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疊碼仔梅曉鷗(白百何飾)歷盡滄桑,在媽閣(澳門)這座賭城中與來歷迥異的賭徒打交道,有地產(chǎn)商段凱文(吳剛飾)、有藝術(shù)家史奇瀾(黃覺飾),也有來自不同階級的政商人員,連早已墮落低谷的前夫盧晉桐(耿樂飾)都重新卷入她的人生。這些人入賭場就搏殺,出賭場就賴賬,女疊碼仔過的就是放債和討債的生活。
賭博讓人迷失本性,疊碼仔與賭徒周旋,也等于與魔鬼打交道,一時假仁假義,一時恩斷情絕,賭至終局,誰能尋回本性,誰能鴻運當頭?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告訴我們,瘋狂賭徒的愛情諾言不可信,《媽閣是座城》則告訴我們,瘋狂賭徒的愛情比父母還仁義,比天地還博大。換做是你,你信嗎?
香港電影中有不少是以賭博為主題的,比如《千王之王》《賭神》《賭俠》《澳門風云》等等。這些電影往往是將男主角設定為“賭神”,通過他在賭場上的叱咤風云,來表達一種男性杰克蘇想象。電影當然不是宣揚賭博,但它也沒有太鮮明的立場批判賭博,對娛樂性的追求壓倒了一切。
但李少紅執(zhí)導,白百何、黃覺、吳剛等人主演的電影《媽閣是座城》不同,我們首先完全可以將它看成一部戒賭宣傳片。
電影《媽閣是座城》改編自著名華裔小說家嚴歌苓于201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以2008-2012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段,以賭城“媽閣”(澳門)為背景,描寫了賭場女“疊碼仔”梅曉鷗和三個男賭徒盧晉桐、史奇瀾、段凱文之間的故事。
小說《媽閣是座城》的表層故事,就是一個戒賭故事??赡墁F(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聽說過關于賭博成癮引發(fā)悲劇的流言,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可以輕易檢索到各式各樣戒賭者的現(xiàn)身說法。這些故事都很真實,但讓人印象深刻的卻不多,原因在于講述的語言很平實,缺乏文學性的強勁沖擊力,代入感不強。
文學故事則不然。就比如但凡閱讀過茨威格的中篇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很多人就再也忘不了一個賭博成癮的人那種瘋魔的狀態(tài),哪怕他年輕、爽朗、衣冠楚楚,兩個小時前還充滿容光煥發(fā),閃爍著上帝寬宥的靈光,一旦他回到賭桌上,他就只是一個靈魂被賭博扭曲的空殼。
嚴歌苓繼承和發(fā)揚了茨威格的傳統(tǒng),在小說中,她以精準、細膩的工筆白描為我們呈現(xiàn)了賭徒的心理。很多人或許認為賭徒成癮是因為貪婪,但又不僅于此,一旦感受到贏的巨大刺激、染上了贏的心癮,那是多少次輸都難以沖淡的,你只想贏得更多。因此假若賭癮無法戒除,等待的只能是毀滅,賭桌上輸盡籌碼,賭桌下輸盡人生。小說中與疊碼仔梅曉鷗有情感糾葛的三個男賭徒均是如此。
電影《媽閣是座城》把故事背景提前,從澳門回歸開始說起,并延續(xù)著小說的反賭設定。就比如在段凱文(吳剛 飾)和史奇瀾(黃覺 飾)這兩個跟梅曉鷗(白百何 飾)有糾葛的男人身上,觀眾可以清晰看到人是怎么被賭博毀掉的。
