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似錦年紀輕輕已經(jīng)是安家天下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她在上司翟云霄的授意之下,空降靜宜門店擔任雙店長。門店原生店長徐文昌是個“高貴的人”,他推崇“人性流”管理方式,也不屑對付手段卑鄙的對手。
到任后房似錦施展雷霆手段堅壁清野,對外辣手反擊,對內冷血整肅。雖然在房似錦的鐵血管理下眾人苦不堪言,但是業(yè)績的提升的確振奮了門店士氣。房似錦的管理方式和處事之道與徐文昌截然相反,而業(yè)務員們也在兩位“神仙”的較勁中左右為難。
身為房產(chǎn)中介的他們不僅要幫助客戶買房賣房租房,還時常被裹挾著卷入他們的人生,見證他們生活中的歌舞升平與一地雞毛。
1. 孫儷你演戲只會這個表情嗎?到底哪個欠你錢了你永遠一張臉。
2. 羅晉你不是公司高管大牌明星經(jīng)紀人,請問你整這么fancy奢華是在干嘛?
3. 這什么注水劇情?一集下來什么都沒說連背景都沒鋪完,每個人講半句話就喘口大氣,怎么是在看提詞板嗎?
4. 還有這部劇你的邏輯到底在哪里?你不會自己編劇情你能不能直接拿日本的劇情本土化?
5. 買水軍買水軍買水軍,跟深夜食堂翻拍一個水平的爛劇給你標到6分朝上鵝你沒了。
6.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第一,你不要叫我小姑娘。”干什么,致敬楚雨蕁?
7. 編劇六六,那怪不得了哈。
8. 導演,你連小姨多鶴都可以拍出,這么一部賣房子的劇你居然能拍這么爛也是大開我眼界了。
所以這部劇,請問你的優(yōu)點在哪里?
是不是大女主根本不重要
在當下頗受矚目的中生代女演員里,孫儷算是有代表作的那類。
她演過不少深入人心的角色,甄嬛、羋月、周瑩等等,也拿過不少電視劇方面的重要獎項。但可能因為連著接了幾部大女主戲,不少人給孫儷貼上了類似的標簽。
她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大女主”這種說法,可能來自市場的需要,“是不是大女主對我來講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戲、這個角色,真的有吸引我的點,會讓我想要去演。這對演員來講很重要?!?/p>
換句話說,被角色吸引,想演,是孫儷接戲的標準。但看了兩集《安家》之后,我猜測她演這個人物還有一部分挑戰(zhàn)自我的嘗試。
因為,房似錦根本就不好演嘛,沒光環(huán),不討喜,甚至普通到有點眼熟。
因為她就是我們最熟悉的小人物啊,穿同事口中的大陸貨,吃便利店買的盒裝快餐,住價格便宜的兇宅。
短發(fā),深色西裝,佩戴工牌,干練周到,十分生活化,感覺走在路上一抓一大把,而且對方分分鐘就要問一句“先生/女士看房嗎?”這跟大女主可差了十萬八千里。
慢慢來的孫儷
不難想象,房產(chǎn)中介這樣一個銷售性質的職業(yè),對孫儷來說有些遙遠。
但在她的表演里,我能感覺到她做了很多功課,不管是呵斥下屬該如何開展工作,還是根據(jù)一個手提袋找到客戶的真實信息。她熟悉房產(chǎn)中介的工作內容,也把握住了房似錦不服輸?shù)娜宋飩€性。
最打動我的是房似錦找到宮蓓蓓后的那場戲,她在醫(yī)院等對方下班,提前準備了水和食物,見縫插針地表達自己的銷售意愿和專業(yè)能力,明知冒昧打擾會被拒絕,可還是三分討好,七分懇切。
我總算有點明白,為什么孫儷敢在微博上寫“我不敢說這個戲會有多好多好,但確實很多場戲的拍攝都超出了我的期待和想象……”
說孫儷接《安家》是挑戰(zhàn),其實還有另外的依據(jù)。
她本人是個喜歡慢慢生活的人,現(xiàn)實中的興趣和愛好,也都是種菜、養(yǎng)花、寫字、喝茶這種需要不疾不徐的事物。
孫儷的生活節(jié)奏是平穩(wěn)有序的,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且明白這種“知道”需要做出哪些取舍,“專注的演戲,不工作的時候就專注的生活。如果總是東張西望,其實特別浪費時間?!边@樣的態(tài)度讓她對待角色時不會分心,能拿得出百分之百的誠意。
而房似錦個性里的沖動、矛盾、有強烈的勝負欲,跟她是不同的,但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塑造,讓這個人物鮮活起來。
