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揭開一句簡單的“我很好”,背后是一大家子人各自生活的一地雞毛。
年邁的弗蘭克曾經(jīng)是一位給電線裹保護層的工人。
妻子在八個月前去世后,他就一直獨居。一天,弗蘭克正興沖沖地為周末的家庭聚會做準備,但兒女們紛紛電話留言說自己有事情不能回家了。巨大的失落使他更加深了對兒女們的想念。
弗蘭克覺得,妻子在世時和孩子們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聯(lián)系,孩子們什么話都會告訴她,現(xiàn)在情況卻很不一樣。
于是,他不顧醫(yī)生的勸阻,帶著藥踏上了看望兒女的旅程。
一路上,他驕傲地向遇到的每一個人介紹自己的四個孩子以及自己的工作,一個包電線工人教育出的兒女們這么優(yōu)秀可愛。
弗蘭克的第一站:紐約,大兒子大衛(wèi)的家。
他在樓門口等了整整一個晚上,按門鈴、打電話卻始終都沒有人接。
離開時,忽然在街道一家藝術畫廊看到了大衛(wèi)的畫。
他想起了小時候和大衛(wèi)的對話:
“我想成為一名油漆匠,做我喜歡的畫?!?/p>
“不是油漆匠,油漆匠在墻上作畫,狗在那墻上撒尿。你要成為一名藝術家。你會讓我為你感到驕傲嗎,兒子?”
“我會努力的,爸爸。”
直到隔天早上,大衛(wèi)還是不見蹤影。父親從門縫里塞了一封信,告訴兒子他本來想制造個驚喜,但家里卻沒有人,稍后再電話聯(lián)系。
于是弗蘭克動身前往第二站,住在芝加哥的大女兒艾米一家。
與此同時,弗蘭克并不知道,大兒子大衛(wèi)在墨西哥出事被捕了,而兒女們打算先隱瞞弗蘭克。
晚餐時,艾米的兒子與她的丈夫互動充滿了敵意,夫妻二人也很尷尬。
弗蘭克提出想在女兒家住一兩天,但是被婉拒了,艾米說公司有大項目要忙,丈夫、孩子也都不在家,實在沒有時間照顧父親。
弗蘭克只能無奈地答應了,并告訴大女兒自己接下來會去找二兒子羅伯特,特地囑咐她不要通知他。
第三站,弗蘭克來到了在丹佛工作的二兒子羅伯特的樂團。
但原以為是指揮家的兒子,卻僅僅是個無足輕重的鼓手。
他覺得兒子一直很有天賦,打鼓有點可惜了。兒子坦白道,自己現(xiàn)在過得很好,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壓力小,能旅行,從中賺錢,沒有負擔,偶爾也可以練習指揮……
當父親提出想和兒子住兩三天時,兒子卻告訴他樂團當晚就要飛歐洲,下午就要收拾行李。
因為時差,手表沒有及時調整時間,弗蘭克錯過了一小時前就已經(jīng)開走的火車,只能到附近的旅館留宿一晚。
經(jīng)過地鐵過道時,看到一個和兒子年紀差不多大的年輕人躺在地上瑟瑟發(fā)抖,他給了他錢去買食物。
年輕人不僅不感謝他,還想要搶走他的錢包。兩人推搡的過程中,弗蘭克的藥瓶掉在了地上。
被激怒的年輕人為了報復,無視弗蘭克苦苦的請求,直接一腳踩到藥瓶上,使勁碾碎每一片藥,轉身就跑。
沒有任何備用藥的弗蘭克只好把地上的粉末都收拾在衣兜里。 晚上,他從藥渣里仔細挑出衣服纖維再喝掉,連手心的粉末都舔得干干凈凈。
第四站,弗蘭克來到了生活在拉斯維加斯的小女兒家。小女兒似乎是最期待父親出現(xiàn)的人。
她早早得知了父親要來的消息,租了炫酷的加長跑車載他,還給他準備了大大的臥室。
當他們正要去八十層的旋轉餐廳吃晚餐時,女鄰居有事情要外出,拜托他們幫忙照顧孩子。
原本說好傍晚前接走孩子,結果因為事情耽擱,孩子不得不留下來過夜。
蘿西在照看孩子的時候,弗蘭克無意中聽到了書房里答錄機的留言,他發(fā)現(xiàn)女兒的大房子是為了迎接父親,專門管朋友借來的。
弗蘭克似乎意識到,他為女兒添了不少麻煩。
當晚,他們在家一起做了晚餐。蘿西坦誠但婉轉地對父親解釋了為什么一直以來兒女們不怎么聯(lián)系他:
弗蘭克望子成龍,總向孩子們夸夸其談自己的付出和期望。而他們?nèi)ナ赖膵寢寘s善于傾聽和理解。
