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生的價值和人性的不完美……
這是我2001年看的片子,那時還是在電影頻道里偶然看見的,很懷念那段時光.最近周末小組一直在給學校的學生輪流放映電影,我突然想起了這部讓我曾經(jīng)感動的片子,通過努力的搜索,在電騾里我終于找到了它.在此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它叫什么,我只記得影片最后有一段野蜂飛舞的演奏片斷,很幸運我因此找到了。現(xiàn)在我推薦給大家,非常感人的一部文藝片子.講述的不是鋼琴家的奮斗歷程,此片更多的是通過這個藝術(shù)家的人生經(jīng)歷而折射出許多人性的無奈.這部片子里你不會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技鏡頭或者過分夸張的表現(xiàn),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這里所展現(xiàn)給觀眾的是的確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種種不盡人意的無奈吧.如果你喜歡動作片或者是追求感官享受的話,那么這部電影是不適合你看的.我喜歡這樣訴說人生無奈或者很自然的片子,也許因為我的性格原因吧,或者也是因為我有一個固執(zhí)的父親,他熱衷于動物世界和拳擊賽,因為他一直認為只有這樣的節(jié)目才是最真實的.無論我如何不喜歡,在內(nèi)心的深處我不得不承認還是會多少受到他的影響.我喜歡看那種可以讓你在生活中的點滴回味起影片的感覺,從而更加的理解電影,相反也通過電影更深的理解而更多的來了解一些生活里的事件。我很贊同影片里開頭的道白:生命就是一場危險的賭博,一場血淋淋的游戲。
2 ) 瘋子和手
牛人說,要成為真正的淫棍,就得學會欣賞mm的手。
但那些莞爾笑臉和前凸后翹,總是讓我分神,忽略著纖纖玉手們--除非,它們正彈著鋼琴,手指如雨驟落,而音色如珠如玉--這時,既便是個瘋子般的男人的手,我也能沉下心來,好好的欣賞。
有這樣一本電影,里面有個男人,雙手纖長而瘋狂。
《shine》,中文是《閃亮的風采》,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的自我掙扎和救贖。
有時,音樂太過優(yōu)美,就會成為情節(jié)的主宰。
比如說《放牛班的春天》吧,如果不是美侖美恍的童聲,這本片子就會流于平淡。 還有《海上鋼琴師》,音樂欺騙了我們的眼睛;當1900彈起那些渾然天成的曲子,我們耳朵斷弦,心神蕩漾,哪會去注意他那幼稚的情節(jié)?
但《shine》里處理的很好,音樂推動著情節(jié),又布滿其中,折射著性格的轉(zhuǎn)變。
天才的瘋癲,自有它的由來--在表面上,是因為挑戰(zhàn)狂熱的樂曲;在音樂背后卻是嚴厲殘暴的父親,和他期望的威逼,扭曲的占有。于是天才注定瘋癲,猶如鳳凰涅磐,在精神和身體上自我放逐后,從而擺脫了父權(quán)的詛咒,獲得了瘋子般的絕對自由。
愛恨交織,時光流逝,這些厚重的由來,糾纏的情欲,使得它具有了可以一再體會的韻味。也使得我們在觀看中,可以共鳴,可以體會,如同面對朋友的彷徨,或者是自我的體驗。
可是,這些厚重現(xiàn)實的基調(diào),交織流淌的性格,可以構(gòu)成一本好的電影,卻也讓影片不再好看,不再浪漫。 《shine》這樣的片子,適合獨自看看,然后感受難以言狀。
《海上鋼琴師》里有同樣是天才的1900,他的天才和性格,沒有由來,沒有變化,如同童話或者瓊瑤一樣的簡單清澈。這樣,我們就可以放下現(xiàn)實,享受個把小時的簡簡單單的跌宕起伏,獲得著觀看和浪漫的快感。
記得在片子結(jié)尾,我被情緒失控的mm用纖纖小手掐著,要求我想法子讓1900走下那條輪船。
我不是導演,當然沒什么辦法。但是被纖纖小手掐著不正是淫棍的追求嗎?