向前沖的房似錦
如果認真分析房似錦這個人物,我覺得她的不討喜,很大程度來自于她對工作的一絲不茍,因為在剛接觸的人眼里,多少有些上綱上線。
身為空降兵,讓兩年不開單的女職員去發(fā)傳單,讓遲到一小時的老油條遭罰款,讓和善示人的同職位的店長不停地安撫下屬,甚至“搶單”。她對這個業(yè)績不行的門店來說,就是打破原有平衡的闖入者,而在觀眾眼中,這樣“新官上任三把火”架勢也特別沖。
不過,我能理解房似錦的內心想法,因為工作是她安全感的來源,是她可以切切實實攥在手中的謀生工具,能幫她在陌生的大城市站穩(wěn)腳跟,所以,她比其他人認真、執(zhí)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房似錦的人生信條是沒有她賣不出的房子,所以,賣出去是終極目標,至于怎么賣、賣給誰都不過是她朝前沖時經(jīng)歷的一個個路障。
她不會停,更不會膽怯。
或許,房似錦的強勢顯得不近人情,但我從某些細枝末節(jié)里察覺到了她的敏感和脆弱。
夜幕里,她獨自拎著沉重的行李箱,沒有朋友,沒有親人,只能自己硬撐。
開門時的警惕和看著墻上血跡時的心慌氣短,都讓人微微心疼。
這感受似曾相識,多像孤身在外打拼的自己。
也就不難想象,房似錦白天對待同事時的不通情理是她的一層保護殼,在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更能避免招惹是非。
但我更喜歡她在客戶面前偶爾柔軟的表情和放松的語氣。她不會哭訴提前打掃的辛苦,而是分享看到星空的欣喜,不是鼓吹夢想的美好,而是表達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
這樣的房似錦是發(fā)著光的。
而想要演出這樣的光,急不得,燥不得,只能慢慢來。
看了第十集之后,我想來補充幾句。
因為終于知道了房似錦的不討喜的根源,她必須活得橫沖直撞,根本沒有優(yōu)哉游哉的機會。
房似錦,房四井,那個生下來差點被扔到井里淹死的女孩,原生家庭重男輕女,要不是爺爺?shù)膱猿?,她可能根本無法讀書,更無法順利成長到現(xiàn)在。
偏執(zhí)又無理的房母,認為房似錦賺的所有錢都是屬于她的,張口就是一百萬,給不了居然還要打欠條,用“還錢”這種方式追著女兒要錢。
這種母親不可理喻,可心軟的房似錦又無可奈何。
我很喜歡孫儷跟羅晉在餐桌上坦誠交談的那場戲,她灌下一口酒,像講別人的事一樣講起自己的過往。眼里的克制和故作無關,是她那個時刻的逞強。她不需要多大的肢體動作,或者更明顯的情緒,就已經(jīng)能讓人感受到那份酸楚。
有人覺得房似錦為了賣房分秒必爭,不顧一切,不夠善良,但她哪里是不夠善良,而是連喘息放松的時間都沒有。
如果不賣出更多的房子,房似錦可能早被房母榨干了。之前看到的那些執(zhí)著、強勢、脆弱,都跟她的經(jīng)歷有關?;蛘哒f,房似錦的處境比樊勝美更拮據(jù),比蘇明玉更無奈。
樊勝美有一群幫忙出頭的閨蜜,為她忙前忙后,也有一個一直喜歡她的男同學,想要娶她。
蘇明玉則能力超群,已經(jīng)走到公司高管這樣的職位,有錢、有顏、有人脈,她所要面對的是心結,而不是當下的一地雞毛。
另一方面,這些角色之所以能被大家記住、愛上,也因為她們代表著很多當下職場女性的現(xiàn)狀。無數(shù)人被并不和諧的家庭牽絆,一邊奮斗,一邊退怯,想要在職場上披荊斬棘,可在親情上連連倒戈,膠著,無望,看不清未來。
房似錦,請你勇敢一點,沖過原生家庭的枷鎖,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先吐槽,《安家》果然沒出我開播時候的預判,全劇大硬傷:墨跡。
我們都看了這么多年國產(chǎn)電視劇,很多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長,你看國外的很多劇都采取短平快的策略,季播、邊拍邊播,像日劇經(jīng)常會有20幾分鐘一集的,美劇、韓劇一集時間雖然45-60分鐘不等,但總集數(shù)差不多都20集以內,有的更短,這樣的形式更適合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的快看需求,內部這種邊拍邊播的試水機制也是優(yōu)勝劣汰的體現(xiàn),一切都在于好不好看,收視率不好直接調檔了。倒不是說國產(chǎn)劇進場40、50集一定不好看,但是給出的信息量或者情緒基本都是在重復之前的內容,到最后有些橋段、臺詞我都能猜到了,后面有一集基本上成了“樓山關傳”感覺編劇和剪輯因為故事太長了都有點累了。
