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one, Beijing 第一處淚點是譚和黃面對胡同里的烤鴨師傅,聽著他講述自己經(jīng)歷了文革后,回到北京的故事之后,總結(jié)到“This is human epic that he’s gone through all the hardship to arrive here. He embodies very much what China is about. It’s not about complaining. It’s about looking forward. Don’t look back.”,也是從此刻起讓我萌發(fā)了“這部片子應(yīng)該值得記一下筆記的吧” 講到包餃子是社交活動時,便觸到了我的淚點。餃子是我最喜歡的食物,沒有之一。所以小的時候溺愛我的姥爺每周都會讓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給我一塊面團,讓我坐在旁邊捏面人玩兒。后來搬到吉林市,爸爸媽媽和我依然堅持每周包一次餃子,可是我已經(jīng)不玩兒面團了。后來我自己跑到米國,周末的時候,也要乒乒乓乓自己做餃子餡,用買來的餃子皮充數(shù)。但是每次包餃子的時候,就感覺,家人就在身邊。 兩個人都講了自己在分別在美國和英國的身份認(rèn)同困惑。譚長在芝加哥的中國城,成長過程正是美國少數(shù)族裔被歧視的日子,所以譚在用自己是中國人這樣的話來逃避現(xiàn)實鼓勵自己,認(rèn)為中國是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是家是天堂,進(jìn)而引出改革開放初期回到大陸看到遭受文革重創(chuàng)的中國的失落和無奈。而黃則是長在英國,成長過程中則拒絕自己的中國身份,被父母逼著周日去中文學(xué)校,做中國菜。日子過去了,最后骨子里剩下的中國文化就是做中國菜了?,F(xiàn)在反而通過研習(xí)中國菜來加強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rèn)識。 作家虹影也出現(xiàn)在本集中。譚問虹影為何對飲食如此熱愛,她解釋就像做飯一樣,你加點作料,可以是passion, heart, love,然后食材就改變了。說得挺好。同時覺得很有意思的虹影家居然沒有料酒,所以用Gin代替了,應(yīng)該也不錯吧。 最后,他們來到了一個很有名的廚師的飯店,廚師的名字叫大董??粗喲?,譚說 I am so surprised and so touched to see this in my lifetime。 Episode two, Chengdu 這集他們來到成都。譚說Family cooking is the best of all Chinese food.深以為意。他們來到當(dāng)?shù)匾粦艟用窦?,兒媳婦做菜,(四川真是美女多),女主持驚訝于她竟然穿著細(xì)細(xì)的高跟鞋做菜。做家庭版的水煮魚,麻婆豆腐,最后擺了一桌家庭式的宴席。不禁讓人淚奔。已經(jīng)兩年沒能回家過年,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和家人聚一桌吃飯。 他們還去了當(dāng)?shù)氐慕诌厰?,有個飯店叫Ming Ting。主持說這種飯店也叫蒼蠅飯店,衛(wèi)生狀況不言而喻。然而他們做的菜看著卻那么地道和可口。譚說自己很感動,看到還有這么多年輕的廚師在用傳統(tǒng)的手藝坐著傳統(tǒng)川菜。 他們?nèi)コ越诌呝I的包子??偨Y(jié)外來的洋快餐不會對中國傳統(tǒng)飲食,街邊小吃造成影響,因為吃是這片水土上的人的傳統(tǒng)。對路邊攤小吃和各式傳統(tǒng)美食造成影響的是席卷各地的巨大的規(guī)劃項目和城市更新項目。我能說看到這里作為一個北美學(xué)規(guī)劃的苦逼小工,我會說,說得真他媽好么!想到上一集中他們在王府井小吃街買了兩個水煎包要10塊錢,就在感慨物件上漲的真快啊,出乎他們的意料,對比這集,使人不禁想問,政府的這些大動作,到底是在為了什么。把人們都趕進(jìn)摩天高樓里為著子虛烏有的房產(chǎn)證明成為壓力巨大的蟻族以至于沒有精力沒有時間沒有閑情逸致去思考人生思考理想是么?!BBC黑的真漂亮! 在街邊看到有賣兔頭的,譚說It’s a culture thing. If you grow up eating this, you won’t find it disgusting. My mom used to believe eating a big slabs of steak. 