3 ) 塵世的溫暖
藝術(shù)和科學都會令人瘋狂,因為除了龐雜的思想,更有可怕的精神折磨著那些天才們的心靈。及至逼人毀滅。
但是如果可以俯身親吻一下很塵俗的東西,那未嘗不是一種安慰。
電影里面,那胖胖的女星相師就是安慰。
4 ) 狂人兩品
最近和瘋子結(jié)緣比較多,連看盜版VCD也是如此。上個星期某晚,我在碟店里同時發(fā)現(xiàn)了《閃亮的風采》和《美麗心靈》,就一并買下?!堕W亮的風采》我早聞其名,但一直敬而遠之。據(jù)說該片講述一瘋子鋼琴家的故事,我對音樂家并不感冒,何況是一瘋子?當年自己也曾想加強音樂修養(yǎng),買了貝多芬的《命運》來聽。音樂不錯,但是自打我買了它以后,很是倒霉了一段時間。根據(jù)中國人的神秘主義哲學和實用主義,我從此打消了欣賞西洋音樂的想法。所以,至今我對音樂的欣賞水準,只在《十八摸》上一點。如今要我欣賞一鋼琴家的故事,我真的提不起精神來。
《美麗心靈》的情況也類似,Nash是數(shù)學家。理科生都應該是志如鐵,意如鋼的那一種。臨進棺材了,也要半坐起來,對來賓說:“告訴棺材店老板,他的木匠需要把派值精確多兩位?!薄睹利愋撵`》里的Nash居然瘋掉了,這是嚴重違背原則的事。一如道學家死于酗酒,神父死于愛滋病。但是架不住一位女同學的反復勸說,說Nash非常Sexy和Charming。看瘋子全無必要,但是看Sexy和charming的瘋子就有了行動的合理性。
于是我把兩本片子都買了回來,18塊,盜版。老板還用一片《天下無雙》當了添頭。
我一口氣看到了2點30,大呼滿意。鋼琴家David和他猶太爸爸之間的故事,多少讓人想起傅聰和傅雷之間的關系。傅雷對子女的嚴厲也是出了名的,但是傅聰沒有瘋掉。David瘋掉了,因為要完成他父親的夢想---彈奏《拉赫曼尼諾夫三號鋼琴曲》。傅雷比David老爸高明,就在于他比后者理性、不偏執(zhí),雖然有點象諸葛亮。家書里事無巨細,啰里八嗦,絮絮叨叨。David沒有那么幸運,老爸天天要他當勝利者,要他守著家不準去外國念書。等他終于反抗了老爸的權(quán)威,去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念完書,老爸的陰影卻一直揮之不去。最后,他準備用拉三證明自己的時候,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瘋掉了。
David后來的故事就有點類似莫大先生了。他冒著雨在城里找一架鋼琴,嘴上叼著香煙,臉上戴著難看的黑眼睛,整個人看上去潦倒落魄,瘋瘋顛顛。等他進了酒吧,嫻熟的指法牛刀小試的時候,眾人一下子就完全被他征服了。音樂在手,David哪里是一個落魄的中年漢子?分明是莫大那眼角目光一閃,琴中劍一揮。
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他剛剛病倒時,鏡頭給了他的手一個特寫---手的主人已經(jīng)全無知覺,但是那只右手依然在床單上瘋狂彈奏。世多有瘋狂的人,但少瘋狂的天才。天才即使瘋狂,也依然停駐在他內(nèi)心世界最愛的那一部分上。音樂已經(jīng)超越了David的生命,無論他是在什么狀況下,音樂永遠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這讓人肅然起敬。如果相反,生命超過了音樂,人也會瘋狂。那大概就是佛家說的“求不得”苦---希望用音樂來證明自己的生命,這種人最多是個大匠師。大匠師瘋狂,人們有的只是同情。
