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雪和沈樂樂和奶奶一起長大,聽奶奶說,他們的父母在外面賺大錢,等過些時間他們的爸爸媽媽就會開著小轎車回家來接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孩子們內心期待無比,然而父母們遲遲不回來。于是冬雪開始帶著樂樂去尋找真相——父親沈心智因為投資的失敗,舉債無數(shù),只能在工地當建筑工人維持生計。母親陳風鈴在夜店勾搭大款,希望擺脫現(xiàn)在的窘境。陳風鈴靠出賣自己的肉體和色相邂逅了王先生,王先生給了陳風鈴一個穩(wěn)定的生活。然而,沈心智得知一切后,并沒有找陳風鈴理論,而是直接拿著他們偷情的證明去勒索王先生。
孩子們親眼目睹了這一場景:媽媽和一個不認識的叔叔,把爸爸塞進了一輛鮮紅的小轎車后備箱里,車的后備箱流出了血。仇恨的萌芽在兩個幼小的心靈中萌發(fā)。
又是販賣老少邊窮的片子。以悲情賣慘來博取關注,尤其是迎合官方獎項扶持還有老外的獵奇心,然后導演和片方借以鍍金撈金。這都形成一個畸形產(chǎn)業(yè)鏈了。
中產(chǎn)、富人拼命消費窮人。窮人何苦為難窮人?
農村的第一目標是房子,第二才是車子,因為過年你開個車回來已經(jīng)不風光,幾乎家家戶戶有車(再不行還可以租個車回去),除非你是豪車,而房子是時刻立在村里,人人可見,是你家的門面象征,沒錢蓋新房而開個破車回去充面子,只會給人笑話裝13。
還有電話亭,還能使用。奇跡。
老奶奶演得倒很自然,是真的農民嗎?
那個老頭很熟臉。原來是王勁松老爺子。為這種破片背書真是掉價。
亂七八糟的劇情。
趙今麥同學居然也在,這得是幾年前的片子吧(果然,龍標是2016的)?《流浪地球》后這種破片不可能請得了她。
河南新密拍攝。
我當然是因為趙今麥才看的這部電影。非常無趣的電影,并不會因為是大命題就有所改變。我大部分是慢慢快進在看的,后文中有出入請見諒。趙今麥在里面的戲劇位置大概是一個工具人,以及作為推動劇情所必不可少的key man,通過自我博弈和膚淺的反思來證明一些稚型人類的反復和無知——其實這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我之前反復強調,農村女性,未成年女性,或向下階層女性,需要的從來不是覺醒,而是適當?shù)慕?jīng)濟和政策支持,以及法律援助。當然這部劇的主要說辭對象是農村留守兒童。但無論是主角姐弟還是阿麥演的麗麗,都無一不陷入一個閉塞的,毫無希望的死循環(huán)。在這個死循環(huán)里,甚至沒有價值體系,有的只是因本能和所謂生命的意志在充斥與維持的生活。農村就是這樣一個語境,即便你關心詩歌,收到適當?shù)墓膭詈鸵龑?,也幾乎是一廂情愿和徒勞無功的。在大環(huán)境的貧瘠與無助之下,人的認知很難擴充和生長。導演也真純情,就這樣心無旁騖地拍著這些枯燥的鏡頭,用著現(xiàn)代性的矯情分鏡和ost,真是令人嘴角莫名上揚。
趙今麥的角色在電影里既沒有說服力,但也毫無違和。她的大抵心路歷程是,一開始將女主(姐姐)認為是朋友,當中因為這對姐弟要湊路費去看在城里打工的父母,所以還毫無情商地讓全班同學將空水瓶給這位女主。當然,因為角色的善良,無知和沖動,這沒有成為一件好事。但從側面鋪墊了人的兩面性,也為后文中——當她誤會女主偷拿了她寫有字的十元鈔票后,(女主辯解說是弟弟撿到,準備晚點還給她)她在很難分辨的情況下,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女主。并因此在女主母親打來電話告知她(因為姐弟家沒錢裝電話)自己手機要停機,麻煩她記下新的電話號碼時,阿麥異常嫻熟地搪塞過去,并且和家人偽裝了這個電話的有效性。這一切都是導演想要表達童年稚氣的手法。當然,之后女主弟弟失蹤,阿麥在影片中的父親想要撥通對方母親舊有電話卻屢次失敗的時刻,流下了凄美而懺悔的眼淚。俗套在這個時刻又一次出現(xiàn)了,作為較為開明和現(xiàn)代性的家庭,她的父親還是說出了“麗麗,你都老大不小了,怎么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這種鬼話。更糟糕的是,劇情又不可控制地往前走去,絲毫沒有要為這句話的后果負責的意思。是不重要嗎?還是之類的話語體系在國內不管農村還是城市中都從未被重視過?