我來一個不負責任的支招,希望以后這么好玩的題材能少談戀愛,少吐槽原生家庭,一集打一個怪(一集一個問題)。徐姑姑和房似錦天天都在一起,他倆談戀愛不用那么多鏡頭你儂我儂,一個眼神一句臺詞觀眾就懂了,原生家庭的問題誰家都帶點,但是總把女主整的那么苦覺得沒必要,本來應該是個好玩的喜劇啊,節(jié)奏上海清、郭濤飾演的角色到最后還在出來,我真覺得沒必要,沒人想知道她們生老病死都怎么處理,房子賣完好的壞的都在那就行,不用非得啰里啰嗦,觀眾會自己想象的。
吐槽完畢,再說點好的,也是我剛開始看的時候留下的印象,基本在看完之后還能覺得它不錯的地方,《安家》總的來說還是槽點與好看的點同在,看你吃哪口了。
↓↓↓
2.26更新——
看到第9集了,我覺得目前為止和我看前三集的判斷差不多,就是“有趣中帶著點遺憾”。徐文昌和張乘乘這一對我挺吃的,羅晉也有點韓國歐巴那意思,留著個小栗子頭挺是那回事,還有張承承一口一個哥哥那騷兮兮的嬌嗔樣都給這部劇帶來點喜劇的意思,不違和。劇情推進的也算順,每當一個情節(jié)橋段出現(xiàn),我問一個“為什么”的時候,都還算解釋得通(因人而異)。
遺憾的地方在于《安家》里較日版里沒有過多突出的辦公室員工之間關系的處理上,我認為他們關系比較合適的氛圍應該像《編輯部的故事》或者《武林外傳》里那樣,大家一定要團結,再由房似錦當大姐頭出面,來攻克一個個難關,現(xiàn)在感覺這些人還沒捏起來,所有的斗嘴、打鬧都有點像真的關系不好,沒凸顯“喜劇”幽默的那一面。唯一有點團結作戰(zhàn)的部分是樓山關被打,大家一起鬧事那塊,這樣的橋段我覺得應該仔增加一些,讓這伙人擰成一股繩。如果后面能增強的話,不僅看起來更有意思,房似錦的人設也立得住,會更討喜,現(xiàn)在有點一味的使強。
不過不管后面變化與否,這部劇還是有些節(jié)奏上還是沒有預期的快,我更覺得這是目前我們看電視劇習的需求造成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劇大部分時候是需要“很極致的情緒”來達到“爽”的目的,節(jié)奏快是讓“爽”達到預期的一個方式,一直憋著、拖著到最后卻實是能爽,但前面沒鋪墊好的話很可能就棄了。接下來馬上要說房似錦的原生家庭了,也是社會議題的一個投射,我看到預告里丁嘉麗出現(xiàn)還是挺帶勁的,她“撒潑”的形象對上房似錦,我想看看她怎么處理,期待一下。(最新補充:丁嘉麗演的真好看啊,想給她寫個番外《惡女潘貴雨》)
《安家》的開播第一天就遭受到很多網(wǎng)絡媒體的非議,我看了幾篇文章和一些自媒體寫的內容后覺得還是有些批判過頭了(甚至有點無腦黑)。比如,有幾個影評和自媒體說“抄襲”,我在網(wǎng)絡上搜索了新聞,這部劇在開機前就買了日版的版權,說“抄襲”倆字的算是無稽之談了。
還有些人對情節(jié)有質疑,我倒覺得不如冷靜下來看看在做判斷,不能說“房地產(chǎn)銷售圍追堵截”“地產(chǎn)銷售不喊口號”就等于“情節(jié)不現(xiàn)實”,不能說“一個店里有兩個店長”“不穿正裝”就等于“不接地氣”,不能截取故事中的一段(還未必是主線、重要的一段)就判斷一個故事的好壞,這樣定義好與壞,未必有點片面了。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界限的,不能用自己的認知來代替全世界的認知。
況且,故事的魅力本來就在于“不斷的沖突”,要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意外,甚至違背常規(guī)認知的事發(fā)生都沒有了的話,那也算不上故事,就是一個事件了不是嗎?如果抱著這種心態(tài)去看電視劇的話,社會新聞或者紀錄片更能更適合觀看需求(某些社會新聞更是比故事還夸張,編劇都編不出來)。
看了很多評價后,我覺得吵嘴架的朋友也不用把帽子扣在“原著粉”上。其實,我也算是《賣房子的女人》這部劇的粉絲,兩個電視劇和一部SP我都看了。我覺得看一部影視作品很難沒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但也不能說改編、翻版就一味的否定了,這和聽歌有點類似,即便翻唱的改變再新穎華麗,翻唱的歌手再唱功了得,都很難取代第一次聽原唱所帶來的感官與情緒。