還有胖達(dá)來賣萌。來四川不能不看胖達(dá)?。∨诌_(dá)真的是好萌好萌?。L來滾去的??吹脚诌_(dá)就覺得什么生物原理啊物競天擇啊國家過分保護(hù)熊貓卻不顧熊貓種族自身的缺陷啊也不能放養(yǎng)什么的,你就覺得都是浮云啊。胖達(dá)真的好萌好治愈??! 此外,黃去了四川一處養(yǎng)豬的農(nóng)戶家,聽男主人介紹自己如何用“有機”的方法飼養(yǎng)豬肉。最后在廚房里做回鍋肉的時候,黃和女主人顯然又不是相處的很好。這其實可以理解。只要你做過飯,你就會知道那種當(dāng)別人質(zhì)疑你的菜譜和做菜方法時,你那種極強的保護(hù)欲。同時,站在旁邊的人又特別喜歡指出不同的做飯;尤其是黃還是在人家的廚房里. 后面她自己也說“雖然做了這么多年飯,每次踏入別的女人的廚房,還是覺得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了女主人。” 所以,回鍋肉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呢。在我看來真的不重要。 Episode three, Yunnan and Kashgar云南及新疆喀什 云南的竹筒飯,兩位主持和當(dāng)?shù)厝俗哌M(jìn)大山,看著他們?nèi)绾沃v竹子砍斷,做成煮飯的炊具,甚至是勺子和筷子。主持驚訝于當(dāng)?shù)厝说氖炙?,并說稱其為可持續(xù)的自然的方法。 譚不斷強調(diào)It’s their tradition; it is nice that they preserve it. 譚在殺雞的時候,講到自己曾經(jīng)在廚師學(xué)校做老師的時候,當(dāng)著學(xué)生的面殺雞。一半的學(xué)生當(dāng)場暈倒,另一半跑到系主任那里告狀。系主任告訴譚以后不能怎么做了。譚不以為然。他說“If you really wanna learn about food, you have to take the good and the bad. You cannot just go to the supermarket and eat chicken, you have to know how it is killed. If you don’t like it, it bothers you, don’t eat it.”這段直接點醒了那些所謂的偽善,嘴里大口吃著肉,然后看到別人殺雞宰羊,便捂著眼睛尖聲說“呀真殘忍?!边@時候,想到我有一個旅伴的飲食哲學(xué)。她說,面對眼前的肉,她想到的是有一個生命為了她的生命的延續(xù)而死去,所以她要認(rèn)真的品嘗這份食物,好好享受,以不愧它們的犧牲。不得不說,這樣的話比起偽善,有著更多的意義。 傣族婦女捕魚也很感人。她們說不會每天都來捕魚,而是給自然一個機會喘息。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xué)真是簡單而意義悠遠(yuǎn)。 女主持黃還去了一個布朗族的寨子 ,Zhanglang 寨, 用新鮮采到普洱茶葉做雞肉,看著都好吃。男主持譚去了景洪,看到當(dāng)?shù)匮杆俚陌l(fā)展,表示驚訝;同時發(fā)現(xiàn)人們通過保持傳統(tǒng)食物的方式來吸引游客,吸引投資;同時,又要在外來文化,經(jīng)濟等的影響下,保存自己的傳統(tǒng),并將之發(fā)揚光大。譚說,這里的人野心勃勃,建設(shè)自己的生活,小作坊式的資本積累,說不定會發(fā)展壯大成企業(yè)。 最后回合,最后總結(jié),food will never change, simply because of its long tradition. 喀什,提到09年中央政府的“清理喀什”計劃,“休整”喀什老城。畫面里還有喀什老城和新城的對比。老城主要是傳統(tǒng)維族人的定居之地,而新城則是以漢人為主。來到喀什的漢人,多數(shù)做的應(yīng)該是和油田開發(fā)有關(guān)的工作吧。想到何偉在《江城》里講到自己在火車上和去往新疆的漢人聊天,樸素的幾筆,就把善良而狹隘,平和而種族歧視心理根深蒂固的,自信又自卑的漢人形象描述的淋漓盡致。漢人和維族人,在新疆,做的顯然不是互相了解,而是各立門戶。突然想到這種結(jié)構(gòu)對于當(dāng)?shù)鼐S族人來講,可能更加難以接受,畢竟在新疆,外來人的其實是漢人,而他們卻是依然是一副天朝當(dāng)政的傲慢樣子?!