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根據(jù)古典名著《隋唐演義》改編。
北齊名將之后秦瓊(嚴寬 飾),自小與程咬金(姜武 飾)一起長大,憑借一身武功被官府提拔為下級小官,某日秦瓊遇到李淵被太子楊廣(富大龍 飾)截殺,單槍匹馬救出了李淵全家。來到潞州不得不靠賣馬維持生計,幸虧老板娘深明大義暗中接濟。程咬金在長葉林劫奪了楊林十六萬兩銀子皇杠。秦母大壽當天程咬金被抓,為搭救程咬金,賈柳店結拜的眾兄弟策劃造反劫獄,機緣巧合程咬金做了瓦崗寨的混世魔王。隋煬帝(富大龍 飾)去揚州看瓊花,瓦崗寨聯(lián)合其他起義軍匯聚在四明山意圖殺死隋煬帝推翻隋朝。李世民(杜淳 飾)借機跑回太原,并起兵造反。李密逃到瓦崗被眾人擁戴為主。李世民夜探瓦崗寨被程咬金抓獲,李密欲殺李世民,被秦瓊勸阻,并乘機放了李世民。在秦瓊等的幫助下,李世民在玄武門一戰(zhàn)清除異己成為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
這部隋唐我可能是在什么交通工具上斷續(xù)跳看了大半,因為接觸時間太短經常忘記自己看過,但提起來則馬上喚起明確和獨特的印象。一開始會看可能是因為好奇演員,富大龍楊廣,湯鎮(zhèn)宗楊堅,嚴寬秦瓊,姜武程咬金,斯琴高娃程老娘,王寶強李元霸,之類的。我對隋唐歷史的知識來源比較正統(tǒng),說唐、興唐傳、隋唐演義的書、隋唐演義的評書等等,全都沒有接觸過。除了通過連環(huán)畫和折子戲知道一些梗概,基本沒碰過任何通俗文藝里的隋唐。所以不是出于對隋唐演義的興趣,也沒有對這個劇抱有任何明確的期待,看之前并不知道自己會看見什么。
但應該是在最多兩集過后:……這是單田芳吧?
這非常特別。以評書為藍本的電視劇不少,但一般也不易察覺,因為第一影視改編會改變敘事的脈絡,第二演員演繹的形象遠離了評書的語言。但這部隋唐正是在這兩點上做到了鮮明的相似,甚至不需要聽過單田芳的隋唐演義也可以很容易地覺察到這部電視劇跟評書尤其是單氏評書的高度同調性。不但符合評書的情節(jié),而且演出了評書的感覺,很多場景我覺得在講臺詞的是單田芳。查了下演職員表果然他老是顧問。
劇情幾乎照搬了評書的敘事結構,一種復雜程度介于早期國產RPG和金庸小說之間但遠次于水滸的、一根主線扯藤牽瓜的展開方式。相同點是都可以大致概括為前期主角通過不斷的奇遇聚攏起身邊的小團體,后期這個小團體過關打怪升級。不同之處是評書里的奇遇沒有成熟的武俠小說那樣復雜離奇,也沒有游戲的浪漫因素,比較傳統(tǒng),主角前期主要靠認親拓展社會關系。我沒看過其它的隋唐電視劇,但這部里秦瓊一出場認一個弟弟認一個兒子的場景都拍得很詳盡,非常鮮活。尤其羅士信名義上是弟弟,情態(tài)上就是一個一米九的大胖兒子,拱在嚴寬懷里哭的情形非常父慈子孝。嚴寬當時好像是處在一個憋著氣要糟蹋自己美貌來證明演技的階段,聲稱不接偶像劇了要往正劇發(fā)展,為了演秦瓊增重十斤(但是沒用,仍然美貌,而且脫去單薄感,反而生出了正大的美貌),穿得窩窩囊囊的出來賣馬,哭得我都笑了。我估計他看劇本的時候應該挺高興的,覺得是個正經劇,因為大概不會有什么偶像劇讓主角上來就認兩個兒子,還趕著叫爹。
