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像呈現(xiàn)聲音
希治閣導演的<<房客>>, 未看電影已看了很多關(guān)於她的文章, 早留下名作不可錯過的印象.
星期天下午可惜鬧肚子(我人生最大的痛), 到入場已是20分鐘後, 那個著名的男主露面鏡頭沒看到, 幸好, 影評人登徒先生來映後談 (敢取這種筆名就知勁), 他介紹這首度亮相有多勁, 又重放那一段, 我真好命, 總算在電影聖殿看回這希導藝飛沖天的第一次, 因這雖不是他處女作, 卻是他首部公映作品, 票房大爆, 前2部不被看好的作品才得以公映.
這是香港電影資料館重映希治閣默片六部中的第一部.
片中最拿手當然有很多希氏後來常用絕活, 90年前已用玻璃拍腳底仰拍這招已技驚天下, 天才就是天才, 這次看到另一個主觀鏡才最離譜, 男主吻向女主, 越來越近, 畫面男主全臉很亮, 登生解釋按當時打燈, 男主應已被燈光燒焦了, 真不知如何拍的, 我卻想的是這招被無數(shù)A片模仿了無數(shù)次!!! (是的我看了很多)
看到最多的是希導對聲音出神入化的表現(xiàn), 默片, 1927, 他用影像即讓看官想像到有哪些聲音, 那會戲院是現(xiàn)場演奏配樂, 我說這給樂師指明了配樂的方向, 證明他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有多強. 我發(fā)言拿著麥克瘋, 緊張得聲音顫抖.
而登生映後談滔滔不絕講了一小時以上的優(yōu)點, 無意重復, 電影有名你叫, 影像第一, 希導即是第一, 希導就是電影.
登生還請我們看了一段……他說不要說出去, 總之是電影片段, 不說的話就此打住.
2 ) 你不拿我當兇手,我跟你急!
從房客的亮相開始,希區(qū)柯克就在引導觀眾往此人就是系列金發(fā)女郎命案的真兇去聯(lián)想。首先是他的蒙面裝扮嚇了房東太太一跳。接著當老公不慎跌倒女兒笑聲響起,導演又不失時機地切給房客特寫,借此提示觀眾此人對年輕女子聲音特別敏感。樓上屋內(nèi)墻上掛著的藝術(shù)春宮畫讓房客極為不適,他要求房東太太馬上摘掉拿走。這是片中最明顯的一處對觀眾的心理暗示。只不過接下來的情節(jié)卻讓人大惑不解:為什么女兒走進房間后,他卻像是為美麗動人所吸而引目不轉(zhuǎn)睛盯著對方看?這不是與摘畫所表現(xiàn)的厭惡女性心理特征相矛盾?
英俊房客,果不其然讓正與處在熱戀中的漂亮的房東女兒移情別戀。希區(qū)柯克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愛的轉(zhuǎn)移:樓上她與房客玩的是格調(diào)高雅的國際象棋,氣氛浪漫溫馨??删炷杏训絹砗?,游戲形式陡然變成了帶手銬。粗魯不說,還弄疼了手腕。不過應該說明的是,國象和手銬這兩種東西在促進兩性互動上本無高下之分。問題的根源出在這位警察先生身上。是他過于猴急地把本該在婚后床上激情上演的節(jié)目搬到求婚時段來彩排,那自然事與愿違。