都坠俏摹防?,何偉也用了很重的筆墨塑造了一個從新疆到北京再輾轉(zhuǎn)到美國的維族人的形象,讓我作為一個成長在中國東北漢人環(huán)境下的“中國人”,有了不同的了解這個國家的角度。由此想到了,此前曾經(jīng)和一個旅伴在觀念上產(chǎn)生了分歧,就是在討論民族和文化問題時,該人說了一句反應(yīng)了千古年來漢人在民族觀念上的詬病的話“中國漢文化就在那,它是包容的,因此不需要做出任何舉動,只要在那,等著別人來融合就好了?!盪tter Bullshit. 多數(shù)時候,我在和別人產(chǎn)生異議的時候,我只會緘口不言;唯有那次,我氣得差點掀桌。氣得不是那人,而是那人代表的中國漢人受到的教育和文化社會熏陶。即使他身在美國,依然活不出那個小圈子。 其實漢人是很狹隘的。而他們,不,我們卻并不自知。 另外,我發(fā)現(xiàn)維族人的英語講得比漢人好多了,最起碼,口音上就好很多。 維族人在宰羊的時候,會邊宰羊邊念誦《古蘭經(jīng)》,烤羊的時候也會祈禱,希望一切順利。譚說,這就是一個儀式,很美。但是譚做了一個在我看來特別不合適的舉動,他雙手合十。 啊他們做的手抓飯看起來好好吃啊。 最后,他們總結(jié),中國真的地大物博啊,這么多人,這么多民族,這么多觀念,這么多宗教,這么多文化,而食物就是他們認(rèn)同自己身份的一種方式。(說的真好,流淚)
Episode four: Goungzhou and Taiwan, 尋親之旅。 看的紀(jì)錄片看的淚流滿面是想鬧哪樣啊。 之前剛開始的時候,譚就說希望這趟旅行會變得personal,結(jié)果這集就成了兩個主持personal的尋祖之旅。顯示介紹了廣東菜,點心和煲湯。喜歡譚毫不矯揉造作地說“我們廣東人就是什么都吃,天上跑的,地上爬的”。當(dāng)小黃看著烏龜說著“希望中國政府早日ban烏龜?shù)馁I賣”,譚說“你也得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兩人有點小爭執(zhí)。我個人不想站隊,竊以為小黃和老譚說的都對;但是不想把在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小黃回故鄉(xiāng)臺灣,看望外公的那段兒實在讓人不禁流淚。小黃做了一桌菜,一家人坐在一起說小黃得到了她外婆的真?zhèn)?,我就在想,如果哪天有機會,我能為自己的家人做一桌菜,他們說我能得到我姥爺?shù)恼鎮(zhèn)?,那真真就是最大的褒獎了?br>這集結(jié)束時,兩人的態(tài)度其實很明白,中國的發(fā)展和現(xiàn)代化速度之快,舉世聞名;普通人的生活也逐漸穩(wěn)定,人民日趨平穩(wěn)的生活。 看了許多世界各地的風(fēng)景,讀了許多人的生活,其實,人們的訴求都很簡單,就是幸福。 最后一集,兩人的尋根之旅其實是很棒的一個結(jié)尾。就像小黃說的,仿佛繞了一個圈,最后回到了原點。It’s like a full circle. 最后小黃總結(jié)說,本來以為這次中國之旅,還是美食之旅,應(yīng)該看到的是城市;結(jié)果去鄉(xiāng)村,中國最偏遠(yuǎn)的地方,反而學(xué)到了很多。她意識到生活之不易,但是人們依然要有尊嚴(yán)地活下去。他們用心去做菜,與人分享。 老譚則進(jìn)一步慨嘆中國在如此短時間之內(nèi)的變化。上一次老譚回中國是89年夏天,所以他的記憶是個貧窮落后封閉的國家,同時和自己心里的落差也很大;現(xiàn)在卻成了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這種變化也體現(xiàn)在食物中。二十多年前,人們根本不會,也沒有辦法,沒有條件去注重飲食,如今去把飲食的文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在個人看來有點病態(tài))。 他們說這趟旅行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幫助他們?nèi)ニ伎甲约汉椭袊年P(guān)系。想到在外國作為少數(shù)族裔的他們,身份認(rèn)同應(yīng)該是個很大的難題。就像小黃坦言自己幼時不想做中國人,不想擁有中國人這樣的身份,但現(xiàn)在也逐漸和自己和解,認(rèn)同。 It’s all about food, we are united by how we eat, how our passionate to eat is so important. 這邊是中國文化永恒的主題。
我這外行都看出來了,老頭是有真功夫,女士沒貨瞎顯擺。
We live to eat!
