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一(莫子儀 飾)是住在頂樓的房客,但他不只照顧年邁患病的房東周秀玉(陳淑芳 飾),還收養(yǎng)了她9歲的孫子王悠宇(白潤音 飾),這一切看似超出普通房客的行為動機,在周秀玉去世后受到質(zhì)疑,很多人懷疑他是為了順理成章的獲得遺產(chǎn),他百口莫辯,因為這些舉動背后隱藏著一段不被承認的感情,也更是他思念一個人的方式,而那個人正是房東已經(jīng)過世的兒子…
《親愛的房客》是透過同性之愛,進而擴展到各個面向的書寫。有很多在我們眼里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同性戀人這里卻必須忍受外界的質(zhì)疑和不理解。
健一在同性愛人立維離世后收養(yǎng)了他的兒子悠宇,把他當成親生兒子疼愛,但之后只是因為一張奶奶把房子過戶給悠宇的紙,便讓所有人認定健一對悠宇的好是別有用心,還覺得他為了房子而害死了奶奶。可是就像健一對檢察官說的:“如果今天我是一個女生, 丈夫走了以后,我繼續(xù)照顧他的家人,你還會問我一樣的問題嗎?”是啊,明明都是在愛人,為什么異性戀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都是道德正確,但同性戀人卻會被各種質(zhì)疑,好像做什么都不對。
又好比健一說的:“我全心全意愛著這個孩子, 這有分什么正常和不正常嗎?”從這些片段也不難看出,外界的眼光依然深深的影響著同志們,哪怕是多元文化并行的社會,人一旦多了“同性戀”的身分,許多人就會立刻戴起有色眼鏡,像審視犯人一樣,只因為你和他們不一樣,在他們眼里那就是“不正?!薄6惨驗檫@些外在壓力,讓立維終究選擇選擇了異性婚姻,試圖逃避外界的眼光,這讓我想到先前看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里面的Birdy也是走上和女性結(jié)婚的道路,也都有了小孩,但最后都離婚收場。我覺得這段婚姻中的女生和小孩是最可憐的,而這何嘗不是因為大環(huán)境造成的悲劇,害了這么多人賠上一切。
我常想,這個世界看起來好像變好了,但其實也沒有,歧視和鄙棄無處不在,尊重和包容似乎只是包裝精美的一句口號罷了。雖然這么說是有點灰心,但現(xiàn)實就是如此,電影中的悲劇其實不曾停止。我們給這個世界很大的愿景,而我也希望有一天所有人都能真正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聲音。真正的愛,不分種族、性別、性向,大家都是用盡全力在愛人,同時也在被愛,祝愿所有的感情都能得到祝福和支持,每個彼此相愛的人們都能美好長久。
之前已經(jīng)看過挺多類似的故事了,都是身為同志的伴侶去世后,另外一半與他的家人的戰(zhàn)爭,怎么好好相處,怎么互相接納,怎么把戰(zhàn)爭化為親情。比如之前大熱的誰先愛上他,還有鄭佩佩演的輕輕搖晃,還有日本的一部短劇弟之夫,但這還是第一次,這么復雜,又是岳母,又是小叔子,又是繼子,而且還展現(xiàn)了,怎么對待對方的父母,怎么對待對方留下的孩子,很棒!
妻子和丈夫男友的戰(zhàn)爭
大熱的誰先愛上他,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展現(xiàn)了伴侶去世后,男友怎么和妻子以及孩子相處。妻子對于自己的愛的懷疑,孩子對于父親的愛的好奇,還有自己母親對于自己的接納,自己對于已經(jīng)逝去的愛情的不舍,最后化成為了完成他的心愿的一場演出。
這場妻子與男友的戰(zhàn)爭,最終和解,不過都是出于愛。
母親和兒子男友的戰(zhàn)爭
前幾年鄭佩佩出演的輕輕搖晃,主演是男神小本,男友去世后,怎么與并不接受男友是同的母親怎么相處?是繼續(xù)假裝朋友,還是坦白?那無處不在的愛的痕跡,該怎么隱藏怎么收斂?還有懷念最愛的他時的表情和悲傷,怎么藏?怎么瞞?
這場母親與兒子男友的戰(zhàn)爭,最終依然和解,還是因為都深愛著同一個人!