《美麗心靈》里的Nash也是個瘋子,他對藝術(shù)沒有什么心得,在數(shù)學方面他倒是個天才,獲得了諾貝爾獎金。Nash是真人真事,此君今天尚在人間。他20多歲時就奠定了博弈學的數(shù)學基礎,但是隨后他就瘋掉了,一瘋?cè)辍?br>
片中他得精神病的一段,我非常喜歡。在剛進入普林斯頓的時候,由于他不合群,所以他自己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好朋友。此人非常明白Nash的心意,一直鼓勵和安慰他。畢業(yè)以后,Nash沒有找到女友---他的性格缺陷讓他在人際溝通方面舉步維艱,所以他又創(chuàng)造出大學好友的侄女,一個非??蓯鄣呐ⅲ詽M足他對家庭生活的渴望。再后來,在冷戰(zhàn)的大環(huán)境下,他又想象出一個密探,對方委托他為美國服務,分析雜志上存在的密碼。這一切導致了他嚴重的心理障礙,形成了人格分裂。
在數(shù)十年間,他一直為這三個人困擾。他知道他們不是真實的,但是又無力說服自己相信這一點,因為他們隨時會出現(xiàn)在他面前。直到有一天,小侄女伸手要他抱,他突然醒悟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們沒有隨歲月流逝而變得衰老!Nash沖出家門,攔在即將駕車離家出走的妻子面前,幾乎被車撞死。大雨淋濕了他的頭發(fā),他凝視車窗后的妻兒,用他那含混不清的語調(diào)說:“我明白了,他們不是真的。因為他們沒有變老!”
我非常喜歡這一段,覺得這體現(xiàn)了人類的偉大之處。一個人在精神世界如此凋殘零亂的狀況下,依然不放棄任何轉(zhuǎn)好的可能。而在狂亂和絕望的掙扎中,他沒有放棄理性之光,沒有放棄一個智慧生物對世界的觀察能力和思辨能力。他在觀察自己心中生成的幻像時,依然能注意到他們沒有隨時光流逝而衰老,從而證明他們是虛幻不實的,這讓人深深感動,也因為自己和他一樣,為自己被冠以人類的名號而驕傲。即使是瘋狂如斯,也堅持使用理性,人因為肉體而脆弱,卻因為理性而堅強。
這種迷人的魅力和人文科學沒有任何關系,是理性獨特的光芒。Nash約會女友的時候,他拙嘴笨舌,無法象個文科生那樣表達自己的感情。借助于漫天星光,他站在女友身后,抱著女友的雙手,逐一指點天上的群星。在他不發(fā)一言的指引中,一只巨大的天蝎從無序的繁星點點中慢慢出現(xiàn),巨螯清冷,尾鉤如月。兩人相擁,星輝搖曳,在無限的寧靜和永恒中無言的浪漫充斥天地---理科生的浪漫竟一任如斯!難怪我那挑剔的女同學會說他SEXY和CHARMING了。
把兩部片子一起來看,真是妙不可言的事。 David 試圖將自己的生命無限逼近他所熱愛的音樂,因而瘋掉。最后在音樂和愛情的幫助下,重新站了起來;Nash從事的數(shù)學工作,因為抽象和復雜的緣故,需要關閉很多正常人的功能,以節(jié)省精力。他因為這自閉的緣故,因人性中渴望友愛親情的緣由,最后瘋掉。最后,依然是愛情和理性,帶他重回他心愛的世界。一個是藝術(shù)天才,一個是科學天才,兩人的歷程卻如此相似。
在攀登人類藝術(shù)和科學高峰的路上,這要求一個人有寧靜的內(nèi)心世界。但是我們總為我們的肉體所束縛,心靈世界掀起無限恐怖的驚濤駭浪,甚至把自己葬身其間。這是一種悲劇英雄的宿命,也是人類的宿命,正如人永遠不可能了解自身一樣。但是,憑借柔弱的人類的智慧,憑借著人類獨有的情感,人能奮力游出迷亂的內(nèi)心世界,更加逼近那云霧繚繞的群山。人的偉大之處正在于此。
D版影迷協(xié)會和菜頭為您報道
5 ) 像“拉三”一樣自由
一個個性過強的父親,他培養(yǎng)出來的子女,性格會走兩個極端:要不極霸權(quán),要不便極懦弱。
