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早已榮登動畫殿堂的迪斯尼經(jīng)典作品《幻想曲》以全新的面貌重現(xiàn)世人面前,主要曲目為:1)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5)(命運)、2)雷斯庇基: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3)格什溫: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4)肖斯塔科維奇: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5)圣桑:動物狂歡節(jié)(Carnival of the Animals)、6)杜卡:《魔法師的學(xué)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7)艾爾加: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8)斯特拉文斯基: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除《魔法師的學(xué)徒》直接取自舊版外,其他曲目均為全新收錄。
本片首次采用IMAX技術(shù)制作,榮獲2000年動畫大獎安妮獎動畫角色杰出個人成就獎(Eric Goldberg)、特效杰出個人成就獎(Ted Kierscey)和最佳劇情設(shè)計獎(Susan Golderg)。
除了出自原版的魔法師的學(xué)徒外,剩余七個短片在我這排名順序:火鳥組曲>羅馬之松>第五交響曲>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藍色狂想曲>動物狂歡節(jié)>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 狂想曲系列以古典音樂作為動畫敘事和情感的出發(fā)點,要做到以音樂的節(jié)奏寫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同時又要承擔(dān)主題的職責(zé),很見功力。在這點上《魔法師的學(xué)徒》確實是無出其右。 但是迪士尼最吸引我不是故事,而是用簡單的自然生物表達出的對宇宙天地的哲思,一花一世界,在古典音樂看似壯闊的宏大敘事下守護一個玻璃珠一般小的世間規(guī)律。象征生命消長與四季變遷《火鳥組曲》無疑做到了,象征親情與成長、追尋彼岸的《羅馬之松》也不賴。龐大的鯨魚群在云層中優(yōu)雅地穿梭,身姿與飄散的蒲公英一樣輕盈自由,噴涌而起的冰藍色海水裹著小鯨魚沖破冰山的最高峰,夜空孤寂地留下醒目的白;如破碎的石膏一般蜷縮在地面上的女神,顫抖著觸碰向她低下來的鹿角,眼淚在地面上催生起一叢叢的新芽,重獲新生后她元氣淋漓奔赴山峰……這一切中我看到的是性靈,干凈的純粹的,不帶絲毫成年人世界利己或是刻意尋求解脫的功利主義的幻想,而是用最為懵懂的孩童的映射出了世界萬物的天光云影??赐暌院缶拖胂奶煦@進了一口清泉里不帶泳鏡游泳一樣暢快。 與此相比,《動物狂歡節(jié)》雖然也從一種動物出發(fā),卻顯得過于具象,火烈鳥之間的嬉戲有趣但不含蓄,其與外界世界的關(guān)系缺失,略微有些炫技,少了簡潔靈動的自然之美,多了價值詼諧的人群之樂。以火烈鳥之間的互動為傳聲筒,聽到的卻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鑼鼓聲。 《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藍色狂想曲》《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這三個都是更多偏向講故事,所以拎在一起說。第一首,符合迪士尼的一貫做派,與音樂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但故事略顯老套,遵循了胡桃夾子的故事,并沒有推陳出新;第二首,著落點在于美國大蕭條時期,私以為社會批判性太強,少了份蘊藉的哲思美,成年人的訴苦和諷刺意味過濃;第三首,敘事過強,動畫多處不符合音樂,且唐老鴨和黛西的愛情故事穿插在諾亞方舟的故事里不僅俗套,還不倫不類,顯得內(nèi)容小于形式,不夠“威風(fēng)凜凜”。 《第五交響曲》很美,但主題過于明確,缺少了一種含蓄的不易琢磨的美感,好在畫面簡潔大氣。 僅個人觀點,可能是在雞蛋里挑骨頭。 最令我震撼的居然是1940年版狂想曲中的柴可夫斯基那一塊。19分鐘如同幻境一般的體驗,絲毫不枯燥,技術(shù)也完全不遜色于2000版。柴吹狂喜~
因為之前已經(jīng)打過星星了所以要刷存在感地再來打一次,內(nèi)容是加長版的短評2333