段凱文是從農(nóng)村走出來的清華大學高材生、如今的房地產(chǎn)大鱷,電影中他一出場,就可以讓人感受到他的強大氣場:雄厚的實力、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堅定的意志力、強大的自律精神。甚至連在賭場浸染多年、閱人無數(shù)的梅曉鷗都認為他會是賭徒里的例外。但沒有例外。電影的后半程,這個風度翩翩的地產(chǎn)大鱷,已經(jīng)在賭桌上成為媽閣過億的負債人,他也墮落成為滿口謊言、自私、無恥、迷信的“人渣”。
而史奇瀾,曾幾何時是北京風頭正勁的雕塑藝術(shù)家,梅曉鷗帶他走進賭場后,他也一度被賭博毀掉,失去事業(yè)、名聲和家庭,體面盡失。好在最后他懸崖勒馬。
作為一個關注女性命運的女性寫作者,小說《媽閣是座城》表層的戒賭故事底下,隱藏的依舊是一個女性文本。嚴歌苓豐富的創(chuàng)作生涯,始終沒有離開對女性的觀照,從扶桑、小漁、田蘇菲到王葡萄、小姨多鶴,嚴歌苓通過自己的女性視閾,展示了女性善良、無私、旺盛生命力以及應對苦難從容不迫的強大力量。嚴歌苓筆下的女性,常常擁有一種類似于“地母”的神性特質(zhì)。
乍一看,《媽閣是座城》中的梅曉鷗顛覆了嚴歌苓以往的女性書寫。梅曉鷗是賭場里的疊碼仔,即為賭場攬客的中間人。疊碼仔的業(yè)務,就是從賭場里借出籌碼,自己擔保給賭客玩,賭客用了多少籌碼,疊碼仔按照一定的比率抽取傭金。疊碼仔并非沒有風險,如果賭客欠債會還錢,他要去兜底。疊碼仔是賭博的橋梁和寄生者,這是一個八面玲瓏又需冷血無情的職業(yè)(賭客不還錢,你得去討債)。當疊碼仔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男人。但梅曉鷗是女性。
小說中,梅曉鷗賭博的基因來自于家族遺傳——祖父嗜賭,敗光家業(yè),梅曉鷗骨子里流著賭徒的血液。在成為疊碼仔之前,她愛上了一個有婦之夫兼賭徒盧晉桐(耿樂 飾),她在這里賭上了她的青春和愛情,當她輸?shù)袅藢ΡR晉桐的愛和期待后,她成了賭場上的賭徒。她不僅與賭場賭,更是與賭徒賭,賭上自己的錢財、時間與精力,她的資產(chǎn)隨著賭徒的輸贏起起伏伏,她已欲罷不能。
但隨著小說的推進,嚴歌苓又賦予了梅曉鷗地母的屬性——梅曉鷗與嚴歌苓之前小說中的女主人公一脈相承。梅曉鷗有來自于祖父好賭的基因,骨子里又流淌著祖母仇視賭博的血液——她的祖母在丈夫賭博、家人重男輕女的壓抑之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連著殺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于是梅曉鷗一邊攛掇賭客染上賭癮,將一個個成功人士推入賭博的深淵,可眼見他們淪陷,她又感到心痛與惋惜,她甚至想拯救他們。但以情感賭人性,梅曉鷗會贏嗎?
《媽閣是座城》是嚴歌苓諸多女性小說里,口碑比較一般的,主要是因為梅曉鷗這個人物閃現(xiàn)的圣母光環(huán)無法令人信服。讀者可以理解梅曉鷗靈魂里的矛盾和痛苦——她既憎恨賭博,但又依靠賭博為生。只是僅僅因為這樣,她一個賭場上的老江湖、一個行業(yè)精英、一個看著賭徒輸?shù)脙A家蕩產(chǎn)都無動于衷的人,卻因為看到賭徒落魄,一個眼神交匯就心生悸動,就散發(fā)出神圣的母性光環(huán),心甘情愿被史奇瀾、段凱文騙光積蓄?