鋼琴神童大衛(wèi)的父親彼得,總讓我想起我的父親。
因為他個性極強,所以母親在家中完全沒有存在感。我就必須得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下,時刻同他的專制和任性做各種各樣的斗爭。有一個這樣的父親,做兒女的會活得很累。通過炫耀自己的成功來貶低其他家人的事情,我父親是從來不會羞于去做的。
同他生活,要么就是你自己開辟出自己的路;要么,就得一輩子仰人鼻息受人嘲弄,背著“高大的父親”這一心理陰影,在人生之路上走很久很久。
但我并不討厭父親,我很愛他。因為他的毅力和他強硬的人格,也讓我學會了很多事情。
我最好的朋友說我是“軟脾氣,硬骨頭”,對人表面上很懦弱沒有自己的主見,能忍則忍,有讓則讓,但只要觸及了我最本質(zhì)的原則——“黑化”的我基本上無人可擋。
我覺得自己有點腹黑,我父親則形容我這叫“蔫兒壞”。
說實話,這是拜他所賜的。因為他的專制統(tǒng)治,我學會了像一條蚯蚓一樣,在土里窩著仰人鼻息;也恰恰由于他的專制,我在不爽時也會像奴隸對抗奴隸主似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所以,我特別理解電影的主人公——大衛(wèi)赫夫高特初次離家,去倫敦進行音樂深造時面臨的精神壓力。
父親彼得說:“你要是敢走出這個家門,你就再也不是我的兒子??!”他沒嚇唬小鬼,以這老頭兒倔強的程度而言,他就是說“你走了我就滅門”,他也干得出來。
大衛(wèi)很蔫兒,平日里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這回倒也雄起了一把。
“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我想他心里,肯定如是說。
影片開頭處,大衛(wèi)的表現(xiàn),基本就是個話癆,一句話恨不得重復N次你才能從他連珠炮式的語言里尋出他要表達的主旨。
聽我學心理學的朋友說,話癆和結(jié)巴的成因其實是走了兩個極端:結(jié)巴是想的比說的快;而話癆則相反,說的比想的要快。
有話癆這毛病的人,在人生的某一時期往往是失語的——也就是話少。而經(jīng)過某一事件的誘導(說白了就是受刺激),不是話癆,也最終成了話癆。
專制的父親,沒有發(fā)言權(quán),突如其來的自由,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簡稱拉三)……
這么一個組合搭配完成的,絕對不是雞尾酒療法的靈藥,而是教人瘋狂的深水炸彈??匆仓老翊笮l(wèi)這么一個思想單純、人格獨立,但在生理上已經(jīng)成年的良善的孩兒,遲早會被這首曲子給逼瘋。
學過鋼琴的朋友都知道,在技巧達到標準的前提下,一個人能不能駕馭這部作品,主要是看他能不能駕馭作曲人所要表達的精神?!袄鼻V中那些“肥大的和弦”以及俯仰皆是的行云流水,以充分的理由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拉赫瑪尼諾夫是個思想復雜的人。
可惜,大衛(wèi)赫夫高特,他不是。
在“拉三”演奏結(jié)束,大衛(wèi)終于犯病了……犯病之后,我理解,他又變回了一個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他掌握不了。他能掌握的,只有那些在父親的鐵幕下無法放縱——而現(xiàn)在終于可以放縱出來的孩子的情懷。
現(xiàn)在想想,我覺得大衛(wèi)的第一位正式的鋼琴老師說的很對。