哥嫂與弟弟男友的戰(zhàn)爭
之前的一部日本短劇弟之夫,一共三集,每集四十多分鐘,也差不多是一部電影的體量,講述弟弟去世后,弟弟的異國男友,回到并不接納弟弟是同的哥哥一家,在一天天的日常中,與哥哥嫂子和侄子愉快相處,雖然最愛的那個人走了,可是就算是同,兩個人相愛,也是兩個家庭的結(jié)合??!
這場哥嫂與弟弟男友的戰(zhàn)爭,最終和諧收場,兩家人甚至成了親人。
無論是誰先愛上他的毒舌幽默,還是輕輕搖晃的淡淡憂傷,或者是弟之夫的輕松日常,都掩蓋不了一個悲傷的事實,那就是,他們共同深愛的那個人走了。深愛的一個人提前離開了,剩下的一個人該怎么辦?他該與先走那個人的親人怎么相處?
也許你會為深愛的那個人一輩子守身如玉,守著對他的愛過完此生。或許你會開啟下一段人生,躺在另一個深愛的人的懷里。但是你與深愛的他的親人怎么相處?是隨著深愛之人的離開,就此和他們徹底遠離,還是替他守著他的家人,為他承擔本該他承擔的責任?或者是只做一個熟悉的陌生人,偶爾問候,并不過度深入彼此的生活?
愛人離去后,與愛人的家人如何相處,就算是在異性戀里,也很敏感,比如大熱的大江大河里,萍萍去世后,東寶和岳父岳母,仿佛怎么處都不合適。依然當他們的女婿吧,但是人家的女兒都走了,好像也不合適。一直守著萍萍的回憶孤獨終老,仿佛對他有些殘忍。怎么辦?仿佛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圓滿的命題。
誰先愛上他的過于偶像劇,輕輕搖號過于浪漫,弟之夫又過于理想懸浮,都沒有給出一個很現(xiàn)實的答案。但是親愛的房客給出了,它給了我們一個答案,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很現(xiàn)實很真實的可能,同性伴侶去世后,原來可以這樣,和他最愛的父母和解,讓他們接納自己,接納他們的愛情,收養(yǎng)他最愛的孩子,替他好好照顧他,雖然影片中最終健一因為各種原因,并沒能好好照顧小宇。
影片除了給出如此現(xiàn)實如此赤裸裸的一種可能之外,在平平淡淡中,還始終有懸念勾著我們。前面一段,為什么健一會坐牢,由此開啟回憶,到底為什么?我們帶著問題進入,卻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健一和阿姨是什么關(guān)系?和小宇是什么關(guān)系?小宇的爸爸是怎么去世的?漸漸地,我們明白了,哦,原來是阿姨去世了,而且懷疑是健一殺的。由此產(chǎn)生了更大的疑惑,明明健一對阿姨那么好,為什么?他真的是貪圖阿姨家的房產(chǎn)和錢財?他真的是為了搶房子才收養(yǎng)小宇的嗎?他明明對小宇也那么好……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藥是健一從炮友那里買的,是小宇不小心給阿姨吃了藥,健一是不想人小宇責怪自己。
一個個現(xiàn)實問題跑過來,血淋淋地擺到我們面前。伴侶去世后,該不該照顧他的家庭?該不該替他守寡?欲望來的時候可以去約炮發(fā)泄嗎?伴侶的母親如果求自己讓她安樂死自己該怎么辦?多么殘忍,又多么現(xiàn)實,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面對的啊!比如哥哥離開后,唐鶴德該怎么過?他可以再戀愛嗎?可以約嗎?他也是正常人啊,也要活下去啊,如果他再戀愛了再約炮了,就是對哥哥的背叛嗎?難道在天國的哥哥,不希望他最愛的人幸福地活著嗎?
