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克勞德·雷恩斯 Claude Rains 飾)有四個嬌俏可人的女兒,她們分別是安(普瑞絲西拉·蘭恩 Priscilla Lane 飾)、凱(羅斯瑪麗·萊恩 Rosemary Lane 飾)、西恩(勞拉·萊恩 Lola Lane 飾)和艾瑪(蓋爾·佩吉 Gale Page 飾)。
四個姑娘雖然身上流淌著相同的血液,但是對待愛情卻有著她們各自的看法。西恩是一個金錢至上主義者,所以最終和富有的克羅利訂了婚。艾瑪的愛情觀和姐姐恰恰相反,她相信真愛,并且堅信只要耐心等待,愛情總有一天會降臨在她的身上。一天,一個名叫菲利克斯(杰弗瑞·林恩 Jeffrey Lynn 飾)的男人帶著他的朋友米奇(約翰·加菲爾德 John Garfield 飾)出現在了四姐妹的生活中。
守舊父親與新潮女兒原型?!舅坪跻彩且魳芳腋赣H和他的女兒們的原型—《飲食男女》?!?/p>
“愛情已經過時了,是上一代人不切實際的幻想。”【此時的中國,應該完全沒有形成愛情的觀念?!?/p>
在鴨子沒有開火的時候,瞬間改成“主啊,感謝可以讓我們享用三明治?!?/p>
30年代結婚就已經送蒂凡尼了,兩人談論著不結
婚的未來時,閃閃發(fā)亮。
如同《飲食男女》,姐妹們要大同小異(有相同有不同),而男人們是一定要完全不同?!就瑯邮窃诓妥郎弦姺謺?,飲食?!?/p>
姑媽是《一日貴婦》,父親是《卡薩布蘭卡》。
討論我的不幸是我僅有的樂趣。
“那一刻,我覺得我和艾瑪十分親近?!?/p>
1939年也已經有了分期付款。
波頓可不蠢,他反相利用姐妹情誼,抱得美人歸。
如今的管弦樂隊只剩下一個人,四重奏變?yōu)榱霜氉唷?/p>
西方圣誕節(jié),站在槲寄生下的男女要接吻。
突然想起來,相同的還有《海街日記》、《宛如阿修羅》
“只有閃電能擊倒你?!?/p>
“你知道嚒?閃電可以被人為造出來的。”
三觀有點不正,意思是米基就該死...
比起硬讓主人公拿起某某堅果、某某面霜干癟的大夸特夸,賦予產品存在的意義,讓它更好的融入劇情才更重要。
1934年8月9日。
好萊塢電影[春閨四鳳]上映。
講述了一家四個女兒各不相同的愛情故事。和大多數好萊塢電影一樣,起承轉合、美好夢幻、大團圓結局。
影片中,二女兒西婭幻想,富足的男友如何帶著一枚100克拉的蒂芙尼鉆戒向她求婚。
這是蒂芙尼在電影中的第一次嘗試。
沒有過多鏡頭,只有兩句臺詞,驚鴻一瞥。卻實實在在的留下了廣告和電影交織的記憶點。
而隱藏在這個點背后的,是一整段電影植入的歷史縮影。
又是盧米埃爾兄弟。
與電影有關的事物起源,大半兒都和他們有關,畢竟這兄弟倆名義上是電影的代言人。
大家都知道,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廳,第一次公開放映電影,被稱為「電影之父」。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哥兒倆也是電影廣告植入的「創(chuàng)始人」。
盧米埃爾兄弟有一位共同的老丈人:弗蘭克·克萊爾。在里昂經營一家啤酒廠,時常出現在他們的電影中。
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拍攝了電影[紙牌游戲]。片中這位親愛的老丈人為身邊的兩位老伙計緩緩倒上自家產的啤酒。
雖然看不清酒瓶上的標簽,但也算個雛形。
半年后,「日光牌香皂」生產商英國利華公司找到盧米埃爾兄弟,想要與他們合作電影[瑞士的洗衣日]。
影片拍攝了兩位正在清洗浴盆的婦女,浴盆前面最醒目的地方,赫然擺著兩箱香皂,法德兩種文字的品牌圖標清晰可見。
電影廣告植入正式誕生。
這種方式不但能分擔電影的拍攝費用,運氣好的話還能賺點兒,很快就在電影拍攝中普及開來。
說到這里,我又要提一下愛迪生大王了。
作為早期電影時期惡名遠播的商人,愛迪生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撈錢的機會。
作為一名經營者,他太清楚如何獲得最大的收益,一邊經營自己的工廠,一邊用電影為合作客戶進行宣傳。
他曾與多家鐵路公司合作,拍攝了一系列旅行短片,不同品牌的列車從畫面中駛過,有點像如今的視頻廣告。
在愛迪生的努力下,電影植入不再靠天吃飯,而有了一種全新、穩(wěn)固的商業(yè)模式。
當然他也借機大賺了一筆。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電影產業(yè)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
一些大的品牌生產商開始和電影公司聯(lián)合發(fā)展,好萊塢也成為很多廠家的宣傳陣地。
