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山的部長們"以韓國中央情報部(KCIA)的部長們(副總理級)與他們所主導的政治陰謀為素材, 原作為揭露韓國政治內幕的同名小說,以歷代中央情報部的部長金載圭和金炯旭的故事為中心重新創(chuàng)作而成。1979年下半年,YH貿易女工籠城事件、新民黨總裁金泳三的國會議員除名事件以及10月的釜馬事件先后爆發(fā),政局不定。中央情報部金載圭和強硬派總統(tǒng)警衛(wèi)室室長發(fā)生摩擦,樸正熙對他逐漸反感和不信任。1979年10月26日,在漢城鐘路區(qū)宮井洞中央情報部官邸中,樸正熙和總統(tǒng)警衛(wèi)室室長在宴會酒席中被金載圭用手槍槍殺。
去年奉俊昊電影《寄生蟲》(2019)在全球頻頻斬獲各類電影大獎,直至今年初拿下美國奧斯卡最佳影片。韓國電影已成一樁“文娛顯學”。 “顯學”話題在今天無異于上了“熱搜”,所有人都在聊,都在議,都好奇。今年1月一部名為《南山的部長們》(2020)的韓國電影接棒《寄生蟲》,“顯學”持續(xù)發(fā)酵。
新世紀初,韓國電影在國際嶄露頭角,就多以真實歷史事件入題,朝鮮戰(zhàn)爭至朝韓諜戰(zhàn)尤甚。一波波如今享譽全球的韓國導演多由此類題材中歷練而成。佳片迭出市場繁榮,類型題材也不斷豐富,“對外題材”慢慢挖掘到“國家歷史”上。
從平民視角的《華麗的假期》(2007)到權力身邊人的《孝子洞的理發(fā)師》(2004),再到今天的《南山的部長們》幾經裂變生長,對歷史問題的探討維度逐步豐富、深化。這些作品也提醒著公眾國家劇烈進程中的偶發(fā)性和必然性。
《南山的部長們》與《孝子洞理發(fā)師》均取材于樸正熙軍政獨裁時期,兩片相隔16年,切入視角截然相反?!赌仙降牟块L們》開篇就是樸總統(tǒng)洗發(fā)修面,導演禹民鎬嘗試對《孝子洞理發(fā)師》的影史鉤沉。 電影《南山的部長們》是根據1999年李度晟出版的同名小說(第三卷)改編而成。頂層權力的角逐,也如歐美硬派諜戰(zhàn)片的質感無異。如果拋去這層硬派諜戰(zhàn)外衣,卻依然蘊含著古老東方的權謀邏輯。
1978年,即將進入二十世紀最后20年,民族國家現(xiàn)代化已成國際趨勢。而在遠東朝鮮半島,北緯38°線以南大韓民國,從戎裝到西裝,并不是換套衣服那么簡單。
大國靠內戰(zhàn),小國靠兵變,大韓民國樸總統(tǒng)的軍政獨裁也已18年。國內外壓力橫生,金規(guī)泙作為KCIA部長,他早已知曉無視現(xiàn)代國家制度規(guī)則,依靠武力鎮(zhèn)壓、威權統(tǒng)治,忽視國際社會輿論,無法將韓國進入現(xiàn)代強國之列。 樸總統(tǒng)身邊的郭警衛(wèi)室長卻如古代武將護君主般侍奉左右,皆視百姓為芻狗。暴戾君王、武將弄權的古老基因仍未在東亞大地上剔凈。古老半島上,現(xiàn)代國家下,依舊是數百年的歷史痼疾。
2004年,韓國“恢復民主化運動人士名譽補償委員會”下屬““相關人士及其家屬認定審議小組委員會”對金載圭行為是否屬于民主化運動的問題進行討論,最終并未認定金載圭刺殺行為(10.26 事件)是推動韓國民主化運動的歷史事件。1993年至今,金載圭的事跡從電視到電影屢次搬演,在2005年就由此事件為題材的電影《那時候那些人》。
按照東方歷史習慣,民眾自古對舉義豪杰多有崇敬。影片在最后高潮前,金部長在辦公室得知KCIA即將設立的安重根塑像有裂痕,無法如期完成。這個過場,雖是創(chuàng)作者的一處閑筆,也是有意讓金部長與刺殺伊藤博文的義士安重根作比,鉤沉歷史啟發(fā)世人。金規(guī)泙南山辦公室高懸的“大義滅親”四字匾額,導演也在暗示觀眾,金部長曾為樸總統(tǒng)心腹,拼死進諫不成,必有舍身取義之舉。