希區(qū)柯克早期影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女孩的男友是警察(《訛詐》《房客》),或男人的女友是警察局長的女兒(《年輕姑娘》)式的角色關(guān)系。這樣編排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當然它可以讓警察角色盡早參與到故事情節(jié)之中,并對無辜的主人公造成某種潛在威脅。但另一面,不管你對他們多么恐懼和憎恨,警察的工作說到底還是在維護法制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他們所能制造的威脅是極其有限的,是不可能給當事人帶來生命之憂的。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在希區(qū)柯克最有名的早期作品《三十九級臺階》《貴婦失蹤》以及中后期多部作品中,警察所充當?shù)摹胺疵嫒宋铩倍急煌鈬g諜特工或變態(tài)殺人狂所取代。
故事繼續(xù)發(fā)展,女孩有了房客更多獨處的機會。她的金發(fā)、以及剪刀、撥火鉗等道具,都成了制造緊張和懸疑的工具。但希區(qū)柯克顯然忽視“狼來了”的心理效應。懸疑設置過于多,又多集中于房客與女孩兩人身上,反而給觀眾以故弄玄虛的感覺。特別是房客真正身份曝光后,這種感覺尤為強烈:要替親人報仇就去報呀,何必以蒙面裝扮、行為詭秘搞得好像自己就是真兇一樣?影片結(jié)尾警察登門搜捕時,房客的反應更將這種“無理頭”發(fā)揮到極致:既然照片上的人是你姐姐,那就乖乖去警局配合查證排除嫌疑即可。何必逃跑?自相矛盾同樣出現(xiàn)在房東太太身上。一個月的預付租金使其對新房客好感倍增,以致警察出于對她女兒的擔心而詢問與房客在一起是否安全時,她竟信誓旦旦道,“他不是那種人”??赏瑯舆€是這個老太太卻在毫無征兆地去監(jiān)視偷偷溜出門的房客,仿佛她懷疑此人已久的樣子。
希區(qū)柯克雖經(jīng)歷過默片時代,也經(jīng)常在訪談中大談“Pure Cinema”理念,但個人認為他的默片水準并不很高。這里除了上面提到的情節(jié)不夠嚴謹,手法不如美國時期那么純熟專業(yè)外,標志性的喜劇風格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英國喜劇總體上是一種以語言幽默為核心的喜劇,可默片恰恰又不能提供聲音。所以希區(qū)柯克無法通過片中的人物對白去表現(xiàn)他黑色幽默。而設想一下,如果換做有聲片時代,本片的警察肯定不會如此僵硬呆板,房東夫婦也很可能被改造為兩個生動鮮活的喜劇形象。
最后說說希區(qū)柯克的特技鏡頭。巴拉茲的《電影美學》在談到關(guān)于默片時代的聲音的敘事功能時舉了一個例子:某部俄國影片,上流舞會中樂隊突然演奏起民歌,引得達官貴人們一片騷動。在此處,樂曲具有敘事功能,它是引發(fā)聽眾行為變化的原因??捎捎谶@是一部默片,觀眾聽不到聲音,所以就無法理解到底為什么會出現(xiàn)現(xiàn)場嘩然的狀況……總之一句話,這樣的情節(jié)不適合用默片來表現(xiàn)。在我看來,本片中最著名的那段用透明地板上來回走動雙腳來代表急促的踱步聲的鏡頭就屬于這一類。沒錯,是可以尋找其他途徑去間接傳遞相同的信息,但無論怎么作終歸不如讓觀眾直接聽到踱步聲。就像默片里的角色對白時打出的字幕卡,無論你處理的如何花樣翻新,都不如讓觀眾同步聽見演員的對白。從這個意義上說,希區(qū)柯克的“以畫代聲”雖極具想象力,但對于提高影片品質(zhì)的實質(zhì)貢獻卻不大。另外,這個鏡頭前的天花板吊燈晃動也不夠真實。通常一個人不管多么焦躁不安,他的踱步也不可能讓樓下的吊燈亂顫。這么大動靜只有阿斯泰爾的卡利歐克舞才能制造出來。