飯桌上,弗蘭克說自己已經(jīng)出來太長時間,藥也不夠了,所以明天就回去。
然而搭乘的飛機意外遇到雷暴天氣,沒有吃足量的藥加上顛簸不已的飛行,導致弗蘭克心臟病發(fā)作。
在昏迷時,弗蘭克做了一個夢。他夢到孩子們都是小時候的模樣,坐在一起,告訴父親自己過的很好。
其實弗蘭克在一路旅途中,其實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兒女們口中的“我很好”是謊言,他只是看破不說破而已。
大女兒艾米的婚姻根本不是表面看起來那樣幸福。弗蘭克注意到艾米丈夫早晨上班穿著和昨天一樣的衣服,他早已經(jīng)不住在女兒的房子里,當天只是被叫回來演場戲給弗蘭克看。而在火車站碰見的女兒的男同事,才是她現(xiàn)在的伴侶。女兒怕他身體不好,所以故意設置“偶遇”,讓他們見一面。
丹佛市里面貼滿了樂團的演出海報,演出地點分明都是當?shù)?,根本沒有兒子口中所謂的歐洲巡演。
關系最好的小女兒蘿西也有所隱瞞,“幫忙照看”的嬰兒根本就是她自己的,而女鄰居其實是她的愛人。
弗蘭克想不通的是,明明孩子們生活中有這么多情況和麻煩,為什么卻都不告訴他呢?
在醫(yī)院醒來后,他發(fā)現(xiàn)孩子們?nèi)紘诓〈策?,卻還是沒有兒子大衛(wèi)的身影。
現(xiàn)在,他只想知道大衛(wèi)發(fā)生了什么,不要再欺騙他。
孩子們告訴他,大衛(wèi)在墨西哥因為吸食毒品過量已經(jīng)去世了。
他不愿意相信。孩子們告訴他,一直以來,他都太過嚴格,他們害怕父親失望,什么都不敢講。尤其是兒子大衛(wèi),父親對他的期待最高,他承擔的壓力最大。
晚上,病床上的弗蘭克終于在夢里見到了還是小男孩的大衛(wèi)。
在夢里的這一刻,他告訴大衛(wèi),不管你做什么,我都為你感到驕傲。
出院后,弗蘭克正視自己和孩子們的溝通問題,意識到自己教育孩子時太過自我,終于與孩子們和解,也與自己和解。
來年的圣誕節(jié),弗蘭克又早早來到超市采購,而這一次,誰都沒有爽約,一家人真正聚在一起,每個人都過得不錯。
弗蘭克到了最后終于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不應該是為了滿足自己期望而生活,他們都有自己的人生。
不想當藝術家去當個油漆匠也不錯,婚姻也不一定非要那么美滿,在樂隊里當一個小鼓手也很好,喜歡同性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切都是孩子們自己的選擇。
弗蘭克終于意識到了:“只要孩子們過得真正開心就好?!?/span>
我們因為獨立生活,而不可避免的和父母產(chǎn)生了疏離??赡芤驗槲覀兊膼壑媲校瑓s有著無可避免的代溝;也可能因為我們獨自奮斗的壓力下,逐漸對家人這類本應最堅挺的支持系統(tǒng),關上了心門。
原來,和家人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或不太理想的處境,不必把“我一切都很好!”掛在嘴上。
人老的時候,好似什么都變了,就像我媽,突然變的愛嘮叨,而且無論重復多少遍講的都是一件事,經(jīng)常在公園能和一個陌生人侃半天,脾氣也改了,少了氣焰,看得開了,記性差,穿拖鞋出門是經(jīng)常事,更妙的是,她竟然有一次逛街時尿急,錯進男衛(wèi)!電話這頭的我,沒有覺得好笑,反倒是難過,老媽年紀大了,我卻不能在她身邊。
偶爾聊起,猛然覺得她現(xiàn)在像個小姑娘,晚上睡覺有時還會害怕,我把我以前的mp3給了她,還教她怎么用,讓她晚上聽相聲就不怕了,呵呵,偶爾也給她發(fā)短信,又不能太頻繁,因為她回短信平均三分鐘一個字,我怕給她造成負擔。
每回想起這些,我都會難過,難過將來會發(fā)生的一切,有些事,我無能為力的事。
羅伯特德尼羅在片子里說了這么一句:
I'd be proud of you no matter what you did.