影片尾聲,血染衣襟的金部長協(xié)同陸軍總參謀長驅車離開安全屋,準備進行下一步部署。中途二人從去南山KCIA總部,斗轉到陸軍總部是導演禹民鎬的精妙一筆,垂直俯拍的轎車突然回轉,暗喻國家進程的峰回路轉,借此對金部長的義舉翻案辯駁。
在10.26刺殺事件后不久,保安司令全斗煥再次發(fā)動兵變,重蹈軍政獨裁覆轍。在《南山的部長們》中,以他為原型的保安司令全斗赫刺殺事件后,潛入總統(tǒng)辦公室實行偷竊,幾乎是導演明喻全斗煥為“竊國者”。
兩年后,“光州事件”爆發(fā),國內局勢再次動蕩,韓國民主化運動進入新階段。
——??。ńK)——
《南山的部長們》首先說李秉憲演的太棒了,從《陽光先生》聯(lián)系到這部電影,發(fā)覺他太適合這樣的絕色了而《特工》里的李星民的閣下也是精彩。
串聯(lián)下最近幾年的韓國電影,從《198seven》(國內資源全面遭jin)以“June民zhu革命”為背景通過大學生這樣一個小人物,描述了軍人ducai專zheng轉變成民主freedon,當年公映文在寅深受感動。
之后的《出租車》(角逐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未提名)1979樸正熙遇刺后,韓國政局紛亂,雙12金斗煥奪權,80年發(fā)動517緊急戒嚴,拘捕社會運動領袖,引發(fā)光州民zhu化運動,展現(xiàn)的還是溫情題材。當然還有同期的《挖掘ji》更加犀利。
之后《特工》(意外的我的影評達到17w,長影評第一,23界釜山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導演,男配,劇本,美術7項提名)90年“黑金星”情報員在南北朝高層權利斗爭的恐怖局勢的情報故事。
再到紀錄片《共同犯們》(豆瓣長評第二,1.1w瀏覽,)講述李明博的批判政權,官官相護,官商勾結,操縱主流媒體,欺騙大眾的丑惡官場,也影射了樸槿惠政權的陰暗雷同。
回到《南山》這部電影,時間再往前追溯,講述79年刺殺總統(tǒng)樸正熙(樸槿惠他爸)前40天的故事,相比前幾部作品,這部電影越發(fā)純粹的讓人無法懷疑這存在影視加工,太過真實,大膽的已經無法想象,改編自同名紀實作品,金載圭最終被金斗煥政權處決,而金斗煥正是當年跪舔樸正熙,后來在《出租車》里發(fā)動517從而爆發(fā)六月民族運動。
寫在前面: 我始終認為,電影不是紀錄片,無須也沒有必要照本宣科的展示真實,而是要講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撕開一個口子,引起觀眾主動探尋歷史的興趣,歷史無疑是最有趣的,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只是一輪一輪的重演。
所以,在此就本人掌握的歷史知識,簡單通俗的對片中的真實人物,做一點點論述,,在品嘗過這頓精彩的電影大餐后,嚼幾個小佐料。
忘了,,還要在前面的“后面”,再寫一個“寫在前面”??。。。寫在前面:
1、只涉及部分片中人物,并且不做太多鋪展,就事論事吧。
2、歷史確實任人打扮,但通過拉長時間線,聚焦動態(tài)的演變,還是可以一虧端倪的。
好了,開始
1、樸正熙,片子的樸總統(tǒng),為多數人津津樂道的日偽二狗子,軍事獨裁接近20年但樸正熙并不是如此貪污,相反他對韓國由來已久的貪污問題,進行過大力度的整頓,當然存在遺漏和有失公允,不多評述,但本人基本屬于清廉,金大中(片子一直要除名的在野黨領袖)在后來回憶,沒有在對抗樸正熙的時候,掌握絕對的政治輿論,就是因為找不到樸正熙本人存在貪污行為。