健一把對愛人的思念,譜成一首歌,就像誰先愛上他里阿杰完成宋正遠的那場演出一樣,只是這首歌,是和他最愛的孩子一起完成的。雖然愛人已經(jīng)離開了,可是愛人的家人,也已經(jīng)成為了自己的家人。
同性片去同性化,關(guān)注人類共通的情感,才是真正的自信!真正屬于全人類的影片,而不只是同性群體內(nèi)的狂歡!我是同,但我一直都不希望別人把我當成同看待,我就是普通人,我的能力我的性格我的人品,希望去同性化,除了我愛的人是男人外,我的一切七情六欲,和所有人類都是相同的!就好像這部片子一樣,不管你是同還是異性戀,愛人去世后,一樣要面臨與對方家庭的相處。
同志哥哥去世后,小叔子和哥夫這場戰(zhàn)爭,只不過是因為不理解不相信,以為陌生人就是圖謀不軌。可是你真的用心了解了嗎?自己天天在外面闖禍,讓家里人擦屁股,人家卻在家替你照看家庭,你有什么懷疑的?久病床前無孝子,再好的親兒子都不一定有健一做得這么好,我相信,再不講理的人都會動容。
當然了,影片確實敘事有些弱,剪輯有點點亂,孩子不知道的情況下喂奶奶吃藥健一頂包啥的也過于狗血,可是真的已經(jīng)很棒了,比之前很期待的兩部都要好太多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過于刻意。還有那什么你的靈魂是愛做的,太過做作。而親愛的訪客,不管是懸念的設(shè)置,還是現(xiàn)實社會意義,都要完整的多。
這部《親愛的房客》是近年來我看過最嚴肅和最有社會意義的同性電影,完全打破了以往種種自我陶醉或者自怨自艾的模式。故事講述住在頂樓的房客男主角,他不只照顧年邁患病的房東阿嬤,還收養(yǎng)了她的孫子。這一切看似超出普通房客的行為動機,在阿嬤去世后受到質(zhì)疑,很多人懷疑他是為了順理成章地騙取遺產(chǎn)。他百口莫辯,因為這些舉動背后隱藏著一段不被承認的感情……
這看起來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家庭倫理故事,導演卻采用懸疑類型的格局鋪排,倒敘的開篇,之后再用不同人物的視角插敘補充,引起觀眾不住的猜想:男主角為何入獄受審,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同時還在平實的情節(jié)里不動聲色地埋下兩個重要的謎團:阿嬤的去世和孩子父親的去世,這兩個秘密成為故事里讓觀眾深入理解男主角的切入點。
在人物塑造上,影片打破以往對同性戀者的刻板印象,將男主角塑造成一個逆來順受卻無怨無悔的角色。他作為這個家庭里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房客”,卻對每一個家庭成員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從婆“媳”關(guān)系到“父”子關(guān)系,再到他對伴侶矢志不渝的愛,這個角色身上充滿著細膩而真實的表現(xiàn)。尤其是在這個對同性戀群體依然帶有歧視和偏見的社會環(huán)境里,這種無私付出的愛讓人感觸良多。
關(guān)于同性戀群體在當下遭遇的困境,通過男主角對警察說的一句話得以清晰展現(xiàn):“如果今天我是女的,我的丈夫死了,你們還會問同樣的問題嗎?”這無疑表明即使同性婚姻法通過,大眾對這個群體的歧視仍難以消除;隨后,男主角的身份揭露后被撤換鋼琴授課的工作,小叔子帶侄子去醫(yī)院接受身體檢查等等均有尖銳的諷刺意味。要消除大眾的固化印象并不是一朝一夕、一條法律通過就能實現(xiàn)的。
與類似題材的《誰先愛上他的》相比,這部影片回避過多戲劇化的情節(jié)和夸張的喜劇色彩,將重點集中在現(xiàn)實問題的剖析和人物的情感之上,完全沒有用愛和寬容來掩蓋復雜的人性和社會問題。男主角的形象有點完美得讓人難以置信,卻在最后閃回段落里驚現(xiàn)報復伴侶妻子的一幕,暴露出其人性中嫉妒殘忍的一面,令這個人物顯得更加真實可信。莫子儀的這個最佳男主角獎可謂實至名歸,幾乎全程壓抑的表演方式與角色的地位與命運相一致,每一幕流淚的場景都飽含著強烈的感染力。