看的是17日和平影都場。似乎既是此次電影節(jié)和平影都的首場,也是迪士尼單元的首場,所以主辦方給所有觀眾準備了禮物——一個迪士尼studios的袋子里裝著車用擋光板(?)和一張海報。因為是意外的環(huán)節(jié),所以覺得有點開心。大家還拿著海報一起拍了照,盡管有點害羞233
正片播放前還放了迪士尼的第一部動畫片《蒸汽船威利》(1928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片。嗯,就其中的一些幽默來看,略微感受到了一點當(dāng)時成年人的惡趣味。
說說《幻想曲2000》?!痘孟肭?000》對于我來說大概是相當(dāng)重要的作品。最初看到它,是童年時的地方臺,大概是為了打發(fā)既沒有廣告、又沒有節(jié)目的時間段,被一次又一次的重復(fù)播放。當(dāng)時覺得這些只有音樂,沒有對白的故事是多么的奇妙,讓我情愿看一遍又一遍?!端{色狂想曲》里的一切細節(jié)都那么有趣,《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 的情節(jié)好笑又溫暖,還有《火鳥組曲》,那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敲擊著作為一個孩子的心靈,我當(dāng)時還不知道音樂的名字,所以稱這個故事為“春姑娘”。
說起來,這部電影也點燃了對古典樂最初的喜愛之情吧。(雖然決定性的跳坑動力源于后來的《交響情人夢》以及某小說)。這部電影里的音樂因而都成了我的有生之年,其中大半也確實在音樂會聽過了。雖然很久以后再次聽到《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時,腦海中最初浮現(xiàn)的依然是大群動物昂首挺胸跨步走出諾亞方舟的場面。(笑)
這一場是這次電影節(jié)買的六場電影中唯一一場已看過的電影,本意是作為“有生之年”,作為紀念。但看的過程中,漸漸驚嘆起來了:這和我記憶中的是同一部電影嗎?大屏幕的細節(jié)展示,身臨其境的場面,飽滿的顏色,流暢的幀,以及作為ATMOS廳優(yōu)秀的音響效果,交響樂的部分豐富而細膩……真是太不一樣了,簡直內(nèi)心顫抖想要哭泣QuQ(喂)啊,原來過去所觀看的并不是真正的它,由這一場才感受到了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這次電影節(jié)能夠展映,有恰好買到了這場的票真的是太好了QuQ
接下來分別短評,由于之前看已經(jīng)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許多細節(jié)已經(jīng)忘記,這次看許多時候倒真像是看了一部新片的感覺:
1.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最為抽象的一部,以蝴蝶的意象表現(xiàn)。溫柔的回憶與艱險的現(xiàn)在,磨難與抗?fàn)?,“黑暗”與“光明”……不同的目光會看出不同的故事吧。
2. 雷斯庇基《羅馬之松》:天馬行空、如夢似幻的一部,在云海之上翻滾的鯨魚群大概是能夠想到的最迷人的夢境。無論是畫面還是鏡頭的設(shè)定都都具有一種無比遼闊的自由之感。
3.格什溫《藍色狂想曲》:一百個贊美都不夠,大家一定要看這一部啊!
不過還是來啰嗦一下~~這部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形式、畫風(fēng)、顏色、人物設(shè)定、敘事手段……沒一點都可以展開來說。但最想夸贊的還是他的故事,多線條敘事卻不凌亂,編制的如此巧妙,有諷刺卻又懷著溫柔之心。關(guān)于大都市,許多小細節(jié)令人會心一笑又不禁心酸。故事里的每個人物,他們的困境或許正是曾經(jīng)或者現(xiàn)在的你我,所以特別能夠打動人心。結(jié)局給了一個美好的夢,每個角色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從此獲得了幸?!?。盡管是夢一般的結(jié)尾,卻在此時此刻,給了觀眾心靈的撫慰吧。
每當(dāng)想到這部作品竟然是按照音樂創(chuàng)作出的劇本,然而如此自然,毫不生硬,就覺得非常不可以思議……真是了不起的作品。
以及今天突然注意到,最為抒情的那個段落(就是美好的讓人想要哭泣的音樂段落),角色幻想自己理想的生活那部分,幻想中的他們,竟然是,在!滑!冰!嗯,一邊滑冰一邊幻想著……看來滑冰果然是美好的代言詞233
4.肖斯塔科維奇《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快板:改編了安徒生《堅定的錫兵》。漂亮的作品,我也很驚嘆,音樂家竟然找到了如此合適的音樂……
5. 圣?!秳游锟駳g節(jié)》終曲:算是典型的迪士尼歡樂風(fēng)?粉色火烈鳥太可愛!