但對反對勢力,和民主運動,樸正熙確實是一直的強硬鎮(zhèn)壓,他基本的思想和民國時期的楊度相似,即現(xiàn)階段的國人不配享有民主。。。(自己給自己開上帝視角啊。。??),獨裁政治貫穿始終,色彩感明顯,不過片子里最后拍板命令開坦克鎮(zhèn)壓,不大找的到根據,多是來自大舔狗車智澈的建議,,釜山罷工其實歸根是經濟原因,和后來的光州事件還是有區(qū)別的
對屬下的刻薄,嚴厲基本也是獨裁者的特性,這也是造成被刺原因之一,你老給下屬那么大壓力哪受的了。。。哪個還沒脾氣了。。至于樸正熙締造的漢江經濟奇跡等正面事跡,不在本片范圍,不多討論。
總體上,韓國整體輿論,對樸正熙的評價還是攻大于過,不然這個名副其實的大獨裁者逃不過死后的官方聲討,看看他的老部下全斗煥和盧泰虞的下場。。。即使官方不聲討,他閨女樸槿惠也不會成為第一位民選女總統(tǒng),我估計在韓國,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看到女總統(tǒng)了。。
2、金載圭-金部長,中情局一把手,樸正熙的特務大頭子。中情局,軍部,秘書處,警衛(wèi)室,是幫助樸正熙穩(wěn)固獨裁的四大爪牙機構。金載圭一直屬于親信,而且資歷在四大爪牙中最老,基本一直以來樸正熙的各種鎮(zhèn)壓運動,都少不了金載圭影子。但是在后期由于車智澈的異軍突起,失寵不少,而且在釜山事件中屬于溫和派,引起樸正熙的不滿。
刺殺事件,屬于與車智澈的矛盾基本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過事前也確實有金載圭,通過竊聽樸正熙和車智澈的談話擔心其被撤掉,而喪失權利,落個任人宰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沒有經過太周密的計劃,更像是臨時起義,他事情沒有溝通各個緊要部門,唯一計劃的就是讓手下把保安干掉,,不然自己下一秒就撲街了。。??。這在后來全斗煥負責的調查中費盡心力也沒能拉幾個大佬作為同謀下重罪處理,可以得到佐證。至于刺殺動機,后來基于金載圭本人,法庭申辯時的為民主抗爭的說法,韓國在21世紀給了該事件翻案的機會,但這個理由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案子也沒有翻成。金載圭,目前還無緣韓國人認定的民主主義戰(zhàn)士。。。
至于美國人參與支持,片中也有影射,還有金載圭有病說等等。當然樸正熙被刺事件,我個人還是傾向于是一個突發(fā)事件。屬于酒桌上壓到了駱駝。。因為聚會的飯店是中情局的勢力范圍,而且也是當晚臨時通知的地點,當開始并沒有帶槍,而是吃到一半才去取了槍等等
3、車智澈-郭室長,保安室一把手,樸正熙的保安大隊長,卻在該事件中沒有啥保安效果。。。對于他的認知比較統(tǒng)一,明顯的權利攀附著,就是我們常說的讒佞之臣,最常干的事就是挑撥離間,引起群眾斗領導,然后第一個沖過去保衛(wèi)領導。。。??但屬于后起勢力,并且異常的嘚瑟,對其它三大部門的事務經常指手畫腳,引發(fā)其它三人不滿,但金載圭屬于老臣,并且確實之前一直是二把手,所以矛盾更激烈一點,片中也有其他二人對車智澈不滿的描寫。
當時,車智澈嘚瑟到啥程度,到要死之前,還在飯桌上挑起釜山事件,引的樸正熙狠批金載圭。。?;ㄊ阶魉?/p>
不過沒有太多車智澈想殺前任中情局長的說法,估計也是好多觀眾看這段比較迷糊的地方了,也由此可見,韓國輿論多么不喜歡這位保安隊長了。。