看電影電視劇也是如此,看過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就該知道,雖然《安家》根據(jù)其改編,但其實沒啥可比性,兩個劇在故事構架上相同,但在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安排上相同之處不多,而我認為所想要傳遞的情緒、觀感更是完全不同,都不在一條賽道上,要說比較基本沒有一致的標準?!顿u房子的女人》更偏向“滑稽”“無厘頭”“有點中二”的感覺,比如三軒家的冷漠臉,在原版里她都是一個表情,基本看不到她另外的情緒,這是故意設計的。還有每當說出那句“Go”這句經(jīng)典臺詞時,都帶著一股風迎面而來,聽這句話的同事都聞風喪膽的樣子,以及光速敲擊鍵盤為了突出工作玩命、熬個通宵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的畫面,都是在形式上刻意的突出夸張的風格,確實讓很多人覺得特別搞笑,這種“中二風”更是被北川景子演繹的超級到位。
《安家》完全是另外一個方向,在前幾集看來,它要更加“溫暖”與“現(xiàn)實”,帶著點詼諧,算是輕松喜劇,能讓觀眾有普遍感同身受的,這個“觀眾”的認知可能還要被平均,不能特別極端,要是真完全像日版這樣拍,估計沒幾個人能接受,更會被說是架空、照抄照搬。
畢竟在國內,一提到買房這件事在感官上會變得特嚴肅,好像不是鬧著玩的,在情緒上似乎容不得開玩笑,這就為《安家》的主基調擺出指出一個不得不走的方向,也是整個故事改變的最接地氣的走向了。
還有,我覺得看劇這件事不用非要深刻,有的觀眾好像對這部劇一定要承載“如何指導買房”、“如何揭露房市黑幕”、“如何推動房價回歸大眾接受的起的程度”這樣的希望,那想必他鐵定會失望。
那么《安家》在另一個風格的路上,講賣房這個主題的故事詮釋的如何呢?
前幾集看下來還行,有現(xiàn)象、有期待,但走向還要再等等看。
和日版的故事構架相同,《安家》也是用不同的單元故事外加辦公室固定職員們的生活日常建立起整個故事的龍骨,通過女主角賣房這件事,來反映買主背后的不同故事,刻畫一些不同的城市肖像,比如前兩集的海清演的這個醫(yī)生家庭、后面預告里看到的老年人買房事件,都能比較真切換還原當代都市買房人群的心態(tài)想法。而諸如一些能引起熱議的社會議題也在劇中有體現(xiàn)。
就像第一個故事,海清演的這個博士畢業(yè)的二胎媽,因為是個產(chǎn)科大夫,沒有那么多的假期好休,自身的需求又多(高學歷所帶來的環(huán)境認知、第一個孩子要上小學),再加上本身就是想置換房子的情況下,就連夫妻看房都成了一個困難,挑了很多套房子都不如意,就已經(jīng)開始灰心了。
而房似錦憑借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與表現(xiàn)(自制區(qū)位地圖、拍攝房子的技巧)以及有耐心的“死纏爛打”,都打動了這個女醫(yī)生,讓她對房似錦產(chǎn)生信任,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家。通過這些熱門的社會議題展現(xiàn),讓這部劇還是比較接地氣的,二胎、職場女人、置換房、夫妻關系這些關鍵詞在第一個故事里都展現(xiàn)了,想必其它單元故事還會在社會議題上做增量,這是有看頭的。
《安家》還有個亮點,就是更多的展示了辦公室的人物關系,在日版里人物關系相對臉譜化一些,不上進的女孩、沒主意的下屬、刻薄的老同事等等同樣也輔助展現(xiàn)日版幽默、無厘頭的風格特點?!栋布摇纷屴k公室這些人的關系再次被放大,像房似錦和王子之間的業(yè)務沖突、和徐文昌之間暗藏的不僅是合作關系,也暗藏要取代他的一條暗線,估計后面還有感情關系,這幾個人在這間小屋子的故事,交錯的社交關系,對每天格子間里的我們來說也算感同身受。
我個人對這部劇挺想看下去的,但不得不說還是些疑慮。我對六六這個編劇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就像開頭的新聞所講,她要掌控故事構架、人物線和本土化的內容,你看她在微博上一向言辭犀利,包括過往作品《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寶貝》基本上都是社會上最熱度的話題被她寫出來了,他也擅長這些有點婆婆媽媽的事兒,《安家》里面也有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的買房案例,在這些案例中,他們也遭遇到了中國式的買房困境,比如公婆給兒子買房要不要加準兒媳名字?二胎要不要換房?諸如此類問題的探討,我覺得是很難得的了,不過這部劇會將這些問題挖掘多深?這點我還存有疑慮,希望在將來的劇情里看到更多。