6.杜卡《魔法師的弟子》:大概是這里唯一一部不是藝術(shù)家腦洞出來,而是音樂家本人設(shè)定的故事吧,雖然主角變成了米奇233是年代較為久遠的一部,從分鏡等方面來看,那個時候的炫技和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炫技看起來不是一個次元,但也極具戲劇效果。
完整了解這個故事,是后來大概幾次聽曹鵬老爺爺?shù)脑谥笓]前的解說,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非常感動。
7.埃爾加《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因為這部短片而永遠愛上了這段音樂,這樣說大概并不夸張?;叵肫饋砜偸沁~著堅定的腳步走向一片光輝與燦爛之中的心情。故事其實非常溫暖,簡直顛覆了唐老鴨在我心目中永遠是搞笑的形象。雖然此刻再看這個故事頗有點吃狗糧的意味(喂喂)
8.斯特拉文斯基《火鳥組曲》:另一部不知要怎樣評價的短片,作為壓軸當(dāng)之無愧。太美了,太喜歡了,也許在最為輝煌的段落,放映廳的地板和身體里的心靈都在震顫著??傊?,這一部也一定要去看啊。
看完后問了小伙伴最喜歡哪部,兩位的回答都是《藍色狂想曲》,我想了想,覺得自己也可以選它,但好像仍有其他不想放棄的。那么,就讓這整部作為我的“最喜歡”吧。
整部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的創(chuàng)意永遠不過時??!如果你追求觀賞的趣味性和故事性,顯然這個電影沒有那么連貫,獨立的章節(jié)注定它是短小精悍的情節(jié),古典音樂的莊重感也會讓某些部分甚至顯得有些無趣,如果你只是想看人的腦洞有多大,很顯然這部電影會給你帶來驚喜,你會發(fā)現(xiàn)從來沒想過音樂還可以這樣解讀,妙趣橫生。
Ps:其他都可以不看,最后一段一定要看!美到炸裂?。?!
以下是各個部分的介紹,《幻想曲2000》的誕生源于最初1940年那版,沃爾特叔叔將動畫與古典音樂結(jié)合的構(gòu)想催生了當(dāng)時可以稱為革新的《幻想曲1940》,機緣巧合之下,先接觸到了2000年的這版,總體來說各個部分相互獨立卻組成了一場完整的視聽盛宴,色彩和音樂的結(jié)合,圖像與音符的律動,音樂的抽象轉(zhuǎn)變?yōu)閳D形的具象,讓觀影的人們真正的去聽懂每一首古典音樂,純粹的享受之旅。2000一共有8個樂章,接下來就分別說一下每個部分。
1.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Symphony No.5)(命運)
首先登場的是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本段落只是一個開場,純粹用一些幾何圖形的聲影變化,畫面十分超現(xiàn)實,跟當(dāng)初1940年的《幻想曲》第一段巴赫的“D小調(diào)觸技曲與賦格曲”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超現(xiàn)實的幾何圖形之外,仿佛蘊藏著一段故事或一種哲學(xué)。色彩斑斕的幾何圖形與純黑的幾何圖形仿佛兩個對立面,通過色彩的碰撞講述了一個執(zhí)著自強的故事,最終被撕裂的幾何殺出純黑幾何的包圍回歸到它本身的五彩世界,守得云開見月明,不屈者終會抵達心中圣地。
2.雷斯庇基:羅馬之松(Pines of Rome)
第二段則是雷斯庇基的“羅馬之松”,羅馬之松源于羅馬三部曲(羅馬之泉,羅馬之松,羅馬的節(jié)日)其中一部,三部曲富有浪漫色彩,生動反映了羅馬風(fēng)情。其中羅馬之松為第二部,旨在以大自然出發(fā)點喚起回憶和幻覺,樂曲總體分四段,而電影以鯨魚為主角貼切的展示了整首樂曲的變化和情感。開頭是這群鯨魚在大海中遨游,整體呈現(xiàn)出的畫面十分優(yōu)美,幼年鯨魚的活潑映襯著樂曲第一段別墅之松公園里孩童的活潑天真,頗為歡快,幼年鯨魚的貪玩招來鷗群,為躲避鷗群,他慌不擇路,誤入無人之境,此時樂曲剛好轉(zhuǎn)至第二段陵墓之松,整段音樂充滿了悲傷與莊嚴,畫師將音樂的低沉幽深轉(zhuǎn)化為幼鯨的孤獨,巨大的穹壁之上倒映著母親父親的身影,他們卻無法相見,一墻之隔,兩個世界。隨著一柱光束出現(xiàn),樂曲轉(zhuǎn)入第三段山之松,曲調(diào)整體充滿和煦寧靜之感,幼鯨乘著光向上溯游,在最頂端與父母相聚,與音樂中的和諧相互呼應(yīng)。來到第四段大道之松,明朗的陽光和征服者的進取取代了之前的溫柔,鯨群從深海飛上青天,穿過云層,擺脫現(xiàn)實世界的束縛在金色的海洋里暢游,力量與美感共存。