嚴歌苓的一系列創(chuàng)作挑戰(zhàn)了男權(quán)社會“女性是被拯救者”等規(guī)定,她顛覆男/女、強/弱的二元對立關系,建構(gòu)了女性的主體性,這值得尊敬。只是在《媽閣是座城》中,主題先行,她只不過是把以往的“男強女弱”改為“女強男弱”而已,為了體現(xiàn)“女強”也背離了人物的行為邏輯——一個賭徒因為她是女性,所以就不一樣了?或許現(xiàn)實中存在梅曉鷗,但這樣的個例不具備普遍性,更不能成為女性癡情、母性偉大的憑證。
遺憾的是,電影《媽閣是座城》非但沒有修正小說中的缺陷,反倒在這條歧路上一路狂奔。電影中梅曉鷗面對沒有錢、一度企圖自殺、后來又騙自己親戚去賭錢以償還債務的史奇瀾,一次次原諒他,鼓勵他戒賭,只要他戒賭,欠她的三千萬都可以不要了,以至于史奇瀾對梅曉鷗說,“我親爹親媽都沒這么仁義過”;梅曉鷗一會兒飛越南、一會兒飛廣西,只為找到史奇瀾,讓他振作起來,重拾藝術(shù)靈感。而面對債臺高筑的段凱文,她一次次借錢,幾乎抵押了自己的全副身家。
一個瘋狂的“賭徒”,硬生生變成了一個救贖的圣母。電影中反復隱喻了梅曉鷗的圣母特性,史奇瀾為她做的雕像,就是一個懷抱嬰兒哺乳的圣母像。
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者都陷入了一個迷思,好像要體現(xiàn)人物的復雜性,她就得“不好不壞”。像梅曉鷗那樣“害人”不行,她還得“救人”??蛇@與梅曉鷗疊碼仔的身份以及她成功的“事業(yè)”格格不入。因此,梅曉鷗的形象塑造看似深刻,本質(zhì)是和稀泥,是創(chuàng)作者在自欺欺人。《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告訴我們,瘋狂賭徒的愛情諾言不可信,《媽閣是座城》告訴我們,瘋狂賭徒的愛情比父母還仁義,比天地還博大。換做是你,你信嗎?
電影《媽閣是座城》從原著作者到導演、第一主演都是女性,梅曉鷗無法令人信服,與這些女性主創(chuàng)者本身就對女性自憐與自戀的狹隘認知有關。比如嚴歌苓說,“男人賭錢,女人賭愛”;白百何說,“工作特別出色的女生,往往生活和情感上一塌糊涂”“女人遇上真正喜歡的,就什么原則都沒有了”……挺扯的,無論是賭徒還是愛情,從來就不分性別,不必給女性搞這樣的“特殊”。
李少紅是非常成熟的電視導演,以至于《媽閣是座城》都有濃濃的的電視劇風。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電影,囊括的內(nèi)容非常駁雜,電視劇的篇幅更適合于它,濃縮為兩個小時的電影,過度依賴梅曉鷗的獨白,讓一切顯得倉促、簡略、輕描淡寫,人物形象欠缺厚度。值得稱道的是,這是一部挺合格的戒賭宣傳片,以及白百何、吳剛的演技都很出色(梁天、胡先煦、錢小豪等一眾配角也讓人難忘)——不是那么圓形的角色,但演員的表演都讓角色擁有著高光時刻。
——版權(quán)屬于澎湃新聞——
李少紅到底有多癡迷旁白,又到底有多不會拍片子。 尤記得當年看紅樓夢時,震驚于劇情還原程度的我。可不嗎,旁白把整本紅樓夢都念完了。 現(xiàn)在看媽閣,電影質(zhì)感不差,演員演技出色。但是你完全可以閉上眼睛,直接聽聲音,這就是一本有聲小說。 一個導演不專注于怎么把信息拍出來,而是專注于怎么把信息說出來,實在是讓人費解。 大量的旁白毀掉了觀眾對光影的欣賞,對情節(jié)的聯(lián)想,對內(nèi)容的思考,只要聽著導演給我準備的重點句就行了。 何其可悲。
