因為一個小小人兒的誕生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你選擇丁克或者不同的家庭組成方式 (alternative family)而改變。世界之大,你必須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別人的母親。望觀者都明白且認可這點,少點成為母親的內卷和焦慮,母職才能為你的人生添加一抹不一樣的顏色。
原以為是主要在貼合潮流去宣傳月子中心的,結果收獲了更多,關于家庭的、職場的、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父母前后需要去迎接的一切變化,以及會面臨的一個個選擇。
整體而言是一部溫暖的劇,從某些方面為爸爸媽媽們帶來共同的聲音和理解。
通過在月子中心一群焦慮著交流著的新生兒媽媽們所遇到的各種情緒和場面,去揭示并合理化了很多普遍會存在的問題,或者是在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是正常出現(xiàn)的,本也不是什么問題,出現(xiàn)了我們就面對然后積極去處理就行了。
新生的媽媽或許比爸爸有著更多的不安,從劇中的喂奶、帶孩子、規(guī)劃孩子、與丈夫的親密關系、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身材樣貌變化等各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實在存在的那些困惑、懷疑。
關于自己的職場,其實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一定都還是想要陪伴孩子長大的,自己孩子的一點一滴都不會想錯過,但是最為父母就要放棄考慮自己,萬事只考慮孩子嗎?里面提到一句話“孩子的媽媽幸福了,孩子才會感到幸?!?,不管對于父母任何一方來說其實都是這樣的,家庭的幸福以及各自的幸福都得到實現(xiàn)的時候,孩子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幸福也跟你自己幸福分不開了,但是若是念叨著孩子的幸福卻忽略自己,或因為這些去爭吵,那只會讓孩子更有壓力。
我們也有看到很多例子,爸爸或者媽媽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職場但心存不甘,然后把全部的壓力都轉移到孩子身上,可是孩子真的幸福嗎?小歡喜的英子、隱秘的角落的朱朝陽還有小舍得的子悠,他們的媽媽不愛孩子嗎?愛可是過度的愛,他們把所有自己的期望都交給孩子,每天一邊說著“為了你好”這樣的話卻實際上在逼著孩子,最終結果就是兩輩人的受傷。從現(xiàn)實中我們的生活去看也常有這樣的,而有些父母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奉獻當中,對于孩子的受挫毫不在意甚至覺得孩子擁有太多,太幸福了,若是做出什么不恰當?shù)男袨槟钦娴氖遣欢隆⒉幌裨?..
當然我們也有看到很多正面的例子,霍思燕和杜江雙方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或許有誰或多或少舍棄了一些東西,但他們依然在一起用最大的努力去愛這個家,盡可能的陪孩子長大,我們也看到了他們的孩子,嗯哼會體諒爸媽工作辛苦、會贊揚爸媽努力也看得到他們的幸福。戚薇李承鉉,李承鉉前期也有去做全職爸爸,也有懷疑過自己,但是戚薇永遠在體諒他認可他,并且也不限制他出來做一些工作,而她自己非常忙,卻也沒有耽誤照顧孩子,lucky有著非常好的榜樣和非??鞓返纳?。職場與家庭,孩子是牽掛卻不是絆腳石,甚至可以讓每個人各方面做得更加出色,關鍵還是家人們做好溝通和平衡,別忘了愛與溝通,更別忘了夸張對方和做自己。