3 ) 大概是為刷完希胖的作品才看的
片子太老了,默片感染力還是有限,修復版畫質(zhì)好了很多但還是影響觀看。
里面有段莫名其妙的人聲配樂,我還以為是bug,因為那段似乎有兩個配樂疊加,不過好像很多人都看到這個版本。
幾個鏡頭不錯:手扶樓梯向下的鏡頭,十字映在臉上的鏡頭,老太婆房間里傾斜的窗戶影子頗具表現(xiàn)主義風格。
最近看了很多老片子,都是為了了解影史去看的,要說觀影體驗并不算好。尤其是畫質(zhì)。還是看看四十年代以后的吧。
除了開頭女人鏡頭和女主工作中看到一個蒙臉的人被嚇到以外,沒有恐怖的地方。
樓梯這個場景算是在希區(qū)柯克電影里出現(xiàn)很多次了,不過這里的樓梯倒是沒有預料中的驚悚的感覺。
懸念的話開始也是篤定男主不是兇手的,因為我相信有那種套路,下象棋添爐火那個鏡頭之后,我就徹底明白導演要大量誤導觀眾的套路了。男主被捕時一度動搖了,但是很快反轉(zhuǎn)??傊蠖鄶?shù)時間劇本不是很抓人。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不能欣賞默片。
4 ) 如果愛上默片皆因此片
第一次看希區(qū)柯克的片子。雖然是默片,自己英文也不好,但是還是看的津津有味。
除了卓別林的片子之外,也是看過的唯一的默片。
因為沒有演員的對白聲音,所以默片的表演更像是舞臺劇一樣,畫面定格的時間也比較久,對演員神態(tài)的刻畫要多一些。
雖然是懸疑愛情吧,但是在我眼里,卻是滿滿的歡樂。男主角房客的氣質(zhì)真的是憂郁、優(yōu)雅,好的沒辦法說。
也因為是默片,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是這部片子配樂實在是太棒了。真的是在聽一場交響樂演出。
另外片中,房客的手沿著扶梯不?;瑒?,這個鏡頭拍的真的是太漂亮了。懸疑驚悚,精美質(zhì)感,全都在里邊了。
5 ) 整理
人物:
新房客(艾佛?諾維洛飾)
房東太太(瑪麗?奧爾特飾)
丈夫(阿瑟?切斯尼飾)
時裝模特的女兒黛西?邦廷(瓊?特里普飾)
黛西的男友警探喬?貝茨(馬爾科姆?基恩飾)
本片有一個難忘的鏡頭被希區(qū)柯克稱為是在默片時代替聲音的拍法,就是鏡頭里出現(xiàn)“房客戴著手套的右手在樓梯扶手上慢慢下滑。
6 ) 《房客》——懷疑不該是定罪的唯一標準
1955年的英國神作《賊博士》里,犯罪團伙第一次出現(xiàn)時絕對致敬了本片的創(chuàng)意:都是天色昏暗的時刻、都是陌生求租的拜訪者、身子出現(xiàn)而臉擋住的神秘、眼睛里的神經(jīng)質(zhì)凌厲透骨,故意制造的危險氛圍讓造訪者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來者不善。只不過《房客》的原版造訪者以誤解和矛盾迷惑觀眾,主角是憧憬愛情的少女;而《賊博士》的借鑒則是為了烘托喜劇氛圍,主角是氣不死的老婦。
影片以“開膛手杰克”為原型,講述了接連有金發(fā)少女被殺的慘案背景下,一個年輕男子來求租,而房主一家都懷疑這個陌生房客是連環(huán)殺手的故事......