但是評書結構還有一點,就是所謂第一主角的“線索”功能更明顯而“主角”光環(huán)要弱一些,白眉大俠的徐良、童林傳的童林,本身都是外圓內方甚至八面玲瓏的溫和性格,便于容納和串起群像,而群像中不乏更有棱角和光彩的人物。也就是說,你演隋唐演義秦瓊這么一個主角,跟你演漢武大帝里的漢武帝那種一出場連司馬遷都趴你腳下磕頭說皇上圣明我錯了的主角,是不太一樣的,你出現(xiàn)的場次可能是最多的,但你未必是最漂亮的、最正確的、最厲害的、最高明的,你占不了特別大的便宜。但嚴寬正好非常適合這個定位:出彩的發(fā)揮倒不是必須,要在于端得穩(wěn)鎮(zhèn)得住,尤其在這么一個因為忠實貼近評書而經常顯得有些搞笑的劇里。比如說有一幕是程咬金尤俊達劫完皇綱,讓程老娘裝死,借發(fā)喪的機會銷贓,結果被捕快秦瓊撞上識破;這一出非常熱鬧,姜武和斯琴高娃還有那位演尤俊達的等一干老藝術家上躥下跳,放飛自我,嚴寬就制服筆挺一本正經地站在旁邊露出山東人厚道我什么都不說的微微笑,這個感覺就很對。秦瓊在北平王府認親,一大群人里除了他和羅成都不算主角,但是大家圍著他展開,也都演得痛快,絲毫沒有妨礙發(fā)揮??傮w來說我認為嚴寬在這里擔任秦瓊是相得益彰。
單田芳評書的一般套路,主角核心團體是正統(tǒng)主角1+搞笑丑角1+英俊小生1+老成軍師1,這種配置比較成熟,但也導致不同故事里的人物特征乃至橋段都是類似的,我只聽過三部都是這樣,就沒有繼續(xù)了。隋唐里這套搭配就是秦瓊+程咬金+羅成+徐懋功,小白臉擔當就是張翰演的羅成。我在看這部隋唐之前之后都沒有在屏幕上接觸過張翰,之前對他的印象就是承包魚塘……但看了以后有點改容起敬。不同于承擔主線功能的秦瓊、時常長期游離于主線之外的人物如單雄信,還有驚鴻一現(xiàn)不能全首尾的角色比如楊廣,主角和泛主角群體中,程咬金和羅成是這部評書里塑造最鮮明完整的兩個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講,他們兩個的塑造難度集中在演繹,不需要演員自己特別費心去創(chuàng)造什么或者填補什么。劇本也果然是除了添加愛情戲,修訂了原本羅成故事里一些太過涉及神鬼命說的情節(jié),之外改動不大。我覺得張翰做得可以。前期北平羅少保(這劇一個張翰的羅成一個富大龍的楊廣,對著父母笑起來的時候都特別甜,是兩種截然不同但是都很甜的甜,我看的時候也說不清什么感覺,但都很想笑),中期賈柳樓結義、家族慘變、逼死丁延平,評書原本已經有很多跌宕起伏的大場面,這些場面他基本都掌握住了,而且不管情節(jié)是呈現(xiàn)評書的歡鬧滑稽氣氛也好,偏向正劇的正經氣氛也好,他融入其中,都不突兀。徐懋功出走后他讀出徐留下的題詩“瓦崗山上眾將散,一統(tǒng)江山歸大唐”,詩很打油,但是神態(tài)微微沉郁,離開頭的嬌縱小公子已經非常遠了。我看這個角色的感慨就是靠譜劇本真的帶人,反過來說演員要從沒譜的劇情里硬樹起一個人物也是真的要靠演員自己。
