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證部高級化驗師高安(黃浩然飾)、法醫(yī)科高級醫(yī)生聞家希(李施嬅飾)、西九龍重案組高級督察郭輝煌(譚俊彥飾),這「滅罪鐵三角」帶領著精英團隊,用專業(yè)的法證科學,揭示驚人的預謀策劃;用精密的法醫(yī)知識,破解隱蔽的人體密碼;用嚴謹的執(zhí)法精神,披露震撼的罪惡真相!熱血記者徐意(湯洛雯飾),童年憾事竟與高安緊扣牽連;法證專才水慧明(陳煒飾),遭至愛背叛頓成殺人疑兇;警隊精英高靖(朱晨麗飾),鍥而不舍追尋親人被誘拐真相......
謎團奇案,重重交錯;冷血兇徒,幕幕驚心!人在做,天在看!「滅罪鐵三角」堅守「邪不勝正,惡不抵善」的信念,誓為死者發(fā)聲,替生者雪冤!
編劇是在號子里蹲了幾年,與社會脫節(jié)之后才出來重操舊業(yè)嗎?要不然怎么能寫出這么老套到無以復加的故事?
你叫尋親先鋒,感情破裂先鋒,都比叫法證先鋒好。案情老套,感覺就是在前幾部的案子里挑幾件,換個故事背景,再繼續(xù)拍,破案全靠平板電腦和觀眾都看不懂的高科技,幾個人在哪兒點啊點啊,像前幾部那樣的推理橋段幾乎沒有,相聲一樣你說一句我接一句,兇手就莫名其妙冒出來了。
幾個主角也不接地氣,重案組都是些陰陽怪氣的角色,法證科又都是些高高在上,全程端著,一股精英范,每次出場必須西裝墨鏡,箭頭型的隊伍出場。一點都沒有歐陽胖胖和林文龍那樣接地氣。
最惡心的是第一個案子破了之后,一群人聚在豪宅里席地而坐,對著底層人的悲劇品頭論足,看不出半點同情心。怎么說呢,他們演出來的感覺就是,查案子對你們來說可能就是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不是因為一份使命感,為死者說話,就是一句騙自己的口號,從這一點上,已經把前幾部的魂給丟掉了。
更重要的是,破案的劇情少的可憐,感情戲里插播命案,全片大部分都是嘰嘰歪歪,一眼就能看到結局的感情戲,要么就是各種認親,拜托你們了,一群四十歲臉上都是褶子和玻尿酸的中年人,還演這些癡男怨女的狗血劇情,對的起你們的精英人設嗎?
阿sir啊,都2020年了,時代變了啊。
假期前后把法證系列全部補完了,系列里最早看的一部其實是第三部,差不多是出的時候同步看的,系列是3124這樣的順序。
以下吐槽:
首先是大家罵得比較多的案件劇情:
法證系列我覺得也不算TVB刑偵劇里特別經典的吧,案件硬傷蠻多的,主要是科學考證的元素比較吸引人。所以法證4難看最主要的原因感覺不能怪案件不夠精彩。
其實法證4單看每個案件,不說多精妙絕倫,案件本身和前幾部水準沒有差太多,也不乏抑郁自殺-醫(yī)鬧報復-販毒騙保這種多個案件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也有現實社會意義的案件,但是敘事方式太差太差。跟其他吐槽一樣,破案靠兇手自爆,證據靠巧合。在第四部里法證人員感覺就是測測這個成分,刷iPad,報一大堆的化學成分名,自己給一大堆推理(你是法證又不是警察你瞎推理個啥?)。“法證”這個核心元素,根本給不到推進劇情、甚至案情的作用。
好的將“法證”元素融入案情的,參考第一部第一案,多具尸體凌亂的現場,在警察還沒有頭緒發(fā)生什么事情的時候,靠法證來對現場的各種血跡和痕跡做鑒別梳理,初步還原現場發(fā)生的事件。
然后這部大家身份定位也很模糊。
系列里三個核心的部門,法證、執(zhí)法(警察)、法醫(yī)。1-3這些人員觀眾都可以很輕松的辨別各自是拿個部門的。就算 就算 演員演技差,演的不像,從妝發(fā)造型也可以努努力吧...陳煒李施嬅朱晨麗甚至主線外的演員各個都穿著差不多的衣服、化著差不多的妝容。我肯定不是唯一一個看到第五集還看不清楚誰到底是干嘛的。