以情動人的作品往往最純粹,但影片沒有就此耽于男主角和伴侶的同性愛之上,而是隨著情節(jié)自然觸及領(lǐng)養(yǎng)兒童、贍養(yǎng)老人、遺產(chǎn)繼承、孩子撫養(yǎng)權(quán)等各種現(xiàn)實議題,這絕對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一個陌生的房客心甘情愿地照顧一個老太,和她的孫子小宇。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是要比親人還要盡心盡力。所以,當被問到為何如此時,這個房客反問:如果他是一個女生,那么照顧戀人的家庭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而一個男人照顧另一男人的家庭就顯得十分奇怪了。同性之愛的尷尬和被誤解就這樣推到了眼前。影片用了許多沉默而優(yōu)美的鏡頭講述了房客林健一對戀人王立維的家庭無微不至的照顧。愛是美好的,無論是在什么名義下。
老太突然去世,在其死因不明的情況下,林健一受到了檢方的搜查,懷疑他的動機跟爭奪老太的遺產(chǎn)有關(guān)。而報案的是老太的另一個兒子,警方也認為定然如此。他們根本沒想到林健一的唯一動機就是愛,是純粹而溫柔的踐行對逝去愛人的諾言。
而對于小宇,房客林健一是個怎樣的人,能不能代替他的父親給與他家庭之愛,這也是一個懸念。一方面是林健一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小孩,一方面是他也需要同性之愛的釋放和治療。他帶著小宇去高山看云海,陪著小宇的父親一起沖頂巔峰。他扮演了一個半父半友的角色,一個愛的伴侶的角色,他的使命就是付出和堅持,去治愈人心,去點燃希望。
此片沒有過多討論同性之愛是對是錯,而是探討了在艱辛的生存中,在冷漠而艱困的世界中,如何堅守著愛,堅守著人與人之間的本真和溫柔。影片用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向觀眾說明了生活的真諦,那就是用心對待每一個汲取你和給與你溫柔的人。因為點滴的溫情會慢慢匯聚愛的河流和大海,會帶走我們的悲傷,也會化解生活的殘酷。
電影基本上都是在回顧林健一和小宇還有老太的幸福生活。還原這個親愛的房客來到這個煩惱多多困難多多的家庭后慢慢有了起色的點點滴滴。 不堪忍受病痛折磨的老太多服了止痛藥(麻醉藥)造成了類似于安樂死的結(jié)果,其罪不在林健一。而林健一也確實有罪,他為了獨占戀人,從而破壞了一個家庭,盡管在愛的名義下,但一個符合社會倫理的家庭的分崩離析的確會對老人和孩子造成傷害。
最終,小宇的回憶洗脫了林健一的殺人嫌疑,但他也失去了小宇。在遠方的小宇的鋼琴曲和歌聲中,在需要重新面對新的人生的時候,他會不會依然選擇用愛和溫柔,堅強地面對這個充滿不幸和艱困的世界呢?
此片獲第1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導演生怕觀眾不知道他要拍一部有“內(nèi)涵”的電影,安排了很多復雜的劇情,把一些思想較為“傳統(tǒng)保守”的觀眾作為“假想敵”,放在“對立面”,設(shè)計了很多“挑釁性”的“詰問”句式的對白,不但不會引發(fā)他們的“反思”,還會顯得十分刻意,引起他們的反感。通俗一些講就是看起來不是很真實、很假。
另外導演想深刻敘事的同時,想表達的主題又太多了,一部電影的時長很難一起把那么多事情都講清楚,導致電影實際看上去又顯得特別單薄。這是很多“文藝片”的通病。說實話一部電影專注一個主題,導演和編劇把這個主題講好,演員把它演好,攝影和剪輯把每個鏡頭銜接好,其實就很優(yōu)秀了。譬如《美麗人生》揭示的主題是法西斯對猶太人的迫害,《花束般的戀愛》講述的是情侶之間像花開花落的感情,《暹羅之戀》敘述的是兩個青春期少年之間的純情,等等。
如果導演固執(zhí)的將太多的主題融匯交錯在同一部電影里,只會像《親愛的房客》一樣,最終泯然大眾,注定被時代遺忘。
整部電影看下來感覺全在用疑點誘惑觀眾看下去,給人感覺淡如水的林健一卻一直為愛奮不顧身。整部電影最感動人的地方既是王悠宇鋼琴彈唱那一段,所有的誤解和傷害都云淡風輕。
我不是專業(yè)人士,所以不想去點評影片制作問題,關(guān)于社會背景也無需過多解釋。說三點我結(jié)合紅樓夢三句經(jīng)典詩詞談談自己的體悟吧!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林健一為愛癡情,天地可鑒。面對王立維的逃避,健一依舊堅持追尋真愛;知道立維騙婚生子,健一勇敢和他前妻說出真相;面對立維的離開,健一選擇堅守生命最后一方凈土和希望。 是的,世界上最刻骨銘記的感情莫過于我們曾經(jīng)那么真摯且熱烈的,憧憬和期待過明天的日出,無謂今天的生離還是死別,我依然無怨無悔!