3.格什溫: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藍色狂想曲”則完全不同于其它段落的純粹古典音樂,本段落用到的是有點爵士味道的近代樂風(fēng),背景則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紐約大都會,本段落大膽的用色及線條呈現(xiàn)出大都會生活的光怪陸離,在美國音樂尚未成型的時刻,藍色狂想曲的出現(xiàn)給迷茫的美國賦予一種美國式的風(fēng)格,因此被稱為最具美國精神的音樂,這種特性從動畫也可見一斑。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憂慮,他人所擁有的是自己所期望的,自己擁有的也是他人想要的,在不合軌的生活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夢想,配合樂曲的跳脫,動畫轉(zhuǎn)場十分巧妙自然,最終每個人以意外的方式過上了自己期望的生活,雖然過程充滿了美式幽默,但這種最終各人自由得償所愿的精神與音樂的內(nèi)在精神保持了統(tǒng)一,是美國式故事的濃縮,畫師抓的很到位了。
4.肖斯塔科維奇: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號鋼琴協(xié)奏曲”是安徒生著名的童話《堅毅的錫兵》,講述獨腿的玩具錫兵和玩具芭蕾舞蹈家的愛情故事,原本的童話里錫兵被熔掉了,但在這部電影中結(jié)果稍有改動,迪斯尼的風(fēng)格自然是邪不勝正、有情人終成眷屬。
5.圣桑:動物狂歡節(jié)(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動物狂歡節(jié)”則是描述一群動作一致的紅鶴,卻因為其中一只紅鶴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群紅鶴步調(diào)大亂,這只紅鶴玩起溜溜球的姿勢十分滑稽,弄得水花四濺,同伴也跟著遭殃。這部分相對于其他部分篇幅較短,比較活潑歡樂的一個短篇,仿佛來到了馬戲團狂歡的宴會,觀看一場紅鶴的滑稽表演,總體還是輕松歡快的。
6. 杜卡:《魔法師的學(xué)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魔法師的學(xué)徒”則是《幻想曲1940》保留的段落,本片由迪斯尼招牌明星米奇主演,片中米奇偷懶亂施法術(shù),睡著后甚至夢到自己指揮海浪、星辰,沒想到驚醒后才發(fā)現(xiàn)淹沒大水,結(jié)果搞的一團糟。動畫還是挺夢幻的,尤其是群星下墜的時候,magic!??
7.艾爾加: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則是圣經(jīng)里“諾亞方舟”的故事,這回迪斯尼讓唐老鴨來扮演諾亞,當(dāng)暴風(fēng)雨來臨前夕趕著一大堆動物登上方舟,后來更與洶涌的大洪水搏斗,最后風(fēng)平浪靜,所有動物都登上方舟甲板,共同迎向光明的未來。有趣的是在進行曲背景下唐老鴨難得的保持了角色本身的搞笑卻沒有不違和的感覺,巧妙的情節(jié)設(shè)計讓整首樂曲仿佛是唐老鴨和黛西的心路歷程,最后在兩人的不期而遇中奏響最高音,情節(jié)簡單卻引人入勝,有趣有趣。
8.斯特拉文斯基:火鳥組曲(Firebird Suite)
最后一個段落則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片中無論是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或是火鳥翻飛燃燒整片天空,呈現(xiàn)的光影變化為觀影者帶來視覺上的震撼,仿佛看過一場大片,為《幻想曲2000》畫下絢爛的休止符。很難想象畫師居然能夠把水的柔軟質(zhì)地畫的如此流暢優(yōu)美又富有想象力,整個段落的張力十足,色彩無比無比治愈,美到?jīng)]話說!前面都可以不看,最后一個一定不能錯過!?。。?!