沒覺得這部電影爛,網(wǎng)絡評分竟然低成這個樣子!我主要駁斥三個說法,同時墻裂推薦這部電影。 第一,這片兒都是賭徒喜歡看。這話說得沒錯,有過這種經(jīng)歷的我確實很喜歡,但也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判定這部電影爛呀。 《破冰行動》 上映的時候,我看了兩集實在忍不下去,后來想明白了:可能是因為普通觀眾根本接觸不到劇里邊的事情看著新鮮,而我以前的工作比較關心新聞,早就在新聞里把那些事兒看得不厭其煩了,所以再看到這部劇里各種賣關子、鋪墊伏筆就覺得裝X。 《媽閣是座城》 正好相反,反而是對電影中一些情節(jié)比較熟悉的人,看著分外有感。電影我很喜歡,也更加期待嚴歌苓的原著。 第二,不相信有梅曉鷗這樣的疊碼仔相信愛情,也不相信史奇瀾這樣的賭徒從良,這類人主要是豆瓣黨。 從2002年開始,豆瓣黨就不再相信“正能量結(jié)局”,那一年張藝謀的《英雄》上映,豆瓣一水兒差評。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英雄》成了被低估的影片。 豆瓣黨差評這部電影,也是因為不相信賭場疊碼仔會點火燒錢、會朝海里扔錢、會免除幾千萬債務……針對這點我想說:越是看過、經(jīng)歷過一些黑暗的東西,越會相信世界上確實存在真善美這回事,電影只不過是把真善美存在這種情況展現(xiàn)出來,并且是以不完整、橫截面的形式展現(xiàn),這很難理解嗎?想再共享一個觀念:劇情是電影里很不重要的一個層面,如果那么摳情節(jié)去看小說呀。 第三,全片最后一個鏡頭,白百何對著黑底白字朗讀PPT的,絕不是原著的意思,甚至不是原片的意思,這必然是受到某種不可抗力的影響,稍微靠譜點的影迷,應該明白這點呀。 想再說說段凱文和史奇瀾兩個角色。段凱文這種“人倒式不倒”的人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有一類人“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他們是“stay 逼格,stay 架勢”,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因為壞,而是欺騙自己到了自己也信的地步。我就見過一個人,他的座右銘是“只要明天不死一切都OK”,情形類似段凱文。
還有那個文藝賭徒史奇瀾,不怪梅曉鷗(白百何飾)被她馴服,像他這樣好賭的藝術(shù)家,既浪漫柔情又精彩刺激,簡直是“流氓會武術(shù)”的高端升級版,特別吸引那些見過大世面的女人。 白百何這次演得挺好的,但也沒有什么類型的突破,都是演一個不管不顧的小妞,就是她擅長的“小妞電影”,別人賭錢她賭感情,到底贏了還是輸了?大家自己去理解吧。 湯唯演過一個有關賭博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兩個對比后,我還是更喜歡《媽閣是座城》,這大概就是觀眾緣吧。 再次向大家推薦這部電影!