當父親彼得把“拉三”的曲譜給老師看的時候,他說:“別讓他彈這個,他還沒準備好呢……我們先從莫扎特開始吧。”
莫扎特,活了三十幾歲,卻仍舊把他音樂的精神放在十幾歲的童年保鮮膜里。
大衛(wèi),你還是個孩子,就讓我們從孩子的歡快,開始做起吧。
大衛(wèi)赫夫高特(David Helfgott),音樂史上確有其人。少年時是個音樂神童,但卻大器晚成,過了大半輩子才舉行了自己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原因么,和電影一樣,是父親把他拴在家里,不許出國深造,用一種猶太人的偏執(zhí),來維持家庭的完整(電影并未過多渲染彼得的父母死于納粹對猶太人屠殺的往事,但此種偏執(zhí)應該是來源于此)。
為了這部電影,我到處找赫夫高特的錄音資料。貌似天才這輩子真的是所留甚少,翻了國內(nèi)外大大小小的網(wǎng)頁,才找到他唯一的一張錄音作品。
曲目劈頭便是: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o No.3……
唱片的封面上,大衛(wèi)赫夫高特白發(fā)如雪——他不再是孩子,也終于能駕馭這部作品了。
電影中的大衛(wèi),最終是在他妻子的鼓勵和支持下,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場個人獨奏會。
其實這擺明了就是在歌頌我們女性的偉大!本人看得很受用(……)。
大衛(wèi)十分幸運,他終于找到了一個能聽懂他說了什么的人——最重要的是,那個人愛他,除了音樂,她也愛真正的他。
說實話我真的很奇怪這家伙怎么會那么正經(jīng)八百地對真命天女說“你能嫁給我嗎”——而且還只說了一遍,并且沒有大放連珠炮。
但這也是本片最感動我的地方。也許是第一次,大衛(wèi)終于想當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了。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無論是Argerich還是Byron Janis的版本,都是那樣魔幻,那樣奔放,那樣自由……在寂靜的深夜,關上燈聽它,它便會像大海一樣淹沒你……
當你能完全掌握這樣一首鋼琴協(xié)奏曲,你便真正成了一個完全自由的人——你能操縱世上最復雜的思想,任自己在旋律和精神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你是個孩子,但終于,你長大了。
附記:
這部電影獲得了電影評論界的一致好評。男主角扮演者杰弗里拉什更是以此片,摘得了第6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桂冠。因為他彈過鋼琴,所以片中由他主演大衛(wèi)第三年齡段的演奏鏡頭是沒有用替身的。他在酒吧里叼著煙蒂,行指如飛地為聽眾演奏拉氏改編的《野蜂飛舞》——這一幕成為該影片的經(jīng)典場景,令人賞心悅目,拍案叫絕。
6 ) 野蜂飛舞
我們出生在野處,像風中的花籽。它們落在地上變成了花,我們落在城市里,成了一個又一個寂寞的人。
為了尋找內(nèi)心的自己,我們在陌生城市的夜里,試圖通過一部電影,呼喚著那些執(zhí)著的感動和任性的自我。我們曾經(jīng)感受過委屈、羞辱、沮喪和失望;也曾經(jīng)擁有快樂、喜悅、滿足和陶醉,是這些復雜的情緒讓我們變得如此可愛而又與眾不同。那些情素隨著你的血液,透過你的皮膚,慢慢的彌散在空氣中,縈繞在你的周圍,浸染著你身邊的人。
