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約翰·卡索維茨 John Cassavetes 飾)、哈里(本·戈扎那 Ben Gazzara 飾)和亞奇(彼得·???Peter Falk 飾)是青梅竹馬的玩伴,他們攜手度過了天真無邪的童年時代、意氣風發(fā)的青年時代,如今,三人都已經步入了中年,有了各自的家庭,也不約而同的感受到了中年危機所帶來的的壓力。
三人共同的好友斯圖爾德(大衛(wèi)·羅蘭茲 David Rowlands 飾)如發(fā)心臟病去世的消息傳來,震驚了三人組,他們搭上了飛往倫敦的飛機,去參加好友的葬禮。斯圖爾德的死讓三個男人開始重新審視起各自的生活來,他們突然發(fā)現,也許他們正在經歷的一切,并不是人生的最優(yōu)選擇。
三個有家室的中年男人的城市漫游記,從紐約到倫敦,只為尋求早已被生活和家庭磨滅掉的新奇與激情??ㄋ骶S茨的影片永遠都將狀態(tài)放在第一位,由狀態(tài)與臉來渲染氛圍和支撐敘事,即興的痕跡也讓影片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尤其是本片,觀眾就像三個男人的好友一樣陪他們瘋鬧,陪他們虛無。大量游走在街頭的段落展現著他們不愿回到家中的決心。三人從參加完葬禮開始,踏上了重新尋找生活激情與意義的旅途,他們瘋癲的從街邊跑過好似《祖與占》里一女兩男跑過天橋的畫面,基情滿滿。三個人用極不協調的僵硬姿勢打籃球,他們人人都有一個體育夢,這也是美國精神之一,話說卡索維茨籃下命中率還挺高.......但就像他始終強調的,他太矮了。三人在黑暗的餐廳里與女人們把酒言歡,女人們一個個展示著歌喉,畫面里煙霧繚繞,這三個男人在迷醉中徹底進入瘋癲狀態(tài),這一幕像極了《面孔》,中產者的狂歡面孔。哈利回到家中和妻子展開了瘋狂的對峙,他知道妻子不愛他,但仍要逼著妻子說愛他。這就是瘋狂過后將要面對和回歸的家庭生活和常態(tài),強烈的反差,擺脫不了的壓抑與消耗。影片里最有趣的兩個小片段一個是卡索維茨在火車上用點煙-掉煙-再點煙-再掉煙的頑皮惡作劇來逗剛和妻子吵架的哈利開心。另一個是卡索維茨作為牙醫(yī)在給女病人看牙時女病人因為恐懼而表現出的神經質狀態(tài)逗得卡索維茨自己也狂笑不止。這是卡索維茨電影最大的魅力之一,各種表演上的小細節(jié)與隨意感能最大化的感染觀看者的情緒。再加上卡索維茨電影里角色都會帶有神經質般的瘋癲狀態(tài),典型如吉娜.羅蘭茲,這種個體精神被異化后的發(fā)泄狀態(tài)有著深深的虛無感,這也是卡索維茨作品的核心。影片后半段從紐約來到了倫敦,三人尋歡作樂,賭博把妹??偘寻珤煸谧爝叺牡目ㄋ骶S茨把到了一個高妹,然后在房間里上演了一出你情我不愿的精神SM肉搏,最后高妹愛上了他,但他只追求一刻的激情與發(fā)泄,他是三個男人里最玩的開豁得出去的.......阿奇找了一個亞裔女孩,阿奇曾說他和妻子之間不曾擁有美妙的性愛,因為他太慢了......然而這個不太說話的亞裔女孩似乎也沒有帶給他美妙的體驗,用阿奇的話說“通過你的接吻方式,我能猜到你在管弦樂隊待過......”。家庭矛盾最嚴重的哈利看似是最需要性解放的一個,但他確是表現得最紳士的一個,不過他最后留在了倫敦。三人行剩兩個回來,影片開頭他們失去了一個朋友,結尾又失去了一個,一個身體死了,一個心死了,只有渾渾噩噩的兩個行尸走肉才能理直氣壯的回歸。
父親節(jié)卻看了一部三個嬉皮士式的丈夫們的頹廢生活,哈里,格斯和阿奇是紐約的三個白領,都有妻有子,可是他們在全片中全然忘記了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所作所為像混混,在紐約胡喝胡吸不說,還飛去倫敦賭錢狎妓,頗有樂不思蜀之感,全然忘了自己在紐約的家庭,格斯和阿奇最后悔悟了,回到了自己的家,還給自己子女買了禮物,盡了做父母的責任,而哈里仍然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廝混在倫敦,實在對這個丈夫父親無話可說,不知道導演本片要表達的主題是啥,全片充滿了濃濃的頹廢的負能量,實在不適合父親節(jié)觀看。
隨著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新浪潮的蓬勃,美國電影人不甘示弱,以約翰?卡薩維蒂為代表的新電影(或者說獨立電影)得到發(fā)展,以反思存在為主題,以多元化和試驗性為特征,以《夫君》(1970年)為例,簡單聊聊。