4、金炯旭-樸部長,就是中情局的前任,這段基本還原,被殺手段是根據中情局前員工的回憶,也是大幾十年后了,扔到養(yǎng)雞場才能神鬼不知的失蹤。。。被殺時候是79年的正月吧,不是前40天,確實出版過回憶錄,不過那時間更早了,電影中做了個壓縮處理。
至于海外攜款跑路,應該是折射當時存在的官場貪污現(xiàn)象吧,前面說過樸正熙的反貪是挑著來的,政治獻金可以過。。
5、金桂元-鉆桌子底下那位,秘書處一把手,就是樸正熙治理國家的智囊團,但其實他能力平平,對經濟領域也不擅長,比起前任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就屬于樸正熙的執(zhí)行者,老大提意見,我使勁拍巴掌。。。所以對車智澈的跋扈,基本是一味忍讓,反正我實力最弱,不參與斗爭,自保就完了。屬于政壇里少見的老實男。但和金載圭私交比較好,所以刺殺時,保存了性命。。。老實男老實到啥地步,,作為幸存目擊者,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經過,人物畫面匯報給了的臨時代總統(tǒng)。。全斗煥想把他認定為同謀,打擊秘書處勢力,卻就是證據不足,后來被判了無期,但82年就給放出來了,不過作為曾經的四大爪牙,自此就告別政壇了。。
作為那段傳奇歷史的無辜見證者,金桂元好像一直活到90多歲。。
6、鄭升和-最后說動李秉憲改道去軍部的那位,陸軍部一把手,樸正熙的軍隊總司令,照這理解,其實他應該是最大佬,,但其實軍隊里各有山頭,派系林立,而且軍部出身的樸正熙本人就有好多親信,所以也不能說,鄭升和就能命名全部軍隊了,,不過最后也沒逃了這個部門,總統(tǒng)還是歸了全斗煥了。。還有一點,他其實是79年才坐上一把手這個位置的。。就是刺殺的同一年,自身位子也沒有多穩(wěn)固,所以整部電影游離在金,車的斗爭之外。
最后鄭升和,建議去軍部不去南山,其實這說明,此刻他已經有點野心了,這一段好多觀眾有點不明白,其實這里是只能去軍部的,或者說去了南山,將來也還得去軍部。這也充分說明,金載圭的刺殺多么突然,,韓國那時是軍人政治,有槍桿子說話才硬,金載圭事前沒有找鄭升和通氣,,事發(fā)后去南山,是想再和鄭升和商量一下怎么弄個說法,南山畢竟是自己地盤。鄭升和跟他去了,氣勢上就代表他占了優(yōu)勢,其實當時金載圭已經很被動了,樸正熙在韓國是很有威望的,作為刺殺者,金載圭要想沒事,就一條道,自己當總統(tǒng),但手上沒軍隊啊,所以去南山的意思是,老哥去我那商量商量,你擁立我為總統(tǒng),我許你如何如何。。這是懇請,外加虎一虎,沒準鄭升和也老實呢,人家要是不去,你也沒招。而鄭升和卻不傻,我擁你當總統(tǒng)啊,,我自己干得了唄,你現(xiàn)在殺了總統(tǒng),是眾矢之的,要死要活的我說了算,去我那,我給你安排安排。所以金載圭在車上愣了十幾秒,不是在做選擇,,而是不愿意接受事實,很絕望的狀態(tài),最后調轉車頭,他不去也沒招,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鄭升和,不出意外的逮捕了金載圭,四大爪牙倒了三個,現(xiàn)在就剩自己了,趕忙找好了臨時代總統(tǒng),基本上想按照樸正熙奪權的路子,再演一遍,可惜了,算漏了一個人。。。
7、全斗煥-全將軍,前面說了,軍部勢力錯綜復雜,全斗煥雖然名義上是鄭升和下級,但絕對有著自己的實力,屬于有兵聽他招呼的那種,影片里,樸正熙和四大爪牙的會議,基本都能看見他,出兵鎮(zhèn)壓也是每每全斗煥來表態(tài),他基本是根深蒂固的樸正熙獨裁思想,而且做法更為激進,,手段凌厲又毒辣,直接成了被刺事件中最終的受益者。