故事的結(jié)局實在是太光明了,與前面整個危險訊號的鋪墊對比十分突兀,盡管是為了突出誤會刻意制造的謎團,但如果改編成開放式的結(jié)局或許更完美。一個善于偽裝的殺人犯、一場以為錯抓了好人實際上是錯殺了好人的連環(huán)圈套、以為收獲了愛情實際上收割了永遠解不開的謎題,比起有秘密的好人,難道不是有爭議的好人更吸引人么。
影片許多鏡頭堪稱神來之筆:
房客第一次登場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即便被以后的導演拿來用到爛都不會過時:和殺手相似的裝束、眼鏡從低垂的無精打采到突然瞪大的焦慮、外面環(huán)境的昏暗與屋內(nèi)的明亮讓這位深處交界的造訪者善惡難分??梢哉f全片的重點都被這一個鏡頭定格住了,我們是看客,我們也是自封的法官,而真正的我們是結(jié)局那群聽風就是雨的路人,以為眼前的人是殺手,便群起而毆之。警察給出了另一個真相,立馬拍拍屁股走人。與其說希區(qū)柯克在拍一個懸念故事,倒不如說他在享受吊打觀眾的過程。
第一晚房客在樓上走來走去時,地板變成了透明的模樣,觀眾直接看到了房客的腳在頭頂上走來走去。這個鏡頭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它大大滿足了看者的偷窺欲。我們所有的揣測、懷疑、恐懼,都來源于對他人的窺視和猜測。在自作主張化身法官的時候,首先卻變成了一個偷窺狂,凝視著深淵過久,故而被深淵凝望。于是從老婦偷聽房客行蹤、到跟隨著老婦的目光把房客屋子翻了一遍,直到警察到來親自搜查那個被鎖住的柜子,導演從始至終滿足的,都是看者的偷窺欲,這場狂歡真正到了《后窗》達到了高潮。通過偷窺釋放恐懼,滿足私欲,用集體正義打擊個體獲得英雄感,被放大的其實是個體的渺小和可悲。
在這個老婦偷聽房客下樓的鏡頭里,房客手扶扶手走過回旋樓梯的鏡頭很驚艷,后來在許多電影中都有看到借鑒。
房客的種種行為產(chǎn)生的訊號無一不把觀眾往兇手的身份上聯(lián)想:金發(fā)少女的畫像讓他焦慮;夜晚不睡覺在房間來來回回的走;出現(xiàn)兇殺案的時間恰好他也躡手躡腳的出過門;第一個死者正是他的妹妹,而燈滅之前妹妹正在他的懷里跳舞,隨即被殺;雖說包里和兇殺案有關(guān)的東西被他說成是為了調(diào)查真相,可深鎖在柜中甚至不惜襲警潛逃就說不過去了。
古書中有個故事叫《疑鄰偷斧》,與本片的手法異曲同工:有個人懷疑鄰居偷了他的斧子,于是看他的一舉一動都像個賊,等到自己的斧子找到了,再看鄰居怎么都不像壞人。影片先發(fā)制人制造了迷惑觀眾的假象,到真相到來時,卻讓一群烏合之眾吊打無辜的男主。從邪惡殘忍的連環(huán)殺手、直接過渡到忍辱負重的紳士富二代,這大起大落的如此刺激,讓人忍不住想尿尿。
雖說最后是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jié)局,不過女主很明顯是劈腿第三者了啊,面對男朋友的求婚不拒絕、面對房客的英俊不放棄,最后和情人偷情被男朋友發(fā)現(xiàn)才算是翻了臉,大概是電影史上最早的綠茶婊了吧。
還有一個疑問:你們看的版本里,也有帶歌詞的插曲嗎?
年輕的希區(qū)對愛情的想象依然美好,那大膽推進的特寫,對色情的想象也很坦率,手銬的惡作劇和浴缸里憤慨的腿兒,雖然是默片,卻是靠聲音細節(jié)來營造恐怖猜疑氛圍的出色影片,男主角的表演和風度都令人難忘,另能在大銀幕上看,真是好滿足
希胖太懂觀眾心理了。Novello美得不成人形。
一切合情合理,遠比09版精彩
文字性的東西出現(xiàn)的有點多了。不過復雜的懸疑被拍成默片后,確實很贊~~
重溫希區(qū)柯克。表現(xiàn)主義的功夫沒做足,故弄玄虛的懸疑鋪陳又太多,不過瑕不掩瑜,一些鏡頭的巧思帶有鮮明的希氏風格。忍不住在吐槽一下,修復版的配樂實在太妖了
默片 或許默片才會有那么極致的演出吧。 問題是字幕是哪里找的呀 還能怎么錯啊。至于配樂,那兩段唱的沒有就好了。
看似壞人往往是有著一段悲慘故事和秘密的好人。
辛辛苦苦從BFI借的膠片,統(tǒng)共沒幾句詞兒,翻得錯誤令人無語? 另,有詭異配樂的部分是后補的膠片吧?能找個復古點兒的配樂么?
