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添加個人情緒的客觀影片
當我在看完預告的時候,就已經確信這是部非常棒的電影
這是由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故事發(fā)生在70年代的美國,圍繞著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癥14歲的男孩Marco DeLeon展開。
故事的背景在同性戀者愛情的烘托下異常成功(注:70年代的美國對於同性戀相當歧視)。因為這是一個炙手可熱、奪人眼眸的商業(yè)亮點,是曾加票房收入且吸人眾人的一個堅固題材,且能很好的達到讓觀眾產生共鳴并體會到他們在爭取撫養(yǎng)權時所受到不公平審判地痛苦、無奈。但導演並沒有過度深入描寫同性戀的戀情,因這個亮點的背景是可被取代的,可以是從監(jiān)獄出來的人,也可以是有複雜背景的人等等......電影在一開始就已Marco孤獨的背影展開,明確告訴觀眾這部電影的第一主角與主線就是Marco。這個擁有燦爛笑容禮貌的男孩,天真可愛。他用自己的方式安靜小巧的生存在這複雜的社會,雖然在智力方面不如正常人,但是也如常人那般渴望能擁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有真正疼愛他為他睡前講故事的人。
導演所刻畫的第二主角Rudy Donatello是個鮮明討人喜愛的人物,在導演一步步把Ruby對於Marco的愛緩緩帶出後,讓觀眾更能投入到Ruby那份對Marco的真摯愛中。Ruby在影片里親自演唱的3首歌曲"Come to Me" " Love Don't live Here Anymore" "I Shall Be Released" 貫穿整部電影。導演在歌曲方面的安排不僅純粹只是電影插曲,而是以Ruby的方式更好的帶出他對Marco深厚的愛。歌曲成為電影重要的一部份完全融入其中,很是難得。
檢察官Paul Fleiger,雖然導演並沒有過多深入述說他的背景,但依舊成功讓觀眾對Paul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敬佩之情。我想大家都會記得這個畫面,Paul一臉認真的教導Marco做功課,從他眼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對Marco滿滿的真摯的愛。當然還有他在法庭堅定不移的言語,字字入人心。他是個絕對成功且不用過多刻畫的第三主角。
但整部影片最讓我感覺驚喜的是,導演用了一個如此平靜的方式來宣洩他對於這個社會不公義現象的哀歎。影片最後,Paul在信裏告訴每一個反對他們爭取Marco撫養(yǎng)權的人,認真描述給他們聽Marco是一個怎樣惹人喜愛的善良孩子。他並不是寫信指責他們做錯了什麼,而是嘗試讓他們瞭解Marco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機會認識Marco。Paul所希望的是,當他們真的瞭解後可以明白Marco所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雖已然沒有什麼能再為Marco做的了,但至少在以後,當再次出現類似的Case,能請寬容對待。
這就是導演的魅力之處,也是最最成功之處。那些反面的角色不是叫人來憎恨的,而是叫人來反思的。
我很感激導演在這部電影上花的所有一切心血,雖然身為商業(yè)片但導演非常成功傳遞了他所想要帶給觀眾們明確的信息。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對「And Day Now」 這個名字的看法:
"Any Day" 在我們平凡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會有無數向Marco這樣的人身處在我們彼此的身邊。而"Now",此刻的你能為他們做的或許看似微小,但對於他們卻是最大的,最為珍貴的。
臺詞精髓:
At the court, Paul say:『This hearing is about Marco. who at this very moment is sitting in some foster home. and who will sit in some foster home forever. because no one want to adopt him. No one wants to adopt some short, fat, mentally handicapped kid. No one in this entire world wants him...except us. We want him. We love him. We'll take care of him and educate him, keep him safe and raise him to be a good man. Isn't that what he deserves? Isn't that what every child deserves?』
http://blog.qooza.hk/chenfeng 2 ) 誠摯有余,用力不足
看到《愛若此時》的開頭很容易聯(lián)想到的是另外一部LGBT主題也是美艷變裝女王為第一主角的《迷戀荷爾蒙》,都是風情萬種看似“她”的“他”出場,讓原本平凡的另個他從此改變了生活的車道,中間遭遇社會的惡意終于悲劇。不過《迷戀荷爾蒙》的李佩佩走的更是純情浪漫路線,故事核心自始至終是愛情悲劇,佩佩本人也是分分鐘美得一絲不茍。
《愛若此時》卻更偏寫實路線,又是愛情故事,又是家庭故事,又想講與體制對抗,又想講少數族群的自救。艾倫康明的形象也是美得野性,有時又憔悴,有時又溫柔。表演一貫地沒話說,這樣的角色跟他自身的基友身份合轍萬分,演起來也特別暢快,中間自唱的那幾首歌特別美,又時時扣住情節(jié)。與其配戲那位是《家有喜旺》里的搞笑老爹,其實兩人之間還蠻登對,特別老夫老妻的感覺(順便說下真是抬頭低頭看到一大堆美劇的熟人,Lie to me里福斯特博士的扮演者也演了特別學校的老師,特別喜歡她那種溫潤的知識女性氣質)其中飾演被收養(yǎng)的蒙氏兒童的那個小演員真是特別靈(這種長相懷疑本人也確實是智障兒童)那種表現就更不容易。他每次乖乖地說謝謝的時候,被人拖去收容所時候
缺點是電影本身特別倚重法庭戲的戲份,拍得有不夠凌厲讓人時而覺得冗長。還有唱歌的戲份,第一回覺得感動,第二回第三回就覺得稍微有點文藝得過火吧(不過艾倫的嗓音真是沒得說~)還是很值得看的一部電影。有人間煙火氣的一個故事。
3 ) 每一個當下,就是讓愛展現活出的此刻。
「馬可並不想要老媽是毒蟲
並不想要異于常人
他並不想要這一切
我不懂為何他沒犯錯卻被懲罰」
改編自真人實事。七零年代的洛杉磯,一個歌喉迷人、熟辣世事、卻又無比可愛的扮裝皇后,和外表一本正經、尋找自我價值的檢察官,這樣一對一見鍾情的男同志伴侶,如何與沒有受到恰當照顧的唐氏癥孩子馬可,一起為愛奮戰(zhàn)的故事。
飾演扮裝皇后的 Alan Cumming,很多拉子對他並不陌生,因為他在 Gray Matters 和 the L word 中,都有演出(相信男同志有更多精彩地如數家珍)。至今他擁著 Heather Graham,在頂樓安慰她、泡一杯祕方熱飲給她的溫暖,還留存在記憶中。演繹體貼入心的角色,或者說他本人時常散發(fā)著如許迷人的氣質,就像呼吸空氣般自然。
片中,他把扮裝皇后所經歷過的風塵與黠慧,透過一首首美麗憂傷的歌,讓人沈醉再三,是硬性的法律奮鬥之外,動人的註腳與停格。