前幾天看了《媽閣是座城》的點映,真的是一部從故事到人物都特別“嚴歌苓”的電影。
說來也非常有意思,嚴歌苓有很多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可無論導演是張艾嘉、張藝謀、馮小剛,還是李少紅,呈現(xiàn)出來的結(jié)果,都依然有非常鮮明的嚴歌苓的風格,這部片子也是。
如果稍微蕩開來說一下,其實文學改編成影視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兒,里面有導演和原著作者之間非常微妙的角力。
有些作品最后呈現(xiàn)出來的成果幾乎和原著無關,完全是導演借作品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像徐克的《東方不敗》,王家衛(wèi)的《東邪西毒》,都只是借了小說中的一些意象和人物關系,全然講的是自己的東西。
有的作品的導演則像個翻譯,亦步亦趨地把書里的文字影像化出來,比如老馬丁拍《純真年代》,以視覺的方式復刻了原著的魅力,卻沒有太多導演個人的發(fā)揮。這種都算是好的,有時候發(fā)揮失常,比如許鞍華翻拍《半生緣》(以及即將到來的《第一爐香》),就簡直讓人不忍直視。
當然最好的情況就是互相成就,導演的聲道與原著的聲道相互交織成復調(diào),發(fā)出動人的共振,如侯孝賢翻拍《海上花》,又如李安改張愛玲的《色戒》,于細節(jié)處力求分毫畢現(xiàn),在大主題上卻微妙地與張愛玲錯身擦肩。張愛玲講的是男性極致的自私、自戀與冷血,還有女性的清醒的折墮(這個真的是張愛玲反復書寫的主題,從《第一爐香》、《殷寶滟送花樓會》一直到《色戒》,直到《小團圓》,才算是既有入夢,又有驚夢)。李安講的卻是家山北望淚沾襟,從個人信仰到家國概念,都是坍塌的幻覺。
說回到《媽閣是座城》。李少紅按說也是一個在視覺呈現(xiàn)和臺詞改編上很有個人風格的導演,但這次的電影非?!笆铡保辉诩毠?jié)上能看出來女導演的細膩,尤其讓我驚訝的是,李少紅把白百何拍的很好看。
嚴歌苓本人其實一直是游走在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之間的作家,非常高產(chǎn),喜歡嘗試不同的風格與題材,結(jié)果就是作品當然會有良莠不齊。但整體來說,嚴歌苓的作品可讀性都是比較高的,相比較“常情”,她也更鐘愛“奇情”,她喜歡寫在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環(huán)境里,一個看似的普通的女性是如何在際遇和感情中完成自己的成長。
《媽閣》的故事也是這樣。故事的背景設定在回歸前的澳門賭場(澳門的英文是Macau,所以媽閣是澳門的別稱),白百何飾演的梅曉鷗是一名賭場的疊碼仔,被生活推著周旋在三個男人之間,這三個男人分別是她的前夫耿樂,她的客戶吳剛,和她的愛人黃覺,梅曉鷗就這樣胼手胝足地在媽閣這座城里謀生亦謀愛。
嚴歌苓筆下的女主角,無論什么個性、什么背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藏不住的女性的風情。而白百何以前演的那些電影,無論是成名作《失戀33天》,還是后來的《滾蛋吧!腫瘤君》、《捉妖記》,她的形象都是大大咧咧,有時候還有點毒舌,長相也不是嫵媚風情掛,在美人如織的娛樂圈甚至算得上相貌平平,所以最開始我對她能否勝任女主角是有點存疑的。
但片子里有一場戲非常驚艷我,白百何與吳剛燭光晚餐,彼時吳剛已經(jīng)欠了她一大筆錢,正打算賴賬,白百何看的很明白,卻并未完全戳破,倆人還沒有撕破臉。那一場戲,白百何把女主角軟中帶硬的個性展現(xiàn)的恰到好處,一邊要做出楚楚之姿與男性社交周旋,按捺住心中的焦躁和憤怒,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讓別人以為自己是一介好欺負的弱質(zhì)女流,這種微妙的分寸,她呈現(xiàn)的相當準確。而且在燭光搖曳里,白百何平凡的五官竟然生動嫵媚起來,非常禁得住特寫,有一種別樣的蠱惑力,也看得我暗暗稱奇。
嚴歌苓作品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女性無論外表多嫵媚,內(nèi)核總歸是有地母的屬性,是柔軟的、寬容的、充滿了母性的,她們承擔生活的風云變幻,也承擔男人的軟弱、自私、孩子氣,哪怕外表潑辣(比如小姨多鶴里的朱小環(huán)),內(nèi)心深處其實是無怨無悔,坦然接受這樣“女性的命運”,也體現(xiàn)了嚴歌苓本人的感情觀和女性觀。