遇上立維,健一選擇了偉大,選擇了承受,選擇了堅守…可是,他以為那樣就能換來今生相伴,可是在立維前妻自殺生亡之后,重新回到健一身邊的時候,他們熱烈的重新?lián)肀г谝黄鸬臅r候卻是一具冰冷的尸體!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尋覓著幸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保持著幸福更是難上加難。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面對自己最親愛的戀人離去,怕是人生絕境之時。到底在痛苦的盡頭能否點燃希望,尋得香丘?我無處所知,但是悠宇仿佛是健一唯一見證過他們曾經(jīng)的相愛。這是世界唯一的生命寄托,盡管他知道前妻、立維、悠宇奶奶王家三口人的死和自己有關(guān)也和自己無關(guān)。
當悠宇奶奶死前對健一問道“你們之前在一起,他有幸福嗎?”健一哽咽地說“有!”。盡管眾人一生無法接受同性戀,但是面對生命的時候,最愛你的人她是會關(guān)心和在乎你真正的幸福的,這個幸福因為生命的短暫所以是沒有邊界。
當一個一個的疑點解開的時候,當一個一個怨結(jié)化了的時候,當一個一個生命點燃又熄滅又點燃的時候…你要相信,天盡頭,定有香丘。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春會盡,顏會老,時間一直在流逝;花會落,人要亡,人根本無處留戀。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宿命,無需太過在意外界的紛繁,多忠誠于自己的心,那顆永遠真實和不羈的心。人終其一生無法逃脫這個世界,但可以選擇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
人啊!你要知道,這世間的花開花落皆與你無關(guān),真正帶給你永恒的是永遠為自己跳動著的心。
到最后啊,幸福也好,痛苦也罷,都要化成一縷煙,消散人間。于你于我,帶著這份遇見在天堂相見吧!
其實有點悶,臺灣的lgbt電影總是有種人在泥淖中卻極力在撥云見日的感覺,一種非常低微的生活渺茫感。
年度最佳華語酷兒電影,當之無愧。請大家向這樣的題材和視聽語言看齊,不要再只是宣言同婚愛最大和陽光健康中產(chǎn)家庭了好嘛?深耕一下諸如同志家庭撫養(yǎng)權(quán)和老年安樂死這類的議題??醿弘娪盎蛘咄绢}材應該向著去酷兒化和正常類型化的方向發(fā)展才是對的,讓其他不被「看見」的人群被「看見」才是正道。不要只拍什麼#小王苦守寒窯十八年#和#穿越多少時光我還愛你#這種東西,沒錯,我說的就是那個誰愛他和刻在,要不然同志的眼淚和錢包也太好賺惹??
“如果今天我是女的,我的丈夫死了,你們還會問同樣的問題嗎?”性別為本的同志電影,展現(xiàn)的是“性別一換,全是偏見”的現(xiàn)實世界。用倒敘增加懸念,用反傳統(tǒng)的家庭關(guān)系挑戰(zhàn)人們對愛的既定看法。沒有我你會比較輕松吧;但有你我會更快樂啊。不只是房客。
“你長得真英俊,難怪我兒子會煞到你”,聽了伍佰那首《煞到你》那么多年也不知道歌名啥意思,居然通過這部電影知道了,哈哈。莫子儀好好哦。
莫子儀很好 鄭有杰不行
比起電影,我覺得旁邊泣不成聲、還得一直補充水份不至於脫水的男觀眾,他的故事更讓我感興趣
表演內(nèi)斂,感情細膩,好看。好像是從《誰先愛上他的》開始,彩虹灣的同性片,丟掉了濃濃文藝腔,丟掉了自怨自艾的包袱,實現(xiàn)平實溫和的生活介入,不再是歇斯底里了,《親愛的房客》日?;?、細節(jié)化挺打動人,“兩個爸爸”的設(shè)定讓整個故事比其他片子高出了一個維度。