我們喜歡日劇的理由也是這樣,即便到最后,女兒不會原諒沒盡責的父親,妻子不會原諒出軌的丈夫,但這些人還是努力的過好現(xiàn)在的、以后的生活,盡可能的展現(xiàn)出真實又美好的自己,讓我們覺得荒唐又滑稽,積極又幽默。因此,對《安家》來說,我盡可能想象它千萬別最后來一個皆大歡喜、人人狂歡,這樣的“一元化價值觀”的內容我們真的看夠了。
再有,關于故事節(jié)奏的問題。目前看來,確實有拖沓的可能性,就我看到預告第7集還出現(xiàn)第一集里的女醫(yī)生,不知道是不是預告剪輯的錯誤,要真是這樣的話,除非故事內容增量更多(比如女醫(yī)生又出現(xiàn)新問題等等),不然我就覺得節(jié)奏還是有點慢,這樣也會影響可看性,讓人沒耐心。
最后,對于孫儷的表演來說,我覺得這個角色本身就挺有難度的,像日版三軒家那種強硬的夸張與女強人形象有點雙劍合璧的意思,有1+1>2的效果,但孫儷需要在房似錦身上找到矛盾平衡點,既要突出整部劇溫暖的、詼諧的基調,還要保證她女強人的人設不倒,就挺難的。目前為止,孫儷在這個角色的演繹還是很恰當?shù)?,沒有將自己的行為與動機進行過度夸張的演繹,而是用一種較為平靜、沉穩(wěn)的方式,讓我對“房似錦”這個人物產(chǎn)生更大的好奇,想要繼續(xù)看下去,想要了解她的原生家庭、人生經(jīng)歷、情感經(jīng)歷。在這點上,娘娘的演繹是成功的。
我看前兩集還不錯,對著女醫(yī)生雞湯的那一段讓人覺得不是房產(chǎn)銷售忽悠客人的雞湯,更像是平等的朋友互相說些私房話善意的勸說。所以說,房似錦的微笑與三軒家的冷漠正像是兩部劇定格畫面的代表,一個強硬夸張,無厘頭又幽默,一個溫暖平和接地氣,兩種并不對立,也沒太多可比條件,看出不同的感同身受,不同的樂趣最重要。
對這部劇,我希望大家能少一些對比與苛刻,多一些平和與欣賞。
大家好,我是戴著眼鏡拿著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昨天有一部備受關注的國產(chǎn)電視劇大結局了,它就是《安家》。
《安家》開播時,就因為主演孫儷的人氣,加上房產(chǎn)中介職場劇的話題,成為了熱門。
它的收視率破了3,算是目前2020年國產(chǎn)劇的“劇王”。
我也追了這部劇,拿它偶爾下飯。
一開始,我看的算是津津有味。
畢竟一開場,戲劇沖突就很強。
第一集,孫儷飾演的房似錦空降上海中介小門店。
她受公司領導委托,要把這家門店的店長徐文昌擠走。
房似錦的做事風格,比較狼性,她的人生就是賣房賺錢。
她討厭散漫,討厭不按規(guī)矩來,也討厭辦事拖拉。
早飯,她一杯豆?jié){幾口吸完,包子直接往嘴里塞著吃。
她要干掉的“對手”徐文昌,和她截然相反。
人家做事慢慢悠悠,門店里有來了就沒開過單的“打卡員工”,他愿意發(fā)著底薪養(yǎng)著。
別的中介早上都排隊跳“抓錢舞”鼓舞士氣,徐店長卻帶著大家唱《成都》。
這種佛系和狼性的對撞,算是在劇情上開了個好頭。
后續(xù)的故事不用我說,你也大概能猜到,狼性和佛系隨著故事,慢慢互相融合。
這期間夾雜著門店里每一位員工的分支故事線。
比如認房似錦為師父的小樓,父母欠了一屁股債,為了幫他們還債,他一個人出來打拼。
他喜歡目標明確手段狠辣的房似錦,他自己也想成為強者,哪怕每天一罐榨菜就米飯。
還有住在弄堂小房子里的朱閃閃,因為住的地方狹窄,被稱為“壁櫥公主”。
她一心想找個能改變她命運的男友,每天上班就是劃水摸魚。
房似錦的到來,讓她苦不堪言,因為業(yè)務能力差,她要從發(fā)傳單做起。
還要在大夏天的,穿著臭烘烘的跳跳虎卡通裝滿街跑。
985大學畢業(yè),明明回老家可以找份公差,卻不甘心的魚化龍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為了不讓自己的未來一眼就看到頭,決心留在上海找更多機會。
哪怕等客戶等到半夜,結果挨一頓罵,他也自我鼓勵“天將降大任……”
這些角色的人設都不錯,每一個人單獨拉出來,都有戲。
劇中那些買房的人,設定也算貼近現(xiàn)實。