希胖貌似蠻喜歡找基佬男演員演那些神經(jīng)兮兮又居然讓人覺得有點可憐可愛的兇手?然而明明Ivor和他男朋友就嗲得不得了,在一起35年,他們家那棟房子叫Redroofs,他男朋友死了就埋在房子旁邊。后來還建了給青少年就讀的戲劇學校,凱特溫斯萊特小時候就在那里念過。
2013.06.23 SIFF5@影城 重溫.
怎么說呢,有些略微失望的感覺吧,這種片沒能去上影節(jié)看修復版就是人生一大損失啊!看的不知道是哪一個的修復版本,總之修得很差,畫面陰暗模糊不清,配樂也低低的幾不可聞,可惜了一部如此有地位的默片了。劇情基本上沒太理順,不過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希式風格,水準上和后期的幾部經(jīng)典還有一定距離
希區(qū)柯克早期作品,配樂欠佳,比同年茂瑙拍攝的《日出》更懂得運用字幕效果,比晚幾年弗里茨·朗的同類題材影片《M就是兇手》節(jié)奏更緊湊。希胖玩轉(zhuǎn)表現(xiàn)主義(透明地板那個鏡頭如神來之筆),絲毫不遜于默片時代的大師,并以此確立起了個人的影片風格(反轉(zhuǎn)與再反轉(zhuǎn)),蒙面殺手的形象深入人心。
看的是原配樂。據(jù)人說新配樂不好。Hitchcock本人在裡面跑了幾秒背影龍?zhí)?。本來是想把lodger拍為開放性結(jié)局,不點明到底是不是罪犯,可是studio要求Novello的絕對清白,Hitchcock就妥協(xié)了。。。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原書是寫Jack the Ripper的謀殺案
最早期的希區(qū)柯克作品,開頭打了兇手的幌子,遇到一家神經(jīng)兮兮的房東有夠倒霉的。與卡里加里博士相似的表現(xiàn)主義。修復版配樂出戲減分。
7分。很有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味道。希胖終于開始驚悚了。不過直到片結(jié)束,兇手都沒露臉。
第一部奠定希區(qū)柯克風格的電影,殺害金發(fā)女郎、被冤枉的人以及導演自己出場這些典型元素都已齊備。從中也能就看出對拍攝技法上的一些追求,懸疑驚悚氛圍醞釀得極好。BFI修復的藍光版在配樂中居然有兩小段是人聲慢歌,還是第一次在默片里見過這樣做的。
希區(qū)柯克怎么能把人拍的這么好看?。ㄗ詈竽嵌螒嵟拿褚鈬樀轿伊耍?/p>
不錯不錯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希區(qū)柯克式電影,許多日后的手法已經(jīng)形成,表現(xiàn)主義學得很成功。喜歡那個透視地板頂拍!
希區(qū)柯克作品的“原點”在這里。希區(qū)柯克式的驚悚懸疑,絕不是某種視覺奇觀式的歇斯底里,而是潛藏在日常家庭生活當中的暗流涌動。所以,如何將房屋空間(三層結(jié)構(gòu)的住宅:玄關(guān)、門、樓梯、窗戶、甚至天花板...)融入到驚悚懸疑敘事當中成為了希區(qū)柯克電影的關(guān)鍵之所在。影片中無處不在地對建筑元素的視覺乃至聽覺性(無聲片?。┑那擅钍褂?,讓每一次的情節(jié)的翻轉(zhuǎn)都賦予了最精確的邏輯意義。如果說希區(qū)柯克是建筑師,住宅空間是影片的主角的話,那還不夠充分。扮演復仇者/受害者的男主角Ivor Novello,那脆弱敏感危險猶如神經(jīng)質(zhì)般的性魅力與美貌,塑造了無聲片時代最成功的銀幕形象之一,完全可與同時代的露易絲·布魯克斯相媲美。Ivor Novello與Anthony Perkins作為同性戀的事實,勾連起另一種部希區(qū)柯克電影背后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