反叛虛無。如果說《受影響的女人》站在女性角度,關注婚姻生活中女性異化,那么《夫君》便是男版《受影響的女人》,三個稚氣未脫的中年男人,在朋友的葬禮上,像醍醐灌頂一樣發(fā)現生命的脆弱,便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即興的劇情和即興的表演,為人物打上了叛逆的高光(卡薩維蒂的主角們都有些瘋狂)。為了逃避虛無,他們重拾少年遺夢,最終發(fā)現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回歸家庭便是既安全又自然的選擇。
散點敘事。三個壓馬路的男人喋喋不休,漫無目的,走到哪算哪……,特別像夜游巴黎的安托萬,而在大街上無實物打球的那段戲有點安東尼奧尼的感覺。松散的情節(jié)和隨性的人物,展現一種隨越而安的宿命感,也側寫了三個男人對生活的反叛,這樣的敘事策略在卡薩維蒂的處女作《影子》就已初見倪端。
粗糲質感。影片有大量的街頭和對話鏡頭,畫面多以近景和特寫為主,跟拍的質感就不如固定取景講究,在粗糲中更具現實感。比如,三個男人在大街上像小孩一樣打鬧,景深是停下腳步看熱鬧的路人。(你演你的,我看我的,都被攝影機記錄下來。)印象里,好像除了《首演之夜》,導演的其他影片也有類似的拍攝手法。
環(huán)境音。值得一提地是影片采用真實的環(huán)境音,比如汽車呼嘯而過,為大白天壓馬路的男人們增添了童趣;比如咖啡廳的背景音,烘托了男人的無所適從和不安……,全片沒有音樂烘托,靠背景音配合畫面,是非常大膽的先鋒嘗試。個人覺得沒有不好,只是突然就理解了中年男人的生活的確是缺了點什么,才會變得如此枯燥乏味。(有點像吃餅干不喝水,干噎)
深陷事業(yè)、家庭、情緒困境的三個中年男人的一次出走!它一如既往,從卡索維茨創(chuàng)作三元出發(fā):壓抑、焦慮、矛盾(三者可以有無數個前綴),而核心依舊是情感! 嚴肅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笑點,而“真實”的創(chuàng)作氛圍仿似濾鏡,為電影烙印上卡索維茨獨有的標識!愛,愛,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影像85分 影像中充斥著壓抑、焦慮、矛盾,這是卡索維茨創(chuàng)作三元(母題),是影像三元(氛圍),也是當代中年又或許社會多數的情緒三元! 劇本90分 中年男人的出走,從某種意義上,只是理智的短暫逃離,生活已經夠復雜了,生活帶給中年男性的壓抑與焦慮更是復雜,失去激情和理解的家庭矛盾是中年男性最大的痛苦,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外遇,也只是短暫逃離.. 導演90分 厲害的導演無一例外,讓演員成為導演的演員。 表演100分 創(chuàng)新90分 作品分91分 內容系數0.9 影史分82分
10/30/2022, @ The Criterion Channel. 看的是142分鐘版本。被悲痛和恐懼所激發(fā)的迷惘與丑陋。好幾場戲都太長了,不是因為無趣,而是其中有太混亂暴力的能量和情緒。但那些荒唐的瞬間又讓我笑得停不下來。三位男士的表演有生命力。欣賞Cassavetes電影里的野蠻活力以及他調度這種活力的才華?!癐’m just uncomfortable in front of you. That’s it. There’s nothing personal.” LOL.
If you want girls,I can give you girls. If you want boys,I can give your boys.
六星哈!三巨頭飆戲能量炸裂,太強了,我無暇顧及任何事、無法移開目光,被吸。仨中產白男嘻嘻哈哈亂七八糟毫無重點的破事卻絲毫不覺枯燥裝b, 全程笑cry,唱歌比賽派對上老頭兒突然唱起B(yǎng)'KLYN簡直了沃日,笑得我ahdjkshssdgdjkdj??室內調度一如既往slay,當然,還有我無法拒絕的對人的孤獨的nuanced的描繪。光速上升到我最愛的Cassavetes第二名。Falk的溫柔格外動人,之前沒看過??Cassavetes輸了賭局的失落也戳勞資心口??但我還是最喜歡Gazzara??
卡薩維茨堅持不用配樂實際上在瘋狂地消耗觀眾的精神力量,落入和角色一般的困頓境地
因為好友突然逝去引發(fā)的中年危機崩潰,中產的焦慮壓抑空虛極致爆發(fā)的沖擊力近乎恐怖般可怕,但到頭來還是塵歸塵土歸土??ㄋ_維蒂太會寫了,真實豐沛飽滿,好奇他是怎么指導演員達到他想要的樣子。
A / 卡薩維蒂到底是怎樣讓人物擁有那么醇厚的濃度的?