關于丈夫方面,劇里有提到整個懷孕到生產,媽媽們不僅面臨很多身體狀況、情緒波動,還會擔心著丈夫對家庭的忠誠、對自己的喜愛度,而寶寶出生后的時間也是雙方關系重新調整穩(wěn)定的關鍵期。最最最開始就是要考慮好再結婚以及要孩子;然后首先生寶寶前雙方就需要做好準備,男方給到女方更多的包容和安全感以及更多的肯定;其次女方要給到男方更多的信任和溝通,??和生孩子都是你們一起的決定,雙方都需要繼續(xù)負責任;女方情緒多變的時候自己也需要暗示自己,可以更從容一點冷靜一點多思考一些,有些問題或許根本不存在,但是過于亂猜測可能直接導致關系變質;爸爸和媽媽都是第一次當父母,雙方要一起加油和理解,共同去經營自己的小家庭,互相鼓勵。
另外關于家庭作為爸爸媽媽很重要的一點,孩子是你們的結晶和延續(xù),帶著我們的期許來到世上卻不該背負我們附加的其他。我們在跌跌撞撞學會去做爸媽,他們也在努力和做孩子以及融入這個社會,隨著他們長大,他們也會有更多的關系,我們要讓他們去享受和擁有,而我們依然是丈夫和妻子,我們依然是對方最深最親密的陪伴。
關于父母,對于當父母之后的我們,也許也會覺得自己自私,考慮孩子考慮自己卻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很多東西就是這樣復雜的,父母也理解,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的做得更好,當父母之后能更理解父母,也可以去給到父母更多的關懷,他們或許從來想要的都不是第一位,他們想得到關心的同時也在關心著自己的孩子。
關于朋友,當了爸爸媽媽的我們一定會更加的忙碌,但是仍然要記住,我們不僅是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領導員工,我們還是這么多年來的某些人的朋友,所有的緣分都太難得了,請不要慢慢的無意識的丟掉了。
當我們擁抱著我們的一切,健全的、快樂的生活著,努力的為了自己前進著的時候,用心的經營幸福家庭的時候,孩子也會更好地長大,他會知道怎么積極的去過一個很好的生活,而不是在聽著“爸媽以前如何,后來你來之后漸漸放棄了,你以后不能怎樣/要怎樣啊”的勸誡中,或迷茫到底如何算好、或產生對婚姻的恐懼、或生出更多愧疚與不安......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可以一直抱在一起躲雨的人。
終于刷完《產后調理院》了!
8集的長度對我們這種用碎片時間追劇的人真是太友好了。這部劇真好看,好幾個片段讓我感動到Gucci,眼淚Dior得Prada Prada。
有時候開著彈幕,看到好多評論都是“生娃勸退”“不婚不育教育片”“日??只榭钟保绻堰@部劇僅僅理解為是一部讓大家都單身丁克的泡沫喜劇,那就過于狹隘了,要知道,敢拍出這么一部作品的韓國,現(xiàn)在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并步入了生育率低于1的現(xiàn)實,要是這用意那他們這不是自己作死自己么!
國情的不同會讓媽媽們的處境略有差異,但人類生理結構的統(tǒng)一性又讓每個國家的媽媽在生育哺養(yǎng)上走過的路是那樣大同小異。
國產劇類似話題總是逃不過婆婆媳婦的家長里短與狗血出軌,最后強行和解,女主在事業(yè)和家庭中兼顧和諧,更多回歸家庭,讓觀眾們看了個寂寞。
《產后調理院》把場景搬在月子中心,沒有粗暴地勸生催生,沒有任何三姑六婆的指指點點,更多是媽媽們之間的火花碰撞,站在媽媽的角度,有時候是爸爸,一同領悟所謂成長。如果硬杠有一點點婚外小插曲,那就是Happy Man快遞小哥的出現(xiàn)了,但他更像是點題工具人,幫漸漸在育兒生活中失去自我的媽媽找回初心。
大結局女主依然在事業(yè)和家庭中找不到平衡點,哪怕下定決心要休一年育兒假,也敵不過勝負欲還是接下了需要出差和加班的工作。更多時候,這部劇最想告訴廣大媽媽,或者說所有女性的是:
You are not alone.