2.5。不是菜,溫情取向、動之以情的社會議題片路徑(鄭有傑的作者姿態(tài),近年似乎更加隱身),剪接點都想要你哭,但執(zhí)行還行,節(jié)奏舒緩清楚。目標群眾約略定位在是元介飾演的角色(以及延伸出來的吳朋奉飾演警察,對姪子的愛與移情、轉(zhuǎn)化),透過插敘補充、其他視角的填補,看見同志的善意、沒什麼大不了的行為(如有約炮神器app)如何被曲解,當然也因此並不尖銳、善惡較分明。莫子儀一看就知不是啥壞人,所以這個懸念是無效的,剩下安置的兩個秘密(奶奶跟伴侶怎麼死,後者涉及少見莫的暗面)也不是太有趣,反正重點也不是情節(jié)衝擊力,而是情感變化:婆「媳」關(guān)係(各種「媽媽」行為,開場廚房煮食、前段各空間的「外人感」),鄭近年熱衷的「父子」命題(如何讓9歲小孩理解,跟他自己身為人父、近年大量接演的經(jīng)驗有何關(guān)聯(lián)?)。很愛拍莫的手。
鄭有傑導演的映後致詞十分感動、甚至在觀影時有一度因小莫和淑芳阿姨的演出而差點眼淚潰堤,可是電影本身似乎有一道「無形」的牆在阻隔這股暖流進入觀眾的心;一部要跟觀眾「訴說」情感的片子,作者所聚焦的情感卻是離散的,非線性敘事的爬梳鋪排並不是如此精準,賦予情感之重,卻無法在多方支線及多方情感交錯兼合;但不可否認的,電影本身是如此莊嚴且十分感性,能調(diào)配的越純粹越佳,有傑導演賦予了本片生命力、演員則賦予了靈魂,故事箇中的溫度是頗為私人的;健一的角色命題挺有趣的,一個家中無血緣的寄宿者,他所訴說的愛、賦予的情是殘缺且矛盾的,莫子儀的表演更為此角畫龍點睛。
本片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故事,林建一的對質(zhì),害死了王立維和他的妻子,雖然林建一以救贖為起點以愛為終點照顧王的家人,但影片拍出來的效果就是同志要想獲得認可,就要無限地委曲求全。這種賣慘式價值觀很難說沒有受到現(xiàn)實社會道德規(guī)訓的影響,就連「如果今天我是女的,我的先生死了,你們還會問同樣的問題嗎?」這句話都流露出《娘道》式女性價值取向,這是影片最大的局限之處。除此之外,莫子儀的表演也很難稱得上好,無奈就是仰頭嘆氣這種基本操作,金馬影帝的演技不應如此。相比沒拍好的同志家庭問題,本片對安樂死的探討或許更具有意義。
非常動人,也非常壓抑。莫子儀的表演能說服我。他容忍外界不斷的盤查,只為保護好一段感情、一個家庭和一個孩子。外人很難明白他的行為和內(nèi)心世界,因為其中緣由“難以啟齒”,悔恨當然是他做這一切的起點,而在與愛人家人相處之中情感生發(fā)了出來。他取得了愛人家人的信任,于是他們成了真正的家人。這一份情感無比珍貴。
電影開始莫子儀面對警察的審訊,就問“如果我是個女的,你今天還會問這樣的問題嗎?”如果主角是女的,這大概就是個在老公死后出于愧疚,任勞任怨照顧婆婆,婆婆死后,還被小叔子懷疑是殺人搶遺產(chǎn),有理說不清,最后連兒子的監(jiān)護權(quán)也丟了八點檔狗血賣慘大戲,想想這個劇情真的很老套啊,但是主角是個男的,于是所有的偏見都來了。拍是拍得真細膩溫柔,不愧是金馬影帝,莫子儀把這個人物演得非常動人,在極度克制中做到了感情的收放自如,很多靜鏡頭捕捉到細微的神態(tài)變化,和白潤音的父子對手戲也很強,兩個人的表演都很好。最后小朋友補的半首歌很好哭,整個電影都很好哭。
電影的克制風格沒能堅持到底,在結(jié)尾依然陷入了臺灣商業(yè)電影的溫情套路之中。臺灣近年一系列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已經(jīng)明確展示了其區(qū)隔于其它華語地域的新興意識形態(tài)的成熟。這是一種不僅限于性少數(shù)群體的身份認同,而是為臺灣人的身份認同增加了一層更加難以消解的外殼。同性戀問題不僅僅是同性戀的問題,電影跟隨臺灣社會的脈搏,在同性戀問題中嵌入更多社會議題——收養(yǎng)、養(yǎng)老、瀕死,這是一個同婚合法化地區(qū)勢必會面臨的諸多問題,而由這些議題產(chǎn)生的社會互動,又會在客觀上推動它變得與隔壁更加不一樣。就這一點來看,近年來的臺灣同性戀電影,他們的政治意義>社會意義>電影本身。而我懷念的可能依然是《藍色大門》那時候沒有社會包袱的澄澈吧。