姜武的程咬金,劇本和演員一起,完全復制評書風格。單雄信在賈柳樓為母親作壽,群雄圍坐飲酒,他想挑撥已有罅隙的單雄信和羅成,先湊到單雄信旁邊說,哥哥,我看羅成心里不服你,我去勸勸他。然后坐到羅成身邊敬酒說,兄弟,這滿屋人里只有我真心對你好,你看單雄信看你那副樣子。羅成面露不忿之色。他又回到單雄信身邊說,哎呀哥哥,你看羅成那臉色,他說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勸不動啊。不過哥哥你也別生氣,你讓著他點。單雄信也笑不動了。他又坐到羅成旁邊碰一碗酒說,單莊主生氣了,說你北平王府算什么東西,但他也是個莊主,家大業(yè)大,我勸你不要輕舉妄動。如是者再三,羅成大怒拍案而起,和單雄信對打。我不知道評書是怎么說的,但我知道一般電視劇不會這樣演。這是漫畫式凝煉過的滑稽場面,是舞臺劇或者京劇之類傳統(tǒng)戲劇在現(xiàn)場演來討觀眾的哄堂大笑的。但這一幕所有人都一本正經。姜武還好想象,張翰和胡東并不是自帶相聲氣質的人,也演上了評書還演挺好,我只覺得單田芳他老人家的聲音在耳邊回蕩。
對一些評書里特有的設定也保留了。比如說聽過單田芳評書的應該對一類角色有印象,叫作倒采花的女淫賊,大概是指這樣的江湖女性:看上了哪個男的就主動表態(tài)、搶先追求,以至強迫性自薦枕席,有些睡完就把男的拋棄了或者殺了,有些是想強行跟人家結婚,行為上跟常見的男強奸犯也差不多,但是評書倒也不把她們作為絕對的反派,再加上講述細節(jié)處理,偶爾甚至能感覺到一絲女性的天真執(zhí)著?;貞浟艘幌挛抑赖脑u書,女追男遠遠多于男追女,正面人物的家室要么是一出場就配好了,如果在出場后才結婚,基本就是被女方本人或女方家庭看上了強塞的結果。我對評書沒有研究,就不深究這種橋段的形成原理了。當代觀眾認知已變,不難接受這種敢想敢干的女性人物,把劇情調整得正統(tǒng)一些,稍微改一改就是獨立自主新女性,但這部電視劇它沒有改。
沒有改的情節(jié)是什么樣子,我聽過這一段大概是這樣:白眉大俠里的主角小白臉擔當白云瑞(白玉堂的兒子),被一個無父無母性格大膽的俠女看上,向他示愛;白云瑞已婚,斷然拒絕,但女方不甘心,繼續(xù)跟蹤他并不斷示愛,這女孩子的武功還高于他,也擺脫不了。湊巧她有個孿生妹妹是個倒采花的女淫賊(比姐姐也就多走了一步),行走江湖事有湊巧,也糾纏上白,白將兩人弄混,誤會更深。最后開封府去執(zhí)行皇帝的什么任務,闖到最后一關,非那姐姐幫忙不可,開封府眾人一商量,就押著白云瑞去成親。白云瑞當然一是為了原配的情義,二是為了自己的貞操,三是弄混了新女性和采花賊,抵死不從,結果女孩子被他當眾破口大罵,翻臉大怒。單老講到這一段的時候說白云瑞見她大發(fā)脾氣,不由得心生恐懼,心想我要是真的不從這個女的會不會弄死我(基本是原話)。最后那任務肯定還是完成了,最后一回的收尾就是白云瑞和他老婆和這個女孩子一起走在隊伍的前邊有說有笑。我至今不明白單老的意思是不是這三個人就打算一塊過了。白眉大俠也拍過連續(xù)劇,沒看過但我覺得肯定不是這么演的。
所以當我看到以下的情節(jié):瓦崗軍討隋,王伯當在虹霓關把隋將新文禮一槍扎死,新文禮的寡婦代亡夫出戰(zhàn),結果覬覦上殺夫兇手的美色,獻關求娶王伯當。瓦崗兄弟們取城心切,就將王伯當按頭成親,送入洞房。但王不甘心,新婚之夜大打出手,結果又輸給新娘,女方就此翻臉,兄弟們也埋怨他,王被威脅再不嫁過去就要砍他的頭,這才認命。這么本格的倒采花事件,劇中幾乎一毫不改地拍出來了,就有點驚奇。
還有評書中李元霸被自己扔上天的大錘掉落砸死,也就這么拍出來了。很忠實。