我媽也跟我講過這樣的話,只是她沒那么懂得言語表達,只會說,只要你開心就好。是不是天底下疼愛孩子的父母都一個樣,我媽在她的童年里并沒獲得太多的關懷,唯一最疼她的姥姥在她小的時候就離開了,或許因為這樣,她對我有些溺愛。一年一年,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漸漸發(fā)現(xiàn),她離我越來越遠。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年輕的她為了我,犧牲了她的青春,而現(xiàn)在年輕的我,為了我的青春,離開了她。我是個混蛋。
看這個片子,我一點都沒哭,因為現(xiàn)實有時候比電影更戲劇,更難以承受。電影里,至少羅伯特德尼羅最后換得了一份打折的愛。
everybody's fine.
你也要自己照顧好自己。
真是千不該萬不該我在大過年的時候選擇一個人窩在租的房間看這部電影。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給家里電話的時候,聽到年邁爺爺聲音我就莫名其妙的說不出話來,然后跑到洗手間里用冷水洗了個臉,對著鏡子說你是個男人,以事業(yè)為重。
片中弗蘭克對自己的孩子苛刻,希望他們將來有一天可以出人頭地,然后make him proud。對于80后的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就教育要好好讀書,要不然一輩子就會想他們一樣永遠都沒有出息,于是我們努力讀書,奮勇擠過高考的獨木橋,來到讓每個農(nóng)村都心動的大學校園,然而畢業(yè)之后我成了什么?蟻族和恐歸族。我并不想讓他們失望,我還記得當他們收到錄取通知書轉身留下的眼淚,以及他們面對街坊鄰居時自豪而且驕傲的笑容。我不知道豆瓣上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窩在這個十幾平米的小房間里思索著將來我要干什么,我要給家里什么樣的回報,拖著疲憊的身體從公司回來,看著窗外的一盞盞的燈火,人來人往的街道,沒有一盞是為你而點,沒有一個人會來給你一個簡單的問候。而且我們還要告訴家人我們過得很好,生活很幸福,以對得起父母每天天不亮就給我們做飯,辛辛苦苦省下前來讓我們讀書。弗蘭克去見他的每一個孩子都要問“Are you happy?”。我想弗蘭克自己心里也已經(jīng)知曉,就算他的孩子過得再怎么不好,他們都會回答“I am happy." 僅僅只因為孩子不想讓自己的父母擔心而回答的一個善意謊言,事實上弗蘭克也不想拆穿這個謊言。
突然間我想起了瑪麗與馬克思中一段臺詞: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f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my warts and all,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however,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Hazelhof also said the everyone’s lives and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like mine,have cracks,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人,孩子一樣,父母也是一樣。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全部。弗蘭克最終明白過來不論孩子有沒有做到像他預期的那樣,是否是一個畫家,是否是一個指揮家等等。他們永遠都是他的孩子。當然孩子們也明白”Mom was easier to talk to and you always worried so much if everything wasn't perfect.” 