《媽閣》里的女主角也是這樣,非常心軟,也非常隱忍。一次又一次被客戶、愛人、前夫辜負,卻依然替他們善后,給他們補窟窿,幫他們重建生活的秩序,給他們溫柔與愛意?!?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但是,女性的心軟、同情、與付出,真的能帶來現(xiàn)實層面的回報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無論這個回報是指感情還是金錢。嚴歌苓對這一點其實看的非常清楚,很有可能一個女性付出了她全部的溫柔與善意,到頭來依然會是兩手空空,但她們還是選擇去愛,去保持柔軟,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心。
我曾經(jīng)對嚴歌苓這種女性觀非常質(zhì)疑。記得她曾經(jīng)在一些訪談里表達過她的性別觀,說她認為女性其實是比男性更堅韌、更神性的,所以女性是在包容、憐惜男性。當時我覺得這簡直是在自欺欺人,是忽視女性被侮辱被損害的處境,將沒有選擇的無奈、沒有出路的隱忍美化成一種更為崇高的包容。
但我后來的想法也產(chǎn)生了一些變化,每個人都有解釋自己、為自己選擇一種敘事的權(quán)利,而且站在外人的視角,確實也難以窺視他人內(nèi)心的真實世界。我現(xiàn)在盡量避免去judge別人的觀點是不是夠“現(xiàn)代”、夠“進步”,只要她對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圓其說,我都尊重,雖然不見得認同。
最后,這個片子最大的看點當然還是吳剛的表演。他真是一個好演員,不愧是舞臺上幾十年磨出來的演技,把一個貧寒出身的地產(chǎn)大鱷演的活靈活現(xiàn),無論是春風得意時的裝模作樣,欠人錢賴賬時的打腫臉充胖子,在賭桌上殺紅了眼的失態(tài),還是最終滿盤皆輸時候的狼狽沉默,真的在個體身上呈現(xiàn)了時代。
當年那些撈偏門的大老板們,也曾經(jīng)是順風順水的時代弄潮兒,有過他們的好時候,但老話說的好,“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終于山窮水盡覆水難收。放在澳門回歸二十年的大背景里看,頗為意味深長。
梅曉鷗飾演的女性疊碼仔,無論在職業(yè)上還是性別上,都似一個旁觀者,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而她自己,賺過錢也虧過錢,得到了一個愛人又失去了他,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與最初的一無所有相比,歲月究竟蕩滌了什么、饋贈了什么、又奪走了什么。
滾滾紅塵翻兩番。
這種女性疊碼仔不是應該干練,嫵媚嗎?
說起臺詞來,還奶聲奶氣?
白百合演技上來說絕對不算差的,或者是在她擅長領域里算好的,但是在這個角色里只能說不合適,或者說沒有突破。
毫無誠意的表演。
就像靳東不管是演老總還是演律師還是演大夫,都一個樣。
這樣的演員,距離成為一個好演員,還差十萬八千里。
對比一下吳剛。
在各類作品中表達的形象都有不同,不同的人物性格在他的表演下都趨于合理。
剛才忽然有個靈感,想到《媽閣是座城》可能其實是一部關于垃圾分類回收的宣傳片(昨晚的一些困惑部分地迎刃而解)。幾個男性角色分別(不精確)對應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各有各的正確處理方式。然而女主則經(jīng)歷了分類回收的迷茫期、成長期,并因此不斷付出代價,造成次生污染。所以與其說是關于黃賭毒的態(tài)度曖昧的警世題材,不如說是環(huán)保題材。在這個過程中,女主對鈔票采取過火攻和水攻,可能是隱喻垃圾回收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及其處置不當帶來的不同污染。以及,女主的紫色羊毛大衣和墨綠色睡衣是非常好看的。
以下是昨天剛觀影出來時的困惑記錄——
要說“懂”也是懂了,畢竟女主滔滔不絕旁白劃重點還不夠,最后還要出字幕總結(jié)中心思想:男人賭,女人也賭,籌碼不同,心理機制則殊途同歸,而且是互相加杠桿。但對人物設定本身并不真“懂”,就如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人和事,能接受其“確實存在”,但無法以同理心或某種內(nèi)洽的邏輯去“理解”。本劇的女主對我而言就是這種存在。演員還是不錯的,白百何忽然生出一種略近于煙視媚行的新光彩,某些角度表情讓我想起《過把癮》時代的江珊。達康書記和黃覺也完成了設定。在微觀與宏觀敘事中跳進跳出,看得出一斑窺豹的格局野心,但完成得半拉坷圾勉為其難。嚴歌苓的角色分工還是一如既往的難脫性別窠臼。女性仿佛必須在情感里執(zhí)拗并因此被翻來覆去的侮辱與損害,才能擔起收視KPI,真的……“倦了”(此處腦補迅哥兒的表情和聲線)!