就無法評價好或者不好,但一部流行多年的評書,故事腳本總歸也是經過現(xiàn)實考驗的、能抓人的東西。這部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它的保守,不作多余的演繹,不作更深的歷史向挖掘,致力于呈現(xiàn)??赡堋芭c其不遜也寧固”。
和評書的相似感——“感”,有一部分是用電視劇的鏡頭語言做到的。雖然這個戲不知道是后來沒錢了還是演員檔期湊不齊,有少許后期制作讓人哭笑不得,某些場景只能形容為“一行人突然被P在了河邊”這樣,但是絕大部分群戲,只要確實是演員都在場實拍的,場面都比較飽滿,畫面充實,符合隋唐演義應該給人的熱鬧感覺。這部隋唐的鏡頭有時候能讓人想起小時候看的連環(huán)畫——連環(huán)畫的高峰時期,風格百花齊放,畫家們嘗試各種各樣的構圖,其中不少人借鑒(甚至抄襲)西方油畫,嘗試故事性強烈的多人物場面。記得其中翹楚應該包括戴敦邦施大畏等人畫的三國故事:同一畫面里出現(xiàn)多個人物,參差呼應,形成一個行動的瞬間、有張力的整體。后來連環(huán)畫這個藝術形式過時了,有能力駕馭復雜場面的作者大多轉做其他,后來補缺的創(chuàng)作者就只會用單個人物粗糙的大頭填充整個畫面。其實連環(huán)畫的構圖和電視劇的鏡頭是一個道理,就有些電視劇的運鏡就是很呆傻,我記得新三國就是,A說話的時候屏幕上滿滿的一個A的大頭,B說話的時候鏡頭就搖過去呈現(xiàn)B的大頭,A又說話了就搖回A的大頭,然后旁邊的C有什么反應了,鏡頭又突然出現(xiàn)C的大頭,時間一長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通過什么站在村口數(shù)摩托的白癡或者流著哈喇子的狗的眼睛注視著這一切。但是這劇一方面從人物配置上保留了相當多的配角,一方面劇本保留他們表現(xiàn)的段落,另一方面鏡頭也給他們充分的露臉機會。雄闊海出場、長安鬧花燈的場景拍得就很熱鬧,其實熱鬧不止是要畫面里人多、人的表演投入,而且畫面里的人最好都有戲可演,跟觀眾都熟,這幾個條件他們都達到了。
這部劇也有不評書的地方。隋煬帝楊廣這一整條線,在富大龍的牢牢把持下,完全呈現(xiàn)出話劇甚至莎劇的風采。
這當然是富大龍老師厲害。不過能給富老師這么大的自由度,我覺得也有腳本的原因——相比起對江湖市井人物從言行舉止到神態(tài)心理生動細致的描摹,單田芳的評書乃至所有人的評書,都很少耗費篇幅繪聲繪色地刻畫昏君暴君。第一評書所擅多在于江湖而非廟堂,第二昏暴之君的具體行為在公開描述上存在限制。評書隋煬帝艷史,敢講嗎。如果把隋唐演義里直接描寫(注意是直接,不算他人轉述和敘述者評價)隋煬帝言行的部分轉成文字版,看起來可能只是一個不錯的老頭:下令殺人對聽眾的沖擊并不直接,而李元霸當場挑釁,他還待人家客客氣氣的。
有這么一個評書的基礎,所以腳本的原因就是其實沒有腳本。楊廣這個角色相關只有大事記,此外全靠編劇和演員自己填充,而編劇看起來也沒有填充多少。我搜演員訪談的時候,看到富大龍說:好幾次給他的劇本上只有一句話:楊廣和蕭妃在后宮荒淫無度。就沒了。他只好和扮演蕭妃的白冰老師兩個人一起研究如何荒淫無度。我看到此處,精神一振,結果看下去原來是說怎么在不讓女演員作出犧牲也不讓她們感到不自在的情況下,讓觀眾覺得富大龍老師荒淫無度。