我相信某種程度上,農村(甚至城市)的父母也好,長輩也罷,他們也并沒有能力去擁有這種認知。這是電影,所以再濫情也可以挽救。但在現(xiàn)實里,情況復雜也無解得多。我還是希望回到原點,進行政策的扶持,以及法律援助。
這部電影有所有中國人文電影的缺點,例如做作。我又要提《蜻蜓少年》,一幫江西小孩,即便老氣橫秋,也能在耐心下顯得純真而像活人。又比如剪輯和音樂不僅在各自的領域里莫名其妙,也根本毫無搭配與漸進,所以在原本各自的水準就普通的情況下變得尤為牽強。最后,當然還有強說愁。中國作為佛教大國,竟然到現(xiàn)在還有那么多劇情片導演不明白什么叫清風拂山崗。該不講話的地方偏愛講話,生怕觀眾不明白。在該少說話的地方放大量對白,演員肯定露怯。至于由此引發(fā)的各種分鏡與景別的災難,還有大人寫給小孩的臺詞究竟有多可怕與糟糕,以及后半段灑狗血的劇情(不得不承認我在快進),我已經(jīng)無力再多說。文學性根本沒有,一切都是蒼白而無效的,但又在拼命解釋。就像現(xiàn)在流行的國潮,毫無文化,只有形式,于是一點感染力也沒有。就是千人一面的呆滯,以及不管怎么努力都于事無補的笨拙。真希望國潮和電影兩者都能尋尋根,在強調這種文化性或人文性的題材時,能夠真正尋到自己的身份。
當然,趙今麥在電影里還是面容姣好,一派清純??赡苁俏矣衅姡屗パ菖骺赡軙袕埩驼f服力。這很重要,現(xiàn)有的女主和她弟弟除了慘,我什么都看不到。阿麥在電影里明顯有稚氣,表演的定格和留白也比較多。當然她那時完全是少女甚至幼女,所以誠覺世事皆可原諒。其實她演戲一直這樣,有一種時時刻刻都蓄勢待發(fā)的停頓感,不連貫,每個瞬間都要想飛快想一下。到今天都是這樣,只是她現(xiàn)在偽裝得比較好,所以自然很多,也容易被忽略。趙今麥非常適合做演員,但回想她最近的表演,目前來看還是做連續(xù)劇比較合適,電影(好的電影)還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運氣。還是這句話,電影是更多的慢鏡頭,你不只是在表演,而是在掌控一整個時空。希望阿麥可以多嘗試復雜的角色,忘記自己的純情和美感,以及不由自主的一本正經(jīng)。好的角色不是只大哭大笑,而是絕對的不動,把不動演到瞬息萬變,就會變成電影的魅力。
這當然又是我的一廂情愿。目前的中國,無論是資本還是劇本,人文還是人群,都達不到(也不是有意的,有些是運氣不好,有些是需要時間)一個基本的水準。沒事,慢慢來,就像這部電影,爛到無話可說,可我還是心疼。這么無聊俗套的內容,就是一部分人具體的生活總和。能不能改變另說,人們調侃,漠視完,還是該想想,到底可以從現(xiàn)狀里看到什么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這很重要。如果有一天有更多人能明白這些話的意思,相信…也罷,還是慢慢來吧。
我會繼續(xù)觀察下去。
看了開頭十幾分鐘,就知道此片必爛片無疑,實在看不下去了。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這片子肯定是一本正經(jīng)的想走煽情路線,只可惜的是,細節(jié)如此不走心,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人毫無代入感。
1 兩個小演員從頭到腳我看不出任何農村娃娃的氣息,更別說是留守的農村娃娃。我不知道導演究竟有沒有在農村生活過?或者拍片之前去農村調查過留守兒童?農村娃,尤其是留守兒童,一個核心氣息就是“野”,兩個城市來的小演員根本就體會不到這個層面。
2 我不知道劇中表現(xiàn)的是什么年代?看前面十幾分鐘,應該就是當下的事。這個時候我真的想呵呵噠,要知道,農村人再窮,也不會窮到連個100塊都不要的功能機都買不起!打個電話還需要大老遠的去別人家聽座機?都在外務工了,還想買小汽車了,寧愿打長途電話都不愿掏個100塊錢買個手機?導演是有多看不起在外務工的農村人???