海外華人尋根之旅
料理以外的東西講那么多是做甚?而且讓2個ABC去講解、甚至做菜,不知道策劃是怎么想的
吃貨,不解釋
我不知道這紀(jì)錄片導(dǎo)演是怎么想的,為啥找兩個偽中國人來做節(jié)目,既然是發(fā)現(xiàn)之旅,你就應(yīng)該找純老外或者讓地道的國人來為觀眾講述。除了配樂好點外,其他的我感覺都超越不了《舌尖》?!獎e以為中國人的紀(jì)錄片就不如你們。
絕對是以西方人的思維眼光來拍的。長著一張中國臉這倆家伙是有多么的不了解中國啊,尤其是這位女士,總是用英語思維搶白解釋中國文化,相當(dāng)?shù)臉I(yè)余啊!對飲食的介紹,只能說是冰山一角,對幾千年吃貨大國寥寥幾筆絕對是不能夠啊。7.7分
同樣是走馬觀花,以兩個外籍華人的視角和口味來粗略的領(lǐng)略了一遍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一般吧,沒什么亮點,所有的食物基本上在其他節(jié)目里已經(jīng)領(lǐng)略過,所以在視覺和味覺上都沒有什么新鮮感。兩位主持人的實際操作也讓人不太能茍同,尤其黃瀞億,只會一味使用醬油和麻油的手法讓我大大搖頭。
還是不錯的嘛~~
笑 "我比你們懂中國菜"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fù)。
臺灣妞和ABC的中國美食之旅,完全西化的視角來看中國飲食,怪怪的。我尤其印象深的是臺灣妞到大酒樓的廚房里做菜被圍觀,電視解說不知道為什么很有女權(quán)意味,說中國的酒樓廚房鮮少女人在做菜等等(原話不記得了但是有帶有中國廚師看不起女性的意味),我就在想外國廚房里也沒幾個女人而且人家只是好奇
肯定不如舌尖
這老頭不就是面條之路那個嗎?我比較認(rèn)同老頭對食材的態(tài)度,不是一切以西方價值觀作準(zhǔn)的。你們喜歡的東西在另外一種文化里是食材就被叫做野蠻?女主持人做的菜看起來不怎么好吃。。。我的滾滾好萌!
女的根本不會做菜,男的時不時就黑中國。
吃貨福音
面條之路的那個老頭主持?我以為是韓國人沒想到是個華裔美國人.至于那個臺灣女主持我可不太喜歡.臺灣人特有的矯揉造作.你們兩個開頭如果不是那么相互吹捧的話還能讓你不那么反感.好在老譚同志夸中國大變化。要不然估計很難看到這個一般般的紀(jì)錄片。100年前脫離China?臺灣婊,你的說法很危險?。?963
雖然這倆廚子本身人蠻好的但并沒有什么卵用。透過這種所謂的海外中餐業(yè)領(lǐng)軍人物,也能窺探到為何如今西方的中餐長得如此古怪畸形四不像。他倆掌勺真是尷尬兼災(zāi)難,圍觀的國內(nèi)專業(yè)人士則言不由衷說場面話,唯一爽到的還是我們實誠的四川農(nóng)民說回鍋肉那句“不地道”。嘻嘻
雖然是個旅游節(jié)目但還是覺得很棒啊,果然看到吃的就還是會想流淚阿。第二集的嬸嬸太美了太可愛了~
c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