他們的研究結果呈現(xiàn)在銀幕上,是富大龍自己穿個妖艷的玫紅色寢衣,披散頭發(fā),露著胸毛,眼神迷離,面露虛浮微笑,靠在床頭含含糊糊哼哼唧唧的,白冰和一干宮娥采女在榻上圍著他嘻嘻地笑,他偶爾從床上爬下來一邊撫琴一邊接見權臣,接見完畢權臣走了又爬回床上,妃嬪們繼續(xù)圍過來柔聲細氣嘻嘻地笑??瓷先ブ橘舜淅@,實際只有一堆胳膊柔軟地搭在他身上,還有幾只細白的手在捏他的后背和肩膀。但乍一看確實有點無法直視,這樣的場景還不止一處,火車上周圍人多我沒敢看完。富大龍老師確實是一位值得尊重的演員。
楊廣的戲份也并沒有因為評書沒有過多描述他的動作而顯得單薄,劇里連楊廣勒死他爹、楊廣被迫上吊,甚至轉場性質的“楊廣接見宇文化及”,都是濃墨重彩時間不短的場面。這些場面大約百分之七十是富大龍SOLO,百分之三十是他和一些旗鼓相當?shù)难輪T的對壘。具體場景不展開描述了,我因為喜歡另一個演員羅云熙,也看過羅的一些采訪,有個問題問他下一步最想演哪類角色,羅也是很有抱負了,說最想演變態(tài)、殺手,精神病。其實依我所見,如果說塑造孤清執(zhí)拗、歇斯底里的精神病,他已經小有所成;但如果接下來要嘗試汪洋恣肆、富麗堂皇的精神病,則我強烈推薦他向這部隋唐里的富大龍老師學習。富大龍的創(chuàng)作和他的表演,給原本緊鑼密鼓一句接著一句講故事的節(jié)奏、還有嘻嘻哈哈滑稽笑鬧的節(jié)奏里增加了一些藝術性相當高的延宕和鋪陳,令本劇中所有其他的抒情場面顯得蠢笨。
這部劇另一條不評書的線,是秦瓊和羅成各自的愛情線。前邊已經講過了評書中常見的男女情愛故事的特點,如果本格搬演那就只有倒采花的女淫賊。大概一部當代正劇終究不可缺了典,所以給這兩位各自現(xiàn)編了一段言情。羅成和單雄信的妹妹初期吵吵鬧鬧小兒女,后來經過患難定情又因為單雄信和唐廷的恩仇錯過,沒有細看不過直覺不令人反感,單妹妹是唐藝昕演的,活潑善笑的小圓臉。秦瓊的愛情則略有常青書記配沂蒙紅嫂感,就編成靠山王楊林在十三太保之外又收了一個義女叫楊玉(名字也夠絕的,再收一個是不是要叫楊紅芍),她和秦瓊結合,拋開了青梅竹馬的宇文成都。這段三角戀雖然本格言情得比較膩歪,但劇情對里邊的三個人大體還是公正的,宇文成都演員英俊,雖然被劇情所迫和秦瓊搶女人,但也有一些比評書里豐富的刻畫,算是立住了的反面陣營角色。就是他可能是整部劇里最“不評書”的一個,經常形成一種,那邊程咬金尤俊達嗚嗷亂叫地演小品,然后富大龍老師攜壓迫式氣場前來進行話劇表演,然后再一轉頭宇文成都在這邊痛苦地為了女人割腕自殘,三臺大戲同時上演的錯亂感。我剛剛感嘆這哥們硬是在本格評書里開拓了本格言情的一席之地……就看見劇情又忠實還原了他在評書里的結局:被王寶強的李元霸撕成兩半。豎著撕。撕人的場景不好拍就后期用CG強行還原,非常忠實,但是撕完還給臉上來了一個大特寫,眼角流下一滴淚。所以就,也沒什么好說的,花了這么多篇幅介紹,不是推薦,不是要評價它好或者不好,好的地方非常多,但主要還是試圖記下來一種整體的印象,確實是比較特別。
1.富大龍 演技一流 不愧影帝!把楊廣刻畫得荒淫無度的同時又展現(xiàn)出帝王殺氣!特別是楊廣舞劍威懾竇建德那一段 無論身段 語言 表情都把演員的功底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過足眼癮!爽!!