我們也應該鼓起勇氣告訴自己的家人,縱然們沒有達到他們所要求或者期望的那樣,我永遠都是他們的兒子,就像弗蘭克的那個“指揮家”兒子一樣,只是弗蘭克單方面的認為他又這個才能而已。我只想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喜歡做的事情,這樣在他們問我是否幸福的時候,我可以由衷的真心的告訴他們我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同時也希望父母可以理解他的兒子是在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他們所給予或者希望的那種生活方式。
片中有兩個場景讓我很心疼,第一個就是弗蘭克在女兒給他安排的房間里吃那些被踩碎的藥。心疼的一個原因是我想起了母親給我說的一句話,在我高考失敗的那年,“你爸爸那天晚上比平時多抽了很多的煙"?,F(xiàn)在想想,父親不愿意在自己的子女面前顯示出太多的痛楚,只是會比平時多抽幾支煙而已。弗蘭克不愿意在女兒面前顯示他經(jīng)歷了多大的痛苦,忍受職業(yè)病來看望她,于是便選擇獨自承受。
第二個場景就是弗蘭克收到他給David的信,我一直想知道信里都是些什么東西,然而就在他打開信封,拿到那照片和紙條的時候,我的眼淚就這么流出來了。那封信包含的是一位年邁的父親對子女們團圓的親切期待。
第一次過年沒有回家,理由很簡單,和很多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一樣,怕現(xiàn)在所擁有并不是家人所期待的。弗蘭克的那個“指揮家”兒子也是這么說:我明明有兩天假,但我卻不想和父親在一起,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F(xiàn)在想想,真是很幼稚也很錯誤。其實父母全部都知道,只是不愿意說破而已。
才明白:合家團圓,永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
這個片子把我看哭了,到后來眼淚一直不停的往下掉,哭的稀里嘩啦。
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徑直沖回家,擁抱我的爸爸。
很早就聽過類似這樣的句子:家庭是你隨時可以躲進的角落,就像在暗夜航行時遠方的燈塔,永遠為你亮著暖黃色的燈光。哪怕你被全世界所拋棄,所厭惡,家的大門也會永遠向你打開。那扇門里有淡淡的微笑,有美味的食物,有旺盛的爐火,有愛你的人為你披上厚厚的外套,告訴你沒關系的回來就好。
童話故事般的美好,出現(xiàn)并確實存在在每個人心中的烏托邦。然而,對你來說,家是這樣的嗎?
誰的家會真的永遠只有歡笑。
你有沒有過在上學的時候被嚴厲的父親訓斥后憤怒的摔上家里的門,然后三天內(nèi)互相賭氣誰都不跟誰說話;
你有沒有過痛恨父母的不理解,其實你不是做不好只是真的不想做;
你有沒有過憤憤不平,覺得壓力正來源于家庭,要不是父母天天語重心長對你說有個好工作考個好大學有多重要,你對第一名其實真的沒興趣;
你有沒有過想快點長大,早點離開這個叫家的地方,因為你一切的壓力一切的負擔都源于這個地方。你可以自己活的輕松自在,想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你可以自己決定我要做什么明天幾點起床,你可以毫無顧忌的做你自己,只要離開這個地方;
你又有沒有一次又一次的想獲得父母的認可,可好像總是離他們的要求還差那么一點點;
你還有沒有把好消息告訴他們?nèi)缓蟀褖南⑷谧约盒睦镒铍[秘的角落。
不管你有沒有過,我真的每一種都體會過。所以當站到另一個角度,站到影片中“爸爸”的角度來看整件事情的時候,突然有種沒來由的心疼,夾雜著某種愧疚,向我席卷而來。