視覺化還是不太好噢,有些不錯。IMAX電影,畫面反而喧賓奪主了,不如老版。
Classic是要這么聽的: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藍色多瑙河》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喜歡藍色狂想曲、錫兵和火鳥?;仡^找1940年版的再看看。
【上海電影節(jié)展映】音樂會動畫電影。電影院是這部電影最佳的觀影載體,在大銀幕與音響的效果下,方能展現(xiàn)出宛如置身于交響樂演奏現(xiàn)場的臨場感,方能感受到視聽享受。在動畫師的奇幻想象下,經(jīng)典音樂宛如重生。喜歡城市生活與魔法師、火烈鳥。但對《威風(fēng)凜凜進行曲》改編成諾亞方舟,個人覺得比較奇怪
本片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編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與舊版不重復(fù)。個人最喜歡《羅馬之松》(鯨魚那一段),還有唐老鴨的篇章也很感人。不喜歡木偶人的故事,有重看肯定跳過。
一般重制版都不會討好
應(yīng)該叫曲幻想比較恰當(dāng)一點。完美的音樂加上完美的畫面,disney的水準當(dāng)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畫面更好~畢竟59年了…《命運》給跪了!~…想到有位聽音樂作畫的藝術(shù)家...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不要太歡樂!~…最后那位女神想到小櫻里的風(fēng)~...
A dulcet review and an amazing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animation!
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音樂與動畫的完美結(jié)合
驚喜連連 紐約的Rhapsody in Blue和火烈鳥一段好喜歡好喜歡!
相比六十年前的前輩們,這個合輯作品就相當(dāng)一般了……最后一支是致敬宮崎駿嗎?
1940年,迪士尼曾出品過一部音樂、實拍和動畫相結(jié)合的影片《幻想曲》,在當(dāng)時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實驗。而在1999年末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也是第一版《幻想曲》上映60周年之時,迪士尼再出新版,向歷史致敬。這一版延續(xù)了第一部的結(jié)構(gòu)甚至復(fù)制了部分臺詞,還保留了米奇魔法情節(jié),讓人看著感慨時間的流逝與迪士尼的堅守。對比兩版影片,動畫技術(shù)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節(jié)奏感也更強,而不變的是對美好的向往和歡樂的風(fēng)格,這也是迪士尼長盛不衰的原因吧
很大程度與曲目是否喜歡有關(guān)吧。Rhapsody in Blue紐約眾生相非常有趣了。
比較喜歡藍色狂想曲/紐約故事、老肖的二號鋼協(xié)/堅定的錫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組曲/春姑娘,記得老版的魔法師學(xué)徒還有貝七的葬禮進行曲。這次電影節(jié)版前面加映了1928年的米奇,音樂主題仿佛隔空呼應(yīng),想來幻想曲之于動畫也許正如藍色狂想曲之于爵士樂。帕爾曼友情出鏡,溫馨的一夜管弦樂。
因為《第十放映室》(的「暑期嘉年華」?),導(dǎo)致我對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和本片的開頭印象十分深刻?!?比起1940年的《幻想曲》,還是對這部《幻想曲2000》更有印象。雖然長期沒重溫,對里面的一些音樂畫面已經(jīng)記憶模糊,但…… -16.08.16 —— 為啥子當(dāng)初觀影記錄會沒寫完也沒續(xù)寫? -17.03.29
用動畫來詮釋音樂是一項偉大的藝術(shù)。最喜歡的三首曲目:《藍色狂想曲》《動物狂歡節(jié)》《火鳥》。
果然豆瓣是很講感情分的,連我都忍不住給了四星
Rhapsody in Blue 的制作讓人更懷念早期迪士尼的那種精神
感覺像是在做夢一般的景象,完全沉迷進去,小時候不知事還不懂得欣賞古典樂,但是在1940版的幻想曲后才發(fā)現(xiàn)音樂中迸發(fā)出的星焰竟是如此耀眼。更別說這2000版的了,這是已經(jīng)懵懵懂懂地知道古典的美好了,加上如同夢境般的動畫,很是迷人……
配了樂的動畫活潑生動;配了動畫的音樂有了活力。沒有巧妙的樂曲動畫未免死板無聊,沒有生動的畫面,音樂只是遐想,相互搭配后給人多重感受。那種內(nèi)在聯(lián)系美不可言卻又不言而喻。關(guān)掉音樂或是關(guān)掉畫面都是不完美的。幾段動畫故事都精彩絕倫,壯麗的、細膩的。音樂家也好,漫畫家也好太了不起、太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