9.0/10。①三個總角之交的死黨中年男人因被一位共同好友之死刺激而離開家庭工作在外縱歡玩樂的幾天。這些縱歡充滿虛無與焦慮感,反應了這些男人被家庭所桎梏的中年危機。②影像上和《醉酒的女人》極其相似,精彩的即興表演、粗糙影像、低飽和度調色、無目標敘事(生活流敘事的弱化版)、特寫+虛焦、塞滿人物的構圖,但有些內容的趣味不夠(或者說累贅),人物表演也不夠《醉》那樣「焦慮」(片中過多的笑點個人認為是敗筆)。③開頭的靜照片段同質于《堤》(只不過這次停滯的是男主們的人生)。
約翰·卡索維茨導演的影片,故事講述三名已經結婚的中年漢,由于受到一名朋友之死的打擊,于是參加完他的喪禮后,竟沖動地飛到美國去作一次周末的放蕩。第一次看約翰·卡索維茨導演的作品,這部影片給人感覺太沉悶了,前面節(jié)奏太拖沓,看的想睡覺,到后面才有點給力了。演員卡司又有彼得·法爾克。
完全可以更緊湊些,節(jié)奏有點拖沓冗長,有些地方演員明顯是在沒話找話,很窘迫很尷尬,當然,這也是采用即興拍攝的手法所不可避免的弊病,但導演完全可以在做后期剪輯時有所取舍。
2019SIFF。無論卡薩維蒂在本片中對男性「頑童化」的描寫是一種揭露還是藉口,其中強烈的「直男」+「放縱」傾向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會激怒一大批人,從另一種角度講,本片其實是男性在「男權社會」中心理的崩潰,印證了那句「解放女性就是解放男性」的名言。
嫖妓都嫖的那么猥瑣混亂,三個光鮮男人空殼一般的虛偽人生
二十年抱著同樣的女人做愛,忍受著她的瑣碎與無情,委屈極了,對朋友說她在床上真的不行,誰說男人就沒有喪偶式婚姻呢?中年以后,哭笑不得就成了生活,一鏟一鏟把自己埋葬,190的女孩東方風情的妹子,不再有了征服欲,回到家是五個孩子嗷嗷待哺。曾經的星辰大海成了長夜與泥潭。只能喝酒,一杯敬過往,一杯敬長夜,一杯敬友誼。
卡薩維茲總能在演員們的即興表演和無主題的敘事中捕捉到直指人心的情感。
看完差不多崩潰了。累完一天看一部這樣的電影真是身心的雙重折磨,甚至會陷入萬劫不復的絕望,生活的牢籠困死了女人也擊潰了男人??挛黢銘摼褪菑倪@種把演員逼到極致和沒完沒了的吵架肉搏中獲得了靈感吧?應該也是卡薩維茨最私人的一部,開始就用了吉娜的照片,并大膽承認自己對金發(fā)高個女性的偏愛
“你地都唔系人來嘅,甘樣對D女人。你地自私,殘忍”,廣東姑娘實錘了。這三個男人是如何天天混日子不上班還不被炒掉的?
【長春電影節(jié)展映4K修復】好友的突然辭世點燃了三個《husbands》中年危機集體爆發(fā)的導火索,他們開始打球游泳、街上狂奔、趴體買醉、緬懷青春和過去,每個人都像是心里住著一個大男孩的頑童,幼稚調皮、頑劣脆弱。但是面對家庭,又立刻表現出男權思維下的控制欲占有欲,甚至家暴,蠻橫又自私。影片前半段過于冗長乏味,一度像是看紀錄片,讓人昏昏欲睡,特寫長焦鏡頭令人無比壓抑。但是后一小時三人集體出逃倫敦的放浪之旅,漸入佳境,短暫抽離現實的牢籠,尋求身體和心靈的慰藉,賭場尋歡酒店召妓,卻無法俘獲芳心,自以為是優(yōu)越感頃刻破碎,內心的虛偽和生活的空洞極盡諷刺。導演精準捕捉到了這種城郊中產階層真實的精神狀態(tài),演員表演即興,電影時間和現實時間一致。比較喜歡廣州女孩那一段,雖然粵語沒聽懂。(142分鐘版本令人失望)
這部無聊到我了,召妓那段稍微有點意思。港女一直在重復一句話,大概是說你真不是人,你自顧自好好的,你自私,殘忍。。。重要的是,人家聽懂了。
不常規(guī),所以評判準則也相應改變。拍攝是用心的,三個著喪服的中年男子,所到之處總有溫馨的暖黃,涼爽的青綠,這代表了夫君們的向往嗎?可能,我不亂解釋,但影片整體畫面顏色真好看。攝影角度倒不怎么講究。另外,故事讓我想起一些人,感覺好相似。。。
(一刷三星)喜歡開場墓園“say he's a funny guy”那段,喜歡59分鐘處三人說好去倫敦后從興致勃勃變得無所適從,當然也喜歡結尾。仿佛像是呼應開頭的失去一個伙伴(去世)似的,結局像是又失去一個伙伴(Harry沒有回美國),蒼涼感直涌心頭。
美哉導演/男主間的愛!原本平衡的四對夫婦三缺一后頓失衡,圍繞棒極了的卡薩維茲Ben和Peter那個爭風吃醋啊(雖然Ben一幅我才中心左摟右抱的小樣,雖然三人各自找了妹子419)這一回合Ben大勝,還好后來又拍了個別的片(Mikey and Nicky)彌補P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