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法國社會新聞事件,藉著一宗青少年搶劫殺人案件反映當(dāng)今法國年輕人深受美國大眾文化的影響而盲目崇美,以至迷失了正當(dāng)?shù)纳嬉饬x,主角是三名年約二十的男女,娜塔麗與艾瑞克是一對戀人,他們夢想湊足一千萬法朗前往美國開服裝店做老板,于是縱恿一起居住的朋友布魯諾一同行劫。方法是由娜塔麗當(dāng)魚餌勾引有錢的單身男人,再設(shè)法讓兩個男的入屋搶劫,不料行動時失控而殺了人 .....
導(dǎo)演貝爾特朗德.塔維尼埃以鮮明的現(xiàn)代色彩和反叛精神來刻劃失根青年虛無的生活態(tài)度,堪稱上乘的社會寫實作品,曾獲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熊獎。
不要說在法國,即便放大到國際影壇,像貝特朗·塔維尼埃(生于1941-4-25)這樣拍攝如此多題材的電影導(dǎo)演,真不多見。為此,他贏得法蘭西“電影先生”的美譽。他的電影生涯,并非劍走偏鋒之類,倒是循序漸進的那種。他大學(xué)學(xué)的是法律,后從事新聞工作,并撰寫影評,著述有《美國電影30年》《亨弗萊·鮑嘉》,看得出他對美國電影的喜愛。這與他之后的電影表達(dá),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當(dāng)然,他原想成為約翰·福特那樣高不可及的導(dǎo)演,漸漸便成為一個遠(yuǎn)去的夢。最終,他成為那個一直低調(diào)又聲名遠(yuǎn)播的自己。
《圣保羅的鐘表匠》(1974年),作為他拍攝的首部電影,獲柏林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這是我一直念及的影像,那種不聲不哈的簡約步履??傮w來說,貝特朗·塔維尼埃的電影具有可貴的包容性,且不缺深度與銳度。這個從他執(zhí)導(dǎo)的《狂歡節(jié)開始》《法官與刺客》《父親的懷鄉(xiāng)病》《科南上尉》《通行證》《鄉(xiāng)村星期天》等片即可了然。何種題材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從家庭關(guān)系、戰(zhàn)爭,到現(xiàn)代社會的種種弊端,無所不包。他以極大的人文關(guān)懷,探求社會和家庭,顯示出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感。
在這些電影的骨子里,貝特朗·塔維尼埃最關(guān)注的還是社會底層人的生存狀態(tài),這些與法國“左岸”倒比較相近,但他一直獨往獨來,并不畫地為牢。他擅長刻畫各類人的心理,那種看起來平靜卻極其落差的人生狀態(tài)。這得益于他敘事的深情內(nèi)斂,再配以油畫般優(yōu)美的畫面,讓影片游走于現(xiàn)實棱角的想象之中,其文藝氣質(zhì)顯得獨樹一幟。至今他的電影,常常成為電影工作者追逐及揣摩的研究對象。
人們一直有個誤解,好像貝特朗·塔維尼埃在意的只是一種格致下的情調(diào),以及其固有論見下的評判。的確,他并不回避社會的問題,反而熱衷拋出現(xiàn)實的種種不堪。但他所有的視點都是建設(shè)性的。他在意的是現(xiàn)實這艘不明所以的航船,到底最終要把人類帶往何方。這不是一個簡單地“左”和“右”所能歸納的。燈紅酒綠下,那些雙手插在口袋游蕩于街頭的年輕人,他們到底在想什么,他們究竟要走向何處。
這種深究并非一般導(dǎo)演所能具有。一個導(dǎo)演的素養(yǎng)和思想,最終決定了他創(chuàng)作電影的走向,并樂此不疲。毫無疑問,他就是如此地偏愛這紛繁混雜的世界,去探尋整體社會背景下,這些年青人價值觀如何的失落。這部獲得1994年德國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的《新鮮誘惑》(又譯《誘餌》《手到擒來》1994),正是如此。當(dāng)我再度認(rèn)真掃描,可以說,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恕我觀影是比較挑剔的),《新鮮誘惑》堪稱一部經(jīng)典電影中的社會寫實佳作。
片中,娜塔麗與艾瑞克,一對戀人。艾瑞克與同住的小伙布魯諾都是二十歲的年輕人。好像他們從不思考地生活。他們崇拜美國流行文化,墻上掛著籃球巨星喬丹等人的畫像,夢想著攢一千萬元去洛杉磯開服裝店當(dāng)老板。他們覺得法國太小,沒有美國那么的廣闊和自由。艾瑞克作為主腦,慫恿布魯諾一起搶劫。說白了,就是利用漂亮的娜塔麗去勾搭有錢人進入到住所,然后利用空隙為艾瑞克和布魯諾留“后門”,繼而進去實施搶劫。