每個媽媽從懷孕到生產,再到哺育,遇到的悲傷與疼痛,是相似的。
生娃之前,對于生孩子的那一刻,很多人以為只是媽媽看到寶寶的喜極而泣。但劇里告訴大家,沒有所謂順產,每個女人生娃都是九死一生。女主戲劇性地在鬼門關走了一趟,最后用她超強不服輸意志,把地獄使者踹到河里,拼命往回劃才迎來了她和寶寶的新生。
對于母乳喂養(yǎng),生娃之前我想到的畫面是媽媽抱著寶寶一起坐著,媽媽的奶撲哧哧往外冒,寶寶喝得咕嚕嚕。劇里告訴我們,真沒有那么容易。我也是生完娃才知道,連rt都可以有鄙視鏈,有些人一含即中,有些人怎么揪寶寶都喝不上(是不是很有畫面感)。所以劇里在喂奶的一幕,護士們凝重又嚴肅地使用了奶瓶轉親喂這一招,差點讓我拍壞大腿——我特么就是這樣喂過來的?。∧菭幏謯Z秒地無縫銜接,簡直不要太精準。
而每個親喂完的媽媽,都是這樣走路的…
對于產后生活,原以為會是每天對著寶寶看也看不完,笑也笑不夠。后來才知道,剛出生的寶寶很長時間內不會笑不會說話也不會有什么反應,你只是個喂奶哄睡換尿片的工具人……更多時候,貼身陪伴的只是無盡疼痛與尷尬。
這些畫面都在提醒正在經歷痛苦的媽媽們,你們不是一個人。就連爸爸們也是。劇里安排了一位特別有經驗的大哥,在這個特殊時期充當男主的金智囊。他教男主照顧心思敏感的老婆時難免被罵,憋屈的時候,就要去一趟“男人的小樹林”感受一下peace&love。
是的,男人們。哪怕是這位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歐巴,或者是奶油帥氣的小鮮肉男主,也都逃不過被自己月子里的老婆突然找茬的命運,你們也不alone!
金智囊為什么會送這件衣服作為離別禮物呢,因為它的顏色和月子中心的大門同色系,男人站在那里與大門渾然一體,自然會被焦慮的媽媽忽視,少了很多被找茬的機會。
更多時候,這部劇也在告訴媽媽們:We are together.
劇里說,媽媽群有時候很重要,比老公還重要
劇里最后媽媽們出了調理院獨自帶娃,深夜在群里問:“都還活著嗎”,實在太真實了,曾經加的婦幼媽媽群就是這么一個畫風。
當了媽媽后,不敢病,不敢傷,完美人設的小愛媽媽,連出去透透氣能只能是戴著頭盔無聊地遛平衡車。所以在她偶遇另外兩位出來透氣的媽媽時,除了尷尬還是尷尬。她們終于一起坐了下來,喝著豆奶談論著生娃后的諸多由不得自己,那一刻放下她們曾經關于奶量的較勁,關于陪伴孩子時間長短的攀比,慶幸還有彼此才讓奶娃的路才不那么孤獨。
凡事娃為先,所以女主生完孩子的時候才說了句,屬于賢珍的人生,結束了啊。
劇里的淚點,在于倒數(shù)第二集,回顧噌噌媽媽一連失敗三次的育兒之路。看到她從備孕,到發(fā)現(xiàn)懷孕,到出現(xiàn)數(shù)值問題,到最后決定做試管,不知道為何就這樣切身體會到,有些人當媽媽,從一開始就已經充滿了挫折。
在母嬰神器APP里,常常有媽媽們發(fā)自己順利生產的分享帖,這些帖子下面總有人發(fā)“接順利生產寶寶”“接順利懷孕”“接四維通過”這樣的評論,讓人感到十分不解,但凡有點常識,都知道這樣做十分多余吧。有一次忍不住點了一個號進去,才發(fā)現(xiàn)這個媽媽的主頁里,是滿滿的測卵試紙,是成堆的促排針,還有好幾次失敗的帖子。帶著愧疚的心情退出,才知道有些人,是那么艱辛才懷孕當上了媽媽,她們步步為營,她們草木皆兵,哪怕只是一點信念上的支撐,她們也在所不惜。有時候“新人”會用關鍵詞找到舊帖,咨詢曾經有同樣煩惱的媽媽“你現(xiàn)在怎樣了?成功了嗎?”當看到博主回復“成功了,寶寶x個月了,你也加油,會成功的”這樣的回復時,我就覺得這樣的APP還是很溫暖啊,陌生的人們,隔著冰冷的屏幕,釋放著自己所能供給的能量,靠著互相支撐走到成功的終點。