1933年電影[晚宴]中,米高梅和可口可樂公司就曾進行一次深度合作。
除了在電影中出境,影片上映時幾千家可口可樂門店都貼上了電影的宣傳海報。
甚至首映禮現場,都是堆積如山的可口可樂。
在當時造成不小的轟動。
除此之外,還有和華納數次合作的別克,紅透一時的山莊紅酒,以及[春閨四鳳]中驚鴻一瞥的蒂芙尼珠寶。
也都是那時電影中的??汀?/p>
到了20世紀40年代,一種叫做「搭賣」的營銷模式興起。
本質上也是廣告植入,但明星會為其宣傳站臺,影院周邊還有直接的銷售門店或者攤位。
從電影到明星本人,整體融入了廣告宣傳體系中。
不同于汽車、珠寶之類的奢侈品,側重品牌宣傳?!复钯u」大多是一些小物件。基本上從影院出來就能買到,直接快速,充分利用了觀眾的沖動消費心理。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香煙。
1941年歌舞片[黃金夢]中,男主角弗雷德·阿斯泰爾叼著一根香煙跳了一段標志性的踢踏舞。
這種瀟灑不羈的感覺,輕而易舉的戳動了在場煙民的心。電影散場后,影院外的「切斯特菲爾德牌香煙」也銷售一空。
20世紀50年代,廣告植入開始涉及廣播電視行業(yè),產品的覆蓋范圍也越來越大。
哥倫比亞公司一份「合作產品」名單中,從電子產品到家居用品,各種公司多達43家。
僅通過1960年的[相逢何必曾相識]一部片子,哥倫比亞就從14家生產經銷商手中獲得了價值100000美元的產品,以及若干免費的拍攝場景。
如果說之前的廣告植入還只涉及產品在電影中的露出,那么到了70年代,已經發(fā)展為真正的插入式廣告。
商家為電影提供產品和道具,演員則需要使用并提及這些商品,不僅限于單純地「拍到」。
最典型的就是1982年斯皮爾伯格的[E.T.]。
埃利奧特為了引外星人E.T.跟他走出森林,一路撒下糖豆。這讓五顏六色的好時糖果著實火了一把。
甚至有學者稱此片真正標志了「廣告植入的誕生」。
這么說顯然不準確,卻能從側面看出這部電影在廣告植入中的地位。成為電影產業(yè)史上繞不過的經典案例。
自此,為了吸引合作,好萊塢出現了專門的廣告公關公司,處理相關事務。
越來越多的品牌涉足這個領域,分一杯羹。
與西方不同。
中國的影視植入沒有那么悠久的歷史。最早涉及廣告植入,是1990年的室內情景劇[編輯部的故事]。
當時的「百龍礦泉壺」在劇中次多次露出,并設置情節(jié)由局中人講解它的好處。
一時間銷量大增,出現了產品旺銷的「白龍現象」。
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讓影視植入在中國迅速擴散,逐漸蔓延到各種影視、文藝類型中。
馮小剛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2003年電影[手機]中,摩托羅拉大顯身手,眾多特寫讓品牌商標露出率暴增。
到了2004年的[天下無賊],影片開頭一直停留在劉德華的手持數碼相機上。就連他偷的手機,也都是一個牌子。
這波植入,為[天下無賊]帶來了近4000萬人民幣的收入。不可謂不成功。
在美國,植入式廣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在中國,它才20多歲。
相較于西方在這一領域的成熟,中國的嘗試仍處于青澀階段。亂象自然不可避免,市場也需要逐漸規(guī)范。
更緊要的,則是改變廣告植入帶來的生硬感和違和感。
近年來,廣告植入逐漸成為了中國影視中令人詬病的存在。隨著文化產業(yè)市場份額的擴大,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在高收益的牽扯下,很多影視劇植入愈加不走心,時常聽到影視人物念著生硬的廣告詞。
蹩腳而違和。
作為電影植入的經典商家,1934年的[春閨四鳳]雖不是蒂芙尼在電影中的唯一嘗試。
卻為影視植入設立了一個合理的標桿。
1961年,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上映。
以品牌命名,同樣是影史上廣告植入的經典案例之一。
全片努力的講述一個應召女郎如何找尋到生命和愛的真意,沒有一句廣告語,卻讓人從心底記住了這個品牌。
當奧黛麗·赫本身著黑色小禮服,戴著那條名為「鉆石之王」的項鏈出現在好萊塢各大影院時,蒂芙尼已經成為了無數少女心中的夢想。
褪去艷俗、物質的珠光寶氣,剩下的只有成為更好的自己。沒有什么比這個更能打動觀眾,打動消費者。
2007年開始的[變形金剛]也是這樣。
當看起來略顯普通的雪佛蘭汽車,化身正義和勇氣的超級英雄時,觀眾自動在腦海中將電影的精神和品牌掛鉤。
擁有一輛代表著光明、正義的雪佛蘭轎車,就可以載著一個不走運的平凡人走向理想人生。
還有什么比這更吸引人嗎?