“色誘搶劫”是一個老掉牙卻從不過時的套路,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上演也不為過?!缎迈r誘惑》便是改寫自法國一則真實而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一則新聞創(chuàng)作成電影,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導(dǎo)演從中針對他們的天真、殘忍有了新的詮釋。他巧妙地注以鮮明的現(xiàn)代色彩和反叛精神,著重刻畫這三個青年人那種虛無的生活態(tài)度,以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性表現(xiàn)手法,真實還原了這三個年輕人走向邪路的令人顫栗過程。
三位演員極為出色,完全入戲,以至于這部電影在法國上演時引發(fā)“這是要為罪犯開脫罪名”的指責(zé)。不要說二十年前,即便在當(dāng)今法國社會或者說老歐洲,對很多年青人來說,生活似乎失去意義和價值,他們淪落于怠惰的麻木中。各種思潮混亂尚有待澄清。片中作為中產(chǎn)階級子弟代表的艾瑞克,可謂英氣逼人,儀表堂堂,但在這幅衣冠楚楚的外表下,隱藏了一個邪惡的靈魂,簡直就是魔鬼附體。艾瑞克的戀人娜塔麗同樣如此,家境也不錯。布魯諾只是一個無腦的跟屁蟲,心狠手辣起來卻不含糊。
在我看來,片中主角始終是心無旁騖的娜塔麗。這個18歲的傻姑娘女孩,簡單直接,對于愛情充滿向往。她只是聽命于戀人的不法行為。她不會想對錯,也從不想惡果。我們對于無知的娜塔麗,對于男友那種一意孤行的跟隨,多少有點痛惜。的確,娜塔麗并非天生的孬種,而是因為愛失去了正常的判斷力,或者說她甘愿為艾瑞克以身試法。
也就是說,這三個男女并非窮得叮當(dāng)響被生活所迫的走投無路,而是迸發(fā)著一股崇拜力比多的“美國夢”所致。想想,單阿爾·帕西諾主演的那部《疤面煞星》,他們就看了20遍。那種暴力與血腥對于他們來說,已深深扎根于內(nèi)心,只待最后一擊。導(dǎo)演意在呈現(xiàn)一個痛點:電視、電影、廣告、音樂,及美國強勢流行文化,成了一種洗腦機器,是導(dǎo)致頭腦空虛的禍根,傳媒使這些年青人一切向錢看,以至于他們?yōu)榱隋X,竟然喪心病狂地去殺人。
當(dāng)然,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哪種犯罪都能找到相對應(yīng)的緣由。流行文化只是快餐消費,無關(guān)對錯。從來就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前提只要它不是壞的。片名便小有寓意,被新鮮所誘惑,那種有錢人無法抗拒的生理沖動。這是當(dāng)代特殊社會的競技場,犯罪的青少年即是社會的受害者。導(dǎo)演將影片的真實背景描述為“錄像剪輯文化”的時代,饒有深意。
在這個影像泛濫的年代里,年輕人心靈空虛黑暗,最終成為充滿暴力、色情和好萊塢電影的犧牲品。且不論導(dǎo)演所持的社會主義式立場,至少在某種層面這是一個事實。但搶劫需要眼線,娜塔麗通過夜吧主管吉恩·克勞德認(rèn)識很多有錢人。只是他們的前幾次行動,因為富人家中的攝像頭,以及密碼鎖,只得途中放棄。他們并不想被發(fā)現(xiàn),這是他們天天預(yù)演所沒想到的。
由性感艷麗的娜塔麗去引誘這些有錢人,當(dāng)然會手到擒來。沒弄到錢,還要殺人,如同艾瑞克冷血地指使布魯諾說的,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殺了他。艾瑞克對娜塔麗說我很郁悶,要實現(xiàn)千萬目標(biāo),他們并不想罷手。參與作案的娜塔麗開始也被他倆當(dāng)作“婊子”,與被搶人一起被綁。當(dāng)然,這是做做樣子,慢慢地被艾瑞克推到另外的屋子。他們實施暴力的同時,她只是坐在那戴上耳機聽流行樂。顯然,她不想聽到凄慘地叫聲。她唯一享受的極品是“我只抽庫爾牌的(煙)”。
好笑的是,娜塔麗對艾瑞克說過在美國,他(布魯諾)不能與我們住在一起。娜塔麗只感到了布魯諾的殘暴和懶惰,卻從不去反思這來源于男友的慫恿。艾瑞克對娜塔麗說過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幸運星。有空,他們就一起勾畫在美國生活的大好情景。對于娜塔麗來說,她不會想到這樣的美好,也許可以走其它的路去實現(xiàn),但她僅僅認(rèn)可艾瑞克這一條險道。但離一千萬的目標(biāo),至少還有半個地球的行程。一旦上了賊船,就難下來了。但他們不會停歇的。他們接下來的搶劫目標(biāo)是老道的有錢人阿來。