有一些人,總是試圖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世界。比如寫字,比如繪畫,比如音樂。而那些擁有這些特殊表達技巧的人,我們稱之為藝術(shù)家;那些能夠讓所有人都聚集到一處的,我們稱之為大師,而那些可以讓你停住腳步,停住呼吸,停住思考的人,我們應該稱呼他們?yōu)椤獋ゴ蟮纳耢`。
那些原野里飛舞的野蜂,帶著翅膀的精靈,漂浮在水面上的音符;那些lonely road,broken dreames;那些經(jīng)過的事,等待的人;那些today和yesterday。
“我一定是一只小貓,因為我渴望被人撫摸,請你撫摸我,輕輕的。”
重溫。想不到囤了那么些彈琴唱歌的片兒在電腦,明明是個音癡。這片對我的貢獻是拉叔和分裂感情障礙。對某些人來說是RCA為David本尊錄的紅標——號稱史上最遜拉三(姐其實也想收一張來著,到處找不見),就此勾搭上了古典。電影這個載體shine了。原聲帶里唯一完整的是野蜂飛舞,拉叔自己彈的。
“像沒有明天一樣去演奏”
再閃亮都蓋不過童年陰影。
天才是躲進自己世界里的小孩,他不是瘋子,只是害怕受傷。Geoffrey Rush是當之無愧的影帝,一位演繹天才的天才。
毀滅天才的人請下十八層地獄好嗎!最可怕是以愛人之名行害人之行。大衛(wèi)距離被毀滅只差一點點,幸運不是他有了一個逼著他參加比賽卻不支持他學鋼琴的父親,幸運是一直默默幫助他的羅老師,是大學里指導他拉赫曼尼諾夫的教授,是帶他出精神病院的粉絲,是給予他理解的餐廳服務生,是拋棄世俗由衷欣賞、包容大衛(wèi)也最終選擇嫁給大衛(wèi)的他的妻子,幸運是大衛(wèi)不論是窮苦、潦倒、患病,他始終堅持著對音樂的態(tài)度,使他不至于被殘酷的命運耗盡。演員們太棒了,拉什的奧斯卡影帝實至名歸雖然實際出場時間一個小時都不到,以令人發(fā)指的瘋魔演技卻令我?guī)缀蹩薜綍炟省K抟埠?,笑也好,以及演奏時的沉浸與瘋狂,在近乎完美的配樂下顯得如此的閃亮。
2022年父親節(jié)特別觀影之四:知道《加勒比海盜》的“巴博薩船長”「杰弗里·拉什」憑借《閃亮的風采》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已久,然而卻遲遲沒有觀看。上周得知本片也與“父親”有關,于是就選在父親節(jié)這天觀影了:1.沒想到片中一半以上的內(nèi)容并沒有杰弗里·拉什的戲份,但他還是依靠精湛的表演搶盡風頭、贏得贊譽;2.大衛(wèi)的父親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所思所言所作所為是正確的并以此干預大衛(wèi)的人生選擇……看到這些情節(jié)真是感覺好現(xiàn)實?。?.看完電影,得知杰弗里·拉什自己也會彈鋼琴,片中的彈鋼琴戲份是他親自上陣而非別人手替,再次為之點贊;……
父親是座巨大的山,跨越,還是靠山吃山。戴維不可置否的展示了自己的所有,在悲慘的童年下毅然走出自己的一步,并且勇敢向父親挑戰(zhàn),當他從精神病院重出江湖時,彼得出現(xiàn)了,看到兒子打不開罐頭笑了,他想證明自己多年之前所說的是對的,他希望兒子注重現(xiàn)實學會生存。真人真事,我們無法理解的天才瘋子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膠片版。音樂傳記片。固執(zhí)得讓人難以理解的父親的陰影,也難以遮掩天才少年的羽翼。電影前面有些亂,中期漸入佳境,可惜結(jié)尾收得太快。三個不同年齡的演員演繹得都很棒。尤其是親自彈奏的杰弗里·拉什,一曲《野蜂飛舞》實在震撼。