再后來,我也理解這樣做法的時刻,是球球要打麻腮風的時候(我真的對這一針很有陰影),我搜了好些打疫苗的帖子,然后在那些打完針無反應的帖子們底下,虔誠又自覺滑稽地點了好幾個贊……
這首劇的ost太好聽了,建議聽。
每一次聽到這首歌,閉上眼睛都會想象出一幢大廈,鏡頭自上往下,掠過每一戶窗口:
20樓的媽媽剛剛把抱睡的寶寶輕輕放下,輕輕蓋好被子后,聽著寶寶和老公的呼嚕聲重重嘆了一口氣——這一夜終于結束了。
17樓的媽媽正抱著哭不停的寶寶來回走來回蹲,明明吃飽了尿不濕也換了,但還是哭,她慌里慌張又強作鎮(zhèn)定地哼著各種兒歌——屬于她的夜又開始了。
14樓的媽媽獨自對著吸奶器泵著奶,老公和寶寶都睡了,害怕吸奶器發(fā)出的聲響吵醒他們,所以緊緊抱著吸奶器希望能降低一點聲響,如果是“嘩啦啦”的奶量那還略感安慰,如果是隔了好久才悶悶一聲“咚”的,讓疲憊的夜晚更加沉重了……
10樓的媽媽剛順產完,撕裂的痛讓她只能睡一側,不敢觸碰傷口;胸口還有隱隱的皴裂痛,這痛那痛;
8樓剖腹產的媽媽,正在強忍住想打出的噴嚏,隨便一聲咳嗽都能讓她當場去世;
5樓的媽媽抱著好不容易睡著的寶寶,無數(shù)次落地醒的寶寶,索性坐著睡覺了。
3樓的媽媽抱著哭鬧的寶寶,爸爸在旁邊把奶瓶塞到嘴里,寶寶瞬間不哭了喝著奶,爸爸媽媽互相靠著,眼皮子都提不起來。
……
我的日常,我們的日常,沒有一種產后生活是云淡風輕的。
所以喜歡這部劇的原因,是它不會灌輸必須唯一的套路,而是將各種各樣的真實性、可能性、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觀念,拆開揉碎混在一個月子中心的小生態(tài)里。有人塑造無私全能媽媽的人設,也有人以“自己爽”為標準活著。關于母乳還是奶粉喂養(yǎng)的爭論,關于全職媽媽與職場媽媽的分歧,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永遠不會有滿足所有人的萬能答案。無論怎樣的媽媽,都在最后,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最優(yōu)解——在“愛自己”的原則下。
這部劇寬慰著媽媽們:你不必做一個完美的媽媽。
之前常常有一句話說,沒有人生來就是會當爸媽的,現(xiàn)在更加深以為然。母親付出極大的代價生出孩子,并在日后投入母愛,這些是人類的本能,卻不該成為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綁架。
女主到后來有點被說服了,認為寶寶前三年的陪伴很重要,想休一年產假陪伴孩子。
即便在見領導前反復給自己打氣“一會一定要說”,但還是在領導說要把得來不易的項目轉手她人時,不服輸?shù)膫€性讓她把“沒關系”脫口而出,最終接下了這份要出差和加班的工作?;氐皆伦又行牡乃馨脨?,跟曾經和她battle全職or上班,甚至說“出去上班是暴力”的小愛媽媽吐露,“沒想到我還是那個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孩子前面的壞媽媽?!?/p>
但這次小愛媽媽安慰了她。
小愛媽媽在劇里的轉變也很有趣,一開始就圍著老公與孩子轉,努力對外打造著“歲月靜好”的人設,因為她習慣性的以“沒關系”做出退讓,讓自己越來越陷入“喪偶式育兒”的沼澤,直到后來Happy Man的出現(xiàn),告訴她多關注自己內心所想才觸動她最心底那根弦,終于卸下面具大大訓了老公一頓,這一幕非常爽,還被其他媽媽們偷聽到了,于是她們更開心地做朋友了哈哈(這就是原來對方跟我一樣慘的效應吧)
夠八卦吧哈哈哈!