有雖然是高知,卻在有了孩子后需要更多獨處空間的中產(chǎn)。
也有辛苦做了一輩子小買賣,想給兒子買套婚房的老兩口。
這些嘗試“接地氣”的努力,在《安家》里都很鮮明。
可惜的是,設定之外,這些人的故事多少有些狗血。
房似錦這個狼女,背后有個總在吸血要錢的媽。
她把女兒當提款機,家里最重要的是兒子過得好不好。
很多觀眾都覺得這個媽,就是女版蘇大強。
而房似錦攤上的這個事兒,也讓人想起了《歡樂頌》里的樊勝美。
這種相似性,還有劇中頻繁出現(xiàn)的“小三”。
買房的客戶,由郭濤客串的大老板有小三,他要給小三買別墅。
徐文昌的媽媽因為小三自殺,他自己也遭遇了男小三,還捉奸在床。
拿孩子說事,也是《安家》劇情的一個雷同點。
徐文昌那出軌的前妻,以孩子為籌碼,給他找麻煩。
因為好心,房似錦幫客戶看孩子,卻被人擺了一道。
店里的老員工謝亭豐,幫死去的朋友照顧妻兒,不僅有小三的隱患,也因為孩子遭遇危機。
房產(chǎn)買賣的劇情里,孩子也是個萬金油。
不是隔壁孩子是個學渣,其母總是大聲訓斥,造成房子賣不出去;
就是因為生不出孩子,夫妻之間換房與有娃之家產(chǎn)生羨慕嫉妒恨。
有了二胎后房子不夠用、孩子大了需要學區(qū)房,離婚后誰來養(yǎng)孩子的劇情,來回出現(xiàn)。
劇里都有家人身亡的,除了徐文昌,還有個開日料店的小姑娘。
劇里最后談了一把辦公室戀情的,除了兩位店長,還有倆員工。
整部《安家》,就在這種重復性中翻滾。
既然打著職場劇的招牌,《安家》在還原房產(chǎn)中介狀態(tài)上,不是不努力。
只是它的還原,停留在給客戶頻繁打電話、爬高樓、給客戶送西瓜上。
整部劇開局的第一筆大交易,是房似錦要把一套賣不出去的過道房賣出去。
她給這套房最讓人詬病的過道,布置成了目標買家兒子的小畫廊。
還給狹窄的閣樓弄了個在城市里看星空的天窗。
這樣的精心準備,在電視劇里看起來很美。
實際上,這些前置的裝修費用,如果目標客戶猶豫,裝修費就白瞎了。
現(xiàn)實里,不排除會有人被畫廊和天窗感動。
但一平米5萬多的價格,真金白銀,誰會這么容易拍板呢?
就因為縹緲的詩和遠方嗎?
看《安家》時,我常常想起2009年的《蝸居》。
《蝸居》和《安家》里,海清和郝平都演了買房的夫妻。
那時一套房幾十萬,海清夫妻全靠節(jié)儉省出這筆錢。
他倆會為了幾塊錢的雞毛蒜皮吵個沒完,家長里短,柴米油鹽。
海清有句臺詞說的特別寫實: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shù)字蹦出腦海:
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yè)管理費三百四,手機電話費二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二百……”
這是老百姓的日常。
這倆人都是工薪階層,妻子想買房,壓抑自己,怪老公不上進。
老公呢,本來是個隨遇而安的小男人,但為了買房,開始晚上兼職。
海清還一般房不買,要買就買大的、好的。
他們在劇里的掙扎和困境,一方面是大環(huán)境,一方面是倆人生活理念其實有差異。
《蝸居》里,也有小三。
李念飾演的海藻,背著文章飾演的男友,和市長秘書搞在一起。
她獻身的第一夜,還來著大姨媽。
她知道自己出軌是錯的,但她服從了另一種規(guī)則。
這些細節(jié)和過于真實的劇情,讓《蝸居》成為了經(jīng)典。
同樣是買房的故事,《蝸居》殘酷,讓人看完不禁一聲嘆息。
豆瓣8分的成績單下,是網(wǎng)友對其的評價:
“血淋淋的浮世繪?!?/span>
有位網(wǎng)友總結這部劇對自己的影響,說的特別好,直擊人心。
我放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好的現(xiàn)實題材劇集,應該最終給人引發(fā)這樣的思考。
當然,這不是說《安家》一無是處,它在2020年當前播放的國產(chǎn)劇里,確實算及格。
只是它或許還可以更好。
比如拋棄同質化的故事線,著力在一兩個角色上發(fā)力。
它現(xiàn)在的熱度高卻分低的現(xiàn)狀,我猜主要就是故事挺多,但沒一個真的深入人心。
最后,我想以《蝸居》里的一句臺詞結束今天和大家的聊天。
“……大都市,就是一個舞臺,所有的焦點,都會聚集在鎂光燈照射的地方,觀眾能看到的,只是華美壯麗的一面。
可這光鮮照不到的地方,即便是有灰塵,甚至死耗子,誰又會注意呢?”