上面說,鄭升和,一面找代總統(tǒng),一面找人查被刺事件,希望盡快坐實了金載圭的罪名,而他找的正是全斗煥。。這個決定日后另他懊悔終生,,也說明當時這個軍部一把手也沒瞧得上這個下級,全斗煥把握住這個機會,靠著這次調查,快速的樹立起自己的威望,當然多是靠了死去的樸正熙的人氣。。。轉眼間,這個不起眼的下級已經到了可以和鄭升和叫板的地步,此時鄭升和才慢慢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雖然他和軍部各部門一把人的關系都很好,但無奈,干業(yè)務的基本是二把手,。。而這些人都被全斗煥拉攏去了,,這種背叛對鄭升和打擊是致命的,,很快全斗煥先下手為強,發(fā)動政變,逮捕了鄭升和,罪名都不用想,參與刺殺樸正熙 。。。此時才12月份,鄭升和才過了2個月的癮。。真正的黃雀在后面。。。當然,最后還是證據不足,給貶到根了,至此,四大爪牙全部垮臺。
全斗煥,基本是屬于韓國國民一致喊打的總統(tǒng)了。。下臺之后,指控,坐牢,抄家一個沒落下,影片中安排他最后去偷黃金,可見他多么的臭名昭著。。。
沒想到一下寫了這么多,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各位意見相佐,,不喜勿噴??
《南山的部長們》,南山是韓國中央情報部所在地,就類似青瓦臺指總統(tǒng)府一樣,而南山的部長,就是中央情報部部長,是樸正熙統(tǒng)治時期韓國的二號人物,之所以加個們,是因為前任部長叛逃到美國,并因此引發(fā)了現(xiàn)任部長和總統(tǒng)及總統(tǒng)警衛(wèi)室長的激烈沖突。
“你身邊不是有我嗎?按你想的做”。這句話在電影里重復過三遍,每次閣下(樸正熙的尊稱)讓手下人去動手殺人時,都會說這句話,他從不直接下令,而是等你表完忠心后,再說出這句模棱兩可的話,時過境遷,他又會說,這個人居然會殺自己的朋友,怎么能讓人相信?
《南山的部長們》看完,就會很好地明白當年為什么韓國的中央情報部長,會刺殺總統(tǒng)樸正熙,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他動手的前因,后果只是在結尾的字幕中提及。影片不完全是歷史事實,它把幾年當中的事壓縮到了幾十天內,讓故事更有張力,情節(jié)更加緊張,所有人物除了總統(tǒng)樸正熙,都用了化名,但和歷史事件一對比,誰是誰一目了然。李秉憲飾演的韓國情報部長被塑造成了一個心存良知的權力旋渦中的人物,在外界各方壓力的步步逼迫下,最終走上了刺殺的道路,不得不說韓國人真是猛,情報部長作為政府二號人物,親自動手把一號人物總統(tǒng)和三號人物警衛(wèi)室長給干掉了,也不找個槍手代勞。只可惜,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刺殺掉一個獨裁者,又迎來了另一個獨裁者全斗煥,自己也被陸軍法庭送上絞刑架,韓國的民主化道路真不容易,所以,可以理解為什么今天韓國人民再不滿,也不會有人想回到樸正熙時代,雖然那是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漢江奇跡時代。