最后小愛媽媽說了“賢珍”,而不是劇里從頭到尾只有的“膠棒媽媽”,鼓勵女主做回自己。
你期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你要成為怎樣的人,這是我最深的體會。關于全職or上班,過去二十幾年我媽都在灌輸我“去上班”的思想。小時候外婆和奶奶無暇顧我,陪伴我的基本都是爸爸媽媽找來的保姆?!拔夷菚r的工資只有500塊,但我花了300塊給保姆,即便是這樣我也要去上班?!边@是媽媽給我的影響。所以選擇上班的媽媽也無需愧疚,可能這是榜樣的機會。(雖然我現(xiàn)在偶爾也很想在家當咸魚,但一想到給阿球樹立榜樣,還是每天哭著出門。)
“媽媽也曾是少女”,這句話過去沒有太大體會,但現(xiàn)在想想,我也曾經是瘦瘦的愛美的少女啊,喜歡吃麥當勞喜歡和朋友逛街看電影也喜歡帥哥啊,現(xiàn)在卻是能糙就糙,腹直肌分離,肌膚暗淡。這樣想想,我的媽媽也曾是少女啊,年輕愛穿美美的裙子,愛唱歌跳舞,現(xiàn)在也是為了我操勞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
如果說媽媽是自私的,那母愛是無私的。劇里女主想要上班,但是媽媽卻生病了,她一邊為找不到合適的保姆而焦慮,一邊懊惱自己怎么可以把自己的事業(yè)看得比媽媽的健康還重。女主媽媽察覺到她的沒好氣,專門來月子中心看她,還寬慰她。
劇里也沒有回避這樣的矛盾,因為當你想無所顧慮地做自己,就同樣還是有人要犧牲,可能是自己的媽媽,又或者其他人。
調理院的院長在劇里全天候板著臉,有點像現(xiàn)實生活中的長輩,會告誡媽媽們不能做這,應該做那,也有點像社會主流意見者的化身,推崇全母乳親喂、希望媽媽全職、坐月子要吃一切下奶的食物、沒有咖啡、沒有酒。
最后一集以小愛媽媽之口說出,她曾也是職場媽媽,卻也培養(yǎng)出了優(yōu)秀的醫(yī)學生兒子,又一次升華了本劇價值。
如此硬邦邦的人設,在大結局里,在知曉女主仍然決定奔赴職場之后,她在女主出院的時候送了她兩罐奶粉(沒錯是植入),并且說了一句點題雞湯。
讓人又對這冰冷的社會萌發(fā)一絲希望,也許,最后的最后,大環(huán)境還是會給媽媽們一分理解吧。全職媽媽永遠不下班的辛勞付出確實偉大,但堅守在崗位的職場媽媽卻面臨著越來越差的生存處境。就在最近,甚至聽到有位女同胞說,生孩子遇上單位調架構的,在民企很可能就是去看大門。如此無知又低智,難道那些決定不生娃的女人,僅僅是害怕自己被發(fā)配去看大門?職場女性收獲的惡意往往來自女性。我一直尊重選擇丁克的女性,但也認為不必為此自我優(yōu)越感過重。今時今日能混社會的人,換哪個環(huán)境都條好漢。各自安好吧嘿。
當媽都是這樣過來的吧
這部片在安慰著廣大媽媽們,生育是那么公平的一件事,一如女主那樣光鮮的女強人,在新手媽媽的道路上,也都一樣一地雞毛。
要面對身材走樣的自己,還要面對無明顯變化、事業(yè)愈加紅火的老公,更加自慚形穢。
生完后有一段時間我也很消沉。跟寶爸說你是越來越好了,我是越來越糟了。他寬慰我,我們是一個整體,也是總體向好趨勢呀。
想想,如果說我也曾是少女,那他也曾是馳騁球場的無知少男呀哈哈,卻常常因為做得不如我的預期而被嫌三嫌四。有一天夜里起來哄球球,他突然就要去開加濕器。我壓著聲音說“你干嘛呀別吵醒她,而且加濕器早就沒水了?!毙睦镞€暗自不爽怎么連加濕器沒水都不知道,卻看到他之后盛了一盆水進來,原來因為天氣干燥我剛剛就一直鼻塞不舒服,他知道后想幫我潤一潤。那感覺,我突然就像公益廣告里小男孩捧著一盆水進來說“媽媽洗腳”后欣慰的媽媽一樣,艱難的育兒生活,扶持著扶持著,不就這么過來了嘛。人家也是第一次當?shù)斃瞎?,我們還是體諒一下。
生完后,更牽動媽媽心的是寶寶的粑粑