2.白冰 白冰之后再無蕭美娘!完全刻畫出了一個千嬌百媚 充滿欲望 有著縝密野心 善于玩弄權術的女人!語言 舞蹈 表情等分分鐘在線!
3.徐少強 老戲骨 眼神藏心機還能殺人 演出了一個奉承的同時懂得隱忍 善于把握時機貪婪地爭權奪勢的“忠臣” 能在多方角力中縱橫斡旋 操縱時機 準確判斷 這其中需要的演技火候 沒有徐少強這番經驗老到的演員 還真的演不出來。
以上愚見有三,其他演技同樣精湛的演員也不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會說看隋唐演義是為了追看富大龍么o(*////▽////*)q隋煬帝演的真心出彩,完全顛覆?。?!以前看《走西口》他飾演梁滿囤是個貪圖錢財無情無義的小男人,至此對富大龍印象深刻。他的楊廣尤其是披散卷發(fā)(⊙﹏⊙b汗)+枚紅色衣袍橫臥美人膝的荒淫的樣子真的還原了一個隋煬帝?。?/p>
我竟然覺得雷陣雨很帥啊。。黑轉粉。。
為著芒果的英雄這個也必然五分
看了前6集,制作精良,演員請得都不錯,比《隋唐英雄》好上太多了,期待這一版的。預計同檔競爭的《楚漢傳奇》收視要徹底垮了,盡管制作很上乘,但是拍得太墨跡了,多線路劇情發(fā)展導致觀眾看得極不連貫?!端逄蒲萘x》更戲劇性,節(jié)奏明快,帥哥美女、場景精美、因有盡有,這樣的劇收視率不會差的。
“寒面銀槍俏羅成”,張翰演得還不錯
一星給從泰國回來的李元霸,一星給富大龍版的楊廣,還有一星是因為不是芒果臺的。
我才不會說我當初是因為嚴寬才去看的這部戲啊演宇文成都那個側面比正臉帥啊導演太偏心羅成啦雖然知道他是少保但是他戴發(fā)冠的樣子很帥氣啊啊啊啊啊咧我怎么都在關注這些。。。演楊廣那個很帶感啊臺詞念得很不錯啊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配音的
富大龍的隋煬帝和白冰的蕭美娘看著都好帶勁。這其實是個秦叔寶四處尋親的故事。
秦瓊太圣母,語氣一成不變,表情一成不變,羅成是亮點
有天雷滾滾的隋唐英雄做反面襯托,這部劇順眼多了,楊廣就應該是那樣子,蕭美娘一出場就折服我了,聰明妖媚又裝的了端莊賢淑母儀得了天下,甩出又丑又作的玉郡主幾條大街有木有,連單盈盈也比她討人喜歡。嚴寬演秦瓊很帥氣就素一直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還一直在倒霉,很多妹紙喜歡羅成但我表示無感。
比起隋唐英雄,我是偏好這部。富大龍壞得讓人好愛,白冰真正驚艷到我了。
是被芒果臺那部襯托的么?真心覺得這版沒那么差啊。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不是這版有多好,而是別的都太差勁了,編劇們一股腦絲毫不尊重歷史,有單田芳坐鎮(zhèn),這個還不錯吧,楊廣演的真的很好,所以即使聽說后面還有杜海濤演的來護兒,也給四星吧
分都給富大龍
嚴寬的秦瓊和張翰的羅成都不錯。
呵呵呵呵-----
這李世民的個人魅力根本比不了楊廣啊。
看了一下片花感覺好像不錯的樣子,看了一集實在是。。。只能說比馬桶臺那部好點有限。。。話說,我只想知道那個年代哪來的桌椅板凳??
都給楊廣跪了吧要逆天 這人演嬴駟時還挺帥偶爾抽風基本正常 本片就活活淫邪精分版猴哥轉世了 還有那胡子....拍演義是虛構之上虛構 說書口間再添道堵 各種亂扯也罷就不拿歷史挑刺了 倒是何時照著<隋書>拍個正劇多好 煬帝作為我喜愛的歷史人物 理想型果然還是君豪啊 有興趣可看書《隋煬帝傳》刷新認識
富大龍為什么還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