因為《寄生蟲》獲獎,再加上之前被國內韓影迷們碰上神作的《殺人回憶》,在大家心目中,宋康昊成了韓國實力演員的代表,好像一說演技,第一個就是他,再說的話就是《老男孩》里的崔岷植,《黃海》里的河正宇,其實李秉憲的演技真的絲毫不比前面幾位遜色,在這部片里,李秉憲貢獻了神一般的演技,克制,隱忍,憤怒,絕望,全程都用冷淡的表情,去壓抑心中的怒火,刺殺完成后的那個走出來的長鏡頭,我覺得導演就是為了他而特意設計的,身體語言太好了,后半段的高潮部分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李星民扮演的樸正熙,化妝和樣子都是盡量考慮歷史原型,但歷史上的樸正熙閣下太清瘦了,李還是不夠像,其他幾位配角如郭度沅,韓國駐法國大使,都是熟臉的韓國綠葉演員,一同貢獻了這部歷史大戲。
開年兩部電影——《南山的部長們》,《動物園先生》,李星民一個是男一,一個男二,這種其貌不揚的中年男演員能挑大梁,說明韓國影壇至少比我們健康,演技稚嫩的小鮮肉是沒什么市場的,能當個3,4番了不得了。韓國當演員想出頭,演技是第一位的,長得如何倒不是太重要。長得好的李秉憲李政宰,相貌一般的河正宇宋康昊,長得丑的柳海鎮(zhèn)薛景求,都能挑大梁,這真是一個實力說話的世界。
最后預測下,今年青龍獎最佳男主角李秉憲,開年就預定,太可怕了。
看完《南山的部長們》,感覺不論是樸部長還是金部長,都差了一句臺詞,“我太南了”,如果把賭場的情景改成麻將桌,就更點題了。
那貴為KCIA的頭子,南山的部長們“南”在何處呢? 一.守著秘密花園,最后才被真相刺痛 KCIA因為職能所在,是樸總統(tǒng)的千里眼順風耳,金部長作為KCIA的頭子更是四處皆有耳目,爪牙也多,從美國到巴黎全部可以布線。然而,多數時候金部長守著這座秘密花園,“他聽見有人唱著古老的歌,唱著今天還在遠方發(fā)生的”,眼中卻“沒有悲傷但也沒有花朵”。直到最后,他才發(fā)現(xiàn)滿園的花不過都是仙人掌,他越接近真相,越被扎得遍體鱗傷。 二.明明應該受寵,卻被打入冷宮 南山的部長是名義上的二把手,樸部長和金部長都是和樸總統(tǒng)經歷槍林彈雨的戰(zhàn)友,理應受到信任和寵愛。事實是,明有強勢的郭室長舞刀弄槍,暗有影子管家打理金流,加上金部長與樸總統(tǒng)的理念沖突,被打入冷宮不過是時間問題。樸總統(tǒng)那“為人稱道的美麗”,定格在當年大橋上同甘苦共患難的回憶里,面對如今的時局和境遇,金部長只能哀嘆“時光茍延殘喘無可奈何”。 三.前赴后繼被當槍使,雄圖大志不過南柯一夢 樸部長和金部長兩任南山頭子,野心不一定有,前期的忠心和進取心是顯而易見的,他們也甘心被當槍使,因為樸總統(tǒng)“就在他們身邊”,“怎么做隨意”??山Y果呢?解決了問題,背了黑鍋,接班不過是誘人卻根本吃不到的大餅。金部長想著用武力改變自己和韓國的未來,殊不知,“窮極一生,做不完一場夢,大夢初醒,荒唐了這一生”。 真可謂: “南山難,北秋悲”。 “南山有骨堆”。
~~~~~~~~~~~~~~~~~~~~~~~~
注:文中部分引號內文字引用或改用自馬頔的歌詞《南山南》。
就影片故事而論,金圭平,說的好聽是理想主義者,其實極不擅長政治。
關于他的敘事是三層階梯式的。
第一層是調查樸龍閣。
樸龍閣對樸正熙來說,是叛徒,是非死不可的人。他的生存就是錯誤。金圭平開口替朋友求情是天真,他們早就不是當年的關系了。詢問樸正熙秘密資金的問題更是愚蠢。有一個情節(jié)是他和警衛(wèi)室室長起沖突幾乎殺人,從這個細節(jié)可以看出金圭平不擅長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是與權力無緣的。最終,他由于辦事不利,被樸正熙疏遠。
第二層是暗殺樸龍閣。