人們總說:當媽后你就知道了;都是這么過來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人真正告訴過適齡婚育女性,你需要面對的問題和處境是什么。大家就這樣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迎接了生理心理雙重煎熬。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難以平復的抑郁,可能不僅僅是激素急速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一種無知無畏之后的失落,堂皇以及一絲絲后悔。
所以編劇給大家塑造了各種各樣的媽媽,為了寶寶選擇全職的,帶著寶寶還能在期刊發(fā)表論文的,為了寶寶放棄到處旅游的,以及,像女主那樣堅強聰明,敢于去承受生產后來之不易的職場地位可能會動搖、個人身份發(fā)生變化等一系列未知風險的獨立女性。這部劇只是真實呈現(xiàn),甚至帶著善意,絕對沒有妖魔化地勸退,反而會給人很多平和的希望。它療愈著正在經歷育兒艱辛的媽媽們,也鼓勵著還在觀望的準媽媽們。
不是有句話說,真正的英雄,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的人么。在我看來,這部劇的意義在于,讓知曉這一切生育風險后仍然做出生育決定的女性,更有底氣和能量去應對未知的人母道路。
很少有影視劇描寫產婦分娩過程的恥辱感,因為這一直被社會認為是理所當然要忍受的事情,但這部劇卻用非常詼諧的方式展現(xiàn)了這一沉重的話題。如果是我經歷了電梯里被誤解的社會性死亡時刻,我已經抑郁了……分娩完不是幸福到來災難結束,而是災難的序幕,這部劇也用有些夸張的災難片恐怖片式的鏡頭語言展現(xiàn)了出來,用非常戲劇化的處理來表現(xiàn)頗為深刻的內核,其實是很高明的。前三十分鐘就哭了,看得時候在思考,“母愛偉大”這一次其實也是一種無形的壓迫,所有的女性在做母親的那一瞬間,就必須拋棄掉無助、自私這樣的情緒嗎?
太太太真實了。尤其是對于剛生了娃的我來說,一邊吸奶一邊追這劇的滋味真是太刺激了。
好看好看~~42歲時能生個健康的娃,有父母姐妹愛人在身邊,有事業(yè),身體健康……人生贏家啊~~~~
題材新穎且觀感驚喜 不負期待 首播生動搞笑 雖然目前還沒到生孩子的那個階段 看完也覺得很真實(?)且更加害怕 嚴智苑果然演技派 樸河宣近年真的越看越有sense
孩子是撕咬著母親的身體長大的。
生兒育女一直被視作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老一輩總用“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來搪塞你的疑問,沒有多少人真正關注從孕婦到產婦的生理心理和生活的轉換與沖擊,甚至自己以前也曾疑惑過為什么會有產后抑郁這東西,矯情!所以這次就沖題材我也要五星推薦呀~
三星半 結婚 生兒育女太難了 又不用考試 好多人總說到時候你就知道啦 知道什麼呀 知道自己有多蠢沒想清楚就做了這些事嗎
復雜的話題,卻用如此搞笑的方式拍了出來,很不錯。但最終少數(shù)人還是被大多數(shù)人說服,用母乳喂養(yǎng)、走進婚姻、為了孩子放棄工作和夢想……為什么不是大多數(shù)人被少數(shù)人改變呢?東亞育兒題材還是走不出傳統(tǒng)觀念,能有一部劇去討論女性為生育付出的代價已經很不錯了,但其實還是沒有改變生育文化。小愛媽媽這一角色還挺觸動人心的。女性間的情誼也是很動人。
就我一個未婚男性,看完了,挺多感慨。劇還是手下留情了,雖然很現(xiàn)實,但還是更真實的殘酷獠牙剛準備伸出來,還是合家歡縮回去。還用搞笑輕松包裹著。但是還是能感到殘酷和女性的不容易。感嘆韓國牛逼,將生孩子這樣一個被人類社會永恒判定為高尚偉大的行為,拍出如此細膩的更豐富層次,從身體、心理、工作、婚姻、同性、生活等等不同角度拍出來,特別是其中的羞恥的感覺、不被當作人的感覺、辛苦的感覺、被壓迫和挾持感等等也一并拍出來。跟隨劇情的彈幕評論,有更多類似的人間真實。別人管不了,希望自己未來能做更好吧。