3 兩個小孩一個老人,普通吃個晚飯居然燒了四個菜。連100塊都不舍得掏的家庭,冰箱肯定是買不起的,那可真舍得??!我就想問一下,導演,你跟你老婆平時兩個人吃個飯都會燒四五個菜么?
關注留守兒童是好事,但是麻煩你們走點心,起碼讓人有代入感,才能切實體會到留守兒童的孤獨與辛酸。而不是隨便拍一拍,特地向觀眾來消遣一下自己偉大的高尚的責任感和同情心。
--------------------------------------------------------------------------------------------
另外,《天那邊》這部電影也是講農村支教的故事,里面也留守兒童的。先不說這部劇拍的怎么樣,至少人家里面的小演員一看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娃!
可以看出導演想表達某些東西。作為一部公益電影,劇情上還是有點生硬,不太流暢。
不喜歡這個~如果說當成一個記錄留守兒童的短片還可以。在場景轉換到城市后,就沒辦法看了。影片名叫小轎車,結尾有點強行點題的意思,牽強。
節(jié)奏太慢,經(jīng)典深山伏弟魔劇情,怪噁心的,非必要建議不要看
前邊還不算太差,進城以后就開始扯。覺得扮演麗麗的小演員不錯,結尾一看原來是趙今麥。
演職員表里能不能把趙今麥加進去?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道傷口,對孩子來說,也許只是沒有來得及吃完的一個棒棒糖,或者一條被風浪打翻而不能遠行的船,里面放著一封寫滿稚語,永遠沒有人看到的信箋。
麥麥啥時候拍的????
只有趙今麥的眼睛是亮的
留守兒童的視角,一輛小轎車,現(xiàn)實又魔幻。有些想法,但是還顯生澀僵硬。
趙今麥
留守兒童真的太可憐了,姐姐真的很棒,但是故事很可悲,為了一輛車,人癱瘓了!
戲一到城市開始變味。編導人員似乎對農村和城市的關系沒有一個明晰正確的認知。結尾爸爸用癱瘓換來的那輛車近乎對進城農民的詛咒,更是骨子里的高傲和刻薄。
居然有趙今麥
后面劇情真的有毒
劇情上有些符合農村實際,各種苦情戲全部加進去 ..最后的小轎車真是個莫大的諷刺 加1星
豆瓣組太不負責了,劇情都能寫錯。劇情很平淡,開2倍速完全沒問題,配樂太尷尬,小轎車的概念太牽強了,總感覺怪怪的,電影感覺像個長篇宣傳片。作為留守兒童電影,本片讓我想起了很多小時候的記憶,給個及格分吧。
為了看童年麥麥而看,
想看張譯兮??????
劇情的立意不錯,可惜劇情的拼湊感太強,為了突顯主題,都有些用力過猛了。再就是畫面拍攝也沒有時代的代入感,剛開始以為發(fā)生在零幾年,后面又感覺是當下,總之看完沒有一點感觸,都比不上陳翔六點半那部幾分鐘的四葉草的故事。P.S好久沒看電影并寫影評了,今天專心寫了下,剛好今天心情不佳,也帶了一點吐槽吧……
趙今麥你特么是缺戲呢?什么爛片都能接,我真是路轉黑了臥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