其中一個被寄予最大希望的阿來,也是個沒錢的主,他只是一個負(fù)債累累的債主,以至于他早早申請了警方保護,只要警方來電,他沒接聽電話,警察就會趕過來查看。沒錢到處伸手借錢,把自己裝扮成有錢人,也是這個病態(tài)社會的一大特征。盡管阿來與艾瑞克套近乎,說他同是猶太人,而猶太人從來不搶劫別人。的確,艾瑞克有點下不了手。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輪到布魯諾指使艾瑞克對阿來下手。布魯諾瞪著艾瑞克說他必須死。
二人輪流作莊,誰也脫不了干系。由此,阿來同樣落得個慘死。娜塔麗早早嚇得跑到樓下車?yán)锏却?,惶恐不安地跑回了家。我們假設(shè),如果這時的娜塔麗及時向警方報案,那至少對于她的人生將有一個根本性的轉(zhuǎn)機。主動與被動,永遠(yuǎn)是一件事的兩面,結(jié)果肯定會不一樣。但她的問題在于,她明顯感到了他們的不對勁,且認(rèn)識到如此下去,她自己恐哪一天也會死在他們手上,但她還是僥幸地追隨他們下去。
“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警方找到了服裝店上班的娜塔麗,盡管她裝著若無其事地想蒙混過關(guān),但還是被警方識破。警方說每次他們殺人你都不在現(xiàn)場,但你知道嗎,他們的殘忍,是你在電影里從未看到的恐怖謀殺。這句話擊潰了她心理防線。迫使她如實招供。警方迅速出擊,在他們的居住地逮捕了他們。
片中的娜塔麗如此的不在乎,如此的冷靜,就好像以前她的參與只是一個旁觀者,或者湊湊熱鬧而已。這不僅僅是說她不懂法,而是受到了艾瑞克的長期的蠱惑,在意識層面已積重難返??拔兜氖牵煺娴乃?,居然若無其事地對警察說,我對你們講了他們所有的事情,你們會讓我回家過圣誕節(jié)嗎,我爸爸媽媽還在等著我。這時,我們看不到那位警察的臉,也聽不到他的回應(yīng),只有剎那地一片黑色。電影就這樣結(jié)束了。這種沉默之下的震撼力,難道還要多余的話嗎。
2018.3.31
(轉(zhuǎn)于公微《經(jīng)典光影手冊》2021-3-26原文標(biāo)題:“擒來的“色誘搶劫”)
敬請關(guān)注公微《經(jīng)典光影手冊》
電視帶來的便利,使得好萊塢電影成為90年代法國普通青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德帕爾瑪《疤面人》,他們看了20遍,對經(jīng)典臺詞如數(shù)家珍;《保鏢》《全面回憶》《大白鯊》等,出現(xiàn)在日常對話中。電影一開始便是兩個女孩在等地鐵的時候,談?wù)摲▏輪T阿佳妮和美國女演員朱莉婭羅伯茨的片酬,影視文化的影響可謂之深。
美國通過好萊塢電影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法國青年從中看到了逃離苦悶現(xiàn)實的出路。在他們看來,法國電影純是絮絮叨叨的廢話,而美國電影則有著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有英雄和夢想。美國是美麗新大陸,是實現(xiàn)夢想的寶地。于是,他們急切地想搞到一筆錢,到美國開上一家服裝店,實踐美國夢。
這既可以說是青年的異想天開,誰在面對現(xiàn)實之前沒有過理想呢?同樣也能看作美國文化通過好萊塢電影在全球播撒的負(fù)面影響。這幾個青年不像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活在電影里?,F(xiàn)實的苦悶和電影的刺激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電影提供了宣泄情緒的出口,成功的前提是模仿。
來自底層的女主角納塔利浸淫在浮華世界之中。她有一本如同集郵冊般收集富有單身男子的筆記本,上面根據(jù)機會的多少、錢財?shù)亩喙堰M行評級。在她看來,這本冊子是她找到工作、獲得錢財或跨越階級的便捷通道。她有著一具青春誘惑的肉體,以此為底本,來與中年男子實行交易。
男主角艾瑞克雖然出身上流,是富家公子哥們,但由于父親以凍結(jié)信用卡的方式逼迫他找工作,他不得不踏上一條法外之途。還有那個無父無母的跟班,無依無靠,只有友情點綴他的生活?!懊绹鴫簟鄙钊肴诵?,美麗新大陸是片沃土,是快速實現(xiàn)夢想的寶地。三人一拍即合,聯(lián)手上演電影橋段。
與五六十年代在電影院看電影長大的迷影青年不同,納塔利們是窩在家室看電視上播放的電影長大的影迷青年。電影提供了一種替代現(xiàn)實的虛假想象。再加上青年固有的年輕氣盛和異想天開,他們才會覺得用“仙人跳”這種老套爛俗的電影橋段敲詐勒索富裕的單身男子能夠成功,甚至不惜以犯罪為代價。