也是這樣的角色——當歧視與生計的困難,每天如影隨形,無時無刻把人訓練成生活的鬥士——他與馬可的互動和相互映照,的確不需要太多言語,「愛」說明了一切,而上面那段引文也正是彼此生命的寫照。
只是自己沒有準備好面對結局。映照到臺灣此刻正在爭取同志婚姻合法化的此刻,讓人心酸也憤怒,因為法律身份牽扯到太多相愛之人的生活,甚至沒有這層身份保障往往就是悲劇的開始,只是它們隱沒在生活的瑣碎細節(jié)之中,散落在非異性戀族群的身上,多少血淚離合??。
Any Day Now,每一個當下,就是讓愛展現活出的此刻。不要再有遺憾。
4 ) 我看到我的光芒閃亮
我看到眾豆友的評論時,也忍不住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在我心中,好電影就是看完之后,總能給你留下點感覺,那種感覺或許是美好的,憂傷的,快樂的,失落的.......但是總是有一種感覺,改變了你對某些事物的看法。
有人說這部影片在很多時候顯得情節(jié)失控,導致目的不明。其實我想說,應該說我相信,看完這部影片的人應該都會感覺到,同性戀有權利得到孩子的撫養(yǎng)權,因為他們就是普通人,甚至比一部分普通人更有愛。當每個人都能產生有這種感覺,就說明這個電影已經成功的表達了它想表達的意思,傳播了它的正能量。
電影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黑人律師對魯迪和保羅的一句話:在加利福利亞甚至允許有濫用藥物和家庭暴力前科的人收養(yǎng)小孩,而你們不行??戳艘幌码娪百Y料,電影的背景設定在70年代,其實可想而知那時候人們對同性戀的不了解與深深的厭惡,無處不在。電影中很多細節(jié)就反應了,如保羅丟了工作,他們其實找了很多律師卻都沒有人愿意幫他們,法官的一再刁難,與馬可老師的擔憂...讓我始終感動的是他們的努力,他們沒有放棄,他們的生活已經很艱難,他們知道他們要面對的,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放棄...如果你懂得就好。
有人說魯迪和保羅的感情發(fā)展的太快了,沒有鋪墊。怎么說能,我曾經也喜歡過同性,只是她的突然回頭對我的一個微笑,我就迷戀了她3年。如果你也有過這種一見鐘情的感覺,你就懂得。其實魯迪每次在臺上唱歌時,都讓我覺得驚艷,他的自信讓我覺得那時的他比一個女人都美。人很容易愛上與他自身性格相反的人,保羅嚴謹,善于克制自己,甚至可以看出他有點小內向,我相信他一看到自信,歡快,善良,執(zhí)著,無時無刻可以展現自身才華的魯迪時,他很容易一見鐘情,并陪伴他做其實自己也想做而曾經沒有勇氣做的事情。
這個故事很簡單,一切進行的很緩慢很自然,但是不是幸福的結局。如果這個故事曾是真的,那30年后的今天,馬可一樣的孩子,遇到魯迪和保羅一樣的他們,這將是一段溫馨的喜劇。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每段歷史,都有一段時間的錯誤,但有像魯迪和保羅他們那樣的人,不斷努力,終將改變這段錯誤。就如我們現在的認知。
5 ) Any day now
It's god dam an amazing movie.
Alan 渾身都是戲.
看慣了hollywood大片的人會說,沒高潮???但是,不覺得整部戲都是高潮嗎?Alan的眼神和歌聲,marco的背影,這么多感情就堆積在胸口慢慢積累,但是無處噴涌,就像結局你無法看到一個hollywood式的happy ending。
是個好故事。從開始就會好奇,然后呢?結局會怎樣?吸引你往下看。
同性之情,愛子之情都無處渲泄,只能在結尾處無奈的唱出來,we shall be release. Can we?
6 ) 愛的無限性
電影從一個弱智男孩的背影開始,結束于這個弱智男孩的背影。所不同的,只是,這個男孩他多了一副眼鏡。