“雕一個人,便是了解一個人的過程” 看之前以為是部家庭女性題材,沒想到是一部發(fā)生在澳門關于戒賭的男情女愛片,各種作的還挺歡樂。澳門果然是塊福地,400年沒有戰(zhàn)爭、饑荒或瘟疫…劇情跌宕起伏,跟隨女主經(jīng)歷三個男人的曖昧、欺騙、糾纏,賭上一切卻執(zhí)迷不悔?!安恢缾鬯裁矗€拿命來愛,那就是真愛了” 只能說白百何太慘、但也太有錢了,又是燒錢又是扔錢的,看的我心痛。不必用三觀去凌駕評價,電影劇情如此,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一邊罵一邊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現(xiàn)實?!皠e人賭錢,你賭感情?。 ?人生很難,那就敞開心懷,開心的做一個感情里的“賠錢貨”吧!
最初是在四處游離,看這牌桌規(guī)矩,看眾生百態(tài),可當坐下的那刻誰不想以小博大,期盼永遠好運呢……非要落得狼狽不堪才不情愿地放手,非要滿盤皆輸才肯善罷甘休,最后咬牙切齒恨這癮難戒,意難平,欲壑難填,沒有人能體面起身了。
高于期待值,除了女主造型年齡跨度感不強,其他情感還是蠻細膩的,在人生里每個人都是命運的賭徒,無論賭對還是賭輸都只能繼續(xù)向前.白百何討債吃飯那場戲真的很好,吳剛非常穩(wěn),真的感覺連皺紋都是戲,最近完全迷上吳剛了
去了那么多回澳門,終于把這里的地與海,賭場與住地,看了個仔細。贏一回,喜一回,點到即止的悲歡沒意思,忍不住逾越一步,成王敗寇才夠絕。賭場上的人,何止賭錢賭氣,還要賭情賭愛,又或者,在人生還沒開始變天前,堵一個起起落落的模擬與夸張。這樣的故事,是在尖峰里尋找雄奇,梅曉鷗這個女人,是在尖角里找溫軟。嚴歌苓的原著,是有縱深的,也是有自由的,可有些大時代的背景擠進去,就窄了些,有些感情放到一年年的格子里,也散了些。思來想去,最可愛的還是錢小豪演的老貓。兩星半。@北影節(jié),朝悅
我?guī)闳胭€場,你帶我過情關,賭場有莊有閑,情場有賠有賺。賭徒疊積木越壘越高,在牌桌上粉身碎骨。女人賒感情越貸越多,在人生里滿盤皆輸??吹们逭l是未來客戶,看不清誰能托付一生。不知道愛他什么,還卑賤像海鷗往愛上撲。那些男人曬過煎餅,捏過泥塑,在賭場上宛若英雄,只有我在情場里像個賭徒。
多加兩顆星給大陸影史上第一個接近真實的賭徒角色段凱文。這種借助精確動作和微表情、對被抻至極致的人性的高密度展示,我想不出一個能比吳剛更勝任的演員。
感覺整個電影里面梅小歐最有錢 一大堆人欠她錢 還有能力住別墅 梅小歐的??是怎么來的
電視劇一般拍攝,冗長瑣碎的對話,沉醉于類似“賭我戒了,戒不了你”的愛情箴言。真沒必要拍出來。
嚴歌苓非常鐘情寫困住的人,這一類人往往背負著奇情畸戀,失魂脆弱時,要靠伸出的枝蔓去吸取其他人的養(yǎng)分,然后斷手斷腳,類似寄居蟹里長出章魚腕,女疊碼仔這個角色比白雪過去的任何一個都復雜,她的轉(zhuǎn)型比我想象中決絕,可惜導演對電影敘事感基本失靈。
兩顆星給吳剛…我嚴重懷疑李少紅是否會電影敘事……