與大家共勉。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編輯助理:亢蒙
看了看,之少從前兩集來看,算是國產(chǎn)職場劇的良心之做,挺真實,接地氣,我看網(wǎng)友的吐槽點主要是孫儷演技和房子裝修款以及員工朱閃閃等槽點,作為一個從業(yè)八年的房產(chǎn)經(jīng)紀人我來解釋一下,第一毛坯房改造成精裝修,第一裝修款可以加到房價里,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二這是開發(fā)商委托的賣了10年的房子,可以和開發(fā)商談一個獨家價格,比如300萬,裝修10萬,310萬賣給客戶,中介操作手法太多了,而且操作好的話,是裝修款幾倍的利潤,所以你們還擔心的誰付裝修錢?這里面水太深,不便說了,朱閃閃這樣的員工現(xiàn)實中介里真實存在,雖然不多見,這種綠葉員工,等于店長的小秘書,做一些跑腿打雜的活,中介底薪不高,兩年不開單,一點點底薪養(yǎng)著也可以,店長也說了吉祥物,活躍公司氛圍,打印材料,看守門店,作用大了,美女在男人為主的經(jīng)紀人行業(yè)熊貓般的存在,還有說孫儷騷擾客戶,打十幾遍電話,堵客戶到單位,這也是真實存在,實際情況比她這個做的還要過分,銷售的殘酷,不是從業(yè)者的人難以想象,為了開單,怎么不擇手段,畢竟狼多肉少,還有分開看房,簡單好的房產(chǎn)經(jīng)紀人都懂,看得出買房子誰是做主的人,還有一點就是那套房裝修好了,女性客戶買房子比較感性,容易沖動決定,同樣的戶型,裝修好的和毛坯對女性客戶來說就是天壤之別,男性客戶相對理智,對戶型,朝向啥的比較關注,女性客戶對裝修比較在意,成交概率比較大,作為一個從業(yè)將近十年的房產(chǎn)經(jīng)紀人我覺得這部劇還算比較真實反應這個行業(yè)的現(xiàn)狀?。。?/p>
或許國產(chǎn)劇最大的問題從來就不是演員演技或是制作經(jīng)費,而是編劇和導演。當然演員制作經(jīng)費等等問題也很大很嚴重。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影視行業(yè)的錢太好掙了,因為網(wǎng)絡閉關鎖國,國內觀眾對外國影視作品知道的了解的也少,所以國內影視行業(yè)的競爭壓力是很小的,這就使得抄襲之風,翻拍之風,硬性模仿之風盛行。不夸張的說現(xiàn)在整個國產(chǎn)影視行業(yè)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能力幾乎為零,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應該予以重視。
盡管國產(chǎn)影視劇再不好,但是每出一部我還是會看,盡管絕大多數(shù)都看不完一集,因為真的是沒法看啊!
這部劇翻拍自日劇《買房子的女人》,我真的是很疑惑他們?yōu)槭裁匆@樣掛羊頭賣狗肉加無比尷尬表演的翻拍,你直接給人家配個音不好嗎?用復雜的方式好不容易完成了漢化,結果怎么看怎么出戲,尷尬無比,為什么?因為你去其精華取其糟泊再加上國產(chǎn)劇特色內容。這就是為什么失敗的原因。
既然拿了版權就好好改編好嗎,女主直接變成了愛管閑事的大媽,完全沒有原版的凌厲但是又搞笑的感覺,按照全員這個語速跟節(jié)奏,又能拍幾十集了。
尷尬 銷售房子那邊失真 娘娘跟男主的搭配好奇怪哦
翻拍囧子的《賣房子的女人》,劇情臺詞都有不少一模一樣的,但是人設改了不少,可能是為了本土化,但同時精髓也沒了。什么時候我們能拍一部自己原創(chuàng)的精品職業(yè)劇呢?
印象里第一次看房屋中介題材的劇,其實真正吸引我的是超級強大的卡司!孫儷娘娘對扛羅晉,一個雷厲風行,一個行事佛系,這樣撞出的火花想不旺都難。第一號難搞客戶就是海清演的產(chǎn)科大夫,電話不接沒法溝通,要是我肯定內心os:愛買不買,老娘不伺候。孫儷演的店長可真能忍,一頓操作猛如虎,跟司機趴活兒似的堵客戶,真心佩服。最驚喜的是,辦公室里幾元活寶同事里居然有小王爺王自健,實在太喜歡他之前的節(jié)目了,雖然不說脫口秀了,看到他出來演戲也真心開心。
剛開始輕松幽默,漸漸深入社會話題和人物性格塑造。有時會出些對生活感悟的金句。這是羅晉最棒的現(xiàn)代劇。姑姑和娘娘的感情戲,把握的相當分寸。房店長她媽真不是人!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人說這劇不好看,我覺得很好看。
做作到令人發(fā)指,每一個人都是?。?!