對他們來說,一切僅僅是游戲,背后沒有道德上的焦慮或考量。色誘是自然而然發(fā)生著的,這是年輕女性在情感市場上僅有的資本。犯罪也如同電影里虛浮夸張的一幕,是日常生活肌理的一部分。他們與其說活在一個限制重重、得不到機會施展的現(xiàn)實世界,不如說他們把這世界重新體驗為美國電影。夢想能夠?qū)崿F(xiàn),只要去做。
好可愛的Marie Gillain
我不喜歡蠢人,但他們都偏偏智商堪憂,惱火死人了
又是美國夢,小女孩倒是漂亮,結(jié)局的那個眼神。
連續(xù)看了幾部塔維涅,之前都是那種情感溫和故事平緩的以為他就是這種風(fēng)格,沒想到這部對美國文化的沖擊批判這么赤裸有力--在影院看更是體會深,觀眾們的輕蔑和嗤之以鼻讓人驚訝于美國人本身對自己文化輸出一事的不屑一顧(或不了解)。女主角真是天使的容貌,魔鬼的身材啊… 太美了
ARTE France/M6/France2/CANAL+。法國????中二青年為了美國????夢不惜鋌而走險犯罪的故事,好萊塢電影看多了。亮點,法語劇《齒輪》的Roban法官也在本片,95年電影里的他稍顯年輕。劇情/犯罪,117分鐘版本,15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止觀看,滿15歲、18歲以下未成年人須在成年家長陪同下觀看(分級警告)!75分中等水平作品!
新鮮的誘惑。。。
和《在心里》一樣聚焦疏離于主流社會的青少年,法國垮掉的一代比美國遲到了20年么
這女孩的內(nèi)褲好難看
節(jié)奏控制得真好,全片干凈利落,不留一個贅筆。只是青春犯罪題材一拍再拍,多少顯得缺少了新意。
原來金熊獎當(dāng)中也有一部《羅塞塔》。
三星半,青春殘酷和新浪潮風(fēng)的兩男一女現(xiàn)在看來是不新鮮了,看點在嫩的掐出水來的瑪麗·吉蓮,法語臺詞說的猶如詩般,除了直譯的標(biāo)題,又名新鮮的誘惑和毒胭脂傳神之極,能把這種內(nèi)容拍的沒一點猥瑣感,也只有法國電影和法國女神能輕易做到了。
沒有高潮,沒有陰謀,沒有打斗,沒有戲劇性,就這么平常常常的掉進了命運的囚籠,真實到男主和他的小伙伴都感覺不到真實,更感覺不到恐懼 ~
記錄新聞片風(fēng)格,敘事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三位青年主演表演也非常到位,天真無邪與邪惡黑暗的對比令人心寒,不過導(dǎo)演太過專注于預(yù)設(shè)主題,影片中很多笨拙的對白,直接抨擊美國文化的侵襲,使得影片余味不足。
2007年11月,家中。不知天高地厚不知生活艱苦異想天開的年輕人,輕易地?fù)尳贇⑷?。社會給這樣的一群人接班,會發(fā)展成什么地步?我不敢想象。
開篇看傻了,以為法國姑娘真的如此奔放。后來看到大家殺了人之后依然開開心心地出入咖啡廳,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片子太不真實了……我劇透我光榮,讓你們遠(yuǎn)離不用看的電影。
“色誘搶劫”是一個老掉牙卻從不過時的套路,說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在以不同形式上演也不為過。一則新聞創(chuàng)作成電影,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導(dǎo)演巧妙地注以鮮明的現(xiàn)代色彩和反叛精神,著重刻畫這三個青年人那種虛無的生活態(tài)度,以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藝術(shù)性表現(xiàn)手法,真實還原了這三個年輕人走向邪路的令人顫栗過程。
年輕人的“仙人跳”,干點啥不好,非要不走正道。這是在曲解美國夢,還是在嘲諷美國夢。
考慮到法式即興/無腦犯罪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戈達(dá)爾的法外之徒甚至更早,所以并不能因為這三個年輕人受了美式文化的影響就說這是盲目崇美的后果吧?3.5,一半來自演員們的顏值和肉體。
女 主20歲,好靚。存?,旣惣?/p>
戈達(dá)爾《法外之徒》的翻拍版。同樣是二兩一女的三人行,懷抱不切實際的美國夢,入室搶劫遭遇失控的悲劇。瑪麗·吉蓮容貌出眾,智商欠費!找了個愚蠢殘忍的男朋友,淪為犯罪的工具。這樣的女孩子讓人惋惜:上帝給了她迷惑男人的外表,卻沒給她保護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