又矮又胖的唐氏綜合癥男孩,一個人緊緊抱著金色頭發(fā)的洋娃娃走在深夜的街頭,街頭很冷,四處的光凝成光暈,成為鏡頭中的閃爍的背景。沒有人知道,這是一個迷失的男孩,他找不到家,找不到方向。他走過無人的天橋,他走過無人的街道,他走過的無人的酒吧門口,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男孩,更不會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叫:馬可。
馬可,是一個無人收養(yǎng)的男孩,連他的親生母親都整日在吸毒中渾渾噩噩度過。他金色頭發(fā)的洋娃娃被脾氣不好的母親丟在走廊上,馬可沒有得到愛,可是他并沒有任何錯。
只有一個人,一個男人不小心闖入了馬可的生活,他是魯迪。魯迪是個可愛的男人,他有迷人的微笑,在一家同志夜總會用同聲假唱做歌手,我挺喜歡他唱的那些性感的歌曲。魯迪在夜總會認識了保羅,一個外表運動且陽光的律師。兩人是一見鐘情。
我一直很羨慕同志戀人之間的感情,很多時候,我私下里認為同志之間的依戀和相互珍惜遠遠超過異性戀人。為什么呢?因為異性戀人如果分手,總是很快就會有其他的選擇。但對于同性戀人來人,一旦分手,要想重新找個愛人真的很不容易。社會的偏見與壓力就足以讓兩個相愛的人窒息,還有,你喜歡的類型,你能保證下個他也是同志嗎?我很敬佩所有出柜的同性戀人,他們以自己的態(tài)度向身邊的親人直接表達自己的性取向,敢于承認自己,就是給愛的人一個最好的回報。
我始終認為,真愛一個人,就要給對方一個家。馬可和保羅他們相互做到了,他們不僅深深的真誠的愛著對方,還給男孩馬可一個家。這是個很特殊的家庭,馬可有兩個可愛的爸爸,他們每天清晨為馬可做早餐,馬可喜歡吃巧克力甜甜圈,他們就為他準備很多很多。馬可喜歡晚上有人給他講有幸福結尾的故事,魯迪就在編魔法男孩的故事講給馬可聽,直到馬可甜甜的睡去。
馬可是怎么認識魯迪的呢?馬可是魯迪的鄰居,馬可的洋娃娃被痛恨他活著的母親扔出門外,而她自己卻因為攜帶毒品而被關押。好心的魯迪回家不忍心看到洋娃娃丟棄在地上,敲門要還給失去洋娃娃的孩子??墒情_門后是怎樣情景?嘈雜的音樂聲轟隆隆的響著,女人和男人煙霧繚繞的吸毒。一個胖胖的男孩,無助地躲在墻角。
女人接過洋娃娃馬上關了門,不幸的是第二天,這個女人就消失了。當魯迪怒氣沖沖地想要問鄰居一大早為什么大開著音響時,房間里卻只剩下這個怯生生的馬可。不一會,州福利院的人連推帶拉地想要將馬可帶走,原因是,馬可的母親被關押了。
好了,馬可的陷入了困境中,他沒有任何的錯,卻要被生活無情地推向另一邊。魯迪,一個靠著在夜總會賣唱,每月幾乎交不起房租的男人,他站出來拉著馬可的手,說,跟我走。
魯迪無奈,只有找到剛認識的情人保羅。保羅剛開始不愿意幫助,后來他看到了魯迪的真心,他善良并且真誠。這比他迷人的笑容更能打動保羅的心。保羅決定幫助魯迪,兩人一起收養(yǎng)馬可。
可以說,馬可的十五歲那年過得很幸福,他受到教育,即便智障,他也有權力受到好的教育。他們去海邊,一起看大海,他們一起過生日,他們一起玩,像真正的一家人那樣生活,魯迪是媽媽,保羅是爸爸??墒?,好景不長,保羅的上司告發(fā)了他們收養(yǎng)馬可時的偽證,馬可重新被送回福利院,過著艱難的日子。馬可等著魯迪的電話,魯迪在電話中承諾他,一定會來接他。結果,官司打輸了,馬可的媽媽重新要回了兒子的撫養(yǎng)權。這樣,就出現了最開始的一幕,馬可一個人流落街頭,無人知曉。
三天后,馬可死在了天橋下。
愛一個人,就是要給對方一個家,給對方一個安穩(wěn)的心靈棲息地,愛一個人,就是為讓他感覺驕傲,世界處處都動人。愛即是成全,又是付出,是希望天天看到對方開心的笑,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一個殘缺的孩子,魯迪和保羅都能看到他身上閃亮的地方,愛,又何處不在呢?