妝容造型再分不出來,從地理環(huán)境設置也可以吧...1-3,三個部門的工作環(huán)境分別很明顯,而且很有標志性,即使人不出現在場景里也可以辨別出是哪個部門的。4里每個辦公室都泛著星球大戰(zhàn)般奇怪的藍光,還動不動大家一起開大會,或者串門各說各的。
前面三部其實都有很明顯的前輩、后輩的設定,尤其1和3。戲外的現實層面來說,需要老帶新提拔新人。戲里新人的部分1)輕松一些的劇情環(huán)節(jié)緩和本身緊張的氣氛;2)最簡單的character arc,職場成長。第四部完全沒有,一出來每個人都是精英,也沒有生活化的臺詞,各個都是在背臺詞說完拉倒。
然后到人設部分。
天吶這個劇這些角色,真的有人設嗎?每個人出來都是我好冷靜,我是精英,感覺都是說臺詞的機器,完全沒有自己的性格。說到前幾部的主角和配角們都很有個人特色的,小柔的颯和正義感,有時有些小沖動;madam ma在颯之外的縝密的審訊手段和私下的敏感;汀汀就不說了,很突出的天真爛漫但能看到工作上的認真和成長;第三部的主角們(尤其兩個主要警察角色)有點工具人了,但蕭正楠陳茵媺這組從性格人設到感情發(fā)展都很有自己的性格特點。
法4的幾個人,真的說不出來有什么性格特點...陳煒、李施嬅、黃浩然除了工作冷靜以外有任何別的性格特征嗎?幾個女主,包括鄭希怡各個都是業(yè)界精英女性,追求事業(yè),他們幾個之前真的沒有任何性格的區(qū)別。朱晨麗、譚就是辦案工具人,尤其小妹,真的完全想不到她任何的性格特色。
甚至單說李施嬅、鄭俊弘兩個人,在1、2里各自飾演其他的角色,剛仔不說了大家很熟悉,性格說出來特點也很明顯,連李施嬅在第2部的單元里的李蕎是個性格人設、角色復雜程度都比聞家希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角色。
從人設就牽扯到CP、感情線的部分了。
因為人設的簡陋,顯得感情線的內容雖然很多,但都非常空洞,兩兩配對的毫無必要和聯(lián)系,看不出任何一對CP之間有什么化學或火花,都是純屬硬塞。彈幕有個“分豬肉式感情線“,說太對了。所有的人都像是一鍋大雜匯里,隨便挑出來的兩棵菜配一起,反正大家都認識,都是“好朋友”。
CP線
高安和莫妮克奇奇怪怪,說實話30集的體量,monique這個角色毫無存在的必要,和劇情也幾乎沒關系,她的那單個案一不是很重要,二換隨便一個女角色做這個單元受害者都能說通。
和徐意更奇怪,當然是有補拍的原因...(這個補拍,湯換黃心穎這件事從現在現實中的事情看來也是挺好笑的)但他倆完全不搭。而且一開始為啥會設計徐意一個記者做第一女主....?不是法證先鋒嗎。
king和queen,前半段毫無鋪墊,兩人完成任務式的突然開始互有好感。Queen前男友這種style怎么會喜歡king這種......最后不想在一起的理由也硬扯,非要拖劇情時長。
家希和Stan,算是發(fā)展感情線比較多的一組了,但他倆也互相看不出CP感,聞家希一副被身邊人趕鴨子上架硬答應在一起的。
最后一組小妹和湛霆,純純快到結尾的地方硬湊。
如果我來分豬肉,高安搭聞家希明顯好很多,Stan這個姐姐前男友的身份按在高安身上也完全ok。徐意一開始住進king家里,我真的覺得這倆是一組....King和徐意、和小妹,都比和Queen一起cp感強吧。Monique和Stan,完全可有可無的角色。
連著感情線和每個演員表現一起說吧:
黃浩然:
我覺得他顏巔甚至演戲的感覺巔峰都留在2000年代初混電影圈那陣了,《新扎師妹》《豬扒大聯(lián)盟》至少感覺是個挺活潑的帥哥吧...來TVB之后我真的沒有覺得他任何一個角色特別好的。
他來演法4是挑大梁的,其實他在法4的年紀是跟歐陽在1-2、黎耀祥在3出演的時候年紀差不多的,但他真的...完全沒有一個很有社會經驗的部門頭的感覺...只是像一個面部衰老的但還沒有社會經驗的不成熟的人。臉部也真的很僵硬,感覺一點表情都做不出,一些和妹妹相關需要情緒爆發(fā)的情節(jié)我都不理解他表情怎么能這么淡定,一點表情都沒有。
鄭希怡:不適合演戲,算了吧
李施嬅:算是第一女主了吧,矮子里拔將軍,屬于相對還可以的了......這角色也沒啥好發(fā)揮的,表演的空間遠遠不如第2部里的單元配角。
陳煒:美女雖然老了,保養(yǎng)的還可以,還是好看的,普普通通。自己相關單元幾場戲情緒還可以吧。
譚:其他的劇不說了,這部其實還行。雖然審訊的戲很多人覺得裝B,但其實如果這部分再夸張一點,或者他表面性格在吊兒郎當一些,甚至都還能給這個劇人設增加點多樣性和豐富程度。
朱晨麗:一般般,工具人角色,打戲雖然挺拼(不知道是不是本人),但看著就真不太像警察madam。
湯:ummm....演法類似一些tvb硬捧的小花早年間演法(杏兒嘉欣.....)還需努力吧
當然演的最好的還是單元劇里那些配角,尤其大家熟面孔們。
大部分都是無聊的感情線,真的可以宅家一邊辦工一邊看,不緊湊的案件發(fā)展真的拉不走我的注意力,謝謝這部劇讓我更認真工作。
雖說是主講法證的職業(yè)劇,但前面三部都非常突出法證、法醫(yī)和警署之間的完美關聯(lián)及配合。就算是支線,還記得第三部中布Sir的原配妻子律師線,至今想起那場法庭對弈都能使我感到暢快淋漓。而這一部的任何感情線目前看來都可有可無,好吧,就連主線隊伍大部分人物都可有可無,就更別說支線人物、和狗血的感情發(fā)展了。
法4真的案件、劇情拖沓,而且太過巧合兇手都是主線人物身邊的人,找起來真方便呀!后面有幾個案件破案快到令人咋舌,但快的原因居然是因為:沒!有!難!度!——很明顯能感受到編劇在努力的編寫反轉劇情,但好的反轉一定會讓人有拍案驚奇、恍然大悟的感受,但這部劇的反轉簡直讓人跌破眼鏡,不知道反轉的意義到底在哪里。溺死小姑娘的死因查一下肺中積水就立刻破案,效率真高!但這種案情真的適合放進《法證先鋒》這個大IP里嗎?讓人無語。所以并不是怎么拍我們都不滿意,并不是慢也不行、快也不行。我們想看的破案慢也好,快也好,都是想看其過程中對蛛絲馬跡的取證、剖析,一次次在案發(fā)現場、或在新發(fā)現的現場、或在懷疑人身上,發(fā)現曾經忽略的細節(jié),從中不但加深了案件的神秘感也使真相越或迷離或越或明顯。沒錯前面三部都做到了,所以看完的感受就是大快人心,次次破案后都會對法證這個職業(yè)佩服的五體投地。
法4看到現在,當主線人物們甩出各種各樣的繁瑣名詞,并且無論多長、多浪費時間、多沒有必要……都一定要說完,不但感受不到這些法證有多專業(yè),而且只會讓人感到啰嗦冗長磨磨嘰嘰煩的要死。
真的是為了這個IP再加上這個特殊時期實在無聊才追的,好了我去繼續(xù)好好工作,啊不,好好“追劇”了。
真心看不進去,都選的什么演員,還是如此浮夸的場景,浮夸的出場,小作坊制作,你以為現在的人還是7 80年代么,而且編劇也不嚴謹,抄美劇懸疑也抄得個四不像,我是真心無語,這么好一個ip 青春的回憶,拍尼瑪個四不像。我是真心佩服,你拍出來娛樂觀眾呢,還有那個女演員是大眼怪嗎?你怎么喊孫悟空來吧她收復了呢!我是真的郁悶