比起硬讓主人公拿起某某堅果、某某面霜干癟的大夸特夸,賦予產品存在的意義,讓它更好的融入劇情才更重要。
就像西婭手上那枚蒂芙尼的鉆戒。
即使沒有長鏡頭、短鏡頭、特寫鏡頭的刻畫,只要出現名字,觀眾就會買單。
因為那代表的是愛。
-
呆貓
文章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電影破事兒”
故事挺有看點的,可以篇幅不長各種情節(jié)過度太快,連人物對話也是匆匆而過。約翰加菲爾德的痞氣確實迷人,喜歡里面的搞笑姑媽。
著名的老爸在這里好瘦啊,完全沒有卡薩中的狡猾勢利,只是四個漂亮的女兒讓人傻傻難分清啊
《飲食男女》,《宛如阿修羅》,《海街日記》的根源
這片看似合家歡電影結果心塞到不成,最后的強行大團圓看得更心塞,Mickey這個角色太慘了,絲毫不給不幸的人任何希望??吹紸nn宣布訂婚其他三姐妹黯然神傷的場面時真是把我逗笑了,簡直堪比CLANNAD群發(fā)好人卡。
主演演員的名字和角色名字正好是我和我閨蜜的英文名 太巧 第一次知道萊恩姐妹 也正好是我喜歡的 本片總體還算歡樂 可點解要加上約翰加菲爾德的角色呢 一直感覺邁克爾屬於硬漢風格沒想到導演這類文藝氣息的愛情電影也不錯 看片的時候覺得老爸很喜歡但不知道是誰 一看演員表居然是克勞德雷恩斯 哈哈 自己愛豆都沒認出 好萊塢少有的我喜歡的男星 非常舒服
wow,原來除了大姐之外,其他三姐妹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姐妹。
好家伙居然把我看哭了,全片都是flag,雖然狗血但是又很豐滿?愛笑的cp好可愛,憤世嫉俗又善良的男二更加精彩。
一家子的愛情糾葛hhhhh,結尾閨女們唱歌女婿們下棋莫名喜感【Rains可愛——!】
John Garfield扮演全片最慘工具人,后期狗血到讓人看不下去
全片的音樂非常動人,很適合家庭情景劇的氛圍營造,從開場伴隨著舒伯特小夜曲的合奏起,漸漸可以看到的是中產階級家庭兒女的成長煩惱,有親情和愛情的沖突,有生活的不易,有分開,有團聚,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會迎來變故,但是家庭總是能讓四姐妹團結起來,家庭總是溫馨和幸福的代名詞,Micky這個悲劇人物多少是為了劇情沖突而設定的,真是苦了我們的Ann。
以為是各女配各男的俗套青春愛情戲碼,沒想到竟然不是大團圓結局,作曲家死的有點慘。這四姐妹中,其中三人的妝容和身材都好像,一度臉盲到影響劇情理解= =
確實是小妹妹最可愛,犧牲太大了。
就算沒有顏色四個漂亮妹妹也美得blingbling的=3=
#如果認真看的話應該我會哭的 —— 可我著實沒心情 —— I Blame It On The Weather# 幸好是個不錯的結局 ① Gale Page ② The Lane Sisters(這里只出現了三位:Priscilla/Lola/Rosemary —— 有什么關系,雖然沒到厭惡綜合征的地步,但還是一個都不喜歡)
很多家庭題材的根源(飲食男女),音樂家庭合奏,莫扎特D大調小步舞曲。米基的角色憂傷又溫情,含情脈脈卻逃脫不了宿命,閃電是可以人為制造的。結尾老奶奶搖門可愛。
作為柯蒂茲補片計劃的第一部,真是開局不利。前面四姐妹互動雖然可愛,但安插個喪氣角色試圖搞嚴肅顯得很別扭。更不用說“逃婚”這個設定了,雖然隱約能猜到,但沒想到真的這么狗血,當然后面還有個更狗血的設計。此片當年評價票房雙豐收,證明人們真的很吃肥皂劇啊。P.S.大姐和老幺的cp很好吃啊
四姐妹其中有三個是真的姐妹:來自歌唱組合Lane sisters的Priscilla Lane、Rosemary Lane和Lola Lane。這片還有兩部續(xù)集:Daughters Courageous (1939)和Four Wives (1939)
Michael Curtiz 的作品總有一些趣味和對襯,就是四姐妹的刻劃比較無趣,配角倒是可愛得多,2018.03.24
這是什么狗血劇情,狗血得滿地是渣渣加菲爾德的角色就是個過渡,還特別慘好在Rains的角色那么可愛——怕他演到半截胡子掉下來
家庭可以不太和睦,姐妹可以不這么漂亮,但感情糾葛總得營造得自然些。除此之外,一切安好,對白四處閃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