權力就是競賽。金圭平終于明白了這一點(遲了),于是他決定主動出手,在郭室長動手前先下手殺了樸龍閣。然而他又錯了,他只是如樸龍閣所言,下場會和他一樣。金圭平正是中了樸正熙的套。不光彩的事情當然要讓手下去做,一來可以牽制對方,二來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三來在對方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時可以利用這事除去對方。這一招叫做“借刀殺人”,亦即“親信的墮落”。對于坐在最高位置上的人,誰當他的手下并不重要,反正金圭平不做,也會有別人做南山部長。
金圭平失望了,他并沒有重新得到任用。此刻的他再次暴露了性格的弱點,他急于得知樸正熙對他的真實想法,甚至潛入他的宅邸竊聽。(絕,有什么不被發(fā)現(xiàn)的自信嗎)在得到失望的答案后,他到那一刻才明白了忠誠的無用(晚了),是求生的本能讓他決定徹底背叛。
第三層是刺殺樸正熙。
沒有軍權,竟然就沖動地“舉大事”了,實在是詫異。(有仇報仇,不留活口倒是看的人很痛快。)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信念和行為付出代價。
不愿意放棄手中權力的戰(zhàn)勝而亡,恃寵而驕的死于非命,而輕易交出底牌的也死得毫無懸念。
各得其所。
金圭平,大概是死于天真的理想主義者。
這種人在東亞政治的歷史里不可勝數,可我生性厭惡愚蠢,因而并不欽佩也不同情。
題材很棒,羨慕韓國電影人什么樣的題材都可以拍。不過這種偏重于商業(yè)性的類型化改編顯得有點單薄了點,好在李秉憲這個角色的塑造很成功,又見汽車調頭的人性拐點,第三幕的高潮戲也拍出了驚悚感,在這種側重于商業(yè)性的改編上,算是導演最大的優(yōu)點了吧,其他真沒什么可說的。
政治驚悚片的路數,最后那場高潮戲拍得真是緊張刺激。李秉憲的表演也很棒。算了,不說了。
“韓國電影真是什么都敢拍!”豆瓣上看過此片的人都在這樣夸贊。1979年的真實樸正熙總統(tǒng)被殺案,99年被作家寫成小說,2019年又被改編成電影,今年初剛上映,票房大賣。前后40年啊!雖然社會上至今對刺殺者的評價還有著巨大爭議,但小說、電影編導卻有著自己的看法,態(tài)度鮮明地將他塑造成反獨裁的義士。他們創(chuàng)作空間之自由,讓人羨慕。表演、攝影精彩,對這段歷史有興趣者,可以看看,
精彩,充分滿足觀眾的窺探欲,并呈現(xiàn)出異于同類政治驚悚片的歷史觀:推動政變的決定因素非革命理想和民族覺醒,而是時局運勢和一己私欲,勇大于謀,謀大于義。有意忽略民眾視角,讓全片充分浸泡在暴風雨下?lián)u搖欲墜的平衡之中,而未指向山雨欲來大廈傾倒的將來。它是一部屬于“當下”的歷史電影,如同刺殺時刻令人血脈噴張的長鏡頭,不存在中斷或完結的一刻,歷史只會如陰云一般盤旋在我們的頭頂,永不散去。
3.5;仍是韓影慣常的題材制勝,清冷陰郁的色調契合政治驚悚片風范,整體過于平穩(wěn),群像用筆太勻稱,相較于其現(xiàn)實中的戲劇性,電影反而淡味不少;取材&還原現(xiàn)實再度讓身為隔壁鄰居的我輩枉自歆羨。昔日革命同道今朝兔死狗烹,忘卻一腔熱血曾灑在何處,嗖嗖飛過耳邊的子彈化為粘在腳上的鮮血,從血污中產生亦終結于此;尾聲跌到于血中,這個細節(jié)堪稱精妙——所謂革命,永遠有鮮血伴隨,獨裁強權前赴后繼,青瓦臺風水最差為何仍擠到血戰(zhàn)?——因為可以“坦克碾壓一兩百萬”也無謂啊。
金部長只是做了到那個份上必須做的事,卻也沒能結束獨裁的循環(huán)。郭室長這個角色是認真的嗎,全程二流子一樣。李秉憲這演技,再多幾次黑料也屹立不倒吧。
你旁邊不是有我嗎,你就按你想的做吧。原來,從上到下,所有的領導都喜歡玩這些把戲!