從法證1開始看挺喜歡這個系列,知道法證4要同步,還有些小興奮,目前看了兩集,真是有點看不下去了。1.那份接地氣的港味和人情味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像出席宴會一樣的西裝革履還有白大褂圍著一個好像高科技但感覺像是某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制造的巨型iPad,只有這樣才能凸顯所有人的專業(yè)。2.分析案情沒有街邊采集,走訪懷疑對象的親朋好友,突發(fā)情況,等情節(jié)鋪墊,所有的角色都特能裝,拿著個勁說話,(尸體會說話,尸體不會走還不如去看看活人,什么的)感覺每一位角色都飄在空中,落不下來。3.分析案情要不就是穿著白大褂圍著那個大iPad玩小iPad,要不就是圍著一桌開會,一說一個個準,實際情節(jié)鋪墊,觀眾們老早就知道了,一抓一個準,那些獲取案件細節(jié)多么辛苦的情節(jié)一概不需要。4.所有事情都那么巧,實際港劇愛用巧合的橋段一直挺突出,但這次也太巧合和,警察不來,雪姐也不來,每次來雪姐都在案發(fā)現場。5.除了辦案觀眾還希望看看角色直接的互動和情感發(fā)展,但目前兩集給人的感覺,就是所有演員都著急下班收工,情節(jié)推進就是上班,案發(fā)現場,玩iPad,開會,抓人,下班,吃飯,鍛煉,墓碑前野餐,這樣的死循環(huán)下推動劇情發(fā)展。觀眾需要了解每一個主要人物的個性和感情發(fā)展從而產生共鳴去喜歡他所做的事,有的角色固執(zhí),有的聰慧,有的糊涂,有的幽默,塑造角色跟著角色感同身受,這是一部好劇的基礎,目前2集一點沒看出來,希望接下來的劇情,大家放下iPad,做一個人法證該做的事!
作為化學分析工作者,實在不能容忍了,先吐為快。 首先,我覺得該劇的編劇是不是對高科技有什么誤解。既然想靠高科技破案,但是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高科技。 第一案件里,玻璃門上蹭了遮瑕膏,而法證人員只用棉簽沾取一點點遮瑕膏,回到實驗室就能做出全成分的分析報告。 這簡直就是把所有化學分析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開什么玩笑,那么點東西,能夠做出全成分分析嗎?每個樣品進行分析之前,我們都得先對樣品做一個前處理,根據樣品的性質,選擇不同的色譜分析方法。 你都不知道那里面有什么東西,你怎么知道那種前處理方法能夠把樣品提取出來?就算提取出來了,沒有標準品如何定性? 棉簽上的那么點東西,夠做幾次的預實驗?這是問題之一。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編劇是不是不知道什么叫定量限,什么叫檢出限?。烤退?,你知道該如何對樣品進行前處理,那有沒有想過,現場采集的樣品因為濃度太低,而根本跑不出色譜圖呢? 即便現在痕量分析的設備和方法已經有很多了,但是,對于現場采集到的那么點東西,根本就做不了分析。 是高科技,不是科幻,不能無中生有啊。 還有最新的22集還是23集里面,憑著殘留在窗簾上的氣味,就能分析出兇手抽的是什么煙就更搞笑了。 剪幾塊窗簾碎布,離心溶解,然后上機分析,不僅分析出的氣味中的成分,還能分析出每種化學物質的含量占比,這是把機器當什么了?比那種聞一聞就知道氣味中成分的人還離譜。