李少紅12年沒拍電影了,看完可以明白她為何看中嚴歌苓的這部新作:女性視角,題材新穎(以回歸前后的澳門為背景,以一名女疊碼仔為主角),聲色犬馬,人性浮沉?,F(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在大陸銀幕上見到殖民地色彩的澳門,而且深入挖掘了賭徒們的內(nèi)心世界,擺脫了港片類型窠臼,吳剛演的風度翩翩、死都不認賬的老賴角色實在太迷人,客串陣容強大??赐旮笥呀涣鳎l(fā)現(xiàn)很多男生不喜歡女主“萬花叢中過”的經(jīng)歷,不理解她結(jié)尾看淡一切的選擇,但我作為女生還蠻有共情的,這個故事歸根結(jié)底還是梅曉鷗的愛情圍城,什么商海大佬、渣男藝術(shù)家、賭場小狼犬,她都不在乎了。李少紅透露選擇白百何的原因是看中她身上的都市感和經(jīng)歷感,不過白百何的表演總是有些套路化,我暫時沒想到更好的人選。
三星半。白百何的表現(xiàn)還是可以的,但電影整體有些平,導演想以小見大,但大時代變革的感覺體會不深,有些失敗。而且女主的設定太圣母了,看的憋火!男人賭錢,女人賭感情,但女主動情的點也莫名其妙,看的時候能看進去,但屬于看完就會遺忘的電影。
誰能想到我覺得演技最好的是出場不多的梁天老師和胡先煦。吳剛老師演技穩(wěn)的,白百合演技整體上不錯,最佳是和吳剛老師吃飯那場戲,和黃覺吵架收拾東西那場有點做作。還有看到錢小豪演戲好開心。另外實在忍不說一句這敘事能力真是差,故事性一點也不強,男女主莫名其妙就愛得死去活來了,最起碼愛的時候你給個心動的眼神啊,哪怕0.1秒也成啊。黃覺不知道為啥是男主,戲份沒吳剛重,臺詞又差讓人不入戲。最不能忍的是兒子從小到大都換了幾個演員了媽還是二十幾的模樣,不出戲嗎我就問問?
希望白百合女士把片中丟掉的錢全部都砸我臉上謝謝。
一個不好意思追債的女人的時裝秀?禁賭宣傳喜劇片吧這是
白百何真是倒霉??!本來情圣上映應該可以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第一個百億的女演員的,但吳秀波出事了,所以上映不了?,F(xiàn)在這部電影也翻身不了,票房口碑撲街!
節(jié)奏太平了……明明設在巨型變革的十年大背景下,除卻旁白和零散的新聞以外沒有更多體現(xiàn),想要借環(huán)境說事卻無法以小見大,可惜。這種章節(jié)式的編年紀還是更適合電視劇體裁,放在大熒幕上,即便冗長兩個小時也只能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唯二節(jié)奏起來的部分,應該只有老段最后一賭和老史越南設局穿插追債了。
男人的嘴,騙人的鬼。
論何為年度第一大失所望
因為抱的預期比較低,但沒想到竟然是一部動人的電影,我以為只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但其實內(nèi)容很豐富,白百合又一次打動了我,吳剛真的是演得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