故事的開頭是誰都可以預料到的故事。孤獨的老人買了紅酒準備好晚餐等著兒女們回家團聚,滿心歡喜等來的確是一個個在最后一刻打來的取消電話。太忙了,有事,孩子生病,外出巡演,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借口,讓老人毫無反駁的余地,只能獨自一人在空蕩的房間默默收起準備好的食物,對著空氣和妻子說話。于是老人選擇自己去找他的孩子們。他最擔心的孩子david不在家,amy, robert, rosie, 每個人從表面上看起來都很好,平平淡淡的溫暖,有笑容,有合影,老人想看到的都看到了,卻還是總覺得少了點什么。波瀾不驚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又一個的謊言,讓孤獨的老人一次次希望又失望,有一幕是本想幫助別人卻被搶了藥的老人在電話亭給空蕩蕩的家打電話,看著電影的我心一直跟揪著一樣疼?!癮re you happy?”他這樣問他的每一個孩子?!県appy? yes of course, yeah.”總是這樣的答案。他們真的快樂嗎?其實我剛開始一直認為老人是不知道他們在騙他的,直到他在飛機上暈倒進入夢中我才愕然發(fā)現(xiàn)其實老人心里原來一直明白,他很清楚的知道孩子們在騙他。他們過的并不好,只是他們不想告訴他。突然感到很沉重,這位父親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繼續(xù)這段旅行。
以前都是由他們的母親做這個溝通的工作,四個孩子哪怕有心里話也只會跟母親講。因為父親是嚴厲的,是高大的,父親對他們的要求總是那么高,所以他們認為在父親面前的自己一定要是好的,是達到父親要求的,是光鮮的成功的。而現(xiàn)實生活中所有的陰暗面,曾經(jīng)是可以告訴母親,然而在這位充當“聆聽者”的角色離開以后,他們并不可能直接轉接到“施加者”身上,于是他們選擇隱瞞,選擇逃避。然而他們殊不知道,父親并不是真的要求他們每個人都像自己想象中那樣,那真的不重要。父親其實也像母親一樣愛自己的孩子,他曾經(jīng)充當?shù)慕巧撬麘M的職責,是他愛的方式。其實父親像個孩子一樣倔強又寂寞,他只是想知道他們過的到底好不好。
你到底希望我成功還是希望我快樂?
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問過我爸媽。
我媽說,我們希望你成功是希望你快樂。
其實父母都是真的希望孩子快樂的,也希望孩子常來陪陪他們說說話。可能有時他們用的方法有些極端,有些父母盲目的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和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不在乎那是否是孩子想要的。但歸根結底,哪怕你最終真的沒有達到父母的要求,其實什么都不會改變,那個家的大門還是會永遠向你展開,那個笑容他們還是會愿意留給你。換個方向想,抱著這樣心情的父母,當他們真心的問你一句“最近好嗎”的時候,如果你每次都敷衍似的說句挺好的然后就急著去忙去掛電話,他們會多傷心。
想起原來打電話的時候,每次只要是我爸接電話我就直接說,媽在嗎,我爸總是嗯一聲然后把電話給我媽,正如電影中的父親一樣。我現(xiàn)在只想坐在我爸身邊,靜靜給他講我的生活,我的一切。我覺得我并不了解他,正如影片中那四個孩子都沒有看到他們的父親在火車上向坐在對面的人帶著些許驕傲介紹著他們的樣子,也不知道他們的父親在午夜一個人在快餐店吃東西看電視會笑出聲來的樣子有多可愛。
影片最后年邁的老人去死了的兒子david所在的畫廊買畫,在畫廊主人的帶領下看到了david畫的一幅簡單卻美麗的油畫,畫面上正是一根根涂著pvc保護膜的電線,父親一輩子引以為傲的職業(yè)。畫廊主人告訴這位父親,david以前常說,要不是他父親,他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藝術家,他只可能變成一個涂鴉者在墻上畫畫,而狗會在墻上撒尿。我想此刻父親的心是最溫暖的,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此刻得到了回報。其實父親什么都沒做錯,父母之于孩子正應該是一嚴一松一個唱白臉一個唱黑臉,只是身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寄予這兩個同樣愛我們的人同樣的回報。