得不說我自己能體會本片的并不多,畢竟那是一個天才,有著缺陷人生的天才。 杰弗里·拉什憑此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但他在影片中出現(xiàn)的時間不過半個小時。這位鋼琴天才的一切都刻畫的那么逼真,天才還在,戴維·赫爾夫戈特確有其人,少年時代是位鋼琴神童,聽說現(xiàn)在還經(jīng)常到處表演,如果你夠
大叔說話這語速也太快了,跟他彈的鋼琴曲旋律節(jié)奏有一拼啊~!我可以理解有人穿的襪子不是同一雙這種情況,但出門穿的不是同一雙鞋,這眼神就太。。。
電影到一半的時候本來只想給三星,后半段彈奏的一曲《野蜂飛舞》加一星;壓迫的童年,神經(jīng)兮兮的中年,找到真愛的晚年,就算不太正常照樣可以演出,這就是澳大利亞猶太鋼琴家戴維?赫爾夫戈特。
拉三逼瘋拉什,父逝終得解脫。影片的節(jié)奏感稍差,階段閃回并沒帶來特別的妙處。拉什表演得不錯,但以影帝高度而論,他的戲份似乎不夠,因為更多篇幅劃給了更年輕的諾亞泰勒。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兩部奧斯卡表演大獎得主同時將視角對準了猶系父權(quán)。本片講的是貧家嚴父牢牢抓住不讓天才兒子離家發(fā)展,而使科嫂首度影后的冰血暴則是在說富家岳父吝嗇護財不讓平民女婿進門共榮。這一貧一富一出一入,殊途同歸于九零年代中期冷戰(zhàn)勝利西方意識形態(tài)鼎盛之時好萊塢的所倡導的主流價值取向:守舊必生惡果,要給年輕機會!
Helfgott彈的拉三太笨重了,拉赫鋼協(xié)的演繹者應當具有effortless talent,而不是用蠻力耕地,最終把自己逼瘋。需要極大的精神控制力才能彈好拉赫馬尼諾夫,主角太脆弱了,所以做不到。(要說的很多,又懶得寫影評,就這樣吧。)
父親的愛是我所無法理解的,里面有的其實只是自私吧。父親毀了大衛(wèi)的一生,卻也似乎成就了大衛(wèi)的一生。影片充滿情緒地敘述著天才的軟弱與瘋癲,卻絲毫不帶任何主觀的勵志情感。佳作哉!恩,不管如何,音樂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
“像沒有明天一樣去演奏”,這不僅僅是關乎他瘋了,或是它的音樂,這是關乎愛和超越的電影。瘋狂的爸爸把天才少年也逼成了瘋子,但周圍還是有那么多的愛和鼓勵,生活還是在繼續(xù)。杰弗里拉什的表演太令人贊嘆!對于鋼琴、音樂的片子我總是毫無抵抗力,自己真是懶,對鋼琴的愛也不夠吶。。練琴去了T_T
看得好幾次想捶死控制狂老爹,家庭教育的悲劇簡直是一代傳一代,毀人不倦?。?!愛洗澡愛露鳥還愛摸奶哈哈哈……片末演員表說GR叔的hand double就是他自己,強!??!
片中《野蜂飛舞》是男主演自己彈奏的。
看好的電影以及給好的電影寫短評都是一件嚴肅而沉重的事,因為這背后總是有太多難以承受的觸及靈魂和記憶的東西,父輩的厚望與暴行統(tǒng)治了成長,然后又帶著孤獨的哀怨逝去,這些東西又將成為你下半生的養(yǎng)分,成就你或者毀滅你,不離不棄。
有多少狂熱的夢想需要用整個生命為代價去實現(xiàn),狂熱來自于痛苦,而我們又必將被痛苦所損毀。后半部分明顯開始趕了,人物也有些飄,但是拉三永遠那么振奮人心,充滿激情。片子值三星,加一星給拉三和拉什的狂熱演技。
天啊。。他說話的方式讓我實在很痛苦。。感覺前面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