樸部長押錯命運的籌碼,被摯友絞為齏粉;金部長聽錯權力的擂鼓,被君王劃出裂縫。那日過得了漢江橋,今時走不出宮井洞。曾是舉事的狼豕,今是火烹的狗兔。昔日權傾朝野的將士,而今弄權挾勢的走卒。歷史吹了一陣風,有人丟了帽子,有人掉了皮鞋,有人醉于汽酒,有人滑入血泊。為何要過橋,早沒人記得。
大韓民國歷史上,類似的故事可以寫一本本厚厚的書了,悲情,激昂,理想主義,蠻有太史公筆下的風骨;這個片子整體上還是平了一些,印象深刻的細節(jié),樸部長丟了一只皮鞋的腳,安重根雕像的裂紋,金部長沾血的滑倒,金部長丟了一只鞋的腳,“閣下”愛聽的老歌……最有力度的還是結尾的真實歷史部分,遙遠的黑白照片,不太清晰的自白錄音,這個刺客有骨氣!
前一任部長光腳被殺,后一任部長光腳殺人,青瓦臺風水真的有點問題
李秉憲雖然很克制但還是很在乎發(fā)型誒
郭渡元的演員生涯完美詮釋就算跑龍?zhí)锥家魟”尽?/p>
講個沒人提的冷知識,中國曾經引進過《南山的部長們》原著的第三卷,改名為《全斗煥兵變青瓦臺》出版。//02.20看完補充,李秉憲陰沉,郭度沅外顯,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對立效果非常鮮明,演技炸裂(特別是各種特寫給到的微表情)。從劇情上看,把金炯旭在美國接受聽證(事在1977)、發(fā)表回憶錄(事在1979.4)到金載圭刺殺樸正熙壓縮到電影里的40天內,使得故事更緊湊的同時,從樸龍閣(也就是金炯旭)視角切入金規(guī)泙(金載圭)的內心,讓人在“民主斗士/弒君逆賊”的兩極分化評價之外看到了一個態(tài)度漸變、脫離臉譜化的金規(guī)泙。但是金載圭的行動力比金規(guī)泙要強——前者是那種認準了就去干的人物,未必有金規(guī)泙到最后一刻還在勸諫樸大統(tǒng)領的“忠臣”樣子。惟其如此,在死局中還懷揣著一絲理想的金規(guī)泙才更可悲、也更動人。
氛圍營造得不錯,冷峻凌冽,但作為一部類型片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太平太寡淡了,以及這么多大特寫李秉憲又合計著想沖個影帝?!
一個革命家的抉擇。青瓦臺真是韓國風水最差的地方。
前面略微悶,不清楚韓國zz的可能會懵,中間開始漸入佳境,最后的爆發(fā)精彩!看演員們飆演技實在是過癮,李秉憲郭度沅發(fā)揮穩(wěn)定,李熙俊挺出彩的,李星民牛逼!可惜的是一個獨裁者倒下了,另一個更獨裁的站起來了。。。
這種劇情也就韓國敢寫敢拍敢演。金部長竊聽那一段,真的是屏住呼吸,金部長掛在眼鏡上的雨水顫栗的恰到好處。李秉憲應該會因為這個角色再添一個影帝吧。
太正、太政、太猙
是歷史片也是傳記片,是政治片也是驚悚片。禹民鎬有進步(劇本有瑕疵,但某幾場戲的攝影和角色調度都很有想法)。但是,還是被李秉憲搶去風頭,基本已經把第二座青龍影帝攥手上了,后半段高潮部分有一處快三分鐘的長鏡頭,考驗的不是導演/攝影的功力,而是李秉憲表演的功力(長鏡頭中段,踩到血跡摔倒后給攝影機讓出動線,表演狀態(tài)拿捏得太到位),以此段落為代表縱觀全片,然后再跟奉俊昊《寄生蟲》里雨中那段長鏡頭對比看,就會明白導演成就電影和演員成就電影的區(qū)別。
“用土旦克一推就完事了?!鳖}材大膽,角色臉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