【房家棟太像四字弟弟啦啊啊啊】精英律師之后又一部飄在天上的翻拍職業(yè)?。???靳東是一輩子沒打輸過官司,孫儷是沒我賣不出去的房子,行,瞧給你倆能的!還好跟中介打了十多年交道,不會被電視里的假象驢了。還有各種蜜汁三觀道德綁架看得我一臉懵逼!
孫儷這種表演太惡心了 賣個房子和嚇著似的
房似錦這個角色很裝X啊,一個有能力有業(yè)績的人不是體現(xiàn)在這上面,徐姑姑不出所料一副滿不在意又胸有成竹的樣子,男女主的角色基本延續(xù)一貫路線風格。
房似錦搶了王子健的單子,絲毫沒有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反而覺得自己很對?!拔也皇窃诟麄儞寙巫?,我是在替他們擦屁股”“我誰的都不欠”……其它人帶客戶看一年的房子都不買,她每次都是一次就成功。沒人買兇宅,偏偏她的客戶要買。沒人買跑道房,偏偏她的客戶要買。主角光環(huán)太強了。其它人遇到的客戶都是最挑剔的,把全宇宙的房子看完了都沒有滿意的,房子白送他還倒給他錢他都不要,但只要房似錦一來,他就心甘情愿花最高的價格買大家都不要的最差的房子。導演先把王子健、謝亭豐塑造成一個菜鳥,再把房似錦塑造成一個銷售精英,用王子健、謝亭豐的笨拙來襯托房似錦能力強。什么好事都讓房似錦占盡了,所有人都嫉妒她,所有人都羨慕她,所有人都無法超越她。王子健、謝亭豐是工具人,沒有靈魂,沒有思想,唯一的作用就是襯托房似錦能力強。
娘娘一貫的風格,男主也是一貫不羈但又萬事在我掌控的沉著。
不得不說,娘娘挑劇的眼光還是挺好的。翻拍無罪,只要人設和劇情到位就行,這個劇的臺詞我覺得很本土、很中國啊,有什么不好嗎?我覺得挺好的。
女主塑造人格分裂且mean,把六六的仇女心理展露無遺,單元小故事則可以說是新時代的樣板戲了。
打擾了,這兩位是房產(chǎn)中介的店長?
目前看這部劇中的人物本土化改編還是OK的,并不跳戲。好像片方還是買了版權的,但是并沒有照搬人設。日版雖然很創(chuàng)新,但那種風格在國產(chǎn)劇當中還沒有形成市場,現(xiàn)在看國產(chǎn)這個版本,我可。是內地少有改編比較用心的,畢竟六六大神的偶像包袱也是蠻重的??
前兩集,每個情節(jié)的編寫,都給我五雷轟頂?shù)母杏X。超市偵查+電話轟炸+工作單位踩點+翻垃圾,簡直堪比連環(huán)殺手操作的中介。自己設計+裝潢待售毛胚只要幾天?還能大扯詩和遠方?員工一個個當面diss領導?年度魔幻橋段一覽。編劇職業(yè)素養(yǎng)之差,令人懷疑他們別說上班、甚至連實習的經(jīng)歷都沒有,就敢來寫行業(yè)劇了。
雖然買了版權,但還是一副水土不服的樣子,尷尬死了,羅晉也變的油膩膩的了
人家是買了版權的好吧,都好好看劇別吵吵了!憑良心講,這劇情我覺得不賴啊,房似錦這個角色很有代入感,羅晉這次這個角色也是很討喜的嘞~
房屋中介劇,節(jié)奏可以,就是孫儷的妝容略顯滄桑的感覺,但是電視劇為了凸顯她們?yōu)榱斯ぷ鞯钠疵蛻騽_突,還要搞一出銷售去工作單位圍追堵截?我也是找過中介買過房子的人,如果我遇到這種銷售,可能直接就報警了,而且肯定不會選這家。不知道日劇原版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情節(jié)。
孫儷演了一個羅振宇?不忍直視。打電話給客戶客戶不接,然后就打十幾個?能不能發(fā)短信留言啊,客戶很忙的有空了會回你的好嗎?幾天時間就把毛坯房精裝成了豪宅?然后讓丈夫和妻子分房睡因為方便女方照顧孩子?撬下屬客戶還理直氣壯?跟客戶談到貸款只說會欠銀行一百多萬得賣八十多萬個包子?當客戶是傻子嗎這是商業(yè)欺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