與死亡擦邊而過后,一家人終于團聚了。其實問題還在,但又有什么關系呢,在風雨過后家庭的溫暖卻顯得如此真實,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少。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可是至少在家的時候你可以忘記一切,你可以肆無忌憚,做最真的自己。家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卻也是我們最沉重也最甜蜜的負擔。而我們能做的其實很簡單:承擔它,享受它。這是這部電影告訴我的。
everybody’s fine。真的,每個人都很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042c990100h7p1.html過年時看這樣一部電影總讓我感覺是不是該捫心自問一下。一年里盡為一些瑣事束縛手腳,找上各種各樣借口不去看望老人,到了年關象征性地提上糊了一層大紅紙的年貨保健品前去報到,匆匆一頓飯后一別又是一年。人們常說人變老了就成了老小孩,很多老人成天孤零零地在客廳里守候看望他們的兒女,就若人生之初在幼兒園眼巴巴地等著下班父母的小孩子。在人生的最后一站,老年人同世界最后的聯(lián)系也許只有那些辛勤哺育過的人,他們的財富也只有這些人,這些人的拜訪能帶來多大的快樂也許絕非我們這些夜夜杯酒笙歌之徒可以想象,舉個不恰當?shù)睦?,曾?jīng)有位教育家去看望導師,告別時那位八十高齡的老先生執(zhí)意走了兩百多米的路將學生送出小區(qū),一路走還一路對小區(qū)的熟人介紹說:“這是我學生,我學生來看我了?!?br>有些扯遠了。
老無所依的題材庫中不乏經(jīng)典,而近來最讓人感動的是去年邁克爾?凱恩主演的《有人在嗎?》(Is Anybody There?),片名正巧與《天倫之旅》(Everybody’s Fine)形成一點對應。《天倫之旅》的中文題譯有些小劇透,一個具有強大流動性的“旅”字已經(jīng)暗示了老弗蘭克的家庭聚會難以順利。本片改編自1990年馬斯楚里安尼主演的意大利電影,而今替代馬塞洛出演弗蘭克的則是善于將哀愁隱藏在狡黠笑容下的羅伯特?德?尼羅。孤獨的老弗蘭克是個退休的電線封裝工人,育有兩男兩女四個孩子,新近鰥居在家。為了一個日思夜想的家庭聚會,弗蘭克做了精心的準備,卻在聚會前一天夜晚接到子女不能參加聚會的電話。盡管長期操作有毒塑料讓弗蘭克心肌功能受到損害,甚至有心臟病發(fā)作危險,他還是決定親自上路,去子女家中同他們團聚。
然而與《有人在嗎?》不同的是,后者似乎對觀眾過年的心理訴求有顧忌,導演通篇沒讓悲情元素主導觀眾心情。另外在情節(jié)上,除了老年人的孤獨,劇本中還加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謀生艱難、望子成龍者往往拔苗助長適得其反兩個主題。每每當我被導演的煽情和德?尼羅的表演感動到快要流淚時,忽然發(fā)現(xiàn)他們費盡心機撩撥了半天實則是項莊舞劍,到了關鍵的哭點,陡然筆鋒一轉,反而用良苦設計的情節(jié)告誡觀眾:不要把孩子逼得太苦。前半部分還在說老年一代的凄慘,后半部分轉移到年輕一輩的成長,導演也許在想用兩個老題材相加創(chuàng)造出新鮮感,在情節(jié)上推陳出新,但結果卻是同情和警示兩種情緒相抵,反而讓人看完電影如鯁在喉,總覺得少了什么,舉到空中的紙巾也只得緩緩放下。對節(jié)日氣氛來說,這一點倒是值得肯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兩個女兒的生活遠比兩個兒子更好更成功,不知道是不是導演有意的暗示呢。
最近的大腦比較生銹,還是說最近的導演都很會耍小聰明,最近看到的一些電影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總是很出乎我意料。很多我以為是喜劇或者溫馨小品的電影,看到最后卻很悲情?!短靷愔谩肪褪瞧渲兄?。