溫柔、哀傷、淒美,劇情倒是還好,但人物設(shè)定有點出乎意料,沒想到這也是一部同志電影,劇組還特地跑到合歡山上取景,雲(yún)霧繚繞的山景配上角色心境的轉(zhuǎn)變,美極了,卻又哀傷極了,總算知道有莫子儀這個演員,其實可以稱他為臺版田中圭了??,沒意外會是金馬大熱門,男主角、攝影、劇情片入圍絕對ok,沉澱心靈看會發(fā)現(xiàn),每個哀傷的結(jié)局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關(guān)乎人性、關(guān)乎利益、關(guān)乎無私的愛,吳朋奉最後一次演出,我才真的注意到這位演員,有點可惜。
愛是明知“不會有好結(jié)果”也依然伸出的手。
白潤音的表演讓我想到了2004年擊敗梁朝偉的柳樂優(yōu)彌,不僅是表演,還有王悠宇和福島明兩個角色共有的懵懂與漠然。他們處在善惡難辨的模糊地帶,不懷有界限分明的愛或恨,卻對所有命中注定的早有預感。外在的厭世指向應激式的防御,情感的奔涌卻源于柔軟的直覺,無力感和求生欲如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在男孩身上完成了令人心碎的重合。與之相比,林健一的至善則異??斩矗⒕胃辛钏碾[忍變得虛偽,也令他的愛變得廉價。事件的迷局往往會蒙蔽我們洞穿人物的雙眼,它們一面為其帶上枷鎖以激起我們的保護欲,一面壓垮了人物的行動力使其沉重不堪。
“以后,你可能會碰到很多很討厭和莫名其妙的事情,就像現(xiàn)在,可是你一定要記得,這些事情都不是你的錯”這個社會是這樣的,沒那么多合常理有邏輯的事情,如果一定要分對錯,不能認為是自己的錯,不是不認錯,而是不管我們在探討什么議題,同性平權(quán),同性婚姻合法化,性向歧視,性別歧視,復雜親情關(guān)系,老年生活質(zhì)量等,應該讓自己學會感知什么是愛,在愛的基礎(chǔ)上去觸及我們的議題,應該是會了解到我們心中其實沒有那么多恨,也就沒有那么多錯,剩下的莫名其妙就罵兩句后隨他去吧。
在愛人關(guān)係之外,更進一步觸及同志伴侶與婆婆、與孩子的關(guān)係,作為LGBTQ華語片相當難得,可以期待這一題材電影將邁入新階段。雖然正常/不正常的社會歧見描繪,某種程度上還是困限在苦情框架中,幾段前史的設(shè)計,也稍稍乏於新意,幾乎都在預料之中,但幾個時空的穿梭,還是處理得相當流暢,在劇作鋪排上值得玩味。山林與《斷背山》有著似有若無的呼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真誠。當導演複述觀眾提問,問劇中孩子是否理解這部電影的內(nèi)涵時,孩子篤定地點頭說理解,或許才是這部片最大的意義吧。
很安靜的電影,很跌宕的故事。有山有海有鋼琴。觀影過程中是完全走進電影里了的,出場后才逐漸對故事細節(jié)產(chǎn)生疑惑。關(guān)于同妻的部分希望能有更多的細節(jié)。白潤音的厭世臉好到位。莫子儀真不錯。
「沒有我你會比較輕鬆吧?」「有你我會比較快樂啊。」可是最後林健一什麼都沒剩下了:愛人、兒子、接納他為家人的阿嬤,甚或他的長髮。我和朋友開玩笑說:林健一好愛哭。但回過頭來想,恰恰因為他是一個善良、全心去愛的人,所以面對變故時他也更加脆弱、敏感而易於悲哀。如果說合歡山上一場大雨、再也醒不過來的王立維、影片中了了幾筆帶過的缺席的愛情是整場困局的起點,那麼被叔叔帶到大陸的悠宇寄來的CD就宣告林健一終其一生也難以逃脫?!改銜芸鞓穯??我飛到你在的地方。我會很快樂嗎?在夢裡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