雖然說,第四季的法證先鋒在炫高科技,但是,科技的先進也只是在于把第一季中的氣相色譜的手動進樣變成自動進樣而已,還有就是先進的儀器提高了樣品分析的靈敏度,但是實在做不到劇中所展現的那么神奇。 一味依賴科技的法證,可是這些技術手段更經不住任何的推敲,簡直太可笑了。利用高科技破案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怎么樣,科技都只是一個手段。 第四季成了各種儀器的主場,但是卻少了法證最基本的魂,所以說,這一季的編劇很業(yè)余,不懂法證,連最基本的化學分析都不懂。作為刑偵劇,縝密的邏輯是最重要的,從本劇的劇情來看,TVB就是在炒冷飯,而且是毫無誠意。 所以,呈現給觀眾的就是談情說愛,增加各種狗血的橋段充數,毫無刑偵劇的嚴謹縝密,所謂的破案也全靠運氣。 法證先鋒第四季這么多差評,最大原因就是因為編劇,還真應了那句話,編劇爛,爛一窩。
爛到無以復加。趕場子一樣的臺詞和案情推進,刻意得讓人尷尬。
看起來…沒內味兒了…色彩偏藍?還是畫質升級?或是配樂太怪…
那么多年過去了。。。出場還要走個V字擺個pose真的凹特了。。。??。。時代在進步觀眾在進步競爭對手也在進步唯獨tvb還停留在曾經的輝煌里吃老本不可自拔。。。0316更新:我求求你們好好說話不要一句中文蹦兩個英文然后再把英文名詞解釋一遍好么。。。這樣并不能讓你們顯得更專業(yè)一嗲_(:з」∠)_
這個濾鏡不能忍……
tvb現在為毛喜歡用國內三流網劇的濾鏡?看得我快窒息了?? 主角長相演技都麻麻,撐不起這么經典的系列劇。剛仔,我想看你姐姐姐夫??
每一段感情戲出來的時候,我都在心里嚎叫:到底破案不破案?。。?!
第三部看完久久不能忘懷,終于等到了第四部,剛看完第一集,節(jié)奏很快,很不錯,期待后面的劇情。
新卡司果然還是打擾了 前20分鐘整得像科幻劇 第3部雖然全部卡司換了 但劇情節(jié)奏之類的也還算可以 這部太別扭了
譚俊彥見個人就像是見兇手一樣,那眼神,害!阿sir你這樣真的可以盤人嗎?
TVB真的沒人了……高清拍攝,畫質上去了,但一集下來就只勉強對李施華黃浩然陳煒三位精英有印象……新人臺詞不行,咬字不清,能聽清臺詞的都是老戲骨了……還有謝賢幾次大舌頭,居然都過了嗎……導演太趕了吧……
譚俊彥問話永遠是一副欠揍的表情,仿佛已經看穿了一切。朱晨麗永遠是別人欠她錢的表情,這倆警察看著就來氣
劇情還是挺吸引人的,但朱晨麗和譚俊彥有點讓人出戲,而且總感覺像柯南,兇手就在屋子里那幾個給特寫的人,尤其一些演慣壞人的,特別就很容易給人定位了????
看了第一集,總體還是延續(xù)了前幾部的節(jié)奏和質感。五星,為tvb職業(yè)劇中永遠不變的香港精神。
港劇節(jié)奏一如既往地快,就像自帶二倍速。
竟然用鬧鐘做鈴聲,太反人類了
TVB的職場劇真沒了那種“大家都是成年人”的干凈利落了,喜羊羊都沒這么多耶穌。以前的港劇,可愛就在那股市井氣,現在一律簇新西裝墨鏡高級儀器,反而無趣。更離譜是,這群看似生來優(yōu)越的”港產精英”,竟然一邊喝著紅酒,一邊對平凡人的悲劇津津樂道,他們在尬聊什么,我完完全全無任何共鳴。
最勸退我的不是這個神奇濾鏡也不是尷尬演技 而是第四集結案的時候警察法證法醫(yī)在一起用上帝視角俯視著這起案件的每一個人 高高在上的語氣真的無語了 前三季我都找不出這么惡心的人設 辦案就只剩下凹造型走臺步靠炫技了嗎?
男一男二演技好差啊
以后不能八卦了,萬一身邊誰殺了人還要被警察釣魚執(zhí)法說教唆犯罪
真不敢相信,走位運鏡剪輯比二十年前還老土……狄龍的兒子臉好垮好老,紅不了,算罷了(認真臉)。其實tvb的警匪刑偵劇里本來就屬法證系列最難看,又裝逼又多bug,這部簡直尬上了珠峰。誠意邀請大家翻煲?guī)滋譼vb遺珠劇,比如《900重案追兇》《迷情家族》《仁心解碼》什么的。