老年喪偶的老頭,兒女都在外地。老頭唯一的心愿就是子女們能多回來,然后一家人能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妻子去世老頭更加孤獨,再有其中可能還夾雜著一絲嫉妒。因為老奶奶在世的時候,孩子們總是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而且也經(jīng)?;貋韴F聚。現(xiàn)在老奶奶去世了,他們不經(jīng)常往家打電話了,也不怎么回家了,難道是他們更愛他們的媽媽么?我覺得父親,尤其是老年又喪偶的父親,心里很容易就會這樣猜忌的。
好吧,既然孩子們不來看我,那我就去看他們好了。老頭不顧醫(yī)生的反對,毅然踏上了環(huán)游全美的旅程(這個形容有點夸張)。只可惜一開始就不順利,老頭的第一站是兒子大衛(wèi)家,可是等了幾天人都不再,老頭無奈,只好將準備好的信封塞進兒子家的門縫,然后專程去了大女兒家。不難看出,大女兒的家庭環(huán)境要比大衛(wèi)好很多,很寬敞的別墅,體面的工作。只是他的外孫似乎很不喜歡他的爸爸。老頭本想在女兒這多住幾天,可是女兒卻說有事,有點像是將爸爸“趕去”了另外一個兒子那里。在火車站送別的時候,老頭問女兒,你生活的開心么?女兒愣了一下,說我很開心,可是這句話說的是那么敷衍了事。之后老頭在小兒子和小女兒那里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父親和子女之間的感情在表達的時候似乎總有那么一點...難為情。比如小兒子雖然沒有讓父親住在他那里,可是他卻跟蹤父親來到車站,確保父親確實買到了車票,一切順利。他在跟妹妹通話時說:其實我今晚和明天都沒有事情,可是我就是無法讓他在這里過夜,i just can't.而在小女兒那里呢,雖然小女兒看起來是他幾個子女中最疼人的一個,可是老頭知道,小女兒依然有很多秘密沒有告訴他,她依然是在敷衍了事的說i'm happy.
老頭累了,他的藥也被一個小流氓給踩碎了,他不得不選擇做飛機回家,老頭不喜歡坐飛機,而且從沒做過飛機。結果不幸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老頭在飛機快要降落的時候心臟病發(fā)作。老頭陷入昏迷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他和幾個孩子圍坐在一起,他告訴每個孩子雖然他們都告訴他他們過的很好,可是其實他什么都看出來了:大女兒和丈夫分居了;小兒子根本不去歐洲巡演;小女兒喜歡同性,而且已經(jīng)有一個孩子了。老頭想不通的是他們明明在生活中遇到了這么多問題,可是為什么還要騙他說他們過的很好呢?至于他最放心不下的大衛(wèi),他并不知道的是他在墨西哥因為買毒品已經(jīng)被抓起來了。后來在醫(yī)院中,老頭終于醒來了,孩子們也都聚在病房,唯獨缺少大衛(wèi),老頭一再追問,大女兒終于告訴老頭,大衛(wèi)在墨西哥因為吸毒過量死了。
深夜的病房中,十來歲的大衛(wèi)出現(xiàn)了,他對爸爸說對不起,爸爸說是我對不起你,我不應該逼迫你們做你們不喜歡的事情的。大衛(wèi)說沒關系,你只是對我們的期望很高。
影片結尾,圣誕節(jié)將至,孩子們終于都回來了,一家也終于其樂融融的圍在一起盡享天倫之樂了,可是得到這一切,是用了多么大的代價才換取來的啊。
不管孩子有多大,是大學生還是成家立業(yè),哪怕是開始有白頭發(fā),可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孩子,在他們眼中你們永遠是那個十幾歲的頑皮小鬼。他們總是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期待孩子們出人頭地,也總是覺得孩子們的問題依然是自己的問題,他們不應該隱瞞,應該交給我處理。這一切并不是為了父母自己的虛榮心,這一切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愛。而孩子們呢,很多時候他們言不由衷的說我過的很好,而實際上卻有一堆棘手的問題讓人頭疼,可是他們這樣說也只是不想讓父母擔心,他們這樣做也是出于對父母的愛不是么?