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職業(yè)女性難上加難。女人逃不脫生育,無論適齡產婦,還是高齡產婦。42歲的吳賢真是一名職業(yè)女性,還是一名高齡產婦,在提職成為公司常務的同一天,確認成為一名準媽媽。懷孕沒有影響她的工作,在生產前的兩天還在為了簽約爭分奪秒。懷孕、生育、育兒是一個女人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原以為只要把孩子生出來,她還會回到從前,哪里知道,小膠棒出生的那一天,是她結束吳賢真的一天。從今以后,她,注定要完成角色轉變,成為一名媽媽,擔當起一個女人應該盡的責任。
填補了韓劇劇情類題材空缺,聚焦新生兒媽媽的產后日常,從身體、心理、社交、兩性等層面展現(xiàn)具有森嚴等級的“另一個世界”,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職場,媽媽之間也存在鄙視鏈,會見縫插針地探討“全職太太和職場媽媽”的優(yōu)劣,甚至連“備受新生媽媽尊崇”的“一等座媽媽”之間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劇情表現(xiàn)形式也是輕松下飯,例如分娩前36小時的五個階段,灌腸導致的屁聲嚇得年下老公一激靈,被三名男性醫(yī)生輪流檢查開指程度的屈辱感,產后除了自己和親媽以外的婆家一家的狂歡……真實再現(xiàn)新生媽媽可能遭遇的處境,同時也用到夸張的戲劇性手法,中和相似情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悲劇感。
太真實 去年剛生 很多類似 生孩子不會用力 打無痛之前好多流程 絲毫不后悔 月子中心也是跟坐牢一樣 不得踏出一步 這輩子最大的幸福是我們家細豆寶寶 啦啦啦啦啦啦 說實話 生孩子的痛苦我已經忘了 但堅決不會要二胎 養(yǎng)不起 孩子14個月 已經30萬沒了
固體膠的爸比也太好了吧,隊友給力太重要了
前兩天罵過hgr,現(xiàn)在又到了佩服hgr的時候了,這個片子拍的太對熱點了,搞笑又真實。看到一些短評只能想到,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就和金智英那里一樣。
這劇應該只有兩類評價,一、笑中有淚,人間真實。二、浮夸拉垮,女權盡喪。
用戲謔的口吻研究嚴肅的問題
生過娃,住過月子會所。劇里所有的梗都扎心了,太能懂...說這劇浮夸和空洞的,是沒生過娃嗎?
真實得仿佛覺得編劇盜取了我的故事:孩子呱呱墜地醫(yī)生把他抱在我面前,我既沒有流淚也沒有感動;生了孩子后,短期內不再擁有自己的姓名,而被統(tǒng)一規(guī)劃為代號——寶媽;在公共母嬰室,別的孩子吃得呼哧呼哧,只有我的娃哭得稀里嘩啦,簡直像公開處刑。直到連續(xù)兩個月體檢顯示營養(yǎng)不良,我才終于相信我是那1%母乳不足的母親,這才痛下決心與純母乳PUA決裂,選擇了混合喂養(yǎng)……現(xiàn)在,娃半歲多了,我才明白,你拼盡全力、忽視個體、喪失自我、扭曲現(xiàn)狀去貢獻的,只是為了迎合并不存在的“合格媽媽”標準。唯一的標準只有一個:只有你先把自己整開心了,你的孩子才會開心。
看到彈幕飄過的一句句“太真實了”,觸動很大。這是好多好多女性的真實經歷的縮影,還是在條件優(yōu)越丈夫靠譜的情況下。
酷,殘酷,把生產拍成恐怖片真是太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