同樣的,保羅與魯迪的相愛,不是因為相貌,不是因為身世,不是因為背景,僅僅是愛,是愛情本身。保羅為了成全魯迪,魯迪的好嗓子,他為魯迪買了錄音機,然后出錢讓魯迪灌制自己的唱片,然后找到更好的演出場所。保羅為了成全魯迪,將魯迪和馬可從昏暗狹小的公寓中接出來,接到自己的家中。保羅為了成全魯迪,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馬可,帶馬可看醫(yī)生,帶馬可出去玩。
最后,我愿用魯迪的歌聲結束?!懊恳粋€置我于此情此景的男人,我看到我的光芒開始閃亮,從西方照到東方,任何一刻,若是此時,我將被釋放。他們說,他們說,每個男人都會淪陷,我發(fā)誓,我看到了我的投影,遠遠不止這些墻,沒錯,我看到我的光芒閃亮,從西方照到東方。我的上帝,任何一刻,若是此時,我將被釋放?!?/p>
健康正常的同志愛情和生活方式,因偏見而起的法庭舌戰(zhàn),還有一些催淚的瞬間和令人難過的結局,戲劇的重點放在了大時代背景下對同性群體的歧視偏見以及整個司法體系,這本應只是話題性爆點,而真正的重心應該是放在人身上,可惜這里的角色輕飄飄,看來這不是騷情大叔唱幾首傷感歌曲就能搞定的。★★★
感動。 驚奇發(fā)現怎么是2012的片子,香港現在才上映
他們看起來不像我最愛的那兩個人,他不帥氣不漂亮沒有主角光環(huán),他不年輕眼角爬滿皺紋,他們?yōu)榱吮舜?,轉過身背叛世界,可我卻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打動,因愛動容,他們同樣選擇了一條最崎嶇的道路,并肩戰(zhàn)斗,穿越荊棘,這不正是我最愛的那兩個人一直在做的事情嗎?只不過,不是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完美的
這感情處理弱爆了
在依法治國的國度,歧視仍然存在,公平和正義逃不過人心陰暗的摧殘。充滿悲觀的結果更令人深省。而每每如此最令我感動的總是這樣的一行字: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8.1分
The boy Isaac adds an usual documentary stroke to this bit cliched gay parenting melodrama. Touching, even heart-smashing. P.S. Alan is incredibly talented like always.
欠缺張力,預告片好看,正片相當失望,節(jié)奏不是很好
哽在喉中的痛 吐不出咽不下去
真實故事加一星。真的應該多一些這樣的電影,讓更多的人看到。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正義,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停止為自己認定的正確奮斗。
這個秋天感動我
臥槽我以為是溫情片,哭成渣了。當成一個故事來看,內容是不錯的,但是作為電影,拍的手法大概過于簡單了。
正好上映在八號提案那一年,誠意之作
叫馬可的魔法男孩最后沒能擁有屬于自己的happy ending。一部關于歧視、正義和愛的LGBT主題電影。沒有精妙絕倫的構思,電影結構也擱置一邊,一切為故事服務。你的眼前沒有電影,只有故事,這種回歸故事本身的電影像上個世紀許多電影一樣純粹而打動人。
rudy君完全是我的菜啊 要被迷暈了
preview反響很好——期待requiredviewing的distribution&marketing campaign!
似乎是想拍出云淡風輕的悲傷感,結果真的就云淡風輕了,雖是真人真事改編但少了點力度。不單是當時的社會充滿敵意,主人公多少也有些自作多情。原聲出色,Love Don’t Live Here Anymore和Any Day Now兩首很煽。總體來說是個好電影。
是不是關于法律都有點宣傳片的感覺?不過還是可以上年度最佳觀影
Alan Cumming你這個妖孽喲,怎么那么會賣弄風情,最后還要虐一把
生活是場戲劇,演不會從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停留在法律和社會歧視的不公和難受絕望的層面,與太多類似作品無法做出區(qū)別度。
如果說有種身份叫做二等公民,那么有種煽情就叫做真人真事。40年其實沒什么改變,法律仍然是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歧視依然理所當然,人心依然陰暗。現實的故事要比電影圓滿,可惜這樣的幸福永遠是個案。(演唐氏癥小孩的Isaac真是太奇特了,散發(fā)的氣場甚至掩蓋了兩位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