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這些愛是需要溝通的,這些愛是需要相互理解的。我們都需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一意孤行的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
我想我以后還是會言不由衷的跟父母說我很好,不過我今后也會多給他們?nèi)ル娫挼?。自己逐漸長大,父母也在逐漸衰老,對于他們來說,唯一的安慰就是孩子們了吧。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
ps:總覺得Robert De Niro的扮相有點不自然,一些姿勢和表情感覺太刻意裝老。不知道這是不是因為他黑幫和警察等干練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呢。
這個何以評分如此高?主線都繞亂了,頭一次覺得嘟嚕巴里摩爾老了,光鮮漂亮的德尼羅也能變成滿臉疲態(tài)的老爸爸了,最后溫馨大結尾蒙混過關了,其實還能再好點兒
看到后來開始飆淚,我以后也要生很多小孩,死了一個的話還好有其他幾個。
Rob De Niro 在這部戲里的扮相讓我想起《UP》里的老爺爺。結尾里David的畫實在逼人掉眼淚。
趕著明天看《一切都好》之前,方便對比先刷一次較容易看到的美版。自從看完Intern再倒過來看De Niro,會發(fā)現(xiàn)老爺子太刷好感了~全片每一次場景切換的音樂和對白過渡得平穩(wěn)又自然,Paul McCartney的曲子也在最后加分不少,是雙倍的溫暖。
Kate Beckinsale的頭發(fā)太好看了!片子還特地寫了句臺詞贊她頭發(fā)///這電影的受眾群應該只有各主角的大粉絲吧,否則真的一點可看之處都沒。
家庭的溫暖
因為不想看到“慈父”式的德尼羅而遲遲不舍得看,終于看了還是被他折服了。片尾幅畫忒推淚了。
硬漢已老,而老又有什么不好?安心安穩(wěn)地接受當下的生活,兒女幸福自知,他們已不是當然的孩童,他們有自己的路,他們必須自己去走,去經(jīng)歷,去承受,去幸福或者悲傷,然后長大。
還有比德尼羅更帥更可愛的老爹嗎
失落的爸爸就像德尼羅不再是哪個黑幫小子一樣讓人悲傷。
1.看完這部片我萌生了回家的想法。2.這部片對親情的詮釋超越了Big Fish。3.我們都曾對家里說過無數(shù)謊言,而大多數(shù)謊言都是因為不想讓他們擔心。4.片中一個段落還啟發(fā)我們不要隨便憐憫任何一個看起來可憐的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5.寶貝我愛你,這片子溫暖的就像你是我的小太陽。
比預想的好很多,很討巧的題材,即使你再討厭,總會有些細節(jié)觸動你,德尼羅終于接了個好片子
真正關心你的人不會問還在上學嗎?大幾???考研嗎?有對象嗎?單位怎么樣?一個月掙多少錢?而是會問:你快樂嗎?幸福嗎?
2009不容忽視的佳片。從電影里能感受到《天水圍的日與夜》式細膩,《在云端》式孤獨,《心的方向》式疏離,不過,到最后都能轉化成《陽光小美女》式一家人窩心的幸福,這便是最美好的?!按蠹叶己芎谩庇H情間最善意的謊言。2009好萊塢電影節(jié)最佳男演員-Robert De Niro
看到他打電話回家聽已故妻子的聲音來平復病痛時,我忽然很想哭。
看到主角的藥被那人踩碎的時候。心里好難受~
如果不是強忍 淚水一定要決堤 Robert De Niro演技太棒了 幼年時孩子的穿插也很贊 最后拿出他兒子的那幅畫時 簡直是T T
關于生活關于家庭的反思與自省。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jīng),每一個家庭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總是試圖對遠方的親人報喜而不報憂,或許是避免擔心或許是因為難以言表。電影處處充滿著溫情,幾首原聲也曲曲動人。但那些電線與電線桿卻總是感覺和電影格格不入?!铩铩铩?/p>
德尼羅這黑幫小子,一直硬漢形象,我很喜歡他的笑容,原來也能夠飾演好一個談笑風生的慈祥父親。只能感慨,做個好父親,實在太難,和下一代的子女,總是多少會有些隔閡,談話間保留著一分距離和客氣。親情無價的后一句,是冷暖自知
生活就是冷暖自知。無可挑剔的演技,全是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